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君书》校诂.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君书》校诂.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君书》校诂.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君书》校诂.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君书》校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商君书,旧题商鞅撰,今本共五卷二十六篇,其中有题无文者两篇,实仅存二十 四篇。现今所能考知商君书最早的刻本当为元刊本,但其书已经过清代学者严万里的 校改,至于其原貌今已不可考见;其后所出现的众多明刊本商君书,除归有光诸子 汇函本著有少量校释内容外,其它诸刻本均为刊刻、著录之作;随着清代“朴学”的兴 起,商君书的校勘、训释等研究工作方才有了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有关商鞅和商 君书研究的著作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其中不乏象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 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以及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等诸多大家的校注、校释之作,关 于商君书的研究可谓更加深入。 商君书作为先秦时期法家的一部重要典籍,由于种种原因,直至近代激于部分政 治家“变法图强”现实需要,方才受到一部分政治家和学者的重视。由于商君书的整 体研究起步较晚,即使在受到重视后,学者们也仅仅致力于商君书及其部分篇章的成 书与真伪、商鞅与商君书经济、政治等相关思想和问题的研究上,至于商君书的 校勘、训释等方面的成果与同为法家典籍的管子、韩非子相比较而言,可谓少之又 少。 商君书由于其在流传过程中脱、讹、衍、窜之处众多,甚至于到了清代学者严万 里所说的“几不能读”的地步,其后经过几代学者不懈的努力,我们现在所见的商君书 校本与以往相比已经渐趋于完善。然而我们在研读今人校注的商君书诸多版本的过程 中,发现众多的今校今注本在语词训释、校勘、旬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商榷 和探讨的地方,故笔者不揣谫陋,以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为底本,参校高亨先生商 君书注译、张觉先生商君书校注、山东大学注释组商子译注以及商君书评注、 商君书译注等诸家今人校注本,札录校诂条例四十- - n ,以就正于方家时贤。 关键词:商君书今人校注校勘训诂 a b s t r a c t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a u t h o r i z e db ys h a n g y a n g ,i sat o t a lo ff i v ev o l u m e so ft h e2 6 ,t h e r e a r et w oo ft h e mw i t ho n l yt h e m e sa n dw i t h o u tc o n t e n t s ,a n do n l y2 4a c t u a l l y n o w a d a y st h e e a r l i e s te d i t i o nt ok n o w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i sd e v e l o p e di ny u a nd y n a s t y , w h i l et h eb o o kt h a t h a sb e e nt h o u s a n d so fm i l e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y a hw a n l i ( 严万里) f o rt h ee x e r c i s e s w h i c hh a db e e nt h eo r i g i n a lt e s tm a yn o ts e e ;l a t e re m e r g e do u to fm a n ye d i t i o n s ,i na d d i t i o nt o t h el i g h tz h uz id e p a r t m e n tl e t t e ri nt h ec o n t e n tr e l e a s e ,t h e r ei sas m a l ln u m b e ro fs c h o o l s ,a l l o t h e re d i t i o n sa r ea l lf o rt h er e c o r d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ux u e ”( 朴学) 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h a sc l e a r a n c ew i t h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s p a r ks t u d y t h er i s eo fb o o ko fl o r d s h a n g ,t h ec o l l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a n do t h e rt r a i n i n gb e f o r er e l e a s e ,t h e r eh a db e e naq u a l i t a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i sb a s e do nt h es h a n gy a n ga n d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r e s e a r c hw o r k ss u c ha s t h em u s h r o o m i n go fi to u t ,m a n yo ft h e ma r ea l m o s te x a c t l yl i k em r z h us h i z h e ( 朱师辙) ,t h e f i n a lv e r s i o no f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s o l u t i o n ;m r j i a n gl i h o n g ( 蒋礼鸿)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c o n em e a n s ;a sw e l la sm r g a oh e n g ( 高亨) ,n o t e s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a n dw i t hm a n yo t h e r s c h o o l e r s n o t e ,s c h o o l sf o rt h er e l e a s e ,a n dt h eb o o ko fl 0 r ds h a n gc a nb es a i dt oh a v eam o r e i n - d e p t hs t u d yo ft h ep r o g r e s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i sa ni m p o r t a n tl e g a l i s t sb o o ki n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f o rv a r i o u so f r e a s o n s ,u n t i lt h em o d e mp o l i t i c i a na r ei ns h o c ko f1 8 9 8r e a ln e e d s ,s u b j e c tt oo n l ys o m eo ft h e p o l i t i c i a n sa n ds c h o l a r s a t t e n t i o n a st h e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i sa tt h et o t a l i t yo ft h el a t es t a r t , e v e nb ym o d e ms c h o l a r s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 ,t h e ya r em o s t l yc o m m i t t e dt ot h eb o o ko fl o r d s h a n ga n di t sp a r to ft h ec h a p t e ri nt h eb o o ka n da u t h e n t i c i t y ,s h a n gy a n ga n db o o ko fl 0 r d s h a n g s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i d e o l o g y ,a n do t h e r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 ,s ot h eb o o ko fi t sc o l l a t i o na n d t r a i n i n gi na r e a ss u c ha sr e l e a s eo ft h er e s u l t sf o rt h es a n l eb o o k sl e g a l i s t st u b e ,g u a nz i ( 管子) 、 h a r tf e iz i ( 韩非子) i nc o n t r a s t ,i sf a rf r o ma d e q u a t e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b e c a u s eo fi t ss p r e a di nt h ep r o c e s sf r o mm a n ye r r o r s ,a n de v e nt o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y a nw a n l i ( 严万里) s a i d “af e wc a nn o tr e a d ”l e v e l ,t h e n a f t e rt h e u n r e m i t t i n ge f f o r t so fs e v e r a lg e n e r a t i o n so fs c h o l a r s ,w en o ws e e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s c h o o l - b a s e dt h a nt h ep a s th a st e n d e dt oi m p r o v eg r a d u a l l y h o w e v e r ,w en o t ei nt h es t u d yo ft h e m o d e ms c h o o l e r s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v e r s i o n s ,f o u n di nm a n ys c h o o l st o d a yi nt h i sc a p i t a lo f t h ew o r d st oa d d r e s st r a i n i n g ,c o l l a t i o n ,r e a dt h es e n t e n c ei ns u c ha r e a sa st h e r ea r es t i l lo p e nt o q u e s t i o na n de x p l o r e ,s oig u e s sn o ts h a l l o w t om r j i a n gl i h o n g ( 蒋礼鸿) c o n r e f e r st ot h eb o o k o fl o r ds h a n gd o c u m e n t a r y ,m r g a oh e n g ( 高亨) s c h o o l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n o t e s ,m r z h a n gj u e ( 张觉) b o o ko fl d r ds h a n gs c h o o ln o t e s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n o t e sa r e s u b -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b o o ko fl 0 r ds h a n gn o t e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o t h e r m o d e ms c h o o l so ft h ec a p i t a l ,s ot h ea r t i c l ee n u m e r a t e s4 1s i m p l ee x a m p l e st os o l i c i tc o m m e n t s o nt h em a s t e r sa n dt h ee m i n e n ts c h o l a r s k e yw o r d s :b o o ko fl o r ds h a n g c o m m e n t a t e t o d a ys c h o l a r s n o t e e m e n d a t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口论文( 商君书) 校诂,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间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 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虢引裥小 嗍 1 心氓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商君书) 校诂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口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 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 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 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刍1 桐扒 导师签名:弛抛三 。一 商君书校诂 一、刖吾 商君书,今本共五卷二十六篇,其中有题无文者两篇,实仅存二十四篇。关于商 君书的成书年代,罗根泽先生商君书探源一书认为:“既约在公元前二六。至二三 三年之间。 仆3 7 9 当代学者张觉先生持相同观点:“此书应该编成于公元前2 6 0 年与公元 前2 3 3 年之间。川2 据此我们以为,商君书的成书时间应当相对较早。至于商君书 的作者,历来有两类认识:一是全书伪书说,即认为商君书全书当为后人假托商鞅所 作,持此观点而今可考见者当滥觞于宋代黄震黄氏日钞,其后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所引周氏涉笔、清代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近人胡适先生中国哲学史大 纲、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齐思和先生商鞅变法考、罗根泽先生商君书探源、 容肇祖先生商君书考证等均持此说;一是部分伪书说,即认为此书不尽是后人假托之 作,而是由商鞅本人的“真著”与后人的“伪作”合编而成,持此观点者如刘咸忻子疏、 郭沫若先生十批判书、詹秀惠先生释( 商君书) 并论其真伪、高亨先生商君书作 者考以及郑良树先生商鞅及其学派等。于此我们比较倾向于郑良树先生所谓“立体 式”的研究观点,即:“商君书当然不尽是商鞅的真著,但是,也不必是他人的伪 作。根据个人的浅见,应该是商鞅及其学派的集体著作,小部分是商鞅的真著,大部 分是学派里的学生的作品。 口嘲商君书作为先秦法家的一部重要典籍,至少在这一 点上,现代学术界基本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正如张林祥先生于二十世纪( 商君书) 研究述评中指出的那样:“一方面由于商君书精义较少,欲考法家之学,当重管、 韩而已,另一方面由于商鞅背负刻薄寡恩的恶名,汉武帝又独尊儒术,法家 渐趋沉寂,所以,西汉以降商君书一直不受重视,没有得到认真的整理和研究。( 4 1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君书文辞颇为质古,在其流传过 程中脱、讹、衍、窜的现象比较严重,又加以自古以来史书中对于商鞅为人、处事的偏见 记载和不公正的评价,使得历代学者对商君书引不起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现今所能考 知商君书最早的刻本为元刊本,但其书已经过清代学者严万里的校改,至于其原貌今 已不可考见;其后所出现的众多明刊本商君书,除归有光诸子汇函本著有少量校 释内容外,其它诸刻本均为刊刻、著录之作;随着清代“朴学”的兴起,商君书的校 勘、训释等研究工作方才有了质的发展;激于近代部分政治家“变法图强 的现实需求, 商鞅以及商君书方才受到近代学者们的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有关商鞅和商君书 研究的著作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其中不乏象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礼鸿先 生商君书锥指以及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等诸多大家的校注、校释之作,关于商 君书的研究可谓更加深入。兹将有关商君书著录、流传、研究等情况介绍于下: 1 宋元以前商君书传本的著录和流传情况。 商君书传本流传甚早,约战国时期即已有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公 孙鞅日: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m 又五蠹:“今境内 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由此韩非书两说可知商君书于韩非子成 书之前即已有传本于世,故张觉先生商君书校注前言云:“由此可以推断,商君书 在公元前2 3 3 年韩非被害之前就已经编成并广为流传了。 汉代商君书亦有传本。淮 南子泰族训:“今商鞅之启塞。 史记商君列传:“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 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论衡效力:“观管仲之明法,察商鞅之耕战。 又超 奇:“商鞅相秦,致功于霸,作耕战之书。”启塞、开塞即今本商君书之开 塞,耕战即今本之农战。现存文献典籍中最早著录商君书篇目者,当属班固 汉书艺文志,其诸子略法家载:“商君二十九篇。 啼九7 3 5 兵书略权谋 家载:“公孙鞅二十七篇 。晦h n 7 5 7 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战法篇题认为汉 书二略所载商君与公孙鞅当为一书,嘲h 引蒋先生说甚是。商君书一 名始见于三国时期刘备遗诏:“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 君书,益人意智。川刀伸啪其后群书治要称“商君子 ,隋书经籍志子部法家 又著录:“商君书五卷。秦相卫鞅撰。 隅n 哪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子录法家著录: “商子五卷。商鞅撰。川町伸瑚d 宋欧阳修等编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法家著录: “商君书五卷。商鞅。或作商子。n 伸1 5 3 王尧臣等编崇文总目卷五法家类载 “商子五卷 ,其皆称卷而无篇,于此时商君书散逸与否,亦不得而知。南宋郑樵 通志艺文略法家载:“商君书五卷。秦相卫鞅撰,汉有十九篇,今亡三篇。 n 订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上子部法家类著录:“商子五卷。右秦公孙鞅撰。所 著本二十九篇,今亡者三篇。 n 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法家类载:“商子五卷。 秦相卫公孙鞅撰,或称商君者,其封邑也。汉志二十九篇,今二十六篇,又亡其 一。n 羽对此,高亨先生商君书作者考日:“大概郑、晁与陈所见传本不同,因而所记 缺佚篇数也不同。川高亨先生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张觉先生在商君书校注前 言中却指出:“商君书的散佚可能是在五代。据宋代郑樵、晁公武的著录可知,南宋 绍兴年间( 11 3 1 11 6 2 年) ,该书已剩二十六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汉志 二十九篇,今二十六篇,又亡其一。可见此书至宋末仅存2 5 篇。又日:“从群书治要 来看,其中所录的六法,是今本2 6 篇中所无的篇目,由此推想,商君书在唐代可 能尚未亡佚。川2 m 对此我们认为,商君书的散佚时间正如张觉先生所言“可能是在五 代 ,因为晚唐、五代时期战乱频仍,加上自古以来世人对商鞅的偏见认识而由此引起的 对商君书重视程度不足,商君书于此时传抄散佚是非常有可能的。元代马端临文 献通考经籍考子部法家引陈振孙书录解题云:“陈氏日:汉志二十九篇, o “十九”当为“二十九”之误此处当脱“二”字。 2 今二十八篇,又亡其一。”n 5 n 7 3 8 于此,张觉先生指出:“文献通考经籍考将陈氏的 二十六误成了二十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但因袭其误,还把又亡其一误 成了已亡其一;严万里不但在商君书总目的按语中承文献通考之误而认为宋 本实二十六、二十七篇,还在商君书附考中将陈氏的著录误为杂家类。近时研究 商君书者,又往往承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严万里之误,当加纠正。乜m 我们 以为,张觉先生此说极是,上言高亨先生于商君书作者考中认为“大概郑、晁与陈所 见传本不同,因而所记缺佚篇数也不同 ,可能亦因据此而误解。 2 商君书宋、元、明、清刻本的流传、考校情况。 宋刻本商君书久已亡佚,今已不可考见。清代学者严万里曾得到元刊本,据其商 君书总目案语云:余得元镌本,始更法,止定分,为篇二十六,中间亡篇二, 第十六、第二十一,实二十四篇,与今所行范钦本正同。严氏于乾隆五十八年( 1 7 9 3 年) 取明范钦本、秦四麟本加以校正付梓刊印,学界往往称此本为“严校本 。元刊本既已经 严万里校改,今已不可考其原貌,故流传至今最早的刻本当属明刻本。今可考见的明刊本 主要有以下几种: 范钦天一阁本刊于明嘉靖年间,收于范氏所编范氏奇书中。 陈深品节本刊于明万历辛卯年( 1 5 9 1 年) ,收于陈氏所编诸子品节中。 程荣本刊于万历壬辰年( 1 5 9 2 年) ,收于程氏所编汉魏丛书中。 吴勉学二十子本刊于万历丁酉年( 1 5 9 7 年) ,收于吴勉学所编二十子中。 冯梦桢绵眇阁本刊于万历壬寅年( 1 6 0 2 年) ,收于冯氏所编先秦诸子合编 中;天启元年( 1 6 2 1 年) ,施全昌又重刊先秦诸子合编本。 朱蔚然本刊于天启年间,收于杭州某氏所编合诸名家批点诸子全书中。 归有光诸子汇函本文震孟刊于天启乙丑年( 1 6 2 5 年) ,收于归氏所编诸子汇 函中。 冯觐评校本刊于天启丙寅年( 1 6 2 6 年) ,由冯觐曾孙冯贽刊印。n 町 陈仁锡本刊于天启丙寅年( 1 6 2 6 年) ,收于陈氏所编诸子奇赏中。 王志远合雅本收于王氏所编诸子合雅中。 方疑本收于方氏所编且且庵初笺十六子中。 秦四麟本刊于何时未详。n 6 1 除以上主要的明刊本商君书外,其它的明刻本还包括张觉先生于商君书校注前 言中提到的郑子龙、方疑批点的十二子本,陆可教、李廷机诸子玄言评苑本, 张邦翼汉魏丛书选本,李元珍诸子纲目类编本,李云翔新镌诸子拔萃本,秦 骏生周秦十一子本以及诸子褒异本,其它诸如孙星衍、俞樾于其校语中提到的郑 窠本等等。明刻本商君书虽然版本众多,但是基本上均属于刊刻、著录之作,在上面 我们提到的诸多明刻本中,除归有光诸子汇函本有少量注解外,其余刻本均有文而无 3 注。 清刻本商君书可考见的刊本数量虽然不如明刻本之多,然其胜于明刊本最可贵之 处在于清代学者开始重视商君书的整理、校释工作,在付梓刊刻的同时,还尽可能地 对校它本,刊谬补缺。除我们上面提到严万里于乾隆五十八年刊校的“严校本”外,可考 见的清刻本商君书还有: 四库全书本刊校于乾隆戊戌年( 1 7 7 8 年) 。 孙星衍校本刊校于嘉庆癸亥年( 1 8 0 3 年) ,收于孙氏问经堂丛书中。严可 均曾于嘉庆辛未年( 1 8 11 年) 重校过此本,其底本以及校订文字与乾隆五十八年“严校 本”出入较大,故此本亦颇具参考价值。 钱熙祚指海本刊校于道光己亥年( 1 8 3 9 年) ,收于钱氏所编指海第七集中。 子书百家本湖北崇文书局刊行于光绪元年( 1 8 7 5 年) 。 二十二子本又称“浙江书局 本,浙江书局于光绪二年( 1 8 7 6 年) 取“严校 本 刊入 - - 十二子丛书中。 此时期还出现了几部有关商君书的考校之作,如俞樾诸子平议,孙诒让札 造,于鬯香草续校书,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等。清代学者于商君书的整理和考 校工作可谓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伟功。 3 近、现、当代有关商君书校释研究状况。 进入二十世纪,除早期几部翻印浙江书局的版本外,其它还有如育文书局1 9 11 年辑 印子书二十八种本、上海五凤楼1 9 2 0 年辑印子书四十八种本、世界书局1 9 3 5 年 辑印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 9 3 6 年辑印四部备要本等。乜此外,随着近、现 代学者对于商君书重视程度的提高,更有一些重要的校注、校释本问世: 商君书斟诠王时润著,收入闻鸡轩丛书第一集,1 9 1 5 年由长沙宏文图书社 刊行。 商君书新释尹桐阳著,收于起圣斋丛书,1 9 1 8 年刊于武昌。此书与王时润商 君书斟诠,今均已不易考见。 商君书解诂朱师辙著,1 9 2 1 年上海广益书局初版,1 9 3 5 年华西协和大学哈佛燕 京学社于成都再版。后经作者重加修订改名为商君书解诂定本,于1 9 4 8 年由中山大学 出版,1 9 5 6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再版发行。 商君书笺正简书著,1 9 3 1 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商君书校释陈启天著,1 9 3 5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商君书锥指蒋礼鸿著,本书完成于1 9 4 5 年,1 9 8 6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商君书注章诗同著,1 9 7 4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据朱师辙先生考证严可均当即严万里。 4 商君书注译高亨著,1 9 7 4 年中华书局出版。 商君书新注商君书新注编辑组注,1 9 7 5 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出版。 商君书新注山东大学商君书注释组注,1 9 7 6 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刊行出版。 商君书评注北京电子管厂、北京广播学院商君书评注小组注,1 9 7 6 年中华 书局出版刊行。 商子译注山东大学商子译注编写组注,1 9 8 2 年齐鲁书社出版刊行。 商君书今注今译贺凌虚著,1 9 8 7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刊行。 新译商君书贝远臣著,1 9 9 6 年台湾三民书局出版刊行。 此一时期的诸多商君书校释、校注本中,在文字校正和语词训释方面发明较多、 贡献较大的首推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与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前者以严万里校 本为底本,广采诸家之长,辩正取舍,增益补苴,实为校解商君书之集大成之作。后 者增附了高先生商鞅与商君书略论、商君书新笺、商君书作者考等多篇考释性著 作,于严、孙、俞、陶、朱等诸家之说亦多有所驳正,亦为校解商君书之佳本。进入 本世纪,2 0 0 3 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石磊、董昕注译的商君书译注,2 0 0 5 年岳麓书 社又刊行出版张觉先生商君书校注,两书皆为后出,于前人之说发明和创见之处颇多。 新时期,除上述几部关于商君书校释的专著外,还出现了多篇有关商君书的 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考释性论文著作,如杜丽荣( 商君书 实词研究、( 商君书) 复音 实词研究续补、( 商君书) 语词杂考,刘精盛 的时间副词等。商君书作为先秦时期法家的 一部重要典籍,其在先秦语言研究等方面的语料价值已愈来愈引起现代学者的兴趣和重 视。现代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和重视商君书的语词训释、版本校勘以及句读、语法等诸 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在这些方面已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果。商君书中有些词语有其 特定的涵义,如“奸民”、“善民、“良民 、“三军”等,杜丽荣( 商君书) 语词杂考 一文分析指出,“奸民 是指能与他人划清界限,不包庇罪犯的百姓;“善民 与“良民” 是指无原则地“亲其亲”,不顾法令而相互包庇的百姓。有些词语各家训释颇异,甚至先 秦时期存在与否也尚有争议,因而关于商君书语词训释和句读分析也多存在歧异之处。 商君书中“军爵”、“公爵 诸家说法不一,清代严万里校本境内“其役事也随而 养之军爵自一级以下至小夫命日校徒操出公爵自二级以上至不更命日卒”,俞樾诸子平 议、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并断“军爵”、“公爵 为旬,以“军爵”与“公爵”相对; 于鬯香草续校书、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俱以“爵”字单读,认为先秦时期并无 “军爵”、“公爵”之分。杜丽荣在( 商君书) 语词杂考中举出四条理由来说明先秦时 期没有“军爵”此一词汇的用例,条分缕析,例证翔实,由此主张当以蒋礼鸿先生之说义 长,实为不刊之论。 近一时期,虽然象杜丽荣( 商君书) 语词杂考、李杰群( 商君书) 介词研究等 5 词汇及语法类文章颇多,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商君书全书文辞质古,不易读懂, 又加以流传过程中的脱、讹、衍、窜现象比较严重,全书讹文、倒文、脱文、衍文之处众 多,以至于到了“几不可读的地步。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几代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 的我们所见的商君书校本较前一时期已经渐趋于完善,尽管如此,我们在研读诸今人 校注本商君书时,感觉某些篇章在词语校释、勘误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校释芜杂以及 注解歧异之处,今不揣浅陋,以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为底本,参校高亨先生商君 书注译、张觉先生商君书校注、山东大学注释组商子译注以及商君书评注、商 君书译注等诸今校今注本,札录校诂条例四十- - n ,略陈管窥蠡测之见,其中不当之 处,敬祈中外方家学者批评指正。 二、商君书校诂商补四十一则 1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一( 锥指, 校点举误:“抄 本原作德祖遂合家免出,校者将合误认为令,遂臆改为全。 h 们伸2 此皆为 “合 误作“令 字之证。此“合与“别”义相对,即“皆”、“全 之义。管子君 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史记乐书:“弦匏笙簧合守拊鼓。 裴 驷集解:“郑玄日:合,皆也。”乜朝址巾7 ”又抱朴子微旨:“五音合用不可阙, 而锋刃所集不可少也。 侧伸嘣此正作“合用 亦可为证。 又:商子译注“舍 下无“其 字,疑有脱文,或所据它校本原亦作如此。窃谓此 句句读当作:“故攻官、攻力、攻敌,国用其二,舍其一,必强;合用三者,威必王。川威 字当属下读,于义为长。 1 5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 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 削。一( 同上,p 3 4 ) 锥指:“口疑当为府。盖府字烂脱,校者以空围记之,因误作口也。 ( p 3 4 ) 校注:“这口字当解为人口,指总人口。( p 4 6 ) 愚案:蒋先生锥指谓此处“仓口”当为“仓府 之误,此说极是。高亨先生商 1 7 君书新笺:“余谓此处之口乃录者所写之口,以代表阙文。上文云:仓、府两虚。又云: 仓、府两实。据此,则阙文当作府字,此句当作竟内仓、府之数。仓者粮仓,府者 财库也。n 钔川窃谓高亨先生之说亦是也。汉书卜式传:“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 仓府空,贫民大徙。颜师古注日:“仓,粟所积也;府,钱所聚也。 隋】( 嘲2 5 仓 者,廪 也,即粮仓之义:说文:“仓,谷藏也。”“府 者,财库也;礼记曲礼下:“在官言 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郑玄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川删伸1 6 2 汉书张 良传:“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颜师古注:“财物所聚谓之府。”晦哪古代典籍 中“仓府 连文者文例习见。如韩非子诡使:“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 也。 说苑政理:“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 溢而下漏。川剐”1 7 ”又:“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川5 钉汗1 7 ”史记天官书:“仓 府庖库,四通之路。川2 卅上川儿后汉书窦融列传:“于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川7 刀1 6 三国志魏书和常洽传:“吏士丰于资食,仓府衍于谷帛。”n 阳仆嘶”晋书食货志: “世属升平,物流仓府。m 嗍h 府仓”连文者亦习见,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 发巨桥之粟。 孔安国传:“纣所积之府仓,皆散发以赈贫民。 删删管子立政九 败解:“然则府仓虚,蓄积竭。 韩非子解老:“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 语越语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 8 1 h 陌7 8 “仓 、“府”同文互见者亦有之,管子牧民:“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 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 韩非子初 见秦:“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园仓空虚。又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 库无甲兵,邑无守具。 且又如高亨先生所言,上文说“仓府两虚 、“仓府两实 ,两云“仓 府”,亦可证此处当作“仓府不误。 1 6 “国无怨民,日强国。 ( 同上,p 3 4 ) 注译:“国内没有怨恨君上的人民,就叫做强国。”( p 5 1 ) 商子译注:“国内没有怨恨国君的民众,就可称作强国。 ( p 3 6 ) 评注:“怨民,怨恨法治的人。 ( p 7 4 ) 译注:“国内没有对君主有怨言的民众叫强国。 阳2 愚案:窃以为商君书注译、商子译注、商君书评注、商君书译注注解此处 “怨民 之义皆犯有“增字为训之嫌,其说均不可从;蒋礼鸿先生锥指认为“怨民” 当读为“蕴民 ,义为蓄积闲置之民,其说于义为长,当从之。蒋先生案日:“怨读为蕴。 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有怨财。杨惊注:怨读为蕴,言虽富有天下,而 无蕴畜私财也。怨谓蓄积闲置。孟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篇:畜积有腐弃之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惟女子多蕴积于宫中,故 民旷而无妻。此章炳麟膏兰室札记说。礼鸿又案:新序杂事篇云:后宫多幽女 者,下民多旷。以幽代怨,是怨非怨愤之确证也。致之农战,则无怨民矣。 6 】伸3 ”愚谓 1 8 此“怨”字可读为y o n ,即与“蕴”相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廉之谓公正,让之谓 保德,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吴则虞先生晏子春秋集 释:“孙星衍云:左传“怨”作“蕴 。王念孙云:左传作“蕴利”,本字也。此 作“怨利”,借字也( 大戴记四代篇“委利生孽”,“委 ,亦“蕴 也。“蕴”、“怨”、 “委”一声之转) 。刘师培校补云:左传、释文本作“蕴利 ,说文引同, 此用假字。”呻洲由此可见,“蕴”乃“怨 之本字,“怨乃“蕴”之借字。古书中“怨 、 “蕴”相通者习见。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桓公巡民,而管仲省腐财怨女。又: “臣闻之,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中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又:“乃令男 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盐铁论非鞅:“今商鞅之册 任于内,吴起之兵用于外,行者勤于路,居者匮于室,老母号泣,怨女叹息。川剜又散 不足:“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啪嗍又执务:“今兹往而来岁旋,父 母延颈而西望,男女怨旷而相思。川制嗍又取下:“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旧附”以上所举诸文例中“怨”字皆当读为“蕴”,此皆“怨 、“蕴”相通之例证。“国无 怨民,日强国 ,此旬意译即为“一个国家的民众都从事于农战而没有富余闲置的人,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国”。 1 7 “国以难攻,起一取十;国以易攻,起一亡百。一( 锥指, 说民第五,p 3 6 ) 锥指:“当作出十亡百。去强篇: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靳令篇: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亡百。是其证也。下文出十必百, 必亦亡字之讹,范本、指海本并作亡。 ( p 3 6 ) 愚案:窃谓此“起一亡百 当为“起十亡百”,“一 当为“十”字滥脱而误。高亨先 生注译、张觉先生校注及商子译注、商君书评注、商君书译注据范本、 秦本等其它校本皆作“起十亡百 ,亦可为证;然蒋先生据引去强、靳令篇文认为 当作“出十亡百”,其说亦不误。愚谓此处“起、“出 义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冬 十月丙申,王起师于滑。 起师 犹言“出师 ;汉书李广利传:“贰师起敦煌西。 颜师古注:“起,发也。 啼啊“起敦煌西 犹言“出敦煌西”。可见,“起十亡百”亦即 “出十亡百”,两说均可通。又前文言“国以难攻,起一取十 ,彼作“起一取十”;此处 严万里校本又讹作“国以易攻,起一亡百”,彼作“起一亡百 :而范本、秦本等校本皆作 “国以易攻,起十亡百 ,此作“起十亡百 ,可明此处原作“起”字不误。“起”、“出” 两字虽相通用,然此处亦不烦改“起为“出”,作“起十亡百亦可通。 1 8 “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一( 同上,p 3 8 ) 愚案:高亨先生注译、张觉先生校注及商子译注、商君书评注、商君 书译注句读均断作:“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其“国字皆属上 读。窃疑高亨先生注译等今校注本所断句读可商,当从蒋礼鸿先生锥指所作句读, 1 9 以“国 字属下读,于义为长。蒋先生校日:“对政而言,民欲其弱也。弱民篇日:民 弱,国强。国富则淫即民富则淫,变文耳。 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正作“民贫则弱, 国富则淫”为读,隅钔可相参证。又下文云:“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 言“贫者”、“富者”正承此句“贫”、“富 而来,即“贫者 与“富者”的主语当为此“民 贫”与“国富。故此处当从蒋先生锥指断作“民贫则弱,国富则淫”,上下文义相协, 较其它今校注本义长。 1 9 “今世主有地方数千里,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之。 ( 锥指, 算地第六,p 4 4 ) 锥指:“邻读作遴。说文:遴,行难也。邻敌谓不敢赴敌。”( p 4 4 ) 愚案: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注日:“为犹与也,言兵与邻国为敌,而不能战。” 高亨先生注译及张觉先生校注均引朱师辙说;窃谓朱说于义为长,此处“为字 当解为“与”,“兵为邻敌”即谓“兵与邻国为敌”之义。“为”字古有“与 义,经传释 词卷二:“家大人日:为,犹与也。管子戒篇日:自妾之身之不为人持接也。 尹知章注日:为,犹“与 也。孟子公孙丑篇日: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 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言得之与有财也。齐策日:犀首以梁为齐 战于承匡而不胜。言以梁与齐战也。韩策日: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言与聂政 语也。韩诗外传日:寡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 言独与仲父言也。史 记淳于髡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 。言不足与言也。李斯传:斯其犹人哉,安足 为谋? 言安足与谋也。 阻朝伸4 州”经词衍释卷二:“为,犹与也。论语:道不 同不相为谋。盐铁论就边篇作不相与谋。汉书- 梅福传:箕子非疏其家而畔 亲也,不可为言也。戴良传:子自视天下孰可为比。淮南修务训:惠施死而庄 子寝说,言见世莫可为语者也。为并训与。川6 玎7 读书杂志史记第四孟子荀卿列 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王念孙案日:“不足为言,不足与言也。与、为一声之转,故 谓与日为。 上册可证“为 可训为“与”也。 又:此处“邻”当解为“邻国”之义,“兵为邻敌 即意为“( 本国) 军队与邻国为敌 。 本篇下文“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 ,两 “邻”字皆当与此处义同,亦为“邻国 之义。又本书兵守篇:“四战之国好举兴兵 以距四邻者国危。四邻之国一兴事而己四兴军,故日国危。新序善谋日:“晋,秦 之邻也;邻之强,君之忧也。川叫1 可见古人多以“邻国 为潜在的敌患之称,故古书中 称“邻敌 者常见。韩非子饰邪:“及奉法已亡,官断不用,左右交争,论从其下, 则兵弱而地削,国制于邻敌矣。又解老:“有道之君,外无怨雠于邻敌,而内有德泽 于人民。 又八经:“父兄贤良播出日游祸,其患邻敌多资。”战国策齐策:“是王 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 苟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 敌也,名声未足以悬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 又君道:“小用 之则威行邻敌。”又议兵:“故兵大齐则治天下,小齐则治邻敌。 孔子家语贤君: “怨雠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阳7 h 嘲吴子兵法图 国:“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 服邻敌。 嘞刚上诸“邻敌之义,皆以邻国为己之敌患之称,可证。 2 0 “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奚以论其然也? 力( 同上,p 4 5 ) 锥指:“论当作谕。淮南子主术篇:衰经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注: 谕,明。m ( p 4 5 ) 愚案:蒋礼鸿先生引淮南子主术篇文,认为此处“论当作谕 ,为两字形近之 误( “论字繁体写作“谕”,与繁体“谕”字形体相近) ,窃谓蒋先生此说可商。此处“论” 字不误,当为“知”、“明”之义,“论古有“知”、“明 义。淮南子说山训:“以小 明大,以近论远。”此“论与“明 对文,故高诱注日:“论,知也。”口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