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iii 摘摘 要要 近年来, 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 理作为满足集团资源一体化运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然举措, 已被现阶段各大企业所 广泛接受和认可。以财务资源集约化利用为基本目标的资金集中管理,可在有效 满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对资源优化配置需求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资金资 源的复合优势,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防范相关风险等多重管理 目的。由此,总结分析国际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研究并借鉴其资 金集中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并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实现途径,必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典型 解剖对照的方法, 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实现途径进行研究 与探讨。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创 新点。 第二部分: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理论。首先,介绍了资金集中管理 的含义、目标和原则。其次,对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的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结论部分关于集权与分权的有效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对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 结提炼出资金集中管理的通用模式,并对其各自实施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第四部分:首先,具体阐述 g 工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方案、实施 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其次,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个人思考 对 g 工业集团公司如何深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第五部分:在论文前期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个人的思考,总 结提炼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须重点关注的四方面内容: 一是 集权与分权的有效平衡是资金集中管理的关键; 二是充分尊重现状是资金集中管 理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三是资金集中管理须有效平衡好风险与效率二者的关 系;四是资金集中管理要注重统筹管理、提高效率。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管理 实施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iv abstract rec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group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subsidiary system,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groups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entities as effective and necessary measures to meet the groups integrated operation of capital resources. with intensive us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s the basic goal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you can effectively meet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needs, while maximizing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of the group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chieve lower management costs and improve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y to prevent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purposes. as a result,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sense that review and analyz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a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groups, to study and learn from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xplore and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research and discuss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the way of implementing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acro-analysis and anatomical contrast. this dissertation has five parts: part i: introduction. it indicate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meaning, as well as the innovative of this dissertation. part ii: i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group fund managemen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mode of selection of the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details, which is prepared for the conclusion on an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part iii: it mainly emphasiz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effect on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 mode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way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part iv: first of all, it indicates proposal, process and results of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fund management in g industry group. secondly,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antation, and provide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in g industry group. part v: basic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re are two aspects that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firstly, the key of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is the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secondly, the premise on effectiveness of centralized fund management is to full respect for conditions; thirdly,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shall be effective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s and efficiency; fourthly,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shall be pay attention to make overall plans and take al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o improve efficiency. key wordkey words: enterpris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proposal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1 页 共 33 页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近年来, 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 企业集团整体资金集中管 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各大企业财务管理 中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进一步适应现代化企业集团化管理要求,推进资金集中管理, 已成为一个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 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管理现状,成员单位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过长,在这 种环境下又如何有效推进集团化财务管理,解决资金分散、管理失控、资金利用效率 低下等问题,并在资金运作与资金调控上实现优化配置,都存在十分迫切的需求。 随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环境的逐步改善、条件的逐渐具备,围绕企业集团公 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母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和协同效应,实 现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各自利益的平衡” 为基本原则的集团化财 务运作已成为企业集团资源一体化运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然举措。 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 制对产权关系和组织层级复杂的企业集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论界对资金集中管 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企业界以现 有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各自独特的企业环境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 ,并在实践中 不断完善自身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与框架。 2003 年,以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实施集团化财务战略为主要标志,g 工业集团公 司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并全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和 财会队伍建设等财务集中管理专项工作。总的看,随着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范围及内容 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以及格专项工作的陆续启动、分步推进,集团公司资金保障能力 不断增强,资金运作规划化、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资金资源一体化运作的局面初步 形成,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基本原则的总部集中调控和动 员机制,以在确保集团总体利益的前提下,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集中 财力、减少阻力、降低实施成本的效果。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笔者在与 g 工业集团金融信贷业务接触中引发的思考, 其研 究的目的就是要在 g 工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具体实践的基础上, 探索研究如何进 一步加大资金集中管理的深度和力度, 并对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 步的探索与研究。在研究中,希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并结 合对 g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的系统阐述, 进一步探讨企业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中需 要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为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试图 为企业集团不断完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当前无论是学术界、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界,从不同角度对有关企业集团资金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2 页 共 33 页 中管理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企业集团资集中管理起源于西方。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 化的趋势,为了保障资金安全,降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风险,有效调度资金和削减 企业集团财务费用,在一些跨国公司中出现了专门从事资金管理的专业机构和人员, 负责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集中管理,如利率汇率风险、偿债风险、交易风险、客户风 险和国家风险等。有些企业集团在内部设置了独立的管理部门,有些企业集团则通过 母公司投资设立独立的财务公司来集中调度全球资金。 另外, 按照各国投资政策法规, 跨国公司还在一些国家设有地区性质的财务公司或资金清算中心以负责该区域的资 金管理。在欧美国家,跨国公司由区域性资金管理中心充当内部银行的角色,集中管 理所有子公司和经营单位的多品种托收、现金支付、短期投资、银行借款和外汇交易 的做法十分普遍。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爱立信、英特尔、通用、ibm 等许多跨国公 司通过建立各级资金管理中心,对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和相关风险实行集中管控。 国外企业集团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较长, 许多学者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已经有了大 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现有的文献看,与研究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主 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等。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 (ros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双方,其中代理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 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随之产生了。 ”hartand holmstrom(1987)认为, “当存在 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 行动”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wi11iamson(1975)认为“将企业内部各成员企业围 绕资金展开竞争的现象称为内部资本市场。内部市场在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 性方面占有优势,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应加强。 ” 近年来,我国涉及财务管理的理论界从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意义、资金 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资金集中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条件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这都进一步丰富了资金集中 管理的相关理论。 1.2.1 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及模式探讨 1.2.1 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及模式探讨 工商大学的袁琳教授,在总结了多年关于资金集中控制和结算思想的基础上,在 2004 年出版的结算中心案例研究一书中,筛选了 15 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典型案 例,从实施的背景、模式以及效果都进行全面的阐述;对中石化构筑的财务公司结算 中心模式、大庆油田的资金结算中心模式、武钢集团从内部银行到财务公司的转变、 二八定律在结算中心的运用、跨国公司的“全能型”财务公司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 评价;并提出了“集中的度如何掌握?集团的手伸多长?如何与其他管理系统协调和 整合”等实际问题,对于资金集中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银 监会 2004 年重新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以金融法规的形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3 页 共 33 页 确立了财务公司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地位。沈志云(2006)认为, “设立财务公司是 把市场化的企业与企业或银企关系引入到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中, 更加适合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体制” 。 2005 年 8 月,ge 公司现金池落地中国,引发了汤谷良、曹再华(2006)对于此 案例的专业思考。他们建议“我国国内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应导入现金池模式,打造资 金管理的强势集团总部是现金池业务取得长期、实质效果的制度安排” 。王浩明 2006 年强调,现代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提倡建立资金管理现金池,建设集团资金管理的专业 化组织;资金管理要能够支持集团企业资本的战略运营、要提升整个集团的价值。 章新蓉(2005)认为“目前商业银行为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提供了更为简便和适 用的管理模式” ,对于没有条件采用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可以“采取与 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 , “利用银行的管理资源和专业水平” ,达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 管理的目的。 王之君, 杨文静 (2006 年) 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 企业内部的资金集成( intranet) 、企业内部资金链与业务链集成(内部价值链) 、 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外部市场链集成( extranet) 。从动态方面分析了资金集中管理的 模式。 1.2.2 对于资金集中管理实施条件的探讨 1.2.2 对于资金集中管理实施条件的探讨 文宗瑜 (2004 年) 提出,“依托商业银行扩大财务结算中心的收支结算覆盖范围” , 强调了现代资金集中管理与银行合作的重要性。杨慧雨(2005)建议“适度放弃集团 总部对分、子公司资金调度融通的金融管制,使集团内企业间借贷合法化” ,为大型 集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呼吁为大型集团搭建与多银行交易清算 平台创造条件, “使大型集团建立一个清算平台,拥有多个银行通道” 。金蝶张红文 (2004)形象地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比喻为“收拢五指” ,提倡用企业集团的整体信 用进行筹资。 孙静芹(2003 年)认为, “企业集团整体有比较好的财务状况、经常性地现金流 入,较高的银行信用,是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条件。 ” 张瑞君、邹立、封雪 2006 年以价值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将资金集中管理划分成 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两个部分,将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影响因素归纳为:制度执行 力度、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素质、资金集中程度、软件平台管理以及银行关系管理六 个方面,对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中电集团张黎明重视向财务人员 灌输财务经营理念,既“从事资金管理的要按照银行的方式来运作” ,提倡对资金、 资产严格按市场化来运作。罗乾宜 2004 年提出,在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 “一要 充分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下的各方利益,二是推进中注重与基础管理水平相适应” 。 1.2.3 资金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关系的探讨 1.2.3 资金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关系的探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4 页 共 33 页 文宗瑜(2004 年)针对国内集团产生的“反跨国公司现象” ,围绕着大公司或集 团货币资本的管理与控制尤其是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探索研究, 希望推动中国的 大公司或集团尽快建立现代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袁琳(2005 年)按照 coso 的八大控制要素,针对实施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模式的集团的风险控制问题进 行了探讨,强调要有效地利用集中结算带来的资源有效配置、风险锁定、出资者监控 到位和集团信息集成的优势,将结算中心的风险牢牢地掌控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手中。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框架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框架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对比法、数字分析法和案例法。 本文的思路是先宏观, 后微观。 首先详细阐述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 目标和原则, 以及它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资 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及整体趋势,并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分析对比,总结提炼出总结提炼出资金集中管理的通用模式。然后,以 g 工业集团 为案例做典型剖析,总结其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具体特点,并 进一步探讨企业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 为企业集团完善资金集 中管理机制,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4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创新点 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虽然随着与国际社会不断接轨,国内的大公司和企业 集团纷纷借鉴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特点,进行了各自 的探索与实践,但体系化、系统化、要素化的研究却很少见。故笔者在进行国内外企 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案例总结提炼、归纳出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目标、原则与通用 模式之后, 以所熟悉的 g 工业集团公司为案例对我国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进行典型 剖析。为掌握具体情况,笔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资料收集、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 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初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本 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 g 工业集团公司的具体实践历程中,探索总结出以“最大限度 地发挥母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和协同效应, 实现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双方共同利益的 最大化和各自利益的平衡”为基本原则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 上提炼出关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须处理好的几项问题。同时,对 g 工业集团公司如何 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建议。 1.5 本论文的局限与不足 1.5 本论文的局限与不足 由于水平有限, 并受研究范围、 研究资料、 研究时间和其他相关研究条件的限制, 本文对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还缺乏更深的了解, 对涉及的相关问题的理 论探讨还有许多需要继续商榷的地方。同时,本文对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 集中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涉及亦较少,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研究改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5 页 共 33 页 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目标和原则 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目标和原则 2.1.1 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 2.1.1 资金集中管理的含义 资金集中管理,是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资金管理方式,其基 本含义就是将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资源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全部集中到集团总部, 由 总部来统一管理、统筹运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帐户管理、资金预算、信贷管理、内部 结算、保险管理等。其中帐户管理是基础,其他各专项工作均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通 过资金集中管理可实现资金一体化运作,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资 金成本,并在此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 2.1.2 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2.1.2 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现金流均衡是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因 此,任何企业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努力实现现金流的均衡流动, 即资金的流入等于资金的流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指资金在其运动过程中,能够带 来尽可能多的价值增值。因此,实现现金流均衡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企业集团资金 管理与控制的核心目标。所以,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不仅在于 加强对下属成员单位现金收支活动的即时监控,统一调度集团的全部资金资源,它还 应包括以下更为重要的目的:即遵循“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 范财务风险”的总体原则,以提高企业集团总部管控能力为宗旨,以资金集中管理信 息化为手段,实现以下主要目标:适时监控成员单位资金流动;实时查询成员单位在 合作银行的资金信息;强化资金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管理成员单位间的内部结 算,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实现资金统一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统一对外融资, 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集团资金整体运作,提高资金运作效益。 2.1.3 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2.1.3 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基本思路, 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要充分利用企业集 团现有的资源和借鉴银行金融结算系统的先进成果,注重成员单位的积极性,高起点 地进行系统设计,低成本地推进实施,先建设总体框架,后逐步完善其相关功能。 1.立足先进性,构建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要体现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基本要求,功能设置要齐全,为集团化 财务管理打下基础,提供相应的条件。 2.立足管理现状,启动项目实施 充分尊重多级管理现状,在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企业集团的 现有资源,二要在推进集中管理的同时,充分考虑成员单位的经济利益。遵循资金归 属不变的原则,不影响成员单位的正常资金使用。企业集团内部调剂资金实行互惠互 利、有偿使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6 页 共 33 页 3.立足总体目标,注重实效,逐步完善 按照具体框架要求,以“建立框架,启动业务,走同通工艺,逐步完善”的方式 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首先,要实现资金信息集中,实现资金信息实时查询和分析;再 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降低财务风险; 后进行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和内部结算, 从总体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并逐步完善系统各项功能,力求平稳过渡,防范财务风 险,最终全面实现企业集团的资金统一调度,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益。 4.立足自我,学人之长,在实施中培养人才 建立自身的人才队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以解 决自身实际问题为具体目标,积极借鉴各种先进手段,在充分分析自身产品、产业及 组织结构等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企业集团自身特色的实施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 培养自己的实施维护队伍,确保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稳定有效运行。 2.2 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2.2 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2.2.1 集团财务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基本模式 2.2.1 集团财务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基本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集权与分权的分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集权型模式、分 权型模式以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模式。 在集权模式下,是企业集团总部对涉及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机制、决策意见严 格贯彻落实到成员单位,并对成员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成员单位没有独立 的财务决策权。在分权模式下,企业集团总部按照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保留对成员 单位涉及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匹配的财务事项决 策权完全下放到成员单位, 成员单位负责将这些决策结果报请总部备案, 成员单位在 生产经营中相对独立, 总部通过预算控制等手段间接控制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与财务 管理。纯粹的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各有利弊,见表 2.3。 表 2.3 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的优缺点比较表 集权模式 分权模式 优 点 财务管理效率较高,能全方位控制 子公司财务行为。 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公司较易 调动内部财务资源,实现资源的合 理配置。 整体优化集团的产品结构和组织 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 效益。 有利于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财务决策周期短, 决策针对性强, 应付市场变化能力较强。 缺 点 最高决策层远离经营现场,信息掌 握不完全而易造成决策低效率甚 至失误。 制约了成员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部分剥夺了其理财自主 权。 由于决策集中、效率降低,应付市 场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 集团内部财务目标不协调。 各成员单位资源调动受到一定限 制。 增加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过程中 的不协调性, 影响规模经济效益, 导致内部资源配置上的重复浪 费。 容易产生随意挪动资金和私设小 金库等行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7 页 共 33 页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财务控制 总部统 一资源 配置与 控制 强化 资源 使用 的绩 效考 评 总部统 一财务 收支结 算 总部统 一财务 预算管 理 总部统 一财务 信息系 统 总部 职能 部门 统一 控制 资源 总部 职能 部门 统一 配置 资源 统一 财务 结算 中心 的建 立 统一 财务 收支 制度 的建 立 财务 预算 制度 的建 立与 完善 预算 实施 和超 额预 算的 监控 财务 信息 的授 权级 次控 制 财务 信息 的强 制管 理 财务 信息 系统 的建 立和 完善 图 2.4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财务控制模式 2.2.2 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1)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集团财务运作的集权管理 2.2.2 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1)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集团财务运作的集权管理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指在母公司层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多元化且高度清晰, 这是大多数大型跨国公司采用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集团财务 运作采用的是集权模式,可以概括为:总部统一资源配置与控制、总部统一财务收支 结算、总部统一财务预算管理和总部统一财务信息系统。具体内容如图 2.4 所示。 (2)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集团化财务运作的集权与分权管理 (2)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集团化财务运作的集权与分权管理 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一个集团内的下属各级子公司,既要按照现有工商注 册登记要求成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组成的独立法人, 又要按公司法要求建立股东 会、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级次子公司的“多级”法人治 理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股东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多元化。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中集权与分权的权重分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在实 践中, 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集团面临着如何结合集团实际进行集权与分权相结 合的资金管理。当母公司下属成员单位存在各种股东结构和组织结构时,其集中管理 的方式也会随之不同。如,下属单位是母公司完全控股,则其集中管理模式可采取完 全集中的方式,贯彻落实母公司的相关制度;下属单位是母公司相对控股,则其集中 管理模式可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兼顾小股东的利益;下属单位是母公司非控股,则 其集中管理模式可采取分权方式, 由母公司派出的股东代表和董事来表达母公司的管 理意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8 页 共 33 页 3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3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3.1.1 国外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3.1.1 国外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资金集中管理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中被广泛应用,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和管理 手段。世界 500 强中 70%以上的公司都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其做法通常为:在全世 界范围内建立若干个资金管理中心,而子公司只拥有交易性的现金余额,其余资金全 部集中到资金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运用。这些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是 达到资源的全球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准确预测和规避风险。 ge 为自己的司库制定了六大铁律: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中司库结构、将所有资产 用利率和货币匹配、集中管理外汇风险、现金只属于 ge 公司、根据货币来管理现金 而非根据业务经营单元(产品线)来管理现金、司库不是 ge 的利润中心等,这实际 上已成为大家了解和推行司库管理时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则。 诺基亚公司的集团资金管理办法是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建立协作与依赖关系, 通 过技术手段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是集团资金管理的一个典范。通过负责全球的资金 管理的财务公司,也称 nokia treasury centers (tc),将诺基亚在全球的几十家公 司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资金管理协调一致的架构和体系。 3.1.2 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3.1.2 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1)管理形式多种多样 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在借鉴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不拘泥于单纯建立模式, 而是结合本企业和行业的特点, 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取得了积极的实践经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有别于完全市场化的“财务公司模式” ,实行集 团公司行政手段和财务公司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特有模式。确定“一收两支” 、 “开户 扁平化、管理垂直化”的账户管理模式,实行了有条件的零余额管理和“批零”结合 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葛洲坝集团公司采用了财务公司与资金结算中心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 财务公司 侧重于发挥其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功能, 资金结算中心则侧重于发挥资金的集中和监控 功能,葛洲坝集团公司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从资金的结算、控制、集中到运 作整个资金链条的有效管理。同时,该公司创新了管理理念,建立了二级资金结算中 心,提高了资金管理的“宽度”和“深度” 。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基于公司对信托业务的熟悉,采用了以信托的方式操作 集团资金集中业务方式, 依据信托的定义将集团资金集中业务方式按照指定集合管理 信托方式进行操作。实践证明它具有极好的可操作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具有推广价 值。对其他集团企业也是一个启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9 页 共 33 页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实行了收支两条线资金集中管理,简单地讲,就是所属分公 司全部收入按规定上缴公司本部,不得留存或坐支;所有支出由公司本部根据预算下 拨,收支差额留存公司本部,由公司本部集中使用.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即 “集中资金、统一支付、预算管理、内部转账” 。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 后,使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的凝聚力、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施工企业,近年来,集团坚持统一结算、统一信 贷、统一监管的模式实施集团现金流适度集中管理,实施 “融资业务集中” 、 “结算 业务集中” 、 “投资业务集中”三个集中,加强了施工企业集团的现金流管理,实现了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管理成效显著 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凭借雄厚的实力, 借鉴银行资金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理财手段,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特别注重用信息化的手段强 化资金集中管理。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以 erp 系统和四大国有银行系统为支撑, 每日将各子企业在银 行的收入户资金全部定向归集到北京总部,实现了资金统一化管理。中国华电集团公 司搭建了现金流量管理网络、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加强集团资金集中 管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资金统一管理为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用信息化手段构 建了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于一体的资金统一管理体系,已有 196 家成员 企业(项目)纳入资金统一管理系统,多年困扰企业的成员单位在银行多头开户、资 金条块分割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恒天集团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银企直 联系统,不仅使子企业的贷款余额减少了近 8 亿元,节约了大量财务费用,而且可以 实时调配和利用各企业的沉淀资金。东方中科运用 erp 系统推动资金集中管理与控 制,在资金集中管理的事前预警、事中过程跟踪、实时监控、定期分析评价以及对未 来资金流的预测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我国跨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向海外发展 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跨国国内企业,进行了集中管理海外资金的尝试。 2004 年就开始着手建立一整套海外现金集中管理系统。到 2005 年年底,这套系统终 于初具规模, 中石油也成为国内率先实现能够在北京总部掌控分布在全球各地分支机 构资金流向的大型企业。 3.2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 3.2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 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涉及到集权与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 也就是在企业集团 内部所属各分、子公司是否有货币资金使用的决策权、经营权。由于企业集团资金管 理的目标是防止企业集团发生支付危机,保持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并通过资金流动有 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以保证整个集团获取最大收益,即均衡和高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10 页 共 33 页 因此,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资金控制的集权与分权的程 度等,都会对集团母公司采取何种资金管理模式产生影响,并对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 和财务活动效率产生影响。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母公司对所属成员单位实行财务 管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集团通过实施资金集中 管理, 可以实现控制资金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目前, 通 过对比总结分析国际国内企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大体 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企业到 底应该选择何种模式作为自己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这还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组 织结构、产品及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状况等自身发展的状况作出明确的选择。 3.2.1 结算中心模式 3.2.1 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最初阶段,是企业集团母公司设置的,专司 母公司、 子公司及其他成员单位现金收付业务及往来业务款项结算的资金职能管理机 构。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各成员单位或分公司的现金收入,按照资金预算所确定的额度 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结算业务所需要的资金,统一对外筹融资,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 往来结算等,特征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结算中心是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 控制的需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成立的,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结算功能。结算中心为所属公司开立结算账户, 将分散在各家银行的账户统 一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融通中心。 二是监督功能。 企业集团通过结算中心的平台监控所属成员单位的资金信息; 透 过资金结算, 掌握、控制所属成员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 三是及时反馈信息。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可随时摸清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营运状 况; 透过现金流量的变化寻求管理的重点、难点和要害, 帮助企业集团核心决策层 强化管控。 结算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集团通过结算中心这个管理平台达到监控 资金流向的基本目的。它有利于资金资源的统筹安排, 合理调度; 有利于企业集团 集中财力办大事, 减少内部的资金沉淀积压,盘活存量资金,尽可能减少银行贷款 并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减少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 结算中心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完全杜绝企业集团内 部交易的在途资金情况,大大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之间以及 成员单位与成员单位之间交易活动不断,按照传统的结算方式,必将有相当一部分的 资金沉淀在各种交易过程中。通过结算中心,内部成员单位间交易只在结算中心内部 账户进行轧差结算, 而不通过银行的账户, 节约了银行过户的时间, 提高了结算效率, 节约了外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集团公司加强对下属成员单位的日常管理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索研究 第 11 页 共 33 页 监督控制。通过结算中心,企业集团决策层每天可以看到集团所属成员单位的现金流 情况, 帮助企业集团决策层及时掌握各单位资金动态与生产经营情况, 透过资金结算, 掌握、控制成员单位的日常经营,同时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市场,可以果断做出 调整, 尽可能避免企业的市场风险。 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相比,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 要体现在:一是对结算中心的考核与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结算中心并不能完全 杜绝体外循环资金。三是由于结算中心只是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机构,是非独立的法 人, 因此缺乏对外融资、 服务及投资理财等功能, 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和职责。 3.2.2 内部银行模式 3.2.2 内部银行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银行是在结算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它 又增加了内部融资信贷职能,实质是开放式的结算中心。一般是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统筹运作,通过内部银行平台统一调剂,融通运用,通过吸纳企 业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闲散资金,调剂余缺,减少资金占用,强化并加速资金周转速 度,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并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内部经济责任制有机结合,对 下属成员单位进行监督、考核和控制。内部银行引进外部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风 险控制、资金调度、信息反馈职能,发挥统筹运作、组织管理作用,并成为企业集团 和下属成员单位的经济往来结算中心、信贷管理中心、货币资金信息反馈中心。内部 银行的主要职能如下:一是融资信贷职能。以资金有偿使用的原则,引入内部信贷机 制, 运用利率浮动调节作用,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效益;集中和吸纳企 业下属各成员单位的货币资金,利用金融产品或衍生工具进行内部资金融通, 并尽量 减少集团总体对外借款规模。二是内部结算职能。内部银行对下属各成员单位及其之 间的业务往来, 比如: 原材料、燃料、热力动能的供应, 产成品与半成品的转移、劳 务提供、加工设备的供应、商品采购、库存、销售、物流服务及营业费用发生以及各 种其他费用支出、款项解缴、资金调拨等,都通过内部银行实行内部结算价格和相应 的内部往来业务的支付手段,以便于及时准确地进行内部核算。三是监控职能。主要 通过企业集团内部银行这一平台,监控现金流量和资金流向,核实的各项资金预算执 行情况及差异率,检查内部结算制度执行情况,持续改善结算秩序,并协调解决内部 合同执行、欠款纠纷等。四是信息反馈职能。通过内部银行核算体系,准确反映企业 集团和下属各成员单位的收入、支出、节余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信息反馈,及 时为企业集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内部银行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内 部银行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通过 内部银行, 能够盘活集团沉淀资金,加强资金周转。二是有效地支持下属成员单位的 生产经营。三是可提高集团公司整体信贷信誉等级,丰富了融资渠道。但是与财务公 司模式相比,内部银行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214:2025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214: Generic specification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 Cable UV resistance tes
- 【正版授权】 IEC 61169-23:2025 FR Radio-frequency connectors - Part 23: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 for use with 3,5 mm rigid precision coaxial lines with inner diameter of outer conductor
- 【正版授权】 IEC 61169-23:2025 EN Radio-frequency connectors - Part 23: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 for use with 3,5 mm rigid precision coaxial lines with inner diameter of outer conductor
- GB/T 14976-2025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 新解读《GB-T 30641-2014食品机械 多功能电动压面机》
- 暑假专项重点提升训练:填空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
- 新解读《GB-T 7715-2014工业用乙烯》
- 新解读《GB 30862-2014坠落防护 挂点装置》
- 重庆大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PE微粉蜡市场需求量预测及前景动态研究报告
- 2025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2025年理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理赔员·保险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北京标准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修订版测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测试)-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2025至2030中国体检医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与策略报告
- 2025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