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生产力本质及其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就必须加强对生产力运行的研究,促进生产力发展 模式的转变,即实现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取向。 本文在对绿色生产力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大生态系 统观、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关理论与生产力的研究结合起来,对绿色生产 力内涵做出了界定,即绿色生产力指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以自然力、科技力、人 文力和政治力为动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共荣为 目标的,既遵循自然规律又倡导以人为本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 绿色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实践性、人本性、生态性、知识性和可持续性等本质属 性,是以自然力、科技力、人文力和政治力作为发展动力,以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为发展环境,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绿色化为发展模式。最后, 本文在总结概述国外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 了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路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力;建立绿色技术体系, 增强科技力;培养绿色意识形态,彰显人文力;完善制度保障系统,提升政治力。 关键词:绿色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发展机制; o nt h ee s s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m e c h a n i s mo f g r e e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b s t r a c t 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n a t i o n a lc o n g r e s so ft h e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o fc h i n ap o i n t so u tt h a t 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h o u l db ee n h a n c e dt oa c h i e v et h ef a s t e ra n db e a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m a j o rb r e a k t h r o u g hs h o u l db em a d ei n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 m o d e l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s t r u c t u r e ,t h el o w e r i n g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w e l l - o f fs o c i e t yc a nb ef o r m e da t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e v e l t or e a l i z es u c has t r a t e g i ct a s k ,w es h o u l dp r o b ei n 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 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s o a st op r o m o t e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p r o d u c t i v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 ,t h a ti s ,t h eg r e e no r i e n t a t i o no fp r o d u c t i v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r e v i e wo ft h es t u d yo f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o s e 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i e s a sm a r x i s m sm a s sb i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u t l o o k ,b i o l o g i c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o u t l o o ka n d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u t l o o ka r e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t h e s t u d yo f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a n d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sd e f m e da sf o l l o w s :o nt h ep r e r e q u i s i t eo f m a i n t a i n i n gb i o l o g i c a lb a l a n c e ,i ti st h ep r o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a n dr e s u l tt h a tb o t hh a v eh u m a n 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o b s e r v en a t u r a lr u l e s ,a n di sm o t i v a t e db yt h ef o r c e so fn a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 h u m a n i t y , a n dp o l i t i c s 、析mt h ea i mo fp r o m o t i n gt h eh a r m o n i o u sc o e x i s t e n c eo fh u m a na n d n a t u r et oa c h i e v et h ec o m m o np r o s p e r i t yo fb i o l o g y , e c o n o m y , a n ds o c i e t y g r e e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h a st h ee s s e n t i a l q u a l i t i e s o f b e i n gm a t e r i a l ,p r a c t i c a l , h u m a n - o r i e n t e d ,b i o l o g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v e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 ,a n di sm o t i v a t e db yt h ef o r c e so f n a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 h u m a n i t y , a n dp o l i t i c s ,d e v e l o p i n g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晰t i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o f g r e e n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 a n ds e r v i c e b a s e do nt h em e t i c u l o u s l ys u m m a r yo ft h e 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b r o a d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i tw i t ho u rs p e c i f i cn a t i o n a ls i t u a t i o n , t h ep a p e rp r o p o s e st h ea p p r o a c hf o ru st od e v e l o p 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 :t h ef o c u so n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b i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e n h a n c e m e n t o fn a t u r a lf o r c e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g r e e n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t h e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o f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f o r c e ,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d e o l o g y , 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 h u m a n i t yf o r c e ,t h ep e r f e c t i o no fp r i n c i p l es a f e g u a r ds y s t e m ,a n d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 f o r c e k e yw o r d s :g r e e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m e c h a n i s m ;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金月巴至些太堂 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删签字日期力彬歹年年月钐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合肥工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 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者签名:动匕艘乏参 签字日期加厂年年月膨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新戳一吵 签字日期: f 明l 明 电话: 邮编: 致谢 三年的硕士生涯随着这篇论文的完成划下了句点。衷心感谢导师万伦来教 授在我的研究道路上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无论从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还是收 集资料、论文成稿,都倾注了万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让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不 偏离轨道。万老师那广博的学识、谦逊的为人、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教育 情怀,使我受益匪浅,并激励我勇往直前。 真诚感谢三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老师们的教诲,感谢你们的无 私奉献和精彩演绎;感谢所有给予我热情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们,我们结下的深 厚友谊,血浓于水,值得我用一生去珍惜。 三年来,我的父母和爱人一直理解并支持我的选择,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 习环境,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之中,在此对他们表示最 深切的谢意! 作者:沈典妹 2 0 0 9 年2 月于合肥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物质财 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 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的。我们在尽情享受经济发展带给我们快乐生活的 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工业化生产使地球环境严重污染,大气、土壤、 水均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原始物种大量灭绝,生物圈遭受破坏;工 业化生产使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源,面临被开采殆尽的危险,资源 耗竭是当今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核武器、生化武器的出现使人类和地球灭亡成为 可能。这些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现实,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质量,也成了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羁绊。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两个根 本性的问题是所有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企业家都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现在已经 到了不正视这个问题,人类将面临绝境的时候了。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任 务。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道路是一条灰色道路,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由于资 源使用上的代内不公平,使发展中国家能够使用的资源非常匮乏,发展中国家走欧美 国家的发展之路是极不现实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探寻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 路。同时,由于世界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也必须完成由灰色发展道路 向绿色发展道路的转型。 因此,要改变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现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我们赖 以生存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共荣,同时又不以牺牲所有人的生活标准 为前提,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需要寻求生产力发展的新的道路, 既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基于这种现实,生产力经济学家提出 了生产力发展的一条新的道路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也即绿色生产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n - 0 二。年比二o o o 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 伟大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促进生产力发展模式的转变,即实现生产 力发展的绿色转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知识青年,理应为祖 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立论“绿色生产力本质和运行机制研究 正是基于这 种心境。 1 1 2 研究意义 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绿色生产力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 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 框架中,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多赢”局面。进行绿色生产力的相关研究, 就是要使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隐患意识, 不断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止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提 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解决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束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加强对绿色生产力的研究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是绿色生产力的终极,这就要求企业淘汰 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引进绿色化技术体系,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关键领域的理 论研究水平和关键技术,从而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转型。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而绿色生产力则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 展绿色生产力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良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养成, 有利于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营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能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共荣和人自身的和谐。 随着全球范围内绿色产业的兴起,绿色产业的推进,绿色生产力也就成了摆在面 前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历史和逻辑看,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是对传 统生产力的扬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经济一 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确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有 赖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因此,立论“绿色生产力本质和运行机制研究 对于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2 研究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其负面效应已逐渐凸显。2 0 世纪6 0 年代, 世界环境运动兴起。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以大量的科学实验为根据,揭 示了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使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生物圈变成死一般 的寂静,并通过生态系统的关联性使人类自身受到危害;她在书中告诫人们:“不是 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 受害”。1 1 9 7 2 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一书的出版正是这种危机的意识的突出反 映。该书作者梅多斯向世人发出警告:在有限的资源枯竭之前经济就会停滞。这一警 1 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页。 2 世忠言宣告了灰色生产力时代的终结,绿色生产力时代的序幕开始拉开。2 1 9 7 2 年6 月5 日至1 6 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发表了联合国人 类环境会议宣言( 简称人类环境宣言) ,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改善人类环境、保护 生态、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 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政府的责任和人民的迫切愿望;并提出了人类应该统一的7 个共同观点和必须遵循的2 6 个基本原则。从此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得到各国政府好全人 类的重视。在人类环境宣言的积极精神引导下,1 9 8 7 年联合国成立了以当时的挪威首 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了长篇专题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即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报告提出“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民 族主义以及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东方和西方之间人为的界线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地球以及对人民、组织和政府正与之斗争的互相联结的生态和经济威 胁的共同的关注 。3 1 9 9 2 年6 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并签 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 1 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 化框架条约生物多样性条约等重要文件。4 这些文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 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经济一 社会共荣作为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尤其是( 2 1 世纪议程,不仅丰富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提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使 绿色生产力的实现成为可能。为了应对2 1 世纪的挑战,我国学者石滋宜认为人们应该 首先澄清发展的真正含义。他1 9 9 4 年在温哥华会议上对发展的含义做了阐释:他指出 对工业发展人们必须拿出一个新方案,总的说来,这个方案必须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必须要将全球可持续性作为他的主要关注点。而绿色生产力战略的实施就可 以实现这个新的方案。就在温哥华讲话发表的同一年,美国技术局的一篇报告也提出 了类似的观点,它总结到,”鉴于污染防治和其它生产需求( 如提高生产力和质 量) 相脱离,大部分防止污染的计划没能与企业达成重要的协同合作和工作关系,而 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推动污染防止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它提醒我们,要使经济发展 不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最好的方式是用系统方法的理念研究这个问题。次年,迈克 尔波特和林德( v a nd e rl i n d e r ) 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 1 9 9 4 年亚洲生产力组织( a p o ) 开始启动“环境特别计划 ,试图寻找对于工业既 实用又具有吸引力的方法来处理生产力提升和环境保护问题,于是提出了绿色生产力 概念,并制订和实施了绿色生产力计划。这些计划包括绿色生产力促进计划( g p p m ) 、 绿色生产力示范计划( g p d p ) 和绿色生产力传播援助计划( g p d a ) 。5 温哥华会议两年后, 1 9 9 6 年,a p o 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第一届世界绿色生产力大会,通过并发表绿色生 产力马尼拉宣言。1 9 9 9 年,a p o 在台北发起成立了“国际绿色生产力协会 ,2 0 0 0 2 张术环:生态生产力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川,河北学刊,2 0 0 5 年第4 期,第1 5 页。 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m ,长春:吉林人民f j 版社,1 9 9 7 年版,第9 页。 4 杨羽: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j 】,求是杂志,2 0 0 1 年第2 4 期,第5 7 页。 5 李金算:国内外绿色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 】,中国科技论坛,2 0 0 5 年第5 期,第1 0 9 页。 3 年台湾把原先成立于1 9 9 1 年“环境保护企业促进会 更名为“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 会”。2 0 0 0 年成立的印度中央邦绿色生产力协会,是国际绿色生产力协会印度分会, 其目的在于推广绿色生产力概念和实践,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产力的总 体竞争水平。2 0 0 2 年,a p o 又在马尼拉召开第二届世界绿色生产力大会。大会通过并 发表了 2 0 0 2 年绿色生产力宣言,a p o 提供了证据,证明它已经找到了把可持续性 发展从“可能 转向“实践”的道路。确认绿色生产力将成为实现“新千年目标”和 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强调a p o 今后绿色生产力计划的项目应考虑自然资源管理、可 持续生产与消费、消除贫困的问题;赞成应把绿色生产力的概念和实践融合到工业、 农业、服务业和社区发展之中;敦促作为主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者的政府和企业,应 把绿色生产力观念结合到各自的发展政策和企业战略中;呼吁所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者,应本着合作的精神,向绿色生产力计划提供协助和合作。a p o 把2 0 0 4 - - 2 0 0 5 年确 定为“绿色生产力年 。6 2 0 0 6 年,第1 4 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我国沈阳举行,大会期 间,就共同关心的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 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形成了沈阳宣言。大会提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 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三者互相促进、互相协调。而这三者的和谐要通过 科技这把“双刃剑来实现。因此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 化,进行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出、回收利用、再循 环、节约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紧密结合到一起,发展“绿色生产力 ,要通过生 产力发展的绿色取向来促进世界的繁荣、昌盛与和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共生。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不是绿色生产力成员国,对绿色生产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第1 2 届世界生 产力大会上,黑龙江大学教授熊映梧先生发表了题为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 千年经济学的头号课题的演说。此后“绿色生产力 一词进入国人的视野,正式开 展了绿色生产力研究。但是,在此之前,全国各地早已提出“绿色食品”、“生态农业 、 “绿色产业 、“生态城市 “绿色g d p ”等口号并为之付诸行动。这些都属于绿色生 产力的范畴,与绿色生产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不谋而合,1 9 9 4 年3 月国务院审议 通过中国2 l 世纪议程,作为引导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 性文件。1 9 9 6 年可持续发展被全国人大确定为中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 一。此后中国的绿色生产力理论与实践被付诸行动。例如,2 0 0 3 年1 月开始实施清 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2 0 0 5 年起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 0 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为主 要调查内容的绿色g d p 试点工作。作为评价绿色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一 6 李经算:国内外绿色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 】,中国科技论坛,2 0 0 5 年第5 期,第l l l 到1 1 2 页。 4 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真实的计量经济活动的结果,如何建立数据库以便利用国际 社会通用的指标这需要大量懂得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 才,这是一项远未完成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 9 9 4 年和1 9 9 6 年中国政府两度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中国2 l 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 会议得到了相关各级组织的支持,大力推动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而绿色生 产力是没有国界的,具有大尺度、大跨度的特点。2 1 世纪高级圆桌会议的召开大大促 进了绿色生产力的发展。 2 0 0 1 年1 1 月6 日至1 1 日,在北京和香港分两段召开的第1 2 届世界生产力大会 “绿色生产力”论坛上,黑龙江大学教授熊映梧先生发表的演讲,提出了人类面临资 源、环境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必须“选择生产力绿色发展道路。其弟子孟庆琳教授 发展了老师的思想,提出了“绿色生产力也即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明确提出:“绿 色生产力是制度约束的生产力 。在这之后部分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的专家围绕“绿色 生产力 这一主题撰著了部分论文。生产力研究2 0 0 2 年第1 期发表的熊映梧教授 的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孟庆琳教授的中国的选择: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 2 0 0 2 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薛永应的人类生产力的第三高度:绿色生产力。这几篇论 文对绿色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义。2 0 0 2 年5 月2 5 日,由经济学动态 杂志社、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和黑龙江省经济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承办的“全国 绿色生产力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著名经济学家熊映梧、王振中、薛永应、刘景林 等专家学者就绿色生产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积极的探索。这是我国经济学界第 一次就“绿色生产力”问题进行专门探讨的全国性会议。对“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发 展与社会实践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刘景林研究员提出第四 产业的设想:绿色产业。他提出,要达到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现状,以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共荣的目标。从产业理论的角度来说,发展第四产 业是必然选择,即发展无污染、无公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无损于子孙后代 的产业。这些绿色生产力的实践活动正在逐步实施。在2 0 0 3 年1 2 月闭幕的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标志着灰色生产力时代的终结,绿色 生产力时代的到来。2 0 0 6 年1 0 月8 l o 日第1 4 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于在中国沈阳举 行。“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成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大会期间,就共同关心的 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广泛的共 识,形成了沈阳宣言。大会提出,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经济一社会复合系 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驱动力。要通过科技创 新,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低污染、低消耗、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紧密结合到一起,发展“绿色生产力”。 7 王朗玲:绿色生产力: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全国绿色生产力研讨会”述评【j 】, 生产力研究, 2 0 0 2 年第6 期,第6 页。 5 对于绿色生产力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有人认为,“狭义的绿色生产力 是指环保产业的生产力因素及系统;广义的绿色生产力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生产力 因素及系统的总和”8 。也有人认为,“所谓的绿色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兼顾生态平 衡、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9 。还有 人认为,“绿色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加。对于绿色生产力的确切 定义,需要生产力理论研究者不断的探讨和总结,使其日趋完善。 1 3 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阐述绿色生产力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部分: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文明 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其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分析 问题做好理论准备。 第二部分:绿色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在厘定绿色生产力的概念、梳理绿色生产力 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绿色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即物质性、实践性、人本性、生 态性、知识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部分: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机制。自然力、科技力、人文力和政治力是绿色生 产力的四大发展动力,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构成绿色生产力的 四大发展环境,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是绿色生产力的三大发展模式。 第四部分:国外发展绿色生产力实践经验及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对策。在认真学 习国外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实践,努力总结国外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对策。 1 4 研究方法 绿色生产力是一个边缘兼交叉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 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本论文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归纳法和线性因果思维模式,注意到事物的多维性和可 建构性。系统方法将任何事物都看成是由各因素按等级( 层次) 秩序组成的思 想,以及将分析问题的重点植于总体运动和交互作用方面的思想,很适合于对 绿色生产力发展机制的研究。论文在发展哲学的大背景下,将绿色生产力的动 力、环境和模式分别视为一个系统,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运用系统思维,从整 体的角度,揭示出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2 ) 唯物辩证方法。唯物 辩证方法是我们研究事物的根本方法,研究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机制也不例外。 8 孙维本:绿色食品与绿色生产力 n ,黑龙江日报,2 0 0 1 年1 1 月2 5 日,第4 版。 9 李克华:论绿色生产力 j ,广东社会科学,2 0 0 1 年第5 期,第2 1 页。 1 0 王忠锋:绿色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 2 期,第8 8 页。 6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无论是 绿色生产力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是孤 立的,而是充满联系的。论文始终以动态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审视两者发展与互 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3 ) 运用例证方法。在研究 我国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时,介绍了a p o 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种种做法,结合 我国当前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绿色生产力的路径。 7 第二章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绿色生产力就其结构而言是一个生态系统,是自然人社会的大生态系统 的复合体,主要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管理等子系统构成。要 在马克思主义的大生态系统观、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 理绿色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系统结构,使得各子系统协同演进, 促进绿色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实现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共生共荣。 2 1 大生态系统观n 马克思主义的大生态系统观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认 为,人类社会实际上是自然人社会的大生态系统的复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 正是站在大生态系统观的立场上,以大生态系统观的整体方法论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统一体,人类和自然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恩格斯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 界的。1 2 马克思主义既反对抹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又反对无视自 然客观规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主张要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认识自然,遵循 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与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发 展、共生共荣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大生态系统观有以下规律: ( 1 ) 生态平衡规律。生态平衡规律是自然人社会这个大生态系统运行 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规律。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 的时间内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使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 及系统因子之间达到相互适应和协调的状态。生态平衡是母系统生态平衡与子系统生 态平衡的协调统一,必须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促进其平衡, 并向更高层次的平衡发展。所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 衡。 ( 2 ) 物质不灭定律。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既不能 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是从一种物质形态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形态。在自然人 社会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所有的社会物质产品都来自自然界,都是和自然界进行物 质交换的结果。 ( 3 ) 协同演进规律。协同演进是指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协同 演变与进化的规律。它有三层含义:首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进化, 环境给与了生命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生命体也改造了环境,参与了环境 1 1 廖福霖,祁新华:生态生产力导论2 l 世纪财富的源泉和文明的希望【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l 4 2 页。 1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1 年版,第1 5 9 页。 8 的演进;其次,生命体( 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植物与微生物) 之间也互为环境,构建了彼此互为资源、互为生存环境的格局;最后,人类这一特殊 的生命体,也同样遵循着协同演进的规律。但是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仅仅是被动的, 还可以是主动的,这就是人类生命体与环境的协同演进同其他生命体与环境协同演进 有着质的区别。 绿色生产力就其结构而言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主要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 料、科学技术、管理等子系统构成,是自然人社会的大生态系统的复合体。 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生态系统观为指导,遵循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大 生态系统观要求我们站在自然人社会复合体整体的立场上观察、分析、解决 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过程中的问题。这就是说要站在人类最终解放自己的立场,而不只 是站在人类眼前利益的立场;站在人类全面发展的立场,而不站在当前一代人的立场; 站在全人类的立场,而不站在少数人的立场来发展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 为了改变当前落后的发展模式,极力消除以往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人类 的生存环境,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共生共荣。 2 2 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社会工业文明之后必然产生的更高程度的文明形态,是与和谐 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从狭义 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 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大生态系统观的指导下,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总结,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理 念包括: ( 1 ) 人的主、客体二重性的对立统一。生态文明观认为,一方面人类是社会生 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积极、主动、有 创造性地影响地球生态系统,使地球生态系统沿着健康的方向运行,使包括人类在内 的大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另一方面,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又具有客体性的一 面。人类只是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虽然人类的智慧很高,但其地球生物学的本 质及其脆弱性是无法改变的。人类必须依赖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命体和环境来实 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文明观要求把人的这种主客体二重性对立统一起来。既要充分认识人类生态 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生相克、紧密联系的关系,平等、公正地对待其他生命体以及 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又要努力按大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办事,以充分发挥人类的主 观能动性,如果违背了这种客观规律,人类就必将会受到自然严厉的惩罚。 9 ( 2 ) 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共生共荣。马克思曾指出:“社会是人同自 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类实现了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 界的人道主义 。1 3 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自然界在和谐 社会中体现充满生机的真实自我,人与自然界在美好的理想社会中完成了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以达到“人同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 及“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 的人道主义 的境界。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 与人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 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要限制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建设节约型社 会,保持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 系到人类社会文明能否得以延续、得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要求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 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自然人社会复合 体的共生共荣。 运用生态文明观来指导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要充分认识人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 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客体对立统一;就是要正确处理绿色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各 种问题,优化系统结构,使得各子系统协同演进,实现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 共生共荣;就是要努力探索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各种有效模式和途径,如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科技、实施绿色管理,使物质生产遵循客观规律,实现绿色的生产格局。 2 3 可持续发展观 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权威的是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于1 9 8 7 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是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 4 这一定义在1 9 8 9 年5 月 的联合国环境署第1 5 届理事会上得到进一步阐释,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还包括子孙 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家公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自然资源基础、生 态承载阀限和环保与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 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主要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不仅涵盖了传统发 展的要素,还包括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它改 变了传统上关于人与自然和人类自身内部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人类通过规范和调整自 身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行为方式而达到一种能够兼顾环境与发展、公平与效 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较为科学的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 发展道路,必须遵循公平性、共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基本原则。 1 3 马克思:( 1 8 4 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7 9 页 1 4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第7 页。 l o ( 1 ) 公平性原则。公平社会是保证生态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条件,而生态环境 的永续利用正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在一个充斥着众多不平等、贫 富差距巨大的社会,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因为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一方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尽可能地利用公共性的自然资源,这就必然导致生态 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使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可持续,因此,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 要条件。这种公平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 2 ) 共同性原则。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地方生态环境 的破坏,都可能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地区和人 民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凸显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依存性 和整体性显得更为密切,实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 3 ) 可持续性原则。人类必须对自己的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尤其社会物质财 富需求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限制,使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利用限制在它们的再生 和技术进步许可的范围内,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的内容,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绿色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传统生产力主要是指人类 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将人类与自然放在完全对立的位置上,过分强调人类 的主观能动性,而漠视甚至无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为此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 认识,而且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也由原来简单的、形而上学的眼光看世界,转变成以 普遍联系和辩证的观点看世界。 发展绿色生产力是要将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转变成追求生态、经济、社会 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将生态需要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考虑。生态需要是指人类为了 获得包括维持生存和满足发展等在内的最大福利需要而产生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其 本质在于维持人的内在平衡及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 展,以实现人类的最大福利。 第三章绿色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绿色生产力是指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以自然力、科技力、人文力和政治力为 动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共荣为目标的,既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