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豫剧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品种,其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豫西 ( 以开封、洛阳为中心) 两地区的音韵和语调。纵观这两地区的方言字音,与普通话 在声、韵两方面相差不大,但河南其它各地区特别是省际交界地方的方言字音和以 上两地区有很大差别,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演唱时因方言重而消弱了豫剧声腔艺术 的风格和韵味。本文从方言字音的比较人手,结合豫剧演唱中咬、吐字特点,详细 分析,以求给广大豫剧爱好者以“正音”的依据。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豫剧的形成、发展及研究方言字音和咬、吐字特点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豫剧声腔艺术语言的字音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首 先以“五音”为依据对河南各地方言在声母( 字头) 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其次以 “四呼”为依据对河南各地方言在韵母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第三对河南方言中 字的调类、调值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对豫剧演唱中咬、吐字特点从口劲、字头与喷口、字腹与引长、归韵 与收声、字调的标准、吐发与感情表现六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第四部分:指出豫剧艺术当前面临困境,提出豫剧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 发展,使得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a b s t r a c t h e n a n0 p e r ai so n eo ft h ei n o s tp o p l d a rl o c do p e r a sj nc h i n ai n2 0 t hc e n t u r y n s l a n g u a g ei sb a s e do nt h ep 蛐g y a n di n t o n a t i 。no ft h ez h o n g z h o ui n t o n a t b n st h a t e x i s t 5o nt h ee a s t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o fw h i c ht h ec e n t r ei sk a 迁毡n ga n dt h ew e s th e n a n p r 。v i n c e w k c ht h ec e n t r ei sl u o y a n g t h e r ei sl i t t i e 出f f e r e n c ei nt h ep r o n 衄c i a t i o n o ft h ec 1 i n e s ec o n s d n a n ta n dt h ec h i n e s ec d w e lb e t w e e nt b et w dd i 越e c 招a n dt h ec 。f n m e ns p e e c h ,h a w e v e r ,t h e r ei so b v i o u sc h f f e r e n c ei nt h eo t h e rh e n a n d i a l e c t s ( e s p a c i a l 一 1 yq nt h eb 。r d e r ) i nw h i c hp e o p l e ss t r o n ga c c e n tw e a l 【e n st h es t y l ea n d1 i n g e r j n g c h a n no ft h et u n e sh e n a 【lo p e r a t h e p a p e r 。a m p a r e st h ed i a k c t a lp r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 a n a l y s e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h e n a no p e r a ss i n 西n gp r o n l h l c i a t i o nf o rc o r r e c t i n g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j o no fh e n a no p e r a s 锄a t e u r , t 把p a p e r 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a n s : s e c t i o n0 n eg e n e r a n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o m a t i o na f l dd e v e l o p m e r i to fh 肌a no p e r a a n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d i a l e c t a i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t h e k n a no p e r a ss i n 西r i g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s e c t i o nt w o ,c 。m b i n e dw i t ht h ep r o n u n d a t i d n f 曲t u r e so ft h et u n e sh e n a l lo p e r a ,c a m p a r e sf 贼nt 1 r e eh a n d s a tf i r s t ,b a s e d0 nt h e 醒卿珂( t h ef i v en 。t e s 。ft h ea n c i e n tc h j n e s ef i v e 一亡o n e ) c h ea u t h 。rc o m p a r 鹳出ec h j n e s ec o n s o n a n td d f e r e n tb e t w e e na l ld i a l e c t so f k n a n s e c 。n d l y ,b a s e d0 nt h es 讯“ ( t h ef o u rd a s s e so fa n c i 髓tc h i n e s e5 y u a b l e s ) t h ea u t h o ro 锄p a r e st h ec h i n e s ev o w d d 艇e r e n tb e t w e e na l ld i a l e c t so fh e n a n f i n a l l y ,t h ea u t h o rc 锄p a r e sc h ek i n d so ft o n e a n dt h ep i t c ho ft o n eo fc h a r a c t e rb e t w e e nt h ec c f m n 1s p e e c ha n d 也eh e r 啪d i a l e c t s e c t b nt h r e ee l a b o 她t e so n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h e n a n 响ss i n g i n gp r o n u n c i a t i 。nf r 。mt h es t r e n g t h 。fm o u t h ,c 。n s q n a n ta n df 幻出慨p z 0 对粥,( 瑚n e s ev o w d t e n u 一 2 t 。,c o n v e r y i n ga t c h i n e s ev o w e la n ds t o p p i n gt h ep r o n u n c k 吐i o n ,t h es t a n d a r do ft h e c h a r a c t e rt o n e ,e x p r e s sa n df e e l i r l g s e c t i o nf o u rp ( m i t so u tt h a th e n a no p e r a ,a tp r e s e n t ,i sg e t t i n gi n t ot r o u b l ea n d t h a ti no r d e rt os a t i s f yt h en e e do ft h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m p r o v e m e n t a l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 b e a t i f u l ,h e n a n0 p e r am u s tr e f o na n dd e v e l o p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3 豫剧演唱中方言字音问题及咬、吐字特点初探 序言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豫梆”、“土梆戏”,是清初大一 统“梆子腔”的一个支系,十八世纪前期开始衍变,约在嘉、道两朝形成以板腔为音 乐主体形式的梆子戏。后囿于各地方言影响,梆子戏在中州四域从调高上演化出 “平”即平调( 北路,包括怀调) ,“背”即靠调( 西路) ,“侧”( 仄) 即高调( 东路) ,“月”讹 化为越调( 南路,包括南阳调) 四派唱路。发展中,他们一一离开母系,在先后独立 为剧种的时候,留下“高调”( 高梆、豫东调,含“祥符”、“沙河”) 和“靠调”( 靠山簧、豫 西调) 被称为“本梆”。经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交融合流,最终达到成型、成 熟之际,具有全省性内涵、地方性风格和特色鲜明的“河南梆子”才在实质上铸成了 现代意义上的“豫剧”模式。豫剧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品种,其在三十年 代崛起,到八十年代中期从演出团体、观众数量到经济效益等方面,跃居全国三百 多个剧种之首,在全国2 0 个省( 市、区) 都建有剧团,有学者称其为“准国家级剧 种”。 “字正、腔圆、板清、情真”是我国戏曲声乐艺术传统中的“四绝”。“字正”为首, 足见其在戏曲声乐艺术中的位置。豫剧戏谚中也说,“字为主,腔为宾”,o 即要求演 员要先把字咬准,然后再运腔,否则字就被腔吃掉了,此乃演唱之大忌。也就是,如 果唱词不清,听众就很难听懂唱词内容,这样唱腔的感染力就会大大消弱。常香玉 同志曾指出:“在演唱方面,我体会到吐字最为重要,它是一切唱腔的基础,所以,在 吐字方面一定要念得清楚,字音饱满,合乎四声要求,分出抑扬顿挫,还要讲究收腔 归韵字吐得清、念得饱,观众才能听明白,然后才能受到各种唱腔旋律的感 】 染”。o 豫剧的语言基础是河南方言,其豫东声腔的代表豫东调是中州音韵的豫东地 区( 以开封为中心) 的音韵和语调;豫西声腔的代表豫西调是中州音韵的豫西地区 ( 以洛阳为中心) 的音韵和语调。纵观这两地区的方言,它们简洁质朴、爽朗上口、 生动形象、旋律性强,并且其字音在声、韵两方面同普通话相差不大,这些都是豫剧 在全国有“观众缘”的重要因素。但是,河南其它各地市特别是省际交界地区的方 言,其字音同上述两地域有较大差别,这些地区的许多群众演唱时本地方言重,影 响了豫剧声腔艺术的风格韵味。我国古代声乐论著顾误录论述度曲十病之首驴 方言,“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人门须先正其所犯之土音,然后可 与言曲。”o 然而,豫剧界在方言字音方面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我拟从 此方面人手,并结合豫剧演唱咬、吐字特点诸方面,详细分析,以求给河南各地豫剧 爱好者以“正音”的可寻之据。鉴于本人才疏学浅、资料有限,难免以偏概全,敬请 专家们斧正。 二、河南各地方言字音的比较研究 ( 一) 声母( 字头) 的比较 声母( 字头) 处于字的前部,其在豫剧演唱和念白中关系到字的清晰度和感情 色彩,如果一开始就字头咬错,整个字音也必然吐不准。河南各地区方言之区别, 首先表现在声母的吐发上。我国古代声乐理论和传统戏曲演唱中,曾根据发音时 口腔的作形或着力点,将声母归纳为唇( b 、p 、m 、f ) 、牙( j 、q 、x ) 、齿( z h 、c h 、s h 、r 、z 、c 、 s ) 、喉( g 、k 、h ) 、舌( d 、t 、n 、1 ) 五类,称之为“五音”。要分清咬准字头,必须将唇、牙、 齿、喉、舌等咬字分节器官位置摆正,不然声母及整个字音就会相互混淆。豫剧界 所讲的有声无字、音包字、宇音模糊不清或者方言土语等,都和字头声母发音有关 2 系。因此,要使字音准确、真切、清晰,关键是掌握好“五音”。 豫剧的语言基础是以开封、洛阳两地区为中心的河南方言,这两地区方言字音 的声母和普通话相差不大,河南其它各地市则与其存在一定的差别。下面,我以 “五音”为依据,对河南各地方言中字在声母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1 唇音( b 、p 、m 、f ) : 河南大部分地区都有此四个唇音,其中b 、p 、m 三个在所辖字的发音中是一致 的,问题在f 音上。信阳地区的潢川、息县、驻马店的汝南等地,除去“浮、否”两字 外,把所有的f 声母字都读成了h 声母( h 为喉声母) ,而且除u 单独做韵母外,都加 上了u 韵头。例如:“夫f u 、放f a n g ”读作“h u 、h u a n g ”等。唱例: 红娘红娘:“谁知道老夫人你另有打算” “夫”唱为“h u ” 南阳关吴云昭:“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放”唱为“h u a n g ” 含有声母f 的字在豫剧唱词中不胜枚举,且使用频率高,如“父、夫、斧,发、飞、 费、饭、分,方、放”等,以上地区群众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把h 声母字( 除浮、否) 全 部唱为f 声母。 2 舌音( d 、t 、n 、1 ) : 这四个声母中,d 、t 两个河南绝大部分县市与普通话情况相同,问题在于n 、l 声 母上。信阳地区的潢川、固始、商城等县把n 声母的字全部读成了1 声母,如:“女 n n 、你n i ”读为“l 证、h ”等。唱例: 蝴蝶杯胡凤莲:“俺本是女孩家怎好开言” “女”唱为n j 白蛇传白素贞:“我的官人你你你好狠的心哪” “你”唱为l i 故,以上地区的演员要注意掌握n 的发音,即:舌头顶住上齿龈,阻挡气流,软 腭和小舌下垂,打开气流通向鼻腔的道路,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振动。 另外,信阳、罗山、光山、新县等少数地区把部分n 声母字读为l 声母,这些地区 的演员在演唱时一定要记住n 、l 各自所管辖的字数,不要混淆。 3 3 齿音( z h 、c h 、s h 、r 、z 、c 、s ) : 豫剧发展过程中,一部分老艺人主要在省内活动,他们接触外面较少,因而齿 音字声母发音主要还是依据开封、洛阳两地区为中心的地方方言。然而,一大批老 艺术家象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风等到全国各地演出,与外界广泛接触,借 鉴兄弟剧种读音,齿音所辖字声母都是按普通话语音发音的,这也有利于豫剧的推 广。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中青年豫剧演员演唱的齿音字声母发音更是和 普通话一致,下面我主要是把河南方言( 包括开封、洛阳) 和普通话在齿音上的差异 做以比较: 河南各地方言中,这组声母比较复杂,分两种情况: 有z 、c 、s ( 平舌音) 没有z h 、c h 、s h 、r ( 翘舌音) 组: 这一组包括信阳、驻马店、新乡、周口等地区的部分县市,他们把“张z h a n g 、唱 c h a n g 、山s h a l l ”读为“z a n g 、c a n g 、s a n ”等。唱例: 凤冠梦张父:“张灯结彩等半天”“张”唱为z a n g 秦香莲秦唱:“我唱得是”“唱”唱为c a n g 朝阳沟银环:“翻过了一架山”“山”唱为s a n 以上地区演员要学会发z h 、c h 、s h 、r 声母,其中z h 、c h 都是舌尖向后卷起,靠住 硬鄂前部,阻挡气流,然后突然离开一点,形成一条小缝,让气流从小缝中摩擦出 去,声带不颤动。不同的是z h 气流较弱,c h 的气流较强。s h 、r 都是舌尖向后卷起, 靠近硬颚前部,开始就让中间留一条小缝,让气流从小缝中摩擦出去。不同的是发 s h 时声带不颤动,发r 时声带颤动。 两组声母都有,但所辖字数不同: 这一组中开封、许昌地区多数县市z h 、c h 、s h 、r 声母所辖字较多。如“在z a i 、菜 c a i 、赛s a i ”读为“z h a i 、c h a i 、s h a i ”等。唱例: 杨八姐游春寇准:“在马上暗思量”“在”唱为z h a i 4 抢财神 七星庙 大嫂:“买菠菜咋能叫你先尝”“菜”唱为c h a i 余赛花白:“你姑娘余赛花”“赛”念为s h a i 洛阳、信阳地区的部分县市z 、c 、s 这一组所管的字数较多,如“杀s h a 、查c h a 、扎 z h a ”多读为“s a 、c a 、z a ”等。唱例: 大祭桩黄桂英:“决不会杀死丫头小春红”“杀”唱为s a 泪洒姑苏蒋大人:“代天巡查江浙省”“查”唱为c a 卖苗郎柳迎春:“老公爹一头扎沙滩”“扎”唱为z a 以上两组各地区的演员们一定要区分好各组声母所辖字数。 4 牙音( j 、q 、x ) : 以j 、q 、x 做声母的字,河南绝大部分县市都分读成j 、q 、x 和z 、c 、s 两套,其条件 是韵母为i 、讧或以i 、n 开头。根据语音学上规定:j 、q 、x 作声母与韵母i 、n 或以i 、n 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团音;z 、c 、s 作声母,与i 、n 或以i 、n 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尖音。河 南多数县市既有团音又有尖音,称分尖团。演唱中分尖团是豫剧语言风格特色的 一种表现。下面。我把河南方言中发尖音的音节整理并举例如下: 积j i 唱z i朝阳沟栓保娘:“都夸你业务好、工作积极”; 聚j u 唱z t l花枪缘罗松:“群英聚义瓦岗山”; 姐j i e 唱z i e白蛇后传青儿:“义姐她与许仙情深义厚”; 绝j u e 唱z 涎泪洒姑苏怜娟:“绝非是纨裤子弟轻薄人”; 焦j i a 0 唱z i a 0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我身边缺少了焦孟二将”; 酒j i u 唱z i u风冠梦月娥父:“喝几壶老酒我的头有点晕”; 剪j i a i l 唱z i a l l奏香莲秦香莲:“无奈何头上青丝剪两缕”; 尽j i n 唱z i n桃花庵窦氏:“九尽春回杏花开”; 将j i a n g 唱z i a n g 闯幽州杨继业:“杨老将我在庙院无计可用”; 精j i n g 唱z i l l g挂帅穆桂英:“当着了那满朝文武,夸他武艺武精”; 5 俊j u n 念z n n朝阳沟 妻q i 唱c i白蛇传 娶q u 唱c n香囊记 且q i e 念c i e 挂帅 鹊q u e 唱c 泪洒姑苏 瞧q i a 0 唱c i a o泪洒姑苏 秋q i u 唱c i u风冠梦 千q i a l l 唱c i a n 泪洒姑苏 亲q i n 唱c i n泪洒姑苏 枪q i a n g 唱c i a n g 花枪缘 清q i n g 唱c i n g 小二黑结婚 全q u a l l 唱c n a i l 朝阳沟 西x i 唱s i南阳关 胥x u 唱s n站城头 写x i e 唱s i e朝阳沟 雪x u e 唱s n e太尉清官 小) 【i a o 唱s 如三哭殿 羞x i u 唱s i u眷秋配 仙x i a n 唱s i a n白蛇后传 心x i n 唱s i n秦雪梅 想x i a n g 唱s i a n g 桃花庵 星x i n g 唱s i n g 舞台上下 二大娘:“咦,咋比那相片上还俊哩! ”; 白素贞:“自从你背为妻暗暗出走”; 周凤莲:“文状元把我娶,武状元把我送”; 宗保白:“且住( 双方交战中常用白) ”; 怜娟:“盼只盼明媒正娶鹊桥度”; 青云:“比一比、瞧一瞧,县令女知府少”; 合唱:“万古千秋落美名”; 怜娟:“千悔万错儿招认”: 怜娟:“望爹爹怜念咱是骨肉亲”; 姜桂枝:“一枪刺死贼马季”; 小芹:“清灵灵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栓保:“你说得话讲得话一字一句全忘完” 吴云昭:“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 中保胥:“申保胥在城头泪涟涟”; 栓保:“你也曾写诗词贴在床边”; 周勃:“望飞雪,颜有愧难熬冬夜”; 银屏唱:“小娇儿讲此话我的心如刀绞”; 姜秋莲:“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 青儿:“义姐他与许仙情深义厚”; 雪梅:“秦雪梅观文章心花怒放”; 窦氏:“想起了奴的丈夫名叫个张才”; 春兰:“群星灿烂夜色深”; 宣x u a n 唱s n a l l 朝阳沟 栓保:“老支书大会宰传小会讲”; 分尖团不仅是豫剧语言风格韵味的一种表现,而且从字和声的结合角度方面 6 讲,尖字比团字更容易发音,如“妻”字唱尖比唱团舒服些,特别在耍腔时这种特点 更明显。但河南方言中团字尖念的字数量有限,演唱者一定要区分好。 5 喉音( g 、k 、h ) : 喉声母中,g 、k 声母所辖字河南各地声母读音基本相同,但h 声母所辖字有出 入。信阳地区的信阳市、罗山、光山、新县、驻马店地区的汝南等把h 与u 相拼的字 一律读成f 声母,而且除了u 单独作韵母外去掉了韵头u ,例如“胡h u 、花h u a 、荒 h u a n 矿读为“f u 、f a 、f a n g i i 唱例: 藏舟胡凤莲:“小舟内惊醒我胡氏凤莲”“胡”唱为f u 抬花轿周凤莲:“花轿起三声炮”“花”唱为f a 花枪缘罗松:“恨杨广荒淫无道朝纲乱”“荒”唱为f a n g 故,以上地区演员演唱时,要把唱为f 声母的字全部改为h 声母,而且除了u 单 独作韵母外,还要把韵母u 添上。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字头不仅是字音清楚的关键,而且其发音的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又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所以要认真分析、避免方言、发好字 头。 ( 二) 韵母( 字腹、字尾) 的比较 韵母是一个字音除声母、声调趴外的部分。声母是字音发声时的音,韵母是字 音成声时的音,也就是“字韵之所归”。韵母关系到字音的饱满、圆润、延长、收声、 归韵等方面,豫剧的基础语言的韵母和汉语拼音中的3 5 个韵母相差不是太大。字 尾是字的结尾部分,即复韵母中的最后一个音素或由母音加n ( “讷”前鼻韵母) 或母 音加n g ( “嗯”后鼻韵母) 构成。豫剧艺术基础语言的字尾,大致可分为四种:含有 复韵母a i ( 哀) 、e i ( 歙) 的字音,如“海、怀、吹、对”等,收音时嘴角向两侧展开,归i ( 衣) ;含有复韵母a o ( 熬) 、0 u ( 欧) 字音,如“腰、酒、纠”等,收音时唇合拢归u ( 乌) ; 含有鼻韵母a n ( 安) 、e n ( 恩) 、i n ( 因) 、u n ( 温) 、曲( 晕) 字音,如“天、人、心、春、勋” 7 等字,收音时舌头前部抵硬鄂,收前鼻音n ( 呐) ;含有鼻韵母a n g ( 昂) 、e n g ( 亨的韵 母) 、a n g ( 翁的韵母) 、i n g ( 英) 字音,如“刚、更,松、英”等,收音时气息灌入鼻腔,收后 鼻音n g ( 嗯) 。 我们分析老艺术家们的唱段可以发现,他们演唱中大多数字的韵母发音和普 通话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一些字为了突出河南地方语言特色,韵母发音与 普通话相悖( 在后面论述中我将重点强调) 。豫剧老艺人们一般根据“十三辙”来掌 握宇音的归韵收声,“十三辙”是豫剧演唱吐字发音的基础。传统的音韵学根据韵 母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变化将其归纳为开、齐、撮、合四种形态,称“四呼”。下面,我 以“四呼”为依据,对各地群众演唱中字的韵母发音同普通话语音( 遇到表现河南地 方方言特色的字时另加注) 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能认清问题,更好表现。 1 开口呼: 凡是以a 、o 、e 或由其分别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开口呼,即a 、o 、a i 、e i 、a 0 、o u 、0 n 、 e n 、a n g 、e n g 、o n g ,因这些母音口腔开度较大,共鸣也较强,而且发音着力都在口腔后 部,所以吐字时用力在喉,开口呼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如下: e 与6 、e i e 在普通话中只用于注叹词“歙”,它既不单独注音,也不能单独和声母相拼。 但河南大部分县市都把与d 、t 、l 、z h 、c h 、s h 、r 、z 、c 、s 相拼的e 韵母读成了e 韵母,例 如:车c h e 、得d e 、色s e ”读成:“c 雎、如、醍”等。唱例: 倒霉大叔的婚事常倒霉:“下了车拐个弯”“车”唱为c 现代豫剧演唱中,e 韵母字的发音和普通话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得d e ”和“色 s e ”两字有例外。“得d e ”演唱中多发畦音,体现了河南方言特色。如倒霉大叔的 婚事常有福唱段“春风吹得人心醉”、李双双孙喜旺唱段“庄稼人有了它可是真 得法”等;“色s e ”演唱中大部分和普通话相同,但在一些已深人人心的唱段,如:杨 八姐游春中余太君唱段“我的女儿在家爱颜色”中唱为“鲢”,这样会更合听众的胃 8 口。 另外,商丘地区的商丘、永城、夏邑等地又把d 、t 、z 、c 、s 相拼的e 韵母读成了e i 韵母,如:“则z e 、的d e 、特t e ”读为“z e i 、d e i 、t e i ”等。唱例: 打金枝国母:“知冷知热是夫妻”“热”唱为r e i 舞台上下春兰:“无原则那些事该忍就忍”“则”唱为z e i 因此,以上县市的演员注意不要把e 与d 、t 、z 、c 、s 相拼的字归韵为e i 韵母。 再,河南几乎所有县市,把“乐l e 、和h e 、科k e ”等字读成“l u o 、h u o 、k u o ”。唱例: 秦雪梅秦雪梅:“还怕你心中烦闷不快乐”“乐”唱为l u 0 朝阳沟 ,j真:“当个农业科学家”“科”唱为k u o 象这样唱为“l u o ,k u o ”的现象在早年的录音里较普遍,但当今演员的演唱和普 通话发音基本上是一致的。 e r 与 m 洛阳、南阳地区些县市没有e r 韵,都把e r 发为 m 把e r 化韵也读为 m 化 韵,如:“二十e rs h i 、花儿h u a r ”读为“s h i 、h u ”等。唱例: 抢财神大叔:“再过四天就二十一”“二十”唱为h i 桃花庵窦氏:“为奴夫我难把鲜花儿戴”“花儿”唱为h u 所以,洛阳、南阳地区演员在演唱时要注意”与 u 的区别,其中e r 的发音方 法为:声带颤动,口腔在半开半闭之问,舌面中央部位稍微隆起,同时舌尖卷起接近 硬颚,如:“儿e r 、耳e r 、二e r ”等 a i 与e 、e i 有少数复韵母为a i 的字( 如“白、百、麦、窄、拆”等) ,开封、洛阳、周口、许昌、驻 马店、信阳、南阳等大部分地区读为单韵母e ,这在河南各地较普遍,且运用在豫剧 唱腔中有助于显示豫剧语言的风格韵味,但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发为e 音,应视情况 对待,不能完全照搬。例如:“白”在朝阳沟中二大娘唱腔“棉花自,白生生”唱为 q b e 很有河南味,但在白蛇后传中自素贞唱腔“白氏女头一次听儿把娘唤”要唱为 b a i ,唱成b e 就会使听众不习惯。 此外,商丘多数县市把上述各字的a i 读为e i ,如“白b a i l 读为b e i ”等。唱例 杨八姐游春余大君:“单要那粉白黄绿四色云”“白”唱为b e i 所以,商丘地区演员一定注意分清a i 韵母和e i 韵母的发音。 e i 与u e i ( u i ) 、i e i 韵母字,河南大部分县市遇到l 声母时多部读为u e i u i ,如“雷l d ,泪l e i ”都 读为“l u i ”等。唱例: 雷保童投亲雷保童:“雷保童捧诗书用心朗诵”“雷”唱为l u i 秦香莲秦香莲:“端起来这杯茶泪如泉涌”“泪”唱为l u i 另外,开封、许昌、南阳、洛阳地区部分县市又把f 声母相拼的e i 韵母字读为i 韵母,如:“飞f e i , 读为“f i ”,唱例 探家小强:“恨不能插上翅,飞回家门”“飞”唱为f i 从我收集到的唱段录音中,此类字韵母发音和普通话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演员 们演唱遇到时,要注意。 o u 与u 河南大部分县市把韵母o u 与声母m 、f 相拼的字以及和声母z h 相拼的少数字 读为u 韵母,如:“谋n 1 0 u 、否f o u 、轴z h o u ”读为m u 、f u 、z h u ”等。唱例: 倒霉大叔的婚事常有福:“我看他能跑能干有计谋”“谋”唱为m u 此类字在豫剧唱词中出现频率不高,虽然念m u 在河南大部分地区存在,但从 豫剧的推广和普及看来,应唱为r n o u 。 a n 与a 、a i a 1 1 韵母在林县、安阳部分地区失去了韵尾n ,读为a ( 稍微有点异化) 。例如“难 n a n 、战z h e n ”读为“n a 、z h a ”等。唱例 1 0 秦雪梅秦雪梅:难道说你是个无志的儿郎”“难”唱为n a 白蛇后传白素贞:“战金山斗凶神难抵难挡”“战”唱为z h a 另外,长垣人也丢失韵尾n 但他们又加上了一个鼻化的i 韵尾,如“扮b a n 、担 d a n ”读为“b a i 、d a i ”等。唱例: 花打朝王月英:“梳洗打扮不稍停”“扮”唱为b a i 马二牛马二牛:“担着个担子到处游”“担”唱为d a i 所以,以上地区演员要注意a n 韵母的归韵收尾,即先发a ,紧接着舌尖抵住上 齿龈,气流从鼻腔出来。例如“灿烂c a nl a n 、栏杆l a ng a n ”等。 e n 与e n g 、e i 林州地区群众把前鼻音e n 都读为后鼻音e n g ,如“盆p e n 、门m e n ”读为“p e n g 、 m e n g ”等。唱例: 倔公公偏遇犟媳妇刘万顺:“锅碗瓢盆都买齐”“盆”唱为p e n g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辕门外三声炮”“门”唱为m e n g 另外,长垣、洛宁、渑池等地把n 韵尾鼻化为i 韵尾,由于鼻化程度轻,所以读得 与e i 相似,如:“分f e n 、狠h e n ”读为“f e i 、h e i ”等。唱例: 杜鹃山雷刚:“黄莲苦胆味难分”“分”唱为f e i 白蛇传白素贞:“我的官人你你好狠的心”“狠”唱为h e i 所以,以上地区演员要注意e n 与e n g 的发音区别;e n 先发e ,紧接着让舌尖抵 住上齿龈,气浪从鼻腔出来,其中e 受n 影响舌位稍稍前移;e n g 先发e ,紧接着向一 n g 过渡。 e n g 与e n : 信阳地区一些县市的演员在遇到后鼻音e n g 时常唱作肌,如“郑z h e n g 、生 s h e n g ”读作“z h e n 、s h e n ”。唱例: 马二牛马二牛:“让我开会到郑州”“郑”唱为z h e n 1 】 泪洒姑苏王怜娟:“单等孩子生下后”“生”唱为s h e n 所以此地区的演员要注意区分e n 韵母与e n g 韵母( 见前条发音方法) 2 齐齿呼: 凡是i 或由i 开头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即i 、i a 、i e 、i a o 、i o u 、i a n 、i a n g 、i n g 、i o n g ,其 开口度小,着力靠近口腔前部,即用力在齿。齐齿呼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如下: i a 0 与i n o 开封、许昌、洛阳等地区的一些县市常把i a o 与j 、q 相拼自成音节的少数字读为 i u o ,如:“脚j i a o 、角j i a 0 ”都读为“j i u o ”等。唱例: 秦香莲秦香莲:“他一脚踢我在官门旁”“脚”唱为“j i u o ” 舞台上下十三红:“对倒了多少名角叠戏厢”“角”唱为“j i u o ” 此类读音虽然出现在豫剧的语言基础地区,但从上两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唱 为“j i u o ”互相混淆,容易引起误解。故,演唱中应按普通话声、韵发音。 i a n 、u a n 、t l a n 与i a 、u a 、n a 、i a n 、u a i 、n a i 林县、安阳地区部分县市把i a n 、u a n 、u a j l 韵母失去n 韵尾,读为i a 、u a 、n a ,如: “言y a n 、晚w a n ”读为“y a 、w a ”等。唱例: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听此言来心如焚”“言”唱为y a 白蛇后传许仙:“到夜晚孤伴清灯寸寸晖”“晚”唱为w a 另外,长垣一带也丢失了韵尾一n ,他们又加上一个鼻化的i 韵尾( 即读i 时,气 流由口腔和鼻腔同时出来) 。如“弯w a n 、管g u a n ”读为“w a i 、g u 。唱例: 卷席筒苍姓:“曲曲弯弯、星星点点”“弯”唱为w a i 三哭殿银屏:“我把他锁书房,严加教管”“管”唱为g u a i 所以,以上地区的演员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韵母i a n 、u a l l 、n a n 的归韵问题。 i n 与i n g 、i e i 林州地区把前鼻音i n 都误读为后鼻音i n g ,如“拼p i n 、民m i n ”读为“p i n g 、 】2 m i n g ”。唱例: 大祭桩黄桂英:“拼性命我要上苏州城”“拼”唱为p i n g 红色娘子军吴琼花:“娘子军来自工农,是人民的军队”“民”唱为m i n g 而洛宁、长垣、渑池一带人都把i n 读为i e i ,如“音信y i nx 心读为“y i ex f 戏例: 泪洒相思地王怜娟:“盼佳音等佳音,音信杳无”“音信”唱为y i ex i e 故,以上地区演员一定要注意韵母i n 的发音,即:先发i ,紧接着舌尖尽快抵住 上齿龈,软颚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n ,这种收声豫剧老艺人们称为抵腭。 i n g 与i n 信阳地区多数县市把后鼻音i n g 读作i n ,如“病b i n g 、名m i n g ”读作“b i n 、m 一。 唱例: 红娘红娘:“张先生的病体不轻”“病”唱为b i n 秦香莲秦香莲:“老公爹名讳陈克让”“名”唱为m i n 故,信阳地区的演员要注意i n g 的收声归韵,即在发i 的基础上,舌根上升尽快 接近硬上颚,打开鼻腔通道,求得共鸣发鼻音一n g ,豫剧老艺人们称之为穿鼻。 3 撮口呼: 凡是以t l 或n 开头的韵母都属于撮口呼。即:n 、n e 、n a n 、i l n ,着力靠前在唇。撮 口呼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如下: 雌与i u o 濉在河南少数地区也读诅色,但开封、郑州、许昌、商丘、周口等多数地区都读为 i o u ,如“学x n e 、觉j u e ”读为“x i u o 、j i u 0 ”等。唱例: 红灯记李奶奶:“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剐”“学”唱为x i u 0 泪洒相思地怜娟:“心中顿觉见明灯”“觉”唱为j i u o “学”字在豫剧唱词中是常用字,其发音比较有特色,我从搜集到的几段录音中 分析出,当其作动词时一般发“x u e ”和普通话一致,当其作名词时,一般读“x i u 0 ”具 1 3 有河南风味。例如:朝阳沟中栓保唱段,“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读为“。i u o ”听 起来更有河南味,但上例中唱为“x i u o ”就有些别扭。“觉”字演唱时最好按普通话声 韵。 n n 与i o n g 林州地区的人把前鼻音韵母n n 统统读为后鼻音韵母i o n g ,如“群q u n 、云y 1 j n ” 读为“q i o n g 、y o n g 等。唱例: 舞台上下 眷兰:“群星灿烂夜多深”“群”唱为q i o n g 扬八姐游春余太君:“单要那粉白黄绿四色云”“云”唱为y o n g 所以,林州演员在遇到此类字时要注意曲的发音,即撮圆唇发t l 后舌尖尽快 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n 。 4 合口呼: 凡是u 或u 开头的韵母即属于合口呼,即u 、u a 、u o 、u a i 、u e i 、u a n 、u e n 、u a n g 、 u e n g ,发音时唇呈圆形,着力适中,用力感觉在满口,合口呼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如 下: u 剐q u n u 韵母与z h 、c h 、s h 相拼的部分宇,新乡、卫辉、汝南等县市都读为 q ,如“猪 z h u 、书s h u ”读作“z q 、s t i ”等。唱例: 朝阳沟后传二大娘:“咦,那谁又在打俺的掌哩! “猪念为z q 红娘 红娘:“他焉能病倒在书房”“书”唱为s q 另外,修武、罗山等县又把u 韵母与z h 、c h 、s h 相拼的部分字改为 u ,如:“主 s h u 、出c h u ”读为“z h 、c h u ”等。唱例: 闻幽州 杨继业:“大郎儿扮就床王辜”“主”唱为z h q 穆桂英挂帅余太君:“五郎儿出家当了和尚”“出”唱为c h 1 i , 还有信阳、罗山等县又把u 韵母与z h 、c h 、s h 相拼的部分字改为让韵母:如“书 1 4 s h u ”读为“s h n ”等。唱例: 泪洒姑苏王怜娟:“枉读诗书做文章”“书”唱为s h n 最后,河南几乎所有县市把“俗s u 、肃s u 、宿s u ”误读为“x n ” 泪洒相思地王父:“伤风败俗女婵娟”“俗”唱为x n 以上种种现象,在现代豫剧演唱中都是应当避免的,各地区演员应注意纠正。 u o 与u e 开封、郑州等部分县市把声母为g 、h 的一些常用字的韵母u o 读为u ,如:“国 g u o 、或h u 0 ”读为“g 幢、h u 等。此类现象除“或”字外,在演唱中应按普通话声、韵 发音。“或”字在豫剧唱段中出现频率高,唱为“h u e ”观众都能理解,如大祭桩中 黄桂英唱段“或是打,或是骂”如唱为“h u o ”听众还会不习惯。 u e i ( u i ) 与e i 南阳、信阳一些县市把与d 、t 、s h 、z c 、s 相拼的u e i ( u i ) 韵母读为e i ,如“对d u i 、退 t u i ”读为“d e i 、t e i ”等。唱例: 朝阳沟银环:“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退”唱为t e i 打金枝国母:“一对对小夫妻都去贺喜”“对”唱为d e i 所以南阳、信阳有此类发音问题的演员在遇到“堆、队、退、谁、水、罪、随”等字 时,一定要注意。 u e n ( a n ) 与u e n g ( o n g ) u e i 林州地区把u e n ( u n ) 读做后鼻音u e n g ( o n g ) 如“顿d u n ”读作“d o n g ”等。唱例: 程咬金照镜子王月英:“吃了上顿没下顿”“顿”唱为d o n g 而长垣、洛宁、渑池却把u e n ( u n ) 读作u e i ,如:“春c h u l l 、村c u n 、昏h u n ”读作 “c h u i 、c u i 、h u i ”等。唱例: 桃花庵窦氏:“九尽春回杏花开”“春”唱为c h u i 朝阳沟栓保娘:“全村人看在眼喜在心里”“村”唱为c u i 】5 白蛇后传许氏:“病卧终日昏沉沉”“昏”唱为h u i 所以,以上地区的演员在演唱时遇到u e n ( u n ) 韵母,一定要注意其收声归韵。 综上所述,河南各地方言中字的韵母发音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要唱出豫剧语 言上的风格特点,必须认真研究,勤于练习,多听多唱。 ( 三) 声调的比较 字音的声调也叫“字调”,指的是字音高低升降的“音乐倾向”。字调同声母,韵 母一样具有区别字义的功效,如梨、李、栗它们声母、韵母相同,由于音高不同,字义 完全不同。因此,要“字正”必须声、韵、调都念正确。 豫剧界讲的“唱好音韵辩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回才能“字正”,指的是字的声、 韵、调要符合豫剧声腔语言基础的字的声、韵、调的发音规律。众所周知豫剧的语 言基础属于中州音韵,其在声母、韵母上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关键在字调上不同。 豫剧创腔讲究“因字设腔”,可见字调是“创腔”的主要依据之一,况且字调又是体现 剧种语言风格特色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对豫 剧声腔语言基础的字调有所了解。下面我把河南 方言和普通话在宇调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 1 ) 五度标记法表示普遍话的基本调值:( 如 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调类分四种,即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分别为:阴平5 5 为高平调;阳平3 5 为中升调;上声 2 1 4 为降升调;去声5 1 为高降调。 ( 2 ) 河南各地方言与普通话调值比较:( 如表) 蓬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声 妈麻马骂 普通话 5 53 52 1 45 1 1 6 5 4 3 2 1 弋塑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声 抖淤 妈麻马骂 郑州 开封 南阳 2 44 25 53 1 许昌 商丘 信阳 2 45 35 53 1 2 洛阳 4 44 25 53 1 2 新乡 4 44 25 52 1 33 安阳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大部分地区方言的调类和普通话相同,即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但其调值差别较大。普通话阴平调值是高平调5 5 ,河南大部分地 区是中升调2 4 ;普通话阴平调调值是中升调3 5 ,河南大部分地区是高降调4 2 ;普通 话上升调调值是降升调2 1 4 ,河南大部分地区是高平调5 5 ;普通话去声调调值是高 降调5 1 ,河南大部分地区是降升调3 1 2 。所以可以说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一、二、三、 四声和普通话的二、四、一、三声的走向大体相似。 ( 3 ) 字调调值比较: 普通话:妈m a ( 高平5 5 ) 麻m a ( 中升3 5 ) 马m a ( 降升2 1 4 ) 骂m a ( 高降5 1 ) 河南话:妈r m ( 中升2 4 ) 麻m a ( 高降4 2 ) 马m a ( 高平5 5 ) 骂m a ( 降升3 1 2 ) ( 4 ) 戏例分析: 1 5l65l 妈朝阳沟银环:妈呀妈你消消气 百、 竖丝毡 5 i 麻春秋配姜秋莲:点点如麻 i 一531 马花枪缘罗松:紧催马一 】7 卫f 丛5 骂白蛇传 白素贞:恨上来骂法海 以上四例,“妈”字用下倚音装饰,和河南话的中升调相符,不同与普通话的高 平;“麻”字旋律线走向由2 下行到5 符合河南话的高降调,不同与普通话的中升; “马”字不加任何装饰在2 上拖长音,符合河南话的高平调,不同与普通话的降升; “骂”字旋律走势向上,加上演唱中的喷口效果形成降升,符合河南话的降升调,不 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安装合同范文5篇
- 2025昆明市盘龙区双龙街道卫生院招聘编外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盟文体局招募公共服务文化人才志愿者1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DB15-T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
- 小学防震减灾特色学校创建流程范本
- 青年职工职业素养培训方案
- 六年级作文训练题库与写作指导
- 2025贵州织金县八步街道卫生院招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衢州常山县卫健系统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程
- 2025至2030中国大宗物资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微观经济学生产与成本理论
- 环境监测第2章(2)——水和废水监测ppt课件
- 《晋灵公不君》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 卫生支农工作鉴定表 卫生支农个人工作总结.doc
- 汪峰——我爱你中国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