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及其决策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及其决策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及其决策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及其决策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及其决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乡结合部地利用及其决策礤究 专业:管理辞学与工程 硕士生:胡碧波 指导教师:罗福周教授 摘要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地 区,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晒近城市地带,城市因素不断增加,丽乡村函素迅速 衰退,形成了一个城市和乡村功能互相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丽又活跃的地带, 成为e t 蓠全球范嚣内土地利臻闫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遗区。 城市按模的快速扩大、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用地结构的复杂化、土地权属 豹混乱、环境污染严重虽蟪利用率较低等等,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如 现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而且向学者提出了挑战。 土地利用的决策者是政府。但是决定土地利用的除了政府的区域规划外,还 有市场的作用。市场作用下,影响土地利瑶决策的各利益主钵包括:国家、城市 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失地农民和开发商。本文认为国家、城市政府和农村 集体经济缎织虽然在各自的稠益追求方面有不同的方狐,侄是偬们的总体强标都 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向前发展,因此,可以在博弈过程中视为一 个局中入致寇。这些不同的稠益主体在各鑫豹层瓣程立场上傲崮行动,慰土 地利用的决策产生羲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些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和准则分析研究, 构建其在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的搏弈模型政府与失地农民的撼弈、政府与开 发商的博弈,并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解释,对实际中的土地利用存在问题进行 验证和指导,对政府今后的土地利用决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土地利用;博弈论 【论文类蒸】:应用基础 鹾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e s e a r c ho n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a n d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o fl a n di n r u r a l - u r b a nc o n t i n u u m s p e c i a l t y :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l n e :h ub ,i b o i n s t r u c t o r :p r o f l u of u z h o u a b s t r a c t 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c i t y , t h er u r a l - u r b a nc o n t i n u u ms h o w sr a p i dd e v e l o ps p e e d 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nt h ea r e aw h i c hi sn e a r b yt h eu r b a n ,b e c a u s eo ff i l e e f f e c to fu r b a n e c o n o m i c ,t h er u r a lf a c t o r sb e c a m el e s sa n dl e s s + t h e r ea r em o r ea n dm o r eu r b a nf a c t o r s a r es h o w n i th a sb e c o m et h ep l a c ew h e r et h e r ea r es om a n yp r o b l e m si nl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 a n yp r o b l e m sc o n c e m i n gt h eu r b a n - r u r a lf r i n g eo fx i a nc i t ya r ea r i s i n gb e c a u s e 1 ,t h er a p i d l ys p r e a do f c i t ya r e aa n dr e d u c eo f i n f i e l da r e a , 2 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 t y p e so f l a n d u s ea n di t ss t r u c t u r e ,3 t h ec o n f u s i o no f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 4 t h el o w e rl a n d - u s er a t e a n dt h eb a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i tb e c o m e sh a r d e ra n dh a r d e rt om a k ec l e a rp r e d i c t i o n o v e rt i m e t h el a n d u s e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i sm a d eb yg o v e r n m e n t ,b u ti tw i l lb ee f f e c tn o to n l y b yt h ec i t yp l a n n i n g ,b u ta l s ob y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i n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t h eb o d i e s w h i c he f f e c tt h ed e c i s i o no fl a n du s ei n c l u d et h ec o u n t r y ,c i t yg o v e r n m e n t ,v i l l a g e c o l l e c t i v i t ye c o n o m y ,f a r m e r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e r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c o u n t r y ,c i t y g o v e r n m e n ta n dv i l l a g ec o l l e c t i v i t ye c o n o m ya r es e e na saw h o l ep l a y e r - _ - 。g o v e r n m e n t i nt h eg a m eb e c a u s eo ft h e yh a v ea l m o s ts i m i l a ro b j e c ti ni m p r o v i n gt h ep e o p l e s s t a n d a r do fl i v i n ga n d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 l a n du s eb yt h eg a m et h e o r y ,t h em o d e lh a sb e e nb r o u g h tu p t h er e s u l th a sb e e n 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 o t h e rf a c t o r sh a v eb e e np o i n t e do u t 。c o n t r a s t 圭ot h ea c t u a l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 x i a n ,s o m ev a l i dm e a s u r e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h a v eb e e nb r o u g h tu p k e yw o r d si :r u r a l - u r b a nc o n t i n u u m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l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eg a m e t h e o r y t y p eo f t h e s i s :a p p l i c a t i o ne l e m e n t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 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它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荫津i 陵日期: 鲫6 6 f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郝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虢嘲碧i 睦导师虢形勃巩隅卅 注;请将此页附在论文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纵观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 展的过程,即是一个个城市化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都是依靠 其强大的农业基础来支撑。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敞开的国门让我们认识到自己 与世界的巨大差距,究其根源是我国的城市发展太过缓慢。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 提高城市化率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 9 9 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2 6 4 1 1 , 到2 0 0 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己达到3 6 2 2 ,根据2 0 0 5 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 0 0 4 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己达到4 1 7 6 9 铲。按照国际上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经验,当城 市化水平达到3 0 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 0 左右才逐 渐减速至平稳发展,目前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最近 制定的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指出,到2 0 1 0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 要达到4 7 ,城市化任重而道远。 1 1 问题的提出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 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 9 9 2 年7 月国务院批准为内 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区域 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 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市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发展机会,经济有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2 0 0 5 年实现生产总值1 2 7 0 1 4 亿元;财政总收入2 0 2 4 9 亿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8 3 9 7 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西安市也经 历着城市的扩张,据资料显示,1 9 3 3 年西安市的城市核心区面积仅为8 8 平方公 里,1 9 5 6 年时为6 7 9 平方公里,到2 0 0 2 年城市核心区面积已达1 9 3 4 平方公里; 与此相对应的城市边缘区范围( 包括城墙内的建成区) 的面积1 9 3 3 年有3 2 3 平方 公里,1 9 5 6 年达到3 3 7 7 平方公里,而到2 0 0 2 年城市边缘区面积已达8 1 3 5 平方 公里。由此可以对西安的发展速度略见一斑。据西安统计年鉴统计,1 9 9 0 年西安 市的总人口为6 0 8 8 9 万,其中非农人口2 2 6 9 8 万,到了2 0 0 4 年底总人口增为7 2 5 0 l 万,其中非农人口为3 1 8 5 0 万,城市化率由1 9 9 0 年的3 7 2 8 增长到2 0 0 4 年的 4 3 9 3 ,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见表1 一1 ) 1 注:本文所指的城市化水平是按地区非农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的 2 资料来源: 2 0 0 5 年中国统计年鉴 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 - 1西安城市化率情况表 指标| 1 9 9 0 年 1 9 9 5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2 0 0 2 年 2 0 0 3 年2 0 0 4 年 茎立些奎! 兰! lj ! :垫 ! ! :箜! ! :丝丝:! !丝:! ! :堑 ! ! :! ! 资料来源:西安统计年鉴 城市化的进展与实现,是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结果,并随着这种转移 引起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进而最终使整个国家的人口、经济与社会事业城市化。 这种推进势必以城市的空间发展为依托,使许多农业用地逐步转为非农用地,成 为城市建设的场所。部分学者将这种现象形象的形容为“城市蔓延”。城乡结合 部在这种蔓延过程中应运而生,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虽然城市化是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城市化的目的并非是无 限扩展城市、取消农业、消灭农村,而是消灭城乡差别、达到城乡一体化。因此 城乡结合部是永远存在的。 城乡结合部因地处城市周边,其经济建设、村镇建设都受到城市的影响制约; 同时,城乡结合部建设和发展状况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他们是一种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快,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 和管理如何与城市发展衔接,如何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乡 结合部当前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缺乏成熟的系 统的完整的措施。而我们城市建设已发展到了城乡结合部,其中存存的问题不能 回避、不能掖延,必须予以研究解决。探讨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管理, 已成为我们各大城市面对的一个急迫的、现实性很强的课题。 城市建设的特点是从城市扩展和乡村城镇化同时并起,城市和区域间社会经 济相互作用。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城市化 的先导地区,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尤其是临近城市地带,城市因素不断增加,而 乡村因素迅速衰退,形成了一个城市和乡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 又活跃的地带,成为日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随 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场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逐渐的被突显、放大,成 为影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 土地资源进行利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它是对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单 位的土地,在社会需要的不同方向上,在国民经济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和各个不 同的项目上的分配和使用。通常,土地利用方向包括农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 工矿交通用地、水域( 水占地) 以及特殊用地( 如军事用地、旅游用地) 等。 目前对于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研究己经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土 地需求日趋旺盛的形势下,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 由于城市不断向外延伸,导致了农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突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空间实体在城乡边缘地带的低密度、分散化扩张,导致了这一地带的 土地利用格局混乱,浪费严重; 由于城市扩张的动态性,使得城乡边缘地带作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系统直接 发生作用的界面,其土地利用状态的稳定性差,变化迅速; 由于环境保护措施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城乡边缘地带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土地利用的外部环境恶化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西安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 快速发展,我们的政府和学者必须要加以重视。 1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而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资产,它的合理利用 和配置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土 地的供需矛盾也更加尖锐。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耕地数量远落后于世 界平均水平,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以弥补耕地资源不足的后备土地资 源数量较少,因此人多耕地少的局面难以改观。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和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对农产品需求进一 步上升,以及对住房、公共设施和环境等一系列需求的增加,这将更加加剧现有 土地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城镇化意味着更多新兴城市和乡镇的崛起,农 村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将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镇。现有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和新增城市、乡镇建设都将直接带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随之所带来的城镇用地 压力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力度上都将明显超过现在水平。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 镇化推进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需要我们及时探索和深入研究,同时极需 要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合理利用途径。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人1 :3 的增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 进,西安市建设用地量的急剧扩张,人与地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日益显示出来。陕西省政府按照国家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护耕地的要求,下达 给西安市1 9 9 7 年- - 2 0 1 0 年建设用地的指标为1 3 5 万亩。但是,从1 9 9 7 年到2 0 0 3 年,西安市新增建设用地1 7 万多亩,至少提前7 年“超支”3 5 万亩。当前,令 这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西部城市心焦的是建设用地的紧张,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当 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进程。 由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尖锐,西安市2 0 0 2 年洽谈的5 0 个投资项目因不能及 时提供建设用地走了1 2 个,失掉投资7 亿元左右。2 0 0 3 年洽谈的5 5 个项目,因 不能及时提供建设用地已走了5 个项目,失掉投资达4 亿元左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安市建设预留地已经用完,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 足,很多建设项目按照土地法规己无法征用报批,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制 约着西安市的快速发展。早在2 0 0 3 年,西安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就曾出现了建设用 地供不应求的局面,建设用地缺口达8 0 0 0 亩,全区6 0 多个项目在排队等待建设 用地。其中总投资达3 5 亿元的1 2 个项目急需建设用地,1 8 个正在洽谈的项目也 在等待用地。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合理适度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必须要考虑的 首要问题。由此而来的土地利用的决策成为政府控制和调整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 的手段,在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地利用的决策者是政府,但是决定土地利用的除了政府的规划外,还有市 场的作用。市场作用的影响因素分为几个方面:开发商、失地农民、政府利益。 本文在对西安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各 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和目的的剖析,并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进 行分析和解释,以此对政府的决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博弈论”( t h eg a m et h e o r y ) 是关于包含相互依存情况中理性行为的研究, 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竞争为背景研究“经济人”的行为与市场供求和市场均 衡的相互作用,博弈论研究经济活动中“经济人”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由于“经 济人”之间的行动( 或称策略选择) 能否实现团体的高效率,是这一经济利益团 体的追求,因此,通过博弈论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找出经济活动中提高效率的 途径。博弈论作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已广泛地运用于 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多用来研究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优选择问题。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决策过程涉及的主体较多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决 策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采用博弈的方法进行分析能贴合实际,不失为解决问题 的有效途径之一。 1 3 本文的视角、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 3 1 本文的视角 本文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明确了西安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并对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各利益分配主 体的分析,运用博弈论中的相关理论去模拟各利益主体做出各种行动的动机及可 能出现的结果,并将这种分析结果应用到现实中,对政府的土地利用决策提出可 行性建议。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在西方工业革命后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产 生了城乡边缘地带的概念,由此开始了对这一特殊地带土地利用的研究。本文在 以下的写作过程中,将运用下列己经发展成熟的理论。 城乡边缘地带相关理论 有关城乡边缘地带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特点的相关分析,如“杜能圈”、“核 心边缘”发展理论、城市空间扩散理论、城乡关系理论等,用这些理论对城 乡边缘地带这一研究对象进行界定。 土地产权理论 城乡边缘地带的土地权属状况复杂,既有国有土地,也有集体所有土地;集 体所有土地部分既有作为建设用地用途的,也有作为农用地用途的。各种土地权 利具有什么权能,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限制,这些都与土地利用决 策密切相关。 土地利用理论 城乡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殊部分,土地利用的一般理论 和规律在这一地带仍然适用,如最高最佳使用、可持续利用、集约利用等等,城 乡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仍然要遵循这些利用原则。 人类行为分析理论 人类是具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人类的行为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期望达到某 些特定的目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决策行为都是人类行为的分支,通过人类行为理 论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恰当的分析,探求土地利用行为和决策行为的内在规律,遵 循规律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影响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城乡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效 率。 公共政策理论 国家对城乡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来 实现,任何政策都有其特定的利益倾向和目标取向。国家或是集体以什么样的目 标做指导、制定怎样的政策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在怎么样的政策环境中得以实旌, 实施的效果又怎样等,都是公共政策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决策学理论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主体国家、集体和个人都要依照自己特定的利益 目标和自身特点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决定了目标是否实现和主体的损益状况。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决策后果完全符合预期情况的很少,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原先 的期望,甚至截然相反,缩小这种偏离正是决策研究的效果和潜力所在。 博弈论相关知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博弈论是- - i - j 研究包含有相互依存情况的理性行为的科学,土地利用的决策 牵涉到三方甚至多方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各方都希望能最大化自己的效益,而 其中任意一方的决策又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各方做出决定。研究各方的决策目的和 决策特点,探求做出决策的规律和结果,可以用博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城乡结合部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 以产权理论、土地经济学理论、政府经济学理论、及博弈论等分析存在问题的可 能与趋向,并结合调研结果对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决策进行全面描述与分析; 统计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对于若干可以定量研究的方面,采用统计分析及 其它相关定量工具建立模型并根据模型作实证分析: 博弈论研究方法。基于城市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几方在土地土地 利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实际作为分析各方对土地利用决策分别产生的影 响。并对其各自的博弈过程及结果进行深入探悉。 1 4 本文的概念构架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问题的提出、行文框架以及本研究的 理论基础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共四( 2 5 ) 章,全文的 逻辑框架如下图: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西安市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对土地利用决策 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城乡接合部的概念及其功能和特征:其次,对西安市城乡结 合部范围划分,分析西安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现状。最后,对影响土地利用决 策的土地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包括第三、四两章,本部分通过对土地利用各主体 进行细分,并对其各自的利益目的做分析,使我们能更直观、清晰的认识各主体 所做出的决策的动机及目的。通过构建政府与失地农民、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 弈模型,解释了政府、开发商与失地农民在现实中所作反应的原因,对现实起到 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总结全文所得的结论,并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对城 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决策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客观地审视本文 的不足之处。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i 划分范围 巾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 n 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l i 各利益分配主体分析 j 土一 上土立 农 村 j 集失 二 国 体 开 地i 发 农 目 家经 商 j济民 组 织 一 t _t _ 丁1 一 l 各主体博弈分析 兰上 政政 府府 与与 失失 地 开 农发 民商 1 _ 结论及建议 图1 - 1 全文逻辑框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对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 2 i 城乡结合部的内涵 2 1 1 城乡结合部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合部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城乡结合部 的研究起源于1 9 世纪末的中欧,当时的城市地理学者从城市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 的角度提出了“边缘地带”的概念。自从这一涉及城乡过渡地带的概念提出以来,越 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实证中开始深化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普利尔( r g p r y o r ) 认为:“城乡边缘地带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 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区连续建成区与外围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 利用的农业腹地之间,兼具城市和乡村的特征,它的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区但高 于周围的乡村地区。”以h 卡特和s 威特雷为代表的地理学学者提出:“城乡边缘地 带不能仅仅理解为城市区域内部一种独特的景观类型,它是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 之间的区域,其特征既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土地利用具有综合的特点。对这一 地带进行的演变进行研究,应从多方面着手,特别注重边缘地带人口、社会特征 的城乡过渡性。”这些学者所说的城乡边缘地带从其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来看都是对 城乡结合部的定性的界描述。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的结合交汇区域。所谓城市郊区化是 指城市核心区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或小城镇回流现象,所谓乡村城市化即城市核 心区人口和各种职能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多种职能的城市化过 程。城乡结合部范围的划分,内边晃应以城市建成区基本行政单位_ 葑道为界, 外边界以城市物质要素扩散范围为限,将这一城乡互相包含,互有飞地和犬牙交 错的地域划分为城乡结合部。一 有些学者认为,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特殊 经济地理单元。该经济地理单元既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区域,又不同于纯粹的农村 区域,而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特点的一种经济地理空间2 。是城市建成区与 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的 不连续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处 于城乡之间、各种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相互作用的产 物,是非农业活动与农业活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 它是国家行政划分并认可的,位于城区周围,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城 1 王国强等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0 0 ,( 2 ) 2 金平论城乡结合部 j 开发研究,2 0 0 1 ,( 1 )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关系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地带。一般说来,它有四种类型:一是受地域影响, 直接处在城区外围的、联接城乡的交接地带;二是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系城市 政府管辖,却又地处乡村包围的郊区;三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郊县中,在地理位 置上又与城区接壤的地带;四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郊县中,虽不具备邻近城区的 地缘优势,但却是县城所在地,是县城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1 。 2 1 2 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及特征 城乡接合部是城市动量载体物资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区域,地域特征复杂,自 然、社会、生态特征独特。其功能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2 : 一是聚合功能。城市中心不是所有设旋和资源都适宜布置在城市中心区,根 据城市中心区性质、功能的需要,满足城市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城市设 施和生产力要素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这一地区也是城市外际空问和城市本 身相互作用、物质转换的中转站。如西安市的仓储物流基地大多集中在城市的西 北和东北角,这种布局既满足了仓储所需大量用地的要求又兼顾了物资的城际、 城内运送费用最小化。 二是疏解功能。当城市中心区的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必然会产生住房拥挤、 人口密度过大、交通堵塞、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地价过 高等诸多城市病的出现。城市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就要在市场要素、政策要素、环 境要素驱使下在新的地域空间发展,获得最大收益。这种城市中心向心力背景下 的反作用力波及的首选地区就是城乡结合部。 三是生态保护功能。城市是人类造就的文明产物,城市中出现的建筑物、各 种管线、柏油路面极大的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和功能,大量的车流和人口聚集改 变了大气成分和局部气候的特点。城乡结合部的大量绿化带的建设使得城市中心 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和提高。 四是发展功能。城市的发展模式一般分为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内涵式 发展通过调整城市内部资源的结构、属性以及经济和社会关系达到城市可持续发 展。依托人才、科技、信息和区位优势所建立的雁塔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未央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南一北,都处于西安的城乡结合部内,是西安经 济和高新技术的核心区域,为西安的发展起到不可泯灭的作用。 城乡结合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特点。 城乡结合部在经济上有很多特点,其中最重要两个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和基 1 王锁娥充分认识和发挥城乡结合部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 理论导刊,2 0 0 1 ,( 2 ) 2 齐童,白振平。郑怀文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功能分析 j 城市问题,2 0 0 5 ,( 2 )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础设施的落后性。前者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二元性和就业结构的二元性方面。 后者是指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较之城市原有老区来说明显滞后,如城乡结合部 的水、电、天然气、煤气设施不足,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或甚至严重 不足,公共场所极为缺乏,教育体系和机构相对滞后1 。 第二,边缘性特点。 城乡结合部“边缘社区”的特征是指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不统一性、社会 属性的交叉性:管理体制的交叉性;动态性即随着城市扩展,城市郊区处于一个 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中,今日的城乡结合部是昨日的郊区,是明日的市区;人口 构成的多样性2 。 第三,复合型特点。 复合型特点一是城乡结合部复杂的交叉性,互相“插花”地块日益增多,郊 中有城,城中有郊;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混居交织在一起,城市、乡村风貌并存 交叉是城乡结合部的一大外观特征。二是高度的集聚性,与一般农村相比,城乡 结合部人口、劳力、资金、生产、流通等等都比较集中,反映了紧密依托于城市 而出现的生产力结构层次和经济成份多样化。三是繁荣的商业性。由于有着可以 利用的城市巨额需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强有力的工业支持,雄厚的科技力量, 灵敏的信息传递等条件,因而城乡结合部乡镇企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周转快、成本低,形成较高的商品率,取得高于一般乡村的收益,成为商品经济 活跃发达的地区。四是明显的先导性。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中心的强辐射区,城 市先进的技术、设备、文化和生活方式等一切新东西首先为城乡结合部所获得, 造成该地区的农民在技术、文化、经营管理、生活消费、娱乐活动等方面均优于 一般农村,从而成为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市化的先导。五是动态的过渡性, 城乡结合部受到城市和乡村双向发展的深刻影响,不断发展着复杂而动态的过渡 性变化,原来以农业为主,以农民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建有城乡经济结构、城乡建 设设施和城乡生活方式并存共荣的格局,最终演变为新兴的城市地区3 。 第四,变异性特点。 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征 地的一项重要补偿措旆是招工或转户口,因此相当一部分人成了职工或市民,但 这部分人仍住在村里。其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 的比重大幅增长,形成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经济结构。三是职业结构的变化, 劳动力逐渐转向二三产业。四是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变。五是空间地域由农村地 1 金平论城乡结合部 j 】开发研究,2 0 0 1 ,( 1 ) 2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边缘社区”与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j 人大复印资料,2 0 0 2 ,( 4 ) 3 单瑜开发开放城乡结合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枢纽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云南经济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 j 2 0 0 0 , ( 3 ) 1 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地域。说是城里人又不是城里人,与城市社区之间仍有巨大 的差距。都市里的村庄虽在很多方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但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出 现,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大系统中。首先表现在公共设施少,生态环境差;其次, 外来人口多,社会治安差;再次,产生了新的“食利阶层”,带来了负面效应1 。 2 2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的划分和范围 城乡结合部的划分还没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三种方法: 一是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城市市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根据表现出来的差异划分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定性方法以顾朝林、 陈田( 1 9 9 3 ) 为代表,通过对土地利用的景观差异进行定性分析,在城乡结合部 的基础上,以城市建成区基本行政单位街道为内界,外边界以城市物质要素 ( 如工业、居住、交通、绿地等) 扩散为限,将城乡互相包含、互有飞地和犬牙 交错的地域划分为城乡结合部。以陈佑启为代表的学者采取定量方法,选取大量 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等差异的水平类、结构类、密度类、联系类、基础设施类等5 大类、2 0 个指标,根据“断裂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通过计算各指标要素的距 离衰减突变值,对城市边缘区的地域范围进行划分。第二种方法是从城市规划的 角度,根据规划工作的特点,把集中连片的建成区以外、城市规划市区以内的地 域划分为边缘增长区,将规划市区以外、行政市区以内划分为郊区农村。第三种 方法是从行政区化的角度,将除建成区以外的整个市域划分为边缘区,其中郊区 为内缘区。本文综合第二、三种方法,结合西安市的具体情况,并兼顾行政区划 的完整性,对西安市城乡结合部进行划分。 西安市是西北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辖境东西2 0 4 公里,南北11 6 公里,市域 面积1 0 1 0 8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 5 4 7 平方公里,总人口7 2 5 0 万。其中,中心城 区规划面积2 7 5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 2 2 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5 1 6 3 万人2 。 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和蓝田、周至、 户县、高陵四县。整个市域都深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 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心城区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将继续增强。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是指建成区以外的深受城市影响,同时又具有部分农村地域 特征的广大地区。由于边缘区内各地距中心城区的距离及其社会经济存在差异, 边缘区可划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共三个层次( 见图2 1 ) 。 1 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市协调发展,人文地理 j 1 9 9 9 ,( 4 ) 2 资料来源:西安市统计局h t t p :w w w x a t j g o v c n l 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 1西安市地域层次图 内层边缘区主要包括莲湖区、新城区和碑林三区,它连接城市的核心区( 城 墙内区域) ,已形成了多种高层住宅群,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社区组织系统, 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如碑林区的主要街道已与市区连成一体,该区的李家 村服装市场、小寨商业中心、东新科贸中心、文艺路纺织品批发市场等商业中心 使得碑林区己成为西安市的经济繁荣区。 中层边缘区是指内层边缘区向外的地带,包括雁塔、霸桥、未央三区,西安 市域的外环道在此建设。中层边缘区是大型工业企业、新设经济开发区和大型事 业机构的选择地,1 0 2 0 年后,它将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 外层边缘区是中层边缘区以外的地带,这一地带以农业为主,保留有大片的 农田,同时也是城郊公园、大学城与旅游地。 2 3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使 得城乡结合部各种土地利用问题更加突出。从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和 变化分析来看,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 3 1 城市规模扩大过快,耕地面积减少迅速 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企业的外迁,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结 1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安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外边界不 断由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延伸和扩展。据学者统计,西安市1 9 3 3 年的城市核心区 面积仅为8 8 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范围( 包括城墙内的建成区) 的面积有3 2 3 平方公里。到1 9 5 6 年时城市核心区面积已达到6 7 9 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范围面 积达到3 3 7 7 平方公里。对比1 9 3 3 年情况,城市核心区增长了5 9 1 平方公里,平 均年增长2 6 9 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增长了3 0 5 5 平方公里,平均年增长1 3 2 8 平 方公里。这一时期城市边缘区向城市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扩展较为迅速。到2 0 0 2 年城市核心区面积达1 9 3 4 平方公里,较1 9 9 0 年增长了5 9 8 平方公里,年增长4 9 8 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面积达8 1 3 5 平方公里,较1 9 9 0 年增长了2 2 6 5 平方公里, 平均年增长1 8 8 8 平方公里( 见表2 - 1 ) 1 。 从1 9 9 0 年至2 0 0 3 年,西安城镇人口的数量由2 2 6 9 8 万人发展到3 1 2 8 8 万人, 增长了3 7 8 ;而同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 3 7 8 平方公里增长到2 0 3 7 7 平方公里, 增长了4 7 9 ,净增6 6 平方公里。城市用地增长与人口增长比为1 2 7 ,远高于合 理值( 1 1 2 ) ,这表明西安市的城市用地增长不仅总量大,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大大 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见表2 2 ) 表2 - 1西安市边缘区和核心区范围内部分年份面积对比表 年份城市边缘区面等同圆半径r城市核心区面等同圆半径rr r 积k m 2积k m 2 1 9 3 3 3 2 23 28 81 6 71 9 2 1 9 5 63 3 7 71 0 3 76 7 94 6 5 2 2 3 1 9 9 05 8 7 01 3 6 71 3 3 66 5 22 1 0 2 0 0 28 1 3 51 6 0 91 9 3 47 5 82 0 5 资料来源:钱紫华,陈晓键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 j 人文地理,2 0 0 5 ( 3 ) 表2 - 2 西安市部分年份城市规模及人口致统计表 指标1 9 9 0 年1 9 9 5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 城市面积( 注:未含临潼、 长安区) ( 平方公里) 1 0 6 6 1 0 6 61 2 5 6 1 2 5 6 1 2 7 61 2 7 5 9 7 城建区面积( 平方公里) 13 7 81 4 8 0l8 6 9 7i8 6 9 72 0 2 6 62 0 3 7 7 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1 2 0 7 1 4 1 31 7 5 2 7 1 8 3 7 31 9 9 8 0 2 0 1 9 1 城镇人口数( 万人) 2 2 6 9 82 5 5 7 l2 8 5 7 9 2 9 2 6 2 3 0 0 0 53 1 2 8 8 资料来源:西安统计年鉴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扩展与农业用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这是由于城市外向延伸侵占农地所导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不断外延,城市外围 的农用地将不断被建设用地占用,农地将会不断减少,耕地不断被蚕食。国土资 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成果的公报 钱紫华,陈晓键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j 】人文地理,2 0 0 5 ,( 3 ) 1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显示,全国耕地面积2 0 0 0 年为1 3 0 0 3 9 2 千公顷,2 0 0 4 年为1 2 7 0 8 2 千公顷( 其中: 常用耕地面积为1 0 5 8 2 6 千公顷,临时性耕地简积为2 1 2 5 6 千公顷) ,5 年内全国 耕地面积净减少2 9 5 7 2 于公顷,平均每年减少5 9 1 4 千公顷。而这5 年却是新土 地管理法颁布与实施以来,在耕地保护方面,采用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 施了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年。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 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相同年份,陕西省的耕 地面积分别为3 1 1 3 9 6 千公顷和2 7 9 5 5 2 千公顷,净减少了3 1 8 4 4 千公顷。仅仅5 年的时间我国总耕地面积已减少了2 0 0 0 年基础上的2 2 3 ,而陕西省的则减少了 2 0 0 0 年基础上的1 0 2 3 ,西安市减少比例为8 6 8 ,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表 2 3 ) 。 表2 - 3耕地面积变化对比表单位:千公顷 全国 陕西省西安市 2 0 0 0 焦1 3 0 0 3 9 2 3 11 3 9 6 2 9 5 5 8 2 0 0 4 芷1 2 7 0 8 2 02 7 9 5 5 22 6 9 9 1 比2 0 0 0 年基础上的减少量 2 9 5 7 2 3 1 8 4 42 5 6 7 减少百分比( ) 2 2 31 0 2 38 6 8 妥科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西安统计年鉴 表2 - 4 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