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汤亭亭( 原名m a x i n eh o n gk i n g s t o n ) 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著的华裔美国 作家之一,她通常被认为是将美国华裔文学引入美国主流文学的领军人物。通过 女勇士( 1 9 7 6 ) 、中国佬( 1 9 8 0 ) 和孙行者( 1 9 8 9 ) 这三部主要作品, 汤亭亭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建立了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事实证明, 她是成功做到融合中西文化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华裔作家之。尤其是她的处女作 女勇士: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誉为美国华裔文学创 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 女权主义、离散视角、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 汤亭亭作品中所反映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研究方向在美国华裔文学研 究中仍属于一个有待系统开拓的领域。因此,本文试图从中美文化交流过程之冲 突、困惑到融合的角度来解读她的作品。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美国华裔文学的背景的简介以及对汤亭亭生平和三部主要作 品的介绍。 第二、三部分,探讨中美文化交流之冲突与困惑在汤亭亭作品中的体现及原 因。 第四部分,论述中美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艰难过程。 以汤亭亭作品为代表的华裔文学引起了美国人的关注并引发了美国人的兴 趣。但美国华裔文学从整体上进入美国主流文学的殿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是无疑的,汤亭亭以她的作品确立了在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华人少数族 裔文学的基本格局,并给我们提供了个跨世纪的崭新文化图景。 关键词:汤亭亭;女勇士;中国佬;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a b s t r a c t o fa l lt h e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w r i t e r s ,m a x i n eh o n gk i n g s t o ni su n d o u b t e d l yt h e m o s tw e l lk n o w n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 s h ei sc o m m o n l yr e g a r d e da s al e a d i n gf i g u r et h a th a sb r o u g h t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i n t ot h em a i n s t r e a m w r i t i n go f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 w i t hh e rt h r e ei m p o r t a n tp u b l i s h e dw o r k s ,砀口w o m a n w a r r i o r ;m e m o i r so fag i r l h o o da m o n gg h o s t s ( 】9 7 6 ) ,c h i n am e n ( 1 9 8 0 ) ,a n d t r i p m a s t e rm o n k e y :h i sf a k eb o o k ( 19 8 9 ) ,s h eh a sn o to n l yg a i n e d o f f i c i a l r e c o g n i t i o nb u ta l s oe s t a b l i s h e dh e rc u l t u r a lp o s i t i o na sa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s h e p r o v e st ob eo n eo ft h em o s ti n f l u e n t i a l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w r i t e r sw h os u c c e e d e di n i n t e g r a t i n g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 乃pw o m a nw a r r i o r :m e m o i r so fag i r l h o o da m o n gg h o s t s ,h e rf i r s tb o o k p u b l i s h e di n19 7 6 ,i sl a u d e db yt h el i t e r a r y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sam i l e s t o n ei nc h i n e s e 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s i n c ei t s p u b l i c a t i o nt h eb o o kh a sa t t r a c t e de n o r m o u s a t t e n t i o n sf r o m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m a n yr e s e a r c hh a sb e e nd o n eo nh e rw o r k s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f e m i n i s m ,d i a s p o r i cl i t e r a t u r e ,p o s t - c o l o n i a l i s m ,o r i e n t a l i s ma n ds o o n t h ei s s u eo fc u l t u r a lc l a s h e s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a m e r i c at h a ti s r e f l e c t e di nk i n g s t o n sw o r k si saf i e l di n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r ys t u d i e sw h i c hh a s n o tb e e n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u d i e d n l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i n t e r p r e tt h ec u l t u r a l c l a s h e s , c o n f u s i o n s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i n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a m e r i c ar e f l e c t e d i nk i n s t o n sw o r k s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a r t s 1 1 1 ef i r s t p a r t i sa l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 ,i n c l u d i n gag e n e r a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m a x i n eh o n g k i n g s t o na n dh e rt h r e em a j o rw o r k s t h ef o l l o w i n gt w op a r t si l l u s t r a t e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c u l t u r a lc l a s h e sa n d c o n f u s i o no fc u l t u r a lc l a s h e si nm a x i n eh o n gk i n g s t o n st w om a j o rw o r k s t h ef o r t hp a r t ,t a l k sa b o u tt h eu n e a s yp r o c e s so ff i n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t w o 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s t h o u g h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r e p r e s e n t e db yk i n g s t o na t t r a c t e dt h e a m e r i c a nf o c u sa n di n t e r e s t ,t h e r ei ss t i l lal o n gw a yt og of o r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w r i t e r sa saw h o l et oo b t a i nt h ef o c u so ft h e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u n d o u b t e d l y , k i n g s t o n sw o r k sh a v ee s t a b l i s h e dap a t t e r nf o rt h e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a sa m i n o r i t yi nt h ea m e r i c a n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s o c i e t y ,p r e s u p p o s i n gap r o m i s i n gf u t u r ei nt h e c r o s s c e n t u r y k e yw o r d s :m a x i n eh o n gk i n g s t o n ;t h ew o m a nw a r r i o r :c h i n am e n :c u l t u r a l c l a s h e s :c u l t u r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 第一章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作家 第一节匮乏的华裔文学 对于一种文学的考察通常是从其源流、 这种已为学者们所认可的方式却并不适合, 生、发展大约个世纪之久。 发展讲起,但对于美国华裔文学1 , 因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命名迟于其产 据史料记载,华人到达美国的最早时间可追溯到1 7 8 5 年。大规模的移民浪 潮则是在1 8 4 9 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掀起淘金热之后。但是直n - 十世纪美国 华裔文学出现,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华人在文学上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 态中。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和早期在美华人的构成有关,因为最初到来的大多是 淘金的劳工,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匮乏。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 美国社会对华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抑和迫害。由于经济危机,劳动力过剩, 而吃苦耐劳的华工却能接受最低的工资做一些白人不愿做的活,被一些工人和别 有用心的政客开始当作发泄的对象,被污蔑为卑贱、奴性十足,抢走白人的工作 机会。从1 9 世纪后期开始,反华暴乱在美国各地不断发生,许多华人被无故辱 骂、殴打甚至杀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压抑,美国政府在1 8 8 2 年制定了第一 个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而且不准已经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携带其女眷,又 不允许美国白人与其通婚,造成了罕见的唐人街单身汉社区。此后又有一系列类 似的立法,而且一项比一项苛刻,直到1 9 4 3 年才废除,前后延续达6 1 年之久, 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人即使加入了美国国籍也仍然是不受欢迎的人, 因为与自人迥异的外貌、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备受歧视,这种歧视对华人造成 的身心伤害使他们长期沉默失声,更谈不上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了。 1 按照张予清教授篓正统,昌芎对亚裔荚量华裔文学作量笛界定大致皇以下三群: 1 ;生、成殳、受教育,工作、生活篙在美置篓哑套名奢( 或哑擘、欧美混疋筋子女) 笺乍家属 英文拄与色( 姓) 口:祚美再生活经历号:俗验篮文学名量。 2 连生拒吓沙亭忑( 岳:诬扩亭写笺成艾裳或爻或镜) 仁受敦育、下咋、生活毒在荚互笺唾奢乍奢 ( 或咂7 善、致芡混:笺了女) 篓作家属英文拄。芑( 廷) 化n j 爻写生活经历再体验篓义学像量。 3 蠢生n 写外( 溉j i 巧亭暑又i i 芡置) 仨成艾,受教育、t 簟、生涯鸯以荚互笺诬弩乍奢( 或 哑,7 二、致爻渗。笺了女) 篓伫家夏英文搓与芑( 虹je 矗工j 笔;三终,j 手? ,厶验笺义学仁量。 奉义伊;旨芝芡j 。警之掌是筘一叠,;:i :生受教育1 。天互蔓7 爱竹泵丢浩宝:鹭药义学作量。 1 美国华裔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欧亚混血儿女作家水仙花 ( s u is i nf a r , ( 1 8 6 5 - 1 9 1 4 ) 原名e d i t hm a u de a t o n 埃造思牟德伊顿) 出版于1 9 1 2 年的短 篇小说集春香太太( m r s s p r i n gf r a g r a n c e ) ,大多描写发生在华人身上的短 小故事。水仙花出生在美国,只有一半的华人血统,受过良好的教育,与普通华 人的境遇大不相同,所以她的创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孤立的文学现象。直至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才有零星的华人的英语写作。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和赛珍珠的大 地在美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它们被视为了解中国的新教科书。 初版于1 9 4 5 年的黄玉雪的自传华女阿五( f i f t hc h i n e s ed a u g h t e r ) 如今 被认为是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最早拥有大量美国读者的作品之一,揭 露了在美华人的生活状况,显示了她作为华人如何结合两种不同文化在美国成长 的经历。黄玉雪也因此被称为是美国华裔文学之母。 二十世纪6 0 年代是美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反战与民权运动引发了 美国社会中各种力量的矛盾和冲突。回顾历史,有学者认为,从6 0 年代末至今, 出现了一场“亚裔运动”,它的起因是“一代大学生年龄的亚裔美国人的出现与 以反战为中心的公众抗议”,其目的是“实现一个文化多元社会的理想”。正是 在这场所谓的“亚裔运动”里华裔文学开始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2 华人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不能获得美国自由宣言中所 宣称的“生而平等”的权利,例如早年华人为修建横贯美国的大铁路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和牺牲,许多华工因艰苦的条件而葬身于筑路工地上,而当铁路修好通车 时,庆典的人群中却没有华工的身影,相反,对他们的迫害却进一步加紧了一1 8 8 2 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规定l o 年内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成了美 国现代化历史上、移民史上和人权记录史上的可悲记录。许多新一代华裔文学作 家都通过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抗议由白人主流编写的美国历史抹杀了他们的声 音,由主流媒体刻画的华人刻板印象歪曲了其真实面孔,在沉寂中首次发出自己 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时期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美国华裔文学开始获得主流文坛的关 注:在国际上,冷战趋于尾声,尼克松访华,1 9 7 2 年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新 的民族主义浪潮花在风起云涌,新左派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在美国国内,各种 政治和社会力量都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不同的利益驱动,政治的、文化的、种 族的、阶级的都强烈要求美国社会进行变革。正是这种局势为华裔文学的快速成 长与华裔文学研究的开展和创造提供了机逼。 7 0 年代,一批新一代的以汤亭亭为代表的华裔作家的涌现才使得美国华裔 文学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现象。 2 蕞勇,天互壬奁爻掌0 4 5 9 - :述,彰痨人学擘;i :搴:蔽【j 】( q 鲁人声) 2 0 0 3 笔0 4 蔑第1 0 2 1 0 5j 二 2 第二节扭曲的华人形象 长达6 1 年之久的排华法案( 1 8 8 2 ,1 9 4 3 ) ,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 人即使加入了美国国籍也仍然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其与白人迥异的外貌、风俗 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备受歧视,这种歧视对华人造成的身心伤害使他们长期沉默, 更谈不上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如果说文学为身份的建构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那么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国华人的身份是缺失的,他们的形象都是由自人主流文 化来塑造的,其中充满了偏见、误解和歪曲。通过美国主流文化中几个影响较大 的刻板形象,可以看出美国大众对华人的态度。这几个形象分别是“阿新”、“付 满洲”和“陈查理”,他们经常出现在美国的诗歌、小说和电影中。 美国娱乐文化中最早的“华人形象”是布莱特哈特和马克吐温1 8 7 7 年 合写的话剧阿新( a hs i n ) 里的主人公“阿新”。在剧中,讲着蹩脚洋泾浜英语 的小角色阿新饱尝剧中白人危色的咒骂,“黄疽病人的斜眼儿子”、“大舌头的笨 蛋”、“道德的毒瘤”、“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在白人女主人的口中他是一只“宠 物”;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象猴子一样地模仿别人。当时报纸上对该剧的评论也同 样把阿新称为“卑鄙的小偷和无耻的说谎者 。3 事实上,阿新所遭受的人身污 蔑迎合了当时美国白人社会排斥和诋毁华人移民的期望与想象,阿新这个人物作 为华人的受虐形象而被深深地刻入美国公众意识之中。 在美国流行文化中,邪恶的华人天才傅满州( f um a n c h u ) 是“黄祸”威胁的 象征。1 9 1 3 年英国作家萨克斯罗墨( s a xr o h m e r ) 在他的第一部傅满州小说阴 险的傅满州博士( t h ei n s i d i o u s d r f um a n c h u ) q b 塑造了付满洲这个形象,他 是一个邪恶妖魔“黄祸”的化身,集中了当时美国白人对东方华人世界所有 最恶劣的想像:瘦高,耸肩,像猫一样地不声不响,行踪诡秘,长着莎士比亚式 的眉毛,撤旦的面孔,秃脑壳,细长眼,闪着绿光。他集所有东方人的阴谋诡计 于一身,并且将它们运用发挥得炉火纯青。认为只要你能想象出那个可怕的动物 的模样,那么你就对傅满州博士有了大致的了解。1 9 3 2 年第一部付满洲电影电 影傅满州的面具( t h em a s k o f d r f um a n c h u ) 上演,在西方引起相当轰动,五 十年代西方冷战时期傅满州又成了“红色中国威胁论”( “y e l l o wr e d ”) 的银幕形 象。以傅满州为题材的电影一直持续到了六十年代,付满洲又摇身一变,成了一 个来自于太空的恶魔,用高科技威胁人类的安全。 3 i 墨宣,i 方连殪笺j 粤【j 】,抗,亭j 爻术学玩一:叔:,2 0 0 2 筘1 3 = ;= 1 9 4 0 年以前的美国小说中唯一的华裔主危是华裔侦探陈查理( c h a l i e c h a n ) ,源自美国作家比格斯( e a r ld e r rb i g g e r s ) 的推理小说,但“陈查理”形象 的推广却是通过三、四十年代上演、至今仍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系列片和故事片。 陈查理的形象和傅满州则完全不同。傅满州又瘦又高,脸色枯黄,脾气暴 躁,仇恨人类,是个令人恐俱的邪恶妖魔化身;陈查理则又矮又胖,面色红润, 性格温和,待人谦卑,行动迟缓,常常用蹩脚的英语引用中国格言,是个工作投 入,湿顺服从的华人侦探。这两个形象的确具有美国公众文化中对于亚裔人的两 种刻版印象的特征:“黄祸”与“模范移民”。陈查理是模范少数族裔“种族主义 之爱”的典范,付满洲则是“种族主义之恨”的典型。他们一度是美国大众文化 中刻板化的主导华人形象,一个被塑造成恶魔,一个被描绘成模范少数族裔,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缺乏男子汉气概,是“非性化、被“阉割”的华人男 子,也是从属性,边缘性的典型。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内涵。这类形 象流传极广,对华人的负面印象也在美国大众心中根深蒂固。法国学者亨利巴 柔认为,“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非现实的复制品( 或相似物) ;它是按照注视 者文化中的模式、程序而重组、重写的,这些模式和程式均先存于形象”。4 美 国文化所塑造的华人形象与真正的华人并无直接关系,其中更多体现的是美国主 流文化对华人的态度:轻蔑与恐惧。华人和许多美国移民一样,怀着典型的“美 国梦”来到这块土地上,对美国的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直被当作难 以同化的人,固定在“他者”的位置上来加以表现,他们对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被长期忽略,而美国华人作为一个族群加入美国社会的 时间也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第三节进入美国文坛的弱势族裔作家 美国华人的移民历史构成了2 0 世纪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面对白入主流文化长期以来对华人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华人被消音的现实,华裔 文学首先所要做的就是反抗主流文化所强加的种种偏见,关注美国华人的生存困 境和心灵磨难,在中美文化之间艰难抉择,寻找并定位美国华人的文化身份。无 论是美国华裔文学先驱“水仙花”、黄玉雪,还是将美华文学推向高峰的汤亭亭、 二法逸厄坎乏;一亨_ 疋:巴兵善,羔修净,杉缘,互兰”羔缠,:绞文学形象掌【m 】,北寨:北寒人学 i 扳:2 0 0 1 笼2 5 父 谭恩美、赵健秀等,都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作为华人移民的后裔,他( 她) 们发 现即使生于美国,长于美国,华人也总是不能被当作真正的社会成员予以接纳, 相对于欧洲裔白人,他( 她) 们始终不能获得名正言顺的“美国人”身份。历史学 者s u c h e n gc h a n 指出,“只有当本地社会( h o s ts o c i e t y ) 成员给外来移民以成为平 等的,同居一方土地并且在根本意义上互相影响的社会成员的机会”时,同 化才会发生,但“( 不幸的是) 晚近以前亚裔移民从未得到这样的机会。 5 于是, 借助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时代浪潮,以汤亭亭为代表的华裔作家发出了寻求身份的 呐喊。 汤亭亭,1 9 4 0 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托克顿。自幼爱好文学、散 文和诗歌。1 9 5 8 年获得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1 9 6 2 年获文学士 学位。曾在加州中学和夏威夷中学担任英文教师多年。1 9 7 0 年至1 9 7 7 年曾任夏 威夷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后又担任东部密歇根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1 9 9 0 年 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文学系教授。 出版于1 9 7 6 年的女勇士( t h e w o m a n w a r r i o r :m e m o i r so f a g i r l h o o da m o n g g h o s t s ) 是汤亭亭的处女作,全名是女勇士一个鬼魂中长大的女孩的回忆。全书 分为“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富门外”和“羌笛野曲 五 个章节。“无名女子”讲述了无名姑妈的故事:在中国老家,无名姑姑在新婚的 第二天丈夫就远赴美国淘金,后来因为与人私通而怀孕,在分娩那天被乡民抄家, 姑姑抱着刚生下来的婴儿跳进水井,从此名字不再被亲人提起。在“白虎山学道” 中,“我”把自己想像成了“花木兰”,进白虎山修炼了十五年,然后带兵打仗报 仇,成了英雄,最后回到故乡做贤妻良母;“乡村医生”讲述了“我”的母亲勇 兰的故事:勇兰在中国是一个勇敢多才的女性,在医学院学医后行医治病,在医 学院期间还特别勇敢地捉鬼。“西宫门外”讲述勇兰的妹妹月兰的故事,她被移 民美国的丈夫所抛弃,勇兰仗义接妹妹月兰来美国去找己经重婚的丈夫试图讨回 权利,但月兰没有胆量去面对丈夫,压抑变疯,最后孤苦伶仃的死在疯人院。“羌 笛野曲”是“我”的故事:“我”的少年时代生活在压抑和屈辱的沉默中,母亲 为了让“我”讲话清楚和流利曾经割过“我”的舌筋,而“我 最后终于像火山 爆发一样滔滔不绝的讲出了压抑在心里的话,就像流落匈奴的蔡文姬那样唱出了 汉族和胡族都能听懂的胡笳十八拍。此书出版的当年就获得了国家图书批评 家奖。 第二部作品,出版于1 9 8 0 年的中国佬( c h i n am e n ) ( 又译作金山勇 士) 是女勇士的姊妹篇。它和女勇士一样,一经发表,即在美国社会引 5 c h a n ,s u c h e n g a s i a n a m e r i e n a s :a ni n t e r p r e t i v eh i s t o e b o s t o n :t w a y n ep u b l i s h e r s 1 9 9 1 ! j 耋李责全著, 彭心童,多儿义化:,一i z 震亭7 叠奢天互人史化妄份篓东i j 。争、与,五名义义掌【j 】,2 0 0 3 乞筘3 厩。第 1 4 2 0j :。 5 起强烈反响( 获当年普利策图书奖第二名) ,欧美文艺评论家把它与描述美国黑 人家史的根相提并论。中国佬叙述了几代中国移民在美国的坎坷辛酸经 历,生动、细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百年的苦难经历。汤亭亭在书中正面歌颂了 华工在开发美国时期的贡献,这正是作者本人的可贵可敬之处。“中国佬”本是 早期美国白人对华工的蔑称,但汤亭亭生动述写了华工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开创 精神,以及他们对开发美国西部一修铁路、开矿山、促进经济发展的杰出贡献。 作者认为,实际上,他们应该被称作“金山英雄”。 汤亭亭的第三部作品孙行者他的伪书( 1 9 8 9 ) ( t r i p m a s t e rm o l l l ( e y :h i s f a k eb o o k ) ( 获得了当年的美国西部笔会小说奖) ,刻画了第五代华裔惠特曼阿 新的形象。阿新毕业于伯克利大学文学系,是理想主义的文学青年,认为自己是 孙行者的化身。他痛恨商品社会,崇尚自然。他希望改变现有的文学、电影、戏 剧叙事体系来改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建立宽容的西方梨园( p e a r g a r d e ni nt h ew e s t ) ,从而消除种族偏见、性别歧视和文化差异,建立一个多元文 化共存的社会。在民权运动之前,各种思潮暗流涌动之际,阿新这样一个了解中 国典籍和通晓欧美文学传统的形象,自然地将欧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传 统融合在一部作品中,增加了作品的解释层面,对读者的阅读习惯提出挑战。同 时,这种引述也使欧美文化传统与中华文化传统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一部书中 得到融合和延续。 汤亭亭宣称其创作目的就是要“以文字来报导来报复”,反抗弱势族裔的“女 性作家”所面对的多重压抑:汤亭亭除了必须面对弱势族裔普遍遭受的种族歧视 之外( 亚裔男性经常被女性化或“非性化”了) ,还不得不面对美国华裔社会中仍 保有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性别歧视。这里,有男性族长的压迫, 比如对无名姑姑的有意遗忘。所以她的作品试图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夹 击下,建立起弱势族裔女性作家的自我及文化认同,并为被扭曲了的华人形象 正名。美国一位少数族裔作家认为汤亭亭的作品作为“自传 是白人化的美国社 会中,出生于弱势族裔的非白人作家第一次发出的声音。因为像华女阿五等 作品那样,早期美国华人的自传往往会被主流文化整合进“美国梦”的大叙事。 它们只讲述成功的故事,很少描写华人在融入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与情感上的撕 裂。 在建立弱势族裔女性作家的自我及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一直飘洋过海伴随 着华人的中国文化,自然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立足点,只是作家本人并未到过中 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问接得来的,笼统的、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时空的 间隔又使他( 她) 们无法完全认同中国文化。因此,既不能同化于美国文化,又不 能直接回归中国文化,这注定了美国华裔文学从诞生的时刻起,就处在中美文化 不断的碰撞、交流和冲突中,跨文化特征是其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每一位作家都 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我是谁”的身份问题,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出两种 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本文将主要以汤亭亭的前两部作品女勇士和中 国佬为例,解读其文本中体现的中美文化交流的冲突、与融合。 第二章误读中美文化交流之冲突 第一节“小说”还是“自传”? 女勇士是作为“自传 体的“非小说”出版的,但汤亭亭辩解说,她写的 不是自家身世的非小说,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国小说。那么,为什么女勇士 在美国是以“自传 形式的t i c , j , 说出版、接受的呢? 美国出版商和评论界一发现女勇士就立即认定这是多年来最好的小说之 一,可以与多莉丝莱辛这样的作家的小说相媲美。汤亭亭的主题和风格与詹姆 斯乔伊斯、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的文学才华被认为与2 0 世 纪小说经典中的男性前辈和同代人旗鼓相当。 然而对美国华裔女作家进行等级归类时,除了存在阶级、种族和性别的歧视 之外,白入主流文化的视角也决定着对“性别和体裁”的划分。在以白人为主流的 文学市场上,正如她的出版商认定的,一部华裔美国女性小说必须以“自传”的形 式出版,才更适合她的身份,这种体裁会伎读者联想到那种“曾作过黑奴的少女” 的故事。 汤亭亭的编辑查尔斯艾略特精于此道且非常幽默。在该书出版一年前,他 写信给汤亭亭说:“有一点我想同你提一提,你在大纲中把这本书称作小说,我 想你并不是认真的吧。或许你是说这本书里面有一种虚构的成分,尽管如此,这 本书仍然多少属于回忆录或者说一部内心的历史纪录( 你看用恐怖这个耸人听 闻的字眼怎么样? ) 。这也许是件小事,但考虑到这本书的出版及评论家和一般读 者对它的反应,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6 显然,汤亭亭创作的是小说,而她的 编辑知道什么样的体裁才能在读者中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汤亭亭的编辑艾略特 知道,耸人听闻的“恐怖”是美国主流文坛所喜爱、能够接受的,也是一个美国华 裔作家的作品被接受时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所创作的小说的艺术。 6 c h a r l e se l l i o t t 一l e t t e r t ok i n g s t o n 1 1j u l y1 9 7 5 a r c h i v ec o l l e c t i o n t z l t h eb a n c r o f t l i b r a r y u c b e r k e l e y ) 终- j 鱼( 芡) z a i - - ;,“乍奢作家稿! 荚互义三云翁毫位技j 二癸”复_ 学嵌: :搴:版【j 】( 扩) 7 0 0 3 芷0 5 矮 篱1 1 7 。j 8j : 而且标题的改变也为这一作品的接受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编辑艾珞特在 二战期间曾作为战地记者去过香港,比较熟悉中美关系的历史和中国文化。他建 议把原来的标题“金山女人”改成更带有异国情调的、神秘的、类似龙女的一个标 题,“女勇士:生活在鬼魂中的少女时代”。客观地说,艾珞特的这个标题改得 确实是非常精彩。因为这个标题在女权主义批评界确实引起了压倒一切的反响, 而且此后女权主义作品对这个标题广泛使用。作为在出版业有着资深经历的主 编,艾略特真是有老道的目光,敏锐地把汤亭亭的作品当作“非小说”类出版。该 书一出版便赢得“非小说”类的全国书评奖。如果女勇士以“小说”类的名义出 版是否会得奖? 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女勇士以自传出版并成名的经验掩盖着一种可悲的现实,那就是 华裔作家的身份和地位依然处于被扭曲的“刻板印象”的阴影之下,美国主流社 会对华裔和华裔作家身份的定位依然是作为一种“异国情调”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和“陈查理”和“付满洲”的形象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认为其作品反映了“不 可思议的”、“神秘的”异域风情,是满足某种文化猎奇心理的读物,这种刻板 印象( s t e r e o t y p e ) 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许多评论家把汤亭亭的作品也归于 此类。文化误解并不是单纯的误读,也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谋。 误读总建立在一套被共同接受的价值、信念、意象和对他人的假想之上,按亚裔 历史学家r o n a l dt a k a k i 的理论,误读通过“文化霸权”而建立一,从1 9 世纪起流 传至今。在对华裔作家作品的接受问题上,市场的价值经济决定着“性别和体裁 的分类,而市场价值经济又是受文化霸权支配的。 汤亭亭的创作尽管受到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和赞誉,她的作品被收入了几 部主要的美国文学选集,但却是被归入“少数民族女性作家”之列的,女勇士 的体裁被划为“女性自传”、“母亲讲述的故事”、“口头历史”、“魔幻现实主义 或“越界之梦”。现今的汤亭亭研究主要由女权主义批评组成,把汤亭亭边缘化 到极其狭隘的性别研究和身份政治的领域。所以汤亭亭作品入选经典意味着被边 缘化,被置于妇女和少数民族的边缘地位。 如果汤亭亭的著作能得到主流社会批评家们认真、尊重的态度和公正的审美 标准来评论的话,汤亭亭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能得以发现而打破性别和体裁的归 类。然而,却因为她的生理性别和民族身份,她的作品被列入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之列,而不是后现代派的小说加以研究。所以,“入选”文学经典并不意味着华裔 女性作家可以享有和白种男性作家一样的同等机会,得到公f 的评价。虽然汤亭 亭对美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她的作品并没有获得与白种男性作家一样 的尊重。评论家只看到她的“性别”和“种族”,而没有看到( 或许是有意忽视) 7r o n a l dt a k a k i p r e f a c et ol r o n c a g e s :r a c ea n dc u l t u r ei n 19 t h c e m u r ? a m e r i c a 【x 41 、e y o r k :o x l b r d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19 9 0 8 其作品中可以与其他优秀的白种男性作家相媲美的文学技巧和成就。这种文化霸 权其实就是中美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之体现。 第二节自我东方主义的认同 女勇士一书以“自传”出版,也受到了赵健秀等华裔批评界激烈的攻击, 认为华裔女性作家没有正确地表现中国文化和华裔身份。指责她之所以在主流文 学市场取得成功,是出卖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为了取悦主流文化的东方主义幻 想而扮演了某种可耻的固定角色。事实上赵健秀等抗议的是女勇士的评论和 归类而不是汤亭亭作品本身。因为媒体把女勇士的故事誉为是对中国家长制、 父权、以及华人街中国社会的反抗。那些喜欢鬼故事的白人的猎奇心理、以及他 们对“鬼魂”一词的误用,比如“中国来的鬼佬”、“乡下鬼佬到美国”、“华裔作家的 失落感”、“音乐与龙、暴力与血”等等,当然使美国华人感到侮辱。完全可以理 解华裔社会为什么会如此激动。赵健秀激烈地抗议汤亭亭“捏造”中国古典作品中 花木兰和岳飞的故事。事实上,他激烈攻击的是美国文坛以“自传体”接受汤亭 亭女勇士的方式。赵健秀曾纠正自己对此的批评,说如果女勇士被当作 小说出版的话,他会对它赞扬备至;既然女勇士是作为“自传”出版的,那么 他就不能苟同了。他的这不是自传一文发表在文体学刊上,有力地指出 自传是一种源于宗教“忏悔”和皈依的基督教文体,关注个人体验,而中国人的文 学情感以及中国的小说传统中没有这种体验。他指出:“忏悔和自传颂扬的是从 被蔑视向被接受的转变过程。你爱你现在的感受,爱那邪恶却散发着光芒的罪恶 的向外流溢。表现的是这一体验,而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8 赵健秀在这一点上 是有道理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基督徒实际接受汤亭亭的焦度,他们认为通 过使中国女人皈依基督教,他们自己成了中国女性的救星。自传体确实具有这种 意识形态的内涵。 遗憾的是,赵健秀对自传的批评没有得到主流社会汤亭亭研究者的注意。相 反,评论界所关注更多的是他的“厌恶女人的狂怒”,而忽视了他对体裁的批评。 这种批评超越了种族界限,赢得很多“男性”学者和批评家的普遍同情。 在上一节中提到的美国主流文化接受汤亭亭女勇士以自传体出版的“文 化霸权”,即“东方主义”的近义词,在东方学一书中,爱德华萨义德对 西方文学界对阿拉伯世界的“东方主义”再现做出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东方” 是西方世界为了驯化、控制“他者”而进行的一种具有殖民意味的想象:“我们 8 f r a n kc h i n t h i si sn o ta na u t o b i o g r a p h j - 一【j 】g e n r e1 8 2 ( 1 9 8 5 ) 1 0 9 - - 1 3 0 睾,j 皂( 荚) 从澎,乍奎传 家以:芰:三:义云= = 勺笔,立及j 一奚”复= 掌j i := 一舨【j 】( 沪) 2 0 0 3 生0 5 蕞凳1 1 7 5 8 爻 9 可以将东方学描述为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 定,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9 萨 义德认为,在东方学的建构过程中,知识变成了一种权力工具,一种权力话语, 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在想象东方、创造东方时起 到了重要作用。而西方对东方的这种“东方主义”想象,最终是为塑造自我身份 获取外在的力量。 萨义德所说的“东方”指的是“近东”和“中东 ,这是欧洲人眼中的“东 方 ,而对美国人而言,东方更多地指涉的是“远东 :“美国人不会这么感受 东方,对他们而言,所谓东方更可能是与远东( 主要是中国和日本) 联系在 一起。 旧 在此,我们不用多论美国主流文化如何以“东方主义 的眼光俯视、歪曲位 于远东的中国,单从美国华裔文学文本中再现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就足以推知美 国对中国的“东方主义”话语权力之强大。 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小说、戏剧和电影里某些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形 象,对华人内部文化中自我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些华裔作家依 然用西方的视角将东方世界自我戏剧化、歪曲化地展示在西方面前。在汤亭亭的 小说文本中,美国的时间是处于2 0 世纪的7 0 或8 0 年代的“现在”,而中国的 时间却总是2 0 世纪初到4 0 年代的过去,这就为其“他者化”中国的东方主义叙 事奠定了基础。 汤亭亭女勇士以“无名女人”的故事作为开场:与人私遥而怀孕的姑姑 在生孩子的那天晚上受到了村民的袭击: 就在孩子即将出生的那天夜里,村民们突然袭击了我们的家。一开始,他 们向我家扔污泥和石块,接着扔鸡蛋,并且开始杀我们的牲口。我们可以听到它们 临死前的嚎叫先是公鸡和猪,最后是牛的吼声。狂怒的人们在我家窗前的夜色 中晃动着,他们已经包蕴了我们。他们的刀子上仍然滴着我家牲口的鲜血。他 们把血涂在门上和墙上。一名妇女提着一只隔断脖子的鸡,凭洒出的譬血在她的周 围画了一个弧形。他们撕破她韵( 姑姑的) 衣服和鞋子,折断媲的梳子,并且 放在罄下踩得粉碎。他们把姹纭机上的织物扛断。把做饭的柴火散了出来,把新织 物卷了卷,扔在火幸。我们可以听见他f f j 在厨房里摔碗砸锅个上了年纪的女 乡邻在空申挥舞若扫毋走了过来,把一个个晦气精赶到我们妁头顶上。“猪。鬼。” 9 爱德名w ,萨义德著,l i 宇咬琴, 东方学【m 】,北宗:生活读弓孑皇:三联之彦1 9 9 9 焦级,第4 爻) = 。:乏! :,凳2 文 “猪。”他们一边抽泣着,咒骂着,一边糟臻着我们钓家。你姑姑就在那天夜 里生下了孩子。第二天早晨,当我到芳边打水对,我发现她的婴儿堵在芳里。“ 对于身在其中的中国读者而言,这样血腥、离奇的故事,当然不是现实生活 的再现,而只是一种艺术想象,我们是把这些细节当小说情节来阅读的,自然不 会质疑其“可信度”。而对于主流美国读者而言,他们绝对不会质疑故事的真实 性,这不仅仅因为女勇士是以“非小说”出版的,而是这种对中国的“揭丑” 行为正好迎合了美国白人读者对中国的东方主义想象。 显然,汤亭亭用的是“时间错位”的“时空穿越”式的叙事方式“东方化” 中国,在描述中国人的体态、举止、衣着甚至脸色、眼神方面也极尽描写之能事, “他者化”中国人,以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他们看上去很滑稽,都是“刚下船的”( f r e s h o f f - t h eb o a t s ) ,华裔美国孩子 在学校里都这样称呼新来的移民。这些刚下船的穿着宽松的灰裤子,白衬衫。衬衫 的袖子卷起来。他们的眼睛游离不定,不会盯着该盯的地方,他们的嘴唇松弛,不 是那种抿嘴刚毅的男性。他们把鬓角也剃掉。女孩子们说她们绝不和刚下船的人约 a 1 2 百。 在中国佬中,汤亭亭再次强化了对新移民的这种刻板印象,如她对一家 在街上散步的新移民的观察: 迎面走过来一个华人,他来自中国,双手背在背后,弓形腿,宽松的裤子。他 是出来溜达溜达的。走路的姿势就像功夫片中心愉裤悦地走在明媚阳光里的人 物。新移民朝那边走去,后面跟着这位可怜虫的妻子。她用金牙把瓜子磕开, 然后放到儿子嘴里,“多烦入啦,烦人,”姓说,“好好吃,好好吃。”在这有回 声的过街地道了,她的说话声发出来丁零当啷的叵声。这位母亲和她蹒跚学步的孩 子似乎都穿上了十来件自编的毛衣,所以胳膊停出来时,显得特别肥粗。紧随 其后的老太太手持拐杖向前摸索,她头戴一顶带线球的帽子,这和大家都毛衣相匹 配。她也穿一件自傲的外套。全家人趁假e 出来逛逛。是新移民,新来美国。在公 共场合露面,尚不知该怎样在一起散步。像撤砖子。如此土垦土气。如果说他们的 裤子不那么短,运动袜不那么雪白引入,人们也不会厌恶他们的。新来者的风尚一 一短裤腿或卷裤茹。不可救药。土里土气。过街地道里有股卫生球的味道新来 者的香水味。= 3 在此,中国人走路的姿势、喂孩子的方式、说话的声音、穿着打扮都成了汤 亭亭嘲弄、奚落的对象。在霍米巴巴看来:“殖民话语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他者 拿金j 汲、承毅泽,女勇f j 【m 】。砖从:涟i 二曩版:,1 9 8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人文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 2024年自考专业(护理)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4政法干警通关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安徽省辅警面试真题及答案28套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预测复习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依法依规经营持续改进承诺书3篇
- 2025年北京市平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一次事业单位招聘5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4-2025学年度自考专业(公共关系)练习题新版附答案详解
- 辅警招聘考试能力提升B卷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邯郸成安县公开招聘村党务(村务)工作者7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4铁路营业线作业人员北斗安全预警防护系统技术条件
- 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
- 羊水异常课件
- 煤矿“冬季四防”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 小儿链球菌感染护理查房
- 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 竞聘医疗组长
- 路易斯·康获奖课件
-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教学设计 湘教版
- DL∕ T 895-2004 除灰除渣系统运行导则
- 医疗装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