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的发展历程.ppt_第1页
pcr的发展历程.ppt_第2页
pcr的发展历程.ppt_第3页
pcr的发展历程.ppt_第4页
pcr的发展历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CR的发展历程,PCR技术的基本原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KaryMullis提出,1993年因此而获诺贝尔奖。PCR技术是指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它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0.12ugTaqDNA聚合酶2.5uMg2+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PCR反应五要素: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PCR的发展史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DNA聚合酶进行PCR,其扩增的DNA片段很均一,真实性也较高,只有所期望的一种DNA片段。但每循环一次,仍需加入新酶。1988年Saiki等从温泉中分离的一株水生嗜热杆菌(thermusaquaticus)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此酶的发现使PCR广泛的被应用。,第一代:手动/机械手式水浴基因扩增用三个恒温水浴箱,分别将三个水浴温度恒定在三个温度:PCR的高温变性温度(如94)低温复性温度(如58),适温延伸温度(如72)。再用一个装有PCR标本试管的提篮,用手工在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依次水浴。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验人员劳动强度大,容易因疲劳引起差错;而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与自动化基因扩增仪相比,它无须升降温过程,实验时间短,试验更接近理想PCR反应条件。,第二代:自动化控制型PCR,特点:使用广泛及具有代表性,采用琼脂糖电泳的方式对PCR产物进行分析,但存在着操作繁琐、只适用于定性研究、交叉污染风险大等不足。,第三代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为了避免上述传统PCR的缺陷,并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1992年诞生了所谓“第三代PCR的荧光定量实时PCR。所谓real-timeQ-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数字PCR由于定量PCR的分析最终结果依赖于Cq值,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定量”也只是相对的。而且在低拷贝靶分子、模板浓度差异细微的条件下,其检测的灵敏度、精确度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背景下,“数字PCR应运而生。数字PCR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可让你能够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因此特别适用于依靠Ct值不能很好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