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建钟 指导教师:彭自强教授 中文摘要 综观人多数的李贽研究材料对其人性思想的解释皆采用认识发生学角度,以“童心” 为本心,后以“私心”为“童心”之内容的论述、论证过程,这种论述方式是否真正符合李 贽思想本身,有待分析。李贽在创用“童心”时,是在对“水浒”、“两厢记”等文学作品作 点评时所写,其中的论述以文学作品为论据,是更接近于文学范畴之内的概念,与人性学说 中的“心性论”的“心”的概念尚有差异。而且,李贽本人并没有彻底否认“仁义道德”之 心,如果从“童心”推断出其内容为“私心”,就否认了李贽所没有否认的,这是不符合历史 的;又如果从“童心”推出“私心”和“仁义之心”是其之内容,那么,在“童心说”篇中, 李贽反对所谓的“假道学”又成了自相矛盾( “假道学”正是某种“t :义道德之心”的表现。) , 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这样的矛盾,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种同历史与逻辑皆不适宜的推论 正是本文采用中国古典哲学特有的“体用”概念来分别解释“私心”“童心”的缘由,尽可能 地避免从“童心”为论证起点而带来的矛盾和缺陷( 李贽人性思想在笔者的构建中所体现出 的缺陷,事实上无法回避消除”:同时。也为李贽人性思想所“流溢”出的价值寻找形而上 学基础提供有益的探索。 本文分成四部分来阐述: 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李贽人性论思想萌发四个主要因素:时代、 家世和思想个性的催动;泰州学派人性论思想的沿承;时代课题之“公私之辩”;佛教哲学思 想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人性”,“体用”的基本概念以及李贽本人对“私心童心”的内涵的阐述 入手,构建起李贽人性论思想的“体用”结构。 第三部分论述了从实体性的“私心”所“流溢”出的主体观、平等观和自由观,阐发了 李贽人性论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性价值。 第四部分从论证不彻底的“私心”与反理性主义、反智识主义的“童心”着手,分析了 李贽人性论思想存在的局限和缺陷。 关键字:李贽体用私心童心价值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o r ya n dl i m i t a t i o no fh u m a nn a t u r eb yl iz h i m a j o r :e t h i c s s p e c i a l i t y :t r a d i t i o nm o r a l sc u l t u r eo fc h i n aa n di t sm o d e m i z a t i o n s u p e r v i o r :p r o f e s s o rp e n gz i - q i a n g a u t h o r :z h e n gj i a n - z h o n g a b s t r a c t l iz l :l ii s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l a t e rp e r i o dr e n o w n e dt h i n k e r , a n dh i st h o u g h th a s f i l l e dt h et i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u n i q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t h ep a p e ri st r yt o a n a l y s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o fl iz h ia n di t sl i m i t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o fl iz h ia n di t sl i m i t a t i o nt h r o u g hf o l l o w i n gf o u r a s p e c t s : t h ep a r tii s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w h i c hm a i n l yh a sd i s e n s s e df o u rf a c t o r sw h i c h 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o fl i z h ip r o d u c e s :f i r s t l y , p r o p e l l i n gf o r c eo ft i m e s ,f a m i l y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o u g h t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s e c o n d l y ,i n h e r i t i n go f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h u m a n n a t u r et h o u g h to ft a iz h o ua c h o o l ;t h i r d l y t h ea r g u m e n to ft h ec o n c e p to f p u b l i ca n d s e l f i s hi nh i s t o r y ;f o u r t h l y , t h ee f f e c to f b u d d h i s m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 t h ep a r ti i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 ”t h e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n a t u r e , t h ec o n c e p to f s u b s t a n c ea n da t t r i b u t e ”a n d ”i n t r i n s i cc o n s t i t u t eo ft h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o fl i z h i ” t h ep a r th im a i n l ye x p l a i n ss u b j e c ti d e a e q u a li d e aa n df r e ei d e aw h i c ho r i g i n a t e s f r o mt h es e l f i s h - m o t i v e , a n de i n c i d a m st i m e sv a l u eo ft h et h o u g h to fh u m a nn a t u r eo f l i z i l i t h ep a r ti vm a i n l y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l i m i t a t i o na n dd e f e c to ft h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 n a t u r eo fl iz h i ,w h i c he m b o d i e si nn ot h o r o u 曲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o ft h es e l f i s ha n dt h e a n t i - r a t i o n a l i s ma n da n t i -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i s mo f t h ec h i l d i s h k e y w o r d s :l iz h i s u b s t a n c ea n da t t r i b u t es e l f i s hc h i l d i s h v a l u e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达诠奎蛰厶性诠墨塑区基屋腿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髦9 讲签字日期:矽0 7 年牛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花 曼叶导师签 签字日期:沙0 7 年斗月2 弓日 签字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1 章文献综述 第1 章文献综述 李贽,源名载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生于公元1 5 2 7 年( 明世宗嘉靖六 年) ,死于公元1 6 0 2 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 福建泉州人。李贽g :活在我国封建 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时代。他敢于离经叛道,认为六经、 论语、孟子不是“万世之至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i # ”。他反对朱 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观点,主张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提出“天下万物,皆出于两,不生于一”。他提出了最 具特色的“私心”说和“童心”说,成为了当时最为响亮的反叛口号。 李贽的思想向来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异端”、“邪说”。为了坚持自己的思想 和学说,他一生遭受到打击和排斥,其著作被禁止、被焚毁,其人被视为“妖人”, 以至被追捕、下狱,最终惨死狱中。 可是,与此同时,他的思想却受到社会上广大人士的重观和赞颂。其书越禁 越流行,越焚越增多,人人喜读、人人争读。焚书、读焚书的斗争,在我国思想 文化发展史上演出独特的奇观。 数百年来,思想学术界对李贽的研究连绵相续,从未百j 断,在国内外都有很 大的影响。由于历史、社会、政治及各人所持的观点不同,对李赞也毁誉不一, 或污为“妖人”,或誉为“完人”,使李贽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今未能对他做 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要全面客观的评价李贽思想,就必须着重分析和评价李贽的人性论思想,本 文认为,李贽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就在于他的人性论思想。固然,从李贽的作 品来看,作为一个以时代的“反叛者”和“异端者”面目出场的李贽,他的思想 不可否认地具有着各种矛盾和缺陷,这种矛盾和缺陷不仅仅足他个人的,也是整 个时代的思想特征的反映,但是,当我们要挖掘和构建李贽的思想的时候,我们 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明晰和判定李贽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而通观李贽的思想概貌, 作者以为人性论是其思想的基石,李贽的其他思想内容都是从人性论出发而中引 的,这种基石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的“本体”地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 重在挖掘李贽的人性论思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李贽的思想内涵 和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正确评价李贽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历史上,对李贽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个时期是李贽在世时,这其中包括了焦兹。、袁宗道。、袁中道。等人,他 们或者是李贽的挚友,或者是学生,或者是与李贽极为熟悉的学者、文入。他们 对李贽的思想、李贽与道学的论争极为了解,对李贽的评说也接近真实,比较可 信,他们评论李贽的文章是研究李贽思想的重要资料。但,与李贽同时代的学者 并不是专门研究李资的,他们或是给李贽的某书作序,或是就某件事情、某个观 点发表看法,或者记述李贽的某段经历、言行,或是针对道学家对李贽的诬陷替 李贽进行申辩,因而不可能系统、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立正的著作,而只是作一般 性的阐述,而且这些阐述多限于人品、事迹,这以袁中道所著的李温陵传为 其中的代表。 第二个时期是李贽去世后至解放前,代表者有顾炎武回、王夫之 、沈德符 等 人,但因为李贽的著作一直被列于禁毁之列,对他的研究多有歪曲之辞。在此期 间,中国学者主要著作有:吴虞的李卓吾别传、吴泽的儒教的叛徒李卓吾 和朱维之的李卓吾论;日本学者的主要著作有:吉田松阴的李氏焚书抄、 李氏续藏书抄、陆羯南李卓吾评传、今关天彭的李卓吾先生、岛田虔次 的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等研究李贽的专著。 第三个时期是解放后至“文革”期间,出于政治的需要,李赘被作为“非孔 反儒”的典型,国内刮起了一股研究李贽的旋风,突出其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一面, 但也带来了对李贽思想的割裂,这期间对李贽的研究刻下了很深的时代痕迹,相 当大程度上背离了李贽的思想原貌,但也有突出的成果出现,比如1 9 5 6 年出版的 朱谦之的李贽一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1 9 5 7 年出版的容肇祖的李 。焦兹1 5 4 0 年( 明正统删年) 1 6 2 0 年( 明太昌元年) ,字弱侯,号漪园,江宁( 今江苏南京) 人,著有 澹同集等。 o 农宗道,1 5 6 0 年( 明磊靖三十八年 1 6 0 0 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 ,明代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广 公安( 今属湖北) 人著有海蠡篇( 今侠) 。 o 袁中道,1 5 7 0 年( 明隆庆三年) 1 6 2 6 年( 明天启五年) ,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顿袖之一,袁宗道,袁 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著有珂骘斋集、游居柿录等。 4 颇炎武,1 6 1 3 年( 明万历l r i j 卜一年) 1 6 8 2 年( 清康熙二 一年) 原名绛,字忠请。明亡后改名j 炎武 字中人,办自著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嘲末清初著名的思憨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著 有【j 知录、音学五书等。 扩e 夫之,1 6 1 9 年( 明万历朋十七年) 1 6 9 2 年( 清康熙三十一年) 字而农,号姜斋。其祖原夫之江苏 高邮人,斟随燕t 未棣“靖难”南下以功授衡州l ! 指挥金事,世袭武职,居湖南衡阳。1 夫之晚年隐居矗湖 南的山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是】末渍初的伟人哲学家,我周占代哲学的集大成肯,他一生著 作很多,共有3 2 0 卷,1 0 0 多种,8 0 0 万字。主要著作青:张于讵蒙注、岗易外传,t 尚书引义、读四 书丈争说) 、思问录,黄书、疆梦、t i c 通搽论) 、来论,等 ”沈德符1 5 7 8 年( 明神宗万j 力六年) - 1 6 4 2 年( 明崇祯卜五年) ,字景情,一字景们,又字虎臣,秀水人,着有 野扶编等。 2 第1 苹文献综述 贽年谱和1 9 6 2 年出版的邱汉生的李贽等。 第四个时期是“文革”后至今,这时期对李贽的研究呈现出多取向、跨学科 的特点,内容涉及广泛,涵盖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具体到思 想史,哲学史的研究领域,对李贽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这体现在几个方面:其 一,思想通史、断代思想史对李贽的研究得到加强,冯契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 的逻辑发展、张学智先生的明代哲学史、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等书 中都辟有专章研究李贽;其二、表现在李贽研究的专著的不断出现,如孙官生的 姚安知府李贽思想研究、左东岭的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任冠文的李赞 史学思想研究、林其贤的李卓吾事迹系年、林海权的李贽年谱考略张建 业李贽评传、鄢烈山、朱建国的李贽传、敏泽的李贽、陈瑞生的李贽 新论、凌礼潮的李贽与龙湖、陈曼平的一代奇杰明代文化名人李贽研究、 李哲良的人欲:奇人李卓吾和许建平的李贽思想演变史等等著作。其三, 李贽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论文集,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版从 1 9 7 9 年2 0 0 6 年所全文刊载的1 7 篇论文,包括李贽的身世、李贽思想与儒学、 佛教的关系、李贽思想地位的评价、李贽的自主意识与李贽的自由思想的挖掘等 等的研究;另外如李贽的研究论文集,包括张建业、许在全主编的李贽研究、 张建业主编的李贽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张建业主编的李贽论丛。其四、 五次较大规模的李贽研究学术研讨会:第次于1 9 8 7 年1 2 月,李贽诞辰4 6 0 周 年,在李贽的故乡福建泉州召开了“李贽研究学术研讨会”,从李贽的哲学、史学、 美学、宗教、家世、族性等方面讨论研究李贽。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评价李贽在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李贽思想与时代的关系;李贽是否反孔反封建等问题。 会议通过了成立“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的提议,并推举蔡尚思、苏双碧、张建 业等二十余人为筹委会委员。大会优秀论文结集出版题为李贽研究。第二次子 1 9 9 3 年1 1 月,在李贽去世的北京召开了“李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 在对李贽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比较和剖析李贽的心理 特征、戏剧理论和生死观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三次于2 0 0 0 年5 月在北 京举行了“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国家图书馆馆长任 继愈做了李贽的悲剧结局的报告,提出中国思想史上的怪杰李贽的悲剧命运 给我们带来的深层思考。会上成立了“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推举何鲁丽、蔡尚 砷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思、任继愈、李办圆为顾问,张建业、漆绪邦、张立文为会长。会上优秀论文结 集为李贽论丛。第四次于2 0 0 1 年l o 月,在李贽曾经任知府的云南,举办了“李 贽与云南”的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各抒己见,对李贽思想的不同方面展开了讨 论,特别是李贽任姚安知府有其思想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第五次于 2 0 0 2 年9 月,在李贽生活过1 6 年的湖北麻城,举办了“李贽与麻城”的国际学 术讨论会。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张建业教授、漆绪邦教授、 左东岭教授及湖北、福建、云南、北京等专家学者、以及香港、台湾、日本的学 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一定的成果。 以上就是对李贽的相关研究及其著作情况的简要描述,这些研究集中了对李 贽的哲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美学思想、社会政治伦理观等等,内容丰 富而庞杂,把李贽思想内涵从点到线到面的研究都做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但是令 人遗憾的是,对李贽的“私心”和“章心”都做了很有意义探讨之后,却没有出 现将二者结合起来做专门的综合研究,也没有对二者的关系做深入的探讨,正是 基于此,本文试图着重探讨人性论思想这一李贽思想的基础与核心的部分。 4 第2 章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之萌发 第2 章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之萌发 2 1 时代、家世和思想个性的催动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作为晚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的反 “假道学”斗士的李贽也莫能例外。嵇文甫这样总结到“晚明时代,是一个动 荡时代,是一个班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 阳,而是许多到光彩纷披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 可以说它嚣张,却决不能说它死板;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 说它是衰世之音。它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它在超现实 主义的云雾中,透露出现实主义的曙光。”西李贽正是这样特殊时代的一朵光彩纷 披的明霞。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 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的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 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回李贽,生于嘉靖六年( 1 5 2 7 年) ,卒于万历三 十年( 1 6 0 2 年)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人、龙湖叟,福建晋江 县( 今泉州市) 人。在他生活的十六世纪初叶至十七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正 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即,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孕育萌 发,对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在各个方面引起了深刻变化的时 代;中国封建社会已从鼎盛的高峰跌落下来,走上下坡路,明王朝的腐朽和反动 已充分暴露出来;宋明道学进一步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结合,取得独尊地位, 拼命维护封建统治,同时充分暴露其反人性、远离现实生活的过度理想化乃至走 向虚伪本质的时代,这是影响和促成李贽人性论思想的三个时代因素。尽管李贽 所处的时代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毕竟仅仅是萌芽,还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足以跟封建生产方式相匹敌,但这种萌芽却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定 程度的解体,标志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开端。市民阶层的出现,必 然要出现反映、代表、适应它需要的意识形态,而这一新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对传统的整个意识形态形成挑战,斗争结果则表现为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解放。这 。嵇文甫著晚明思想史论i m 】,北京:东方h 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页。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占,马克思崽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 第2 7 1 页。 两南大学硕+ 学付论文 是李贽人性论思想产,垃的时代背景。 李贽生活力这样的时代,更由于他的家庭及其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更容易 接受资本主义、市民阶层生活方式的熏陶,进而成为这一时期反映新兴市民阶层 价值观念的杰日;思想家。 李贽的家乡泉州自唐以来就有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由于 受外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因而资本主义萌芽的脚步来的早、影响大。李贽的 远祖从事过商业活动,有的还远航海外,做过“通事官”( 翻译) ,堪称对外贸易 的世家,其先l f = 信仰也极为复杂,既有伊斯兰信徒,也有佛教徒。在其家族中, 还有不少与别的民族乃至外国通婚之举。到李贽的父亲却以教书为业,家中生活 并不宽裕,因此,李贽“自弱冠湖口四方,靡日不逐时事奔走”o 。由于特殊的家 世,广泛的社会接触使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一些问题产生了不同流俗的看法。他 在十二岁那年写的老农老圃论里对孔子反对樊迟学农产生了不满。“稍长、复 馈馈,读专注不省,不能契朱夫子深心”o ,对孔子和朱熹的思想表现出反感。他 还对自己一生的大致经历作过这样的描述:“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 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阳明先生道学钞阳明先 生年谱后序) 。这话大致说明了李贽独特的思想倾向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萌芽 了的。他还说:“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劲 写也”回“天幸,e 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故自壮至老,无有亲朋往来之忧。 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家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天幸生我 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始终之概。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忻艳以 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且骂者, 余皆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 ” 从他对自 己一生的描述看,李贽公开以不见容于世俗的的异端面目出现显示出非儒、非释、 非道的为学倾向;任情率性、桀骜不训、敢于颠倒千年是非的性格和勇气。李贽 放对束缚,放对虚伪,不畏权势,不愿妥协,不向恶势力低头,不愿违心,不愿 盲从,我行我素,任性而为,追求个性与行为的自由,并以自我的“童心”来塑 。【明】牟贽著续焚书与焦弱侯【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舨第6 页。 。【叫】李贽著焚书卓吾论略【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8 4 页。 。容肇棋编李於年谱【m 】,北京: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1 9 负。 。【明】李赘著焚书豫约感慨甲牛【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8 7 页。 。【明】李贽著焚书读书乐井哼i 【m j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2 6 贞。 6 第2 章引论:卒贽人性论思想之萌发 ! ii 曼! 曼皇量曼曼曼曼曼皇量鼍鼍曼曼量曼蔓曼曼曼蔓置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罡曼! 曼! 曼! 曼曼曼鼍! 曼! 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音 造一种与现实社会抗争的独立人格。 2 2 泰州学派人性论思想的沿承 李贽人性论思想最直接的渊源当是t 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的思想。无论从李 贽的实际人事交往,还是从其所汲取的学术思想资源来看,学术上的这种千丝万 缕的联系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其所直接交往的王门弟子,仅名列黄宗羲明儒学 案者便有十五人之多,他还曾编撰过阳明先生年谱、阳明相声道学钞、龙 溪王先生文录钞、批评龙溪语录钞、评赵文肃公集等五种王学著作,因而 他对于阳明心学也有着透彻深入的了解。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良知”说,在人性 论上与程朱理学的“天理”说是对立的,“天理”说是对儒家伦理纲常进行本体性 的论证,藉以证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良知良能”说旨在说明传统 道德的实际可行性,强调的是道德实践、道德情操的可能性。在“良知良能”和 “知行合一”说的背后,实际上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 上提井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阳明心学为反理学创造了舆论,打开了缺口,然而, 当过分强调“良知良能”现成,满街圣人,损害道德的神圣性,忽视道德修养的 长久过程时,则是用“存在的结构代替存在过程”( 杜维明语) 国,体现出了阳明 心学一元化工夫论的缺陷。即便如此,最能承继阳明反理学,最能启迪晚明大众 的王学门派,当属泰州学派及其后学。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则“不满师说”, 。泰州学派,创建人王艮王艮,1 4 8 3 年( 明成化卜九年) 1 5 4 0 年( 明嘉靖十九年) ,字汝止,号心斋, 泰州( 今江苏泰州市) 安丰场人。好读儒家经典,旮疑难。逢人便列;对儒经的解释,不拘泥传注,常常自 有发明。王守仁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聚徒众多,f 艮也拜一l :守仁为师。王艮家学有其子王甓承传。其弟 子及再传弟子有徐樾( ( ? _ 一1 5 5 1 年( 明嘉靖二十九年) f # 子直。号波石,江西贵溪人,进士。) 、韩贞( 1 5 0 9 年明正德四年) - 1 5 a s 年( 明万历十三年,) 、颜钩( ? ) 、赵贞占( 1 5 0 8 年( 明正德二年) - 1 5 7 8 年明万历四年) ,字 盖静,号大洲,内江人( 令【! qj i i 内扛) ) 、罗汝芳 1 5 1 5 年( 明正德九年) - 1 5 8 8 年明万历十五年) ,字惟德,学 业者称为近溪先生,江西南城人著有书史会受) ) 、何心隐( z 5 1 7 ( 明正德十一年) 一1 5 7 9 ( 明万历六年) , 原名粱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古安府永丰县人。早年放弃科举从f 昆弟子颜钧学习认为大学之道 必先齐家,便在家乡办起。聚和堂”,进行社会改革的实验,“身理一族之政,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 行之育成”。他在族中开办学校,本姓和外姓子弟都可入学。他由于反对官吏征收杂税,被摘入狱,充军贵 州,经友人帮助才出狱。后北上京师,他与张居l f 息见小含。因参与弹劾严嵩的政治活动,不得不改换姓名。 述剑南方,自此“踪迹不常,所游半天f 1 。后到湖北孝感讲学,冈反对权肯毁传院、禁讲学,遂遭通缉。 万历七年( 1 5 7 9 年) 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其著作只留下 曩桐集4 卷,堆早柯明天启五年( 1 6 2 5 年) 张宿刻本。现存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静集1 9 6 0 年由中华书局f l ;版。) 等。该派之学的突h j 特点,在于力 侣。百姓日用。之道,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珲处。,。圣人之道尤异于百姓闩用。该学派著述肯: 硅f 心斋先生全集、王东崖遗集,、韩乐吾集。以川曼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这屿思怨,在当时产生r 报人的影响,一时“四方从游h 众,相发挥姓u | j 之学”。消初学嚣黄宗蓑,曾严压地批评r 刊过违背了手 阿1 明“良知”学说的宗旨,指责泰州学派由颜钧发展剑何心隐等人时,“遂非名教之所能辎络矣”( 明儒学案, 卷= 三十二泰州学案一) ) 。泰州学派也成为后来夸贽思想的先导之一。 4 杜维明著人性与自我修养【m 】,北京:中凋和、f 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3 2 页。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f 王学“多有发明”。他提倡“淮南格物”。之说,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 题即是阳明心学主体价值在大众生活伦理中的滥觞。 李贽曾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从师承上说,他应算泰州学派的后传,但他与 阳明心学并不止于这种直接的师承关系。事实上,他曾广泛深入地接触阳明及其 后学的思想,“年甫四十,为友人李逢阳、徐用检所诱,告我龙溪先生语,示我阳 明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岁倔强,不得不信之矣”( 阳 明先生年谱后语) 。正是受到阳明心学和泰州学派影响,李赞成为一个从儒家营 垒中走出的具有突出叛逆性格的“异端之尤”。他接过前辈的“异端”思想接力棒, 在大肆揭露和批判专制统治和“假道学”思想的同时,极力地鼓吹和肯定人的私 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童心”说的人性论思想,将阳明心学中所提倡的主 体价值精神扩张到及至,进而推想社会,并在社会大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 直接引导着大众的行为,触发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层的变异。 2 3 时代课题之“公私之辩” 李贽所处时代,是一个异常特殊一禁欲和纵欲并存一的时代 ,即内在体现于 “天理人欲”异常矛盾和冲突。“天理人欲”问题,二程 说: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人心,私欲也,威而不安;道心,天理也,微而难得。惟其如是,所以 贵于精一也。精之一也,然后能执其中,中者极至之谓也。 “道心”即“宇宙本然之性”,是“天理”,“人心”是“情”之不善乃“宇宙 实然之性”,是“私欲”。“人心”与“道心”的对立,就是“人欲”与“天理”的 对立,即表现为公私之对立。公私的对立和紧张,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中,达到了 中国历史上最为严峻的时期,二者没有共存之处,人欲存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 欲灭,故“存天理,灭人欲”,私欲必须彻底、完全地灭除,如此“天理”才能“流 。陈来著宋明理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j 版幸f = 2 0 0 4 年版,第2 7 5 页。 。 襞,1 5 1 1 年( 明i f 德五年) - 1 5 8 7 年( 明万历十五年) 字宗顺( 一作顺宗) ,自号天南逸叟,泰州丰场人,壬 艮之子。少从父昆争会稽,传 :守t 二之学。艮开讲淮南,襞亦随侧相之。艮没,继父讲席,往来郡,学者称 东崖先生,著作柯东崖遮稿 _ 二卷,朋库总h 传十世。 。容肇租编李贽年讲【m 】,北京: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1 9 页。 4 曼存存著明清丰七会性爱风气,【m 】,北京:人民文学f n 版社,2 0 0 0 年6 月第1 版第l 页。 4 程顿,1 0 3 2 年( 束j 道兀年) - 1 0 8 5 年( 永兀丰八年) ,字伯淳,河南伊川人。程颐,1 0 3 3 年( 朱叫道二年) - 1 1 0 7 年( 宋 人脱“年) 。字j f 叔,程顿之弟。 ”【束l 释顿程颐著二程集河南稃氏遗书卷第二十四【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3 1 2 页。 。【束l 程顾程颐著一二程集t o l 甫程氏柞言卷第二【m 】,北京:中毕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2 6 1 贞 张正文著来明理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6 2 贝。 8 第2 苹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之萌发 行”,公的境界才可达到。朱熹。虽然承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人欲 和天理并行存在的情形,但绝仍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而不可并存 的,必须“革尽人欲”才能“复见天理”。他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因此,“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国在朱 熹看来,为学成圣者,与天理是完全合而为一的,不能有任何私欲的存在,一个 “尽”字,足见朱熹对二者的截然区分和对立的态度。陈淳 也认为:“凡处父子、 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才有一毫自私之心,而不行乎天理之当然,皆足 利。”o 与理学对立的心学,把理内化为人的本心,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学”、 “心外无物”,强调人的“良知”,突显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价值,但是阳明心学在 公私问题上却更倾向于禁欲,甚至比理学走得更远,主张公私水火不容,需扬公 灭私。王阳明说:“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回“必欲此心纯乎天理, 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王阳明认为,张扬“天理”乃是成圣之必须,灭除人欲之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而且,他从心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心上指出,灭除人欲之私甚至是动机和意识 活动中的要求、纯粹的善良意志的表现。 王阳明对他的弟子说: 毕竞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 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 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 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上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此便 上寂然不动,变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 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 自然物来顺应。 普遍认为,李贽是王学左派的代表,然而,他并没有继承王学这个重要的精 神遗产,面对时代的变迁,李贽敏锐地嗅到了“天理人欲”绝对对立而带来人格 。朱熹,1 1 3 0 年( 来建炎四年) - 1 2 0 0 年( 宋庆元六年) 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獒源( 今属江西) ,生长于福建。来赢 著作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 后人编有朱子语类,清初编纂的朱f 牟书是朱熹著作和语录的分类选辑。 o 末】朱赢著t 朱子语类卷t 三【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2 4 页。 。【宋】朱熹著朱子语类卷十三f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2 5 页 ”陈淳,1 1 5 9 年i 宋绍兴二十八年) - 1 2 2 3 年( 宋嘉定十五年) ,南宋理学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 i 令祸建龙海) 人。朱底晚年的得虑】生,理学思息的晕要继承者和( 喇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 o 【宋1 陈淳著北溪字义 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5 5 页 。i 明】手阳明著i 阐明拿集传爿录卷一 m l ,上海:上海占籍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页。 o 明】f 跚明著王阳明全集传爿录卷一f m l ,上海:卜辩占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6 6 页 8 【明】王阳明著j :阳叨伞集传爿录卷一【m 1 ,上海:卜海占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7 撕。 0 1 中江著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m 】,郑州:中州占藉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8 9 页。 4 【明】王阳明著王阳明全集传爿录卷一【m 1 ,上海:上海占籍f i ;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2 页。 9 两甫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的双重化,“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 盖其人既假,则无所小假矣。” 。他屡屡与耿定向。论战,指出对方乃是一假道学之人,尤其是在何心隐被鲁事上, 造成了他决心与假道学决裂,并尖锐地指出和批评假道学之虚伪,其实也就是以 “天理”之名义,谍“人欲”之私,假公济私,实际就是自私自利。 时代往往就是如此,当越是强调某种精神价值之时,越是显示出当时此精神 价值之失落,而阳明心学所具有的双刃剑特点在当时也暴露无疑。本来“心即理” 是为针对把外在行事的“当理”当成内在动机的至善性,促成“意向的道德性” 和“行为的合法性”。的统一,然而,左派王学却以“心”的多方面意义,使“心 即理”变成了鼓吹感性法则的借口,人欲之私的自然人性论也就成了晚明时期的 重要价值取向。 2 4 佛教哲学的影响 佛教视心性为存在范畴,具体阐发人的本质是什么,成佛的根源是什么的问 题,并为佛教的成佛理论奠定基础。方立天先生认为:佛教哲学思想主要是倡导 内在超越的一种宗教文化,是重视人的主体性思维的宗教哲学。它与同样重视内 在超越和主体思维的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在文化旨趣上有着共同之处。内在 超越和主体思维离不开心性修养,佛教与儒、道两家都具有鲜明的心性旨趣,因 而心性论逐渐成了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的主要契合点。o 李贽的哲学思想,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是世人的一个公论,这种影响主要 表现为他对佛教心性论思想的吸收和发挥,也是他一生“战斗”精神与悟道的交 叉点,进而对他的人性论思想之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死问题是人人皆不可避免之事,于李贽而占也概莫能外,在患一场重病后, 李贽在友朋的劝诲之下,翻阅贝经,以弄清生死的学理根据: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何自可尊,所谓矮子现场,随 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 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己失笑也已五十以后,大衰欲死,因得友朋劝 诲,翻阅贝经,幸于生死之原窥斑点,乃复研穷学、庸要旨,知其宗 。 明】李贽著续焚书追述潘见泉先生【m l 北京:中 书局1 9 7 5 年版,第9 9 页。 。耿定向生卒年均小洋,( 约1 5 7 1 年( 嘲隆庆五年卜约1 6 4 4 年( 明崇帧1 7 年) ,字在伦麻城( 一作黄安) 人。1 5 5 7 年,进l :( 嘉靖三f 五年) ,鲁有天台文集- 二十卷及碗辅它鉴要览等,网库总目并行十世。 。陈来著肯尤之境一i - r i 明哲学精神【m 】北京:人民 i ;版社1 9 9 1 年版第3 s 巅。 。方立天中圊佛教哲学蛰义,【mj ,北京:中周人民人学版社2 0 0 2 年版。第6 0 2 页。 1 0 第2 章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之萌发 贯,集为道古一录于是遂从治易者读易三年,竭昼夜力,复 有六十四卦易因锓刻行世。 那么,李贽从贝经中明白了什么昵? 小大相形,是续骛短鹤之论也。天地与我同根,谁是胜我者也? 万物与 我为一体,又谁是不如我者? 我谓念佛即是第一佛,更不容于念佛之外复觅 第一义谛也如谓念佛乃释迦权宜接引之法,则所谓最上一乘者,亦均之为 权宜接引之言而o 所谓天地万物与我“同根”、“一体”,其根其体为佛性,即人人皆有佛性,天地万 物皆有佛性。因人人都有佛性。那么念佛也就是念佛者的佛性与佛之佛性合一, 便是第一义谛,第一佛。李贽苦读佛经,逐渐弄通了佛教十二因缘 与缘起性空 理 论,从而悟道,于生死之原窥见斑点。性空理论由原来的。无善无恶”之无,到 “无自性”“无自体”的“性空俗有”,再到“空诸一切”的“真空”,明白了“佛 性平等,众生有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最终彻悟“凡圣如一,佛 人如一”的众生平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李贽提出的“童心说”,“人人皆具生知”、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体现出禅宗佛性学说的“心性本觉”,“当下自然, 作用见性”等思想影响的印迹。 佛教对李贽的影响还表现在,佛教出世思想激励着李贽与世俗的战斗,使他 看破了富贵关和生死关。他鄙视那些满口讲仁义道德而内心却向着荣华富贵的“伪 者”,认为“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 不讲道学矣。今之欲真实讲道学以求儒、道、释出世之旨,免富贵之苦者,断断 乎不可以不剃头做和尚矣。” 李贽意欲出世剃度傲和尚,以破除富贵关,讲真道 学,最后走向他的人生道路上的归宿。“出家为何? 为求出世也。”o 李贽的出世思 想一方面可以使他避免世俗的纷争,另一方面可以使他更能专心研究真道学。在 1 明】李贽著续焚书圣救小引i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6 6 页。 o 【明】李贽著焚书答明因 m i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7 3 页, o 亦称卜二缘起十二肯支等,是佛教对众生。三世轮【口r 流转的缘起的一种具体描述,包括有十二支:无明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o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问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凼缘和台所生起。所谓 。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台所生起的假有,本性足空的;如果自性币空,则不能有,这就足。真空生妙有”的 意义。 o 许建甲著季贽思想演变史【m 】,北京:人民出版针2 0 0 5 年版,第1 0 8 1 2 0 页。 o 【明】李贽著续焚书t 教归儒说【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7 6 页。 。【明 李贽著焚书书黄安二上人手册【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3 1 页 l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出世和入世的痛苦挣扎中,李贽最终选择了自我了结,叫为他既不能作圣,又不 能成佛,而被认为是“异端之尤”,这是李贽思想的矛盾之处,亦那个时代思想苦 闷之时:“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班驳陆离的过渡时代。”。这个时代 离“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危机时刻不远矣。 4 嵇文i i 著晚明思想史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页。 1 2 第3 章李贽人性论思想之结构 第3 章李贽人性论思想之结构 3 1 “人性”的概念 本文旨在论述李贽人性论思想,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人性”是什么, 即“人性”这一概念或范畴的本义,以及本文所持的“人性”的概念定义。在中 国哲学史上,对“人性”概念的界定是派别纷繁,内容复杂。在 辞源中,对 “人性”的解释为:“人的本性。在阶级社会里,人性表现为人的阶级性。淮南 子修务;人性各有所修短。”在中国古代,“人性”的范畴与“性”的范畴关 系密切,在辞源中,对“性”的解释有如下几种:人的本性。论语阳货: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苟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事物的本质, 特点。孟子告子上:“是岂水之性哉? ”引申为形态。淮南子修务:“不待 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注:“性,犹姿也。”生命,生机。左传 昭八年:“怨d u ( 言卖言) 并作,莫保其性。”吕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齿, 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日伐性之斧。”性情,脾气。韩非子观行:“西门 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著有性命古训一文,对儒家经典尚书、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山东微山县选聘微山经济开发区所属运营招商公司人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届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限责任公司秋季校园招聘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宏泰集团所属湖北省征信限公司招聘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宁夏瑞泰科技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24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国网能源研究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1人】事业单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四川雅安市天润农业限公司聘用财务部副部长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四川绵阳惠东投资控股限责任公司招聘12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内蒙古牙克石市政府事业单位在各镇中小学卫生院及单位遴选10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国石墨双炔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3年出版:全球市场磁性材料用溅射靶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调研报告
- 禁毒知识应知应会题库
- 中学生必备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 心电图 (史上最完美)课件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学期Lesson25教学课件
- 42式太极剑剑谱(李德印)
- 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流程图
- 简约高血压护理查房护士通用ppt模板含高血压药品介绍
- 公务车队营运管理课件
- DBJ41∕T 228-2019 河南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GA∕T 1642-2019 法庭科学 疑似毒品中大麻检验 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法
- 流动资金自动测算表(内自带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