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6二甲酰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2, 6-二甲酞荃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ab s t r 8 c t formal de h y d e , p- c re so l w e r e us ed asraw m ateri al s , 五 r s t 引 epwas tosy n l h e si ze 2, 6- bi s 伽d ro x 醉 叮 e t h y ) p 一 creso l , th en p repared2, 6 一 而rm尹 一m e t h y l 一 h enol un面 the 丘 川 c t i on o f o ki d ad t . w i ththe ai d o f th e l n 丘 ar e d abs o 咧 o n s p e c tr o s c o p y ( ir), nuc l e ar ma gne ticresonanc e s p e c tros c o p y 伽m r ) , me l t in g p o in t (m. p .) , x 寸 a y d i 价a c t o m et er ( x r d ) ,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r o n micros c 叩e ( s e m), h i ghp e rtormance li qind c hi o m at o g r aj . ( 卿lc) , etc. th e s 七 习 c to r e ofc h e n 五 cal c o m p o u n d习 m t h e s i ze dwas co n fi n n ed 叨 dthe p u ri ty d e t e 加i n e d . 了 恤 叩gh desi 娜飞 the s i n gl e fa c t o r e x p e n 田 ent 助 d 。 汕。 g o n a l e x p e n m e nt , the e ffects , suchasr e a c t i ont ll n e , re a c t i on t e m p e r a tu r e , 5 0 】v e n t , 以l d 别 吐 , etc. w e r e di scus s eda n d b e tt e r e x p erim ent conditi ons ofevery s t e p wereco 川 七 功 e d . t b e re su lts s h o wed t h a t the 如 el d w a 名 up to84.6 % , the p u ri tyofthe p 川d u c t 、 v a up to98男毛丁 七 e re sultsof司越 g l nge x p eiun ent b as e d on l abo r at o ryin di c at e d t h a t the re a c t 1 o n co n d i t i o n and theto ut e to 甲l t h e s i z l n g 2, 6 一 di fo rmy l 礴 . m e t h y ipheno 1w a s u l ta b l e for 加 d u st ri al l zat i o n p r o d u c t l 呱 a 口 i v eman g an es e( w)di oxide canbe use das t h eo xj d 别 吐 w h i le p r e p ann g 2, d i fo rmy l -4 . m e th y l一 b e n o l 丘 0 m2, 6 七 15 (h y d r o x y m e l b y )p 一 creso l , w 肠 chc anp r e v e n t the p h e n o l b y d r o x yl云 o mbein g oxidiz e d atth e t 如e of。 蒯试ngh y d r o x 贝tom e t h y l ac 贝 . t b e e x peri m e n ta 1 re s u 1t in d i c ated t h a t the m a n g anes e( w) di oxi dep r e p ar e d fromdec o m pos 吨 m 阳 g anese a d c a r bo d at e byheat in g b adb e tt e r 喇d i z in g 朗 t l v a t i onan d se l e c t i v i ty , 叻 d the c o n d in ons 、 即 e r e c o n fi rmedu 甘 o u g h the e x p e ri m ent : decom p o s ing t e 贝 pe r a 佃e 250 , t 加e 1 2 h . keywo r d s :2 ,6 一5 (hyd r o x y m e t h y ) p 一 c re s o l ,2 ,6 一 d l fo rmy l 一 4 一 m e t b y l 户eno l , s y n t h e s i z e , m ang ane s e ( w) di o x i de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 研 究 生 签 名 : 生 篮 一 加 介7 “ 了 日 学位 论文 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 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 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 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 究 生 签 名 :诵零 坷年 7 月 7 日 硕士论文2, 6- 二甲 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1绪论 l l国际上精细化工的发展概况 1 900 年在c he 面c ala bs t r a c ts (ca ) 上登录的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的和人工合成 的已 知化合物只有55万种。 经过45年翻了一番, 到1 945 年达到1 10 万种。 再经过 2 5 年, 又 翻 一 番, 到1 9 70 年已 经 有 2 36一7 万种 11 . 以 后 新 化 合 物 增 长的 速 度 大 大 加 快, 每隔 10 年翻一番, 到19 99年12月31日已 达2 3 4 0 万种。 所以 在这100 年中, 化学合成和分离了 2 2 8 5 万种新化合物、 新药物、 新材料、 新分子来满 足人类生活以 及高新技术发展的需 要, 而 在19 00 年 前的 历 史 长 河中 , 人 们只 知 道 55 万 种 闭 。 新 药物、 新 材 料的 合 成 技 术 大幅度提高, 典型的 单元操作日 趋成熟, 这主要当归 属于精细化工的 长足发展和贡献。 21世纪科技界三大技术, 即纳米技术、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实际上都与精细化工紧 密相关。可见, 精细化工还将继续在社会发展中 发挥其核心作用,并被新兴的信息、 生命、新材料、能源、航天等高科技产业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和特征。 精细化学品至今尚无严格定义。 一般认为精细化学品是由初级和次级化学品进行 深加工而制得的具有特定功能、 特定用途的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 多数欧美国家则 将其细分为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 其中, 销量小的化学型产品为精细化学品, 强 调的是其规格和纯度而不是特殊的功能和专用性; 销售量小的功能型产品为专用化学 品, 强调的是特殊的 功能和专用性, 而不是规格和纯度。 欧美国家多用专用化学品一 词,用途涉及到科研生 产的方方面面,而精细化学品 则很少使用3 。 生 产精细 化学品 的 工 业通 称为精细 化学 工 业, 即 精细 化 工 14 。 国 际 通常是 根 据 产 品的用途分类, 主要由医药、农药、兽药、染料、 颜料、涂料、感光材料、磁性记录 材料、印刷油墨、 香精香料、 化学试剂、 催化剂、 气雾剂、 胶勤剂、表面活性剂、 洗 涤剂、工业清洗剂、 饲料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水处理剂、 制冷剂、电镀添加剂、 混 凝土添加剂、 选矿剂、 沥青乳化剂、 造纸化学品、 汽车化学品、 皮革 化学品、 油田 化 学品、电子化学品、 信息 化学品、 各类助剂 ( 如纺织助剂、 印 染助剂、 塑料助剂、 橡 胶助剂、 高分子聚合助剂、 农药用助剂、 油品 添加 剂等) 、 工业民 用防雾剂、 功能性 树脂、 生物化工产品 及各类中间 体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 它逐渐从化学工业 中 分离出 来成为一支新兴产业. 因新品种不断出 现, 且生 产技术往往是多门 学科的 交 叉产物,很难确定其准确的范畴。 精细化工技术密 集程度高、 保密性和商品 性强, 市场竞争激烈, 必须要根据市场 变化的需要及时 更新产品, 做到多品 种生产, 使产品 质量稳定; 还要符合各种法规, 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 才能培育和争取市场、 扩大销路, 体现出 投资省、 利润高 和附 l 硕士论文2. 6- 二甲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加 价 值 高 的 特 点 5, 司 。 精细化工是当 今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化 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各国 都致力于提高精细化率。 所谓 “精细化 率”, 是指精细化工产品 销售额占 全部化工产品销售额的比 例。 精细化率增长情况: 发达国 家80年代为45% 55% , 90年代达到55% 63% , 21世纪初期已 达到60% 67% 。 世界上精细化工最发达的要算美国、德国和日 本,其产品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 三位。 世界上精细化工主要产家是几家有名的 大化工公司, 如美国 杜邦公司、 德国拜 耳集团 及日 本的 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等,这几家大化工公司的精细化率都超过了 50% 。 2003年, 世界前三位的专用化学品销售额: 美国为1 2 5 0 亿1 3 00亿美元, 欧洲为1000 亿1 0 5 0 亿美元, 日 本为 6 00亿6 50亿美元, 三个国 家总销售额占 全世界专用化学品 销 售 额 的 77 % 左 右 飞 科技发展的目 标是造福人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 前面临的挑战主 要来自 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与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 人类生活空间的拓展 ( 空间技术), 高科技产业 ( 信息、生命、 物质科学 等),因 此,精细化工向 如下所述方向 发展叭 ( 1) 尖端、高 技术、 功能化、专用化,与快速发展的高 科技时代接轨; ( 2 ) 绿色化发展方向,与 “ 全球变化科学” 和现行政策接轨: (3) 开发新能源,与日 趋紧张的能源形势接轨; (4) 开发新方法、新路线,完善传统化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 (5)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 益剧烈, 跨国公司将继续进行资 产重组、兼并、收购、联合等,使主管业务更突出、生产更集中、更专业化。 1 .2我国 精细化工的发展概况 l 2. 1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 从“ 六五” 开始, 直至“ 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中国都把精细化工, 特别 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改革开放加多年来, 我国的精细化工取 得了巨大进步,已 基本形成了科研、 生产和应用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正在向 世界精细 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迈进。 同时, 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 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国门。 国际 市场对于我国 精细化学品的 依赖性越来越强, 如我国 染料的年产量和出口 量均居 世界第一, 产量占 全球染料总产量近5 0 %,年出口 创汇5 亿美元; 柠檬酸的年出口 量 2 硕士论文 之 6- 二甲酞墓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已 接近40万吨, 约占 全球总消费 量的1 /3 ; 维生素的出口 量己 突破5 万吨,占 全球总 消 费量的 50% 之多。 此外, 扑热息 痛、 维生素、 山 梨酸、 香兰素等精细化学品的出口 量 也在不断增长, 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 涂料居世界第六, 配合饲料居世界第二凹 。 因 此, 在发达国 家精细化学品 市场已 基本成熟,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 情况下. 我国 精细 化学品的 生产和消费受到极大的 关注。中国 精细化学工业年产值已 达到1 60亿美元, 约占 全球精细化工业务的17 % , 并正以 每年 4 % 一5 % 速度增长。 德固 赛公司管理及战 略 部w emer heil , 2 0 03年10 月 在上 海召 开的 化学 周刊中国 年 会 上的 报告中 指出 : “ 中国 精细化工产品 销售额已 接近德国规模, 到 2 0 10 年将相当于整个欧洲精细化学工 业规模。” 其中制药业将以 最高增速发展,中国已 成为世界第7 大药品生产国, 年销 售额已 达10 0 亿美元, 预计到 2 0 10 年将位居世界第5 , 销售额可达巧 0 亿美元/a, 平均 年 增 速 为 5 % 一 1 3 % 1,。 j. 经过近多年的努力, 精细化工产业己 在中国得到确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 步深化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 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 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 新时期。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 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出现共存的局面, 中国 精细化工 产品的 供应结 构正 在逐步 形成并 得以 巩固 111 。 我 们国 家的 精细化 工率已 从19 8 5 年的 2 3 . 1 % 提高 到1 9 9 4 年的 2 9 .7 5 % , 2 0 0 2 年已 达3 9 .科% 1 , 2 ,1 3 , 表1 .2 . 1 列出 的 数据有力 地表 明了,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家化学工业精细化率的飞速发展。 表1 .2. 1中国化学工 业精细化率统计表 ( 以 化学工业总产值为1 0 0) / % 行业名称1 9 8 51 9 9 01 9 9 4 2 0 0 12 0 0 2 洲4.373.950.591134.342.31 介仪4.05姗1.104.262.22 明2989053963092709%拐03 292.l0.0.l0.众0.17.14幻 中国化学工业精细化率 化学农药 涂料 油墨 颜料 化学试剂及各种助剂 专用化学品 信息化学品 食品、饲料添加剂 2 5 . 46 2 一 2 8 2 . 8 3 1 . 6 7 ,列360 左,盛内jz 0 一 0 7 0 . 2 62 一 1 6 2一 5 0 日用化学品 化学药品 染料 5 . 5 4 7.04 1 一 8 11 . 2 8 2.602 . 5 9 - 叫 -一一 -一-一-.,. 3 硕士论文2, 6- 二甲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l z .2我国 精细化工产业存在的问 题 ( 1) 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一些较为先进的 技术, 如加氢还原连续硝化、 绝热硝化等还未普遍使用。 不少小企业的生产还是作坊式的, 自 动化水平不高, 仅有 少数企业的生产实 现了 d c s 控制, 相当 部分的企业还依靠手工操作; (2)企业规模小, 集中 度低。目 前, 我国 有上万家企业生 产精细化学品, 与国 外企业相比, 生产规模偏小, 产品 单一; 从整体上看, 我国符 合规模经济的无机精细 化工企业屈指可数。 大公司、 大集团、大基地的精细化工公司 更少.以 柠檬酸为例, 4 6 万吨 4 8 万吨的 产品由 近加家企业生产,每家平均不足3 万吨,因而造成企业间的 无序竞争; 再如饲料磷酸氢钙, 生产企业的规模大多 数为5 o 00t 1 0 00例a , 而国外多 为1 。 万 灯 a 以 上, 最大 为 50万 血以 上 11 01: ( 3 )开发能力弱。 中国的 科技力量大部分集中 在科研院 所和大专院校。 由于与 生产相脱节, 科技成果的 产率一般只有1 0 % 左右: 而企业自 我开发能力又较弱, 大部 分精细化工企业还尚 未建立科技开发、 应用研究、 市场开拓和技术服务机构。 受计划 经济的影响, 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对应用研究不够重视, 对产品应用和市场营销关注 很少,这是中国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4) 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例如硅胶,我国生产的9 0 % 以 上产品是用于干燥剂和猫砂, 而发达国家则有一半以 上用于高附加值的微粉、 色谱 分析硅胶和催化剂的载体等; (5)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果是生产能力过剩,开工率严重 不足, 企业竞相压价, 经济效益下滑。 一些中小企业不分析市场及自 己的情况, 盲目 引进技术, 生产精细产品。 结果 装置 投产, 产品却找不到销路, 大量积压, 造成浪费; (6)环境污染严重, 很多企业对环保重视不够。 精细化工的生产厂家一般规模 较小, 厂点分散,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量较大, 有的还难于治理。同时建设三废治理装 置需要较大的投入,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 这将很大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 大多数企业的三废治理尚未达标,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国 家对环境保护的法 规和要求越来越严格, 企业如果对此处理不好, 将影响到 我国 精细化工今后的发展l 气 l z j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 ( 1) 加强 研发投资。 精细化 工行业所要求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 技术来源 于研发, 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也 就高, 可见技术对精细化工发展的 重要程度。目 前, 我国的 精细化工企业主要集中 在中 低档, 高 档产品的 竞争力很弱, 相当部分的高 档精 4 硕士论文 2. 6- 二甲酞墓对甲墓苯酚的合成 细化工产品 更新换代靠进口。 因此我们要抓紧时 机, 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国内 紧缺的、 市场前景好的高 档产品或新产品, 对提升我国 的 精细化工行业竞争力及提高企业赢利 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2)加快大型石化产业进入精细化工行业的 步伐。 由 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 化 学工业中 石化企业的规模最大, 科研力量最强, 相对而言与国 外同 行的差距较小。占 有原料、 资金、 研发和市场优势的大型石化企业进入精细化工顿域, 对提升我国整个 精细化工行业的科研能力, 拓展其产品领域, 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石化 企业本身提高资产利润率; (3) 产品的研发必须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精细化工产品是为其它行业服务, 向 它们提 供有效的 功能材料, 它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它所服务的 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因 此, 产品的研发者必须深入到应用领域, 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及需求特点, 改进现 有产品,并根据具体需要开发新产品; (4)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 使产品系列化、 多样化。 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数量 多、 规模小, 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尽管精细化工 行业的 产品 特点是需求品 种多, 单品 种需求数量有限, 产品更新快, 生命周期短, 但由 于产品的 研发、 营销在前期需要大 量的投入, 我国的企业规模太小, 无法达到研发、 市场营销所要求的规模经济。 虽然 受市场限制, 单个产品的产量难以增加, 但可采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手段来扩大总产 量,实现相关的规模经济效益; ( 5 ) 利用中国 入世契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尽管加人wt o 后,国外的产品 会对我国的产品时常形成一定的冲击, 但这些冲击主要是高端、 新型市场。 我国产品 在低档产品市场还是具有优势的.可以利用加人从 叮 0 后市场更开放的机会,与国外 同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合作引进高端产品技术, 加以 吸收、 改进、 创新, 增强我国产 品 在 高 端 市 场的 竞 争 力 115 :lq i j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 容是 2 , 6-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的合成。讨论不同的反应条 件对合成的影响, 通过对比找出一条较为可行、 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的工艺 路线, 以 达到提高 产率, 改 进品质的目 的。 另外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 验, 讨 论反应时间、 温度、 溶剂、 氧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各步反应最佳的实验条 件。同时利用红外光谱 ( ir)、核磁共振 ( n m r ) 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 鉴定,最终为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产品鉴定提供可借鉴的数据。 双核及多核金属配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金属蛋白 和金属酶的活性部位。 对双 5 硕士论文 2. 6- 二甲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核和多核配合物的 研究, 有助于了 解生物体系内偶合金属离子的生物功能, 同 时也可 以为模拟 制备各种生 物功能器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2 , 6 一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 正是合成这种大环双核配合物以 及双核金属配合物的核心构件之一, 已 用于多种大环 配体的 合 成 117 一 25 , 同 时 也 可以 用 于多 核 配合 物的 合成 126 门, 因 此其 应 用相当 广泛。 化学工作者对于它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已 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由 于它的合成难度 大, 产率低, 因 此, 价格也十分昂 贵, 而国内 市场上尚 无生产2 , 6 一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 酚的厂家。因此,研究一种比 较高效的合成路线是很有必要的。 硕士论文2, 6- 二甲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2合成方法研究 2. 12, 6-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的 合成方法 2 . 1 . i u i 】 ma n u 法 该 方法 2 司 要 经过以 下 步 骤: 将2 , 6 一 二 经甲 基对甲 基苯 酚甲 苯磺酞 化, 然后 用重 铬酸钠将其氧化, 最后用浓硫酸处理得到2 , 6-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 然而这种方法存 在步骤烦琐, 产率低,副产物多,很难提纯等缺点. 2. l 2直接制备法 由对取代苯酚通过甲 酞化反应直接制备, 该方法优点是反应简单, 但产率低, 仅 为35% 1291, 且后处 理 麻烦, 因 此应 用不多. 2. i j液相合成法 先将对取代苯酚轻甲基化, 再氧化成二醛。 该方法分两步合成, 第一步反应方便、 产率高, 但在第二步氧化反应中 必须考虑酚经基易被氧化而带来的副反应。 以 往, 解 决这一问 题的 方法有: ( 1)用对甲 基苯磺酞氯与酚经基成酷, 然后氧化两个轻甲 基至 二醛( 如用n az c rz 肠氧化) , 最后用浓硫酸脱去保护基。 此法反应步骤多、 操作繁琐, 总 产 率也 很 低( 仅27% ) 13 0: (2) 选择合 适的 氧 化剂如使两个经甲 基选 择性 地氧 化 为醛基, 产率约为60% 70% ,只是这种氧化剂需要专门 制备。 2. l 4 d u ff反应合成法 l in do 尹1 等 人 报 道 的 利 用 改 进的duff 反 应 合 成 法 获 得了68 % 的 产 率 . 徐 强 。 21 等 人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也得到了63% 的产率,反应式如下: 力 tf a -月 . 刁卜 比月 u x l z h 、厂1.h 尸、|c 硕士论文 2 ,6 一 二甲酞签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2. l 5固相合成法 刘爱华133 等人利用绿色合成法一固 相合成法也得到了 2 , 6 一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 酚, 该方法以 丫 , m n q为 氧 化剂, 特点是 无溶剂、 不需 加热, 但缺点 是 产率比 较低, 只有2 6 %。 综合以 上各种方法的 特点以 及实验室的条件和生产的需要,我们选择2 . 1 .3(2) 液相合成法来制备2 , 6 一 二甲酞基对甲 基苯酚。 宵 绷甲书 窦 匆 班 一 2. 2液相合成法合成2, 6 一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 该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是制备2 , 6- 二经甲 基对甲 基苯酚; 第二步, 也是最 关键的一步, 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 既能将2 , 6 一 二轻甲 基对甲 基苯酚的两个经甲基氧 化为醛基,又能保护酚轻基不被氧化而带来杂质。 使有机物发生氧化的氧化剂有如下几类: ( 1) 金属元素的高 价化合物。 如: k m 如 04、 k 山 0 2 、 凡c rz o 7 等等; ( 2 ) 非金属元素的 高 价化合物。 如: 扣 呀 0 , 、 n 司 闷 0 2 、 玩5 0 ; 、 n ac1 0 等等; (3) 富氧化合物。 如: 场仇、伍、有机过氧酸等等. muenchls4 等 人利用 仇一 p 灯 c 来 催 化 氧化 2 , 6 二 经甲 基 对甲 基 苯酚: 马 丙 水 阅等 人 利用 r 心 a 1 2 q作为氧化 剂, 得到了 46% 的 转换率; 陈 玲 脚1 等人利用具 有催 化活 性的 纳 米级k 压 0 2 直接氧化2 , 6 一 二轻甲 基对甲 基苯酚来制备2 , 6-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 但反应 时 间 较 长, 需 要 6 0h, 而 且 产 率 只 有 30 % ; 马 丙 水3 刀 等 人以 活 性 纳米 级 m n 0 2 作 氧 化剂, 在无溶剂状态下用2 , 吞 二羚甲基对甲 基苯酚合成2 , 6 一 二甲酞基对甲 基苯酚的方法, 产 率 达36% , 魏俊发138 1 等 人 采用了 相同的 方法制 备, 产率却 达到 76% 。 活性 mn 0 2 是一种用于烯丙醇、 节醇选择性氧化的 有效氧化剂,目 前, 多用它做 氧化剂 进行催 化氧化合成 双醛, 但 这种氧化 剂需要 专门 制备139 . 2. 2. 1热分解法 通过热分解硝酸锰制取晶 型完美、 符合化学计量数的p 农压 0 2 或软锰矿的 方法已 为 人们 所熟知。 开 创 这一方 法的 先驱者 是 n o ssen 40, 后 来许多 研究者 4l .42同 样的 方法 制 备出 具 有电 活性的 二 氧 化 锰。 f ab e 尸 们 报 道了 在 热空 气流中 加热 分 解 m n 伽 场) 2 制备 a 一 n 山 0 2 的 方法。 还有 人提出了 用 微波加热 n 山 困仇万 6 h 2 0 得到具有高电 活 性的 二 氧化 锰 的 方 法 144。 硕士论文 2. 6- 二甲 酸基对甲 基苯酚的合成 空气中氧化碳酸锰的方法, 也可合成二氧化锰, 通常的氧化温度为2 602 80。 有人用热分解方法将m n c 伪分解为 m n o , 再在p h = 4 5 的 条件下, 用10 % 的 n a 0 ci将 n 山 。 氧 化 成 mn仇, 习 。 比 利 时的 锰 化 学 公 司曾 研究出 一 个 工 艺 方 法生 产 二 氧化 锰, 此 二氧化锰被称做f ar a d i s e r m,它是由 热分解致密的 mn c 伪得到的。 2. 2. 2液相氧化法 可以 用氯酸钾、 澳酸钠、 高氯酸铁和过硫酸钱等氧化剂氧化锰盐的水溶液制得活 性 二氧化锰 146 溯. 以 ov an oli等 人 150用过 硫酸 钱 氧化mns 仇溶液的 方 法得到朴 mh仇。 k a n oh等 人研究了 在h n 几和 氏5 伪介 质中 用 kcl o 3 氧化n 加 伽0 众制得 n 压 0 2 的反应, 并 提出了 反应机理151。 张其星1521 等 在82 95 用c b 氧 化mns 仇的 酸 性溶液制得二 氧化锰。 2. 2 )还原法 在煮沸的m n s o 4 溶液中 还原高锰酸盐可得到 丫 . m n 0 2 . 用m ll s o4还原碱性的高锰 酸钾 溶液可得到有催 化活性的 二 氧化 锰。 c al u 等 153用n 加 c b 还原 n 公 如 0 4 制得活性 m n 0 2 . 玩5 伍与k mn o 4 作用,或者稀m l l 氏溶液加入到稀k m n o4溶液中,都可得到 q 一 m n 0 2 【川 。 国 内 的 李 亚 栋 、 李 成 韦 等 155 ,56 用 玩0 2 还 原 k 为 in o 月 制 得 下 . m ll 伍。 z j .4氢氧化锰氧化法 相 对 于 上 述 几 种 方 法, 有 关 、 加 ( 。 毋氧 化 反 应的 研 究 报 道 较 少 。 最 早 w ad l se 尹 切 等报道,将空气或氧气鼓入氢氧化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中, 得到一种未知的中间产 物, 该中间 产物 经深度氧 化可转 化为 6 衣 山 0 2 。 m e k e nzi e ls 幻 向 m l l s 氏和k oh混合悬浮 液中 连 续 通 氧的 方 法, 制 得 含 钾 9 % 的 二 氧 化 锰。 b el e y 和 b rent59等 通 过向 氢 氧 化 锰 悬 浮液中通氧生成n 山 3 04, 再用酸处理, 可得到具有高催化性能和高电活性的二氧化锰。 最 近, t a n a b e 等【网 用氧 气与 氯 气的 混 合 气体 通入氢氧化 锰的 悬 浮液中 制 得含量 90% 的 二氧化锰。 2 3本章小结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 考虑到实验室的 条件和生产的需要, 我们选择液相合成法来 制备 2 , 6- 二甲酞基对甲 基苯酚,第一步, 将对甲酚经甲 基化制得 2 , 6 一 二轻甲基对甲 基苯酚, 探讨在合成过程中物质的量比、 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步, 在 氧化剂的作用下将2 , 6- 二轻甲 基对甲 基苯酚氧化成2 , 6 一 二甲酞基对甲 基苯酚。 另外, 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多种类型的 氧化剂, 考察不同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并最终确定 合适的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硕士论文 3 2, 6 一 二经甲 基对甲 基苯酚的合成 3. 1实验原料与仪器 3.1 . 1实验原料 2. 二甲 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对甲酚 氢氧化钠 甲醛 冰醋酸 乙酸乙酷 3.1 .2 实验仪器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d r x 一 3 0 0 核磁共振仪 l c 一 1 0a 高效液相色谱仪 w 叹 5 一 b数字熔点仪 b r u c kt e n s o r27 红外吸收光谱仪 u v 1 2 0 1 紫外检测仪 h h 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 3. 2合成实验部分 德国b r u c k公司 日本岛津公司 上海物理仪器光学仪器厂 德国b r u c k公司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2 , 6 一 二经甲 基对甲 基苯酚英文名: 2 , 6 b l s ( h y d ro x 帅e th y ) p . c re so l , c as 号为 91一 0 4 一 3 , 分子式为c , h 1 2 0 3 , 分子量:168 . 19, 其结构式如下: 硕士论文 之 6- 二甲 阮基对甲 墓苯酚的合成 确定反应路线为: 以 对甲 酚, 甲 醛为原料,合成2 , 6 一 二经甲基对甲 基苯酚: h o c hzc h 2 0 h c 场 3 2 .l 实验步骤 取1 。 伽l 三口 烧瓶, 依次加入11.29 ( 相当于10 .8 m l ) 对甲 酚、 30% 的 氢氧化钠 溶液、 40%甲 醛溶液, 然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回 流反应6h, 停止反应, 冷却后将 得到的黄色稠状固体取出,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过滤, 滤饼用饱和食盐水洗, 然后用 热水溶 解。 基 本溶 完时 趁 热过 滤。 在滤液中 加入冰醋酸, 调节ph 值至6 。 保持60 过滤, 滤液静置后析出结晶。 用乙 酸乙酷将所得晶体重结晶, 红外灯下烘千后得到淡 黄色固 体, 测 其熔程为1 27 1 28 , 符合目 标产物的 文献 记 录 值1 27 1 29 161 1, 并对其进行分析。 3 . 2.2实验记录 表3. 3. 2合成2 , 6- 二轻甲 基对甲 基苯酚实验记录 时间/ h温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对甲酚,氢氧化钠溶液 淡黄色液体,较稠 2 9 一 4 和甲醛加入烧瓶中 继续升温 3 5 一 0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3 5 一 0 3 5 乃 3 5 一 1 停止反应 出现少量团粒状淡黄色沉淀 出现大量团粒状淡黄色沉淀 淡黄色沉淀继续增加 几乎全是淡黄色沉锭 无明显变化 温温温温温 保保保保保 一. 一. 一.-. . 一一-.一 l l 硕士论文2, 卜 二甲 酞基对甲 基苯酚的合成 13.3目 标产物分析 3 3 人 1结构表征 ( 1 ) 红外光谱分析 ( 附图1) 仅( 拙r 压 片 , cm-l) :3 3 9 6 ( 缔 合 的。 书伸 缩 振 动) ; 2 9 1 1 。 c 凡 o h 一 上 的c -h 伸缩振动) ;1 4 5 5( 苯环骨架振动) :1 3 7 0卜c h 3 变形振动) ;1 2 0 3( 苯环上的 c 一 0 伸缩振动) ;1 0 6 3。 c h 2 0 h 一 上的c 一 0伸缩振动) 2 ) 核磁谱图 分析 ( 附图3 ) 测试条件: i h . n m 卫 , 溶剂c d cl 3 , 基 准物t m s 8( 即m ) : 2 2 7( 3 h , c h 3 ) , 4 . 5 0( 4 h , c 氏) , 6 9 1( z h , 苯环上的h ) 根据以上结构表征的结果可以判断,所得产物就是2 , 6 一 二经甲 基对甲 基苯酚。 3 j :3纯度测定 测试条件为: ( 1 ) 流动相:v( 乙腊) :v ( 水) 二 3 :2 ; ( 2 ) 为了选择适合的测定波长,对 2 , 6 一 二经甲基对甲基苯酚进行了紫外 吸收检测 ( 附图5 ) , 经过比 较,采用254 到 m为吸收波长进行测试; ( 3 ) 流速:0 5 mij而n ; (4) 环路大小: 2 0ul ; ( 5 ) 柱温:2 5 ; ( 6 ) 色谱柱:依特利o d s ,c 一 1 8 ,l 1 5 cm,id3 .g m n l 根据液相色谱图 ( 附图7), 2 , 6-二经甲 基对甲 基苯酚的纯度为9 7. 5 %。 3. 3结果讨论 3 3 .1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反应时间, 以产率和的熔程为研究对象, 考察反 应时间 对产物的 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按3 2 . 1 进行,设计实验如下表: 硕士论文 2, 6- 二甲酥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表3. 3. 1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反应 时间 / h 反应 温度 / 对甲酚量 /g 氢氧化钠 量 八刀 l 甲醛量 z ml 产率 熔程2 从 实验号 23 51 1 . 22 2 一 5 43 51 1 . 22 2 一 58 7 . 21 1 8 1 2 3 63 51 1 . 22 2 59 6 石1 2 7 1 3 0 83 51 122 2 一 59 681 2 7 1 3 0 1 03 51 1 一 21 322 597 ll 2 8ee l 31 注:氢氧化钠浓度为30%,甲醛浓度为40% . 一.一. 80 进哥板 024 6 时 间 ih 51 0 图3. 1 1 反应时间 对产物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 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为北 时,并没有沉 淀析出,因此无法计算产率与测量产物的熔程,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zh 时烧瓶里 只是大量较稠的 淡黄色液体; 随 着反 应时间的增加, 逐渐有沉淀析出, 开始反应; 反 应4h后, 烧瓶中出 现了大量的 黄色沉淀, 此时产率为87.2 %; 反应6h后,产率达到 %一6 %。 继续增加反应时间, 产率增加的幅度不大。由 此判断, 反应在进行了6h左右 己 经基本完成,考虑到节约能源等原因,反应时间控制在6h左右。 硕士论文2, 6- 二甲 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3 3 .2反应温度对产物的 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 改变反应温度, 以 产率和的 熔程为研究对象, 考察反 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按3 :21 进行,设计实验如下表: 表3 3.2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反应 时间 / h 对甲酚量 /g 氢氧化钠 量 / ml 甲醛量产率 熔程/ 尹 劝山/% 应度 反温/ 实验号 1 1 . 2 1 1 . 2 l 3 l 3 2 2 . 57 3 . 5 2 2 . 58 8 . 7 1 1 8 1 22 1 2 4 1 2 6 、份n 内乙内 产0u 1 12 2 2 . 59 6 . 6 1 2 7 1 3 0 1 1 . 2 2 2 . 59 35 1 2 8 1 3 0 .、八u 自、4 64 51 1 21 32 2 一 5 9 0 一 31 2 8 1 3 1 注:氢氧化钠浓度为30% ,甲醛浓度为40% 加朋 求铸长 2 与3 0 3s 温度 1 4045 图3. 3. 2反应温度对产物的 影响 从以 上数据可以 看出,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比 较大的。 温度较低时, 反应不完全, 因 此产率较低, 25时的 产率只有73.5 % , 而且熔程也比 较长; 随着温度的上升, 产 率也随之提高,反应温度为 35时产率最高;反应温度继续上升, 产率反而呈下降 的 趋势,因 此反应最佳温度确定为35。 硕士论文 2, 6-二甲 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3 3 3物质的 量比 对产物的 影响 加 入n .2 9 (01 0 4 m o l ) 对甲 酚 , 在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改 变甲 醛的 加 入 量 , 以 产率和熔程为 研究 对象, 考察甲 醛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具体实验步骤按3 .2.1 进 行,设计实验如下表: 表3 3.3甲 醛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实反应反应 对甲 酚量氢氧化钠甲 醛量产率 验时间温度_熔柳 _19重/ m llml/ % 兮/h/ l6 勺nu 2凡、1 钾.二.卫 ,1闷1 22 扭.二一.1 3 51 1 . 2 3 51 1 一 2 1 31 7 . 55 231 1 5 1 1 9 2 0名 2 一 1 63 51 1 2 63 51 1 . 2 2 2 . 59 6 . 6 63 51 1 . 2 2 59 6 . 71 2 7 1 3 0 2 7 596 . 91 2 8 1 3 1 注:氢氧化钠浓度为30%,甲醛浓度为4 0 % 加入 t l ml 图3. 3. 3甲 醛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产率随着甲 醛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甲醛量较少时, 产 率比 较低;当加入22.5 m l甲 醛时, 产率达%.6 % , 之后随着甲 醛加入量的增加, 产 率也没有明 显的 增加,因 此确定甲 醛加入量为2 2. 5 m l 。 硕士论文之 吞 二甲酞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 3 3 .4氢氧化钠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 改变氢氧化钠的 加入量, 以原料对甲 酚的产率和产物 的 熔程为研究对象, 考察氢氧化钠加入量对产物的 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按3 :21 进行, 设计实验如下表: 表3 注4氢氧化钠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对甲酚量 /g 氢氧化钠 量 /m l 甲醛量 / 山l 产率%熔程/ 实验 号/ h/ 63 51 1 . 2 63 51 1 2 2 2 5 2 2 . 5 9 5 一 41 2 5 1 2 6 9 661 27 1 2 7 63 51 1 .2 22 .5 9 6 . 71 2 7 1 3 0 63 51 1 .2 22 .5 63 51 1 .2 2 25 96. 71 2 8 1 3 0 96名1 2 8 1 3 1 注:氢氧化钠浓度为30% ,甲醛浓度为4d% .一.一.一一 -, . 加 事铃长 1 0, 21 41 61 已2 0 加 入 t lml 图1 3 .4氢氧化钠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从以 上数据可以 看出, 产率随 着氢氧化钠加入量的 增加而增加, 但变化幅度 不大。 只是在加入量较少时产率相对较低( 氢氧化钠加入s m l 时 产率只有95.4 %) ; 当加入1 3 m l 氢氧化钠时, 产率达%.6 % ,之后随着氢氧化钠加入量的增加,产 l 6 硕士论文2. 6- 二甲酞墓对甲基苯阶的合成 率增加也不明显,考虑到节省成本的原因,确定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13m l 。 3. 3. 5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为进一 步为确定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 对主要影响因 素作正交实 验。 选取反应时 间 ( a ) 、反应温度 ( b ) 、甲 醛加入量 ( c ) 、 氢氧化钠加入量 ( d ) 四 个因素,原料 对甲 酚 加 入 量 为11 .29, 以 产 率 为 指 标 , 采 用了肠(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疾病监测AI专家bi备笔试题
- 2025年安全管理技能考试题库解析
- 2025年汽车电子工程师职业技能评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煤矿安全监察员技能水平测验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篮球裁判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安全文明施工培训规范细则细则细则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员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设备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水管员选拔面试高频问题与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37T 5059-2016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 商务英语词汇大全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护士职业防护
- 酒店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合集
- DL∕T 1664-2016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规程
- DL∕T 1455-2015 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 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汇编
- 家委会给老师的感谢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