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1).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提要 玄言诗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玄言诗创作历时近两个世纪 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值得认真探讨的现象玄言诗表现出与主流 文学传统大异其趣的审美异质性在诗史与诗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 义 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玄言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玄言诗的批评和研究分为三 个时期即古典时期转型时期新时期清理总结了自玄言诗产生以 迄今研究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玄言诗的定义与特征将玄言诗重新定义为用玄学义理 和玄学思维方式创作的诗歌其基本特征为时代性异质性哲理性和 平淡性 第三章玄言诗与玄学道教佛教之关系从诗与哲学宗教相 关互动的角度探讨了玄言诗义理内容来源的三个重要方面 第四章玄言诗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前史有关材料的甄别发掘 对现有文本的细读考索对玄言诗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较为细 致的勾勒分玄言诗为发端发展兴盛和衰变四个阶段 第五章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将玄言诗的类型划分为四种即1 铺陈玄理2体悟玄理3玄对人生4体物传神不同类型玄言 诗的生成反映出玄学被接受和消化的动态过程对不同类型的玄言诗给予 了不同评价 第六章玄言诗的创作与功能从创作与功能的角度对玄言诗表 现的诗学思想也即玄学的诗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寻玄言诗的创作方式 有集会赋诗赠答和师心独悟其功能主要为自悟悟人与自娱娱 人 2 abstract the study of xuanyan poetry玄 言 诗seems to be comparatively weak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owever, xuanyan poetry, existing for nearly two centuries, is a special and worthy literary phenomenon. on account of its apparent deviation from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it possesses particular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e dissention involves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present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xuanyan poetry study 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the study histo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eriods: ancient period,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new period. chapter two is dealing with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xuanyan poetry. it is defined as a kind of poetry permeated with xuanxue玄 学ideas and penetrated by the xuanxue thinking style. the basic features are temporality, singularity, philosophicality and mildness.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its relation with metaphysics, daoism and buddhism. the important three aspects of its idea and content source are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mutual relation of poetry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chapter four trac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xuanyan poetry. classic documents being sorted out and the texts being read closely, the history of xuanyan poetrys development falls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hases: beginning, development, boom, and declining and deviation. 3 chapter five analyzes the types of xuanyan poetry and correspondent evaluations are followed. xuanyan poetry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the poetry stating xuanxue ideas: (2) the poetry perceiving xuanxue ideas: (3) the poetry expressing the xuanxue attitude towards life: (4) the poetry describing things to express spirits.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reflect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reception and digestion of xuanxue. evaluations of each type are also given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six is concerned with creation and function of xuanyan poetry. from the angle of its creation and function, poetics of xuanyan poetry is primarily discussed. the creation methods involve: composing poems in gatherings, presenting and answering between two poets, and privately perceiving ideas by masterly spirits. the functions mainly are “self-understanding and others understood” and “self-entertainment and others entertained”. 1 第一章 玄言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玄言诗的批评和研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玄言诗产生之日至十九 世纪末是玄言诗批评的古典时期此一时期以魏晋南北朝的史学和文学批评 为主要载体 提供了玄言诗研究的基本材料 也确定了玄言诗评价的大致走向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中期是玄言诗研究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时 期一方面新的视野方法在玄言诗研究中已体现出来用实事求是的精神 审视玄言诗用现代艺术理论解析玄言诗的研究已初见端倪另一方面玄言 诗研究的边缘化问题继续存在玄言诗的评价总体上未出现大的变化旧有的 观念根深蒂固拂之不去特定的时期研究还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第三阶段 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是玄言诗研究的新时期思维和视角的转换 带来了该研究领域的一定创新和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玄言诗的进一步 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至十九世纪末 玄言诗的研究和评价在玄言诗流行的时代既已开始据文章叙录正 始中夏侯玄盛有名势应贞常在玄座作五言诗玄嘉玩之魏 志王粲传注引应贞正始中所作诗今已不存是否为玄言诗已难确知 如属玄言诗则夏侯玄可能是最早的玄言诗批评者陆机文赋说或清 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故 既雅而不艳清虚以婉约既雅而不艳等等可能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平 淡之体而发刘琨答卢谌书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 近嘉阮生之放旷是对少壮时期参与金谷之游宴集赋诗活动的追悔阮孚 读郭璞的幽思篇觉形超神越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 条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审美评价简文帝说许询五言诗妙绝时人同 上简文称许掾条则是对玄言诗之宗许询的评价他还批评过何晏嵇 康说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于道世说新语品藻简 文云条用理道论人或者也兼指其诗 1 这些评价有作品欣 赏有作家批评也有理论总结所持态度则肯定者有之如简文之论许询 阮孚之论郭璞否定者亦有之如陆机刘琨之所论这是文学批评对玄言诗 创作作出的及时回应 晋宋之际玄风告歇玄言诗也尘埃落定作为历史陈迹等待着后人的 审视和评判现存资料中较早言及玄言诗的是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檀道鸾 他在续晋阳秋中写道 许询有才藻善属文自司马相如王褒 1马一浮先生即以其为论诗语参见丁敬涵编注马一浮诗话学林出版社 1999 年 版第 12 页 2 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 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 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 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 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 又加以三世之辞 而 诗 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 改 世说新语文学简文称许掾条注引檀氏这段话将玄言诗放 在整个文学发展史的流程之中因而凸现了玄言诗与传统的诗骚之 体之间的分别与差异此外他还注意到了庄老玄胜之谈佛 理与道家之言三者与玄言诗的关系即社会文化思潮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与此同时言语之间也显示出作者明显的倾向性即对玄言诗的批评立场这 对后人对玄言诗的态度影响极大沈约刘勰钟嵘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 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 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仲文始革孙许 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主要描述了东晋一代玄言诗的基本状况从思想 内容到艺术风格发展的盛况以及变化的过程 刘勰对玄言诗有更为细致深入的认识首先他认为玄言诗发端于正始 与玄学之兴有关代表诗人则有何晏嵇康阮籍他说正始明道诗杂 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文心 雕龙明诗关于东晋玄言诗的内容他认为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 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同上在谈到玄言诗与时代的关系时他又 指出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 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时序对具体诗人的批 评除何晏嵇康阮籍外还论及了孙绰殷仲文谢混见才略 对简文帝司马昱的批评尤为值得关注他说简文勃兴渊乎清峻微言精 理函满玄席淡思浓采时洒文囿时序在刘勰看来玄言诗不 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风貌处于不同时段的作家创作上有不同的特点 钟嵘诗品作为一部品评五言诗的专书不能不涉及到玄言诗的时代 并大量玄言诗作者诗品序论文学流变云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 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 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 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 谢益寿斐然继作这是钟嵘描画的一段玄言诗小史他虽从永嘉叙起 但永嘉平淡之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檀道鸾刘勰的论述中都未曾言及 他和檀道鸾的观点相反认为郭璞是玄言诗风的变创者这一点在对郭璞的品 评中说得更为清楚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又说游仙 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诗品卷中批评孙绰许询则说永 嘉以来清虚在俗王武子辈诗贵道家之言爰洎江表玄风尚备真长 仲祖桓庾诸公犹相祖袭世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诗品卷 下将一时文宗孙许放入下品其品语中的贬抑之意更是显而易见江 淹有杂体诗三十首所拟五言诗人三十家全部入选诗品其中十二 家在上品十三家在中品只有五家入下品这列入下品的就包括孙绰许询 两家可见钟嵘对玄言诗态度之一斑 3 文学家兼史学家的萧子显对玄言诗的认识与沈约较为接近江左风味 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 得名未盛南齐书文学传论 颜之推并未直接言及玄言诗但他对魏晋玄风持明确的批判否定态度 他对玄学及玄风的代表人物荀粲何晏王弼夏侯玄嵇康阮籍山涛 王衍郭象谢鲲的出处行止一一予以诋斥 1 虽非对玄言诗而言但他对玄 言诗的态度可由此推演而及颜氏由南入北他的价值观在南北士人中应有相 当的代表性 颜之推还说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 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周弘正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余 实为盛美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 夜继朝至乃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 亦所不好云既言颇预末筵亲承音旨则所述当日萧衍萧纲萧绎 讲论三玄的情景应当可信但从三萧现存诗歌的情况看其中表现玄 理意趣的诗句十分罕见可知玄言诗与当时的创作风气并不合拍 上述典籍所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玄言诗的较早材料也是研究玄言 诗的重要线索这些作者离玄言诗的时代相去未远大量的玄言诗当时可能 还曾为他们所见到而今天所能见到已十分有限所以上述材料就更显珍贵 值得深入阐释和发掘 檀道鸾刘勰等人从文学史或批评史的角度对玄言诗与社会思潮之间的 关系玄言诗的发展过程及阶段作家作品的整体或个别存在状况进行了探讨 和评价他们对玄言诗基本上是持批判与否定的态度对玄言诗流程中的重要 诗人嵇康阮籍郭璞陶渊明谢灵运等即使给以佳评也往往是将他们作 为玄言诗的对立面来看待续晋阳秋宋书南齐书是正史 文心雕龙诗品是文学批评史上的权威之作因此此间定下的研究和 批评基调基本上为后世所长期接受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批评对玄言诗措意不多材料较为零星 散见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重视之处笔者尚未能对此间的有关材料作出系 统勾稽清理从已掌握的材料看这一时段的玄言诗批评和研究约而言之 有两大特点一是从总体上看观点上多承南北朝之旧认识上的不足带来 了批评研究上的沉寂和冷落大量的批评著作都未曾或极少提及玄言诗纵 有言及对玄言诗也基本上是持贬抑的态度如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五以 钟嵘诗品序论玄言诗此论甚详又说西晋仅六十年而作者甚 多东晋百余年而作者绝少王元美云渡江以后作者无几非惟戎马 1颜氏家训勉学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故藏名柱 史终蹈流沙匿迹漆园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 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弃之度外而平叔以党曹爽诛触 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山巨源以蓄积取讥背多藏厚亡之文也 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王夷甫 悼子悲不自胜异东门之达也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郭子玄以倾动专 势宁后身外己之风也阮嗣宗沉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黜削违弃其 余鱼之旨也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 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4 为阻当由清谈间之陆时雍诗镜总论晋多能言之士而诗不佳 诗非可言之物也都认为渡江后诗道不盛无足称述与前人并无大的 不同 二是随着诗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独到之见对认识玄言 诗有一定的启示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之标举理趣沈曾植寐叟题 跋将山水庄老融并一气 就均为钱钟书先生所重他认为沈氏知作 诗以庄老为意山水为色颇合理趣之说 1 刘熙载的说法颇有典型性诗概说陶谢用理语各有胜境钟嵘 诗品称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此由乏理 趣耳夫岂尚理之过哉艺概卷二他一面引用钟嵘对东晋玄言诗的 看法一面用理趣以说陶谢用理语各有胜境对于理解和评价玄 言诗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 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表现出新的气象一批颇有影响的 学人所运用的方法所开拓的领域至今仍有某种典范的意义在玄言诗方 面刘师培朱自清陈寅恪马一浮王瑶钱钟书等人各从不同的角度 对玄言诗研究贡献了卓见 刘师培为二十世纪初学界的巨擘其所著之南北学派不同论发表于 1 9 0 5年国粹学报中国中古文学史撰成于 1 9 1 7年原为北京大 学的讲义都是有重要影响的论文或论著中国中古文学史曾被鲁迅先 生认为是已刊文学史中较好的一部这两种述作都论及了玄言诗 刘氏关于玄言诗的见解与历史上已有的意见多有不同其南北文学不 同论在言及南方文学流派时说江左诗文溺于玄风辞谢雕采旨寄玄 虚以平淡之词寓精微之理故孙孙绰许许询二王王羲之王献 之语咸平典由嵇阮而上溯庄周此南文之别一派也 2 虽然仍沿用 了前人的某些术语但在对待玄言诗的态度上与前人显有不同他认为玄言诗 以平淡之词寓精微之理对玄言诗表现玄学义理持肯定的态度将嵇 阮与庄周视作玄言诗的近宗与远祖深溯源流显示出其登高临远的视野 上述见解在他后来论魏晋文学之变迁时有具体阐述休文以江左 文学遒丽无闻又谓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于七篇亦举其大要言之 若综观东晋诸贤则休文之论未为尽也 3 这段话是就沈约宋书谢灵 运传论而发但沈约代表的并非一人之私见而是当时人较为普遍的看法 也是后世长期流行的看法刘氏并不满足于这种举其大要的说法表达了 一种对流行旧说的反叛有为东晋玄言诗翻案的意味但刘氏的新见 并非望空之虚谈而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系统辑录和精审推寻基础之上的符合实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223 页239 页按沈曾植生活在十 九二十世纪之交但他是同光体的代表人物故仍将他放在古典时期 2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404 页 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5 9 年版第 5 9 页 5 际的判断 刘氏又从推寻源流的角度对玄言诗发生发展的轨迹作了大致勾画他 说东晋之诗其清峻之篇大抵出自叔夜惟许询支遁所作虽多玄言 其体仍近士衡自渊明继起乃合嵇阮之长此晋诗变迁之大略也嵇康 阮籍陆机许询支遁陶渊明或与玄言诗有密切关系或者本身就是玄言 诗人他们在魏晋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联系的方法发展变化的 观点无疑为玄言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于晋代文学的特征刘氏以为晋人文学其特长之处非惟析理已 也大抵南朝之文其佳者必含隐秀然开其端者实惟晋文又出语必隽 恒在自然此亦晋文所特擅齐梁以下能者鲜矣此论晋文而也适用 于玄言诗析理是玄言诗内容方面的特点而出语必隽恒在自然则 是玄言诗艺术上的追求 刘师培在二十世纪初的文学史研究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在研究的方 法上都开了一个好头并树立了范例在玄言诗的研究上也是如此 朱自清先生对玄言诗富有影响的论评主要体现在他的陶渊明研究中对历 史上争论不休的陶渊明思想归宿问题他在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 诗笺定本一文中发表意见说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 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 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 1 实际是说陶渊明与玄 学的关系而也隐含了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 关于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朱自清先生日常生活的诗萧望之陶渊 明批评序还作了明确论断陶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同上 第 90 页并认为玄言诗对陶诗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易的语言他 说玄言诗虽然抄袭老庄落了套头但用的似乎是比较接近 说话的语言因为只有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才能比较的尽意而入玄 骈俪的词句是不能如此直截了当的至于陶诗与玄言诗的不同朱自清先生 认为他之所以超过玄言诗却在他摆脱那些老庄的套头而将 自己日常生活化入诗里这些见解对认识玄言诗也有重要意义 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专论陶渊明的思想渊源及 特征他认为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 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其为人实外儒而内道并推许陶渊明 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2 对陶渊明与魏晋玄学之关系特别是对陶 渊明在玄学义理上的旧义革新孤明先发不乏独到之胜解值得注意 的是文章始终围绕对形影神诗的解读进行也即将陶诗作为探寻陶渊明 思想的基本材料而得出陶渊明为中古时代一大思想家之结论这无疑在一个 更高的平台上肯定了陶渊明与玄学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 此一时期对玄言诗的评价刘师培外以马一浮先生肯定最多他并没有 直接论玄言诗但他因为重视在诗中说理所以对魏晋玄言诗宋诗也就 有特别的喜好马一浮诗话说道作诗以说理最难禅门偈颂说理非不 深妙然不可以为诗六朝诗人中马一浮先生最为推许的是王羲之支遁 1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569 页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 2001 年版第 229 页 6 慧远陶渊明谢灵运这些人都是玄言诗方面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说 自来义味玄言无不寄之山水如逸少林公渊明康乐故当把手共行 知此可与言诗可与论书法矣说远公诗玄致故自不朽他论诗眼光眼 光独到异于常人如说右军兰亭诗富于玄味而历来选家皆遗之 亦可异也又如谢诗虽写山水着玄言一两句便自超旷在马一浮 先生看来富于玄味着玄言一两句非但不是诗病而且是成为好 诗的一大要素 在理论上马一浮先生大力标举理境如说诗中理境最高者古则 渊明灵运称赞支遁诗义从玄出而诗兼玄义遂为理境极致论 及唐宋诗之别也说宋诗兼融禅学理境过于唐诗惟音节终有不逮 这些卓异之见对于我们理解包括玄言诗在内的古代哲理诗极富启示意义 王瑶先生著有玄言山水田园论东晋诗一文文中对玄言诗的 产生时间流行情形基本特征玄言诗与佛教的关系陶渊明与玄言诗的关 系都有涉及他认为玄言诗在晋代地位突出永嘉以后的玄言诗现在虽然 流传下来的很少但确乎是当时文学的一个主潮由各种记载都可以看出来 1 关于玄言诗的起源他说从建安到太康虽作风各有不同但大致都是 诗缘情而绮靡的王何的玄学在当时也并未立刻影响到诗文中来又说 郭璞是玄言诗的导始者他较早对玄言诗的产生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玄言山水田园是玄言诗研究史上的一座重镇这并非是说文中的 观点毫无可商之处而是在于王瑶先生将玄言诗看作当时文学的一个主潮 来加以论述特别是将玄言山水田园放在一处进行研究敏锐地意识 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变迁 所谓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并不是诗人们底思想和对宇宙人生认识的变迁 而只是一种导体一种题材的变迁又说老庄其实并没有告退 而是用山水乔装的姿态又出现了还说我们说山水诗是玄言诗的改变 毋宁说是玄言诗的继续对陶渊明与玄言诗的关系他在例举陶渊明的五 月旦和戴主簿后说这不也有点象漆园义疏吗显然地这是受了玄 言诗的影响此点与朱自清先生看法一致 钱钟书先生从哲理诗审美特质的独特视角论及了玄言诗谈艺录随 园论诗中理语条论理趣云窃谓理趣之旨极为精微前人仅引其端 未竟厥绪高彪清诫已以诗言理此后有两大宗一则为晋宋之玄学如 孙兴公诗不论哀逝赠友必以太极太朴太素大造作 冒真来头大而帽子高者董京书壁之咏两仪刚柔苻朗临终之赋四 大聚散张君祖咏怀庾僧渊按当作康僧渊赠答数篇跳出 稍有滋味而诗品序概讥之曰贵黄老尚虚谈理过其词淡乎寡味 平典似道德论续晋阳秋亦曰诗骚体尽二则为宋明之道学 钱钟书先生并未直接评价玄言诗他列举孙绰张君祖康僧渊诸人虽 未作深论但其中数篇跳出稍有滋味显然有将玄言诗区别对待之意与 过去一笔抹杀的态度显有不同尤为重要的是他拈出理趣二字从诗学 理论上对哲理诗进行阐发为后人认识玄言诗和宋诗这两大诗宗提供了强力 的理论支点 1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61 页 7 历史上对玄言诗的评价本就不高即使偶有不同之见而贬抑的一方总 是占主导的地位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大陆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人民性 现实性问题提出讨论之后像陶渊明这样的诗人之有无两性都引起争 议玄言诗之缺少两性就毋庸置疑了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发表后玄言诗受冷落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宋诗尚且因为缺少形象思维 而受到不断贬抑玄言诗自然更不值一提从此对玄言诗的评价达至历史 最低关于它的研究也进入了停滞期 第三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进入新时期玄言诗的研究开始复苏但已是八十年代中期前后的事了 相对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来说可谓是山寺桃花始盛开 玄言诗研究的重新上路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对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研究 状况的反拨对玄言诗评价过低研究出现停滞这种局面既不适应古代文学 研究的整体要求也与玄言诗本身的实际不相符合二是来自外力的推助当 时的哲学研究界对玄学的讨论正十分热烈 1 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 玄学的重新评价问题虽然意见并不一致但对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 意义还是作出了较为充分的估价哲学界的应时而动对玄言诗的研究显有推 动之力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和文学理论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 年第 1 期一文更是在此一方面作了直接的示范后来许多论文和专著都是从玄 学与文艺的关系角度展开的三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学术心态开始走向宽 容与兼容视野不断开阔研究领域得到拓展这样玄言诗也就纳入了研究 的范围成为了堂堂正正的研究对象 这一时期的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向二十世纪初至五十年代中期玄 言诗研究的复归时至今日大量的研究都是在此一段研究基础之上的持续 如发表于 学术月刊 钟元凯先生的 魏晋玄学和山水文学1984 年第 3 期 葛晓音先生的山水方滋 庄老未退从玄言诗的兴衰看玄风与山水诗的关 系1985 年第 2 期很显然是玄言山水田园一文所提问题的继续 和深入重提并探讨这一问题对认识和评价玄言诗有重要意义探索陶渊明 哲学思想的一些新收获如姚汉荣先生的陶渊明与魏晋玄学贵州社会 科学 1986 年第 2 期罗宗强先生的 陶渊明 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南 开学报1991 年第 2 期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国学研究 第一卷等也可见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的影响陈文忠先生的论 理趣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审美特征文艺研究1992 年第 3 期则可 视为对钱钟书先生有关说法的生发回归实际是回到学术研究的较高起点回 向学术研究的正确轨道 二是文化研究对玄言诗研究领域的渗透文化的研究是新时期古代文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特点玄言诗的研究也不例外孔繁先生的魏晋玄学佛学和 诗世界宗教研究1986 年第 3 期首开风气张伯伟先生的玄言诗 1其标志是1984 年 11 月在北京召开的玄学讨论会会议讨论的部分内容在次年文 史哲第三四期刊出 8 与佛教禅与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陈允吉先生的东晋 玄言诗与佛偈复旦学报1998 年第 1 期张松辉先生的道教与玄言 诗道教文化研究第七辑从玄言诗与哲学宗教的关系角度立论 勾稽其间的微妙关系视角新颖各开生面这方面尚有孔繁先生的魏晋玄 学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陈顺智先生的魏晋玄学与六 朝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卢盛江先生的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 等几种专著 以及前述有关陶渊明哲学思想的 探究都可归入此类 三是从诗学批评的角度研究玄言诗这方面的论文有葛晓音先生的东晋 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兼探支遁逍遥游新义中国社会 科学1992 年第 1 期韩经太先生的清谈淡思浓采诗学与哲学之间 的文化透视中国诗歌研究第一辑等提炼古典诗学范畴或命题并赋 予现代新义不仅有利于对包括玄言诗在内的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诠释对于建 立现代诗学批评体系也有积极意义 一些诗学理论批评专著如陈良运先生的 中 国诗学体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第一版萧华荣先生的中国 诗学思想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6 年版罗宗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 思想史中华书局 1996 年版陈伯海先生蒋哲伦先生主编归青先生 曹旭先生所著中国诗学史魏晋南北朝卷鹭江出版社 2002 年版以及 张海明先生的玄妙之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也各有部分章节 涉及玄言诗的诗学理论陈文忠先生的论理趣亦可归入此类 四是以玄言诗为本位的研究大量涌现这方面的研究首推王钟陵先生的 玄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 年第 5 期该文是新时期最早对玄 言诗进行较为全面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章阎采平先生的玄学人生观的艺术体 现论玄言诗的主旨文学遗产1986 年第 5 期则从主题的角度对 玄言诗进行了探讨此后不同角度的研究不断展开主要有龚斌先生李 绍华先生从流变的角度玄言诗的流变华东师大学报1989 年第 3 期 玄言诗演变的轨迹中国文学研究1992 年第 2 期周舸岷先生从文 本的角度东晋没有典型的玄言诗吗从兰亭诗看东晋玄言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 年第 4 期周寅宾先生从思维形式的角度论 东晋玄言诗的抽象思维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 年第 4 期张可礼先 生从批评史的角度刘勰论魏晋玄言诗文史哲1995 年第 6 期钱 纲先生从审美的角度东晋玄言诗审美三题上海大学学报1997 年第 2 期胡大雷先生从艺术魅力角度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文 学遗产1997 年第 2 期归青先生从艺术旨趣的角度淡乎寡味吗 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中州学刊1998 年第 3 期李建中先生从 玄学人格的角度玄学人格与东晋玄言诗江海学刊1999 年第 1 期 严杰先生从节令民俗的角度晋人上巳诗文与玄言诗的进程江海学刊 1999 年第 3 期张庭银先生从产生原因的角度论玄言诗产生的文学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进行的研究作家研究方面有胡大雷 先生的嵇康的四言诗及对玄言诗的启发中国诗学第四辑陶新民 先生的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终结与玄言诗的超越安徽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王澧华先生的郭璞与玄言诗的变革中国韵文学刊2001 年第 3 期等上述学者及其他在这里未能一一提及的学者在这方面的辛勤劳 9 动为开创玄言诗研究的兴盛之局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玄言诗研究在新时期获得进展的另一标志是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 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首次在中国文学的正史中为玄言诗列出 了专节该书第二卷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为孙绰许询与玄言诗而第四 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实际也与玄言诗密切相关这是对新时期玄言诗研究 的一种积极回应也反映了文学史家表现的新观念 海外的玄言诗研究相对大陆而言则要沉寂得多从网上掌握的情况看 仅见台湾学者发表论文二篇即洪顺隆先生的玄言诗论华学月刊第 九十四期林童照吴时春二先生的侨姓士族垄断政权与东晋玄言文学兴 起之考察高苑学报1997 年第二期玄言诗在海外未受到研究者充 分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玄言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 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就研究对象说很多问题尚未弄清如玄言诗的定义基本特征产 生时间发展阶段理论形态在文学史诗学史上的地位在后世的接受等 有的是存在分歧而且分歧很大有的研究尚不充分或者是尚未着手研究 现有的研究和应有的研究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是就玄言诗的研究和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状况说 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 不协调性 据笔者初步统计 时至今日 大陆发表的研究论文不过六十余篇 其 中专论玄言诗的仅四十余篇相关研究约二十篇迄无一本专门研究玄言诗 的专著出现涉及玄言诗并有较为深入研究的专著也不到十种单从数量和规 模上说就很不够何况在质量上也参差不齐这种状况无疑说明玄言诗 的研究尚很不充分玄言诗的历史地位仍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10 第二章 玄言诗的定义与特征 第一节 玄言诗的定义 什么是玄言诗这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事实上人们对这一问题并 未达成一致意见定义是对对象本质特征的把握准确的界定建筑在对对象 作出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基础之上给玄言诗以科学的定义是研究的出发点 也是重要的目标 一玄言诗名称的来源 为更好地把握玄言诗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该概念的渊源玄之一字 和道家形上之学有重要关系老子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书中 另有玄牝玄鉴玄通玄德玄同等概念可知玄 在老子中地位之突出庄子对玄也十分重视他一面沿用老子的 玄同玄德一面又发明玄冥玄圣玄珠等新词其 中的玄冥还成为了魏晋玄学的重要概念 老庄的重视抽象思辨为魏晋哲人所承接发挥后人遂将这一哲学思 潮称之为玄学 1 汤用彤先生论魏晋之学云夫玄学者谓玄远之学 学贵玄远则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抽象原理 2 又说及至魏晋乃能弃物 理之寻求进而为本体之体会 有玄远之学然后有清谈之风玄学为清谈之内容清谈为玄学表达方式之 一种清谈也称玄言因谈尚玄远语究玄妙而得名三国志荀彧传 傅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注引何劭荀粲传王隐晋书录司 马昭论阮籍语然天下之至慎其惟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 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真可谓至慎矣三国志李通传注引又 裴松之三国志裴潜传注潜少弟徽有高才远度善言玄妙玄 言之名肇自世说新语政事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 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深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 那得方低头看此邪王濛刘惔为清谈之宗林公即支道林身兼名僧与 名士王刘与林公要何充应对之玄言即是清谈后世多以玄言指 魏晋之清谈如王昌龄诗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李白诗王子耽 玄言贤豪多在门前者说向秀后者说王羲之父子又经典释文序录 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惟王辅嗣妙得虚无之旨 玄言诗之得名大约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此前刘师培中国中 古文学史已言及许询支遁之作语多玄言但并未直接提出玄言诗之名萧 望之在所著陶渊明批评一书中较早使用了此一概念通过朱自清先生书评 的沿用该概念从此逐渐为学界所接受 1较早称老庄之学为玄学者见于晋书陆云传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 2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26 页 11 由玄言诗之得名可知它与玄学清谈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这并不 等于说玄言诗的定义就可从这种联系中得到全部的说明也就是说玄言诗一 词的来源与它的定义虽有关系但并非一事而旧有的界定之法正是比较多 地从这种关系着眼 二通行的两种玄言诗定义 玄言诗的界定之法较为通行的有二种一是从表达的内容入手以演 绎玄理的诗为玄言诗如认为玄言诗指的是在诗中敷陈表现玄学义理 的诗张伯伟禅与诗学第 139 页或者说凡是以体悟玄理为宗 旨的诗概属于玄言诗王钟陵玄言诗研究这一说法无疑是源自 沈约刘勰钟嵘诸人的观点沈约说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 骋文辞义单乎此刘勰说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钟嵘 说平典似道德论这些说法基本上为后人所接受如王瑶先生就 说到了玄言诗则诗只成了老庄的讲疏玄言山水田园虽 不是给玄言诗下定义但对于定义玄言诗有直接之影响这种定义之法问题 较为明显一者只合于部分而非全部的玄言诗再者含有较重的贬抑色彩 二是从名称着手认为以玄言入诗的诗歌谓之玄言诗如说玄言 诗的写作乃是现实生活中谈玄谈佛理的一种方式罗宗强魏晋南北 朝文学思想史第 145 页甚至说玄言诗顾名思义是以诗的形式说玄 言钱纲东晋玄言诗审美三题这两种定义在学术界都较为通行 各有一定影响尤以前一种影响为大后一种说法是不满前一种定义的结果 有突破前一种说法之意研究者指出它不只是一个老庄玄言的概念不 能把玄言诗只理解为谈玄学的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第 145 页 这是正确的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虽较前一种有所推进与玄言 诗的实际较为接近但同样存在着局限性以玄言释玄言诗等于说 玄言诗是清谈韵语是将两种虽有联系但并不相同的文化现象混为一谈也是 将玄言诗这一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文学现象简单化了 上述两种定义都不尽符合玄言诗的实际因而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胡 大雷先生在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一文中就提出给玄言诗下定 义 还有一点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此即是否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 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的诗才是典型的完全的玄言诗此说显然是 为了修正旧有的定义这种修正对于重新界定玄言诗很有启发性 三新的玄言诗定义 界定玄言诗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应从玄言诗的实际中来不是对 前人认识的简单认同更不能望文生义二应持客观的中性的立场不能因 褒贬的态度而影响界定的准确性 三是所作的定义应该能够涵盖玄言诗的全部 而不是只适用于其中的某一部分四是应站在现代诗学的高度对玄言诗这一 特殊的文学现象予以科学体认而不是套用固有的模式生硬地限定 根据以上原则首先就要对玄言诗作一全盘清理对现存玄言诗进行分类 辨析玄言诗在发展历程中其型态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不同作家有各自的个性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有不同风貌分析表明玄言诗 的类型大约可划分为四种铺陈玄理体悟玄理玄对人生体物传神见本 文第五章玄言诗的分类及评价旧有的玄言诗定义显然不能全面反映玄 言诗的这种实际 12 我们认为玄言诗是用玄学义理和玄学思维方式创作的诗歌它符合玄言 诗的实际能够涵盖玄言诗的全部也有利于对玄言诗的历史地位作出恰如其 分的评估 玄言诗以玄学义理为基本内容和出发点但并非只停留于此玄学对于魏 晋士人来说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向内在转化渗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在玄言 诗的创作中有所反映他们不仅演绎玄理而且将玄学的思维方式融入了人生 与艺术实践之中演绎玄理较为窄狭也较易明了和把握而将玄学思维方 式融入人生与艺术实践之中则属于一种深广的美学思潮它无所不在而又难 以捕捉和描摹 关于玄学思维方式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玄学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此点向有争议一说是辨名析理一说是言意之辨其实这两种方 法都是玄学常用的方法但较而论之前者为哲学的一般方法后者则是玄学 的特殊方法这两种方法都用于玄学也用于玄言诗的创作不同的方法 而有不同的玄言诗 在玄言诗创作中辨名析理的方法多表现为对玄理的直接铺陈或体悟 也有用玄学的观点来观照解释人生世相的言意之辨的方法则通过立象 以尽意提供了将哲学的推演转化为艺术表现将抽象概念转换成艺术形象 的可能途径与此同时言意之辨也完成了由哲学方法向艺术思维的转变要 说明这种转变不妨举陶诗一首为证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向为人传唱也是常被用来说明陶渊明 思想的重要材料但在谈这首诗时其思想及意象的来源则常为人所忽略诗 的末二句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的概念源自老庄自不 必说樊笼二字其实也可沿波讨源直到庄子庄子养生主泽雉 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郭象注蕲求 也樊所以雉笼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妙处也 又何求于入笼而服养哉泽雉的意象在嵇康张华诗中已经出现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十八章说泽雉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 心与阮德如诗又说泽雉穷野草灵龟乐泥蟠荣名秽人身高位 多灾患张华失题乘马佚于野泽雉苦于樊役心以婴物岂云我 自然又羊权蕚绿华赠诗云翘想樊笼外俱为山岩士相形之下 陶诗自有独到之处其根本的一点就是立象以尽意马一浮先生论陶说 吾尝谓靖节似曾点以其绰见天理用现下语言说现前境界本地风光略 无出位之思马一浮诗话第 30 页陶渊明所见之天理就是对人 的生存处境即关于自然樊笼的思考就这一点说和前人并无不同 和前人不一样的是他的表述方式借助于象也即现前境界本地风光 来表述思想这象就是田园风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 渊明对前人的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完成了玄言诗由演绎玄理向用玄学 思维方式创作的转变将哲学的概念转换成了艺术的形象玄学的义理旨趣 已经融入到诗人的生命血肉之中玄理固然可以直接地铺陈推演但也可在 诗歌中融化无迹后者是前者长期发展的结果属于玄言诗的高级阶段关于 此点后面还将论及 13 第二节 玄言诗的特征 玄言诗是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这种特殊性有其深刻的现实根 源也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过去多将它视作一个不正常现象因此也就相应 地忽略了对其基本特征的认识也可反过来说正因为忽略了对其基本特征的 认识玄言诗才被认作文学史上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玄言诗的基本特征约有四端即时代性异质性哲理性与平淡性 一时代性 演绎老庄哲学思想的诗歌在魏晋之前或之后都有存在但这些诗并不能 算是玄言诗而只有正始以后流行于两晋的以玄学义理及玄学思维方式创作的 诗才可称玄言诗玄言诗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魏晋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具体而 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玄言诗与魏晋玄学相始终玄言诗基本上与玄学的演进轨迹同步随玄 学的出现而兴起随玄学的展开而流行也随玄学的衰落而消亡玄学出现在 正始玄学家何晏嵇康阮籍等同时初步显示了玄言诗创作的实绩西晋建 国之后儒学复兴玄学一度进入低谷这种低落的状况也在玄言诗的创作上 反映出来太康之后玄学重新流行而永嘉平淡之体随即产生玄学发 展到东晋已由概念命题的讨论逐步成为了时代的政治指导原则士人的人 生与审美态度玄言诗也成了时代文学的主潮 哲学史上一般将魏晋玄学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和东晋玄学 四个阶段这与我们划分的玄言诗发展的四阶段见本文第五章玄言诗的发 展历程大体相当都是从正始历两晋而结束但二者之间也有差别正始 竹林基本在同一时期从哲学思想上可划分为两个单元而从玄言诗的角度却 可只作一个阶段看玄学在晋末衰落之后玄言诗却因为有陶渊明谢灵运的 出现而大放异彩这时的玄言诗又可划作一个独立的阶段这种同与异说明 文学发展与时代哲学有紧密联系而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又有其自 身的发展规律有其相对独立性 2 玄言诗反映了时代思想文化的走向与动态 魏晋是思想上极为活跃的一 个时代正统与异端旧学与新学外来之学与本土之学交相争锋此起彼 伏共同构成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壮观景象这些都在玄言诗发展的历程中留下 了较为清晰的印记 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二者矛盾冲突的现实与调和融合的要求早在嵇 康嵇喜兄弟的诗歌赠答之中已经出现孙绰赠谢安说仰咏道诲俯膺 俗教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说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则意 味着此一问题的逐步解决 东晋是玄学的佛学化时期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当时玄言诗的创作中孙 绰许询的诗已加入三世之辞作品虽不复存在但同时人如支遁与郗超 康僧渊与张翼这方面的创作仍有不少东晋后期以慧远为代表的庐山僧团出 现后僧俗两界铺演佛理之风更为普遍 游仙诗的创作差不多伴随了玄言诗发展的始终许多玄言诗人都有创作 这并非偶然而是玄学与神仙道教之间关系的反映玄学与神仙道教有先天的 联系也有后天的互动互补玄言诗与游仙诗的关系要到东晋后期慧远及 14 其领导的庐山僧团出来才发生根本的变化而这反映的恰好又是佛教对神仙 道教的斗争事实上玄言诗不止是对思想文化史上的矛盾运动作出了反映 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史材料值得治思想史者关注 3玄言诗反映了魏晋士人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汉末以来士人饱尝了精 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 道德体系崩溃 精神家园成为废墟 战争 瘟疫 迫害 性命之忧朝不虑夕内忧外患偏安一隅黄侃在阐释文心雕龙时序 时说崇尚玄虚之习成于世道之艰危盖恬憺之言谬悠之理所以排除 忧患消遣年涯智士以之娱生文人于焉托好虽曰无用之用亦时运为之 矣 1 玄言诗对于发散消释士人心头痼疾确有一定功用 玄言诗的创作还不限于作者的排除忧患消遣年涯玄言诗人借助玄 学的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探究宇宙社会历史的本相思索解决诸如 出处生死穷达等人生问题如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歌创 作就都不仅在化解胸中块垒同时也试图重建精神的自得之场它不止 是消极的承受还有积极的探索和追求 4 魏晋艺术精神的新变也通过玄言诗得到体现 许多玄学的命题通过玄言 诗而变为艺术的旨趣如陶诗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本属哲学上的 言意之辨指本体之道的不可言说但这里却已指向了艺术意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