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doc_第1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doc_第2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doc_第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doc_第4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24082901989南湖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研究学生姓名: 系 别: 经济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10日一、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从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到1999年的特恩布尔指南,英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Hampel Report)以及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堪称是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全称为公司治理的财务面(TheFinancial Aspects 0f Corporate Governance)。它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下,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卡德伯利报告在许多方面开创了英国公司治理历史的先河,它所确认的公司治理原则一直沿用至今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全面赞同卡德伯利报告将内部控制视为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的观点,鼓励董事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复核。哈姆佩尔报告所提出的准则,将公司治理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内容缺乏新意,委员会主要由既得利益者组成,责任不够明确。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就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它认为董事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负责,应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特恩布尔报告推进了内部控制定义的发展,强调通过战略参与为公司创造价值,标志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比较有名的内部控制模式有美国的COSO、英国的Cadbury和加拿大的CoCo。我国及国际大量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在这些年来企业的现代化飞速发展,涌出了一大批集团公司,经营涉及的行业和单位越来越众多,管理的跨度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内控缺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效率。我国2008年6月28日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拉开了我国全面、系统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序幕。2011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开始逐步实施,意味着投资人将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企业的形象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更取决于人们对企业履行诚信及未来的预期。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达到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目的,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重要思想:企业是相互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连接体,通过合同或者合约等显性契约和事实利益关系内含的隐性契约共同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义务,为利益相关的个人、组织和团体创造财富。一、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目前如何借鉴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与世界接轨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首先阐述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内涵;1、内部控制内涵在英国的Cadbury报告中,公司治理被认为是一个指导和控制公司的制度或过程,其规则主要讨论存在级次的内部控制以及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需求,并建议董事会与首席执行官的职能分离。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都认为“其过程是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的合理保证”,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等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部环境。2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制约。然而在ERM框架中,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负总体责任,董事会的地位和职责扩大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的风险偏好。无论美国,英国还是中国,内控主体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也对公司的治理会造成一定的制约。而且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公司的治理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二、选题的意义与依据: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与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建立1套科学、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对从公司治理层面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表象看,各大公司信息失真及其财务丑闻的迭出无不与内部控制弱化有关,但更深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不仅要依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完善,更要依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控制机制本身的完善,还必须依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路径之上。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1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会增加治理成本。 简而言之,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的主体是董事会、监管层、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密切,它既能影响到公司治理的运作又反过来受其约束。如何处理号两者的关系是保持两者的均衡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利益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重大问题。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全文的起点,阐述了论文的依据和意义。第二部分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相互影响。第三部分是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公司治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最后是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结合我国企业基于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影响与相互作用,并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找出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并提出如何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规范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各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研究的步骤:(1)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确定论文的题目。(2)根据所选择的论文题目,开始着手从报纸、期刊、专著、网站上尽可能的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3)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有序地分类,撰写开题报告。并交与论文指导教师审阅。(4)在对资料分析,文献参考的基础上,撰写本课题论文。(5)经指导教师的指导,反复修改。(6)定稿及答辩。研究的方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及文献研究法,并应用适当的举例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分析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所遇到的问题,再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2月6日)(2)开题报告阶段(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7日)(3)撰写初稿阶段(2012年1月30日2012年3月25日)(4)中期检查阶段(2012年4月10日2012年4月15日) (5)论文修改阶段(2012年4月15日2012年4月30日)(6)资格审查阶段(2012年4月26日2012年5月15日)4、 主要参考文献:1陆建军等内部控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商业会计2007(1)2童丽丽等从COSO 报告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与完善框架J会计之友20073王海玲关于优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09:704李明辉.略谈内部控制的几个观念误区J.财务与会计,2008.5 张士强,张暖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 3 王文科.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月刊.2008.6 树友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J 商业研究.2008. 7 赵爱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 8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J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2,9 米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10 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有问必答M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1 Criteria of Control (COCO) Board of The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Guidance for Directors-Dealing with Risk in the Boardroom. COCO, Toronto, 1999. 12Hermanson,Heather M.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 September,200013Congress,2002.The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14David M.Willis and Susan S.Lightle.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s.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0.15Hollis A.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Working Paper,2007.16James L.Good fellow,Alan D.Willis,Internal Control 2006:The Next Wave Of Certi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