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类:人教版高中复习《文言虚词》ppt.ppt_第1页
课件类:人教版高中复习《文言虚词》ppt.ppt_第2页
课件类:人教版高中复习《文言虚词》ppt.ppt_第3页
课件类:人教版高中复习《文言虚词》ppt.ppt_第4页
课件类:人教版高中复习《文言虚词》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4.表示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5.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而,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恶其能而不用也.,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灭滑而还。,6.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而,例:漫立远视,而望幸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或不译,9.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一.而,10.通“尔”,你,你的。,例:而翁归。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兹。,11.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一.而,(2)“而后”:才,方才。,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例: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二.何,1.什么。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例: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2.形式为“如何”译为“把怎么样”。,3.哪里,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例:却看妻子愁何在。豫州今欲何至?,4.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二.何,5.为什么。,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徐公何能及君也?,7.何等,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呵斥。),9.复合结构的用法,(1)“何如”:把怎么样,怎样。,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今日之事何如?,二.何,(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二.何,(5)“何为”:,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二.何,(6)“何意”:,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二.何,(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9)“何得”:怎么能。,(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二.何,三.乎,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天下事有难易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孰为汝多知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的样子”“地”。,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三.乎,5.同“于”。在文中有不同的意义,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吾尝疑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在,对,在,引进动作的对象,在/比,对,对于,于,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天乎,人乎,而竟已乎!,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无以,则王乎?,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三.乎,四.乃,1.于是,就。,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入见。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2.才,这才。,例: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3.却,竟然,反而。,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今君乃亡赵走燕。,四.乃,4.是,就是,原来是。,例:视之,乃庞德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5.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6.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例:项王乃复印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四.乃,7.这样。,例:夫我乃行之。,8.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其,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恐前后受其敌。其夫呓语。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的,它们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2.其中,其中的。,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3.活用作第二人称。相当于“你(的)”、“你”。,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五.其,4.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例:并自为其名。舍其文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念悲其远也。,五.其,7.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怀其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8.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9.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0.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今存其本不忍废。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五.其,11.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其,12.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则齐国其庶几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3.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若是,孰能御之?,六.且,1.暂且,姑且。,例: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存者且偷生。,2.将,将要。,例:以为且噬己也。今且九十。久居,祸且及汝。,3.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且人之患志之不立。余悲之,且曰。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4.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六.且,5.让步关系,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例:河水清且涟漪。示赵弱且怯也。,11.复合结构的用法,(1)“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且住,你听我说!,(2)“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3)“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六.且,七.若,1.如果,假如。,例: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像,好像。,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细若蚊足。,3.你(的),你们(的)。,例:若入前为寿。若为佣耕,何富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七.若,6.复合结构的用法,(1)“若此”:如此,这样。,例: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多少”。,例:车后若干递送夫。,七.若,八.所,1.处所,地方。,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例: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复合结构的用法,(1)“所以”: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