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_第1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_第2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_第3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_第4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生态学专业论文)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岭南五台缓步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刘莹 摘要缓步动物( t a r d i g r a d a ) 是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系统分类上为一 独立的门,系统演化上与节肢动物互为姊妹群。国外对缓步动物群落的研究已有 不少报道,但有关海拔和季节对缓步动物分布规律的研究并无定论,目前我国尚 无此方面的研究报道。 2 0 0 4 年9 月至2 0 0 5 年8 月间,以秦岭北坡南五台地区缓步动物及其群落为研 究对象,在海拔8 0 0 14 0 0 m 之间,设置3 个样区,每个样区选择有成片苔藓良 好生长的三块大石壁作为样方设置地,在每片苔藓上采用5 点取样法设置样方, 对这5 4 0 个样方进行缓步动物取样、统计,分别从多样性指数、排序、一元回归 和逐步多元回归等几个方面对该地区缓步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组成与 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南五台山缓步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 本次的调查中,共收集到缓步动物标本79 4 7 只,分别隶属于缓步动物门2 纲、3 目、4 科、1 1 属、2 5 种,其中大生熊虫科m a c r o b i o t i d a e 2 属、4 种,高生熊 虫科h y p s i b i i d a e5 属、1 5 种,棘影科e c h i n i s c i d a e3 属、5 种,小斑熊虫科m i l n e s i i d a e 1 属、1 种。南五台地区缓步动物物种分布在科、属和种之间极不均匀,各科之间 的数量多度为大生熊虫科 高生熊虫科 棘影科 小斑熊虫科,m a c r o b i o t u s 属为 优势属,m a c r o b i o t u sh u f e l a n d i 和m a c r o b i o t u sh a r m s w o r t h i 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 ( 种) 。 2 各月份缓步动物种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l l3 6 = 1 3 1 ,p 0 0 5 ) ,月份 变化对缓步动物个体数影响极显著( 月1 1 0 8 = 5 9 3 7 ,p 0 叭) 。不同月份缓步动 物个体数的多重比较表明,3 、4 、5 、6 四个月缓步动物个体数显著少于其他月份。 海拔极显著地影响缓步动物群落的个体数( 局1 0 8 = 8 7 6 6 7 ,p 中海拔,s i m p s o n 指数则刚好相反,m a r g a l e f 物 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中海拔 低海拔 高海拔,修正的h i l l 指数其变化趋势 是高海拔 中海拔 低海拔。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对所有的多样性指数影响均不 显著,即在不同的海拔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相同。虽然表征群落结构特征的 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群落内缓步动物的个体数和种数发生了变化,因而群 落的结构实际已经不同,只是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群落中物种丰富 度和个体分布均匀性之间的对比关系掩盖了。 4 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一元回归表明,南五台缓步动物物种数目、 m a r g a l e f 物种丰富度指数、s i m p s o n 优势集中度指数、s h a n n o n - w i e n e r 信息指数、 种问相遇机率都与月平均温度、蒸发合计和地温呈显著相关,修正的h i l l 指数与 月平均温度、降水合计、地温和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多 元回归表明,影响群落的丰富度的主要因子为地温,而影响群落均匀度的主要因 子为降水合计。 5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气候因素和缓步动物群落的主分量累计方 差贡献率分别达到9 6 4 4 1 和9 6 1 8 0 ,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信息量,代表了整个气 候和群落的特征。在影响缓步动物群落生境异质性的气候因子中,月平均温度、 蒸发合计和地温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降水合计、最长连续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然后是u 相对湿度。总的来说,生境的水热状况影响着缓步动物群落生境异质性。 关键词:缓步动物南五台山群落物种多样性排序回归 i l s t u d i e so nt a r d i g r a d ac o m m u n i t yd i v e r s i t yo nn a n w u t a i , q i n l i n gm o u n t a i n s l i u y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a r d i g r a d e sa r eak i n do fh y d r o p h i l o u sm i c r o m e t a z o a n sa n da r e g e n e r a l l yc o n s i d e r e dt o b ea ni n d e p e n d e n tp h y l u m ,t a r d i g r a d a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l l y , t a r d i g r a d e sa r eas i s t e rg r o u po ft h ea r t h r o p o d s s of a r , m o s ts t u d i e so nt a r d i g r a d a c o m m u n i t y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i ne u r o p e ,b u tt h e r eh a v e n tac e r t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o f a l t i t u d e a n ds e a s o ni m p o s i n ge f f e c to nt a d i g r a d e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h i l ev e r yf e ws i m i l a rs t u d i e s w e r em a d ei nc h i n a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t u d i e dt h et a r d i g r a d ec o m m u n i t yo ft h em o u n tn a n w u t a io nt h e n o r t h e ms l o p eo fq i n l i n gm o u n t a i n s t h r e es a m p l el o c a l i t i e sw e r es e l e c t e df r o m a l t i t u d eo f8 0 0m e t e r st o1 , 4 0 0m e t e r s ,s e l e c t i n gt h r e eb i gr o c k sh a v i n gf l a k ym o s s e si n e a c hs a m p l el o c a l i t y t a k i n gf i v ep o i n ts a m p l i n gm e t h o ds e tu ps a m p l ea r e a so ne a c h r o c k at o t a lo f5 4 0s a m p l ea r e a sw i t h i nt h et h r e el o c a l i t i e sw 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 , o r d i n a t i o n ,s i m p l e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a n ds t e p w i s em u l t i p l e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w e r eu s e dt oa n a l y s i s t a r d i g r a d es p e c i e sc o m p o n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c o m m u n i t yc o m p o n e n t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a c t o r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w e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u d i e d t h em a i nr e s u l t so f t h i s s t u d ya r el i s t e da sf o l l o w s 1at o t a lo f7 , 9 4 7s p e c i m e n sb e l o n g i n gt o2 5s p e c i e s ,11g e n e r a ,4f a m i l i e s ,3 o r d e r sa n d2c l a s s e s ,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o fw h i c h ,4s p e c i e sb e l o n g e dt ot h ef a m i l y m a c r o b i o t i d a e ,1 5s p e c i e sb e l o n g e dt ot h ef a m i l yh y p s i b i i d a e ,5s p e c i e sb e l o n g e dt ot h e f a m i l ye c h i n i s c i d a e ,a n d 1 s p e c i e sb e l o n g e d t ot h ef a m i l ym i l n e s c i d a e ,s p e c i e s a b t m d a n c ei nt h ef a m i l i e si n c r e a s e da l o n gt h ef o l l o w i n go r d i n a t i o n :m a c r o b i o t i d a e h y p s i b i i d a e e c h i n i s c i d a e m i l n e s c i d a e t h ed o m i n a n tg e n u sw a sm a c r o b i o t u sw i t h t w od o m i n a n ts p e c i e s ,m a c r o b i o t u sh a r m s w o r t h ia n dm a c r o b i o t u sh u f e l a n d i 2a n o v a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m o u n t h si m p o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o nt h e n u m b e ro f t a r d i g r a d e s ( 一i1 0 8 5 9 3 7 ,p o 0 5 ) m u l t i p l ec o m p a r i s o n ( l s d ) o fi n d i v i d u a ln u m b e r si nd i f f e r e n t m o n t h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a ti n d i v i d u a in u m b e r si nm a r c h ,a p r i l ,m a ya n dj u n ew e r e l l s i g n i f i c a n tl o w e rt h a no t h e rm o n t h s a n o v a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i n d i v i d u a ln u m b e r sa n ds p e c i e sn u m b e r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a l t i t u d e ( f 2 ,1 0 8 = 8 7 6 6 7 ,p 高生熊虫科 棘影科 小斑熊虫科,大生熊虫科在该地区占绝对优势。相应的,图3 2 所反应 出的优势属为m a c r o b i o t u s 属,其次为i s o h y p s i b i u s 属和h y p s i b i u s 属。在图3 3 中, m h u f e l a n d i 和mh a r m s w o r t h f 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h y p s i b i u sd u j a d i n i 、ms p 、 l s o h y p s i b i u ss p 、i s o h y p s i b i u st a i b a i e n s i s 这4 种缓步动物为常见类群,稀有类群包 括r i c h t e r s i u sc o r o h 塘r 等1 9 种,其个体数很少,这1 9 种稀有类群的个体总数仅 占总采集个体数4 0 1 ,本实验采集到的所有异缓步纲种数量均很少,全部为稀有 9 旧 n 惶 h :2 场 堪 侈 加 射 丝 笛 抖 类群。 8 9 8 8 1 1 百1 0 分 数 2 百 分 数 0 1 0 8 8 8 7 0 7 o 6 0 5 0 4 0 3 o 2 0 1 o 大生熊虫科高生熊虫科林影科 小斑熊虫科 图3 - 1 科多度 f i 9 3 - 1a b u n d a n c eo f f a m i l i e s 3 567891 0l l 属 图3 - 2 属多度 f i 9 3 - 2a b u n d a n c eo f g e n e r a 1 5 注:1 :m a c r o b i o t u s ,2 :r i c h t e r s i u s ,3 :i s o h y p s i b i u s ,4 :h y p s i b i u s ,5 :d o r y p h o r i b i u s 6 :d 枷q s c o r ,7 :p a r a s c o n ,8 :c o r n e c h i n i s c u s ,9 :p s e u d e c h i n i s c u s ,1 0 :e c h i n i s c u s 1 1 :m i l n e s i g m 百 分 比 l2356t891 01 11 7 1 3 1 t 1 51 6 1t1 81 92 02 12 z2 32 t 2 o 种类 图3 - 3 物种多度 f i 9 3 3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 ( 注:物种编号同表3 1 中物种编号,f 同) 3 2 1 不同月份物种多度 表3 - 2 缓步动物不同月份种数和个体数 t a b l e3 - 2s p e c i e sa n dn u m b e r so f t a r d i g r a d ec o m m u n i 睁i nd i f f e r e n tm o n t h s 月份 91 01 11 212345 678 种数( 类) 31 11 61 l 96544344 尘笪塑! 墨! 竺! ! ! 竺! 塑! 塑! 塑 ! ! ! 塑! 竺! 翌! 墅! 塑 表3 2 是不同月份缓步动物的种数和个体数,图3 - 4 至3 - 1 5 是各个月份的物 种多度图。从表和图中可看出,9 月份的种数最少,只包含2 种优势种和1 种稀有 种,这三种都属于大生熊虫科。其中mh u f e l a n d i 和mh a r m s w o r t h i 占绝对优势, 个体数占总采集个体量的9 9 之多,但这两种优势种之间差异不大。因此,从整 体看,9 月份的均匀度比较高。 1 0 月份采集缓步动物1 1 种共9 1 9 个,mh u f e l a n d i 和mh a r m s w o r t h i 为优势 种,个体数占总采集个体量9 2 9 3 :c o r n e c h i n i s c u sl o b a t u s 等4 种缓步动物为常 见种,这4 种常见种的个体总数占总采集个体量6 3 1 ;稀有种包括r c o y o n i f e r 等5 种,占总采集种数4 5 4 5 ,但个体数很少,5 种稀有种的个体总数仅占总采 集个体数0 7 6 。 缓步动物群落的种数在1 1 月份最多,共1 6 种8 6 4 个。包含2 种优势种、6 种 常见种和8 种稀有种,2 种优势种的优势程度比较显著,稀有种种数多但个体数较 少。 1 2 月份采集缓步动物1 1 种,其中优势种2 种、常见种5 种、稀有种4 种。从 整体看,1 0 、l l 、1 2 月份优势种均为2 种,常见种数与稀有种数大致相等,具有 明显两极分化的趋势,其均匀度都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异缓步纲动物的数量在 1 0 、1 l 、1 2 这三个月较多,每个月的常见种中都有一种异缓步纲动物。 1 月份的优势种最多,包括皿h u f e l a n d i 、mh a r m s w o r t h i 和i s o h y p s i b i u ss p 。 2 月份物种多度类似于1 月份,只是优势种变为m 砌尼l a n d i 和mh a r m s w o r t h i 。 3 、4 、5 、6 月份的多度分布从整体上看非常相似,都只包含mh u f e l a n 西和 m h a r m s w o r t h i 两种优势种,但3 、5 、6 这三个月没有稀有种,4 月份只有d i p h a s c o n r i v u l a r i s 一种稀有种。且这四个月的个体总数较少,最少的6 月份只包含缓步动物 1 3 7 只,最多的3 月份也仅包含缓步动物2 5 1 只;种数也较少,最多的3 月份有5 种,最少的6 月份仅有3 种。 7 、8 月份缓步动物种数仍然很少,都只包含两种优势种和两种稀有种,但缓 步动物的个体数量较多。 铀j 图3 _ 49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 4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s e p t e m b e r 0 ; 口 ;i i t l ; ! 拭 瓣 :i n “一嚣”“5 图3 - 51 0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5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o c t o b e r 口5 m n 图3 - 61 1 月份物种多度 ”嚣“ 图3 71 2 月份物种多度 f i 鲈- 6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n o v e m b e r f i 9 3 - 7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d e c e m b e r 1i 嚣一“”嚣1 ”“ 图3 - 81 月份物种多度 图3 - 92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8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j a n u a r y f i 9 3 - 9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f e b r u a r y 图3 - 1 03 月份物种多度图3 - 1 l4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 1 0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m a r c hf i 9 3 - 11 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a p r i l 8 “。岂扯”嚣”堞b旨“乳豁。 ; i!o l 图3 1 25 月份物种多度 f 够一1 2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m a y z,et - 21 ”t j “j 帕 图3 - 1 47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1 4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j u l y 3 , 2 2 不同海拔物种多度 图3 - 1 36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 1 3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j u n e 图3 1 58 月份物种多度 f i 9 3 1 5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i na u g u s t 表3 - 3 缓步动物不同海拔种数和个体数 表3 3 是不同海拔种数和个体数,图3 1 6 、3 一1 7 、3 1 8 是不同海拔的物种多度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mh u f e l a n d i 和mh a r m s w o r t h i 在三个海拔段上都占有较大 优势,因此他们为本地区的优势种。 比较3 个海拔的物种多度可以发现,低海拔的种数最少,只有1 4 种,高、中 海拔的种数相同,均为1 8 种。两种优势种总数在中海拔地区所占比例最大,为 9 1 2 6 ,在低海拔地区所占比例最小,为8 1 9 4 。常见种的种数在高、中、低海 拔分别是5 、2 、3 种,其中高海拔地区5 种常见种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1 3 3 7 , 9 其次是低海拔地区,为1 3 3 5 。稀有种的种数在三个海拔段上都较多,低海拔地 区稀有种的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4 7 1 。 百 毋 披 l23t56t891 01 1l z1 s1 41 51 6l t1 0 1 92 0n2 22 32 l2 5 律婪 图3 1 6 高海拔物种多度 f i 舒- 1 6a b u n d a n c e0 f s p e c i e sa th i g ha t t i t u d e 1234567891 01 11 21 3l d1 5161 71 01 92 02 18 22 32 q 2 5 种类 图3 - 1 7 中海拔物种多度 f i 9 3 1 7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a tm i d d l ea t t i t u d e 辱蚱们篱 ;0 0 0 巧o j 0 :。百分鼓 m m m m m 12356789i t 0 儿l z1 31 41 51 6 1 7 1 8 1 92 0a2 22 32 2 5 糍 图3 - 18 低海拔物种多度 f i 9 3 1 8a b u n d a n c eo f s p e c i e sa tl o wa t t i t u d e 3 3 缓步动物群落种数和个体数的方差分析 3 3 1 月份对缓步动物群落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对所获得缓步动物群落种数和个体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月份变化仅对 缓步动物群落个体数影响极显著( n l l 0 8 = 5 9 3 7 ,p 0 0 5 ) 。从表3 2 可看出,随着月份的变化,缓步动物种数和个体数都 发生变化,但个体数的变化更加明显。不同月份缓步动物个体数的多重比较( l s d ) 表明,3 、4 、5 、6 四个月缓步动物个体数显著少于其他月份( p 0 0 5 ) 。 3 3 2 海拔对缓步动物群落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缓步动物群落种数和个体数都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即在高海拔地区最多, 中海拔地区数量次之,低海拔地区数量最少。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变化极显著影 响缓步动物群落个体数( f 2 ,1 0 8 = 8 7 6 6 7 ,p o 0 t ) 和种数( f 2 ,3 6 = 6 1 4 8 ,p 0 0 1 ) 。 不同海拔缓步动物个体数的多重比较( l s d ) 表明,高海拔缓步动物个体数极显著 多于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 p o 0 1 ) ,中海拔缓步动物个体数极显著多于低海拔( p 中海拔。低海拔的物种 最不丰富,但在低海拔地区常见种和稀有种所占比例较大,物种的集中程度较小, 因而在该地区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信息指数最大;而中海拔的物种数与高海拔地区一 样,但中海拔的两种优势种的个体数占到中海拔地区个体总数的9 1 2 6 ,即中海 拔地区物种的集中程度最大,因而中海拔的信息指数最小。种间相遇机率( p m ) 的变化趋势与s h a n n o n - w i e n e r 信息指数一致,与s i m p s o n 指数则刚好相反。m a r g a l e f 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是中海拔 低海拔 高海拔,m a r g a l e f 物种丰富度指数 是以群落中的种数和总数的关系为基础研究的,中海拔地区种数和高海拔地区相 同,但总数少于高海拔地区,因而中海拔地区的m a t - g a l e f 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修 正的h i l l 指数其变化趋势是高海拔 中海拔 低海拔,高海拔地区的种数与中海拔 地区一样,但高海拔地区常见种和稀有种所占比例大于中海拔地区,因而高海拔 地区修正的h i l l 指数最大。 3 4 3 缓步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方差分析 对缓步动物群落的s i m p s o n 指数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月份变化极显著影响缓步 动物群落的s i m p s o n 指数( f l i3 6 = 3 5 7 2 ,p o 0 5 ) 的影响不显著。从图3 1 9 可看出,s i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