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346 学科、专业代码:040102 研究生学号:200410107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areer guidance for china university 论文评阅人(姓名、职称) 论文 答 辩 委 员 会 主席姓名(职称) 委员姓名(职称) 学位授予单位: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跨学科课题, 涉及教育政治心理等多学科。 它不仅是高校高等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当代中国,研究高校的职业指导,具有现 实和理论的双重意义。 当前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大学生的择业观、职业意识。关注大学生就 业政策、就业指南、面试韬略等,技巧大于理论。而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一些本质理论,却 很少有这方面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教育学等相关理论 为基础;注重基本的历史材料的搜集和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在总结国内外职业指导历史发展分析我国当代高校职业指导现状的基 础上,运用当代职业指导理论,探讨当代高校职业指导的功能任务内容途径方法, 为我国当代高校职业指导的实施提出了具有现实价值的可行性措施。 高校要将职业指导作为 一贯穿四年的系统工程,从大一开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的局限,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 需要之人才的角度, 切实帮助大学生进行高校职业指导, 提高大学生在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除绪论外,主要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职业指导的内涵解析和基本理论。主要是在职业指导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明 确当代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和实践类型。 第二章: 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比较研究。 主要通过研究国外一些职业指导开展比较成熟 的国家,它们的职业指导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当代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提供相关经验和教 训。 第三章: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的 历史和现状。 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关系我国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很多的偏 差,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不是十分理想,达不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第四章: 加强我国职业指导的相关建议。 从构建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高校职业指导 体系,发展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信息网络的建立,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 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整合职业指导课程教材, 开设职业指导课来完善我国高校的 职业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职业指导 高校职业指导 高等教育 ii abstract high institution occupational guida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which is referred to many disciplines such as education, politics, and etc. fo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institu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institution occupational guida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stitution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has a special position in it. institution occupational guidance research has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s in china toda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4 parts: chapter one: the analysis of occupation guidances connotation and its basic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occupation guidances connotation, this part clearly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e types of the occupation guidance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chapter two: the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occupation guidan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university occupation guidanc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t could provid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instructive lessons for us. chapter three: the 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occupation guidance.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the institution occupation guidance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the level of awareness in china and series of problems accordingly existing to be solved. chapter four: find the ways and questions constructing career guidance development. the career consul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t china in high institutions. 【key words】vocational guidance; vocational guidance of higher institutions; higher education iii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1 1 绪论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3 1.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4 1.3.1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 4 1.3.2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 4 1.3.3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 4 1.3.4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5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5 2 2 职业指导的内涵解析和基本理论职业指导的内涵解析和基本理论 7 2.1 职业指导内涵解析 7 2.2 职业指导基本理论 8 2.2.1 职业指导理论的奠基时期(20 世界初至 30 年代末) 9 2.2.2 职业指导的分化时期(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末) 9 2.2.3 职业指导的整合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今) 11 3 3 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比较研究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比较研究 13 3.1 国外高校职业指导论述 13 3.1.1 日本职业指导 13 3.1.2 新加坡职业指导 14 3.1.3 美国职业指导 14 3.2 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发展新趋势 22 3.2.1 通过颁布有关的政策、法令或者条例、从法律上面保证高校职业指导的顺利实现、 并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 16 3.2.2 职业指导机构的设置更加的专业化、系统化 17 3.2.3 职业指导的方式非常的多样化 17 3.2.4 信息技术在职业指导中广泛的运用 17 3.2.5 注重对于职业指导师的素质和队伍的建设 17 4 4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19 4.1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历史 19 4.1.1 第一阶段,职业指导初期(1917-1949) 19 4.1.2 第二阶段,职业指导的停顿时期(1950 年-1976 年) 19 4.1.3 第三阶段,职业指导的恢复期(1977 年-1986 年) 20 4.1.4 第四阶段,职业指导的快速发展时期(1985-现在) 20 4.2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22 4.3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26 4.3.1 职业指导理念有待更新,职业指导绝对不是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27 4.3.2 职业指导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相差过大,没有从学生出发 27 4.3.3 本质上高校关注的是就业率而不是职业指导 27 4.3.4 职业指导的方式实践性不够 28 4.3.5 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 28 iv 4.3.6 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职位信息 29 4.3.7 中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地区性的不平衡在加强 29 4.3.8 高校职业指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9 5 5 加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相关加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相关建议建议 31 5.1 构建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 31 5.2 发展专业的高校职业指导队 37 5.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信息网络的建立 40 5.4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职业道德 41 5.4.1 在新的环境下,人力资源配置与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 41 5.4.2 推动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41 5.5 有效整合职业指导课程教材 41 结语结语 4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4 附录附录 48 致谢致谢 5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1 1 绪论绪论 1.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国家用人制度的改革和高等学校自 99 年开始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不 容乐观。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高校,科学的运用职业 指导,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 配为主体、 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要“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随着经济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它改变了学生的分配制度,从“统包统 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成“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早在 1993 年 2 月国务院 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 “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 业制度。近期内,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原则上仍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安排就业, 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 “供需见面” , 落实毕业生就业方案, 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双 向选择”的办法;委托和定向培养的学生按合同就业;自费生自主择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 边远地区的毕业生, 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 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 通过人才劳务市 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与此相配套,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指导、职业 介绍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近半个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对所有的毕业生都包分配。在这段时间,职业是 被政府所定义的, 并且被认为是年轻一代投身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人们都会 要求政府给他们寻找工作,从事政府所赋予的工作。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只考虑社 会的需求, 却较少从个人选择角度考虑分配到个人的工作是否是正确和恰当。 学校确信学生 遵守分配制度并且教导他们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他们需要放在被需要的那些职位上, 至于学生是否对职业有无兴趣这不是一个被考虑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不再负责学生的分配工作, 学生们开始自己寻找他们所想要的工作, 开始面对新的就业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2 年 10 月 12 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 年 11 月 8 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发19933 号。 zhang, weiyuan; hu, xiaolu; pope, mark: the evolution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 2002(03):226-229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2 制度的冲击。 由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市 场机制正慢慢成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 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 保证几乎每一个人都拥 有终身合同,这就是有名的“铁饭碗” 。这意味着很多人,他的一生就只有一份工作,无论 你是否喜欢,都可以得到终身的福利,比如养老金、公费医疗服务、福利分房等,甚至有些 工人的孩子在父母退休后还可以继承他们的工作。无论你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好或者是不好, 这份工作永远不会丢失, 就像铁饭碗永远不会打碎一样。 而当前, 我国新的就业方针是: “在 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其中, “自主就业”是 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自谋职业。 “市场调节就业”是指通过培育与发展 劳动力市场, 以市场机制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 向选择。 “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计划体制下的包分配向市场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转变和“铁饭碗”的消失,这两项就业制 度的巨大改变,无疑为我国的发展、经济的活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短时间内,也会 对我们的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从 2001 年到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 70%左右,但是大学却年年 扩招, 200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 114 万,2005 年则达到了 338 万,是 2001 年的 3 倍。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 年是 34 万人,2002 年是 37 万人, 2003 年是 52 万人, 2004 年是 69 万人, 2005 年达到了 79 万,2006 年是 91 万。 而 200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 496 万,就业的压力持续增加。据浙江省几所主要高 校对 2002 届大学毕业生的统计,非师范高校本科签约率超过 80的学校仅占总数的 50; 专科则更不理想,签约率超过 80的学校为零,签约率超过 60的学校仅占总数的 8, 而低于 40的学校却占到总数的 33。就连一向被视为“铁饭碗” ,就业率年年 100的师 范专业,当年也亮起了红灯,某些省属重点高校师范专业的就业率还不到 90。 就业问题, 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系到能否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 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 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 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 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 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 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创造和增加新的工作岗位, 使更多的人具备得到或者胜任这些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方湖柳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调查及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09) :47-49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 年 10 月 15 日。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3 是促进就业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比如高科技领域虽然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 但这些 岗位对于人的要求较高,需要的是受到过专门培训、拥有技术的人才。对于很多人而言,这 些岗位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职业指导可以对促进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向人们提供很 多有价值的建议。另外各地所需人才的状况,自己所适合的职业,用人单位的需要、期望, 各个职位大概的薪酬范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面试的技巧等也离不开职业指导。 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高校的扩招, 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来愈大。 大学生就业 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点社会问题。 但现在, 在校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缺乏一个 正确的定位,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一个长远的眼光,加上信息渠道的不足,往往会出现 很多的偏差。只有根据社会的需求、高校的培养目标和高校学生自我职业定位,将这三者有 机的结合起来, 有目的性的开展系统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才可以有效的改进高校毕业生就 业难的问题。 当代中国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高校的职业指导完成各种教 育与职业的过渡,帮助他们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兴趣,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增强 职业的适应性,从而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就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繁 荣。 1.1.2 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职业指导拥有相对较长的历史。 有组织的职业指导的实践始于美国, 其历史可以追述到 1908 年,美国学者帕森思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并第一次使用“职业指导”这 个概念,同时他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提出了非常著名的职业指导三步法,这标志了职 业指导理论的诞生。 英国职业指导专家瓦茨在出版的论文集 生涯教育与指导再思考: 理论, 政策和实践中提出:“工作世界的急剧变化也日益增强人们的共识,需要一种终身指导方 法来支持终身职业的发展。 ” 职业指导长期的历史, 使之拥有广泛的数据、知识、理论和技能。这些对于有效的职业 指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职业指导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帮助,它关注每个人 身上的优点,并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发挥这些优点。它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对于专门研究职 业指导的人来说, 可以非常方便的将他们的研究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实际上, 职业指导 是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对于社会教育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积 极的意义。 职业指导在我国也有将近 80 余年的历史,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 因,我国的职业指导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有巨大的差距,对于其本质、内涵、方法、 意义依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当前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大学生的择业观、职 业意识的教育指导。关注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指南面试韬略等,技巧大于理论。而对于 高校指导的一些本质理论, 却很少有这方面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对于 瓦 茨 , 学 校 职 业 指 导 地 位 的 变 化 , 教 育 展 望 , 68 期 :7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4 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将大大推动职业指导在高校 中的开展。 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职业指导理论已取得的成果, 分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现状的 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经历,放在中国这个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职业指导 理论的趋势和规律,以求对我国当前的高校职业指导有所启示。 1.1.3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3.1 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 随着高失业率,推迟做出职业选择的年轻人数量日益增多;另外一方面,中国现在正在 经历着整体性的变革,传统的“铁饭碗”和国家分配就业,这些曾经给了企业员工和学校学 生以安全感的制度开始崩溃。在这样的环境下,对高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其解决现实 生活中遇到的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愈发显得急迫。该课题拟通过对于职业指导的研究,达到 减少社会不平等性、 鼓励接受咨询的大学生们建立对于工作和对于就业市场正确的态度、 形 成合格公民、最优化个人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得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3.2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从高校学生的角度 有人对北京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学生调查表明: 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 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大学生不明确,只有 5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事实表明, 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 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高校学生需要职业指导 给予其帮助, 使其可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 更好的去面对越来越严峻 的就业市场。 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 对于促进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工作,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为国家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当代大学生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自我实现,职业指导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的自我实现。 1.3.3 从高校的角度从高校的角度 学生就业的情况直接关系高校的声誉, 国家对于那些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专业进行限停 招生,更加促使学校希望通过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学校是学生和 社会的一座桥梁。伴随着教育改革,民办院校的兴起,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和扩招所引起的 学校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学校越来越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服务, 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 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可以参加考试并且进入大学,拿到一个文凭。就 业率和学生找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学校通过职业指 导,可以了解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 的内部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而有利于高校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由此,职业 转引自谢君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方法的运用和改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4) :200-20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5 指导所起到的作用愈来愈大, 有些学校甚至开始运用和发展职业评估为他们的学生提供职业 指导服务。 1.3.4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现在高校毕业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期望值又过 高,对于职位、薪酬有比较高的要求,从而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大学 毕业生难管理,从而导致不愿意雇佣应届学生。 联创国际人事行政主管余女士长期从事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接触了大量的应届 生,对应届生总的印象不错。她认为,有些应届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可能是应届生在人 才市场受冷遇的主要原因。 有些应届生在礼仪方面比较欠缺, 有些应届生则连一般的中文邮 件也写不好,更有些应届生在公众场合公德意识不够。有的学生住到公司集体宿舍,不久就 因为不爱惜地板遭到管理人员投诉。 这些缺点都让用人单位皱眉。 一部分本地生源相对于外 地的学生则显得有点“娇气” ,主要表现在不太愿意加班,也不大愿意离开本地到外地工作 或较长时间的出差外地。 这在软件公司是不被认同的行为, 因为在软件公司加班已然成为了 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和必须, 不愿意加班其实就是不能在软件公司生存。 学生的素质也会和毕 业的学校有些关系,从不同学校招来的学生,有的一批都很好,有的一批都不太好,这和学 校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是校园文化发生了影响并进行同化的效果。 上海克虏伯人力 资源总监宣女士认为,应届生身上有一些弱点需要克服。一是期望值高于自身价值,对自已 定位过高,这就难免心态浮躁。二是眼高手低。三是缺乏耐心,急功近利。很多应届生不愿 意做小事, 不愿意脚踏实地地一步步积累, 希望一步登天, 这样往往不利于自己的快速成长。 四是随意跳槽,无长远目标。宣总监分析,一些应届生之所以随意跳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 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 高校学生需要高校职业指导,指导学生在读大 学的时候,做好从一个学校的人过渡到社会的职业人的铺垫工作。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期刊、著作、教材、互联网相关资源,查阅国内外很多 学者对于职业指导研究的相关成果,使得我对于职业指导在国内外的历史、产生、发展以及 未来的趋势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参阅的外文资料, 由于语言和获得资料的局限主要以美国的 主流职业指导期刊为主。 2、比较分析法:在对文献归纳的基础上,比较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 探讨更具中国特色并符合现在中国国情的职业指导理论。 3、经验总结法:笔者从事外企人才招聘工作将近五年,在此期间接触了大量的知 名外企,对于企业的用人要求有了一些心得,并参与一些企业的校园招聘。再次回到学校读 胡思华,用人单位如何评价应届生?, 2006.08.15。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6 研后又接触了大量职业指导方面的理论。这些经验的总结将是我论文的基础。 4、访谈法: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在校生和首次参加工作的青年、高校教师、相 关政府部门和机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访谈,获得一手的资料,拓宽自己的思路。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7 2 职业指导的内涵解职业指导的内涵解析和基本理论析和基本理论 2.1 职业指导内涵解析职业指导内涵解析 对职业指导如何定义内涵, 是我们在进行高校职业指导研究中首先就要面对的问题。 职 业指导内涵理解的不同, 不仅仅会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构成活动范围工作方法和任 务,也会影响职业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厘清职业指导 的内涵,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实施职业指导,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是有十分巨大影响的。 在 1908 年 5 月 1 日,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他发表的报告中, 第一次提出了 “职 业指导” (vocational guidance)。目前关于其名字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各个国家有各自不 同的称呼。例如:在美国称为“就业教育”或“生计教育” ,加拿大称为“就业入门” ,法国 称为“方向指导” ,港台地区称为“职业辅导” ,日本称为“出路指导”或者“前途教育” , 在前苏联国家称为“职业定向教育” ,韩国称为“出路与职业”等等。名称的多样性反映了 职业指导类型和内容的丰富性。其中“职业指导”这一表述在国际上比较的通用。 关于职业指导的内涵,国内外对此的定义不尽一致。 教育大辞典定义为: “职业指导 是对学生选择职业进行的咨询与指导。 在西方高等学校中, 通常有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 进行的指导。他们通过测验,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提供评价各种职业和各类工作的课程与资 料,进行课堂讨论等各种形式,测定学生的职业兴趣,能力和能力倾向,并据此帮助学生选 择适宜的教育,训练,职业和长期从事的工作类型。 ” 而实用教育大辞典定义为: “职 业指导分一般职业指导和学校职业指导。前者是指由职业咨询人员指导从业人员选择职业, 并协助他们就业的一项社会服务工作。 后者是指教师或领导根据专业培养的需求, 向学生传 授关于职业的系统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并指导起选择,确定恰当的职业 或就业方向为目的的指导教育工作。 ” 在我们高等学校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中,职业指导定义为: “一定的社会组织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职业,定向学习和选择职业的 过程,也是帮助人们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 ” 华东师范大学金一鸣教授认为: “职业指 导是一个过程,主张职业指导应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培 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 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工作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 点自觉的择定生活目标,确定升学和就业方向。 ” 美国萨帕将职业指导定义为: “职业指导 是帮助个人发展和接纳统一而适当的自己以及在工作领域的角色映像, 并使其在实现的过程 中能自我满足,造福社会的过程。 ”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蒂夫指出: “职业指导,这是 与培养青年一代符合个人能力, 社会需要及对某种职业适宜性的职业兴趣与职业爱好者有关 的目的地明确的活动,以保证他们自觉地选择职业。 ” 法国的埃里奥对职业指导的解释是: “职业指导是一种可以使每个人获得体力上智力上道义上和经济上最适宜的工作, 以便 使人与其职业之间取得和谐的办法。 ” 日本教育界对于职业指导是这样定义的: “进路指导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部门出版社,1991:92。 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15。 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19。 金一鸣关于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1990(04) :23-24。 转引自黄鸿鸿美国中学职业指导的历史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1992(02) :42-43。 转引自朱启臻职业指导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8。 转引自朱启臻职业指导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8。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8 是通过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的有关情报,启发和资源等活动,使所有学生能自己选择和设 计未来升学或就业的去向, 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进路指导是一个由教师组织持续 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 上述观点,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来探讨职业指导的含义, 对于职业指导的内涵描述不 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为“服务论” 。认为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帮助的活动。这一观点重视 对于技巧和信息方面的研究, 包括如何收集就业信息分析预测未来人才需求的动态组织 人才交流活动面试和求职的技巧的传授和劳动就业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 在求职过程 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等。 第二类为“匹配论” 。认为职业指导是职业指导师帮助每一个独特的个人与相应的职业 进行匹配的过程。 这一观点认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 并与社会上的某 种职业的要求相关联, 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的人。 职业指导就是根 据个人的职业心理特征和能力倾向, 帮助其找到与其相符的职业, 以达到人与职业的科学匹 配。 第三类为“过程论” 。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持续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将职业指导引入 整个教育的过程之中, 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兴趣、 职业能力。 通过完善的教育, 使之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引导其选择社会所需要的职业, 确定 其就业的方向,并做好准备。 对于职业指导的内涵的理解大家都是不同的, 没有非常明确统一的阐述。 从高校职业指 导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职业指导的内涵,笔者认为: 首先,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职 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其次, 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 职业指导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 科学匹配, 而这种人与职业的匹配是根据社会需要职业要求和个人素质通过学生的自主选 择来实现的。 然后, 职业指导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导向指导需求信息指导择业 观念指导择业心理咨询个人特征评价求职技能训练创业素质培养。 最后,高校的职业指导不仅仅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更是给予学生择业、就 业、创业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2 职业指导基本理论职业指导基本理论 职业指导理论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职业指导实践性的增加,运用的范围宽广, 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是日趋繁荣。各种各样的学说流派争奇斗艳,成为一门受到社会学、 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支持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在这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 论流派。 根据各个理论流派的历史更迭及其时代特征, 我们可以大致将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 发展划分为奠基(20 世界初至 30 年代末)分化(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末)整合(20 世 转引自沈学初当代日本职业教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34。 孙志强, 甘世明, 杨艳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 43-45。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9 纪 60 年代末至今)三个发展阶段。 2.2.12.2.1 职业指导理论的奠基时期职业指导理论的奠基时期(20(20 世界初至世界初至 3030 年代末年代末) ) 帕森斯所著选择职业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诞生。 选择职业一书提出选择职 业的过程中, 涉及到三个主要的因素: 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 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 以及他们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这就是“职业辅导的三大原则” 。首先:了解自己,包括 了解个人的能力、能力倾向、兴趣、资源、限制及其他特质。其次:了解各种职业成功必备 的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最后:合理推论上述两类资料的关系。帕森斯的 职业选择三原则的提出, 基本上构建了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构架, 对于现在的职业指导也具 有指导意义。帕森斯强调的职业辅导,首先是要在做出选择之前先评估个人的能力,因为个 人选择职业的关键, 就在于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行业的要求条件是否相配, 这在当时是颇有见 地的;其次是要进行职业调查,即强调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工作情形,参观工作的 场所,与工人和管理人员亲身交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 作为职业辅导最终目标。帕森斯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并且使个人和社会同时 得益。 随着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慢慢的和职业指导相融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职业 心理学。在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逊(williamson)发展成型的、 世人称之为“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traitfactor theory) 。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独 特的能力与潜质, 这些特性都是与不同区的工种的要求相关联, 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特 性的人:他们的理论主要基于以下的前提: (1)个体是根据特殊的能力和特性发展趋势组织 起来的; (2)这些特性与不同的工作互相关联; (3)测验是预测成功的最佳方法; (4)每个 人都应清楚认识自己的特性,以便能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和生活道路。 心理 测验可以获得对个体特性的认识, 以使个体找到最能体现和发挥其特性的工作。 通过使用大 量的量表,对被指导者的体质与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辅之以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等, 对被指导者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同时,该理论采用工作分析法,研究了有关职业特定的工 作任务、程序以及工作环境等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以求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该理论认为, 职业指导就是使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职业所需的素质相匹配。根据这个理论,职业指导老 师, 不仅要对当代社会的不同行业, 不同职业对于就业者的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要了解当 事人的体质与心理特性,才可以帮助完成职业匹配。 尽管如此, 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还远称不上尽善尽美, 仍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例如, 该理论对人的整体性重视不够, 认为个体之间只存在量上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 企图以人 格的简单因素来解释人格整体复杂结构的全部内容,在强调以测验和理性认识为基础的同 时,忽视了非理性因素。而事实上,个体的大部分选择都离不开非理性判断。此外,由于该 理论忽视了人的职业意识, 需要, 态度等职业心理特点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个人职业抉择的制 约作用,也就忽视了职业指导的延续性,尤其是早期职业指导的进行。 2 2.2.2.2.2 职业指导的分化时期职业指导的分化时期(20(20 世纪世纪 4040 年代至年代至 5050 年代末年代末) ) 转引自池忠军简析西方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变j教育与职业,2004(01) :61-62。 转引自池忠军简析西方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变j教育与职业,2004(01) :61-62。 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54。 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54。 周俪.开展学校职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职业指导之研究 10 与职业指导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一大背景因素,就是当时欧美正兴起心理测 验运动, 应用心理学兴起并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为职业指导提供了理论基 础与方法论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 欧美各国都先后确立了以心理测量为依据进行定向分流与 就业安置的职业指导制度。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成为职业指导的研究 方法基础。在这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是人本主义学派、职业发展理论和人格类型理论。 (1)人本主义学派 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使得职业指导理论开始重视人的需要, 以及人的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重视早期经验与职业动机对职业选择与职业成功 的影响, 出现了两大比较有影响力的职业指导理论流派,即 “需要论” (need theory)和 “心 理动力论” (psycho-dynamic approach) 。 “需要论”的代表人物为罗欧,她认为,人的职业 兴趣是从小形成的,是一个过程。她提出一种建立在需要层次上的职业选择理论。即一个人 早期所受的家庭气氛和环境(特别是教育方式)影响着其追求的职业类型,以及所选择的领 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 需要的强度和早期经历可以促进或阻碍职业发展的水平, 但又受到智 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背景之影响。 她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帮助个人识别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