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专业论文)某单位4065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1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某单位4065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2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某单位4065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3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某单位4065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4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某单位4065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讨论9 结论l1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l2 五、参考文献1 3 六、附录 综述1 4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2 0 致谢2 1 个人简介2 2 中文论著摘要 某单位4 0 6 5 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 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沈阳市某单位4 0 6 5 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2 0 0 9 年度沈阳市某单位4 0 6 5 岁的在职教职工健康档案( 其中以资料齐 全并除外乙型肝炎携带者研究对象) ,共6 8 5 人。均接受常规体检,生化免疫以及 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 结果 研究中6 8 5 人,男性为3 5 4 名( 平均年龄为5 0 2 6 士5 8 5 岁) ,女性为3 3 1 名 ( 平均年龄为4 8 3 1 - + 4 8 2 岁) 。该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4 7 ,男性的患病率为 6 7 8 ,女性的患病率为2 4 8 。脂肪肝组的b m i 、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 w h r 、a l t 、g g t 、t p 、t g 、t c 、l d l 、h d l 、血尿酸、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 肝组,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及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 尿酸的各组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以上指标在正常范围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该年龄组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异常增高,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且与 代谢综合症各组分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脂肪肝;发病率;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h e p a t i t i sv i r u sm a r k e r s , a n dc o l o rd o p p l e ru l t r a s o u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o ft h el i v e r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u l n 镪o u n dr e s u l t s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a n d n o n - 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r e s u l t s o f6 8 5c a s e s ,3 5 4c a s e sw e r em e n ( m e a na g e5 0 2 6 - 4 - 5 8 5y e a r s ) ,3 31w e r e w o m e n ( m e a na g e4 8 31 士4 8 2y e a r s ) w e r ei n c l u d e di nt h es t u d y ,t h ep r e v a l e n c eo f f a t t yl i v e rp o p u l a t i o no f4 7 ,m e n6 7 8 p r e v a l e n c er a t e ,w o m e n sp r e v a l e n c er a t ew a s 2 4 8 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o fb o d ym a s si n d e x ,s y s t o l i cp r e s s u r e ,d i a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w a i s t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 ,h i pc i r c u m f e r e ,w a i s t t o h i pr a t i o ,a l t a l a n i n e 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s e r u m gl u t a m yt r a n s f e r a s e ,t o t a lp r o t e i n ,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o w -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h i 曲一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u r i ca c i d ,b l o o dg l u c o s e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en o n f a t t yl i v e r g r o u p o v e r w e i g h t a n d o b e s i t y ,a b d o m i n a lo b e s i t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g l u c o s e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l i p i d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h i g hu r i ca c i di ne a c hg r o u pt h ep r e v a l e n c eo ff a t t y l i v e r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ea b o v eg r o u po fi n d i c a t o r si nt h en o r m a lr a n g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p r e v a l e n c eo ff a t t yl i v e ra b n o r m a li n c r e a s eo fm o r b i d i t yr a t ea m o n gm e nw a s 2 3 英文缩略语 - _ - _ - l _ _ i - _ i _ _ _ _ i _ i l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l - l - _ - _ l _ _ _ - _ _ l _ _ _ _ _ l _ _ _ - - _ _ - _ l i - _ _ 一i i - - - _ _ l l _ - i - - i 一 缩略语英文全称 中文全- 称 f l d 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脂肪性肝病 s b p s y s t o l i cp r e s s u r e 收缩压 d b pd i a s t o l i cb l o o dp m s s u r e舒张压 a f l d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酒精性肝病 n a f l d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非酒精性肝病 b m i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体重指数 w cw a i s tc o u n t腰围 h c h i pc o u n t 臀围 f g b f a s t i n gb l o o dg l u c o s e 空腹血糖 t g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甘油三酯 t ct o t a lc h o l e s t e r o l胆固醇 h d l c h i 曲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 l c l o w -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u au r i c a c i d尿酸 m s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代谢综合征 4 论文 某单位4 0 6 5 岁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 素分析 刖罱 脂肪性肝病( 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f l d )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 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 - 4 ,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 即为f l d ,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 0 5 0 。f l d 在临床上分两大类,即酒精性肝 病( 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 ,a l d )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 d i s e a s e n a f l d ) t 1 1 。 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地区和富裕阶层第一大肝病 1 2 1 。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f l d 的流行状况将会更加严重,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 第二大类慢性肝病。目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在健康体 检中常见,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 ,m s ) 。脂肪肝患病率最高年 龄组多见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3 1 。本文主要探讨沈阳市某单位4 0 6 5 岁在职 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 0 0 9 年2 月4 月沈阳市某单位4 0 6 5 岁在职教职工参加健康体检档案( 其中 以资料齐全并且除外乙型肝炎携带者) ,共有6 8 5 名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4 0 6 5 岁。根据超声结果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 二、实验方法 资料收集:有专科医师进行调查问卷及测量( 1 ) 询问有无饮酒史、高血压、 糖尿病等病史:( 2 ) 身高体重测量采用日本产全自动身高体质量测量仪,测量时 空腹、赤脚、双足并拢、挺胸直立,体质量精确到0 1k g ,身高精确到0 1c m , 5 体重指数(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b m i ) = 体质量( k g ) 身高( m 2 ) ;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 量静息1 0m i n 以上的上肢血压,并取两次的平均血压;腰l 虱( w a i s tc o u n t ,w c ) : 肋骨下缘与髂前上嵴连线中点的经线( c m ) ,臀围( h i pc o u n t ,h c ) :骨粗隆水平的经 线( c m ) ;腰臀l g ( w h r ) = w c h c l 4 ; ( 4 ) 体检者常规禁食8 小时采血,由我院 中心化验室统一测定空腹血糖( f a s t i n gb l o o dg l u c o s e ,f b g ) 、三酰甘油 (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 g ) 、总胆固醇( t o t a lc h o l e s t e r o l ,t 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 i g h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h d l 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o w -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l d l c ) 、血尿酸( u r i ca c i d ,u a ) 和肝功能生化学检查,以 及由高年资超声多普勒医师进行腹部肝胆脾胰的检查。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5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 强于肾脏和脾脏) ,远场 回声逐渐衰减。( 2 )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 ) 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 4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 正常。( 5 ) 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备上述第1 项及第2 - 4 项 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 项及第2 4 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 备上述第l 项以及第2 - 4 项中两项和第5 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标准嘲。 b m i 1 8 5 为体重过低,1 8 5 5 ,b m i 2 3 为正常,2 3 8 0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w h r :男性芝0 9 ,女性o 8 为中心性肥胖。 高脂血症:采用1 9 9 7 年中华心血管学会建议的标准,t c 2 _ 5 7 2m m o l l ; t g 升高1 7 0m m o l l ;l d l c 2 3 6 4m m o l l :混合性高脂血症为t g 和t c 均升高。具有以上4 项中一项即为高脂血症。h d l c 1 4 0 m m h g 和( 或) 舒张e , 9 0 m m h g ,或近两周服用降压药 物者。 糖尿病:f p g 升高2 7 0m m o l l 和曾经诊断为糖尿病。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的输入e x c e l ,采用s p s s l 7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全部数据以均数4 - 6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疾病发病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一、脂肪肝的发病情况( 表1 ) 研究对象中6 8 5 人,男性为3 5 4 名( 5 1 7 ) ,平均年龄为5 0 2 6 + 5 8 5 岁,有 饮酒史的人数为1 6 0 ( 2 3 3 ) 。女性为3 3 1 名( 4 8 3 ) ,平均年龄为4 8 3 1 + 4 8 2 岁,均无饮酒史。该研究人群的脂肪肝的患病率4 7 ,其中男性为6 7 8 ,女性 为2 4 8 ,男女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x 2 = 1 2 7 1 ,p 0 0 0 5 ) 表1 ,脂肪肝的患病率 二、b m i 、w h r 、生化结果在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 表2 , 3 ) 脂肪肝组b m i 、收缩压、舒张压、w c 、h c 、w h r 、a l t 、g g t 、t p 、t g 、 t c 、l d l 、h d l 、u a 、f p g 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 , a l b 、t b i l 无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中超重,腹型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 血糖异常,高血尿酸血症的人数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有统计学意义。 表2 ,b m i 、w h r 在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 7 u a3 4 5 5 士9 l2 6 9 3 士7 7 5 1 1 8 0 40 0 0 1 三、代谢综合征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超重及肥胖组、腹型肥胖组、血压异常组、血脂异常组、血糖异常组、高尿 酸血症组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 8 倍、1 7 倍、1 6 倍、 2 0 倍、1 8 倍、2 0 倍,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5 。 表4 ,脂肪肝组代谢紊乱的情况与非脂肪肝组的比较 8 表5 ,有无代谢紊乱组分与脂肪肝的患病率比较 讨论 全国各地、各行业、各年龄段的脂肪肝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报 道沈阳市某单位4 0 6 5 岁年龄段的职教职工脂肪肝的平均患病率为4 7 ,该年龄 段明显高于各地成人平均患病率7 堋,但与查涛报道4 0 6 0 岁组脂肪肝患病率最高 相符1 9 1 。该群体主要特征是脑力劳动者为主,并长期伏案工作,该年龄段处于事 业的巅峰,生活压力较大,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的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社交频 繁,经常饮酒或暴饮暴食,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加上部分人对脂肪肝危害 了解甚少,这些特征成为该群体高患病率危险因素。男性的患病率为6 7 8 ,女 性的患病率为2 4 8 ,男性的患病率是女性的二倍,性别有显着差异( p 2 5 时,脂肪肝的发病率增加,并随b m i 增加成正相关,研究中还发现脂肪肝组腰围、 腰臀比水平高于非脂肪肝组( p 0 0 5 ) ,提示脂肪肝患者存在腹内脂肪堆积,腰 臀比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说明腹型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脂肪肝。 这可能由于腹内脂肪分解形成的游离脂肪酸更容易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作为 底物合成甘油三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基于 人体内脂类代谢过程。正常情况下,肝脏摄取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合成t g ,同时 将t g 与载脂蛋白合成脂蛋白释放入血。脂类代谢障碍时肝内的t g 不能以脂蛋 白的形式运出肝脏,造成t g 在肝脏大量积聚。随着t g 浓度的升高,脂肪肝发 病率也升高。研究中脂肪肝组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血糖是反应胰岛素水平 的指标之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常伴有胰岛素敏感性增高或胰岛素抵抗,增加 脂肪肝患病风险。脂肪肝患者大量脂肪堆积于肝脏,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 血糖升高。脂肪肝组尿酸高于对照组,脂肪肝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增加 阻碍近曲小管排泄尿酸减少导致高尿酸。有研究表明,血清尿酸含量与内脏脂肪 及皮下脂肪面积呈正相关,内脏脂肪增加使门脉系统游离脂肪酸增多,从而加重 脂肪肝发病率。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无论是体质量超重、内脏肥胖,还是高血脂症、糖代谢 的调节紊乱、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机制,即胰岛素抵 抗。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始终,胰岛素抵抗使脂肪的脂解作用增强,致使大量脂 肪酸进入肝脏,使肝脏内新合成甘油三酯增加;肝内脂肪酸的氧化负荷增加,在 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线粒体和微粒体内脂肪酸氧化都可以使活性 氧簇增加,其后果是导致线粒体d n a 损伤。由于线粒体损伤加重了肝细胞的能量 代谢障碍,使脂质氧化途径受损,造成大量脂质积于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所以, 胰岛素抵抗被学术界公认为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共同土壤。 1 0 大量研究表明脂肪性肝病随之而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1 3 - 1 4 1 。脂 肪肝也有并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由于早期脂肪肝多不表现出 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被人们忽视,如何去防治脂肪肝尤为重要。那就应根据不 同的人群首先采取不同的方法减轻导致或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同时对个体所 具有的m s 不同组分进行个体化治疗。可简要归为“四降一增”( 降体重、降血糖、 降血压、降血脂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以及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治疗。从根本 解决脂肪肝的病因,也减轻脂肪肝所引发心脑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结论 该年龄组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异常增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且与 代谢综合症各组分密切相关。 1 2 参考文献 1 d a yc p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f a w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c u r r e n tc o n c e p t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j 】c l i n m e d ,2 0 0 6 ,6 ( 1 ) :1 9 2 5 2 陈东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中华肝脏病杂志,2 0 0 8 ,1 6 ( 1 1 ) : 8 0 4 - 8 0 5 3 林亦可,林华4 5 岁以上中老年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阴实用预防医学,2 0 0 6 ,1 2 ( 6 ) :4 5 6 4 5 7 4 王炳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叨中华肝脏病杂志,2 0 0 8 ,1 6 ( 11 ) :8 0 8 - 8 1 0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 华肝脏病杂志,2 0 0 6 ,1 4 ( 3 ) :1 6 1 1 6 3 6f a nj g ,s a i b a r at ,c h i t t u r is ,e ta 1 w h a ta r et h e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s e t t i n g sf o rn o n -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i na s i a - p a c i f i c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 ,2 0 0 7 ,2 2 :7 9 4 8 0 0 7 程朝英,卢仙娥,钟朝晖重庆市不同职业人群中脂肪肝现状调查与分析【j 】重庆医学, 2 0 0 5 ,3 4 :1 8 0 7 - 18 0 9 , 8 向国卿,孟晓丹,王炳元脂肪肝相关因素评估【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 0 0 9 ,1 7 ( 1 0 ) :1 0 3 8 1 0 4 1 9 查涛,肖永康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 0 0 6 , 2 7 ( 3 ) :2 5 7 2 5 8 1 0 n a n n i p i e r im g o n z a l e sc ,b a l d is ,e ta 1 l i v e re n z y m e s ,t h e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 【j 】 d i a b e t e sc a r e2 0 0 5 ,2 8 :1 7 5 7 - 1 7 6 2 l l 1 1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 0 0 2 ,2 2 ( 2 ) :1 0 6 - 1 0 7 1 2k u m a rk s ,m a l e tp f n o a l c o h o l i c s t e a t o h e p a t i t i s j m a y oc i i np r o e ,2 0 0 0 ,7 5 ( 7 ) :7 3 3 7 3 9 1 3g i o v a n n it ,l u c i a n oz ,l o r e n z ob ,e ta 1 r e l a t i o no fn o n a l c o h o l i ch e p a t i cs t e a t o s i st oe a r l y c a r o t i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i nh e a l t hm e n j d i a b e t e sc a r e ,2 0 0 4 ,2 7 ( 1 0 ) :2 4 9 8 - 2 5 0 0 1 4e c k l er h ,g r u n d ys m ,z i m m e tp z t h em e t a b o l i s ms y n d r o m e j l a n c e t , 2 0 0 5 ,3 6 5 : 1 4 】5 1 4 2 8 1 3 综述 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脂肪性肝病( 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f l d )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 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 - 4 ,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 即 为f l d ,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 0 5 0 ,f l d 在临床上分两大类,即酒精性肝病 ( 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 ,a l d )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 n a f l d ) 。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地区和富裕阶层慢性肝 病的重要原因。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f l d 的流行状况将会更加严重,成为仅次于病 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类慢性肝病i l j 。 目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为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 n a f l d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标准【2 巧j :凡是具备下列第1 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 a f l d 。( 1 )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 性每周 1 4 0 9 ,女性每周 _ 1 5 0m g d l ( 1 7 0 m m o l l ) ; 及( 或) 空腹血h d “:男性 8 0c m ;中国人男性大于9 0c m ; 女性大于8 0 c m ,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外加以下其中任2 项:a :t g 1 5 0 m g d l ( 1 7m m o l l ) 或在治疗者;b :h d l c 8 5m m h g 或以往被诊断接受治疗者;d : f p g _ 1 0 0m g d l ( 5 6m m o l l ) 或以往被诊断接受治疗者。该定义以腹型肥胖为必 要条件,依据不同的种族校正腰围阈值,为全球临床实践和m s 流行病学研究提 供了简便易行的标准。 1 5 研究中代谢综合征( m s ) 的许多组成部分均在脂肪肝中积聚,每加l 项m s 指 标( 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i i 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脂肪肝的危险 性增加1 - - - 9 9 倍【l l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随着代谢紊乱指标阳性项目数的增加,f l d 的患病率也增高,在合并4 及5 个项目阳性的人群中,f l d 的患病率分别达6 0 及6 6 7 f 1 2 l 。这种“剂量效应”关系强烈提示f l d 是m s 的一个表现。 体质指数反应肥胖指标:有报道肥胖患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 0 。大部分患 者的体质指数 2 5k g m 2 ,肥胖患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度是非肥胖患者的4 6 倍。 由此可见肥胖与脂肪肝的密切关系,且已被许多学者证实【1 3 1 4 1 。有的研究表明b m i 与脂肪肝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且当b m i 2 8 0 1 埏i n 2 时,其脂肪肝的发病率达 1 0 0 ;b m i 2 3 0 0k g m 2 时,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0 。作者认为b m i = 2 3 0 0 蚝 m 2 是脂肪肝发生的一个临界值【”】。肥胖引起脂肪肝的机制有:长期大量摄入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且超出机体的热能消耗时,这些能源物质堆积在体内且大量 进入血液,t g 在肝脏摄取与肝内合成大量增多,当超出肝脏运转能力时t g 就沉 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与肥胖者同时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有关。因胰岛素敏感 性下降,血糖利用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增高,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此 形成恶性循环,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脂肪堆积到肝细胞内,从而引起脂肪肝的 发生【1 6 1 。同时受损的肝细胞转运能力会进一步下降,造成体内脂代谢明显异常, 致使脂肪肝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基于人体内脂类代谢过程。食物 中的脂肪经肠黏膜吸收后在肝内合成t g 或游离脂肪酸,再以v l d l ,的形式进 入血循环。正常情况下,肝脏摄取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合成t g ,同时将t g 与载 脂蛋白合成脂蛋白释放入血。脂类代谢障碍时肝内的t g 不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运 出肝脏,造成t g 在肝脏大量积聚。随着t g 浓度的升高,脂肪肝发病率也升高。 说明脂质代谢失常,血脂增高特别是t g 升高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正符合 脂肪肝主要为肝内甘油三酯积聚的病理改变【1 7 1 。还有学者认为脂肪肝与v l d l , 代谢障碍有关。肝脏是脂蛋白合成和脂质代谢的主要器官,外源和内源性胆固醇 主要由h d l 携带,通过h d l ,受体进入肝脏代谢,若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可 使h d l ,合成减少,使脂质代谢和运输障碍。 1 6 糖代谢紊乱也是脂肪肝的发病基础之一。血糖水平升高是由于脂肪组织对胰 岛素抵抗( 瓜) 或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承可促进周围脂肪分解,脂肪分解释放 的大量脂肪酸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造成堆积。高血糖患者常伴有i r 。当肝 脏发生取时,胰岛素抑制血浆游离脂肪酸( f f a ) 浓度的作用下降,造成体内f f a 水平升高,同时i r 又能引起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肝脏脂酶活性相对升高,结 果造成脂质代谢紊乱【1 8 】,脂肪大部分进入肝细胞,肝内脂肪的增加超过了肝细胞 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运输出去的能力,使肝细胞脂肪沉着及肝细胞变性, 最终形成脂肪肝。糖代谢紊乱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无论是体质量超重、内脏肥胖、还是高血脂症、糖代谢的调节紊乱、脂肪肝,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机制,即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始终,胰岛 素抵抗使脂肪的脂解作用增强,致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使肝脏内新合成甘油 三酯增加;肝内脂肪酸的氧化负荷增加,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 线粒体和微粒体内脂肪酸氧化都可以使活性氧簇增加,其后果是导致线粒体d n a 损伤。由于线粒体损伤加重了肝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使脂质氧化途径受损,造 成大量脂质积于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所以,胰岛素抵抗被学术界公认为m s 及 其各组成疾病的共同土壤。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脂肪性肝病随之而来的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1 9 0 0 】。脂肪肝也有并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 癌的可能。由于早期脂肪肝多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被人们忽视,如何 去防治脂肪肝由为重要。那就应根据不同的人群首先采取不同的方法减轻导致或 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同时对个体所具有的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进行个体化治 疗。可简要归为“四降一增”( 降体重、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和增加胰岛素敏感 性) 、以及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必要时早期给予调脂、降糖、降压等治疗。从根 本解决脂肪肝的病因,也减轻脂肪肝所引发一i i , 脑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1 7 参考文献 l 赵铜浅谈脂肪肝的诊治策略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谈版) ,2 0 0 7 ,2 8 ( 1 ) :5 2f a n - e l lg c ,g e o r g ej ,p a u l i n ed el am h a l la n dm c c u l l o u g ha j ,e d s 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n a s ha n dr e l a t e dd i s o r d e r s o x f o r d :b l a c k w e l lp u b l i s h i n g , 2 0 0 5 ,1 - 2 2 3a m e r i c a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a m e r i c a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m e d i c a l p o s i t i o ns t a t e m e n t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2 0 0 2 ,12 3 :17 0 2 17 0 4 4 4 王炳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j 】中华肝脏病杂志,2 0 0 8 ,1 6 ( 1 1 ) :8 0 8 - 8 1 0 5 s a n y a la j a g at e c h n i c a lr e v i e wo n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2 0 0 2 , 1 2 3 :1 7 0 5 1 7 2 5 6 n a n n i p i e r im ,g o n z a l e sc ,b a l d is ,p o s a d a sr , w i l l i a m skh a f f n e rs m , s t e mm p , f e r r a n n i n i e l i v e re n z y m e s ,t h e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 ,d i a b e t e sc a r e2 0 0 5 ,2 8 :17 5 7 17 6 2 7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d e f i n i t i o n ,d i a g n o s i s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n s a n di t s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r w h o n c d | n c s ,1 9 9 9 :3 1 3 2 8 e x p e r tp a n e l o nd e t e c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h i g hb l o o dc h o l e s t e r o li n a d u l t s e x e c u t i v es u m m a r yo ft h et h i r dr e p o r to ft h en a t i o n a lc h o l e s t e r o le d u c a t i o np r o g r a m e x p e r tp a n e lo nd e t e c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h i g hb l o o dc h o l e s t e r o li na d u l t s ( a d u l t t r e a t m e n tp a n e li n ) 阴j a m a ,2 0 0 1 ,2 8 5 ( 1 9 ) :2 4 8 6 2 4 9 7 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 s 的 建议阴中华糖尿病杂志,2 0 0 4 ,1 2 ( 3 ) 1 5 6 1 6 1 1 0a l b e r t ik g ,z i m m e tp ,s h a wj 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 - - a n e ww o r l d w i d ed e f i n i t i o n a c o n s e n s u ss t a t e m e n tf r o m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i a b e t e s f e d e r a t i o n j 】d i a b e t e sm e d , 2 0 0 5 2 3 ( 5 ) :4 6 9 - 4 8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