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 摘要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及其实现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人民生活 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原则。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后,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总体小康向高水平的、 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这要求在反映人民生活状况时,不能仅局限于收入和消费水 平,而应该树立生活质量的观点,全面、综合反映居民各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 对人类福利进行测量的生活质量指数,与q d p 、绿色g d p 、可持续经济福 利指数等对经济收入和经济福利进行测量的指数相比较,才是对人类需求满足程 度的直接评估,是一种分离了消费( 手段) 与福利( 目标) 的评估,代表着测量 国家、地区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 同时,系统完善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具有评估作用、对社会 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监测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社会发 展具有规划作用。因此,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论文以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 ( c a l v e r t h e n d e r s o n 生活质量指标一书作为理论指导构建了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括9 个维度、1 2 个指标。 本研究需要的数据除小部分通过查找相关统计资料收集外,大部分通过开展 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获得。在设计问卷、反复讨论修改问卷并进行预调查之后,调 查队于2 0 0 5 年8 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黑河流域社会调查,获取了生活质 量评价需要的以乡镇为单位的数据。 鉴于用主观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存在的一些缺陷,本文运用客观方法主成 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研究了黑河流域城乡居民2 0 0 4 年的生活质量。具 体的评价结果是:黑河流域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农村;黑河流域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表现出中游高于上游和下游;黑河流域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乡镇为单位 计算差异显著;黑河流域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中游略好于上游、下游:影响黑河流 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教育和住房。 按照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逐一分析了收入、教育、住房、基础设施、健康、 休闲娱乐、失业、公共安全和公平性等影响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9 个因 素。 以黑河流域居民2 0 0 4 年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为基础,提出若干不断提高黑 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活质量,黑河流域,主成分分析,问卷,社会调查 i i s t u d y o nq u a l i t yo f l i f eo ft h er e s i d e n t si n t h eh e i h e 础v e rb a s i n p e n g h a o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c h e n gg u o - d o n g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l i v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e n s eo fs a t i s f h c t i o no f p e o p l ea r ep r i m a r yp r o b l e m s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i m p r o v eq u a l i t yo fp e o p l e s l i f eh a sb e e nb e c o m i n gt h eu l t i m a t e g o a la n dt h eh i 曲e s tp r i n c i p l e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s o c i e t y w h e nt h ee x i s t e n c e i s r e a l i z e d ,t h eg o a lo f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b ed i v e g e dt o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p e o p l e l i f ea n d p r o m o t ei n d i v i d u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t h e1 6 mp a r t yc o n g r e s sh a sa i m e d t ow o r kh a r df o rb u i l d i n gaw e l l o f fs o c i e t yi na na l l r o u n dw a y s ,w h i c hm e a n st o m a r c hf r o mal o w l e v e l e da n dd e f e c t i v ew e l l o f fs o c i e t yt o w a r d sa na l l r o u n dw e l l o f f s o c i e t y i ti sr e q u i r e dt h a tw es h o u l dn o te v a l u a t ep e o p l e sl i f eo n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 i n c o m e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 ,m o r e o v e r ,t h eq u a l i t yo ft h e i rl i f es h o u l db er e g a r d e da sa n i m p o r t a n tc r i t e r i o nt or e f l e c ts a t i s f a c t i o nd e g r e eo fr e s i d e n t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i n d e x e s ,s u c ha sg d p , g r e e ng d pa n di n d e x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e c o n o m i cw e l f a r e ( i s e w ) t h a te v a l u a t et h ee c o n o m i ci n c o m ea n d e c o n o m i cw e l l - b e i n g ,t h el i f eq u a l i t y , w h i c hm e a s u r i n gt h eh u m a nw e l l - b e i n g ,i sa n i n d e xt oe v a l u a t et h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d e g r e eo fp e o p l e r e q u i r e m e n td i r e c t l y a n dt h e n ,i t i sa n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t h a ts e p a r a t e sc o n s u m p t i o n ( m e a n s ) a n dw e l l b e i n g ( g o a l ) a n dp o i n t st h ew a yo fi n d e xs y s t e mm e a s u r i n gt h en a t i o n a la n d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y s t e m i ca n dp e r f e c t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o fl i f eq u a l i t y c a ne v a l u a t et h er e s u l t s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s o c i a l s t r a t e g y , e l u c i d a t ea n dl a y o u tm e t h o d s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q u a l i t yo fl i f eh a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m e a n i n g t h i ss t u d yi sc a r r i e do u t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w h i c hi st h es e c o n dl a r g e s t r i v e rb a s i ni nt h en o r t h w e s tc h i n a a ni n d e xs y s t e mo f e v a l u a t i o no f l i f eq u a l i t yi sp u t i i i f o r w a r do nt h eb a s i so f “c a l v e r t h e n d e r s o nq u a l i t yo fl i f ei n d i c a t o r s ”,w h i c h c o m p r i s e9d i m e n s i o n a l i t ya n d1 2i n d i c a t o r s e x c e :p tf o ral i t t l ep a r to fd a t ai nt h i sp a p e ri sg o t t e nf r o ms t a t i s t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 t h em a j o r i t yo fd a t ac o m ef r o m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o fl i f eq u a l i t y , w h i c hw e r ef i l l e d o u tb yt h er e s i d e n t so f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w a sf o l l yd i s c u s s e d a n dm o d i f i c a t e da f a rp r e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t h ef o r m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w a sc a r r i e do u t 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i na u g u s t2 0 0 5 i tt o o ku so n em o n t ht og e te n o u g hd a t at o e v a l u a t e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o fl o c a lp e o p l e b e c a u s et h es u b j e c t i v em e t h o d sh a v es o m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p l o t t i n go u tt h e w e i g h t so fi n d e x e s ,t h eo b j e c tm e t h o d ,t h ep r i n c i p a l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 ,w a s e m p l o y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t oa s c e r t a i nt h ew e i g h t so fi n d i c a t o r sa n dt os t u d yt h eq u a l i t y o fl i f eo ft h er e s i d e n t s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t h er e s u l t sa r el i s t e db e l o w :t l l e q u a l i t yo fl i f eo fp e o p l el i v i n gi nc i t i e si sm a r k e d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 r u r a lr e s i d e n t s 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o ft h et o w n s m e ni nt h em i d d l er e a c h e si s 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l i v i n gi nu p r i v e ra n dl o w e rr e a c h e so fh e i h er i v e l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 o fr u r a lr e s i d e n t ( t h eu n i t sa r ev i l l a g e sa n dt o w n s ) 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d i s p l a y e d r e m a r k a b l ed i s c r e p a n c y , t h eq u a l i t yo f l i f eo f r u r a lr e s i d e n to f m i d d l er e a c h e si sal i t t l e 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p e o p l el i v i n gi nu p r i v e ra n dl o w e rr e a c h e so fh e i h er i v e r , a n dt h e 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 d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o fl o c a lp e o p l el i v i n gi nt h eh e i h e r i v e r b a s i na r ei n c o m e ,e d u c a t i o na n dh o u s i n g t h ef a c t o r si n f l u e n c i n g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o ft h er e s i d e n t s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 b a s i n ,s u c h a s i n c o m e ,e d u c a t i o n ,h o u s i n g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h e a l t h ,r e c r e a t i o n , u n e m p l o y m e n t ,p u b l i cs a f e t ya n de q u i t yw e r ee v a l u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w e i g h t s b a s e do n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s t u d y ,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w e r ep u tf o r w a r dt oi m p r o v e t h eq u a l i t yo f l i f eo f t h er e s i d e n t sl i v i n gi n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k e yw o r d s :q u a l i t yo fl i f e ;t h eh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 ;p r i n c i p a l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 ;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o c i a ls u r v e y ,书一幸蜡论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生活质量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 是国际上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用来衡量一 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其主要特征是将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市场商品和服 务的价值累加。但是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加剧,g d p 的缺陷越来越明 显,如它没有考虑发展的环境成本、社会成本、收入分配等( 程国栋等,2 0 0 5 ) 。 现在国外还有学者把g n p ( 国民生产总值) 称为“国民污染总值( g r o s sn a t i o n a l p o l l u t i o n ) ”和“自然资源毁灭总值( g r o s sn a t u r ep e r i s h ) ”( 陈惠雄,2 0 0 3 ) 。自 2 0 世纪中期开始,有研究人员尝试对g d p 指标进行调整,在核算体系的生产账 户中增加自然资产的内容,并在生产和收入账户中扣除环境成本,得到绿色g d p 。 g d p 和绿色g d p 均是对经济收入的测量,n o r d a u s 和t o b i n ( 1 9 7 2 ) 提出了 测量“经济福利”的一个早期版本,但是忽略了环境成本、收入分配等问题:之 后d a l y 和c o b b ( 1 9 9 9 ) 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核算框架,主要特征 是以消费为起点间接测量了环境调整的经济福利,考虑了环境成本、收入分配 等社会问题。但是这种测量仍然是以消费的多少来测量经济福利,并没有把手段 ( 消费) 和目标( 福利、生活质量) 分离开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人类发展的 终极目标而言,生活质量和人类福利具有相同的含义。) 而对人类福利进行测量的生活质量指数才是对人类需求满足程度的直接评 估,是一种分离了消费( 手段) 与福利( 目标) 的评估,代表着测量国家、地区 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因此,非常需要开展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 在经济落后时期,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陈惠雄,1 9 9 9 ) 。综观全球,发达国家 从2 0 世纪6 0 一7 0 年代起,在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时,就开始重视生活质量方 面的内容,8 0 年代以来,无不把改善生活质量置于发展战略的首位( 赵彦云, 李静萍,2 0 0 0 ) 。1 9 9 5 年哥本哈根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第 八条就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耳的是改善和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这种举世瞩目的发展, 中田科掌院博士掌位论文一一i 晦可崩口毫屠民生活嚣 研究 在物质形态上带来了经济财富的迅速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在思想意识领 域催生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生活质量,即以人的生存和发 展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作为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并以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归宿点和基本标志( 江泽民,2 0 0 2 ) 。 同时,系统完善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具有评估作用、对社会 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监测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社会发 展具有规划作用。科学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态 环境等整体的社会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估;从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具体 的评价结果中还可以看出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战略且标 相对照,衡量社会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这样一种监测功能帮助决策层相 应地调整社会政策,使预期目标能在预定时间内达到。 因此,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2 生活质量研究的历史过程 生活质量( q u a l i t yo fl i f e ,简称q o l ) 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加 尔布雷斯( j k a l b r a i r h ) 在他1 9 5 8 年所著的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 潘 祖光,1 9 9 4 a ) 。“生活质量”研究的策源地在美国。兴起“生活质量”研究的导 因,人们般认为主要起自于社会学领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或社会指标的兴趣 ( 林南,卢汉龙,1 9 8 9 ) 。 将“生活质量”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未6 0 年代初 ( 潘祖光,1 9 9 4 a ) 。g u r i n 、v e r o f f 和f e l d 等人于1 9 5 7 年在美国首次进行了有重 要意义的生活质量调查,主要研究美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和幸福状况( g u r i ne ta 1 , 1 9 6 0 ) 。在早期的研究人员中,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鲍尔被认为是这一领域 研究的先驱,因为他在1 9 6 6 年出版的社会指标一书中首先正式使用“生活 质量”这个术语( k 苏斯耐,ga 费舍,1 9 8 7 ) 。自从鲍尔社会指标一书 问世后,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从“社会指标”研究中分离出来,专门用来指对 社会及其生活环境的一些感受。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2 0 世纪6 0 年代对“生 活质量”的多数研究没有直接以“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而是将“生活质量” 概念混同于“生活水平”、“生活标准”、“福利水平”等概念来加以研究,只有 第一j t 爿r 论 到了2 0 世纪7 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才将“生活质量”作为真正的研究 对象,并将这一概念纳入其理论框架。他在1 9 7 1 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 一书被看成是“生活质量”问题研究的起始( 潘祖光,1 9 9 4 b ) 。 2 0 世纪7 0 年代后,欧美及前苏联等国家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开始从理论 转向应用阶段,人们逐渐把研究重点转到测定和评估“生活质量”的社会指标的 研究上。 综观“生活质量”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潘祖光, 1 9 9 4 a ) : 第一,“生活质量”研究的参与范围是世界性的。除美国、加拿大、欧洲国 家外,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大洋洲、亚洲、非洲国家也开展了有关生活质量 的研究。中国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研究生活质量问题。 第二,“生活质量”研究的内容存在重大分歧。 1 在苏联解体前,以前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东西方国家对“生活质量”研究 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分歧。前苏联等一些东欧国家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强调生活方式 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其中对欧美国家生活质量研究的批判也是他们研究的重要内 容。欧美等国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早期重点放在大众生活的福利研究上,从2 0 世 纪6 0 年代开始的“新生活质量”研究则将主要视野从物质生活转向精神生活。 2 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存在着“主观论者”和“客观论者”两种观点的论争。 客观论者坚持对“生活质量”从影响人们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方面进行研 究;主观论者坚持对人们生活的主观感受方面进行研究。 第三,“生活质量”研究的历史有明显的阶段性。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 2 0 世纪4 0 到5 0 年代中后期,“生活质量”理 论研究的萌芽期;( 2 ) 2 0 世纪5 0 年代末到6 0 年代,“生活质量”理论研究成熟 期;( 3 ) 2 0 世纪7 0 年代初至今,“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阶段。 第四,“生活质量”研究宗旨的一致性。人们对“生活质量”研究的根本宗 旨不会改变,即始终是为了实现人类个性的发展和幸福及生活的舒适和满足。 1 3 黑河流域概况 笔者所在的生态经济研究小组长期开展关于黑河流域的生态经济方面的研 究,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黑河流域的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 3 中重平 掌院博士学位落文一一蔫黉r 稿域屠民生活质 研究 本论文也选取黑河流域来进行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下面介绍一下黑河流域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 3 1 自然概况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地理位置介于 3 7 。4 1 - 4 2 。4 2 n 与9 6 。4 2 1 0 2 。0 0 e 之间( 周立华,2 0 0 3 ) 。黑河干流发源于祁连 山系的走廊南山和冷龙岭,流经河西走廊,最后经额济纳绿洲注入居延海,全长 8 2 1 k m ( 蓝永超等,2 0 0 4 ) 。黑河流域东起山丹县境内的大黄山,与石羊河流域 接壤,西部以嘉峪关境内的黑山为界与疏勒河相邻,南起祁连县境内的南北分水 岭,北至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三个省区的1 1 个县、 市( 旗) ,流域总面积约1 4 2 9 万k m 2 ( 蓝永超等,2 0 0 3 ) 。 图1 - 1 黑河流域水系图 注:引自周立华2 0 0 3 年博士毕业论文 整个流域共有发源于祁连山的大 小河流3 5 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 0 0 k m 2 以上的河流有1 8 条,多年平均地 表径流量大于1 0 0 0 万m 3 的河流有2 4 条( 高前兆,李福兴,1 9 9 1 ) 。就黑 河干流( 图1 1 ) 而言,通常认为: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 3 0 3k m ,流域面积1 0 1 0 4k m 2 ;莺落 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 8 5k m , 流域面积2 5 6 1 0 4k m 2 ;正义峡以下 为下游,河道长3 3 3k m ,流域面积 8 ,0 4 x 1 0 4 k m 2 。 黑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远离 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流域气候主要受 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 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整个流域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区: 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绿洲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平原。上游祁连山区是河川径 流的主要形成区和水源涵养带,占流域面积9 0 的中下游地区是主要的水资源利 用区,流域最下游的荒漠地带是径流的消失区。 4 第一1 i 爿f 论 1 3 2 社会经济概况 黑河流域在行政区域上包括青海 省祁连县的大部分,甘肃省的张掖市 ( 包括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肃 南县、山丹县和民乐县) 、嘉峪关市、 肃州区和金塔县,内蒙古自治区的额 济纳旗以及国防科研基地东风场区 ( 图1 2 ) 。虽然黑河上游准确地说在 行政区域上包括祁连县的大部分和肃 南县的马蹄区、康乐区、大河区和祁 丰区( 肃南县的明花区为中游,皇城 区不在黑河流域内) ,但是为了统计上 的方便,本文把祁连县和肃南县整体 都计入上游。 囤卜2 黑河流域行政区划图 注:引自周立华2 0 0 3 年博士毕业论文 表1 - 1 统计表明,2 0 0 4 年黑河流 域总人口为1 9 9 5 6 万。其中农业人口1 3 5 4 9 万,耕地面积3 8 9 7 1 万亩,粮食总 产量为1 0 4 2 1 万吨,人均占有粮食5 2 2 1 9 b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 7 5 5 8 6 元, 低于同时期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 0 5 6 1 元的水平。流域内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主要为一些县城所在地,通常分布在沿交通干线的绿洲地区,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除嘉峪关市以外,其它城镇的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 近十几年来,黑河流域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最明显的是农户的收入逐 步提高。除了上游的祁连县以外,2 0 0 0 年和2 0 0 4 年流域内其它县旗市的农户人 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同期全国农户人均纯收入2 2 5 3 元和2 9 3 6 元的平均水平。“八 五”期间,张掖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 9 5 ,酒泉地区平均每年递 增2 0 3 。曾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丸五”以来,农户增收的幅度开始减 缓,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来增加农户收入。 总的来看,流域内人口密度比较低, 主要集中在中部的绿洲农业区( 图1 - 3 ) 。 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张掖的人口密度超过1 0 0 人,k m 2 ,酒泉 。帮裁盎端廿n8n最摧磊赛鞲,呻罩f肇绑廿士蝌s仨塔)|吨雌。皤果晦轻 。建$廿盯辎霹理k确甍上奸k凸o。基=r七赣故鞘咄证候,呻丰f肇鞭蓄蠹撼。燃e , 篓 g 舞一 露薯 7 皿 蚓 鏊 3 妻1 耄宴 遥 攀 址。 嚣 蓦奎 一 兰薯 嚣 弓翠 誉” 一 暑“ _ l 7 ; 一 t = _ = 稍 寸 一 过 哥一 也蓄 缸r孚 群一惩麓 忑一 目_ 三 ,! 型k 蠡 旃 穗翳 = 。;g 一 苦 引 j 謦 晕一 墨 、; j 参 一 鬟 雹一 咄 ,j _ _ _ 兰 , 叫 型 咪日 矗 莩 蚌 d 二 靴 玳咄 矗 _ |皇 柽 礁 望 - 亡 - 七 玳 蛙七 x 剁窜 = = 些 墨 柽 燕燕 如 窍燕 巾 导器卜 、 刊 垛 i s 划 ¥ 一 亏箍 皇 起蔑眺 _ 鸯凼岳舞吲卜燕凼 悄#嫱堠壬;销干圭廿苫on鹫烬雇畦【-一帐 砖昏一押啼佃m甜瞄咚扦培小驿 “拦祖孙申枉毽_=种升柙呵鲁 鼻卜章爿瞬 的人口密度超过9 0 人k m 2 ,而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旗的人口密度都在2 人k m 2 以下。黑河流域经济总体欠发达,且经济结构与规模的地区差别较大, 主体经济区分布在中游,上、下游地区经济总量在全流域所占比重较小( 图1 4 ) 。 上游的祁连山区主要是山地草原牧业,少数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与山前地带,国 内生产总值7 0 9 亿元;中游的河西走廊绿洲区主要是灌溉农业,是西北地区重 要的商品粮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国内生产总值1 7 2 4 9 亿元;下游除金塔县的 鼎新灌区为灌溉农业外,金塔县的其它地区以及最下游的额济纳旗主要是以荒漠 畜牧业为主,国内生产总值1 5 1 1 亿元。 2 5 0 _ x 6 住房 x 8 基础设施 x l 健康 x 7 休闲娱乐 x 3 失业 x 9 公共安全 憨公平性。“收入、教育和住房” 中雷科掌院饽士掣啦论文一一品 可翻譬t 屠奠:生活质量研究 是影响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占到总权重的5 2 6 7 :其次 是“基础设施、健康、休闲娱乐和失业”,占到总权重的4 4 8 0 :“公共安全和 公平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只占到总权重的2 5 3 。 5 3 3 影响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 由上文可知,9 个维度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来,这样直 接分析构成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9 个维度,会比分析实质上就是由这9 个维 度指标数值线性组合而成的5 个主成分更直观、更清楚、更具体。所以,下面按 照各维度指标权重从大n d , 的顺序逐一分析影响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 因素。 5 3 3 1 收入 h y u ns l ( 2 0 0 3 ) 在研究韩国的生活质量时指出,收入的提高能显著地影响 生活的其它方面,而且收入的提高也意味着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发展 中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一定受到收入的影响。2 0 0 2 年人类发 展报告计算的1 7 9 个国家和地区h d i 排序虽然与收入排序有一定差异,但是 3 5 个高收入( 2 0 0 0 年人均g n p 9 2 6 6 美元及其以上) 国家和地区都处于高等人类 发展水平之列( h d l0 8 0 0 及其以上) ,3 6 个低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 h d l 0 5 0 0 以下) 全部是低收入( 2 0 0 0 年人均g n p 7 5 5 美元以下) 国家和地区,这说 明收入与生活质量之间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国务院扶贫办2 0 0 6 年3 月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 0 0 1 - 2 0 1 0 年) 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农村仍有2 3 6 5 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年收入6 8 3 - - 9 4 4 元的 低收入群体4 0 6 7 万人,两者合计6 4 3 2 万人。黑河流域城乡居民中也存在一定量 未鳃决温饱问题和低收入的人口,采取各种办法提高他 f 的收入将会帮助提高他 们的生活质量。 从整体上看,黑河流域1 0 区县膜2 0 0 4 年的人均收入( 表5 - 8 ) 城镇明显 高于农村,城镇一般是农村的1 8 5 倍左右。人均收入差距最大的嘉峪关市,城 镇是农村的2 1 3 倍,差距最小的肃南县也达到1 5 5 倍。可以说,城镇居民人均 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是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农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掖五县一区和金塔县2 0 0 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甘肃省的 鼻r 五章阿嗣瞄t 城乡屠民生镡m h 拳舌呻平价 7 3 7 6 7 4 元和兰州市的7 6 8 4 0 0 元:除嘉峪关市以外,其余9 县区均低于同样位 于谣部的西安市8 5 4 4 0 3 元、乌鲁木齐8 9 4 7 7 8 元和重庆市9 2 2 0 0 0 元;整体上 和位列全国第一的深圳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7 5 9 6 元相比差距更大。 表5 - 8 黑河流域1 0 区县旗2 0 0 4 年城市农村人均收入 单位:元 县区旗城镇2 0 0 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县区旗农村2 0 0 4 年人均纯收入 甘州区城镇 6 9 9 5 1 0 甘州区农村 3 7 2 7 0 0 临泽县城镇 6 3 9 4 0 0 临泽县农村 3 6 0 1 0 0 高台县城镇 6 2 3 0 0 0 高台县农村 3 5 6 6 0 0 山丹县城镇6 3 9 2 0 0山丹县农村3 4 3 8 0 0 民乐县城镇 6 2 2 8 0 0 民乐县农村 3 1 5 6 0 0 肃南县城镇 6 6 4 4 0 0肃南县农村4 2 9 8 5 6 金塔县城镇 6 7 5 1 0 0金塔县农村4 2 6 0 0 0 肃州区城镇8 2 8 2 0 0肃州县农村4 0 5 1 0 0 嘉峪关市城镇9 3 8 0 4 4嘉峪关市农村4 4 0 7 1 1 额济纳旗城镇 7 7 4 7 0 0 颧济纳旗农村 3 8 5 7 0 0 1 0 区,县旗2 0 0 4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虽然与位列全国第一的深圳市的9 8 6 9 0 0 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均高于甘肃省的1 8 5 2 0 0 元、兰州农村的2 5 5 0 0 0 元, 也高于西安农村的3 1 4 2 7 8 元。可以说黑河流域居民收入城乡的差距虽然比较大, 但是还是小于甘肃省和兰州市的城乡差距。 如果采取措施提高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 的生活质量。 5 3 3 2 教育 在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权重列第二位的“教育”维度的权重值和 列第一位的“收入”的权重值几乎一样,可以说教育对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 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首先,黑河流域居民人均收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从表5 - 9 和图5 2 显示的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相关内容的统计结果看,无论是 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农村,受教 育程度从没上过学到小学没毕业、从小学没毕业到小学毕业、从小学毕业到初中、 从初中到高中或中专、从高中到大专、从大专到大学及以上,2 0 0 4 年人均收入 3 9 中田科掌院博士掌位论文一一黑河漕瑚屠砖生活质 研究 分别增长了o 0 8 、3 7 2 、2 9 5 4 、3 6 8 9 、4 7 7 7 和8 5 9 9 6 :从没上过学到大学 及以上收入增长了1 9 5 3 4 。在城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2 0 0 4 年人均收入 分别增长了5 9 9 7 、4 8 4 、3 5 0 5 、2 1 1 2 和2 2 4 6 ;从小学没毕业到大学及以 上收入增长了2 3 5 9 5 。可以说,黑河流域居民收入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 关。 表5 - 9 黑河流域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2 0 0 4 年平均收入 单位:元 矿蕊毒矿 图5 - 2 黑河流域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2 0 0 4 年平均收入 其次,黑河流域城市居民的失业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表5 - 1 0 黑河流域城市居民不同受教育程度失业率 第五章蒜河谢u 毫城乡屠民生活质慷合评价 在填写完成6 7 8 份城市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被调查者中,除了4 9 人是学生 和离退休人员外,有6 2 9 人属于“劳动力人口”( 指具备基本劳动就业能力的人 口) ,把他们的失业情况按照不同受教育程度来统计,结果见表5 一1 0 。 从统计结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人口失业率的 2 1 4 3 ,逐渐下降到“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的1 1 1 l 、5 5 0 和 1 0 4 ,黑河流域城市居民的失业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 5 3 3 3 住房 住房也是影响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三大因素之一。考虑被调查者、 尤其是农村被调查者回答“住房使用面积”的难度比回答“住房是几室几厅”或 者“有几间供人居住的房屋”要大得多,所以本文选取指标“拥挤程度”即每 间房间( 厨房、厕所、杂物间等除外) 居住的人口数来衡量居民的住房水平。 从表5 - 1l 中统计的“黑河流域1 0 区县旗2 0 0 4 年城市农村住房拥挤程度” 可以看到,黑河流域农村的住房拥挤程度明显高于城市,这也是影响到农村生活 质量低于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1 0 区县旗城镇的住房拥挤程度除民乐、额济 纳旗稍高一些之外,其它8 县区城镇均在o 8 2 一o 8 7 ( 人间) 之间,差别不大。 农村方面,甘州区、嘉峪关市、金塔县、临泽县和高台县的水平接近,在1 3 5 一1 3 8 ( 人间) 之间:肃州区、民乐县、肃南县、额济纳旗的水平近似,在1 4 0 一1 4 3 ( 人间) 之间;只有山丹县的差异程度较大,为1 4 9 人间。 裹5 - 11 嚣河流域1 0 区县旗2 0 0 4 年城市农村住房拥挤程度 单位:人间 县区旗城镇拥挤程度 县区旗农村拥挤程度 甘州区城镇 o 8 5甘州区农村1 3 5 临泽县城镇 0 8 4 临泽县农村 1 3 8 高台县城镇 0 8 6 高台县农村 1 3 8 山丹县城镇 o 8 5 山丹县农村 i 4 9 民乐县城镇 0 9 7 民乐县农村 1 4 2 肃南县城镇 0 8 7 肃南县农村 1 4 3 金塔县城镇 o 8 6 金塔县农村 1 3 7 肃州区城镇 o 8 6 肃州县农村 1 4 0 嘉峪关市城镇 0 8 2 嘉峪关市农村 1 3 6 额济纳旗城镇 0 9 7 额济纳旗农村 1 4 3 6 l 中一科掣喊博士尊啦睹文一一嘴甜饵屠民鱼l 活质 研究 5 3 3 4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一般指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公用事业、 健康安全和教育等,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每个乡镇之间有区分度,本文 中选取了“人均电话拥有量”和“每千人医生拥有量”来测度黑河流域各乡镇的 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水平。 表5 - 1 2 黑河流域1 0 区县旗2 0 0 4 年城市农村电话医生拥有量 单位;部人;位每千人 县区旗城镇电话医生县区旗农村电话 医生 甘州区城镇0 7 5 5 2 2 甘州区农村 o 3 71 6 2 临泽县城镇 o 6 95 7 2 临泽县农村 o 3 81 8 0 高台县城镇 0 6 63 8 2 高台县农村 o 3 61 7 8 山丹县城镇0 6 73 5 7 山丹县农村 o 3 71 5 2 民乐县城镇o 6 43 7 2 民乐县农村0 3 3 1 4 0 肃南县城镇o 6 63 9 2 肃南县农村0 3 5 1 8 7 金塔县城镇 0 7 13 7 8 金塔县农村 o 3 71 6 5 肃州区城镇 0 6 73 6 6 肃州县农村 o 3 41 5 0 嘉峪关市城镇 o 6 92 6 5 嘉峪关市农村 o 3 42 0 9 额济纳旗城镇 o 6 02 5 8 额济纳旗农村 0 2 81 4 5 基础设施对黑河流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从表5 一1 2 中可以看 到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很明显地高于农村,这也是造成黑河流域城市生活质量显 著高于农村的原因之一。城市“电话拥有量”一般是农村的2 倍左右,“每干人 医生拥有量”的差距更大,除嘉峪关和额济纳旗城乡差距在2 倍以下外,其余均 在2 1 3 2 倍。 5 3 3 5 健康 “健康”是评价人们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目前国际影响最为深远 的两个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物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