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l i i i i i ii iit i l li ii i i i iiil 18 0 9 7 4 2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井玲。斌掩 日期:2 0 0 7 年5 月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导师签名: 日期:2 0 0 年5 月2 1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意诠塞握奎蜃溢卮;旦坐生;鱼二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井玲 嚣砖 日期:2 0 0 7 年5 月8e l 导师签名: 日期:2 0 0 7 年5 月2 1 日 疹日竹8 月粉年 : 名 2 签 : 者期 作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广泛关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教 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与工作相关的持续压力下容易产生情感、态度 和行为上的衰竭。这不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负面的消极影响,而且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职 业倦怠的危害性,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重大。 本研究以高校体育教师为被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北省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 运用实证的方法,了解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职业压力、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个体性格特征这些影响因素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通过 对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探寻大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唤起学校管理 层乃至社会关注大学体育教师身心健康,从而为学校的管理改革和相关部门的深入 研究作些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研究结果发现: 1 、当前湖北省大学体育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 于工科、医科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成就感是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 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3 、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与个体的人格因素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与a 型性格正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 4 、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正相关;承担不同工作任务的大学体育 教师,其职业倦怠的状况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a 型性格应对方式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l a t e dt oo c c u p a t i o n t i r e d n e s si sa l r e a d yw i d e l yp a i da n e n t i o nt ob y m a n yf o r e i g n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ef i n d i n g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e a c h e r sg e n e r a l l yh a v ev a r i o u s d e g r e e so f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a n du n d e rt h ec o n t i n u o u sp r e s s u mc o n c e r n i n gt h ew o r k , t h e ya r ee a s yt oh a v et h ef a i l u r ei nt h ee m o t i o n ,t h em a n n e ra n dt h eb e h a v i o r t h i sn o t o n l yh a s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t o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h e a l t hb o t hi n m i n da n db o d y ,b u ta l s oh a st h er e m a r k a b l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t os t u d e n t s h e a l t hg r o w t h a n dt h es c h o o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sar e s u l to f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a n d t h eh a r m f u l n e s so f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i tw i l lm a k eag r e a t 骶m s et o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 o nt h e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t a k i n gt h eg y mt e a c h e r s 弱t h ei n t e r v i e w e e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h a sc a r r i e do nt h e i n v e s 衄a t i o nt oh u b e ip m v i n c eo r d i n a r yc o l l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c o n d i t i o na n dt h ec o r r e l a t i v ef a c t o r s ,b ym e a n so ft h ee n t i r eg r o u pr a n d o ms a m p l i n g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u f i l 沱et h er e a l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t oe x p l o r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o c c u p a t i o n t i r e d n e s sf r o mt h ef a c t o r s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r e s s u r e ,m e a n so fd e a l i n gw i t h ,s e l f - p o t e n c y , i n d i v i d u a ld i s p o s i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d e m o g r a p h yv a r i a b l e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r e s u l to fs t u d y ,t h ea u t h o r t r i e st oi n q u i r ea b o u ts o m ec a u s e so ft h eo c c u p a t i o n t i l p a j n e s s ,a n dt oa r o u s et h es c h o o l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l e v e la n de v e nt h es o c i e t y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l l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a n dp h y s i c a lh e a l t h ,a n ds ot od os o m es i g n i f i c a n tf o u n d a t i o n a lw o r kf o rt h e s c h o o lm a n a g e m e n tr e f o r m sa n dr e s e a r c h t h e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st h a t , 1 c u r r e n t l y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c o l l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sh a v et h e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 ,b u t t h ed e g r e ei sl o w e rt h a nt h a to ft e a c h e r sf r o mt e c h n o l o g ya n dm e d i c a ld e p a r t m e n t s l o w a c h i e v e m e n ti sac o m m o nf e e l i n ga m o n gt h eg y mt e a c h e r s 2 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c o l l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ss h o wd i f f e r e n c e si n p o p u l a t i o n s t a t i s t i c sv a r i a b l ea n ds o m eo nt h ef a c t o r so fs e x ,a g e ,t i t l e ,s c h o o lr e c o r d ,b u t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i sn o tr e m a r k a b l e 3 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c o h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t i r e d n e s si sr e l a t e dt o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g y m 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h a sap o s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 - - - i i - - - - - - - - - - - - - - - - - - - i l - l - - - - - i i - - - - - - - - - - - _ - _ - - - i 1 l - _ _ i _ - - i _ i i i - _ _ _ - i i i i i i i i :i 兰 w i t ht h ea - t y p e dd i s p o s i t i o na n dan e g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g e n e r a ls e l f - p o t e n c y f e e l i n ga n d a l s oa n e g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l lt h em e a n so fd e a l i n gw i t h 4 1 1 圮g y m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r e s s u r eh a sap o s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 o c c u p a t i o n t i r e d n e s s 1 n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o c c u p a t i o n - t i r e d n e s si sn o tr e m a r k a b l ef o rt h e g y m t e a c h e r sw h om a d e l t a k ed i 6 e r e n tw o r k k e yw o r d :c o l l e g eg y mt e a c h e r ;o c c u p a t i o n t i r e d n e s s ;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a - t y p e d d i s p o s i t i o n ;m e a n so f ;d e a l i n gw i t h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一 a b s t r a c t 1 前言 目录 1 1 问题的提出1 1 2 研究目的2 1 3 研究意义3 2 文献综述4 2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4 2 2 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7 2 3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概述9 2 4 研究述评1 2 3 研究方法1 4 3 1 研究问题1 4 3 2 研究框架1 4 3 3 被试“1 4 3 4 研究方法1 5 3 5 测量工具1 5 3 6 施测程序”1 6 3 7 研究步骤1 7 4 结果与分析 4 1 湖北省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1 9 4 2 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2 1 5 讨论 5 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2 7 5 2 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2 7 5 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2 8 5 4 关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其他影响因素2 9 5 5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2 9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6 结论与建议”一一- - ”一”。一。3 1 6 1 结论3l 6 2 建议。3 1 参考文献。一3 4 附件:问卷题目及指导语一3 7 致谢- - 一”一”一。一。4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1 问题的提出 1 前言 职业倦怠是西方组织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美国临床 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 1 9 7 4 ) 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了“职业倦怠 这一概念。它是 指个体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使个体身心产生极度疲惫,导致 工作热情丧失,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恶情绪;对服务的对象日益冷漠,产生逃避、 退缩、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成就感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国外的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不是少数异常者的反应,而是助人行业中的一 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m a s l a c h ,1 9 9 9 ) 。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 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2 0 0 4 年底,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 报告显示,在1 5 个行业的倦怠指数 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2 0 0 5 年中 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8 6 9 9 名填写了调查问卷的教师中, 近3 0 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8 6 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 倦怠( 李朝平,2 0 0 5 ) 。参与调查的教师有幼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中专与大 学教师,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大学教师是一种助人的职业,对其服务对象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将发挥重要的 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课 程准备不足,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降低。这不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有着负面的消极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d w o r k i n ( 1 9 8 7 ) 曾指出:“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 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由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 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加强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大学体育教师作为大学教师中一个特殊群体而存在于校园之中。在高校的组织 机构中,院系( 二级组织单位) 因其学科与专业的不同,分成文科、工科、医科等 门类。各院系的教师也因此分成文科教师、工科教师和医科教师,他们承担着不同 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培养着不同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高校的体育部( 院) 没有自己 的本科学生,体育教师是纯粹的公共基础课教师,2 3 以上的体育教师其工作任务 就是单一的体育课教学,不到1 3 的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训练与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比赛、科研与学科建设等工作任务。这与其他学科教师所承担的本科教学、研究 生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相比,工作任务单一压力相对偏低。但 从另一个角度看,体育教师在学校整体教师队伍中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 会让体育教师感到“低人一等 。单纯的体育教学又让体育教师感到所从事的职业 缺乏成功的体验,成就感不高。作为学校的二级组织,体育部( 院) 处于学校整体 组织架构中的边缘地带,体育教师也就随之而边缘化了,不受重视、社会地位低, 工作辛苦,整体待遇差,成为体育教师心理不平衡的原因,自尊感普遍偏低。 体育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职业重复性、缺乏自主性,工作单调枯燥等特征,而 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征。众所周知,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室外的、宽松的 肢体活动,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师的室内的、安静的脑力活动,教学过程中又要具有 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时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身体健康, 精力旺盛,而且还要简单直接,敢于比拼。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特质, 无形中会辐射到他们的生活中,给人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拘小节、不重修饰 的负性印象,这会使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降低。 当今社会竞争激励,工作效率高、工作压力大。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多、教学压力加大,在加之职称条件提高、科研任务加重、 考核标准细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那么在我国高校教师队 伍中,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命的体育教师,他们是否存在职业倦 怠? 如果存在职业倦怠,其倦怠程度又如何呢? 其倦怠程度是否有别于其他专业学 科教师? 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 本研究将以湖北省大学体育教师为研 究对象,探讨其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试图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和特征。 1 2 研究目的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从研究对象来看,目 前国内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有关普通高校大学教 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不多,而关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研究方 法上,理论综述多,实证研究少,对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方面的原因挖掘不够深 入。在研究成果上,少数研究成果仅停留在经验性的描述上,未作深入分析,也缺 乏相应的调查数据支撑,还没有在大样本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出现。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运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师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 延伸细化国内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补充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差异分 析,将体育教师与工科、医科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静态、横向的比较研究, 2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了解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状况;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及差 异检验探讨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个体性格特征这些影响因素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 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影响:通过对体育教师职业特点所形成的职业倦怠现象研 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激发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探寻大学体育教师产生 职业倦怠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唤起学校管理层乃至社会关注大学体育教师身心健 康,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工作质量,从而为学校的管理改革和相关部门的深入 研究作些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1 3 研究意义 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对教师本人、学校、学生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危害性大。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不多,且已有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相关研究的 文献综述或描述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涉及到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 素的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有关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还 十分缺乏。本研究在对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职 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做一个本土化的实证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充实了我国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而且还为预防和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寻 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因此选择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作为本研究的新视角,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学校园内,体育教师如何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 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已经提到管理者的意识层面。作为管理者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大 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了解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相关变量关 系,分析原因,寻求针对性地缓解与预防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对策,有效 地激励大学体育教师和约束大学体育教师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2 文献综述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于1 9 7 4 年首次提出职业倦 怠( j o bb u r n o u t ) 这个概念。又称“工作倦怠 、“工作耗竭、“职业枯竭 等, 用于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惫、 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着重从临 床的角度来描述职业倦怠感的症状及治疗( 卞冉,龙立荣2 0 0 3 ) 。1 9 8 0 年第一届 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凸显了职业倦怠的重要性,被视为8 0 年代的危险和 现代生活的疾病( 饶见维,1 9 9 6 ) 。此后,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研究 者关注的热点,研究者也将研究触角从最初的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延伸到 教育领域。近十年来,港台一些学者开始进行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 了一些成就。而在中国大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中国大陆学者2 0 世纪 末才开始研究,近五年来大学教师职业倦怠成为职业倦怠相关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被 国内学者所关注。 在过去三十年多里,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很多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的研 究者们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但研究者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却各持己 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各自的界定。归纳如下: 佩斯( p i n e s ) 和阿若森( a r o n s o n ) ( 1 9 8 9 ) 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人对情感要 求的情景的长期卷入因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 。其身体耗竭 的特征为精力不足、长期疲劳、虚弱和抱怨;情感耗竭主要表现为个体无助感和无 望感等;心理耗竭则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或生活的负性态度。主要描述了职业倦 怠的表现和影响。 m a s l a c h 和j a c k s o n ( 1 9 8 2 ) 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 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情感耗竭,指 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人格解体又称为“去个性 化一,指个体以消极、否定和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 评价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这是目前在实证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定义( e u w e m a 1 9 9 9 ) 。 奎内斯( c h e m i s s ) 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具体的说,职业倦怠包含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应激过程,个体长期面对工作对象过度的情感要求,其有效的个体资源与工 作需求直接产生不平衡;第二阶段是疲劳过程,个体产生即时的、短期的情绪紧张、 疲劳和耗竭感;第三阶段是防御性应付过程,这一阶段包括一系列行为和态度的改 变。个体优先考虑自己的需要,以疏远和机械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以此来远离他 人,减少感情投入。最后当个体发现现实的工作状态与期望水平存在很大距离,成 就感随之明显降低。 埃特森( e t z i o n ) 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没有任何警 告,在个体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就会突然 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着重 描述了职业倦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前两种定义是从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这一静 态视角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界定,而后两种定义则认为突出了职业倦怠形成过程和发 展过程、从动态角度界定职业倦怠。 对职业倦怠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研究者们对职业倦怠的不同认识。研究者从不同 的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定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现有理论 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模型分别是m a s l a c h 的三维度理论模型、p i n e s 的倦 怠理论模型、s h i r o m m e l a m e d 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 m a s l a c h 三维度理论模型 m a s l a c h 理论模型最初是针对助人行业( 如教师、护士等) 提出的。m a s l a c h 等 人( 1 9 8 1 ) 认为,对于从事这类职业的人们往往存在一种期望,觉得他们应该在工 作中一贯地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种社会期望的存在,造成他们在进入职业之 后不得不持续地投入大量的情绪、生理等方面的精力来应付服务对象的要求,久而 久之就容易形成身心俱疲的症状。1 9 8 1 年m a s l a c h 与j a c k s o n 在访谈、个案研究 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职业倦怠感量表( m a s l a c h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 ,m b i ) 。通过对量 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m a s l a c h 等人通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自我成就感三个 维来描述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情绪衰竭维度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是指个体的情 感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它代表职业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 彻底的一个,很多研究报告指出其代表着职业倦怠的核心内容;去个性化维度涉及 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它代 表职业倦怠的人际情景维度;自我成就感低落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 5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评价的降低,代表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刘永兴, 2 0 0 5 ) 。 m a s l a c h 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和他们建构的职业倦怠感量表m 毋d 经过 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而,m a s l a c h 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已 成为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 李永鑫,2 0 0 3 ) ,为 职业倦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p i n e s 的倦怠理论模型 p i n e s 等人与m a s l a c h 等人的观点不同,他们没有把职业倦怠仅限定在助人行 业上,他们认为倦怠现象不仅发生在工作情境中,还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包括婚姻关系,政治冲突等等。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他们把倦怠定义为:由于个体 长期处于对其情绪资源过度要求的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 神衰竭的状态。p i n e s 等人认为,不论倦怠的程度如何,它所包含的生理、情绪及 精神衰竭这三个基本成分不变。p i n e s 的倦怠理论只从m a s l a c h 三维度结构中的衰 竭维度对倦怠加以定义,其观点也被称为单维度理论 s h i r o m m e l a m e d 职业倦怠理论模型 在s h i r o m 与m e l a m e d 提出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中,职业倦怠被看作是一种 个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生理上、情绪上及认知上的精力被用尽的感觉。其理论基 础源于h o b f o l l ( 1 9 8 9 ) 所提出的应激资源守恒( 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r e s o u r c e s ,c o g ) 。 h o b f o l l 指出,当人们希望得到保护和保存的有价值的资源受到威胁或不足以应付需 求以及进行了投入却没有收获时,就会出现心理应激。由此s h i r o m 等人( 1 9 8 9 ) 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他们认为应激并不是作为一种个别现象产生,而是表现为 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个体在工作中长时间经历不断循环的资源 失去时,职业倦怠的状态就可能产生。s h i r o m 等人进一步指出,与职业倦怠有关 的只是人的精力资源,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情绪的及认知的精力。因此,职业倦怠 即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情感上的衰竭与认知上的厌倦相结合的一种状态,s h i r o m 等人所提出的观点以应激理论为依据,可以说更多地是在寻求职业倦怠理论上的突 破。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单维理论。 尽管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未达成统一,但是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职业倦怠者通常具 有以下几个特征:身体和情绪的耗竭;社会失调行为,尤其是对工作对象的疏 离;心理损害,特别是指向自我的强烈消极情绪;组织无效能感。职业倦怠 包含了三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 刘永兴,张敏2 0 0 5 ) 。 一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育领域。从世界范围看,非洲、 6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东、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对教师倦怠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查阅文献资料 显示,国内外进行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时,基本没有对“教师职业倦怠”下定义,大 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一些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 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 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 以及情感的疏离与冷漠( 毕重增,2 0 0 5 ) 。但国内有些学者则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 是由于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景下,工作中的持续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 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出现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惫和紧张 状态( 胡春梅,2 0 0 6 ) 。 2 2 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2 2 1m a s l a c h 工作倦怠问卷( m a s l a c h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 ,m b i ) m a s l a c h 工作倦怠问卷( m b i ) 是职业倦怠量表中最经典的测量工具,得到实证 研究者的大力支持,并被多次修订,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 s c h a u f e l i 和e n z m a n n 的统计表明,在已发表的有关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 0 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 b i 作为测量工具( 胡春梅、姜燕华,2 0 0 6 ) 。 m b i 量表主要测量m a s l a c h 职业倦怠三维模型中提出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 人格解体( 也称去个性化) 和自我成就感。m b i 包含情绪衰竭( e e ) 、去个性化( d p ) 和自我成就感( p a ) 三个分量表,共2 2 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 e e ) 包含9 个项 目,去个性化( d p ) 包含5 个项目。在这两个分量表上,被试的得分越高,表示体 验到的倦怠程度越重。自我成就感( p a ) 包含8 个项目,被试在此分量表上的得分 越高,表示体验到的倦怠程度越低。项目采用7 级评分,从“从来没有出现 、“一 年中出现几次、“一个月出现一次或更少、“一个月出现几次 、“一周出现一次 、 “一周出现几次 、“每天都有 。各分量表的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得分之和。 一般来讲,高度倦怠的被试在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而在自我成 就感分量表上得分较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 较高,重测信度较好,与 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率等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 b y m e ,1 9 9 3 ) 。该量表适用于人 际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 该量表有三个结构相同项目不尽相同的版本:人事服务量表( h u m a ns e r v i c e s s u r v e y ) 、教育量表( e d u c a t o r ss u r v e y ) 和一般量表( g e n e r a ls u r v e y ) ,其中m 瞰一 e d u c a t o r ss u r v e y ( m b 邶) 是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版本,在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e s i s 研究成果中,已经有了多种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量表。台湾及国内些研究者已经 进行了修改,用以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我国学者在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时,大多数采用了b m i e s 量表来测量我国教师 的职业倦怠感,如赵玉芳、毕重增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伍新春、曾玲娟( 2 0 0 3 ) 等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2 2 2m a s l a c h 职业倦怠普适量表( m a s l a c h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g e n e r a ls u r v e y 简称 m b i g s ) m b i 适用于服务类工作人员,s c h a u f c l i 等人在m b i 基层上,将m b i 着重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修改为着重人与工作间的关系,构建了适合所有职业领域的 m a s l a c h 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 b i g s 。相应地,原有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也产生了一些 变化,它变为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专业效能感三个维度,共1 6 个项目。其中消 极怠慢分量表测量被试对工作的一般态度( m b i 去个性化分量表则是测量被试对其 工作对象的态度) ;专业效能感分量表测量被试对工作绩效的一般期望,比m b i 自 我成就感分量表更直接地关注个体职业成就的社会性因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职业 领域中使用m b i g s 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内部一致性很高,因素结构稳定,证明 了m b i g s 的普遍适用性较好。目前m b i - g s 已有了多种语言的版本,得到广泛的 认可。 2 2 3 职业倦怠量表( b u r n o u tm e a s u r e 简称b m ) 在其它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中,b m 适用于各种职业领域。b m 的编制者p i n e s ( 1 9 9 8 ) 认为倦怠可以产生于任何职业和任何人群,因而问卷项目的设计并不针对 某一专业的职业群体,b m 问卷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 域之中,项目的含义非常广泛。b m 一共包含2 1 个项目,测量个体在身体耗竭、情 感耗竭和心理耗竭三个方面的倦怠程度,每个方面包含7 个项目。被试就b m 的各 个项目在他们的工作或生活中的发生频率进行评定,评定分数从1 ( 从来没有) 到7 ( 一直是这样) 。在对不同职业群体进行测量后发现:b m 与m b i 的情感衰竭分量 表存在很高的正相关,而与抑郁、工作应激等量表有显著的区分度,这表明该量表 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中国教师特征,修订或编制了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量表。 王国香、刘长江和伍新春( 2 0 0 3 ) 修订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职业倦怠量 表e b i ( e d u c a t o r s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 ) 。e b i 沿用了m b i 的三个维度,考虑到m b i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三个维度的问题目数差异较大,且国外量表在本土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项目不 合适的情况,增加了题目。最终修订编制的e b i 共3 0 题。采用7 点l i k e n 量表, 要求被试按出现每种症状的频次进行评定,从0 到6 表示出现症状的频次依次增加。 三个维度为情绪衰竭,是最核心、最明显的特质,它主要反应了倦怠于压力相关的 特质;去个性化则反应了职业倦怠于工作过程相关的特质;降低的个体成就感某种 程度上也可以称为无效能感,更多地反应了职业倦怠中个体人格的特质。其信度、 效度指标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对于测量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良好的信度和效 度。 王芳和许燕( 2 0 0 4 ) 在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和社会支持关系时, 所描述的职业倦怠状况可以概括为四个维度:一是教师情绪上的疲惫感,二是教师 人际上的疏离感,三是教师工作上的无意义感,四是知识上的耗尽感。该模型的前 三个维度分别和m a s l a c h 的三维模型吻合,但是教师知识上的耗尽则是中国教师特 有的表现。针对知识枯竭这一新的维度对b m i 进行了修订,在b m i 的基础上增加 了有关知识枯竭的7 个项目,构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 。 徐富明( 2 0 0 4 年) 等人也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制了符合中国教师职业特征的职业倦怠量表。 李永鑫( 2 0 0 5 年) 编制的c b m i ( c h i n e s em a s l a c h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 ) 是适用 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工作倦怠问卷。李永鑫在重点参考m b i 的基础上,从我国不同职 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成c b m i 量表。该量表有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包括7 个项 目。因素一主要反应的是由于工作而导致的个体的疲劳、衰竭的状态,特别是情绪 方面的不良反应,命名为“耗竭”;因素二主要反应的是个体对待工作对象的负性 的工作态度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命名为“人格解体;因素三主要反应的是个体对 于自身工作成就的评价,命名为“成就感降低 。与耗竭和人格解体因素一样, 在该因素上被试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倦怠程度越为严重,这样就避免了m b i 中由于 记分方向差异带来的不便,不仅简化了问卷的记分,也有助于测验结果的解释。 c b m i 工作倦怠问卷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信度基本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c b m i 工作倦怠的三因素结构清晰,每一个因素项目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表明 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明显小于因素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这 也表明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 2 3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概述 2 3 1 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研究 9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涉及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方面。关于年龄 的研究表明:年龄与倦怠相关,多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