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司隶校尉部官吏考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内任职于司隶校尉部的各级地 方官吏,主要包括州级官吏、郡级( 诸侯王国) 官吏、县级( 侯国) 官吏三个层 次。文章共分为两汉司隶校尉部的州级官吏、两汉司隶校尉部的郡级官吏、两汉 司隶校尉部的县级官吏三大部分来论述。在每一部分中,首先将本级官吏及其各 自佐官和属吏的官职沿革和职权地位进行简单阐述;然后,把在正史以及正史以 外的如碑刻、文物、方志等各种史料中出现的且在司隶校尉部任过本级职官的所 有官吏的可考信息,按照籍贯、任职时间、迁转情况、任期内作为、卸任原因及 去向等内容进行分类,再按任职的先后顺序将同级别的官吏列表进行统计:最后, 从横向和纵向对本级官吏加以简单地分析和考述,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研究两汉时期司隶校尉 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也能够对汉 代的政治制度和地方官制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力的佐证,当然,对于我们今天的为 政也具有若干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两汉司隶校尉部官吏考述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o ft h i st e x ta r ea l lo f f i c i a l sw h ow o r k e di n s i l i x i a o w e i b ui nh a nd y a n s t yi nm o r et h a n4 0 0y e a r s ,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 t h r e eo f f i c i a l so fl a y e r sw h i c ha r ez h o uo f f i c i a l s ,c o u n t yo f f i c i a l sa n d c o u n t yo f f i c i a l s t h ea r t i c l ei st o t a l l y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g r e a t l yp a r t s t o d i s c u s s ,w h i c ha r ez h o uo f f i c i a l so fs i l i x i a o w e ib uo fh a nd y a n s t y , c o u n t yo f f i c i a l so f s i l i x i a o w e i b uo f h a nd y a n s t ya n dc o u n t yo f f i c i a l so f s i l i x i a o w e i b uo fh a nd y a n s t y w h i ne a c hp a r t ,f i r s t ,e x p o u n d i n g e l a b o r a t e l yt h i sc l a s s c i a lo f f i c i a l sa n di t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s s i s t a n to f f i c e r s o f f i c i a le v o l u t i o n ,a u t h o r i t ya n dp o s i t i o n ;t h e n ,m a k i n gt h e s eo f f i c e r sw h o a p p e a ri nt h es t a n d a r dh i s t o r i e so ro u to fs t a n d a r dh i s t o r i e sw h i c hh a v e s o m e t h i n gt od ow i t hh a nd y n a s t ys u c ha s t h es t o n et a b l e te n g r a v e s , c u l t u r a lo b j e c t s ,s q u a r em b i t i o n se t c i n t oaf o r m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a t i v e p l a c e ,w o r kt i m e ,o r i g i n ,s t o r i e so fp r e f e c t u r e ,t h er e a s o n sa n dd i r e c t i o n a f t e rd e m i s s i o ne t c ;l a s t l y , t a k i n gt h e s eo f f i c i a l si n t oa b r i e fc o m p a r i s o n s a n da n a l y s e sa n df i n d i n go u tt h e i rt o t a l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b yt h ew a yo f w h i c hw ec a ns u mu ps o m er e g u l a t i o n sa n dd r a ws o m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l e s s o n s b e c a u s et h i st e x ti n s i s t so n ”m a k ep e o p l et h ec e n t e r ”a n d ”t a k e h i s t o r ya st h ep r o 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i sa b u n d a nt a n dt h ec o n t e n t si s t h o r o u g h ,a n dt h ea r g u m e n t sa r ee n o u g h i tn o to n l yh a sat r e m e n d o u s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t os t l l d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i c sa n d c u l t u r a le d u c t i o no fs i l i x i a o w e i b uo fh a nd y n a s t y , b u ta l s oc a np r o v i d e s o m ee m o l l i e n ts u b s t a n t i a le v i d e n c e s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y s t e ma n d 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mo f h a n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s :h a nd y n a s t y ;s i l i x i a o w e i b u ;o f f i c i a l s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a n de x p a t i a t i o n 4 序言 ( 一) 两汉的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概况 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曾经说过:。国家与旧 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 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在统辖区划定行政区域是一个国家行使 权力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汉初的行政区划是在春秋战国尤其是秦朝设立的郡县两级政区的基础上形成的,但 又与自口代有所不同。除了普遍推行秦时行政区划,还大封诸侯王国,王国中又有支郡及 县,这就形成了两汉独具特色的郡国并行的行政区划模式。汉武帝时,又在郡国之上设 立了州,于是汉的行政区划就由原来的郡、县二级变成了州、郡、县三级,以后虽有所 变动,但这三级政区划分却固定了下来: 州级政区:州之名出现较早,原义是水中陆地,尚书尧典中就有:“肇十有二 州”之说,班固所撰汉书就认为“十二州”即是尧舜时期的行政区划制度。顾颉 刚、钱穆、齐思和等均认为当时州只是一种地域划分,根本不是许多人都认为的早期的 行政区划,州级行政区划的真正出现是在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 0 6 年) ,在全国设鼍十 三部州部,每部辖有若干郡县,但此时州乃是纯粹的监察区,只是后来随着刺史的权力 越来越大,到东汉灵帝时,州最终演变成了凌驾于郡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区。王莽时, 全国划为十二州,东汉建国后,仍为十三州,献帝时,省州并郡,全国划为九州拉百窘” 往赫聃住tp 1 7 ) 郡级政区:郡出现在春秋时期,开始时地位较低,在县之下,后来逐渐成了统县 辖区。秦统一全国后。更是在全国实行了郡、县的二级行政区。汉朝建立后,沿用秦制, 只是又设了诸侯王国与郡并行,但地位比郡要高,后来随着汉统治者对王国的削夺,至 景帝时,王国地位已降至与郡等,从此,郡级政区就长期固定下来,成了地方中枢。两 汉时,郡国数量也不断变化,在秦时3 6 郡基础之上,汉高祖时增加2 6 个,文、景各增 加6 个,武帝增2 8 个,昭帝增1 个,至平帝时,共有郡国1 0 3 个。埔“衄童( p 1 6 4 9 ) 。王莽 秉政时,有郡1 2 5 个。玮”:东汉光武帝省并县邑道,郡国数量有所减少,但 后来又有增加,至顺帝时,有郡国1 0 5 个嘞”嗣五“7 ”。献帝时,又省州并郡,有郡国 1 0 2 个羽百古五炷引晡茜屠拄9 1 。 县级政区:县出现于春秋,稍早于郡,开始设于边境地区。初,县地位高于郡, 后成为郡的下属单位。秦始皂统一六国后,县成为最重要的也是最稳定的基层政区。汉 时,除了县以外,还有与县同级的邑( 公主所食汤沐日邑) 、道( 县主蛮夷日道) 、国( 侯 国) 等县级政区。至汉平帝时,有县、邑、道、侯国共1 5 8 7 个m 。“ 主”。王莽时, 全国有县2 2 0 3 个嘲。“礴”( p 4 t a 6 ) 东汉初,光武帝省并县邑道4 0 0 余所,后不断增设, 至顺帝时,有县、邑、道、侯国共1 1 8 0 个嘲僖“”。 地方行政组织,也就是地方各级政府,从两汉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地方行政组织是 与其地方行政区划楣一致的,即分为州级、郡级、县级,因而,两汉时期的地方官吏也 就相应地被分成州级、郡级、县级三个层次。 ( 二) 两汉时期司隶校尉部及其官吏构成概况 元封五年( 前1 0 6 年) ,汉武帝在京畿七郡(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南郡、 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 之外的郡国设置了十三部州刺史,每一刺史督察郡国五至十 个不等。十七年后,即征和四年( 前8 9 年) ,汉武帝又设置司隶校尉一官,负责督察京 畿七郡,其职司与十三部刺史略同,其所察范围也就称为司隶校尉部。平帝元始五年( 5 年) ,王莽奏立十二州,始以经义更州名,分界共十二州,省司隶校尉部。东汉仞,刘 秀恢复西汉旧制,后汉书百官志云:“司隶校尉,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建安 十八年( 2 1 3 ) ,汉献帝又复禹贡九州,省司隶校尉部及凉州,以其郡国并为雍州嘲 百靠五惶嘲帝岛居洼,p 3 i t ) a 按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两汉司隶校尉部辖京畿七郡: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河南郡( 尹) 、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范围约今河南北部、山西 中南部以及陕西南部至秦岭一带“f i 1 6 ) 0 西汉时共辖县1 3 2 个,总面积约为1 5 7 ,2 6 1 平方公里。1 ( p z l 6 ) p 在平帝元始二年( 2 ) ,户数为1 ,5 1 9 ,8 7 5 户,人口为6 ,6 8 1 ,8 8 2 人; 东汉时共辖县1 0 5 个,总面积约为1 4 8 ,4 8 8 平方公里,在顺帝永和五年( 1 4 0 ) ,户数 为6 9 6 ,3 5 5 户,人口为4 ,0 5 6 ,1 6 1 人。 两汉司隶校尉部官吏共有三级,即州级、郡缴和县级,州级官吏由司隶校尉及其属 吏组成,郡级官吏由郡太守及其佐官、属吏组成,县级官吏由县令长及其佐官、属吏组 成,这些官吏即是本文要考述的对象。 ( 三) 两汉司隶校尉部官吏研究现状 官制,是研究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被称为学习历史的一大工具。自从进入阶级 。东汉初改河南郡为河南尹,详见本文第2 9 页 2 社会,伴随着国家的形成,官吏就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其作用一直非常重要。研究一 个王朝的治乱兴衰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秩序等等一系列状况无不与 该王朝的官吏尤其是各级地方官吏的所做所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地方官吏 的考察成为官制史研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 个重要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批的历史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我国古代的各朝官制进行了比 较全面的研究,硕果累累。而汉代的官制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对汉代官制和地 方官吏的研究更是不少,涌现出一大批的论著,下面就简单概述一下对汉代地方官吏研 究的现状: 在州级官吏方面,尤其以研究刺史及州牧的文章居多,主要著作有孟祥才的中国 政治制度通史第三卷秦汉,( 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 、陈茂同的历代职官沿革史 ( 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 ,贾玉英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人民出版社, 2 0 0 4 年) ,张晋藩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 、杨鸿年、欧 阳鑫的中国政制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 ,这些论著都从宏观上对历代政治制 度或官制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有的还列举种种实例加以论证,使我们能够对 每一个王朝的各项制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宏观理论方面对本文有指导性作用;严耕 望的两汉太守刺史表( 商务印书馆,1 9 4 8 年) ,以表的形式将两汉时的刺史罗列出来, 并推测其所处时代,引用书目较多,对本文写作有很大帮助等主要论文有:王其巨、 汪清的光武帝“罢州牧置刺史”与东汉中后期州制的发展( 株洲工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2 期) ,主要通过东汉初州牧复刺史后的职权变化来分析刺史终成地方最高行政长 官的原因;史云贵的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1 年第3 期) ,主要论述了剌史的起源、作用、及其最后倾覆汉室的原因:李耀建的汉 代刺史制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 ,2 0 0 6 年第4 期) , 主要论述了汉刺史制度的优劣及其对我们今天的行政监督的借鉴意义;范学辉、于芹的 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考( 河南大学学报 ,1 9 9 7 年 第3 期) ,对灵帝时刺史改州牧提出质疑,并通过举事例,论证了刺史作为地方最高行 政长官应是在献帝初平四年;张扬金的西汉对刺史的监察与考核机制( 宜春学院学 报 ,2 0 0 4 年第l 期) ,运用事实论证了西汉对主监察的刺史的种种监察 与赏罚措施等。另外,关于汉代司隶校尉的文章也有几篇,如袁刚的汉代的司隶校尉 ( 南都学坛 ,1 9 9 0 年第l 期) ,主要论述了司隶校尉的设置及其在汉 3 代职权地位的演变的情况;苗天娥的两汉司隶校尉初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 9 9 7 第5 期) ,主要论述汉代司隶校尉的渊源,并探讨其设置原因及其职权演变过程;朱绍 侯的浅议司隶校尉初设之迷( 学术研究1 9 9 4 年第l 期) ,主要探讨司隶校尉渊源、 设置的时间等,指出司隶校尉的设置是在征和二年( 前9 1 ) ,而不是征和四年( 前8 9 ) 等综观上述这些文章,它们大多着力于从宏观上考察刺史或州牧这种监督机制的沿革 变迁及它们职权地位的演变,较少涉及到具体的每个州部的刺史及州牧个人本身的一些 详细情况,也没有从具体哪一个州的刺史或州牧为出发点来考察他们的监察职能以及这 些刺史或州牧变幻莫测的政治生涯对汉代的统治所产生的影响 。 在郡级官吏方面,主要有严耕望的两汉太守刺史表( 商务印书馆,1 9 4 8 年) ,以 表格的形式将两汉的郡守进行了整理,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对补充本文的疏漏与不足有 很大裨益,但表中只收录整理出这些太守刺史们的籍贯和任职时间,其它情况没有涉及, 因而也就难以形成对这些官吏的整体印象;而且,由于人物众多,在收集过程中就难免 出现了一些漏收甚至错收的情况,本文在正文表一和表二中分别对严耕望在收集司隶校 尉部的太守刺史中出现的漏收和错收的地方给以了补充和更正;沈星棣的两汉郡守“重 于古诸侯”的因果探微( 南昌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2 期) ,针对两汉时郡守的职权比 较大进行了论述;史云贵的西汉郡国并行制探略( 广西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4 期) ,对两汉的郡国并行体制进行了优劣好坏的对比与论证;周长山的汉代地方长吏 任期考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l 期) ,提出由官吏任期的长短可以了 解为官的效果的观点;郑长兴的两汉河内太守考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9 9 8 年第4 期) ,将考察的重点触及到了郡守这一具体地域的官吏身上,并对其出身、 迁转、任职年限等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但史料来源只限于前四史,难免遗漏颇多 等。上述这些文章研究重点虽各有侧重,但总的来看,以考察某个具体州郡的郡国守相 的文章也不是很多,大多是勾勒守相的概貌,或集中考察其源流沿革及职权变化等,虽 也有对官吏分门别类的予以介绍,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甚至也有将重点放在了某 一点上,但仍然是从整体上来把握。 在县级官吏这一领域里,文章也不少。如瞿兑之、苏晋仁的 师主时节祠祀。律令师 主平法律。簿曹书佐主簿书。其余都官书佐及每郡国,各有典郡书佐一人,各主一郡文 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两汉时期可考的司隶校尉的属官很少,只有7 位,且都是 在东汉( 见表一) 。 ( 一) 、司隶校尉的渊源与设置 司隶校尉始置于何时,史书中有意见分歧,有的以为是汉武帝首创,也有的以为是 汉武帝依周官而设。汉书卷1 9 百官公卿表记载:“司隶校尉,周官。”颜师古注 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云司隶。”而后汉书百官四的司隶校尉条中,则没有“周 7 官”二字,而是“孝武帝初簧”。周礼秋官中有“负责首都治安的司寇”埘”一 官,司寇的属官中有司隶,并详细列出它有多少属员。 所说的周官是否可信昵? 从现存古籍资料来看,叙述周官开例的最古的书是汉代马融所 著的周官传序) ,最早的文献是汉书河间献王传。“据此可知周官以孝武之 世出于河间,乃民问所献,旋入秘府,至孝成帝时始为刘歆所著录,而有冬官亡佚之说, 以考工记补之。马融、班固均去古未远,而融尤刘歆三传弟子,其说必是事实” “”,“这就清楚告诉我们,周官一书恰好于孝武之世出现,它为汉武帝效仿周官 制司隶校尉提供了现成的蓝本。并且,在续后汉书下,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通典、北堂书钞等历史要籍中也都明确写出司隶校尉为周官,可见汉武帝设此官 确实是效法于周”“2 “。 那么,汉武帝为何要设置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呢? 这与当时发生的一起震动朝野的 “巫蛊之祸”有关。武帝时佞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恐武帝死后太子不会放过他,就 于征和二年( 前9 1 ) 诬陷太子暗中搞巫蛊,率人“掘蛊于太子宫”。埔”“竞佧( p 2 l g t ) 。时 武帝多病,对任何人都很猜忌,因此太子听到消息后,万分惶恐,感到无法沈清自己, 于是起兵怒杀江充等人。武帝震怒,当即发兵追捕。太子“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建大战 长安,死者数万人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件“贰音”这就是有名的“巫 蛊之祸”。它不仅引起首都长安的骚乱,而且引发了京师地区大规模的流血事件,惊动 了全国,也吓坏了风烛残年的汉武帝。于是在征和四年( 前s 9 ) ,汉武帝就依周官 设置了司隶校尉( 而朱绍侯先生经过一番考证以为司隶校尉之设“当在征和二年( 前 8 7 ) ”,并认为其“是从绣衣直指使者转化而来的”“吼“”) ,“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 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川”引“百官”挪”不久,司隶校尉由督捕巫蛊、盗贼的京师治 安官演变为京师七郡的监察官,并由临时设置变成了定制,这又与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 史有关。通典卷3 2 职官十四司隶校尉条下云:“汉武帝初置十三州刺史各一人, 又置司隶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郡”“1 ( p :z 3 1 ) 。三辅:即长安附近的京兆、左冯翊、 右扶风三郡;三河:即洛阳附近的河南、河内、河东三郡;弘农郡则地处六郡中间,这 七郡是两汉最重要的京畿地区,是两汉统治的心脏地带。元封五年( 前1 0 6 ) ,即在设置 司隶校尉之i ;i 十八年,汉武帝在全国京畿七郡之外的郡国设置了十三部州刺史,每一刺 史督察郡国五至十个不等。地方郡国既有加强中央督察的需要,京畿地区亦不能例外。 因而,巫蛊事罢,司隶校尉便以京畿督察官的身份纳入地方监察系统之内,成为常设之 官 ( 二) 、两汉司隶校尉的职权与地位 汉书卷1 9 百官公卿表记载:“司隶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 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 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秩比 司直”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最初景司隶校尉时,有兵有节所谓兵,就是指中都官 徒千二百人带兵反映了其军官的属性因为掘蛊督奸为治安工作,属军事系统,需带 兵维持社会秩序。而持节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是一种特殊身份与特殊地位的象征。 后去兵,并转为监察官。因为对监察官来说,是无需带兵的。 元帝初元四年( 前4 5 ) ,司隶校尉又被去节。时诸葛丰为司隶校尉,由于其侵犯了 元帝宠幸的佞臣的权益,元帝。于是收丰( 诸葛丰) 节。司隶去节自丰始”。埔”储l 丰传 ”司隶校尉虽被去节,但职能仍是监察百官。成帝元延四年( 前9 ) ,又罢司隶校 尉。哀帝绥和二年( 前7 ) ,又复置,但官属大司空门下,秩比丞相司直。可见在西汉, 司隶校尉的地位越来越低。到了东汉,这一职官被沿袭下来。后汉书百官志云;“建 武中复置,并颁一州”。也即是说东汉的司隶校尉除了它以前的监察官身份外,又 和州剌史一样成为了地方的行政长官,辖区仍是京畿七郡,可见,东汉光武帝重置的司 隶校尉在职权上比西汉时要大。同时,东汉的司隶校尉与西汉武帝初设时一样是持有节 的如东汉末年,何进等人密谋诛杀宦官,“进于是以( 袁) 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 名激断“4 8 胜”“由此可知,东汉的司隶校尉和汉武帝初设时颇相似,持节 察举不法,有时还带兵,只是不再率徒隶掘蛊了。这足以说明东汉的专制皇权特别依赖 于这一职官为其效忠尽力,这也正好与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的初衷相吻合。 司隶校尉在行政级别上虽和和州刺史一样,但由于所察地方的重要程度不同,他们 的权力与地位更有天壤之别。州刺史“举奏两千石长吏,必先露章”伽。懈传恃( p 3 4 8 2 ) 所谓“章”,即“六条诏书”。所谓“六条诏书”,汉书卷1 9 百官公卿表监御史条 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 9 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蹄制,以强渡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 山崩石裂,袄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 弟恃估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而司隶校尉的职权要远远超过“六条诏书”的范围。后汉书百官四司隶校尉条云: 。孝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部犯法者”;又注引蔡质汉仪) 云: 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也即 是说,司隶校尉作为皇帝直辖的监察官,可以说是自皇帝以下无所不察,不仅下察地方 郡守,而且上察中央百官,也包括三公,甚至皇族,外戚、太后,就连皇太子也不得免。 汉武帝因巫蛊之祸而置司隶,所察就是太子。察外戚的事,例如汉书卷9 8 元后传 载:西汉成帝时,外戚王氏专权,王商、王根兄弟造谣说要“自劓鼻谢太后( 王政君) ”, 企图扰乱朝政。成帝知道后责问司隶校尉为何“阿纵不举法”;哀帝时,司隶校尉解光 奏王根“行食邪,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宅第。内怀奸邪,骄奢僭上,坏乱制度” 嘲o “恸”。结果,王根被勒令逐出首都,司隶校尉真可谓是“无所不纠”了。 另外,司隶校尉不仅有纠举权,还可以惩治违法罪犯。与刺史只能劾举、不能治罪 不同,司隶还握有京师治安权,汉武帝时司隶率徒隶掘蛊,所从事的就是治安警察之事。 司隶还经常奉诏捕捉人犯。如后汉书卷6 来伏诛,无恐 p 3 4 1 2 惧心竟坐免 官 涓勋 成帝鸿 会北地浩商为义渠k 所捕, 初拜为司隶,汉1 5 卷八十 嘉年闻亡。商兄弟会宾客自称司 不青谒丞相、四翟方进传 隶掾、k 安县尉,杀义槊酶细史人大,后p 3 4 1 3 3 4 1 4 妻子六人,亡其与丞相、朝会相她,礼 御史请遣掾史部刺史,f :力节又倨丞相司 逐捕。冈奏言愿f 中朝特进直翟方进举奏 列侯、将军以f ,正国法度。其状,遂破贬 为吕陵令 何武 蜀郡 成帝永 徙为京兆尹 汉1 5 卷十九 郫县始四年百官公卿表, ( 前 p 8 3 7 1 3 ) 辕丰成帝时k 安令素与中谒者丞汉1 5 卷十 。 陈临有怨,临 ?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漏收 ( 5 6 )p 1 0 2 2 牟融 北海明帝永丰令 多所举止,卣僚敬惮之。 为人鸿胪后汉i s 卷 安丘平五年十六牟融传 ( 6 2 )p 9 1 5 - 9 1 6 水丘 光武帝后汉1 5 卷七 岑时十七酷吏 传董宣传 p 2 4 8 9 未均南刚明帝永尚l ;令出为河内太守后汉1 5 ) 卷四 国 安众平七年十一朱均传 ( 6 4 ) p 1 4 1 l 、p 1 4 1 3 郭霸明帝永f 狱死_ i 厅汉1 5 卷二 平十一明帝纪 p l l 4 年( 6 8 ) 于康明帝永f 狱死后汉1 5 卷二 平十一明帝纪p 1 1 5 年( 6 8 ) 郑璩魏郡章帝建侍御史乐观汉记校 黎阳初五年 注1 卷十六 ( 8 0 )传十一郑 璩p 1 2 2 宋意南刚章帝章尚 s 其随违举奏,无所同避 病卒后汉1 5 卷四 。 安众和二年十一未均传 ( 8 8 )p 1 4 1 3 、p 1 4 1 6 赵兴下邳章帝时不恤讳总,每入官舍,辄更后汉 5 卷四 缮修馆宇,移穿改筑故犯十六郭躬传 妖禁,而家人爵禄,益刚车 p 1 5 4 6 炽。 刘称 河间 约章帝后汉1 5 卷八 乐成时 十七党锢列 传刘淑传 p 2 1 9 0 陈忠 沛国安帝延尚 5 令纠止中官外戚宾客。 近幸惮之,不后汉 5 卷四 谯光三年 欲其在内,出十人陈宠传 ( 1 2 4 )为江复太守p 1 5 4 7 、p 1 5 6 6 何熙 陈国 和帝时 御史中 转为人司农后汉f s 卷 丞4 7 梁惮传附何 熙传p 1 5 9 3 公孙蜀郡 约安帝有名称后汉i 5 卷二 松时十六张霸传 p 1 2 4 i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第2 8 4 页错写成“宗均”。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 第2 8 5 页错写成“宗意” 1 4 王龚山阳安帝建尚书迁为汝南太守后汉书卷五 高平光元年十六王荧传 ( 1 2 1 )p 1 8 1 9 1 8 2 0 郑据汝南和帝初 奏免执金昔窦景。后汉i s 卷四 十五张酗传 p 1 5 3 l 晏称和帝永策免后汉f s 卷四 元中十五张酗传 p 1 5 3 3 周纡下邳 和帝永御史中次年( 9 4 ) 早,后汉书 卷七 豫元五年丞 和帝车嚣臼幸 十七酷吏 ( 9 3 )洛刚录凶徒。传周纡传 二人被掠生 p 2 4 9 3 、p 2 4 9 6 虫,坐左转为 骑都尉 张敏河问和帝永尚1 5 迁为汝南太守 | 厅汉l 卷四 郭元九年十四张敏传 ( 9 7 )p 1 5 0 2 一1 5 0 4 徐防 沛国 和帝对出为魏郡太守后汉书卷四 锤 十四徐防传 p 1 5 0 0 周畅汝南和帝时八家后汉 5 安成辑注m 1 之谢承 后汉书 卷三 周磐传i ) 5 4 华松和帝时 是时贵戚专势,有司软弱, 八家后汉j i 奠敢纠罚。其下车,闭合不辑注之谢承 通私书,不与豪右相见。奸后汉书卷七 匿犯者辄死。定奏马氏三华松传 p 2 2 8 侯,豪杰敛手,由是深见非 恨。 李法汉中和帝时汝南太湛然,无自得之容华体 国忐校 甫郑守注卷十先贤 士女总赞中汉 中士女) “岫 p 8 0 9 崔撼安帝永责难班勇后汉。i 弓卷四 宁元年十七班嘲传 ( 1 2 0 )p 1 5 8 8 苇侵泰山安帝时后汉1 5 卷三 平阳十一羊续传 p 1 2 0 9 陈禅 巴郡顺帝永 车骑将 卒于官 后汉二1 5 卷五 安汉 建元年军妊史 十一陈禅传 ( 1 2 6 )p 1 6 8 4 、p 1 6 8 6 虞诩陈国顺帝永数月闻,奏太傅冯i i 、太尉时中常侍张后汉1 5 口卷五 武平建元年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防特刚权势, 十八虞诩传 ( 1 2 6 ) 孟生,李闰等,百官侧日, 每请托受取,p 1 8 6 5 、p 1 8 7 0 号为苛刻。其辄案之,而 屡寝不报不 胜其愤,乃自 系廷尉。奏言 张防复弄威 柄,国家之祸 将重至f 5 奏, 防流涕诉顺 帝,其坐论输 左校。 左雄 南r l顺帝r l坐法免后汉j f ;卷人 涅刚 嘉三年 十一左雄传 ( 1 3 4 )p 2 0 1 5 、p 2 0 2 2 周举 汝南 顺帝刚 尚辂山为蜀郡太守 后汉陟卷六 汝阳嘉四年十一周举传 ( 1 3 5 )p 2 0 2 3 、p 2 0 2 6 王惕山阿l顺帝永齐相渔日l 太守后汉1 5 卷五 高平和中十六王龚传 p 1 8 2 3 王口 顺帝永 隶释卷七 和中冀州刺史王 纯碑1 7 1p 8 0 赵峻一f 邳 顺帝汉 迁为太尉 后汉j 忙卷入 徐安元年顺帝纪p 2 7 2 ( 1 4 2 ) 陈珍 汝南顺帝时后汉1 5 卷入 邵陵 十七党锢列 传陈翔传 p 2 2 1 3 李屠魏郡 顺帝时初为美r l 令时,与中常侍具 厉汉1 5 卷二 瑗交通,贪暴为比患,前后 十一苏章传 监司匣其势援,莫敢纠向。p 1 1 0 7 及督邮苏谦至,部案得其 臧,论输左校谦累迁至金 城太守,去郡j f l 乡里。汉法, 免罢守令,自1 f 诏征,不得 妄到京师。而谦后私至洛 刚,时其为司隶校尉,乃收 谦诘掠,谦死狱中,义因刑 其尸,以报昔怨。 1 6 赵祁 顺帝汉严耕望两汉太 安二年 守刺史表 ( 1 4 3 3 p 2 8 6 冯绲巴郡顺帝末京兆尹所在立威刑迁为廷尉后汉j | s 卷三 宕渠十八冯绲传 p 1 2 8 i 杨淮犍为桓帝初河南尹时粱冀叔父粱忠为执金吾,徙为将作人匠 华目j 国卷校 汉安不朝正初,其幼奏之朝士注卷十先贤 服其公亮士女总赞中犍 为士女i r 7 7 4 祝恬 艇带元后汉 ;) 卷入 嘉元年十一黄琼传 ( 1 5 i ) p 2 0 3 5 - 2 0 3 6 张彪桓帝延后汉1 5 卷三 熹二年十四架统传 ( 1 5 9 )p j l 9 6 刘话中山 桓帝延河南尹时权贵子弟罢州郡还入京拜为宗正 后汉- 忙卷入 安国熹四年师者。每至界首,辄改易舆十七党锢列 ( 1 6 1 )服,隐匿财宝。其威行朝廷传刘辜占传 p 2 1 9 9 李鹰颍川桓帝延 时,张让弟朔为野乇令。贫 桓帝延熹九年后汉书卷八 襄城熹中残无道,至乃杀孕妇,惧罪( 1 6 6 ) ,受诬十七党锢列 选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为党人,并坐传李膺传 藏予合柱中。其知状,率将 下狱。p 2 1 9 4 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 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体沐不 敢复出宫省。桓帝怪闯其 故,弗叩头泣日;“畏李校 尉。” 霍请魏郡桓帝延河南尹 转为少府后汉i j 卷四 纛熹中十八诺淆传 p 1 6 1 7 应奉汝南桓帝延纠举奸违,不避豪威,以严及党事起乃 后汉书) 卷四 南顿 熹中厉为名及邓皇后败,而田 慨然以疾自退十八虑奉传 贵人见幸,桓帝有建立之p 1 6 0 6 1 6 0 9 议。其以田氏微贱,不宜超 登后位。桓帝纳其言,竟立 窦皇j 厅。 鲁竣山阱 桓帝延 锅史中 掌察群僚,两细举人,稚然 遭母忧,自弃,商文汉碑集 昌邑熹七年丞 疏发。不为小威,以济其t :; 拜议郎释鲁峻碑 ( 1 6 4 ) 硼中独断。弹绌五卿华夏 p 4 0 3 4 0 4 祗肃。佞秽者远。 韩演颍川 桓帝延 以次诛组,京都正清后汉书卷四 1 7 舞阳熹八年十五韩演传) ( 1 6 5 )p 1 5 3 6 、卷一百 零五五行出 一服妖条 p 3 2 7 1 冯羡桓帝时后汉f 5 卷十 六寇恂传 p 6 2 8 曹嵩沛国桓帝时三国忠 卷一 谯魏| ;武帝 纪 。1p l 赵旃犍为桓帝时时梁冀子弟放恣以法绳华r i 国,占校 资中之,不敢为非,京师肃清,注 卷十先贤 桴鼓不鸣七女总赞中犍 为士女p 7 7 3 许冰 桓帝末清亮在公 后汉- 1 5 卷入 十七党锢列 传羊陟传 p 2 0 2 9 唐珍桓帝末严耕望两汉太 守刺史表 p 2 8 6 朱宇灵帝初因党事废后汉1 5 卷穴 十七党锢列 传序p 2 1 8 8 王寓灵帝建出r 宦官,欲借宠公卿,公后汉f 5 卷六 宁二年求荐举,百僚畏惮,莫不许十五张奂传 ( 1 6 9 )诺p 2 1 4 1 段颍武威灵帝建太尉转为颍川太守后汉1 5 卷入 姑臧宁四年十五段颖传 ( 1 7 1 )p 2 1 5 3 - 2 1 5 4 刘猛灵帝熹窦太后崩,有j l 亓汉:峙卷七 平元年 人1 5 朱雀阙,十八宦者 ( 1 7 2 )言“天卜人乱,传曹话传 曹节、王甫幽p 2 , 5 2 5 杀太后,常侍 侯览多杀党 人,公卿皆尸 禄,无有忠言 者”于是诏其 逐捕,十日一 会其以诽1 5 言直,不肯急 捕,月余,主 名不立,坐左 8 转为谏议丈夫 刚球渔刚灵帝光尚嵋令时。中常侍王甫、曹仃等奸时。顺帝虞贵后汉 5 卷七 泉搠和二年虐弄权,扇动外内。其奏收人葬,百官会十七i 酪吏 ( 1 7 9 ) 甫及中常侍淳予登芬,及子 丧还曹常见传刚球传 弟为守令者奸猾纵恣罪窿甫尸道次, p 2 4 9 9 - 2 5 0 0 合灭族;太尉段颖谄附佞慨然技泪,直 幸,宜并诛戮于是其悉收入省。自灵帝, 甫、额等送洛拜l 狱,及菘予云爨 球盘 为妄 永乐少府萌、沛相吉其白作,不宜使在 临考甫等,五毒备极使以司隶,灵帝乃 t 窒萌口,棒朴交至,父子徒其为甲嵫 悉死杖一f 颖亦自杀。乃僵 磔甫尸于夏城门,人署榜日 “贼臣_ 乇甫”尽没入财产。 妻、子皆徙比景。权r j 闻之, 莫不屏气。诸奢饰之物。皆 各缄滕,不敢陈设。京师良 震。 许永灵帝光延时阉侍在内,贵幸用势,1 :外见怨以宰八家后汉一巧 和元年其举法无所回避,捕治阉 臣,遂见诬谮,辑注之谢承 ( 1 7 8 )侍,京师号为“许永光日乙当下廷埘。遂后汉粥卷八 仰药而死。许永传 p 2 5 9 刘邰灵帝光后汉 5 卷久 和元年 十蔡邕传 ( 1 7 8 )p 2 0 0 l 张温灵帝中后汉- l ;卷五 平中十八盏勋传 p 1 8 8 2 袁绍汝南灵帝中中军校息节予上东 后汉书) 卷七 汝阳平六年尉r j ,而奔冀州十四袁纠传 ( 1 8 9 ) p 2 3 7 4 郭鸿颍j 灵帝对l 后汉- l ;) 卷四 刚翟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说课稿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 2025房屋抵押借款的合同范本
- 2025动产抵押担保合同
- Unit 6 Section B project(3a-3c)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枚举法》说课稿
- 第十四课 餐巾折花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四年级上册-吉美版
-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电池厂车间工具管理规定
- 绥化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人教A版2007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 (高清版)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