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长期熏陶下, 积极的学习和吸收西欧优秀的钢 琴演奏技术及西欧的钢琴文化历史,逐步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的演奏学派,并在世界钢 琴演奏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钢琴学派主要扎根于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和埃西 波娃(essipova anna,1851-1914)两位大师的传统,并且融汇了欧洲各国优秀的钢琴 艺术,依靠本音乐学院的严格训练,依靠五位导师的艺术及其教学成就,组成了以伊贡 诺 夫 ( lgnmnov konstantin,1873-1948 )、 戈 登 威 泽 ( goldenweiser alexander,1875-1961) 、法因贝格(feinberg samuel,1890-1962) 、涅高兹海因里希 (neuhaus heinrich,1888-1964) 、尼古拉耶夫(nikolayev leonid,1878-1942)等名 字命名的五个学术门派,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世界著名钢琴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 门派逐渐求同存异,互相靠拢并重新聚合在一起,新的美学观念使他们最终趋向一致, 成为促进世界钢琴艺术发展最具有影响的钢琴学派。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 齐(vladimir ashkenazy 1937)是俄罗斯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演奏风 格极具特色。霍洛维茨的音乐是一种个性化的音乐。他天性具有浪漫的激情。他 总是能在一部作品中攫取到最符合他性情的东西,并将之发扬光大。而往往正是 这一部分闪烁的灵光,使他的听众如痴如醉。同霍洛维茨张扬性情的演奏相比, 李赫特所谓精准和坚硬的弹奏变得是多么的僵硬和刻板为一个钢琴家,霍洛维茨 首先是个渊博的音乐家,他曾公开宣称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曲家。尽管除了 卡门主题变奏曲以外,大师鲜有自己的作品问世。但是作为安东鲁宾斯坦 的传承者和伟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快婿,霍洛维茨有着同侪难以比拟的综合音 乐素养。霍洛维茨对很多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的演奏能够充分地 展现出作品的神韵,而又不是盲目的恪守原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如同一位高明 的辑编,能敏锐地发现作品中的瑕疵并加以修正,使作品变得完美无缺。奏演肖 邦作品钢琴音色纤细优美,充份体现了肖邦文静沉思的诗人气质。霍洛维茨在演 奏时, 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 感情丰富,音乐细腻,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他演奏的乐句优雅流畅,在力度刻画方面 追求音色变化的多样性,演奏期间音色色彩性强。他的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 技巧为特点,在自己的风格里融入了很多伦敦派所特有的意识美。人们从他所弹奏的技 巧绝伦的钢琴练习曲中可以发现他那惊人的技艺和高深的造诣之价值所在, 他可称为能 完满再现李斯特那绝顶技巧的权威。 本文以肖邦第六首降 a 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为例,分析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 点。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poin,18101849)十九世纪 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永远是钢琴家,作曲家们 崇拜的偶像,不论是在肖邦的祖国还是世界各地,也不论是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是现代, 肖邦的作品都备受演奏家的青睐,在音乐会的曲目库里占据令人羡慕的位置。肖邦绝大 部分作品的旋律来自舞曲或歌曲, 波洛涅兹舞曲就是受舞曲影响而产生的旋律进行创作 的乐曲形式,也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真正表现出肖邦式的 波兰舞曲风格的,是他生前出版的,于 1834 年后创作的七首波兰舞曲。第六首降 a 大 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肖邦波兰舞曲中最宏伟 iv 的作品,全曲充满战斗性、英雄性、史诗性,被称为“英雄大波兰舞曲” 。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霍洛维茨和阿什肯纳齐的演奏进行对比分析: 1. 通过两位钢琴家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来进行比较。 2. 通过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 3. 通过两位钢琴家弹奏的肖邦降 a 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的录音,录像,来进行 分析。还有他们的个人传记,访谈录等。 关键词:俄罗斯钢琴学派 肖邦波洛涅兹舞曲 霍洛维茨 阿什肯纳齐 v abstract russian piano school in the russian national music schoo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positive learning and absorption of western europe, excellent piano piano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 and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style of playing school, playing the piano in the world a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russian piano school, mainly rooted in the 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and essipova anna (1851-1914)two masters of traditional and fusion of the best european piano art, relying on a rigorous training in the school of music, relying on the art of five instructors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formed in order to lgnmnov konstantin (1873-1948), goldenweiser alexander(1875-1961), feinberg samuel (1890-1962), neuhaus heinrich(1888-1964), nikolayev leonid (1878-1942), etc., named five academic men pai,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world-renowned pianist, as time goes by, the various menpai gradually set aside our differences and re-aggregation with each other to move closer together, a new aesthetic ideas so that they eventually converge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iano art piano school. 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and vladimir ashkenazy (1937 ) is a russian music were the two representatives, and their playing style very characteristics. horowitzs music is a kind of personalized music. he has a romantic passion for nature. he was always a work in to extract the most in keeping with his temperament thing, and enhance its development. but often it is this part of the flashing emmanuel, so mesmerizing his audience. horowitz playing the same temperament compared, listz playing the so-called precision and hard how to become rigid and inflexible as a pianist, horowitz first and foremost a profound musician, he had publicly declared the largest vision is to become a composer. although the addition to the carmen variations on a theme, outside the master of his own works rarely come out. however, as the inheritors of anton rubinstein, and the great conductor toscaninis fast-law, horowitz has a peer can not compare a comprehensive music literacy. horowitz for many musical works all have their own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his performance, be able to fully show the charm works, but not blindly adhere to the original. commendable is that he, as a clever series of compilation can be quickly discovered the flaws in the works and should be amended so that work to become perfect. played chopin played the piano sound thin and beautiful, fully embodies the quiet contemplation of the poetic temperament chopin. horowitz playing, we often have some unexpected flash in the pan. ashkenazys performance with typical russian style, emotion, music and fine, with superb playing skills. he played phrases elegant movements, in the efforts to portray the diversity of changes in the pursuit of sound, tone color and strong performance during the period. his playing style with poetic sentiment and delicate skills feature in their own style, blending a lot of londons unique s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send. people from his exquisite piano playing skills etudes can be found in his amazing skills and the value of great attainments, he may be able to satisfactorily reproduce the liszt called it in excellent shape and skills authority.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drop of the sixth chopin polonaise a flat major (op.53), fo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ianists. frederic francois chpoin (1810-1849)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olands greatest national vi composer, national artists and musicians of patriotism. he will always be a pianist, composer who worship idols, whether in chopins fatherland or around the world, and regardless of the age in his life, or modern, chopins works are highly popular performers in the concert repertoire curry occupies an enviable position. most works of chopin melodies from the dance or song, polonaise is a dance music influence generated by the melody to create music form, but also chopin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rue inner feelings embodied in the strongest genre. to demonstrate a real style of chopins polonaise-style, is published in his lifetime, and in 1834 created seven years later, polonaise. sixth in the first drop a flat major polonaise (op.53) is the most popular works of chopin,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xiaobangbolan dance works, the whole song is full of combat, the heroic nature of epic, was known as the great hero polonaise. this paper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of horowitz and ashkenazy play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 discussing two pianists liv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comparison. 2. discussing two pianists pla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3. discussing two pianists playing the chopin a-flat major polonaise down (op.53) recordings, video recordings, to analysis. as well as their personal biography, interviews, and recording. key words: russian piano school chopins polonaise vladimir horowitz vladimir ashkenazy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从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演奏特点观俄罗斯钢琴学派的 演奏风格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引 言 从 18 世纪西方各钢琴学派的建立, 到20世纪世界钢琴音乐艺术风格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主要钢琴艺术千姿百态,争奇斗胜” 。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长期 熏陶下,积极的学习和吸收西欧优秀的钢琴演奏技术及西欧的钢琴文化历史,逐步形成 了独具自己风格的演奏学派,并在世界钢琴演奏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17 世纪是俄罗斯文化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东方化发展之后, 俄 国终于迎来了它的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尤其是在 17 世纪下 半期沙皇阿列克谢朝代, 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与西方贸易的规模迅 速扩大,西方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思想也随之进入俄罗斯。 如果说阿列克谢 拉开了俄罗斯欧化的大幕, 那么彼得一世则上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欧化活剧。 18 世纪初 期的改革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大门,西方文化全面地冲击着传统的俄罗斯生活。 俄国开始按照西欧的方式组织工业、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学院和大学;启蒙思想在俄 罗斯迅速传播,并且发展为一场声势颇大的运动;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面被打 破,世俗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风俗习惯、婚姻家庭关系都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开始摆脱中世纪状态。 从 19 世纪初期到 1861 年改革,是 俄国农奴制关系开始瓦解、 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时期, 也是新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 19 世纪初期, 西方世俗文化的最高体现自由主义在俄国贵族中广为流传, 由官 方人士提出的限制农奴制和实行宪政的方案标志着贵族自由主义的发展, 而政权实际推 行的改革意味着传统的结构和制度已经出现了松动。 18121814 年的反拿破仑战争孕育 了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冲击俄罗斯的高潮, 十二月党人运动则是欧化的贵族青年力图用革 命方式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移植到俄罗斯土壤上来的一次尝试。 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失 败,但俄国社会的精神求索没有停止,而西方文化的东渐势头也依然不减。继自由主义 之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思潮也在俄国青年中风行一时,它们极大地刺 激了俄国思想界的理想主义倾向,并使之具有激进的色彩。3040 年代,围绕俄国的历 史道路和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著名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它孕育了俄国解放运 动的两大流派革命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也给俄国社会思想以后的发展打 上了深刻的烙印。 19 世纪上半期,在俄国社会酝酿变革的背景下,在西欧文艺思潮的 2 影响 下,俄罗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霍洛维茨和阿什肯纳齐都是俄罗斯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都移居国外,但他们原 有的俄罗斯民族的特质,俄罗斯演奏乐派的风格,对其他国家的钢琴家起到不可忽视的 影响。他们的演奏朴实而又充满激情,重视作品的整体构思,对每一个音,每一个乐句 的表达都十分的严谨,音乐表现方面十分平衡。忠于原作,继承音乐的古典性质,有注 重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从而表达了一个广阔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俄罗斯古 典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本文以肖邦第六首降 a 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为例,分析 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特点。 笔者通过对肖邦波兰舞曲的专著、论述、作品欣赏,还有霍洛维茨和阿什肯纳齐的 访谈、录音、传记等文献整理发现,这些论著或是记录式的人物传记,或是技术性的分 析,或是普及性的撰写。对于俄罗斯乐派只是通过它的渊源和发展来看,主要论述了这 个乐派的演奏特点和发源史。并没有通过一首作品,同一个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来具体 分析其乐派的特点。 鉴于此,首先,要坚持联系和比较分析的原则。一种演奏风格的形成是历史的,客 观的,必然的,也是复杂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与历史风貌毫无联系的。 另外,坚持以作品为中心,多维度的分析原则。把音乐作品作为自己观察研究的对 象。不能抛弃作品产生并生活于其中的本质联系,也不能抛弃演奏者和诠释者的审美性 演绎。 3 第一章 俄罗斯钢琴学派 第一章 俄罗斯钢琴学派 在各种艺术领域里,均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及行为表现,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 过程中,往往形成了彼此旗帜鲜明的艺术流派。长期以来,在西洋古典音乐的诠释上亦 有不同演奏乐派的说法。这些乐派的形成,有的是根据演奏风格的不同来区分,也有的 是根据演奏家的学习背景与传承来划定的。有时这些共通的特色与背景一经汇集在一 起,便形成了所谓的国家或民族演奏乐派了。被归纳于这类乐派的演奏者,大都具有同 样的民族血统或国籍,并擅于表现某些共同的音乐语法,甚至均经历过相同的音乐训练 体系1。 钢琴艺术是一种世界艺术,它发源自欧洲。1709 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奥克里斯 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制造出一架用锤子敲击琴弦来发声的琴, 外形和大的羽管键琴一样,取名“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意思是具有强 弱区别的羽管键琴,这架琴的诞生,标志着钢琴时代的到来。 一. 俄罗斯钢琴学派概述 一. 俄罗斯钢琴学派概述 从 18 世纪西方各钢琴学派的建立, 到20世纪世界钢琴音乐艺术风格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主要钢琴艺术千姿百态,争奇斗胜”2。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 长期熏陶下,积极的学习和吸收西欧优秀的钢琴演奏技术及西欧的钢琴文化历史,逐步 形成了独具自己风格的演奏学派,并在世界钢琴演奏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钢琴学派主要扎根于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和埃 西波娃(essipova anna,1851-1914)两位大师的传统,并且融汇了欧洲各国优秀的钢 琴艺术,依靠本音乐学院的严格训练,依靠五位导师的艺术及其教学成就,组成了以伊 贡 诺 夫 ( lgnmnov konstantin,1873-1948 )、 戈 登 威 泽 ( goldenweiser alexander,1875-1961) 、法因贝格(feinberg samuel,1890-1962) 、涅高兹海因里希 (neuhaus heinrich,1888-1964) 、尼古拉耶夫(nikolayev leonid,1878-1942)等名 字命名的五个学术门派,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世界著名钢琴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 门派逐渐求同存异,互相靠拢并重新聚合在一起,新的美学观念使他们最终趋向一致, 成为促进世界钢琴艺术发展最具有影响的钢琴学派。 4 5 二. 历史背景 二. 历史背景 17 世纪是俄罗斯文化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东方化发展之后, 俄 国终于迎来了它的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尤其是在 17 世纪下 半期沙皇阿列克谢朝代, 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与西方贸易的规模迅 速扩大,西方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思想也随之进入俄罗斯。 如果说阿列克谢 拉开了俄罗斯欧化的大幕,那么彼得一世则上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欧化活剧。 18 世纪初期的改革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大门, 西方文化全面地冲击着传统的 俄罗斯生活。俄国开始按照西欧的方式组织工业、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学院和大学; 启蒙思想在俄罗斯迅速传播,并且发展为一场声势颇大的运动;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生 活的局面被打破,世俗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风俗习惯、婚 姻家庭关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开始摆脱中世纪状态。 从 19 世纪初期到 1861 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 长的时期,也是新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19 世纪初期,西方世俗文化的最高体现自 由主义在俄国贵族中广为流传, 由官方人士提出的限制农奴制和实行宪政的方案标 志着贵族自由主义的发展, 而政权实际推行的改革意味着传统的结构和制度已经出现了 松动。 18121814 年的反拿破仑战争孕育了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冲击俄罗斯的高潮, 十二 月党人运动则是欧化的贵族青年力图用革命方式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移植到俄罗斯土 壤上来的一次尝试。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但俄国社会的精神求索没有停止,而西 方文化的东渐势头也依然不减。继自由主义之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思 潮也在俄国青年中风行一时,它们极大地刺激了俄国思想界的理想主义倾向,并使之具 有激进的色彩。3040 年代,围绕俄国的历史道路和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著名的斯拉 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 它孕育了俄国解放运动的两大流派革命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也给俄国社会思想以后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19 世纪上半期,在俄国社会酝酿变革的背景下,在西欧文艺思潮的影响 下,俄罗 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渐趋式微, 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新风格相继而起。戏剧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继浪漫主 义取代古典主义之后,现实主义很快登上了舞台。画坛吹拂着阵阵新风,浪漫主义情调 和现实生活气息对学院派尊崇的古典主义提出了挑战。在音乐方面,则形成了独立的俄 罗斯古典乐派。除此之外,历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在自然科学 6 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成就,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了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出现, 显著增长的书籍报刊的种类和发行量标志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1861 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 世纪 60 一 90 年代,新文化在广度和 深度方面继续发展。继农民改革之后,在地方自治、司法、军事、财政、国民教育、新 闻出版等方面按照资产阶级法治精神进行了初步改造。 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渗入宗 法制的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欧化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贵族而扩大到了新的居 民阶层,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思想和运动探索着俄罗斯的未来: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虚无主义悄然兴 起,并逐渐形成了民粹主义理论和运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促使政府继续改革 的新纲领,以及向立宪政治过渡的系统主张。解放运动的这两大流派实际上反映了不同 的社会文化力量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诉求,他们的选择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 这一时期,文艺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科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重大的 研究成果。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时尚,社会团体和私人办学十分盛行,民主派知识分子组 织了业余扫盲教育,俄国妇女为争取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展开了广泛的运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和中世 纪的土地占有方式仍然与之并存。 这个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更加多元化和更多竞争 性的特点。在文学艺术中,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继续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的幼芽破 土而出,象征派、未来派、抽象派等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流派纷纷涌现。在意识形态和 社会政治领域,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 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西方无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俄 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 继俄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出现之后, 90 年代诞生了列宁 主义。 三. 音乐特点 三. 音乐特点 20 世纪初,当时的欧美人士认为,苏联音乐家因受环境限制,尚无缘领受西方近代 音乐学的新知,因而在资料的掌握和对音乐的观念尚,大致仍深植于 19 世纪的老传统 上。一来他们的音乐会曲目多以浪漫乐派的作品为主,再者他们所弹奏的巴洛克及古典 乐派的作品,在风格上也不尽符合近代西方依学术研究所订的尺度。 俄罗斯钢琴传统几乎可以跟安东鲁宾斯坦这位大师画上等号,他的演奏风格是以 管弦乐般宏伟壮观的气势著称,但是却不在乎音乐的精确性和细节。他的琴艺受到李斯 7 特的演奏风格的影响,气势磅礴,富于激情。鲁宾斯坦的演奏始终注重音乐的歌唱性, 靠音色与感觉奏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3。 在鲁宾斯坦的学生中,只有弗里德海姆、霍夫曼、布鲁门菲尔德(felix blumenfeld,1863-1931) ,盖布瑞洛维契(ossip gabrilowitsch,1878-1936)比较著名, 在四个人当中只有布鲁门菲尔德留在俄罗斯演奏和教学。 布鲁门菲尔德曾在莫斯科和基 辅任教,他的音乐观曾影响了许多俄国的钢琴教师,而他本人也教出不少高徒,包括: 圣彼得堡的巴瑞尔(simon barere,1896-1951) 、尤蒂娜(mariya yudina,1899-1971) ; 基辅的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 ;莫斯科的格林伯格(maria grinberg,1908-1978) 。上面所说的这些钢琴家都各自拜过不同的老师,从他们演奏的 录音、录像中也显示出各自的风格,但是在音乐的诠释上,却都流露出像安东鲁宾斯 坦那样的雄厚的力度,抒情的歌唱性,还有对音乐的炽热! 1. 俄罗斯钢琴学派民族性的表现 1. 俄罗斯钢琴学派民族性的表现 俄罗斯的钢琴家们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不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期的,在国内的还是 已经移居国外的,他们在演奏风格上民族性都十分鲜明,从来没有背离俄罗斯的音乐传 统。俄罗斯乐派具有俄罗斯人的音乐气质刚强,有强大的生命力,注重研究他们本 民族的音乐作品,坚持古典音乐和民间传统音乐相结合。 2. 演奏技术 2. 演奏技术 俄罗斯学派注重手指的基本功训练,他们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的手指训练体系,也就 是被人们称为的“俄罗斯训练法” 。莱舍蒂茨基提出了“科学地运用臂重和让放松的手 指自由坠落到键底来发出丰满圆润音色” 的触键方法。像霍洛维茨、拉赫玛尼诺夫、 阿什肯纳齐、贝尔曼等,手指基本功都极好。 3. 强调音乐性 3. 强调音乐性 在处理音乐方面相当严谨, 十分注重乐句的歌唱性和音色。在技术上追求把旋律得 歌唱性和技巧动作结合在一起。对键盘的控制力非常好,力度的使用恰到好处。 4. 演奏时的个性 4. 演奏时的个性 他们善于用速度的变化,用弹性节奏来表现对比的乐段,既有强烈的热情,又有高 度的理性4。能把个人的内心情感与作曲家所要表现出来的情感思想结合起来,在遵循 原谱的前提下,精准的表现出来。 我们从下面的图表中看也看到俄罗斯钢琴乐派的源流: 8 9 第二章 肖邦及其钢琴创作 第二章 肖邦及其钢琴创作 一. 肖邦音乐经历概述 一. 肖邦音乐经历概述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poin,18101849)十九世 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永远是钢琴家,作曲家 们崇拜的偶像, 不论是在肖邦的祖国还是世界各地, 也不论是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是现代, 肖邦的作品都备受演奏家的青睐,在音乐会的曲目库里占据令人羡慕的位置。 肖邦 18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法国移民、中学法语教师,母亲是波 兰人,会弹钢琴,爱唱波兰民歌。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肖邦受到很好的启蒙音乐教育, 从很小就显露出了音乐天才,6 岁开始正规系统地学习钢琴,7 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 品 g 小调波兰舞曲,8 岁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份 经常应邀去为贵族演奏。1826 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早年师从捷 克音乐家日夫尼和德裔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1829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 在此期间他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演奏家和作 曲家。 肖邦的一生虽然仅短短的 39 年,但他的创作延续了 30 年(1817 一 1849),为人类 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艺术珍品。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向全世界 宣告:“波兰不会亡” 。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的作品全部为钢琴而作。在他 30 年的音乐家生涯中,创 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涉猎了各种体裁: 练习曲、即兴曲、玛祖卡舞曲、波洛涅兹 舞曲、华尔兹舞曲、前奏曲、谐谑曲、夜曲,以及奏鸣曲、摇篮曲、幻想曲、船歌等。 二.肖邦的创作 二.肖邦的创作 1.华沙时期(1826-1829) ,这个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有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 题幻想曲 (作品 13) 、 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 (作品 14) 、 大型波洛涅兹舞 曲 (作品 22) 、若干首波洛涅兹舞曲(作品 17) 、玛租卡舞曲(作品 86) 、夜曲(作品 72) 、圆舞曲(作品 69) ,以及两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作品 11,21) 。肖邦华沙时期的 作品主要情感基调是热情、明朗、富于浪漫幻想的,缺少戏剧性、深刻的冲突和力量, 有时追求华丽风格。 10 2.巴黎时期,特别是(1839-1845) ,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后 3 首谐谑曲(作品 31,39,54) ,后 2 首奏鸣曲(作品 35,58) ,4 首叙事曲(作品 23,38,47,52) ,夜 曲(作品 37,作品 48) ,练习曲(作品 25) ,玛租卡舞曲(作品 33,41,59) ,即兴曲 (作品 53)以及幻想曲(作品 49) ,最富代表行的波洛涅兹舞曲(作品 40,44,53)等。 这一时期的创作的总的趋势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从纯粹抒情性的篇幅较小的体裁向较大 型体裁的扩展。音乐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化,更强烈的戏剧性力量和悲剧性冲突在更加 庞大、复杂、充满动力性和内在张力的音乐结构中进一步迸发出来。音乐时而充满英雄 性、史诗般的激情,悲壮而豪迈;时而陷入深沉的忧郁和悲哀;时而又进入梦幻般的意 境,清澈而宁静,在美丽朦胧的声音画面中,浮想联翩5。 3.晚年时期,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其创作力衰退。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幻想波洛 涅兹舞曲 (作品 61) ,最后的几首夜曲(作品 62)和玛租卡舞曲(作品 67 第 2 首,作 品 68 第 4 首) 。 三. 肖邦的音乐风格 三. 肖邦的音乐风格 肖邦的音乐风格有非常显著的个人特点,使人们能一下就分辨出这就是肖邦的音 乐。他的作品是真正的动人与优美,无时不在散发出极为奇特的、丰富多彩的、诗一般 的热情,音乐细微巧妙、沉思幻想、像火一样炙热,并且又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波 兰民族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敏感和神经质,在肖邦身上则表现为时而是骑士式的潇洒, 时而是女性似的温柔,既有英雄主义的冲动奔放和突然的爆发,又有极端的忧郁、沉思 与绝望。这种充满矛盾性格的特点,表现在音乐中,常常是那样地诱人,使肖邦成为真 正的钢琴诗人和波兰民族歌手。 肖邦音乐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他的旋律。 他的旋律来源于声乐的成分超过来源于 器乐,可以说更多继承自舒伯特。肖邦不像贝多芬那样用交响乐式的旋律来扩充发展, 以及用动机来组织乐曲的结构,肖邦的旋律完全靠它自身的和声变化、转调移调、节奏 变换、加上美妙的装饰音来运动发展。李斯特也指出,肖邦在和声方面的贡献是扩充了 和弦、变化音及声部中的非和声音。肖邦的和声对李斯特、瓦格纳都有影响,尤其对 20 世纪影响更大,包括对斯克里亚宾等人。波兰音乐学家丽莎曾指出“肖邦和弦” (c降 bea)是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 (c升 f降 bea)的前身6。肖邦还经 常使用弗里几亚、利第亚等中古调式,在和声风格上经常是:升还原降降 还原,这样的和声进行具有典型的波兰民间舞蹈的风格。 11 他的音乐创作始终是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紧密联系的, 他以波兰民族的 音乐体裁波洛涅兹舞曲开始, 又以波兰民族的音乐体裁玛祖卡结束,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 把波兰民族音乐提高到国际水平,并且丰富了国际的音乐艺术,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 族特征,弧烈的民族精神,他的每一首乐曲都饱含波兰泥土芳香的音诗。斯塔索夫说: “在肖邦以前,民族性在音乐中这样辉煌的天才的表现,是不可想象的。 ”格里格也说: “是肖邦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写挪威音乐。 ”7 浪漫主义精神的诠释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每一演奏流派都按自己的观点解决这 个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样板。肖邦作品的诠释是最难以捉摸的“风格奥秘”之一。 肖邦作品要求于演奏者的是完全特殊的品质、 特殊的修养。 其精致、 考究绝不妨碍惊声、 简朴与自然。其浪漫主义激情绝不会变成矫揉造作的激昂。8 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 对猎奇,但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而是体会它的民族特点并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 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原本的风格,也不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反映出波兰人民反抗压迫,反对奴役的心声,也反映出 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总潮流。 他把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方面获得的经验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使自己的音乐具 有古典传统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 进行创新。这些特点表现在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等一系列 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上。他的旋律感情表现力强,极富于个性,音乐常常是长线条的 歌唱,对装饰音的运用,他的和声语言非常的新颖,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 因素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第三章.肖邦 “英雄”波兰舞曲的俄罗斯演奏风格 第三章.肖邦 “英雄”波兰舞曲的俄罗斯演奏风格 一. “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征 1.创作背景 一. “英雄”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征 1.创作背景 肖邦一生共写了 19 首波洛涅兹舞曲。早期的一些波兰舞曲大多没有收进他的波兰 舞曲曲集之中,这是一些肖邦 1817 年至 1829 年间创作的,并在他死后才得到出版的简 易的波兰舞曲,有三首后来被人编为作品七十一号,其中d 小调 (op.71 no.1)是较 好的一首,它的音乐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非常诗意。 真正表现出肖邦式的波兰舞曲风格的,是他生前出版的,于 1834 年后创作的七首 波兰舞曲。第六首降 a 大调波洛涅兹舞曲(op.53)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 是肖邦波兰舞曲中最宏伟的作品,全曲充满战斗性、英雄性、史诗性,被称为“英雄大 波兰舞曲” 。 “英雄”波兰舞曲 ( op.53) 是肖邦于 1843 年所创作的, 也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 作品。1831 年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在法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失声痛哭,他一方面担忧祖国 的衰亡, 一方面又加深了对祖国的思念。 他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强大起来, 赶走侵略者, 自己可以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波兰舞曲“英雄”0p. 53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 出来的,肖邦把这个作品献给俄久思特雷奥。作品中所描写的是他梦想中的顽强、拼 搏、有力的波兰,是对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人民英勇精神的真正描绘。 2.风格特征 2.风格特征 肖邦绝大部分作品的旋律来自舞曲或歌曲, 波洛涅兹舞曲就是受舞曲影响而产生的 旋律进行创作的乐曲形式,也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波兰舞 曲又称“波洛涅兹” (polonaise),这种乐曲形式曾被巴赫,韦伯等作曲家使用过。古 典波兰舞曲是一种高贵的,有魅力的,中等速度的舞曲,而肖邦则常常强调他的波兰舞 曲速度标记是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在曲式上,肖邦爱使用三部曲式,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中段。三拍子的节奏中,在第二拍前常有一个或两个十六分音符。肖邦 保留了波兰舞曲的曲名与基本特点,并为这种古老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肖邦的波兰舞 曲是一首首歌颂祖国的钢琴诗,特别在他后来的一些波兰舞曲中,人们从中能听到的祖 国的深重灾难,人民的痛苦挣扎以及一种永恒的希望在肖邦胸中荡起的澎湃激情。 波兰舞曲“英雄” (op.53)这部作品,肖邦保持了波洛涅兹舞曲的从容不迫的三拍 13 子的进行, 创作了一种独特的波洛涅兹舞曲形式的戏剧性的音诗。 音乐形象突出、 明确、 简练,音乐旋律都是用大胆豪放的线条所写。钢琴织体风格既不像色彩柔和的音响造型 的夜曲,也不是雅致的技巧的早期波洛涅兹舞曲。而是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强大的,几乎 象乐队一样的音响,在这部作品里他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是缜密的和弦织体。 在主题出现时,运用独特的三拍子的节奏,突出每一小节中的第二拍,使音乐形成 切分节奏,给人一种鲜明、强调的音乐感觉。引子中第 1 小节的半音和等音的进行,主 题中如第 25、27 小节的小装饰音的运用,都增加了作品的华彩。 3. “英雄”波洛涅兹舞曲 (op.53)的曲式结构分析 3. “英雄”波洛涅兹舞曲 (op.53)的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图: 引子 a b a1 尾声 ( a b a1 ) ( c ) 连接 ( d ) (a1) ( a a1) (b c) (a2 ) (d d1) (e) (a2) 小节数 16 16 16 8 8 16 20 19 8 26 17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家长健康教育实施要点
- 健康素食课件下载安装
- 获嘉县初二数学试卷
- 合江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
- 健康管理题讲解课件视频
- 《网络综合布线》教案 项目5任务3 管道和桥架工程施工
- 湖北省天门市天门外国语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加氢裂解汽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用)
- 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
- 健康知识星球创意画课件
- 槟榔育苗经验总结汇报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数据挖掘(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网格员培训完整资料课件
- 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2024IPv6 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于 IPv6 段路由(SRv6)的 IP 承载网络
- 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七课课练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答题模板与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
- 弟子规注音A4直接打印版
-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兴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