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周易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也是一本奇特的哲学著作。其博大精深 的思想体系,简练含蓄的行文风格,凝炼生动的语言运用使它在先秦著作之林中独树一 帜,因此研究先秦专书同义词就不能不研究周易。我们的研究是把周易看成一 个封闭的语料系统,对该书中的单音节实词同义词尽可能地进行穷尽性的考察,以便为 先秦汉语同义词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经过分析整理的,可资借鉴的文献语 言材料。 本文以周易原文为依据,参考前人的注释,同时归纳出该专书所有单音节实词 的义项,进而严格按照“一义相同 的标准进行构组,从而得出周易单音节实词同 义词较为准确的构组情况。我们共归纳出名、动、形三类同义词2 2 8 组,其中名词同义 词5 9 组,动词同义词1 2 3 组,形容词同义词4 6 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同义词研 究成果和辨析实践,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同义词进行辨析,并对先秦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 作一些相关的理论探讨。 全文共分6 章:1 绪论。说明选择本课题的原因以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2 周 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标准、认定 方法、辨析方法以及词性问题等四个方面明确本文所依据的原则和方法。3 周易概 况。简要介绍易经和易传的成书年代、思想内容以及编写体例。4 周易单 音节实词同义词的考释及辨析。首先概述周易一书同义词的基本情况,然后采用归 纳法、系统分析法、反义词分析法、义素分析法等重点辨析周易中的2 3 组单音节 实词同义词。5 周易显示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的常见格式。举例说明周易中单 音节实词同义词出现的6 种常见格式。6 先秦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 题。结合本论文的写作实践,探讨先秦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在构组、立义、辨析等方面 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 i l l a b s t r a c t z h o uy ii sa ni m p o r t a n tb o o ko nt h ep r e - q i nt i m e s ,w h i c hi sa l s op e c u l i a ri np h i l o s o p h y i t si d e o l o g yi sb r o a da n dp r o f o u n d ,i t ss t y l ei ss u c c i n c ta n di m p l i c i t ,i t sl a n g u a g ei sc o n d e n s e d a n dv i v i d a l lo ft h e s ef e a t u r e sm a k ei tu n i q u ea m o n gt h ep r e - q i nw o r k s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 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y ”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w h e nw er e s e a r c ht h es y n o n y m so np r e q i nb o o k s z h o uy i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a ne n c l o s e dl a n g u a g es y s t e m ,w ei n s p e c ta l l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 s y n o n y m sa st h o r o u g h l ya sp o s s i b l e t h i sp r o v i d e ss o m ea n a l y t i cm a t e r i a l sa n dr e f e r e n c e sf o r p r e - q i nc h i n e s es y n o n y mr e s e a r c ha n d c h i n e s eg l o s s a r yh i s t o r yr e s e a r c h o nt h eb a s i so fz h o um 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a n n o t a t i o n so fp r d e c e s s o r s w ei n d u c et h es e n s e i t e m so fa l lm o n o s y l l a b l ew o r d s t h e n ,w es t r i c t l yd e f e rt ot h es t a n d a r do f ”as e n s ei ss a m e ” t oc o n s t r u c t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l y , w eo b t a i nt h ea c c u r a t ec o n s t r u c t i n gg r o u ps i t u a t i o n so ft h e m o n o s y l l a b l es y n o n y m w o r d si nz h o um t h et o t a ln u m b e ri s2 2 8g r o u p s ,t h en o u ns y n o n y m s i s5 9g r o u p s ,t h ev e r bs y n o n y m si s1 2 9a n dt h e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i s4 6 o nt h i sb a s i s ,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s y n o n y m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w es e l e c t p a r to fs y n o n y m st oa n a l y z ea n dm a k et h er e l e v a n td i s c u s s i o no n t h et h e o r yw h i c hi sr e l a t e d t ot h es y n o n y mr e s e a r c h t h i sp a p e ri sc o m p o s e do fs i xp a r t s :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r e a s o no fc h o o s i n gt h i st o p i ca s w e l la s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2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a n dm e t h o d sf o rm o n o s y l l a b i c s y n o n y m s r e s e a r c hi nz h o uy i t h ep r i n c i p l ea n dm e t h o dt h a t t h ep a p e rr e s t so na r e i l l u s t r a t e db y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a sw e l la st h eg e n d e r 3 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z h o uy i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y ij i n ga n di z h u a n sf i n i s h e dt i m e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sw e l la s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s t y l e 4 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o f 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 sw o r d si nz h o uy i f i r s t l y , o u t l i n i n g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o fs y s n o n y m s i nz h o uy i t h e n ,u s i n gt h ei n d u c t i o n ,t h es y s t e ma n a l y t i cm e t h o d ,t h ea n t o n y ma n a l y t i c m e t h o d ,s e n s ee l e m e n ta n a l y t i cm e t h o d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t h e2 3g o u p so fm o n o s y l l a b i c s y n o n y m s 5 d i s p l a y i n gt h ef o r m so f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 si nz h o uy i t h e6k i n d so f f o r m sa r ee x p l a i n e db ye x a m p l e s 6 s o m eq u e s t i o n si np r e q i nc h i n e s eb o o k st ow h i c h 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 ss h o u l db ep a i d d u r i n gt h ew r i t i n gp r a c t i c e ,w ew i l ld i s c u s ss u c hq u e s t i o n s a sc o n s t r u c t i n gg r o u p ,e s t a b l i s h i n gs e n s ei t e m s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w h i c hs h o u l dp a ym o r e i v a t t e n t i o n s v k e yw o r d s :z h o uy i 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s y n o n y m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周易) 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糨糁 7 , o 8 年岁月i1 日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 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脓梅 3 0 4 年岁刖le t 一 指导教师( 签名) : 年月日 n 1 绪论 1 1 选题缘起 本课题属于汉语史的专书词汇研究。汉语史各个方面的研究是不均衡的,语音史的 研究最为充分,其次是语法史的研究,而词汇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特别是作为汉语历 史词汇学的先秦汉语词汇研究,更是落后于先秦汉语音韵学和先秦汉语语法学的研究。 要描写出一部完备的汉语词汇史,就必须对汉语词汇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进行全面、系 统的整理与研究,因此反映各个历史时期词汇面貌的专书词汇、断代词汇的研究就显得 尤为重要。程湘清指出:“只有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本书一本书地从多方向描写整个 词汇的面貌,才能摸索出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与脉络。” 五经、诸子中的文献词义较为系统地保存了中国早期语言词义蕴涵的形象 特征及其凝聚的核心义,从而成为影响后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源头。”汜周易是群 经之首,儒道两家思想的源头,也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内容极其广泛,包 括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科学知识等方方面面。周易的语言凝炼简约、奇谲警策, 又很接近当时的口语。它运用的词汇较同时代的其他典籍更为灵活丰富,为研究先秦汉 语词汇提供了很好的语料。因此,本文拟以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作为研究对象, 进而对周易这部古老经书的词汇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察,以便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 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 1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 2 1 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现状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的重要典籍中, 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不自觉的对词的同义关系的认识。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尔雅更 是首创同义编排体例,并作了一定的释义工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有大量的 同义词互训的例子。清代的段玉裁在许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同义词进行了更细致, 更精当的辨析,并提出了“浑言 、“析言”等理论术语,将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推向了一 个新的高度。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的 指导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分类简述如下: ( 1 ) 通论性的研究 专著类: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赵克 勤古汉语词汇概要、古代汉语词汇学,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高守纲古代 汉语词义通论。这类著作以专章或专节的形式对古汉语同义词的确立依据、性质、范 围、分类以及辨析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 义。 论文类: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论,洪成玉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 罗积勇先秦“同义词区别使用”的理据,池昌海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 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等。这类论文基本上是围绕着同义词的确立依 据、同义类型、差异构成,产生途径等问题展开的。 ( 2 ) 泛时研究 洪成玉、张桂珍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王政白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段德森简 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王风阳古辞辨,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古汉语 同义词辨释论等。这类研究成果以翔实的材料为依据,对具体词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辨析,在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方面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 3 ) 专书研究 对古代训诂专著的研究:冯蒸( 说文) 同义词研究,宋永培( 说文) 对反义 同义同源关系的表述与探讨,马景伦段注训诂研究,宋永培( 说文) 与上古汉语 词义研究,王建莉( 尔雅) 同义词考论等。这类研究对象明确,有助于我们充分吸 收古代训诂学的同义词研究成果。 对古代传世典籍的研究:张双棣( 吕氏春秋) 词汇研究( “吕氏春秋经的同 义词”部分) ,毛远明( 左传) 词汇研究( 第四章左传同义词研究) ,池昌海( 史 记) 同义词研究,沈林( 左传) 同义词研究,王宏剑( 韩非子) 同义词研究,周 文德( 孟子) 同义词研究,黄晓冬( 苟子) 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雷莉( 国 语) 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周娟( 苟子) 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荆亚玲( 诗经) 同义词研究,李冬鸽( 庄子) 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等。这类成果以特定时代的典 型语料为研究对象,对专书的同义词系统进行穷尽性的测查,在同义词的研究思路和研 究方法方面有许多新的创建。这也表明古汉语同义词的专书、断代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 开,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2 2周易词汇研究状况 周易文辞古奥,含义晦涩,其语言特色也很鲜明。然而,前人对周易的语 言研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周易的论文主要有:牛占珩 2 周易) 古经词汇琐议、( 周易) 古经句法探析,马恒君简论( 周易) 语言的涵 盖性,辛介夫( 周易) 的语言特色,廖名春从语言的比较论( 周易) 本经的成书 年代,周德美( 周易) 言语观及其影响,赵振兴( 周易) 互文考察、( 周易) 复 音词考察、( 周易) 副词研究,李仁安、阚辉震( 周易) 卦、爻辞主谓句分析,王 丽( 周易) 古经单句句法研究,吴辛丑( 周易) “贞 字结构分析,赵振兴、陈灿 ( 周易) 的句法结构、( 周易)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张瑞芳( 易经) 动词配价研究, 赵振兴、顾丹霞( 周易) 兼语句浅说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语法方面,而词 汇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 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2 1古汉语同义词的界定 为了明确同义词的性质和确定标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同义词”。关于这 一问题,虽然在古汉语学界没有像现代汉语同义词研究那样引起激烈的争论,但也是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将8 0 年代以来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引述如下: 王力: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 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昭1 张永言: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 个概念,但是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 上则有所不同。h 洪成玉、张桂珍:同义词实际上是词义有同有异的近义词。巧 曹先擢:同义词是指那些表示同一概念而相互间在语义上或感情色彩上有细微差别 的词。幅 周光庆:同义词的同,是以义位为单位观察的几个多义词,只要它们的某一个义位 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这几个多义词就在某个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就是一组同义词。 f 7 ) 段德森:( 同义词) 是指语音不同,但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词性相同的 词。鼬 王政白:古汉语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词之间意义相同或相近的现象,这种意 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是同义词。旧 赵克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所包含的一个意义相同,而在其他意义、风格 特征、感情色彩或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就叫同义词。n o 黄金贵:同义词,是具有不同“义象”( 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的同中之异) 、共同表 示一个义位系统的词群。川 王宁:声音没有渊源而意义局部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必定不同源。两个词只 要有一个义项的义值相近,就可称为在这个意义上的同义词。2 蒋绍愚:一个词包括若干义位,所谓“同义是指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 是各个义位都相同j n 3 4 以上诸位学者的论述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义相同”说,以王力、曹先擢、周 光庆、赵克勤、黄金贵、王宁为代表。尽管他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如“某一意义、 同一概念、某一个义位、一个义项”等等,但所表述的意思是相同的,即同义词之“同 是指某一个词义相同。此观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因此本文采用此说。 “多义相同 说,以张永言、段德森、蒋绍愚为代表。他们认为同义词之“同”是指 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此说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古汉语同义词的实际,正如黄金贵 所指出的:“词典中大量出现的所谓几个意义相同的同义词组,原来不过是后世 作复词为主的双词素,当属古汉语同义词组一部分的两个词( 或三个词) ,现在充当了 一个完整的同义词组,然后再加上两个词之间的一种兼有同义、类义、近义的种种同步 引申,遂造成了所谓几个意义相同的同义词组的假象。州1 4 o “义同、义近”说, 以洪成玉、王政白为代表。他们认为同义词之“同是指意义的相同或相近。此说又失 之于宽泛,而且“同义词、近义词、等义词”这三个概念又说得很含混,在同义词辨析 的实践中经常混淆,所以此说也不可取。 关于同义词的界定,我们还需明确以下几点: ( 1 ) 同义词之“同”是指一个义位相同,具体来说就是词义的理性意义基本相同, 而补充意义、色彩意义以及语法意义则可能有所不同。 ( 2 ) 区别同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与近义词是一组相对立的概念。刘叔新指出: “同义词语和近义词语在是否指同一事物对象上的根本区别,表现在词语意义构成方面 就是:有同义关系的词语,其主要理性义素或主要理性意义成分必定相同,也必须相同; 意味方面,某个主要的理性义素或理性意义成分的是否强调,以及表达色彩方面等,则 可以不同;有近义关系的词语,彼此必在某个或某些主要的理性义素或理性意义成分上 不一样。n 列可见,同义词指称的是同一事物对象,而近义词指称的是不同的事物对 象;同义词是理性意义的根本部分的重合,而近义词是理性意义的次要部分的重合。 ( 3 ) 区分同义词和同源词。首先,同义词和同源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现象。同义 词相同的是“词汇意义”,即直接显现在语言中的词的表层使用意义;同源词相同的是 “词源意义”,即不直接显现在语言中的词的深层隐含意义。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如:“径 和“衢”都有“道路”义,但是它们的词源意义不同:“径”和“泾、茎、经、 劲、胫、颈”等词同源,其词源意义是“细、长、直”;“衢”和“榷”同源,其词源意 义是“歧出”。因此二者是同义词,不是同源词。又如:“篝、清、觏、媾”都含有“相 交”的深层隐含义,但是它们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篝”是用竹片纵横编织而成的熏 5 笼;“清 是田间的水道;“觏”是双方相遇;“贿”是悬赏征求。因此它们是一组同源 词,不是同义词。其次,同义词和同源词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词汇进行分析的结果, 因此二者在外延上有交叉是完全合理的。如:“媾”和“耩 都从“苒”字分化而来, 其词源意义是“相交 ,同时二者又都具有“媾和,蒲和 的词汇意义。因此它们是同 源同义词。 2 2 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 如何确定古汉语中的同义词,这是同义词研究的又一基础性工作。学者们对这一问 题作了许多论述,现分类简述如下: 1 替换法 蒋绍愚:判定两个义位同义,最简单的办法是替换,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多 数上下文中都能互换,就说明它们某一义位的中心变体相同,就是同义词。h 6 1 王宁:“置换 不仅能证同,也可以辨异。同义词在使用相近义位时可以互相置换, 凡不能置换的就是它们不同的义位。h 7 黄金贵:同义词就是替换使用的客观存在;同义词越丰富,替换的功能越强。 我们所说的“替换 ,是指充分发掘和利用前人在文献使用中的实际“替换 ,这就形成 了考察前人“替换 内容的“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1 8 理性意义基本相同是同义词存在的客观基础,可以“替换 是同义词的一个基本功 能,并且前人在古代文献中实际使用过的“替换”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部分同义词, 因此“替换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 1 ) 并不是所有的同义词之间都可以互相替换,可替换性是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的。同义词虽然在理性意义上基本相同,但它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着细微的差 别,除此以外,其补充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也往往不同。如果特定的上下文要突 出的是这些相异之处,那“替换 就不能变成现实。 ( 2 ) 可以替换而意义基本不变的词也不都是同义词,因为词在具体语境中会产生 临时意义,使它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与不互为同义词的词替换。蒋绍愚指出:“不能因为 两个词在某一个句子中可以互相代替而意义不变,就说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必须是两个 词在多数常见的场合都能互相代替才是同义词。州1 们 ( 3 ) “替换”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哪些词可以互相替 换,哪些词不可以互相替换,往往是出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常常是研究者“感觉不出 6 显著的差别”时就认为可以互相替换,而这“显著的差别 却没有一个恰当的度和客观 的标准可资依凭。 ( 4 ) 对于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来说,这种方法缺乏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在古代 文献中,前人实际使用过的替换是非常少的,而更多的情况是,在同一个上下文中找不 到可以互相替换而基本意义不变的语言单位,这时候,就只有靠研究者的语感自己作出 判断。但是古代汉语又不像现代汉语那样是一种活的语言,因此,光凭语感去感觉这“显 著 的差别恐怕是行不通的,况且这“差别”的尺度也难以把握,所以这种方法不完全 适合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 2 “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 洪成玉:一般说,属下列情况之一的,都可以认为是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一) 互训。 同训。o 同义递训。互文。异文。2 0 1 王宁先生在训诂学原理中列举了可以证明词的同义关系的四种材料: 义训:直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如果不属文意训释,则必定同义,互训更易判定 为同义词。 ( 二) 互言:同义词在使用它们相同的义项时可以互相置换,也就是说,在相同的语言 环境里,它们因意义相同,可以同用。 对言:同义词用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可以见其同。 连言:在古汉语里,同义词可以连用而义不变,这正是后来发展为双音合成词的 基础。2 1 黄金贵也列举了可以鉴别一般同义词的几种材料:互训、同训、递训、异文、同义 连用、对文同义、避讳。 传统训诂中表现同义词的材料很丰富,表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些材料为我们确 定古汉语同义词提供了很好的线索,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 1 ) 应该正确理解“义 和“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义是词形所负载的客观内 容,它是在词进入使用状态后在确定的语境中自然显现的,而训则是对这种客观内容的 人为表述。川“训在反映义上,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难得像逻辑概 念的定义那样严密,而只能近似准确。川2 4 因此,“不能因为训释语词相同而简单地确 定它们为同一义项或同义之词。州2 5 1 古代的许多训诂材料是依据经典文献的原文而作的 随文释义,其目的不仅要解释词的概括意义,还要解释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词的 具体意义很灵活,与全面的词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离开特定的上下文,这种训释就不 7 能成立,因此,文意训释不能用来证明同义关系。 ( 2 ) 具有同训、递训关系的词不一定都是同义词。同训的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很 复杂,在不同的训释中使用训释词相同的义项时,被训释词才能构成同义关系。使用递 训时也应注意:如果释词和被释词都是多义词,那么递相为训的义项所表示的概念必须 具有同一性,释词与被释词才具有同义关系。 3 双重印证法 周文德:( _ ) 从经典文献原文中找依据,确定专书同义关系的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 就是专书的原文。这是本证。利用训诂材料对从经典文献原文中考察出的同义词进行 验证。这是他证。旺郇 “双重印证法”是确定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确定词的同义关系 只能依据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古汉语语词同义关系的最直接、最可靠的 依据只能是保持了该时代语言面貌的文献原文。因为在古代文献里“同一篇中,乃至全 书各篇之中的字词,在意义与用法上是互相牵连与证明的,就是说,经典文献的原文, 已经通过字词的相互关系对每个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作了准确而显白的注释”。“通过 对经典文献原文的考察,归纳出具有同义关系的语词,接下来,用古代的训诂材料去验 证这些语词是否确有同义关系”。嘲但是“双重印证法 的运用也是有局限的。首先, 文献原文不能显示出专书中所有具有同义关系的语词,因为只有部分同义词会以相对固 定的格式显现出来,而那些散见于全书各处的,没有固定显示格式的同义词则往往不易 察觉。其次,训诂材料中的文意训释不能用来系联同义词。因此本文在“双重印证法 之外辅之以“义项归纳法”。具体的做法是: ( 1 ) 熟读周易( 包括易经和易传) 的文献原文,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循 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义对具有同义关系的语词进行穷尽性的系联。系联时遵循 从宽的原则,即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周易中的具体使用义能构成同义关系, 我们就将其确定为同义词组,而不考虑这些词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 2 ) 利用训诂材料对已经系联出的同义词进行验证。这里所说的训诂材料包括两 类:一是训诂专著类,如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等;一是周易的各种注释书。 我们主要参考周易正义( 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集解( 李鼎祚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 、周易正宗( 马恒君著,华夏出版社) 和周易译注( 黄寿祺、张 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 ( 3 ) 为了加强同义词系联的准确性与明晰性,归纳出周易中所有实词的义项。 8 在此基础上,对归纳出的同义词组作进一步的检验,最后得出周易单音节实词较为 准确的构组情况。 2 3 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如何辨析同义词的同中之异,这是同义词研究的重要内容。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也作了不少论述: 洪成玉、张桂珍认为:同义词的差异一般可从词的词汇属性和语法属性两方面来考 虑。词汇属性的差别分为:概念的差别、色彩的差别、引伸义的差别、反义词的差别、 地区性的差别、时间性的差别。语法属性的差别分为:词的句法功能的差别、词的结合 能力的差别。旺9 何九盈、蒋绍愚在古汉语词汇讲话中列举了古人辨析同义词的五个方面:1 所指事物的形状或质地不同;2 行为方式或情态不同;3 语意轻重、程度不同;4 词义 褒贬、感情色彩不同;5 语法上的差异。b o 赵克勤认为: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意义、色彩和用法上。意义上的差别表现为:有 些同义词的概念的内涵不一样;有些同义词的概念的外延不一样;有些同义词表示的程 度有深浅。色彩上的差别是指有些同义词表现了爱憎褒贬等方面的不同感情色彩。用法 上的差别主要指有些同义词的适用对象不一样。b 1 高守纲认为:同义词的差别表现为理性意义( 范围广狭不同、性情状态不同、程度 深浅轻重不同、侧重的方面不同) 、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三个方面。2 王宁先生认为训诂上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辨析同义词:( _ ) 置换:同义词在使用相近 义项时可以互相置换,凡不能置换的就是它们不同的义项。对举:不同的反义词可以 用来辨析同义词的差异。系连:词的意义特点,应当在它整个的引申义列中来认识, 从本义、源词和同源词中,都可以看出词义特点。3 3 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般都是从词汇属性、语法属性和语体风格三个方面来辨析同义 词的。他们的辨析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同外之异辨析多,同 中之异辨析少;附属意义辨析多,理性意义辨析少:逻辑层面辨析多,语言层面辨析少 等等。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的特点,采用下 面一些辨析方法: 1 归纳法。专书同义词研究一定要体现专书同义词的特点,因此,从事专书同义词 的辨析工作,必须以专书的使用情况为准,“词在文献语言中的用例,是辨析古代汉语 9 同义词的根本依据。 州据此,我们主要依据周易的文献语言材料,再参考周易 的各种注疏,对同义词组内每个成员在相同义位上的全部用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它们在 具体上下文中的使用特点,即在专书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2 系统分析法。王宁先生已经指出:“词的意义特点,应当在它整个的引申义列中 来认识,从本义、源词和同源词中,都可以看出词义特点。州3 5 词有本义、引申义和词 源意义。本义的特点对词义的特点具有决定作用,词义总是从本义出发,不断地派生出 与之有相同、相似或相关之处的新义,即引申义。在引申过程中本义的特点会被放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列的方式,来探寻同义词之间的差异。王宁先生 还指出:“非同源的同义词,只在使用意义上相同,词源意义却不可能相同,用这个方 法可以辨析同义词”。旧刚词源意义是词的深层隐含意义,不在使用中直接显现,但它对 使用意义的特点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分析词源意义也有助于我们认清同义词之间的细微 差别。 3 反义词分析法。有些同义词,它们具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反义词。我们可以利 用反义词从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某些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周易是先秦时代一部重 要的哲学著作,“对立统一”规律始终贯穿其中,因此全书自觉地运用了大量的反义词 来反映这一哲理,这些反义词正好可以成为我们寻找同义词差别的鉴别器。 4 义素分析法。为了更明确地显示出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义素分析法对同 义词在使用相同义位时的义值进行描写。同义词的义位中包含相同的表共性的义素和相 应的表差异的义素,表共性的义素表现了同义词的“同,表差异的义素决定了同义词 的“异”,因此我们的义素分析采用二分法,即义值= 表共性的义素+ 表差异的义素。 2 4 同义词的词性问题 在确定同义词时,是否要求构成同义关系的语词词性必须相同,这一问题在学界也 没有定论。学者们的观点分为三种:同义词的词性必须相同。同义词的词性可以不 同。圆同义词的词性最好相同,但也认可词性不同的词可以构成同义关系。笔者同意第 一种观点,在词性相同的前提下来确定同义词。 1 0 3 周易概况 3 1关于易经 易经这部书,在先秦称为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尊为经,称为易经,并 冠居群经之首。易经应该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经过多人的润色加工,最终才编 成这部卦形体系完整,卦爻辞井然有序的周易。顾颉刚先生根据王国维等对古史的 研究,详细考述了易经中王亥丧牛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康 侯用锡马蕃庶等故事,推定易经卦爻辞的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年,这一推断得到了 多数学者的认可。 周易是周朝人用的占筮辞典。据周礼天官记载,周朝流行的筮法又称为 “易”,取蓍数和卦象变易之义,有三种:周易、连山、归藏。可见当时有多种 占筮方法和书籍存在,后来只有周易流传了下来。易经一书,由六十四种卦象 和卦辞、爻辞构成。每卦六画分别由阴阳两爻构成。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共三百六十 八条。 3 2 关于易传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汉儒称为“十翼”,认为是孔子所作。但自从北宋欧 阳修开始,这种说法就受到了怀疑。现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说法是易传作于春秋战 国之间,作者也并非一人,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而成的。 所谓的“十翼”,是指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 文言、序卦传、杂卦传,实际上共七种。系辞传是解释周易一书的性质 和筮法的原则,通论周易大义;说卦传是说明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特性;彖 传附在六十四卦下,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指出一卦的核心内容;象传是解释 卦象、爻象以及卦爻辞的意义;文言是对乾坤两卦的卦爻象和卦爻辞的重点解释; 序卦是专门讲述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杂卦主要是说明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与 特点。易传对易经的解释带有浓重的哲理色彩,如宋朱熹所说:“始因其言吉凶 训戒之意而推演其义理以明之,以致易传成了一部“穷理尽性之书 。 易经和易传原本是分开的,但汉以后传文被合入经文并行。二者都是“人 更多手、时历多世”编纂而成的作品。就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我们还无法对它们的成 书年代作出准确的推断,但大致范围是可以确定的。由于经传并行,并且传文中又引用 了大量的经文,因此二者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地融为一体。本文将易经和易传放 在一个共时的历史平面来研究,把时间的下限定在春秋战国之际。通过对周易的研 究,进而对这一时期的语言面貌作更深入的了解。 3 3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的几点说明 ( 1 )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是实词的主体,也是最能反映实词面貌的三类词,因此 我们的研究对象就限定在这三类词上。 ( 2 ) 前面已经说过,同义词的词性必须相同,因此我们首先要给周易中的所 有单音节实词归类。在划分词类时,我们以词项( “负载一个义项的语音或书写形式”) 为单位。王宁先生指出:“以词项为单位,词汇意义与词的结构功能和语法分类完全是 一致的,而词项的切分也是可以科学操作的。州3 7 此外,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的问题,王宁先生认为这是一种“衍生动词”,应该把它们看作动词词项。3 8 1 ( 3 ) 同义词是有同有异的客观存在。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 有时强调其同,有时强调其异,所以专书原文并不能体现出所有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对于那些在文献原文中不能体现出明显差别的同义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本义、引申义、 同源义等找到它们的差别,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不再引用周易原文进行书证,否则 就会显得很牵强。 ( 4 ) 版本采用十三经注疏之周易正义,其中周易上下经及文言、彖传、 象传由魏王弼注( 简称王注) ;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由 晋韩康伯注( 简称韩注) 。同时我们也参照了宋程颐的周易程氏传( 简称程传) , 宋朱熹的周易本义( 简称本义) 以及近人高亨的注释等。 1 2 4 周易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的考释及辨析 通过对周易单音节实词的全面测查,我们共归纳出2 2 8 组同义词,其中名词 5 9 组,占总组数的2 5 9 ,动词1 2 3 组,占总组数的5 3 9 ,形容词4 6 组,占总组数 的2 0 2 。下面我们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同义词进行考释与辨析。 4 1民、众 “民”和“众 在表示“民众,百姓 这一意义时具有同义关系。 “民 在周易中共出现4 1 次,可归纳为4 个义项:( 1 ) 民众,百姓。3 5 次。 ( 2 ) 上古指臣,在官位者。2 次。( 3 ) 民心。1 次。( 4 ) 民风,民情。3 次。“民 表 示“民众,百姓”义时用例如下: ( 1 )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彖辞( 正 义:“毒犹役也,若用此诸德使役天下之众,人必从之以得其吉,又何无功而咎责乎? ) ( 2 ) 象日: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象 辞( 正义:“以左右民者,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 “众”在周易中共出现1 2 次,可归纳为两个义项:( 1 ) 众多。5 次。( 2 ) 民 众,百姓。7 次。“众”表示“民众,百姓“义时用例如下: ( 1 ) 象日: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师象辞( 正义:“君子以 容民畜众 者,言君子法此师卦,容纳其民,畜养其众。”) ( 2 ) 象日:明入地中,“明夷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明夷象辞( 王 注:“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正义: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所以君子能 用此明夷之道,以临于众,冕旒垂目,鞋纩塞耳,无为清静,民化不欺。) 辨析: 民 说文民部:“民,众萌也。 段注:“萌,犹懵懵无知貌。民 的本义 是愚昧无知的人,引申指民众,百姓,所以“民 在表示“民众、百姓 义时含有“被 统治,需要教化”的词义特点。在周易中,“民 用作“民众、百姓”义时多与“君、 后、圣人、贤人、君子 等相对而言。如: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 疆。( 临象辞) ( 正义:君子以教思无穷者,君子于此临卦之时,其下莫不喜 说和顺,在上但须教化,思念无穷己也,欲使教恒不绝也。容保民无疆者,容谓容 受也。保安其民,无有疆境,象地之阔远,故云无疆也。 ) 可见,这里的“民 就 1 3 是指需要在上位者进行教导、容纳、养育的人。又如: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 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系辞下) 这里的“民 与“百官”相对 而言,是被统治者。 众说文豕部:“众,多也。 甲骨文作“鬲”,从三人在日下会意。“众 的 本义是多,引申为民众,百姓。“众 表示多,多t n 平常、普通,因此“众”在表示 “民众、百姓 义时含有“平常、普通 的词义特点。 “民、众 的同异分析: 同义词相同义素 差异义素 民被统治,需要教化 民众,百姓 众平常、普通 4 2 罪、过、尤、恶 “罪、过、尤、恶”在表示“罪过,过失”这一意义时具有同义关系。 “罪”在周易中共出现两次,可归纳为1 个义项:罪过。用例如下: ( 1 ) 象日: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解象辞( 正义:“赦谓放 免,过谓误失;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缓解之 义也。 ) ( 2 )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 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日:何校灭耳,凶。系 辞下( 正义:“明恶人为恶之极以致凶也。 ) “过”在周易中共出现4 2 次,7 次用作卦名“大过 ,6 次用作卦名“小过 , 其余2 9 次可归纳为4 个义项:( 1 ) 渡过。2 次。( 2 ) 超越,超过。1 2 次。( 3 ) 过分; 过甚。9 次。( 4 ) 过失。6 次。“过 表示“过失”义时用例如下: ( 1 ) 象日: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辞( 王注:“迁 善改过,益莫大焉。 ) ( 2 )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系辞 上( 正义:“无咎者,善补过也者,辞称无咎者,即此卦爻能补其过。 ) “尤 在周易中共出现6 次,可归纳为1 个义项:罪过,过失。用例如下: ( 1 ) 象日: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 ,终无尤也。贲四象( 正义: 引匪寇婚媾,终无尤者,释匪寇婚媾之义。若待匪有寇难乃为婚媾,则终无尤 1 4 过。若犯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