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1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摘 要 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作为新技术和新文化发展的代表,已经成 为青少年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并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认 知方式。网络游戏是对现实的模拟,体现了信息时代新文化的需求, 所以网络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质。因此,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 关注并研究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并试图把网络游戏中的有利因素应 用到教育中去,教育游戏的概念由此产生。 教育游戏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它 综合了网络游戏的优势,但又不同于一般娱乐性网络游戏,也不同于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游戏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由、和谐、有趣 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在启发学习 者思维,培养学习者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者信 息素养, 培养学习者的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分析了教育游戏产生的原因,国内外教育游戏现状的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 教育游戏的技术支持;分析了国内教育游戏开发、运营、应用中出现 的问题;提出教育游戏的应用和开发模式。 本文最后展望了教育游戏的前景, 指出教育游戏是未来教育软件 和网络游戏发展的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2 关键词:教育游戏,理论基础,应用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mode of educational games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nline game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culture,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tertainments of teenagers, an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arning, living and cognizing ways. online games are the simulation of real life; embody the needs of new culture in information age. so that online games themselves have some educational value. therefore, a lot of experts in our country begin to give attention to and study educational value of online games. they attempt to use the good aspects of online games into education, and then the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games comes into being. educational games are developing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y have the advantage of online games, but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normal online games for entertainment, also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educational games can build a free, harmonious and interesting study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lso, educational games are usefu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tudying interests and manipulating ability.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4 educational games have a lot of important uses in many aspects, they can enlighten students thought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finding questions and problem solving,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capability.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educational games comes into be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games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educational gam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educational games. in the end of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epicts the prospect of educational games and points out educational games are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and online gam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ducational games, theoretical basis, application mode 1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 芳 日期: 2007 年 1 月 26 日 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方芳 指导教师签名:顾惠忠 日期: 2007 年 1 月 26 日 日期:2007 年 1 月 26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1 第一章 教育游戏研究的背景 1.1 教育游戏的提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网 络游戏是在二者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科技的载体。网络游戏改 变了原来电子游戏人机对战相对单向的交互方式,网络游戏更强调人与人的交 互,更加人性化,它为游戏者提供了一个逼真、多样、互动、平等的虚拟世界, 从而作为一种新的娱乐与教育方式迅速发展和普及起来。 但是网络游戏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由于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迷于网 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教 师和家长想尽办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禁止未成年 人进入网吧、开发防网络游戏沉迷系统等等,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是难以 避免的。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上,政府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疏而不堵” , 正确引导,开发有利于青少年的“绿色网络游戏” 。 在教育领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得到 广泛应用,使得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计 算机和网络通信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多媒体可把教科书上静态的教学内容 变成动态、多角度、视听的课件,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容易、丰富有趣。尽管 这样,教育的魅力仍然远远不及网络游戏,但同时网络游戏也蕴含的巨大教育价 值。 一些教育工作者通过对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的反思重新提出教育游 戏的理念,即把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使得学习过程像游戏一样充满吸引力, 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1.2 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2 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当时国外的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 电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研究电视游戏如何激发游戏者的内部动机并试图将电视游 戏应用于教学。进入 9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已 经从电视游戏、单机版电子游戏发展到今天盛行的大型网络游戏。对教育游戏的 研究也不仅仅局限在电视游戏,而是逐步扩展到电子游戏以及大型的网络游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的理论也逐步运用到实践中去。国内外 教育游戏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游戏的实践 研究。 国外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理论的研究;教育游戏的设计、 开发应用以及教育游戏的评价体系。 对游戏理论的研究起源于西欧,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席勒到皮亚 杰和胡伊青加,都对游戏理论和游戏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皮亚杰主要从心理学 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儿童的关系, 胡伊青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游戏与文 化艺术的关系,加达默尔从现象学阐释学的角度探索游戏与行为的关系。对于游 戏教育价值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 marc prensky,他在 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中详细的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 以及游戏在教育、军事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对于孩子们学习、成人和工作产生的作 用,并指出 21 世纪的学习革命不是课程的数字化,学习的网络化,也不是无线、 宽带、即时学习或学习管理系统的出现,真正的学习革命在于学习不再伴有“痛 苦”。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将改变“学习是苦差事”的传统观念,实现“在娱乐中 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状态。 另外 unigame 项目和课外计算机实验室项目(after school computer labs project)都致力于游戏在教育和培训中的价值研究,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对小 学生、低年级的中学生、高校学生的教育以及终生教育中都可以使用数字化游戏 的结论。 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理论的研究方面,如何设计开发出学生满意、家长和教师 放心的教育游戏是游戏在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国外学者对于教育游戏 设计开发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设计开发模式和方法。例如: kristian kiili 根据体验式学习理论、沉浸理论和游戏设计理论提出了教育理论与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 游戏设计整合的体验式游戏模型。 此模型强调在教育游戏中向学习者提供即时反 馈、清楚目标以及与他们技能水平相适合的挑战的重要性。在教育游戏设计开发 中应用这个模型,能使教育理论和游戏设计理论比较好的结合。alan amory , robert seagram在对教育理论、游戏设计、游戏开发以及 gop 模型和 pom 模型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教育游戏的便利方法gap(游戏成就模型)maja pivec,olga dziabenko 写好初步的脚本后,课程设计者和游戏设计者应该交谈 沟通,看看现有的技术设备和开发水平能否达到课程设计者的要求,经过商讨, 修改脚本,直至满意,进入开发阶段,最终构建一个游戏化的学习平台。 在上面说到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教育游戏软件虽然是很理想的, 较大程度的 符合课程目的,但是开发成本较高,时间也较长,我们前面说到某些教育游戏虽 然不是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但是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也可以纳入教育游戏的 范畴,也就是说可以从大量的游戏资源中遴选具有课程价值的游戏,挖掘其中的 课程因素,或对筛选出来的游戏进行修正。那些具有教育性的游戏题材,和中小 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或者是那些虽然不直接与课本关联,但却能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题材的都值得关注。 4.1.2 教育游戏开发的原则 教育游戏的开发与网络游戏的开发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在教育游戏开发中 更注重其教育性,教育游戏的开发原则如下: 1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作为一款教育游戏, 与其他类游戏具有相同点,但其出发点(一定具有教育目 的)又是不同的。 教育游戏要将两者相结合,那么在设计时就不能完全天马行空地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2 想象游戏的情节,其情节总与游戏的设计开发目标教育相一致。这就决定了 教育游戏的最终归结点必须是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知识,尤其是不能违背科学的规 律。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是与行为主义(试误)和认知主义(自我发现和建构) 所主张的学习观点相一致的: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进 行不断的尝试,最后通过自我发现形成知识。 2游戏者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一个完整的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 中介调节。 内在需求与学习者个体在某一时期的主导需要和其对行为目标的认识 有关,这种需求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由自我调节,在外在诱因的作用下来调动。 因此 合理的外在诱因的设置对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作用。 根据对一般游戏的研究,发现除了有趣的情节(针对即时战略性游戏)之外, 其他外在诱因,如积分、游戏币、等级等的设置,在虚拟的世界里对游戏者同样具 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针对学科性游戏,我们同样可借助此方法学习者在完 成某单元、节、章的学习之后,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积分、游戏币的奖励和等级的 增加来维持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奖励针对于网站的注册用户可以进行 移植,即在某一学科的等级等奖励可在其他学科的游戏中体现。 3游戏规则的制定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 合理的并为广大游戏者所接受的游戏规则,能保证众多 的游戏者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合作与竞争(这正是网络游戏所流行的并主导游戏 发展之必然趋势的原因) 。网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其游戏者也必须要遵循一 定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在应用技能的培训中,游戏的规则应当是在现实中应用技 能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否则这种学习对于现实世界而言不仅无用,而可能是有 害的。规则的合理性是教育游戏软件与一般游戏软件的规则的区别。 4.24.2 教育游戏应用模式 4.2.1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模式 教育游戏在教学上的运用方式取决于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 设备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3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模式: 1. 对象分析。不同的教育游戏适合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 的认知方式和兴趣也不同。所以在基于教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对象分析至关重 要,只有正确地分析教学对象,才能选择符合条件的教育游戏,对教学对象的分 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2. 目标分析。优秀的教育游戏都是有一定教学目标的,所以在基于教育游 戏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 才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进行教学。当然教学目标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知识、情 感、技能等,在选择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为主综合考虑其 他因素。 3.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来选定教学内容, 整理教学中需要的资源。 4. 教育游戏的选择。对教育游戏的选择应该符合学习者特征,比如低年级 的学生对色彩鲜艳、节奏明快的游戏比较感兴趣,高年级的学生比较注重故事情 节等等。在选择教育游戏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教育游戏在本次教学中的地位,综 合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准备足够的学习资源。 5.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可以把选择好教学内容和教育游戏有机结 合起来,教育游戏如何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育游戏中隐含的知识如 何呈现给学生,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如下: 1. 探索式 学习者在游戏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综合类和角色扮演类的教育游戏比较 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教育游 戏,例如:现在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三国时代,选择了游戏三国志 ,如果在教 学中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如前所论述的,首先教师应考虑在课程中整合哪些 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了日标和内容后,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学习者带着问题进 行游戏。 比如, 历史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游戏的同时, 了解三国时期各次战役(如 关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的经过和结果;政治老师可提问为什么最后是晋能统一中 国,是人民还是帝王将相在统一中起决定作用,为什么;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4 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了解其写作有何特点,为什么可以跻身中国四大古典小 说之列。 学生带着问题在游戏中扮演一个个不同的角色,自主探索,对相关知识形成 感性认识。 教师观察学生游戏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全班或小组交流游戏心得, 并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针对游戏中没有出现的相关内容,可以引导 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来掌握。对游戏中出现的与事实不符 的方面也加以讨论,帮助学生辨清历史真相。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达到知 识融会贯通的目的。探索式游戏化教学要求学习者自主探索,因此在游戏中探索 的时间较长,可能会需要多个课时,不过学习者充分学习的空间较宽广,学习者 自主性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 实施探索式游戏化教学要防止陷入注重了学生的游 戏,却忽视了讨论和总结的误区。如果没有了讨论和总结,教学效果只实现了一 半。只有通过实施讨论和总结,才能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取的知识得到升华,真正 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挥自主性,在教育游戏中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学习 者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感兴趣的游戏,接着开始游戏探索,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请教高手或教师,可以和志同道合者进行讨论。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对知 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以论文或者其它成果形式进行汇报。这种自我探索对学 习者要求颇高,需要他们对游戏时间进程自我掌握以及对知识及时总结。 2. 诊断式 学习者通过教育游戏对学习效果做出诊断评估,同样可以起到起检验、巩固 知识的作用。在学科类教育游戏中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诊断式教学时, 也需要对教育软件进行选择,比如,前面我们提到昱泉信息技术公司,他开发的 儿童教育游戏网站“游戏学堂”中的“香蕉大长”游戏,可用来诊断句型结构掌 握情况,还有类似的一些游戏松鼠大逃亡可以诊断英语字母拼写能力,开展 诊断式教学时,玩游戏的方式可采用和时间比赛的单人游戏,也可以和其它同学 比赛的多人游戏。教师通过查看各人游戏的情况,及时了解学习者掌握的程度。 若学习者掌握较好,教师经过总结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若掌握得有些欠缺, 教师可及时进行补救教学。诊断式教学一般时间比较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 生早已厌烦了气氛紧张的考试,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检测方式,游戏中学习者往往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5 能摆脱紧张的情绪,以轻松的心情对待检测。 学习者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自我诊断。 结合游戏反馈的 情况,如果自己满意,则进行知识总结;如果对反馈结果不甚满意,则进行回顾 复习或请教教师,接着再次进入游戏,以期获得更好的反馈结果。这样一种方便 高效而又充满乐趣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了方便,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3. 合作竞争式 合作和竞争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活动, 教育游戏为学习者的合作和竞争提 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利用教育游戏软件,我们可以顺利开展合作和竞争 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游戏软件, 让每个学生熟悉游戏操作。 接着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千个小组,两两小组之间组 成对抗组。组内集体讨论游戏内涉及的知识和问题,并进行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 和角色分配。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比赛结束后,每个学 生开展自评,并对组内成员和对手组的表现进行互评。教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能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要注意对失利组的鼓励和指导, 对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加以提升和总结。 学生在自主时间内也可以利用教育游戏软件开展合作和竞争式学习。 学生选 择好教育游戏登陆到相关服务器后,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他人的情况选择合 作和竞争者,开始游戏。游戏后的评价总结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 还可以选择更高水平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开展新一轮的合作和竞争。 4. 虚拟式 学习者以虚拟角色的身份进入学习的场景,再选择进入相应的教室,其中有 娱乐区、学习区和辅导区,完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学习,有很多 的 id 共同在线,有辅导老师,有学生,每个 id 号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参与, 因而可以开展群体性学习、协作式学习、竞赛式学习等。这是真正的虚拟校园, 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之一。不过目前这种方式所需的游戏软件在国内还不够成 熟。 4.2.2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策略 教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 1. 教育游戏引入课程要适当、适实、适度。所谓适当:就是有些教学内容可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6 以游戏化,有些则不能,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所谓适实: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 际、教学实际把其融入教学活动;所谓适当:就是一些难度高、费时多的电子游戏 不应被过多过频的引入。引入电子游戏的目的是有助于更好的达成学习的目标, 所以在课程开发时要立足实际,将其定位于适当的位置,任何夸大或缩小教育游 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2. 确保教育游戏内容的正确性。游戏毕竟不能如教科书般十分精确地反映 事实,难免存在偏差。所以教师必须对游戏有所了解,将偏差先期整理出来,告 知学习者。并随时注意在游戏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3. 保持教育游戏的严肃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游戏是严肃的,游戏的趣 味性往往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任务,而失去它的严肃性;教师必须发挥其 主导作用,积极的监督游戏过程,合理的安排游戏进程,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停 止或启动游戏或转入其它学习形式,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游戏课程的严肃 性。 4. 体现游戏的基本特征。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学习者依游 戏的基本规则,自主的、自觉的、创造性的玩游戏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使 用教育游戏的时候,在发挥教师引导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地探 索精神。 5.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游戏并不是放任学生 没有限制的探索,而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帮助引 导学生。 6. 教育游戏可以模仿很多现实中存在的情境也可以模拟现实中不存在的情 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本身有一定的优点。但教育有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 所学到的知识提醒学生应用到现实中。 4.3 教育游戏的效果评价 教育游戏评价是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教育游戏评价就是对教育游 戏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游戏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目的,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7 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 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 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 在教育活动发生后的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 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 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 学生的毕业考试、 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 教育游戏的目的不在于娱乐,而是为了让学习者轻松愉快的进行深度学习, 培养学习者本身的素质。所以,应用教育游戏教学必须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以此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教育游戏本身注 重过程,注重游戏过程中的学习者兴趣、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学习 者情感态度的潜移默化。所以对教育游戏应用效果的评价中,相比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更加重要。不仅如此,教育游戏的评价体系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4.3.1 教育游戏的评价方法 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泰勤呼吁人们把注意力从测验转向评价, 由于教育游戏本 身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系统, 所以对教育游戏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应该是 简单的测验。教育评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相对评价法。是指在评价对象的群 体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 每个评价对象在群体所处的位置。绝对评价法。在被评对象的群体之外确定一 个客观标准,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对每个评价对象的目标达到程序 进行评价。个体差异的评价法。把被评群体中各个个体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 或将该个体自身若干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数量化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采用 数学方法又有多种形式,或者在分析教育现象时用数学作手段,或将评价结果用 数量表示,或将评价标准用数字来表示。非数量化方法,常用方法有等级法、 评定法、写评语等;自我评价法。就是由评者对自己作评价的方法;他人评 价法。如上级对下级、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师对本班学生、社会集团对学校等的 教育评价。 对教育游戏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 随时发现教育游戏应用中出现 的问题,记录教育游戏应用中学生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进行不同的引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8 导。 教育游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 思维测量法。这是由吉尔福特等研究采用的创造教育评价方法。要求被 试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将图形、符号、语意、行为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单位、类 别、关系、系统转换与应用的结果,共有 24 种组合,用以测量发散思维。 2. 态度与兴趣量表法。这是依赖对公认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研究,编制出 创造兴趣与态度量表,以测量被试创造性高低的方法。如,宾夕法尼亚创造倾向 量表。 3. 人格量表法。这是利用创造人格特质编制量表来测量创造性高低的方法。 通常采用传记式的自陈量表、加州心理量表与投射测验等创造性评价方法。 4. 为传记量表。这是一种通过对过去一些经历的陈述来测量被试创造力的 评价方法。 5. 为教师举荐法。这是一种向教师提供一些创造性特质的参考标准,由教 师依据日常观察提名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方法。 6. 为同伴提名法。这是向被试同伴提供一些创造性表现标准,让同伴提名 谁具有创造性的方法。 7. 为管理者评价法。这是一种由管理者依据自己的观察甄别有创造力的学 生的方法。 8. 为作品评价法。这一是种依据被试的作品是否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 创性与精致性,来判断其创造性高低的方法。 9为名人研究法。即依据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进行创造性评价的 方法。 10. 为创造活动与成就自我报告法。即依据个人的创造活动和成就的自我报 告进行评价的方法。 4.3.2 教育游戏的评价原则 传统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传受知识, 所以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成为课堂教 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手段,其表现形式就是测验。在教育有戏中,所注重的是对学 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单纯评价知识的掌握不能反映教育游戏的效果。对教 育游戏的应用效果应该综合评价。主要遵从以下原则: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39 1客观性原则 这是对教育游戏评价的基本要求。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评价的真 正意义。 2整体性原则 对教育游戏的评价应该总体把握,不仅仅是对知识记忆掌握的评价,还应该 包括对学习者道德、能力、信息素养、合作精神等等的综合评价。 3指导性原则 对教育游戏的评价能够指导教育游戏的应用,充分利用教育游戏平台和资 源,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者的潜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 能力。 4发展性原则 对教育游戏的评价应该尊重学习者本身的特性,有利于学习者的发展。 5可行性原则 对教育游戏的评价必须具有可行性。形成可以操作的计划和评价标准。因为 教育游戏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对教育游戏的评价中必 须有一定的效率,体现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而且能及时反馈到教育游戏的运用中 去。 6开放性原则 教育游戏的评价标准不是硬性的规定,而是动态的开放,随着教学的变化和 学习者特征的变化相应的变化。 7创新性原则 教育游戏的评价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作品的好坏,还应该注重学习者的合 作精神评价,学习者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态度及过程的评 价。 在对教育游戏的评价中,教师尊重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多维度考虑问题;学 生与学生的之间的评价中,应该教会学习者尊重对方的意见,学会吸取其他学习 者的优点。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40 4.4 教育游戏的优势 教育游戏可以让学习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愉快地进行深度有效的学习。概括 起来,教育游戏有以下六点优势: 1.个性化趣味性学习。教育游戏如同网络游戏一样,有一定的情景和规则,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强制到达的结果,游戏者可以创建自己的角色,根据自己的 喜好、智力和想象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探索。魏书生说: “任何事情都有一百种 做法” ,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的方法,也可以探索个性化的 方法,真正做到不书,不唯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挖掘学习者的潜 质,拓展学习者的爱好。由于教育游戏融合了一般游戏的趣味性,教育目的不是 强加于学习者的,所以学习者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可以享受游戏的带 来的乐趣。 2.培养学习者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对计算机初学者来说,游戏是促使他们 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捷径。通过一些游戏比如泡泡堂、超级玛丽等游戏的下载、安 装熟悉计算机的操作。而且这些益智类游戏可以锻炼游戏者的思维能力、反应速 度、和合作能力。 3.研究性学习。教育游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学习者需 要摸索、认识教育游戏的环境,利用游戏中提供的或者互联网上的资源,利用教 师、家长、同伴的帮助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4.归属、认同和社会化。在学习者进入教育游戏遇到困难,寻求其他人帮助 的时候, 他的人际关系也就开始了, 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接触、 联系、 建立友谊, 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合作,游戏者必须学会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合作,学会相 处逐渐社会化。在游戏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会让学习者感觉到被关爱 和归属感。同时在游戏中,通过努力的成功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同,提升游戏者的 威望。除此之外,在教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给与学习者足够的信 任和自由选择的权利,相信他们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者,这也是一 种很大的鼓励和认同。 5.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被人接受,受人关注,但是 在现实中,家长、教师的主导使得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真正做到自由选择,在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41 游戏中,学习者完全处于中心地位,他可以不受约束的活动和思考,有选择的自 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实现自己的想法。教育游戏中相对的自由和权力 有利于满足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如此,还有利于培养独立探索,独立思 考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6.潜移默化学习者的道德、加强学习者的心理承受力。在教育游戏中游戏者 必须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才能自由行动,才能顺利地获取帮助,有利于培养 学习者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游戏通常存在竞争,学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可以最 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学习者更要学会如 何面对自己的失败,网络中鼓励的语言比如“你可以做得更好! ”而不是现实中 的责备可以让学习者重新找到自信,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除此之外,网络教育游戏还能够使先进的技能更快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教 育游戏的玩家必须学会学习别人的先进技能,知识,才能竞争中取胜,同样学习 者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被其他的游戏者吸取。有利于知识的不断更新、 发展。 当然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学习方式,不能替代现实中的观察、应用、试 验。教育游戏中所学习得到知识技能还必须应用到现实中去。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42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 游戏是儿童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 儿童识别颜色、 形状、学习语言、技能都是从游戏开始的,游戏是而儿童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 要途径。教育游戏中的在线 flash 小游戏提供了儿童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改 变了人类传统的认知方式。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网络游戏在传播娱乐的同时也无形中影响着游戏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认知方 式,它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游戏属于绿色网络游 戏,它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虚拟、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得游戏者在 享受游戏精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道德修养。可以让游戏 者从暴力、色情等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 教育游戏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教学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 游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 发现、积极探索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教育游戏集成网络游戏的优点,吸收了网络游戏的优势,体现了建构主 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 21 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网络游戏和教 育软件未来发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 43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 29 2 2005 年中国网络游戏简版报告, 3 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 4耿海涛,鲍振忠,王忠庆,关于网络教育的思考及其教育平台的开发,中国 科技信息,2005, (7) ,153-156 5张涛,李兴保,教育游戏激励体制浅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 (10) , 85-87 6顾汉杰,李凤,网络游戏对教育游戏的启示,中小学电教,2006, (7) ,14-15 7韩庆年,李艺,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3, (15) ,73-75 8王冬梅,王基一,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研究,中小学电教, 2006, (3) ,45-46 9蔡进,赵呈领,浅谈我国教育游戏的现状、问题及开发原则,教育信息化, 2005, (10) ,21-23 10石炎生,基于网络的游戏式教学系统的设计,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5) , 224-225 11陈国强,也谈网络游戏于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