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tu984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711 密级:公开 工工学学硕硕士学位论文士学位论文 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协调发展的延庆县新农 村规划策略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 赵继光 导 师 : 袁 青副教授 申 请学位 : 工学硕士 学科 : 城市规划与设计 所 在 单 位 : 建筑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1 年 12 月 授予学位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tu984 u.d.c:711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f new rural planning strategies of yanqing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didate: zhao jiguang supervisor: prof. yuan q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ffil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date of defence: december, 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十六大提出 城乡统筹的战略决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从城乡统 筹的角度看,为了实现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新农村规划确实需要一些产业的 介入来带动发展。与此同时,在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寻求工业发展新空间、打 造良好居住环境等需求的推动下,广大农村地域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重大基础 设施项目、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农业项目等可以对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延庆县作为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农副产 品供应地,进行了大量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实践。县域内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大型 建设项目。新农村如何规划、如何建设需要科学谋划,如何实现大型建设项目 同新农村规划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在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的新农村规划策略研究中,对大型建设 项目的概念及其与新农村规划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并以北京市延庆县县 域为研究范围,在归纳总结以往建设项目分类和管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乡 规划的行业特点,提出了延庆县大型建设项目的分类依据,并进一步对延庆县 近期规划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了分类汇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和协同作 用因子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延庆县县域内各类大型建设项目同周围村庄之间的关 系。通过分析研究大型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所引起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新农村规划利益响应和协同作用机制,建立村庄资源丰度 建设项目参与度矩阵图, 来进行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的村庄类型划分。 最后,文章在分析村庄特色和近期内规划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特征的基础上, 对延庆县各乡镇的村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针 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有所侧重的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借助特色资 源保护、产业优势培育、管理体制创新、区域村庄协作等手段来提出相应的新 农村规划策略。 总体来说,随着广大乡村地区内建设项目类型的增多和新农村规划不同的 发展阶段,研究大型建设项目同新农村规划之间的协同机制和提高新农村规划 的可操作性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进行长期 的研究。 关键词:延庆县;大型建设项目;新农村规划;协调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majority of cities and villages has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overall arran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were put forwarded at the 16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arran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re did need some intervention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mpetus of improve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seeking new space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dustrial projects, tourism, agriculture projects are accrued in the rural area,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new rural planning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yanqing,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area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beijing. how to ensure coordin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develop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requires careful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concept of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rural planning. based upon the summa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ev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the pas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basi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dustry within the research scale of yanqing country town in beijing. then, it propos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being executed in recent planning. then this paper makes the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new rural plann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and indagate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benefit ba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new rural planning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s and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elabora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hats more,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schematic diagram response to village benefi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further expounds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the of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in the area of villag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makes classification of the village types based on the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 affect analysis through the establishing the village resource abundance-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participation matrix.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ew rural planning strategies of the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fluence basin in yanqing conutry, in addition, it put forward further operable rural planning strategy of supplying continuous dynamic of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good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planning. in general, with the vast number of typ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rural areas increased and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sam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between the planning of new countryside and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operability is a significant topic of study, we need to practice during a long period of stud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yanqing county, lar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new rural plann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v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3 1.3.1 建设项目对区域影响相关研究 . 3 1.3.2 农村规划建设相关研究 . 6 1.4 概念阐释 . 10 1.4.1 大型建设项目 . 10 1.4.2 新农村规划 . 10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1.6 研究框架 .11 第 2 章 基础研究 . 13 2.1 相关理论研究 . 13 2.1.1 协同理论. 13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15 2.2 大型建设项目概述 . 17 2.2.1 大型建设项目的特点 . 17 2.2.2 大型建设项目的分类 . 18 2.3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9 2.4 大型建设项目与新农村规划的相互影响 . 21 2.4.1 大型建设项目对新农村规划的影响 . 22 2.4.2 新农村规划对大型建设项目的影响 . 24 2.5 本章小结 . 25 第 3 章 延庆县大型建设项目与村庄协调发展分析 . 26 3.1 背景分析 . 26 3.1.1 延庆县区位条件 .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v - 3.1.2 延庆县及各乡镇职能定位 . 26 3.2 大型建设项目和村庄类型构成 . 28 3.2.1 大型建设项目类型划分 . 28 3.2.2 现有村庄类型划分 . 30 3.3 大型建设项目与村庄利益关系分析 . 31 3.3.1 大型建设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 31 3.3.2 大型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引起的村庄利益响应 . 38 3.4 大型建设项目与新农村规划协调发展存在问题 . 45 3.4.1 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 . 45 3.4.2 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 . 46 3.4.3 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 46 3.5 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的村庄类型划分 . 47 3.5.1 村庄类型划分依据 . 47 3.5.2 村庄资源丰度建设项目参与度矩阵图 . 48 3.5.3 村庄类型划分方法 . 49 3.6 本章小结 . 53 第 4 章 基于协调发展分析的延庆县新农村规划策略 . 54 4.1新农村规划原则及目标 . 54 4.1.1 规划原则. 54 4.1.2 规划目标. 55 4.2 基于村庄类型划分的新农村规划策略 . 56 4.2.1 核心功能型村庄规划策略 . 57 4.2.2 共生发展型村庄规划策略 . 63 4.2.3 配套服务型村庄规划策略 . 69 4.2.4 普通关联型村庄规划策略 . 73 4.3 本章小结 . 76 结 论 . 77 参考文献 . 78 附 录 . 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8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 85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 86 致 谢 . 87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步伐。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是实现城市和 乡村同步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观为城乡规划拓展出更宽阔 的视野,在规划范畴、设计理念、以及内容与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城乡统筹策略要求消除城乡界限,以城市和乡村所在的整体空间环境为背景, 系统的研究城乡地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要素,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 个系统中的协同因子来考虑。2010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解决“三农问题” 提出了新的要求,城乡统筹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往的农村规划较多的从村庄自身内部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规划建设,更多 的侧重于村庄内部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规划发展策略缺乏 长远的发展计划和持续动力,没有将乡村放在整个大的城乡区域内进行统筹思 考。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使农村在城乡系统中始 终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市内建设用地紧张,环境 质量变差。同时由于乡村拥有大量的建设用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些年一些 产业园区、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和部分房地产项目纷纷在广大 的农村地区开展, 而规划建设者也少有对建设项目和农村协调发展关系的考虑。 与此同时,随着乡村地域内大型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的 提出,国内外学者专家纷纷将“协同理论” 、 “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引入到规划 领域,并认为大型建设项目可以促进区域的发展。而以往研究只关注大型建设 项目的选取和布局,以及大型建设项目对生态安全的评价等方面,对大型建设 项目影响区域内社会、经济因素的利益诉求方式,以及它们与大型建设项目协 调发展策略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而城乡范围内的各类大型建设项目往往会从 经济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周边村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城乡范围 内大型建设项目和村庄的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 的村庄分类方法和分类别的新农村规划策略,正是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效解决城乡范围内新农村规划和大型建设项目的协调 发展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城乡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城乡统筹规划是一个宏观的发展战略。城 乡系统中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同样还包括社会人文系统。城乡地域内的城 市、乡村以及广泛分布于城乡地域的建设项目构成了城乡系统的全部。随着城 市功能的外溢和乡村职能的升级,原本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的建设项目纷纷落 户于城乡结合部和乡村地区。由于传统的规划观念过分强调乡村资源如何满足 建设项目的发展需求,而忽视建设项目如何对乡村地区的回馈。这种做法往往 造成建设项目同乡村发展的对立状态。 延庆县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功能节点, 依托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和北京经济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建设 项目规划实施工作。建设项目和村庄作为乡村地域内两个重要的功能主体只有 通过协同合作,共享资源,才能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保证区域综合效益的提 高。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从城乡协同系统的视角出发,将“协同理论”和“利 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大型建设项目与新农村规划协同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中 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并以延庆县各乡镇近期内规划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和村庄 规划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 本文在对县域内大型建设项目概念, 及其与新农村规划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延庆县自身特点和城 乡规划行业特点的延庆县大型建设项目分类方法。通过各种类型建设项目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引起的村庄利益响应分析,得出了大型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 同新农村规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利益关联的观点。并总结了现状延庆县大型建 设项目同新农村规划之间的主要矛盾冲突。力求通过建立村庄资源丰度建 设项目参与度矩阵图来进行村庄类型划分,提出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新 农村规划策略,丰富我国新农村规划体系的内容。 1.2.2 研究意义 新农村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借助新农村规 划的实施村庄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建设也从行业发展 的要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如何实现建设项目同其周边村庄之间的互动发 展却缺乏系统的研究。 “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研究相关问题 提供有利的研究方法,帮助我们可以清晰的进行利益分析和协调作用分析。本 课题的研究对于解决建设项目和农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1) 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开拓了新农村规划视角, 同时积极探索大型 建设项目与农村协调发展的规划策略。 以往的新农村研究视角, 较多的是结合区域产业布局, 从农村自身的发 展条件为基础,提出新农村规划策略。这种规划方法往往造成新农村规划策略 趋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将“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引 入新农村规划领域,提出新农村规划过程需要并且能够通过与周边大型建设项 目相协调来推动村庄的发展,拓展了新农村规划研究范围。 本课题研究引入“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县域大型建设 项目同周边村庄的协同关系,以大型建设项目对农村的影响来进行农村类型划 分,丰富了村庄类型划分参考因素的内容。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 对北京市延庆县县域大型建设项目及相关农村规 划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基于县域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的村庄类型划分方法,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重点。 (2) 实践意义 本文将整个城乡地域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将乡村地域 内的各类大型建设项目看作促进农村发展的协同因子,运用协同理论的研究方 法,研究大型建设项目与其影响区域内农村的相互利益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 农村规划的调整。并以延庆县为例进行了基于大型建设项目影响分析的村庄类 型划分,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类型新农村规划的策略。对于类似区 域的新农村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3.1 建设项目对区域影响相关研究 1.3.1.1 国外相关研究 (1) 建设项目相关理论 国外有关建设项目的研究始于美国的 “曼哈顿 计划” , 当时着重于项目的计划和协调。 主要用于研究重大项目的实施如何协调 各部门的关系,如何通过行动计划实现预期的规划目标1。此后项目管理加强 了有关人文因素、客户管理和柔韧性管理等的研究。 随着建设项目相关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 oecd 法、wb 法等,并 指出了项目评价有财务、国民经济和社会 3 个层次,而且认为国家的目标不仅 仅局限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和社会评价的方法。因为建 设项目特别是工程项目的施工不仅仅涉及到资金技术的投入,而且需要项目所 在地自然环境资源的投入。 由于项目施工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噪声污染,以及施工活动对当地居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及其他生产部门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影响逐渐凸显,索任松、赫伯斯曼等人开 始关注工程建设项目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和隐性成本的评价。并提出了基于原材 料成本、时间投入、区域交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经济产业影响和社区形态 结构等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评价体系。 随着建设项目内涵和外延的扩大,一些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 社会效益大的项目评价研究,针对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社会效益的评价,获 得出很多成果。 (2) 大型建设项目带动区域发展实践 由于大型建设项目能够释放大量 的能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往往借助大型项目的实施来带动城乡衰败区域的复兴。 比较著名的依托大型建设项目实现区域复兴的实践活动当属美国田纳西河的流 域整治工程。 1929 年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的经济, 社会各界纷纷寻找如何振兴美国经济 的办法,田纳西河流域整治项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人们希望借助田纳 西河流域丰富的水土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振兴,以此推动美国经济的复兴。田 纳西河流域作为美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却拥有良好的水土资源, 美国政府于 1933 通过流域整治法案,通过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措施改善 了田纳西河的通航能力和两岸居民的生存环境。同时利用田纳西河充足的水力 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站项目,快速的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能量,保证了区域内 居民的电力需求2。田纳西河流域整治项目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振兴区域经济的 作用。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借助建设项目的触媒催化作用开展了各种类型和规模 的区域更新改造活动。例如美国“高线公园”建设利用以前废旧的高架铁路专 线,将其改造为空中花园,通过增加各种类型的活动设施和景观绿化,不仅丰 富了区域文化生活,而且将铁路沿线的各大功能区串联起来,增强了各区域的 交流和使用率3。旧金山的吉诺德里广场项目通过将原有的巧克力生产工厂改 造成购物中心,并通过设置休憩步道、休闲广场等措施吸引大量的人群,丰富 街区生活,起到了振兴社区的作用。 1.3.1.2 国内相关研究 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影响其周 围区域。对于建设项目同外界因素的关系研究和作用机制分析有助于促进建设 项目同周围环境要素的协同发展。 (1) 建设项目同区域资源环境关系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产业的 发展,城市用地和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大型建设项目的发展需求,建设项目的规 模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向周围区域扩散。由于大多数的建设项目都需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要大量的活动支持,这势必对周围区域的资源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关于这种 影响分析成为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武延海研究了区域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对区域城镇布局和产业分布的影 响。提出受运输成本和可达性的影响,区域内生产要素会向交通便捷的区域集 中,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会产生等级变化。并提出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 通过多学科交叉来运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的影响作用,推动区域空间结构的优 化。 周晶指出工程类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大气、 水体、 土地等造成污染, 会对周边区域产生噪声污染,破坏原有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组织结构,应该 根据这些污染类型,将这些工程建设项目归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策 略。 林碧仙指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大型建设项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占用农村土 地资源,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降低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破坏农业 保护,应该从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土质状况等多方面分析建设 项目对农村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 (2)建设项目带动区域更新发展 由于大型项目同区域之间进行着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会引起周围区域的深刻变革。一个城市或地 区在实施一个重大项目时都会对区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实现区域的 升级改造,也可能带来区域的衰败。 李世伟深入分析了项目产生的背景、规律、特征等属性,论述了城市竞争 力和城市经营同大项目带动型城市更新的相互关系,并对如何进行具体的大项 目的规划实施提出了一些方法。 随着触媒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应用,人们更加注重建设项目同区域更新之间 的关系。触媒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它可以是一个重大的国际赛事、也可以是 一项政府决策,更可以是一项具体的建设活动。 李凌岚、张国华、曹云丽等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实施带 来的周边区域用地的变化来分析说明,依托轨道交通实现区域更新的优势及可 能性,并进一步说明了实施步骤,实施保障策略等。 孙乐提出通过在历史街区内置入新的公共空间和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等 形式来发挥城市触媒的作用,实现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交流的频繁,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 活动在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区域更新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郭欣指出 由于大型事件的举办促使城市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城市环境整治、基础 设施升级改造、城市用地调整等建设活动。由于“大事件”可以释放出巨大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能量,也起区域连锁反应,已经成为促进城市衰败地区复兴,提升城市竞争力 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上海世博园周边地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更 新改造策略。 基于以上国内外有关建设项目的研究可知,对于建设项目的研究经历了从 以研究项目内部部门协调和外部环境协调来保证项目实施和运营为主,发展到 研究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项目实施评价上。建设项目 的内涵也从具体的工业企业项目发展到大型的国际赛事等城市事件方面。这些 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建设项目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这些研究较多的集 中在城市建设区域内,即使有些研究涉及到城市建设区域外的乡村地区,研究 的重点也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从宏观方面研究建设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容易导致建设项目和其周边影响区域内的其 他要素在研究分析过程中处于主动和被动的地位,而不是平等协作的地位。因 此本文应该以协同合作、利益相关的视角来研究建设项目同其周边影响区域内 的其他要素的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 1.3.2 农村规划建设相关研究 1.3.2.1 国外相关研究 (1) 国家公园同农村社区的关系 欧美国家对于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的 保护有别于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主要通过划定国家公园来实施保护。这些 国家公园面积巨大,其内部包含了大量的原始村落,这些村落的居民大多保留 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活动与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实现了平衡发 展4。2003 年德邦倡议号召各国政府在进行国家公园规划和开展相关旅游 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对原始村落的保护和利益平衡。应该将充分肯定原住民的生 产生活方式作为国家公园旅游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对班夫国家公园 内的村庄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不同的规划引导措施,对于一般社区内的居民只允 许他们进行一些旅游服务行为,严格禁止他们利用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环境资源 从事任何类型的开发建设活动。而对于当地的土著民社区则为他们划出特定的 生活活动区,允许他们保持原始的生存方式,他们可以在该区域内从事各种类 型的狩猎、采伐等活动。 (2) 旅游活动实施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 意识决定着这些国家的居民拥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事乡村旅游活动。这些国 家非常重视通过开展旅游活动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对旅游活 动对当地农村社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待旅游活动的态度是近年来国外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5。布伦特、霍华德等人通过观察研究和案例分析进行 数据统计, 深入研究了农村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活动开展和外来旅游者的态度。 提出了旅游活动组织者和当地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当地农村社区对待旅游活动的 看法。只有消除当地农村社区居民对外来旅游者的戒心,并积极参与到地区旅 游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村庄经济的发展。甘拍等人研究了旅游 活动对当地社区社会结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通过实践观察得出旅游活动 可以促进当地居民逐步放弃原始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投身到旅游服 务活动中。旅游活动实现了村庄居民经营活动的转型,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 机会,促进了当地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3) 村庄资源旅游化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美国的 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构 建来研究农村地区自然村落的分布,以及农田景观的总体布局。提出通过调整 农业种植结构保护良好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塑造景观特色鲜明的农村景观视 觉体系。此外许多研究者从人文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生态农 业与观光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充分推动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意大利更 是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该协会通过介绍农村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 和浓郁的乡村民俗风情来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观光体验6。 (4) 农业发展模式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 拥有丰富的农村建设经验 和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口比较少,但是 美国的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非常受重视。美国通过在村庄地区广泛的建设生态 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来延长农业产业链,保障农产品能够快速的进行加工和销 售。美国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