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第二节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中医病情观察方法与要求,一、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二、闻诊闻而知之。谓之“圣”三、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工”四、切诊切而知之,谓之“巧”,第一节,中医病情观察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4种基本诊察的方法,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内在联系与转归的过程。中医对病情的观察主要是运用四诊来进行的。四诊是望、闻、问、切4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内在脏腑通过经络与外在的形体官窍密切连结;病理上,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形体官窍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四诊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于外的各种的临床表现,以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求得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内在联系,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全面和可靠的依据。,一、望诊运用视觉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机体病变,了解病情的一种诊疗方法。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和舌色同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望诊的顺序一般由上而下,先望整体外观,后望局部苗窍,最后综合出整体望诊印象。重点在望面色和望舌,尤以望舌最具特色且内容丰富而客观,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独特诊法之一。,望舌方法及注意事项1、方法患者面向光亮,张口将舌自然伸出口外,舌尖向下,舌体展平不要卷曲,不要过分用力,以免舌体颜色发生改变。2、顺序一般按舌尖、舌中、舌根、舌边的顺序,先看舌苔的有无、颜色、厚薄、腐腻、润燥情况。再看舌质的色泽、斑点、胖瘦、老嫩及动态变化。,注意事项:(1)光线要充足(2)快速查看(3)区别染苔,扪舌,摸舌,刮舌,揩舌,三、舌诊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光线、饮食、药品、口腔等的影响。,染苔,二、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1、听声音是凭听觉了解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嗳气、呃逆等声响的变化来分辨了解病情。常声具有发音自然、声调和畅、声音圆润的共同特点。“听声音而知所苦”之说,2、嗅气味是凭嗅觉对患者的体气、口气以及汗、痰、涕、便、尿等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来分析病情变化,从而辨别病情的寒热虚实。临床嗅气味时应注意周围环境产生的气味及其外来异味的分辨。,三、问诊是医生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和其他疾病有关的情况等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那些只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体征的某些病症,问诊显得更为重要。,问诊用语要通俗易懂,原则上不用医学术语。问诊围绕主诉、现病史以及目前临床见症,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不能按主观意愿套问、暗示和诱导患者,以免失真,使问诊资料与实际病情不符。注意为患者保护隐私、切忌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惊讶或悲观的情绪。注意发现患者思想情况,及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切诊切诊分脉诊、按诊两部分。脉诊又称为切诊。按诊是手直接在患者的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和其他异常变化的诊察方法。,脉诊,(一)脉诊原理在心气的作用下,营血在脉道中环流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运行不息,无处不到。如果脏腑经络有病或气血盛衰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心、血、脉的功能以及气血的运行变化。通过切脉就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推测疾病的进退预后,为辩证施护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二)脉诊部位常用的脉诊部位是寸口,寸口是寸、关、尺3个部位的总称。具体来说寸口分部是:掌后高骨(即桡骨茎突)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三)脉诊方法1、定位布指左手切患者右手,右手切患者左手中指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布指疏密视患者高矮而定。2、调息诊脉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跳45次为正常。,3、指力轻重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曰“举”中等指力按至肌肉为中取,名曰“寻”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名曰“按”寸口有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故合称三部九候。,4、脉诊时间脉诊应该在安静时进行,最好在清晨。每次脉诊时间,应不少于50次或1min,必要时可适当延长35min。,第二节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一、望神神气的盛衰大体上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方面反映出来。灵枢本神谓“两精相搏谓之神”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疲。,望神得神,望神失神,望神假神,二、望面色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反映。色即面部颜色,有“常色”和“病色”之分。注意色与泽两方面的变化。泽,即面色光泽。精气盛则荣润光泽,精气虚则晦暗无华。,主色,客色,善色,恶色,色诊,常色,病色,色诊的内容,五色主病,黑,白,黄,赤,青,【青色】,主病: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面色苍白淡青,多属寒邪外侵,或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前区闷痛,属心阳不振、血行不畅证,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属惊风或惊风先兆,山根色青,口唇青紫,【青色】,山根色青,【赤色】,主病:热证、戴阳证,满面通红,属外感或脏腑实热证,两颧潮红娇嫩,属阴虚阳亢之虚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为精气耗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赤色】,实热图例1,实热图例2,【赤色】,虚热图例1,虚热图例2,【赤色】,戴阳证图例,【黄色】,主病:脾虚、湿证,面黄色淡,枯槁不泽为萎黄,属脾胃气虚证,面黄虚浮(黄胖),属脾虚湿蕴证,面目身俱黄(黄疸),属湿证,鲜明如橘色(阳黄),属湿热熏蒸,晦暗如烟熏(阴黄),属寒湿郁阻,萎黄图例,黄胖图例,【黄色】,黄疸(阴黄)图例,【白色】,主病: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面色淡白消瘦,属营血亏虚,面色晄白(白而虚浮),属阳虚或阳虚水泛证,面色突然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若伴腹痛剧烈或战栗,多为阴寒内盛,寒凝结滞,经脉拘急所致。,苍白图例,晄白图例,【白色】,【黑色】,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证、瘀血证,面色黧黑,属肾阳虚衰,阴寒凝滞的虚寒证,面黑干焦,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眼眶发黑,属肾虚或有水饮,妇人多有崩中漏下,黧黑,眼眶周围发黑,暗黑,【黑色】,三、望形态,(一)望形体【概念】,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内容】,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体质形态,望形体,【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二)望态,【概念】,即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内容】,动静姿态,衰惫姿态,异常动作,望姿态,凡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凡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望态要点】,四、望舌(一)望舌质望舌即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望舌质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虚实。望舌苔可以了解胃气的强弱、津液的盈亏。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变化统称为“舌象”。一般称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苔,舌下络脉,舌系带,舌组织结构,肾,肝胆,心肺,脾胃,舌根,舌中,舌边,舌边,舌尖,舌与脏腑分候部位,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特征,舌神荣润、灵活。舌色淡红。舌形大小适中,柔软。舌态活动自如。,苔质薄,均匀;润,干湿适中。苔色白。,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苔,第一节望舌体,望舌体舌色淡白舌,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更为浅淡,称为淡白舌。,【主病】,【分型】,淡白不泽,或舌体瘦薄,则属气血两亏。,舌体胖嫩或有齿痕,多为阳气虚弱。,主虚证、寒证。多因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弱,血不上荣所致。,淡白湿润舌,望舌体舌色淡白舌,淡白光莹舌,望舌体舌色淡白舌,淡白瘦薄舌少苔,望舌体舌色淡白舌,望舌体舌色红舌,舌色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主病】,【分型】,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舌尖红为心火亢盛;舌边红为肝胆火旺。,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的,多属实热证。,主热证。,舌鲜红而起芒刺,望舌体舌色红舌,舌红苔少有裂纹,望舌体舌色红舌,舌红苔光莹,望舌体舌色红舌,望舌体舌色绛舌,舌色呈深红色,称为绛舌。,【主病】,【分型】,在内伤杂病,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有外感与内伤之分。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在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舌绛有点刺中剥苔,望舌体舌色绛舌,舌绛而光莹,望舌体舌色绛舌,望舌体舌色紫舌,寒证:淡白舌淡青舌淡紫舌青紫舌,【主病】,【分型】,热证:红绛舌绛紫舌紫暗舌青紫舌,全舌青紫而干枯少津,多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全舌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主瘀血、寒证、热证。有寒、热之分。,舌淡紫而滑,望舌体舌色青紫舌,舌青紫舌尖红,望舌体舌色青紫舌,2、舌形指舌体的形体。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芒刺,望舌体舌形老嫩,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都属实证。,嫩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都属虚证。,老舌,嫩舌,望舌体舌形胖瘦,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胖大,称为胖大舌或肿胀舌。,【主病及分型】,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痰湿水饮内停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为心脾热盛所致。,舌肿胀而色青紫而暗,多见某些中毒之症。,舌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望舌体舌形胖瘦,舌胖大而嫩苔滑,望舌体舌形胖瘦,舌红而胖大苔黄腻,望舌体舌形胖瘦,舌红肿胀,望舌体舌形胖瘦,舌瘦薄而淡,舌红瘦,望舌体舌形裂纹,舌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称裂纹舌。,【主病】,【分型】,淡白舌而有裂纹,多是血虚失养。,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者,则属脾虚湿盛。,多因阴血亏虚,舌体失养所致。,红绛舌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精亏损。,望舌体舌形裂纹,舌红绛有裂纹,望舌体舌形裂纹,舌淡白有裂纹,望舌体舌形裂纹,舌淡胖边有齿痕有裂纹,望舌体舌形齿痕,舌体边缘见牙齿痕迹,称为齿痕舌。多因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多与胖大舌同见。,【主病】水湿泛滥,【分型】,淡白而湿润,则属寒湿壅盛。,望舌体舌形齿痕,舌淡红有齿痕,舌淡白有齿痕,望舌体舌形点刺,芒刺: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触之棘手,称为芒刺舌。多由邪热内盛入营,营热郁结,充斥于舌所致。,【主病及分型】,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火盛。,舌淡红红点,望舌体舌形点刺,舌红白点,望舌体舌形点刺,3、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望舌体舌态强硬舌,舌体不柔软,活动不灵,屈伸不便,致使语言謇涩,称强硬舌。,【主病】,外感热病,热入心包,内扰神明。内伤杂病,多为痰浊内阻,蒙蔽心窍;或肝风夹痰上阻舌络所致,常为中风或中风先兆。,望舌体舌态痿软舌,舌体软弱,伸缩无力,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或舌痿。,【分型】,【主病】,多为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脉失养所致。,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气血俱虚。,新病舌干红而痿者,是热灼津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望舌体舌态痿软舌,舌淡白而痿软,舌淡红而痿软,望舌体舌态颤动舌,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分型】,【主病】,多因气血津伤,舌脉失养,或热极伤阴动风所致,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血虚生风。,舌红绛而颤动者,多属热极生风。,望舌体舌态歪斜舌,舌伸出偏于一侧,称“歪斜舌”。,【主病】,主风证。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望舌体舌态歪斜舌,望舌体舌态吐弄舌,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吐出微露又立即收回,或不时舐口唇上下,叫作弄舌。,【分型】,【主病】,二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舌青紫而吐舌者,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二)望舌苔主要观察苔色、苔质的变化。1、苔色(1)白色(2)黄色(3)灰色(4)黑色2、苔质(1)厚薄(2)润燥(3)腐腻(4)剥落,望舌苔苔色白苔,【分型】,【主病】,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苔白厚,为里寒,多属表寒,苔白厚腻,多为湿浊、食积。,淡红舌薄白苔,红舌白腐苔,淡红舌白滑苔,望舌苔苔色黄苔,【分型】,【主病】,主里证、热证。,薄黄(淡黄)厚黄(橘黄)焦黄(黄褐),热重,热轻,热结,在外感病中,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征象。,为湿热或食积。,苔黄腻,薄黄苔,黄厚苔,苔浅黄而滑腻,苔深黄而粘腻,望舌苔苔色灰黑苔,【分型】,【主病】,阳虚寒盛,痰湿内停,热极伤阴,津液枯竭,灰苔,灰即浅黑色,由白苔转化而来,可发展为黑苔;黑苔,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或寒湿证。黑色主里证,可见热极或寒盛。,由灰苔转为黑苔,苔灰黑而润滑,灰苔、黑苔主热又主寒证。灰苔、黑而干燥为热证;苔灰、黑而润滑为寒证。,苔灰黑而润,苔焦黑而干,望舌苔苔质薄、厚苔,【临床意义】,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的看到舌质;厚苔透过舌苔不能隐约的看到舌质;以是否见底为划分标准。,辨病邪的浅深薄在表、厚在里。,【舌象特征】,辨病势的进退由薄变厚,提示病进;由厚渐薄,复生新苔,提示病退,胃气渐复;,厚苔,薄苔,望舌苔苔质润、燥苔,【临床意义】,【舌象特征】,望舌苔的润燥,主要观察津液的变化情况。若苔面干燥,扪之无津者为燥苔。若苔面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者为滑苔。,润苔正常、病中津液未伤;滑苔阳虚、痰饮水湿内停;燥苔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润苔,滑苔,糙苔,燥苔,望舌苔苔质腻、腐苔,【临床意义】,【舌象特征】,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腐渣堆铺舌面,揩之可去,刮之易脱落。,腻苔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多见于痰饮、食积、湿温等病证;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多见于食积胃肠或湿浊内蕴者。腐苔属阳热有余,腻苔属阳气被遏。,察腐腻可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腐苔,腻苔,望舌苔苔质剥落苔,【临床意义】,【舌象特征】,剥苔全舌剥落,光洁如镜为“光剥苔”;部分剥落,剥处无苔为“花剥苔”;,剥落苔多由正气亏虚,阴液耗损所致;花剥苔为胃之气阴两伤;若舌苔骤然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又称镜面舌。提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征象。,花剥苔,光剥苔,五、望分泌排泄物通过观察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包括痰、涎、涕、唾、泪、汗、便、尿及经、带、呕吐物等色、质、量的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变化。凡色白质清稀者,多属寒证。凡色黄质粘稠者,多属热证。,(一)痰由肺和气道排出的粘液。寒痰:痰清稀色白热痰:色黄质稠黏浊燥痰:痰少难咯或咯出如米粒状湿痰:痰稀、色白、量多易咳出风痰:痰色白多泡沫,(二)涎是从口腔中流出的清稀黏液。口流清涎脾寒口吐黏涎脾热口水涎水黏腻脾胃湿热睡时口角流涎不能自知者多为脾气虚寒,不能收摄小儿口角流涎多因胃热虫积所致,(三)涕是鼻腔分泌的黏液。鼻流清涕外感风寒鼻流黄稠浊涕外感风热久流浊涕,腥臭味大“鼻渊”肺经蕴热所致年老体弱,时流清涕如水,遇冷益甚肺肾气虚,(四)呕吐物是因胃气上逆所致。(五)大便大便的形成多与脾、胃、肠等的功能状况和体内津液代谢密切有关。(六)小便小便的形成与体内的津液代谢直接相关,受肾和膀胱气化的直接影响。,六、听声音根据声音的变异推测内脏和整体的变化。(一)语声可以反映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性质。实证热证与虚证寒证之分;(二)呼吸呼吸的异常多责之于肺肾。实证热证常见于外感病虚证寒证常见于内伤杂病喘证与哮证,(三)咳嗽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的表现根据咳嗽的声音和痰的有无,可以推知病证的寒热虚实。(四)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根据呕吐的强弱和吐势的缓急可测知病证的寒热虚实。,(五)呃逆、嗳气呃逆是胃气上逆通过咽喉发出的一种冲击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控,可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嗳气是胃中壅气,气自胃中向上发出于咽喉所发出的声音,其声低长而缓。总之,凡声音重浊、高亢、响亮、气粗有力,多属实证、热证,是病气有余;凡声低轻缓、低弱、气微无力,多属虚证、寒证,是正气不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寒热,1.概念,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怕冷,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恶寒:无风怕冷,得温不解,畏寒:经常怕冷,得温可解,热发热,体温升高,体温正常,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2.寒热的产生机理,与感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密切有关。,3.寒热的临床表现,1恶寒发热,2寒热往来,3但寒不热,4但热不寒,1、恶寒发热,概念:患者怕冷与发热同时并见。,临床意义: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一般寒热轻重与感邪轻重、正邪强弱有关。感邪轻则寒热俱轻;感邪重而正气盛则寒热俱重。,2、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多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邪盛则寒,正胜则热,为邪正交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3、但寒不热,概念:患者只感畏寒而不发热。,临床意义:多见于里寒证。,病机:,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寒邪直中脏腑,损伤阳气,分型:,畏寒,久病阳虚而致但寒不热,称为畏寒。,特点是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缓解,常伴有形寒肢冷、脉沉无力。,新病阴寒内伤脏腑所致但寒不热,多伴有局部冷痛、得温则减脉沉迟有力等。,4、但热不寒,概念:患者只觉发热而不怕冷。,临床意义:见于里热证。,分型:,壮热,【概念】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意义】多见于里实热证,因里热亢盛,蒸腾于外所致。,潮热,【概念】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日晡潮热: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又称阳明潮热(见于胃肠燥热内结),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见于湿温病),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见于阴虚证),【分型】,【概念】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3738间,【意义】常见于内伤低热;温病后期低热;小儿夏季热。,微热,问汗,1.,2.汗的临床表现,1有汗无汗,2特殊汗出,3局部汗出,询问异常汗出,应重点了解汗之有无,出汗时间、部位、多少及兼证等。,表证有汗,表证无汗,里证有汗,里证无汗,自汗,盗汗,战汗,绝汗,头汗,半身汗出,手足心汗,心胸汗,(一)表证汗辨,在外感病证,询问汗之有无,可辨感邪性质和营卫失调情况。,兼见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为外感寒邪所致的表寒证;,表证无汗,表证有汗,兼见恶风,脉浮缓,为伤风。,若兼见发热重,恶寒轻、口干咽痛、脉浮数,为表热证。,(二)里证汗辨,自汗:经常汗出,活动更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气虚、阳虚。,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属阴虚内热证。,绝汗:病情危重,大汗不止。,由于病势危重,阴阳离绝所致。往往见于亡阴或亡阳证。,战汗:在外感过程中,先见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汗出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盛正衰,疾病发展的转折点,2.3局部汗出,头汗:患者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半身汗出:病人仅半侧身、上半身或下半身汗出。多因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先兆、偏瘫或痿证等。,手足心汗:指患者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与阴虚内热或中焦湿热有关。由于脾主四肢,手足心为阴经所布。脾胃有病,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手足心汗出。,九、问疼痛问疼痛,主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时间长短。(一)疼痛的性质凡新病疼痛剧烈,持续不断且拒按者为实证。久病疼痛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者为虚证。、1、胀痛指胀而痛,是气滞疼痛特点。2、刺痛指痛如针刺,是瘀血疼痛的特点。3、隐痛指疼痛隐隐,绵绵不休,为虚证疼痛的特点。,4、冷痛指疼痛较甚,伴有冷感,遇冷加重,遇热减轻。多因寒邪阻滞经络,或因阳虚经络脏腑失于温煦所致。以脘腹、四肢关节和腰脊疼痛多见。5、灼痛指疼痛伴有灼热感,遇热加重,遇冷减轻。多因火热内蕴,或阴虚火旺所致。以脘腹、孔窍和肌肤多见。6、重痛指疼痛伴有沉重感。多因湿邪阻滞气机所致。以头部、腰部、四肢以及全身多见。,(二)疼痛部位1、头痛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可判断病变属于何条经脉。头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分。2、身痛新病身痛;久病卧床周身疼痛3、胃脘痛寒邪犯胃;胃火炽盛;胃阴虚;胃腑瘀血;食滞胃脘等。,4、腹痛腹分为大腹、小腹、少腹。5、腰痛肾虚腰痛;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等。6、四肢痛四肢关节疼痛,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所致,多见于痹症。行痹;痛痹;热痹。,十、问饮食口味(一)口渴与饮水(二)食欲与食量(三)口味口淡脾胃虚弱;口甜湿热蕴脾;口中泛酸肝胃郁热;口中酸腐食味伤食;口中咸味肾阳虚弱,阳虚水寒上泛;口中腥味肺热伤络,十一、问睡眠与人体卫气循行和阴阳盛衰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阳经,阳气盛则觉醒;夜行阴经,阴气盛则睡觉。(一)失眠又称为“不寐”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二)嗜睡又称贪睡、欲睡多由阳虚阴盛或湿困脾阳所致。,十二、问二便(一)问大便1、泄泻是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呈水样。若仅表现为粪便中水分偏多而不成行,称为大便溏薄,或称便溏。湿热泻;寒湿泻;五更泄等。2、便秘实证便秘;虚证便秘,3、便血4、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里急后重。为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畅所致,为痢疾。5、肛门气坠自觉肛门下坠感,重者可伴脱肛,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为脾虚气陷所致。,(二)问小便正常成人,一般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总量为10001800ml。尿的颜色为淡黄而清亮,无特殊气味。1、尿量增多2、尿量减少3、小便涩痛4、癃闭5、余沥不尽6、小便失禁7、遗尿,十三、问经带询问妇女月经、白带,可以了解脏腑的寒热虚实。问月经主要询问期、量、色、质;问带下主要询问色、质、量、味。(一)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八九天以上为月经不调。血热;气虚不固;血虚;寒凝血瘀;肝郁气滞等(二)痛经实证;虚证;寒证,(三)闭经女子发育成熟,月经应时不来或曾来又断,闭止在3个月以上者。须排除妊娠、哺乳及绝经情况。凡肝郁气滞、气虚血弱可导致闭经。(四)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内大量出血,来势急,出血量多,谓之崩;淋漓不断,来势缓,出血量少者,谓之漏。多由冲任损伤不固或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热证;虚证。,(五)带下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可有少量白带分泌,质清稀色淡无味。若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或色、质、味异常,即为带下病。寒湿带下;湿热带下;肝经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汕头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体育学院《商务笔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服饰图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临床基本技能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能源电力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商务英语笔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财经学院《公共管理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宁学院《航空维修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工科化学2(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照相写实绘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活性炭滤池的设计计算
- JGT334-2012 建筑外墙用铝蜂窝复合板
- 个体防护装备PPE重要性课件
- 图纸会审记录表格
- 量子力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 如何编制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文件
- 湖南省2023年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第一次联考(语文对口)参考答案
- 液化石油气充装操作规程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
- 供应链公司成立方案
- 质量风险与机遇分析评价表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