渔父教案(原创).doc_第1页
渔父教案(原创).doc_第2页
渔父教案(原创).doc_第3页
渔父教案(原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父教案2018/11/1 Ftt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两者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体会“渔父”形象的丰富意味。2.教学难点:对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自学完成以下任务:一、 疏通读音(早读跟读两遍)二、 疏通文意(抄写翻译一遍课文;完成金榜预习自测区。早读订正,并检测。)三、 整体感知概括屈原和渔父的形象特征,并举例分析。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 两千年前的汨罗江畔,一位诗人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他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他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他的热血化作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孟子思考过,他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思考过,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他选择了生存。在我们以往的课文里,文天祥也思考过,史铁生也思考过。今天学习渔父,让我们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来看看屈原的思考。 二、文学常识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自沉于汨罗江。“楚辞”与楚辞: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楚辞,中国第二部诗歌总集,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屈原作品为主。但渔父未必是屈原所作。关于本文: 见教材注释。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语),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三、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提点一些重要文言点,自读自默,当堂检测。四、诵读表演:屈原既放课本剧如果你是一位演员,请想象自己就是屈原或渔父,进行声音表演。(展示两组)五、“形象”探讨 1、本文以怎样的文体形式塑造屈原和渔父形象的?明确:对话体。这是“骚体”或“赋”的一种特点,主客问答形式,如赤壁赋苏子与客。2、在本文中举例说明,屈原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怎样的一种形象?第一段屈原形象:(1)动作描写:“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生动地翻译一遍,点拨疑难字词:游(行走);泽畔(湖边),形象情绪低迷,孤独惆怅,有些颓唐。(2)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象脸色憔悴、身形枯瘦。小结形象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3)语言描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形象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痛苦的清醒着。洁身自好、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第二段渔父形象:(1)语言描写:“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难点:凝滞(拘泥)、物(外物)、与世推移(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形象随波逐流、随遇而安、顺应自然。(2)语言描写:“淈其泥而扬其波”“餔其糟而歠其醨”;形象与世俗同流合污、乐观豁达。“何故深思高举”,形象与世无争,明哲保身。(3)对比手法:屈原形象激进、要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三段屈原形象:(1)比兴手法:“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形象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守节。(2)语言描写:“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形象高洁,不苟合,不妥协,坚持理想。“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形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刚烈,理想主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3)对比出渔父形象妥协、现实主义,明哲保身,以隐守志。第四段渔父形象:(1)神情描写:“莞尔而笑”,形象心平气和、淡泊。(2)动作描写:“鼓枻而去”“歌”形象豁达、乐观、洒脱,与世无争。“遂去,不复与言”,形象隐者,淡泊,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超然。(3)语言描写:“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形象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自在闲适,淡泊无争,明哲保身。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其中主要是语言描写,其次有动作描写和外貌及神态描写。屈原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形象,可以代表痛苦地清醒着的,心忧天下的儒者形象。他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而渔父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可以代表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道家信徒,他有着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文章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C两个形象在对比中互相显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两种内涵虽不同,魅力却无穷的伟大的文化灵魂。六、拓展1、“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思考屈原的舍生取死。语出自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屈原是否也曾挣扎过?他的结局让很多人都觉得遗憾,他难道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比如像渔夫那样超然物外、放浪形骸,享受山水田园隐逸之乐;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能选择苟活吗?2、“渔父”形象的文化意蕴“渔父”在文中是一个具体的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文化的内涵。纵览古诗文,我们读到了庄子的渔父,读到了“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读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请你查阅相关资料,对“渔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比如柳宗元渔翁:“歙乃一声山水绿”,这位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来源:Zxxk.Com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其次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