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同处于东亚文化圈下的中国和韩国传统家具,以适应不同生活习俗而发展了 两种不同的家具风格呈现于世人,并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家具风格和类型( 本文 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明式家具和韩国朝鲜时期的家具) 。论文首次以文字的形式, 将有关韩国传统家具的情况介绍到国内,笔者尽所能详尽、准确地对其重要类型 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实例,以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论述 了中韩两国传统家具形式上分化后,成熟的家具风格和类型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因 素的异同点。 1 家具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形制风格的成因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广泛。由于中韩 两国特殊的历史、地理关系,不可避免的受到史地背景、文化哲学、民俗风情、 生活习俗、建筑室内等人文条件的作用,彼此间发生着同化或异化。本文对上述 外因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外因对家具形式的影响。 2 借助中韩两国优秀传统家具的相应实例,论文对家具造型、结构、材料、装 饰等家具的内因因素进行了概述和比较,通过对造型结构、造型特色、细部构件 等方面的初步分析,了解到处于不同生活习俗下的两国传统家具在尺度、体量感、 细部构件等造型因素,艺术形式、造型形式、比例程度等造型特色,构成方式和 框架形式等结构特点,以及家具用材情况、装饰题材和手法方面存在的异同。 3 中韩两国传统家具具有相似的共性和独特的个性,针对传统家具的新发展两 国都做了许多工作,如何继续开发设计打开传统家具发展的新格局仍是一个值得 探讨的问题。论文以上述为出发点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并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 笔者希望能够以论文的完善,对传统家具研究工作拾漏补缺,并期待通过深 入认识不同传统家具风格、类型的成因,以崭新的视角发掘中国传统家具开发的 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韩国传统家具风格 ( 全文共7 3 9 7 5 字,图片1 7 3 幅,表格7 个)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r 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o fc h i n aa n dk o r e a a b s t r a e t c h i n e s ea n d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 ,l c o a t e di nt h es a m ee a s ta s i a nc u l t u r e , h a sd e v e l o p e dt w od i f f e r e n tf u r n i t u r es t y l e sa n df i n a l l yf o r m e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s t y l e s a n dg e n r eo ft h e i ro w nw h i c ha d a p td i f i e r e n tc u s t o m s 。( t h i sp a p e r sm a i n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a r ec h i n e s em i n gs t y l ef u r n i t u r ea n dk o r e a ny id y n a s t yf u r n i t u r e ) t h e p a p e rf i r s ti n t r o d u e e st h e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b yl i t e r a lf o r ma n d s u m m a r i z e si ta c t u a l l ya n de l a b o r a t e l y t h et y p i c a le x a m p l e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f u r n i t u r ea r ec o m b i n e d ,w h i c hu s e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t oe m p h a s i st h e 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r e a s o n s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o ff o r m i n gm a t u r ef u r n i t u r e s t y l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sa f t e rf o r m a lp o l a r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a n d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 f u r n i t u r e a st h ec a r r i e ro fc u l t u r e t h es h a p e - m a k i n gs t y l e sr e a s o no ff u r n i t u r ei n v o l v e s e x t e n s i v er a n g e d u et o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a n dg e o g r a p h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c h i n a a n dk o r e a i ti si n e v i t a b l e a f f e c t e db yt h eh u m a n i s t i cf u n c t i o no fb a c k g r o u n do f h i s t o r ya n dg e o g r a p h y ,c u l t u r e ,p h i l o s o p h y ,f o l k - c u s t o ma n ds oo n ,w h i c hp r o d u c e a s s i m i l a t i o na n dd i s s i m i l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 s eo u t s i d er e a s o n sa n d d i s c u s s e si n f l u e n c eo ff u r n i t u r e ss t y l e 。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h et y p i c a le x a m p l e so fc h i n e s e a n dk o r e a n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 ,t h e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sa n dc o m p a r e st h ei n t e r n a lr e a s o n so f f u r n i t u r es h a p e ,s t r u c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d e c o r a t i o na n ds oo n b yp r i m a r i l ya n a l y z i n g a s p e c t so fs h a p e s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a n dd e t a i l e dc o m p o n e n t ,t h et w oc o u n t r y s t r a d i t i o n a if u r n i t u r e ,l o c a t e di nd i f f e r e n tc u s t o m ,i sk n o w n ,w h i c hh a s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i ns h a p ef a c t o r so fs c a l e ,d e t a i l e dc o m p o n e n t ,i ns h a p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s h a p es t y l e ,p r o p o r t i o nd e g r e ea n ds oo n ,i n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o f c o m p o s i n gm o d ea n df r a m em o d e ,a n di nf u r n i t u r em a t e r i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 m e a n dt e c h n i q u eo fd e c o r a t i o n c h i n e s ea n d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h a ss i m i l a rc o m m o n n e s sa n dp a r t i c u l a r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t h et w oc o u n t r i e sb o t hm a k ea l o to fw o r ko n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 h o wt oc o n t i n u et od e s i g ni no r d e rt ob r e a kt h r o u g ht h eo l d p a t t e r ni sw o r t h yt ob ed i s c u s s e d t h i sp a p e rc o l l e c t sr e l a t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b a s e do n t h es t a r to ft h e s ep r o b l e m sa n da d v a n c e st h ea u t h o r sp e r s o n a lv i e w b a s e do nt h ec o n s u m m a t i o no ft h ep a p e r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f u r n i t u r e sr e s e a r c hw o r k ih o p et od i gn e wi d e a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 s r e s e a r c hw i t hc o m p l e t e l yn e wv i e wt h r o u g hk n o w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t r a d i t i o n a i f u r n i t u r es t y l ea n dr e a s o n so fg e n r ei nd e p t h k e y w o r d :c h i n a ,k o r e a ,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r n i t u r e ,s t y l e ( t o t a l l y7 3 9 7 5w o r d s ,17 3p h o t o s ,7t a b l e s ) 致谢 7 4 9 4 1 2 能够顺利完成论文首先要向我的导师吴智慧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老师在指 导戎研究生掌习期间。无论从专业的掌识,为人的品格还是做事的态度等方面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鼗真正可以称得上“为人师表”。尤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老师不仅给出正确的引导避免了许多问题并且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以助我更好的 完成论文这里谨以寥寥数语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和敬爱! 此外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还要特别感谢骆嘉言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得益于 骆老师有关韩国方面的丰富知识论文才能够把握在准确的角度上借此向老师 表以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在南京林业大掌就读的七年中彭红老师、蔡小丰老师、张青萍教授、 李军副教授、许柏鸣教授等各位老师在我专业学习各个阶段的教诲。以及所有教 授过鼗的老师。 感谢南京芥子国家具有限公司黄小斌先生、李劲芳小姐给予鼗专业实习及生 活上的帮助让爱对传统家具由喜爱到了解两位直率、开朗、乐于助人的品格 让我终生难忘很荣幸能够相交成为挚友。 感谢我的同门一一李吉庆师兄、郭琼师姐、尤媛嫒师姐、林皎皎、杨慧全、 袁源等。与大家在掌习、生活上的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感谢我的朋友一一宋萌、杨芳、宰秀勤、刘彬、孙燕、俞茂掌、宋亮、靳春 蓉、唐清玉、曾义、张慧春、王小宁、徐婧等一路走来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他们。 感谢我的男友及其父母他们的爱让我充满力量并坚强的面对困难。 还有一份特别的感谢和祝福送给我的父母他们尽一切可能的关爱让嚣无忧 无虑的成长,朴实高尚的人格言传身教,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每踏出我人生 的一步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谨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鼗的老师、同掌和朋友们! ( 敬赠惠存,祝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 作者: 2 0 0 5 年6 月于南京 序章:综述 家具领域,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还是分门别类的形式 ( 比如中外家具史系列) ,最多不过是家具和与之相关领域的关系介绍,近几年 逐渐出现了有关中西古典家具的比较研究,不仅让我们在了解国外家具历史的过 程中轻松地进入状况,更有利的是开阔了我们研究家具的视角。 比较文化研究包含很多方面:民族文化、国别文化、地域文化、学科间的比 较等。【l 】本文关于家具的比较研究则结合了以上几类,目的是通过探索异中之同 和同中之异对中韩两国优秀的传统家具做出更深刻的分析。西方学者纷纷指出 过:“所有文化,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化,都处在持续变化之中。”“一个社会永远 不会这样狭小,这样孤立;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轮转,随着新的观念、新的结合、 新的技术深入社会成员的头脑,变化永远不会停止。任何一种活的文化都不是固 定不变的。”1 2 1 韩国传统家具的整体地位不如中国,甚至在形成独立的家具风格 前使用的是中国家具的舶来品,但长久处于席地而坐生活方式下的韩国传统家具 最终却以独立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与中国明清家具几乎同时达到在本国家 具历史上的顶峰。 1 课题来源 1 1 研究目的 课题选取我国与邻邦韩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传统家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 介绍韩国传统家具以及笔者对两国在同一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具认识为基础,希 望在了解外国家具形式的同时也能够对我们研究本国传统家具提供特殊的视角。 此外,针对各国在发掘、发展传统家具事业的不同,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关注这一 方面以期达到借鉴或开拓思路的用途。 1 2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 在东亚三国( 中日韩) 的传统家具中,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家具在各种文献中 可查阅的参考较多,而对于韩国传统家具,仅笔者能力所及目前还未曾看到中文 资料,甚至记载中被提及的文字都有限。课题研究之初在参阅文献方面的确阻碍 颇多,幸得英文版t r a d i t i o n a lk o r e a n f u r n i t u r e ) 【3 l 一书,看到了较为详尽的图 片资料,然后主要依靠相关网站和部分家具实物的帮助。作为比较研究,文中或 许会有部分主观的意见,对于陌生的内容面言,深入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的完善。 2 课题的研究重点与创新 2 1 研究重点 笔者选取1 4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年间,两国传统家具达到成熟鼎盛时期一一 中国明清家具( 明式家具为主) 和韩国朝鲜时期家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可参见 正文第一章表1 1 1 中韩年代对照表,颜色加深部分为研究重点。) ,基于人们对 本国家具的熟悉,则偏墨于韩国,继而通过不同生活习性下家具本身的异同为重 点展开研究,寻求两国家具在不同发展道路上展现的形式样貌、风格特点等问题。 在研究范围上,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具都会作为对比的案例有所选择的列举, 但并不以偏概全,更主要的则是为选取恰当的比较对象。 2 2 课题创新 课题在设计之初曾想以东亚三国为研究目的,惟恐能力有限致使框架庞大内 容空洞而担忧课题深度,所以最终选取这一目前乏人关注的内容,至少在家具研 究中也算拾漏补缺。而比较研究置于家具中,中外的对比因为东西方文明等方面 的迥异,比较则显得更对立些,双方研究的对象也经常分为两条线展开。而韩国 传统家具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甚至好比是一棵大树分开的枝权,它拥有了部分 中国传统家具的特点,只是在此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继续发展了一条有其自身特 色的家具之路。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时至今同己很难再发现创新且有价值的结 果,与其对着同一事物反复不如扩展研究的范围或许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3 开展本课题的价值 3 1 理论价值 东亚对世界的影响让我们对其传统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家具方面, 了解更多有关各国的家具资料,对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等情况都是一个 有益的补充,也有助于完善传统家具的资料体系。 3 2 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作为国内第一次较为详细的韩国传统家具的研究,让人们了解了韩国家 具的一些历史情况。尤其希望通过比较研究的手法探讨中国传统家具研究的新思 路,并同时关注同属东亚文化体系下的两国对传统家具和现代家具发展的走向。 4 研究方法 汤因比在历史的研究中提到:“我们对一些样本做比较研究。意在指出 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之处,发现是否有一种适合它们的标准类型,尽管它们均有各 自的特点。”1 4 j 所以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其中一方对家具的造诣。本课题 侧重理论,通过类比、对比、表格参照等方式进行“比较”,并部分选取了平行 研究方法,这也是比较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之一,主要是指本研究学科与其它 学科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2 参考文献: 1 大冢幸男( 日) ,陈秋峰、杨国华译,比较文学原理,陕两人民出版社,1 9 8 5 1 2 王喜绒、李新彬,比较文化概论,兰州大学山版社,1 9 9 9 2 3 e d w a r dr o y n o l d sw r i g h t m a ns i l lp a t ,k o d a n s h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出版( 韩) , 4 阿诺德汤因比( 英) 著,刘北成等译,历史的研究,上海人民山版社,2 0 0 0 9 正文: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 1中韩人文背景与建筑室内 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存在于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事物之中。家具作为众多 以实体形态存留的物品之一,或许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事物之间往往存 在错综复杂的联系,相互影响又并肩发展,这些影响有的是无形的而有的本身就 是一种有形的资产或符号。现在我们研究某件实物总要联系与之相关的文化、背 景等情况,作为家具而言,与家具相关的文化、背景是怎样的呢? 不同民族的文 化传统自然不同,这些不同又是怎样影响或影响了多少各国的家具? 其次,家具 是置于空问内的物品,建筑与室内必定对其产生作用,不同的建筑、民居构造与 生活形态关系密切,家具又会因此而改变什么昵?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正式论说 前,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简单的解释,尤其对于我们所不熟悉的韩国方面。 1 1 中韩人文背景概述 1 1 1 韩国人文背景 1 1 1 1 韩国历史与地理情况概述 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一千余年,这里就建 立了奴隶制国家,并于公元l 世纪前后被封建制所代替。至公元3 1 3 年,高句丽、 百济和新罗三个封建制国家形成,各据一方。那时他们已有先进的文化,各自编 写了历史。同时期佛教也传入半岛。公元6 8 8 年至8 9 2 年,新罗王朝称霸于半岛 大部分地区,首次实现统一。之后朝鲜半岛又处于分裂状态,直至高丽王朝再次 统一全国。公元9 1 8 年至1 3 9 2 年,高丽王朝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但一直受到 外来侵扰。直至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建都于汉阳( 现汉城) ,国号朝鲜。它 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延续了五百余年,直至1 9 l o 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 王朝宣告灭亡。t 1 1 上述是韩国在遭受日本、美国等外国军事占领前完整统一的历史简况,论文 研究的家具韩国部分其实是集中在李氏王朝时期,这也是韩国传统家具达到巅峰 状态的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比较研究涉及的中国传统家具横亘了差不多从春秋、 战国至明、清十几个历史时期,所以有必要对两国重要历史时代的时间做一个对 照,这将对后面介绍韩国的人文、习俗及其它有关的传统事物起到一定的帮助, 同时在牵扯到有关中国的情况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见下页表1 1 1 ) 分裂前的古代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所环 抱,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的7 0 。总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i 】 韩国由于气候的关系,一般人们喜欢室内活动,而由适应气候使用地暖的 方式可以说问接影响到了家具的形式。 表l - i i 中韩年代对照表( 根据韩国在线网站【1 】编辑制表) 隧篱羹纂戮鬻l 鬻蘩鬟瓣蒸鬻瀵鬻鬻羹鬻 _ 曩誉零黪然耋薹攀蓑誉萋j j 垂鋈薯垂鎏j 一誊;萋:i 蓬爹童鎏j i 攀囊 辑石器黟馋薹ii - 。曩誊ii 囊i i 。一i i i :;:l _ ;j j i 誊i ? jail 缓羹l 囊羹蒸鬟豢黧i 蓊霾鬻鬻l 鬻| | | | 囊蘩羹鬻蠢囊霾i 鬟夔羹霾霪l i 鬻 周 ( 公元前1 7 6 6 1 1 2 2 ) | * oj j ( 公元前一2 2 - 2 5 6 ) 麓。i 麓藏黧羹鞭羹囊囊鬟黧麓 i i 鬻蘩l 蘩蒺鬻鬻i 鍪i 霾鬟鬻鬻鬟霪鬻鬻鬻鬻蕤霾i 鬻l 鬟霾i i 霪 。| 1 三国时代:_翟i 曩曩? 、一 新罗( 公元前5 7 一公元9 3 5 ) 高旬丽? 公元前3 7 公元6 6 8 :) 首济( 公元裁坶一公元6 6 0 ) _ ;| 1 - = 一一一 = _ i i _ 羹蠹鬟瓣熏豢 薯! l j i :l jij | ;1 :i 羞 囊i i 三国 | = 1 = 薹j 童1 蔓j 芸羔乏j 篓誊,晋代 ( 2 2 0 2 8 0 ) ( 2 6 5 - 4 2 0 ) l 蒸憨黉鬟鬻鬻l 鬟蒌羹鬃i 鬃囊戮l 蘩蕤羹鎏囊鬻壤囊薹鬟震 _ i ;| | | i ;j ji 垂i 誉囊| :j i i ;i i 隋绁( 5 i 8 1 一j 18 ) 1 :| i ;| i ll ;i 麓鬻羹雾羹 商丽王国( 9 1 弘】3 9 2 誓| j 五代( 9 0 6 9 6 0 ) : _ :;l i 宋代( 9 6 0 i 2 7 9 ) i iij 羹篓鬓鬻| | | | l 隧熏鬟鬻i l 瓣鬻缫鬟囊l 鬻l 羹鬻然 火韩帝国宣布成立“8 9 7 ) 囊黧熏鬻瓣黧i 羹羹鬟麟i 麓羹霾羹缀蕤蕤蘩囊纛鬟鬟鬟麟i 瀚蓁糕l 蠢 1 1 1 2 韩国传统文化与民俗 2 :;1 1) ”:_:,。粤 | :o e 元 啦燮秘 越鹫辑 公,前前0元元斯兮j 公时( (国代汉战秦西 豫 。_辩_ 、器余 1铁塔囊i ( 1 )韩国的文化哲学【2 】 姜日天博士曾把韩国的文化哲学概括为和合会通,笔者略读了有关韩国古代 文化的书籍之后,认为这确是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韩国同中国一样具有五千年 的文明史,历史上半岛一直生活着单一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可以一分为二。其文 化底蕴是岛民在长期劳动生活、社会实践中,渗透于它的自然哲学、社会哲学所 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包容性、和合性。 韩国古代的哲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反映出的也即是其传统文化的一些 特点: 首先是风流自然的文化哲学,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说即是乐天性、自然和 合性和经验性。人类学家赫伊津哈提过,人类在逻辑地思考人、自然、社会以前, 多是生活娱乐与经验体认结合为一体,从而支撑人类的精神生活。这种风流文化 是体验的,集中表现为人的感悟、情绪宣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自然流露出来 的东西,往往可以带出整个民族的特色,同时其外在的表现承载着许多的文化要 素,古代人们载歌载舞淳朴民风的体现即是很好的证明。艺术来源于劳动生活, 从最初形成强烈的文化哲学理念,并深深植根于韩国的社会生活中,到现当代, 风流文化哲学直接成为韩国的文化根基,规定影响着韩国的经济、政治和全部社 会生活,以及岛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和合归一的文化哲学精神,影响 到的是韩国各个时期的各种精神文化形式,这种精神原则也规定了韩国独有的儒 学、道教、佛教的总体面貌。同其它东亚国家一样,韩国历史上也引迸移植了部 分外来文化,但随着本国人民从经验、实践的趋向变化发展,逐渐使得韩国独有 的文化特点确立下来,并对后期的实学思潮、性理学思潮都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其次是开放和合的社会文化哲学,文化和作为它积淀成果的文明,是人对自 然和生活的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乜l 通过劳动,朝鲜半岛的先民们在与自然界的信 息交换中,实现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从而达到与自然的融合,这种精神的表 现也是在韩国各个方面体现最明显的,比如建筑的选址。除了与自然的沟通,古 代韩国受宗教的影响也是其历史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整个韩国历史中各种宗教占 有的分量不一样,但儒教和佛教则不可不提,因为儒教对大韩民族思想上的影响 持续至今,并在很多方面渗透出来逐渐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如果说韩国受儒教的 影响多是隐性,那么佛教体现的更直接。 以佛教影响为例,在韩国三国时嬲末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大唐盛世”,直到 新罗与唐朝联盟才使得大韩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唐朝时期中 国佛教文化昌盛,期间两国的接触与斗争也必然会使其受到影响,于是佛教信仰 开始出现并逐渐产生了佛教艺术。或许早期的韩国还是继续着“拿来主义”,到 了高丽王朝中期以后,佛教开始带上道教、萨满教和其他信仰的色彩,丽延续到 朝鲜王朝又出现了抑佛重儒的政策( 儒教先于佛教进入朝鲜半岛,最终随着朝鲜 王朝的建立确立为国教。) ,其中的变化当然与贵族统治和中央集权的倾向有关。 总之,亦即是这样的反复、改进才逐渐形成了韩国本民族的信仰。佛教中一些明 显的纹样或装饰元素也在建筑和家具中体现出来。 此外在韩国的思想文化史上,性理学的影响最为深广以及李朝后期的实学文 化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 2 )韩国的民俗【3 】 古代韩国,这里我们姑且称之为朝鲜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 化传统,它的习俗是朝鲜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古代开始经过漫长 的历史阶段不断发展演变得来,充分反映了民族的气质、情操和智慧等等方面的 特点。在前人的研究中民俗已经作为了一门单独的学科,本文在引入时不可能全 部提到并作专门的介绍,因此只提取与课题有关并涉及家具的部分内容,从而帮 助我们理解诸如用途、分类等情况。 饮食 长久以来,韩国家庭活动都是在火炕上进行,吃饭就要用专门的矮炕桌。通 常老人和客人每人一张小饭桌,家里其他人则围坐在一张饭桌旁。每人都各自使 用各自的饭碗,所以碗碟数量多,个头小,桌子的尺寸却不大。 传统情况下,男女是不能够共同进餐的,女性一般在内舍或厨房吃饭,由此 可见韩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衣着 韩国人讲究按时间、场所、季节穿衣服,如此多的说法自然影响了其橱柜的 构造。同时除衣服之外,鞋帽、首饰以及各种装饰品如腰配、头饰、装饰纽扣等 都需要特殊的木盒来存放,这也是朝鲜小木作丰富的一个原因。 礼俗 注重礼仪的朝鲜民族,传统的礼俗主要是针对新生儿、新婚夫妇、老人及去 世的人安排的。特殊的家具也在这其中产生,比如嫁娶的礼盒、嫁箱,女方作为 嫁妆的家具,祭祀的长桌等。每个民族历史上对待传统的态度大都较隆重,以婚 嫁为例,李朝末期,遵循封建的生活方式,结婚要经过相亲、订婚、择期、纳彩、 准备婚嫁、举行婚礼一系列的仪式。期问无论是相互的选择商量还是作为礼物的 馈赠都有按习俗准备的特殊家具。 节日 节日多为室外的活动,这里涉及的专门家具不多,对于历史上的民俗节日曾 被称为“岁事”( 年中事) “俗节”( 民间节日) 或“月令”( 记载月内民间活动的 谱) 等。其中一些节日也是针对不同场合、不同范围的庆祝。 娱乐 韩国古代的娱乐多是民俗活动,大致有竞技为主的体育游戏,室内比赛为主 的娱乐游戏、歌舞、儿童游戏等。这其中与家具关联最大的便是至今持久闻名的 各种益智棋类,如围棋、象棋、尤茨、六子棋、田字棋、井字棋、八道棋等,历 史上文人雅士更是把棋艺作为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因为这种娱乐消遣的特殊 性,棋桌也成为了室内常见的家具之一,尤其在男性生活区域常常见到。 4 ( 3 )韩国传统的生活习俗 一圈入席地围坐在桌子前吃饭、下棋这是朝鲜民族长期维持的一种生活 方式。席地而坐,成为了他们室内活动的一种简单概括。并且由于传统思想的一 些影响,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规矩也多少左右了一般的生活习俗,比如:韩民族 的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十分根深蒂固,甚至“夫妇有别”,夜晚丈夫进 入内舍( 女性生活区域) 也要小心翼翼( 大户人家的房屋一般都建有特别的通道) ; 平时成人男女见面的畴候要故意避开;古代社会的男人几乎不参与厨房劳作,因 此厨房是妇女的专用空间,但这些规矩庶民的家庭里并不如此严格。其实这也可 以看作是儒教对韩国古代生活影响的一个缩影。 1 1 2 中韩两国人文背景的关系 依照比较的原则,对于中国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背景也应在此简述, 但最终笔者考虑到作为本民族的文化,我们首先对其概况已有一定了解,其次中 华文明博大精深,仅简单地用千把字论述实在困难。中韩两国人文背景各有千秋 同时又有着特殊的渊源,与其直接叙述倒不如联系朝鲜民族,试论两国间千丝万 缕的关系,以期重点与课题研究的内容靠近。 1 1 2 1 历史与地理“ 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秦汉时期,中原人口开始大量迁入朝鲜 半岛,而历史上韩国高丽、李朝时期跟中国的关系更为特殊,先是高丽对中国元、 明交替时期的双边外交引起的紧张形势,再到李氏王朝奉行“事大”政策( 儒家 的外交理念,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 委曲求全矛盾不断,直至最终 两国君位更替明朝逐渐处于劣势,两国关系刁进入正常稳定的发展时期。1 4 1 至清 朝皇太极称帝,朝鲜王朝竟采取不承认态度,双方交战,朝鲜战败求和,与清结 成“君臣之盟”,由兄弟关系变为君臣一一标志两国宗藩关系的确立。【5 1 中日韩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下的主要三国,为什么会在政治、经济、社会和 伦理思想上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其根源不可不理解为三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不 同。【s 】另外古代历史进程中,由于分别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范围、层次不同也扩大 了这种差异,但似乎中韩体系更接近些。韩国是半岛国家,与中国大陆不可避免 的发生种种联系,在依附中国的过程中韩国古代甚至曾以“小中华”自居。 1 1 2 2 文化的同化与变异 中华文明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韩国等东亚诸国。唐宋时期随着中国与 其他国家闻交流,中华文化输入朝鲜半岛,成为其文化发展的范本和模式,并且 经过几个世纪的积淀,在文化的传播地得到进一步推进,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 开始真丁f 进入朝鲜半岛,内化为整个韩国全民族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当然,这 种文化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当年的原貌。 ( 1 ) 礼教 中国从战国末期到秦、汉闯主要的文化哲学有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到 隋唐以后则以儒教、佛教、道教三家为代表。而在韩国,佛教大约从三国时期才 逐渐传入,同样缘于中国,高丽王朝更以佛教为国教,后历代国王开始推崇儒学。 同时高丽追踪宋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至李朝时期倡导程朱理学“一并将其确立 为官方哲学和正统思想的地位。1 2 】与中国儒教一贯的至尊地位不同,韩国带有浓 厚的忠君爱国思想的佛教一度达到鼎盛,这从其成为国教可见一斑。道教同样也 是两国信奉的主要礼教之一,并且道教对于音乐、建筑、雕塑、文学、医学以及 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实体都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 其实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欲在异域顺利传播,必须融于当地的土著文化。佛教 传入中国出现了“援儒入佛”的倾向,发展到隋唐时期,甚至儒、佛、道三教调 和。1 7 j 这种情况之于韩国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引自中国的各种礼教最终也脱离了 本体形成韩国的独有文化。但毕竟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所以古代两国据此制 定的宗法制度,将礼教思想作为伦理规范贯彻到生活中还是有相近的作风。 古代文明的精髓通常源自各种礼教,但受其影响的却不只是人们的思想,可 能体现的地方比如审美情趣、礼仪举止以及实物的制造等等领域,作为可以表现 的方面当然也举不胜举。例如今天研究家具,从整体的印象到装饰雕刻选取的纹 样,研究者无不在寻找反映当时历史人文的一些痕迹。最明显的更有专家以家具 与佛教的密切关系编书成册,如胡文彦夫妇的家具与佛教一书。本文作者关 注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很多方面,阐述的过程也许不够详尽,但同样希望能够在 比较全面的框架下完成,以便日后充实。 ( 2 )实用文化 中国古代对韩国产生的影响在文化方面的体现也很广泛,韩国在隋唐以前就 不断接受汉文化,到唐代强势的国家更成为韩国追崇的目标,因而当时韩国的唐 化非常突出。为了直接吸收唐文化,统一后的新罗派遣大量留学生赴唐求学。在 此同时,中国与韩国的交流也对两国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从那时起韩国掌握了 种田、养蚕、兵器、婚娶、文籍、言语、行政、天文、医学、算术、建筑、艺术 等等技术。f 8 j 而对于明清文化,韩国李朝时期则一直采取了尊明贬清的态度。 虽然朝鲜民族对于礼教的认识来源于中国,但对最初的借鉴也进行了自身的 创新,并对中国大陆文化逆向输出,成为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流向。其中的一 些实用文化表现就很明显: 早期从中国输入的手工业制造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在部分领域甚至超越中 国。比如家具的相关技术和青瓷工艺等。 经由中国传入的技术,推陈出新反而影响中国。比如印刷术。 韩国对佛教的研究水平与中国日益接近。 总之,两国文化交流互相渗透并互为影响,与周边国家共同形成东亚文化圈。 6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韩国同样受其影响,但比较而言中国重实用,朝 鲜重学问。处于当时的背景,客观上中国传统的科技文化已很难实现自我更新和 发展,主观上借助外来文化兴国裕民也是良策。而在当时,韩国则把西学作为新 知识研究的成分居多,直到李朝后期才开创西学的新局面。【9 】 ( 3 )民俗 礼教介绍时道家偶有提及,其实它也曾作为重要教派风行于两国历史,而对 人民生活最有影响力的便是今天民间的元旦、上元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了。同 时两国都讲究的去邪逐鬼、结婚祭祀、乔迁动土等风俗习惯也源于这里。 中国和韩国的民俗既具有民族同质性又有明显的相异性。同质的表现根源还 是由于民族的文化哲学所引导的,相关的节日、风俗也都相近;至于相异性则主 要是因为风俗类型的差异,这点在拥有5 6 个民族的中国大陆体现更甚。因为民 俗或因为不同地区具有地域风格而产生的家具,无论式样、使用等情况自然不尽 相同。例如,婚娶所需家具就是根据每个国家、地区的习俗来配置的。 t ( 4 )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的首要便是生活习惯,这其实也是生活模式决定的,比如韩国古代: 地炕式家庭生活,重触觉体验的蹲坐行为为主的动作模式以及与农业生产融为一 体的日常生活;而中国自宋代以后:逐渐垂足坐的起居方式,取暖条件影响下的 房屋建筑等等。这些多少显示出两国形成了完全的分化。不同的空间构成、外观 形式、结构体系和构造方法等等必然决定居住形式的核心一一室内空间的不同。 根据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观点,空间与人的行为通常是一对一的直接关系。与居住 行为对应的便是居住空间,而不同的民族、地域、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 式,这是影响室内空问的主要因素。因此最初由炕文化引起的生活形态差异则必 将影响家具形式的变换,因为大约中国宋代以后两国起居习惯不同对后期家具形 式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我们都可以从逐朝逐代的家具遗物中看出端倪。 1 1 3 对家具形式产生影响的因素列举 以上对相关资料的介绍其实相当一部分与家具有间接的关系,比如家具风格 的影响,家具的产生多是制造者本人素质或者配合当时当地背景下的产物,而家 具表象看不到的东西,我们通过对家具理性的归纳总结也往往显得头绪不足,只 有依靠着感性的“悟”才可能会事半功倍,但除此之外客观的条件应该是直接对 家具结构或者外观发生影响的,本文的初步研究也着力于此,所以主要总结三点: 1 1 3 1 文化哲学影响 文化之于家具无论是融入精神哲学的感悟还是对装饰的具像影响都非常普 遍,这在两国家具中都有完美的体现,但其实佛教对家具的形式曾产生过更为直 接的影响:佛教文化输入,不仅给中华汉土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文学、 音乐、美术等方面带来新鲜活力,同时佛国的家具也随之来到汉土,丰富了汉地 的家具品种,尤其对于华夏几千年的起居方式的改革和演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天竺佛国的大量高型家具,对汉地的生活习俗,特别是席地而坐的起居方 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佛国的高型坐具进入了汉地,华夏古国席地而坐的起居 方式开始动摇,伴随高型坐具而来的垂足坐方式,也自然地进入了汉地生活。【- o 】 1 1 3 2 生活习俗影响 韩国的佛教引于中国,所以时间上不可能与中国同时改变生活习俗,而之后 的韩国因为一直沿用地炕的取暖方式( 虽然对火炕产生时间没有确切固定的说 法,但至少在唐宋之前古代韩国已经出现。) ,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下 的家具形式,所以两国家具在形态上由于生活习俗差异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显而易 见,也可以说地炕为席地丽坐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条件支持。 1 1 3 3 民俗影响 两国民俗虽然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具体到各种家具的种类、形式还是与本民 族的实用为主。文中一笔代过,希望日后有充足的资料继续研究。 1 2中韩传统建筑概况 1 2 1 韩国传统建筑概况 1 2 1 1韩国传统建筑印象 韩国人民所创造的艺术历来同邻国一一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有相同的美学观 念、题材、技巧和形式。然而,他们也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韩国艺术很 少表现出日本艺术成熟的装饰意识或者中国艺术的宏伟、超脱。从技巧的完美与 精确的角度来看,韩国总的说来被认为不如这两个近邻。韩国艺术家的力量主要 在于简洁、自然和对大自然的极大尊重,这种尊重心理通常导致一种宁静致远的 感觉。建筑是说明韩国艺术这一特点的极好例证。佛教是许多建筑杰作的主要启 发力量,除佛教外,中国的阴阳、天地五行、风水、道教和儒教等哲学对韩国建 筑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韩国的古建就是这种情绪的实际体现,并且这种体现不仅来自建筑本身,更 为绝妙的是能够将这些自然主义哲学的解释应用于建筑 规划和房址的选择。任何房舍,私人住宅、宫殿、寺院或 其他社会设施,韩国人在选择建房地点的时候往往都对自 然环境赋以特殊的意义。以民居为例,理想的居住条件最 好是能够坐北向南,前有水后靠山,四周环抱绿树,但是 这种条件绝不能违背自然本色而要顺从与自然相协调的 环境。韩国建筑中,自然环境始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圈i 2 1 韩国古代建筑 1 2 1 2 韩国传统民居与庭院 首先解释前文提到的火炕或地炕( 音译温突) 】。韩国古代的房问内一直不 见火炉之类的取暖设备,也不似我国北方的土炕,垒起较高的块,他们采取的 是种地暖的方式,也是其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即温突系统。这种系统是 利用地面之下构筑的烟道传送热气取暖。在气候较温和的南方,地板下面也有构 筑。温突式的火炕,冬暖夏凉有益于健身。因此当代城市的高级公寓区或建筑依 然有使用现代化暖器设备传热的温突式采暖。韩国传统民居楼层通常架高,皇室 至庶民住宅莫不如此,温突的作用一如我国北方习见的炕。 其实,传统的韩国式住宅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后期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只 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进,以适应北部寒冷和南部温暖的不同气候。其古建更很少 趋向于规模和装饰上的铺张,房间通常较小。韩国式住宅的框架以木材为主,下 层阶级与上层阶级的区别除了框架的结实程度外主要体现在屋顶,前者只能以茅 草做顶而后者的屋顶则曲线优美,檐角微微上翘,有的还在屋檐沿边使用圆形瓦 作为装饰。简单的住宅平面从最初的长方形发展成为“l ”形,然后又发展成为 “u ”形或者方形,中间为庭院( 贫苦阶级各间房屋都在同一屋檐下) 。除了总体 遵照这些类型,贵族等有闲阶级住宅宽敞,北部主要是典型的“口”字型一一门 间为“一”字型,里面主要建筑则呈“u ”型;南部则主要以“一”字型前后排 列着两列建筑。2 1 图l - 2 2 韩国北部地区农家全景( 以上图片均编辑于网站) 社会地位的差距从房子的风格、设计和大小等层面上都能够反映出来。但是 到李朝末期,上层和中等的阶级差异不是那么明显了,制度也放宽了,从而与原 始严格的建筑指导原则分裂开来。 古代,韩国的房子通常是遵循一种严格的儒家教条建造的,所以男人和女人 都有各自的生活区域。儒教是韩国朝鲜时期最根本的社会哲学,因此也建立了一 种明确的并且有点苛刻的生活环境。其中男女有别的思想,使得李朝的上层阶级 房屋的设计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妇女住在北面靠里的房问一内舍,南面靠外 的房间则供男性与客人居住使用一主人房,主人房和内舍通过游廊连接并各有 出入口,仆人的房间则被分散在家里的各个居住区域,厨房因为不设温突所以地 面低于其它房间。 1 2 1 3 韩国传统的室内风格及布局 9 在韩国,富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是坚决拒绝浮夸的,主人房的风格尤其反应了 这种长期养成的趣味;内舍比较起来则略微活泼,家具也更富有装饰性。 室内风格的形成多半依靠家具体现,如何摆设亦是认识韩国室内文化的重要 部分,由此也可以加强对家具的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讲究礼仪规则,家具摆放自 然遵循法度,明、清时期的室内陈设基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局,韩国楣较中国 讲究要少,这里以有闲阶级为例简单介绍( 能够较为全面的介绍到功能齐备的家 具) 。对于能综合多种使用功能的韩国室内来说,虽然规模上难以与中国媲美, 但是其室内布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