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譬 论文作者签名:主堑乏 e t 期:妒塑:墨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趋f 遂 导师签名:之遁遵日 期:竺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研究他的版本目录之学对于今天的 古籍整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版本学上,张元济重视宋元i e i x 亥u 和初刻本, 这充分体现在他主持影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丛书中,这种版 本观直接导致了他影印古籍的改字问题。张氏在重视宋元i e i n 学术价值的同时, 还十分关注其艺术价值。他精于版本鉴定,能综合运用避讳字、刻工姓名、牌记、 字体、序跋等各种方法鉴定古籍,但偶有失误之处。通过校勘和梳理版本源流, 张氏善于比较版本优劣,以此为影印古籍选取底本。张元济对许多版本学问题有 自己的精辟见解,他认为宋大字本在南宋时入浙,推翻了旧说;对元各路儒学以及 州县学、书院等官刻做了最简明的讲述;通过校勘发现明刻本及汲古阁刻书之恶。 在目录分类思想上,张氏主张在坚持四库分类法的基础上,增析类目以济其 穷。他撰写的宝礼堂宋本书录和涵芬楼烬余书录鉴定版本准确而细致, 指出了前人的很多错讹。二录不但记录书名、卷数、撰者、版本,而且详记 避讳字、刻工姓名,过录序跋,描摹印章,形成了规范化的书志撰写体例。张氏 撰写的题跋重视校勘,有时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体现了深厚的学养。 在张元济先牛的版本录学研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在四库学上的贡献和 成就。他通过校勘群书,指出了总目的很多错误。他用宋元善本证明全书 所用永乐大典本的讹谬和库本的残缺,并对四库全书窜改原书提出批评。 张氏通过利用进呈书目、鉴定四库全书底本、用它本比勘库本等方法探讨 四库底本。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先后辑印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 十四史等大型丛书,这些都可以起到改造四库全书的作用。此外,张氏主 持的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并有续修四库全书之议。张氏在访 书过程中,把所见所闻的版本标注在鄙亭知见传本书目上,其标注细致,多 有邵懿辰、莫友芝、朱学勤、傅增湘各家所不及者。 关键词:张元济;版本学;目录学;四库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y u a n j ii saf a m o u se x p e r to fe d i t i o n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o fm o d e r no fo u r c o u n t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o fh i sk n o w l e d g eo fe d i t i o n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h a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g u i d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o u rw o r ko ff i n i s h i n ga n c i e n tb o o k s h ep a i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 e d i t i o no f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a n de d i t i o nt h a tp r i n t e df o rt h ei n s tt i m e ,t h i sf u l l y 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c o p yo f f o u rs e r i e sb o o k sa n dh u n d r e dp a t c ht w e n t y - f o u rh i s t o r y t h i s t h o u g h td i r e c t l yc a u s e dt h ep r o b l e mo fc h a n g i n gw o r d si nb o o k sp r i n t e db yh i m h e p a i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a c a d e m i cv a l u eo ft h ee d i t i o no f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 , a t t h es a m et i m eh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 i r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h ep r o f i c i e n te d i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 c o u l du s eo ft h ew o r de n g r a v e dt h en a m e so fl i c e n s i n gi nm i n d ,f o n t s , v a r i o u sm e t h o d s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t oi d e n t i f yb o o k s ,b u taf e we r r o r si ni t t h r o u g h c o l l a t i o na n dc o m b i n ge d i t i o no r i g i n s ,h ew a sg o o da tc o m p a r i n gt h eq u a l i t yo fd i f f e r e n t e d i t i o n s ,a n ds ot h a th ec o u l ds e l e c tp h o t o c o p yb o o k s z h a n gy u a n j ih a dg o o di d e a so n m a n yp r o b l e mo ft h eh i s t o r yo fe d i t i o n h e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t h eb i gw o r de d i t i o no fs o n g d y n a s t yh a dc a m et oz h e j i a n g ,a n dt h i so v e r t h r o wt h eo l dv i e w h i sr e l a t i o no ft h er u s c h o o l sa n ds t o o l so fa l ls t a t ea n dc o u n t r yw a sm o r ec o n c i s et h a no t h e r s t h r o u g ht h e c o l l a t i o nh ef o u n dt h a tt h em i n ge d i t i o nw e r ec a r v e dw i t hb a dq u a l i t y i nh i st h o u g h to f c a t e g o r i e s ,h ea d v o c a t e di n s i s t e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i k u q u a n s h u ,b u th et h o u g h tw e s h o u l di n c r e a s ec a t e g o r i e sw h e ni tw a sn e c e s s a r y b a o l i t a n gs o n gd y n a s t yb o o k s r e c o r da n dh a n f e n l o ua s h e sb o o k sr e c o r dh ew r o u g h ti d e n t i f i e dt h ee d i t i o na c c u r a t e l y , a n dp o i n t e dm a n ye l l o r so fh i s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et w or e c o r dn o to n l yr e c o r db o o k s , v o l u m e s ,a u t h o r s ,a n de d i t i o n ,b u ta l s or e c o r de n g r a v e dw o r d s ,n a m e so fc a l w ew o r k e r s , 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a n dm a p ss e a l s ,t h i sh a sb e c o m e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as t a n d a r d i z e d w r i t i n g s t y l e 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h ew r o t e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c o l l a t i o n ,a n d s o m e t i m e se x p r e s s e dh i sa c a d e m i co p i n i o n ,t h i si s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h i sg o o da c a d e m i c q u a l i t y z h a n gy u a n j ia t t a c h e s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t ot h es i k u q u a n s h ua n dt h ec a t e g o r y o fs i k u q u a n s h u t h r o u g ht h ec o l l a t i o no fm a n yb o o k s ,h ep o i n t e do u tm a n ym i s t a k e so f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c a t e g o r y h eu s e dt h e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b o o k sp r o v e dt h a tt h eb o o k so f s i k uq u a n s h uf r o mt h ee d i t i o no fy o n g l ed a d i a nh a dm a n ye r r o r sa n dm a n yb o o k so f s i k u q u a n s h uw e r en o tc o m p l e t e , h ec r i t i c i z e dt h es i k u t h r o u g ht h eu s eo fj i n c h e n g c a t e g o r y , i d e n t i f i n ge d i t i o no fs i k uq u a n s h u a n dc o l l e c t i o nw i t ho t h e rb o o k s ,h e r e s e a r c h e dt h ee d i t i o no fs i k u q u a n s h u u n d e rh i sc h a i r m a n s h i p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 p r i n t e das e r i e so fl a r g e - s c a l eb o o k ss u c ha ss i b uc o n g k a na n dh u n d r e dp a t c h t w e n t y - f o u rh i s t o r y , w h i c hc a nb ep l a y e dt or e f o r mt h es i k u q u a n s h u i na d d i t i o n , h e c h a i r e db y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c o p i e do fr a r eo fs i k u q u a n s h u ,a n dc l a i m e dt h e 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 s i k u q u a n s h u d u r i n gh i sp r o c e s so fs e a r c h i n gb o o k s ,h em a r k e de d i t i o n s h es a wa n dh e a r dt ot h ec a t e g o r yo fl v t i n gk n o w na n ds a w , i ns o m ep l a c et h i s b i b l i o g r a p h yi sb e t t e rt h a nt h a to fs h a oy i c h e n ,m oy o u z h i ,z h ux u e q i na n df u z e n g x i a n g k e y - w o r d s :z h a n gy u a n j i ;e d i t i o n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t h es t u d yo fs i k u q u a n s h u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和校勘学家,在版本、目 录和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唯一可与傅增湘相颉颃的版本、目录和 校勘学大师。总结研究他的版本、目录学成就对于我们今天的古籍整理具有重要 的意义。第一,他长于版本鉴定,总结他的鉴定方法,对于我们学习版本鉴定, 并运用到今天的鉴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张氏先后主持影印了很 多大型丛书,从收集众本、校勘异同、梳理源流、比较优劣,到最后确定底本、 主持印刷,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对于今天方兴未艾的古籍影印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第三,张氏对版本学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并 且历史性地第一次利用善本通校全史,对二十四史的版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 总结,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版本学尤其是二十四史的版本问题有重要的参考 意义;第四,张氏撰写了大量的古籍善本书志,其体例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规 范化的善本书志体例,对后来书志的撰写产生了很大影响,总结他撰写书志的特 点,对今天撰写书志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第五,张氏利用善本和四库全书进 行比较,指出库本的很多不足,在利用四库全书总目时发现其中的很多讹谬, 这对于正确认识与使用四库全书和总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六,张 元济作为一位有重大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他的成就和历史地位还要进行更具 体、更深入的探讨,以期使我们的认识更准确、更切实。要达到这一点,也必须 对他的版本、目录、校勘学成就及四库学成就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对张元济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张舜徽先生1 9 8 2 年出版的中国文 献学曾有专章介绍张氏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就,认为罗振玉和张元济是近代古 籍整理方面贡献最大的人。然而全面系统的研究则肇始于王绍曾先牛的近代出 版家张元济( 1 9 8 4 年初版,1 9 9 5 年增订) ,此后,各种专著和论文陆续出版和发 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张元济著述资料的整理,从1 9 8 1 年到2 0 0 7 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元济日记( 1 9 8 1 年初版,2 0 0 1 年河北 教育出版社增订再版)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 1 9 8 3 年) 、张元济诗文( 1 9 8 6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 、张元济书札( 1 9 9 7 年) 、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 2 0 0 3 年) 、百衲本 二十四史校勘记( 1 9 9 7 - 2 0 0 4 年) 、张元济全集( 2 0 0 7 年起陆续出版) ;第二、 传记的撰写,主要有王绍曾先生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叶宋曼瑛从清代改革家 n - - 十世纪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和事业(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 、汪家熔大 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 、张树年主编,柳 和诚、张人凤、陈梦熊编著张元济年谱( 商务印书馆,1 9 9 1 年) 、张树年我 的父亲张元济( 东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 、张人凤张元济研究文集( 上海辞书 出版社,2 0 0 7 年) 等专著以及数十篇论文。他们或叙述张元济一生的经历,或以 回忆录的形式介绍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往事,或结合戊戌变法讨论其政治思想,或 结合商务印书馆介绍张氏在出版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三、对张元济学术成 就的研究,在这方面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是王绍曾先生,主要集中在近代出版 家张元济的第四部分“整理出版古籍的丰硕成果”以及 张元济先生校史始末 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等文章中。另外赵守俨、胡道静、杜泽逊等先生也曾撰文 对张氏在文献学上的成就给予过很高的评价。 纵观二十多年来对张元济的研究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 多传记的撰写少学术的研究。张元济先生文孙张人风先生张元济传记和研究专 著简介和郑宁的续介 两篇文章介绍的传记专著就不下二十种,其中多数 把张氏定位在出版家,对他如何经营商务印书馆作为重点进行叙述。张氏作为民 国时期屈指可数的文献学家,在版本、目录和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学术 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显然十分薄弱。第二,在薄弱的学术研究方面,又侧重其校勘 学成就( 具体就是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 的探讨,而对其在版本目录学方面 的成就不够重视。第三、对张氏版本、目录学成就有限的研究中,又多是宏观的 把握,鲜有细节的分析。如对张元济版本观、版本鉴定方式、判断版本优劣等问 题,王绍曾先生的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中虽已提及,但介绍得很简略,并未深 入分析。张氏在近半个世纪的古籍整理工作中撰写了大量的书志题跋,其中对很 这些论文基本收录存海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元济图书馆编辑,2 0 0 6 年由学林 1 3 版社 l 版的出 版人家张元济张元济研究论文集中 见海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元济图书馆编出版大家张元济张冗济研究论文集,2 0 0 6 年学林出 版社排印本,第7 8 l 页。 l 司上,第7 9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问题,如对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h 、版本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等都有自 己的精辟见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但在这方面尚无成果问世。 基于对张元济研究的现状,本文除了对张氏生平、交游、著述作简单介绍外, 拟从宝礼堂宋本书录、涵芬楼烬余书录、涉园序跋集录等题跋以及其书 札、日记等材料中提炼梳理,在版本学、目录学以及兼有版本学和目录学的四库 学三个大方面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 一) 张元济的版本观念:对宋元本和初刻本的重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印百 衲本二十四史的改字问题;重视版本的校勘价值和艺术价值; ( 二) 版本鉴定方法以及鉴定失误之处; ( 三) 通过校勘和梳理源流比较版本优劣; ( 四) 版本学史上重要问题的讨论; ( 五) 目录分类思想; ( 六) 两部版本目录的典范宝礼堂宋本书录和涵芬楼烬余书录之研 究;书志规范化的问题; ( 七) 张氏所撰写的题跋研究; ( 八) 四库学问题:订正四库全书总目之误,对库本的评价,以及对四 库底本的梳理和( 鄙亭知见传本书目) 批注等问题的研究;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生平、交游与著作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生于清同治七年( 1 8 6 7 ) ,逝世于1 9 5 9 年。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 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戊戌维新时期在北京创设通艺学堂,曾与康有 为同受光绪皇帝召见,并两次上奏折陈变法政见。变法失败后,被革职永不叙用, 嗣经李鸿章之介到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被聘为公学译书院主事。光绪二十八 年( 1 9 0 2 ) 初,应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之邀加入商务,相约“吾辈当以辅助 教育为己任 。随后设立编译所,聘蔡元培为所长,主持编辑教科书。翌年便自 任所长,编辑出版严复等人的西学译著。民国五年到民国十五年期间主持商务事 务,编辑教科书、影印古籍,使商务的出版事业发展到一个项峰。此后,张元济 虽然退休,但仍担任董事长等职,和商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商务印书 馆的精神支柱。自从他加入商务印书馆,便为商务大量收购古籍善本。光绪三十 年( 1 9 0 4 ) 创立编译所图书室,并经蔡元培之介收购绍兴徐树兰熔经铸史斋五十 橱藏书,此后“湮阳端氏、江阴缪氏、巴陵方氏、荆州田氏、南海孔氏、海宁孙 氏之书亦多有所获,圆张元济创建东方图书馆储之,并专辟涵芬楼庋藏其中 的善本,一时间商务藏书富甲江南。在此基础上,他先后丰持影印了四部丛刊、 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丛书,为我国古籍的保护和传播做出 了巨大贡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抗战期间,他和叶景葵等共同发起创 办了合众图书馆,即今天上海图书馆的前身。民国三十七年,与胡适、余嘉锡、 柳诒徵等人一同被选为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张元济是清末民国我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主持者,同时是一位邃于 版本、目录、校勘之学的学者,同政界、商界、学界的许多重要人物有着广泛的 交往。今仅略举与其版本目录学有关者简述之。其前辈者如缪荃孙,张元济师事 之,并常向其请教版本目录之学,这些材料都保存在艺风堂友朋书札和张 元济书札中。其友辈者如傅增湘,从民国开元到傅氏去世的民国三十八年,三 东方图1 s 馆概况缘起,张元济诗文,1 9 8 6 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第2 4 0 页。 涵芬楼烬余l0 录序,张元济占籍 5 目序跋汇编,2 0 0 3 年商务印。持馆排印本,第3 4 5 页。案:以下凡 引用该书皆简称汇编。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余年中,二人鱼燕往返,通报古籍流散,探讨版本优劣,交流校勘成果。这些 信件仅存者就达六七百封,后人辑为长达三十万言的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 晚辈如顾廷龙,作为张氏晚年的助手,“追随杖履,饫闻绪论 。此外与藏书家, 如嘉业堂刘承斡、木樨轩李盛铎、自庄严堪周叔驶、涉园陶湘、愚斋盛宣怀、铁 琴铜剑楼瞿启甲,著名学者如王国维、梁启超、胡适,版本目录学家如孙毓修、 王重民、赵万里等都有很多交往,或为影印古籍借用底本,或讨论版本之异同。 这些交流所形成的文字资料,多保留在张元济书札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和史料价值。 张元济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版本目录:宝礼堂宋本书录,这是张氏代宝礼堂主人潘宗周撰写的善本书志; 涵芬楼烬余书录,此乃为涵芬楼免于一二八劫难的古籍善本所撰写的书志; 校勘学著作: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这是张氏于三十年代在辑印衲史 时,搜罗众本对校后形成的校勘记,现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节、隋书、南史、旧唐书、新 唐书、新五代史、宋史、金史等十六种; 校史随笔,是张氏选取衲史校勘记有心得者撰写而成的校勘学专著; 其它题跋:影印四部丛刊以及续编、三编时附于卷尾的题跋;衲 史版本述要及题跋;嘉兴、海盐先哲著述,海盐张氏先人著述及藏彝、刊刻典 籍的题跋和其他典籍的题跋;顾廷龙先牛辑有涉园序跋集录,1 9 5 7 年由上海古 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元济诗文:收录文章、题识、诗词、试卷等百余篇; 张元济书札:收录了与二百余人的书信上千通,一百余万言( 2 0 0 7 年出版 的张元济全集第一、二、三卷为书信集,书札数量较书札稍多) ;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其中张元济写给傅氏的信札一百二十余通; 张元济日记:从民国元年( 1 9 1 2 ) 到民国三十八年( 1 9 4 9 ) ,中有间断, 约八十五万言; 中华民族的人格: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发扬民族正气,张氏从左传、 战国策、史记中选编的予路、荆轲、田横等十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事迹。 顾廷龙涵芬楼烬余书录后序, 汇编第8 3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版本学研究 考察一个版本学家的版本学思想和水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 察其版本观念,看他重视什么样的本子;第二、是否精于版本鉴定,采用什么样 的鉴定方法;第三、对版本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无自己的见解和探讨。张元济在此 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不愧为民国时期屈指可数的大版本学家。 ( 一) 版本观 张元济的版本观念,总体来说是看重初刻本和宋元旧本,重视其文物价值、 校勘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l 、书责初刻及宋元善本 一般而言,初刻本最接近原书的本来面貌,经过翻雕,舛讹滋甚,所以书贵 初刻便成为一个共识。张元济在校勘古籍中多次发出书贵初刻的感慨,如在宋 淳祜袁州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跋中说:“古书之可贵,从未有不贵其最初之原 本,而反贵其后人改编之本者。 张氏曾言:“余喜蓄书,尤嗜宋刻。”圆自明代中期以后宋本日稀,身价益长。 王世贞以庄园易班、范两汉书,朱大韶用美妾换宋椠后汉纪;钱谦益、钱 曾、季振宜、徐乾学视宋本为至宝;黄丕烈集“百宋一廛”而自号佞宋主人,吴 骞以“千元十驾 而与之比肩;陆心源自诩为“醑宋 ,袁克文效荛圃以“后百宋 一廛。佞宋之风,由来久矣。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十专有“藏书偏好宋元刻之 癖 条详述之。张元济亦受此风影响,每遇宋版,重值不惜,这些在他与傅增湘 的书札中屡屡谈及。张氏为涵芬楼购入大量古籍中就不乏宋元善本,仅涵芬楼 烬余书录就著录宋刻本九十三部,元刻本八十九部。对宋元本的偏爱同样体现 在他主持影印的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中。下面,我们看张氏主持 影印的四部丛刊取本情况: 四部从刊三编宋淳祜袁州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跋,汇编第9 4 7 页。 宝礼常宋本书录序,汇编第1 6 7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部丛刊部分拟用底本与实用底本对照表 书名拟用底本实用底本 礼记明刻本宋刻本 说文系传 祁氏刻本影宋钞本 玉篇抄本 元刻本 资治通鉴释文十万卷楼本宋刻本 大唐西域记 明刻本宋刻本 韩非子明刻本黄荛圃校影宋本 脉经明刻本元刻本 翻译名义集 元刻本宋刻本 杜工部诗集明刻本宋刻本 鹤山集安氏活字本宋刻本 花庵词选汲古阁刻本万历仿宋刻本 文选明刻本宋刻本 部分初印本和重印本底本对照表 书名初印本底本重印本底本 孝经 影宋抄本宋刻本 说文系传通释述古堂影宋抄本配宋本 吴越春秋明万历刻本弘治刻本 金匮要略 明弘治刻本明嘉靖刻本 寒山子诗 高丽刻本影宋刻本 盘洲文集影宋抄本宋剔本 古文苑明成化刻本宋刻本 渊颖吴先生文集明嘉靖刻本元刻本 金华黄先生文集 影元抄本元刻本 下阳明集 明崇祯集要本明隆庆王文成公全书本 蔡i l ,郎文集覆刻明金华活字本元刻本 唐文萃 元刻木( 多漫漶)明嘉靖徐熵刻本( 补宋本校勘记) 1 0 通过拟用底本和实用底本,以及原用底本和重印底本相比较,可见有宋本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用元本和影宋本,有影宋钞本和元本者不用明本,有原刻本者不用覆刻本,即 使是由元刻本改用明嘉靖本的唐文萃也是因为元刻本多漫漶,不得已而用明 刻本,且补有宋本校勘记。这种重视宋元善本和初刻本的思想在四部丛刊续编 和三编中得到继续贯彻,其中多有在日本访得而在中土绝迹的善本,如宋乾 道刻本东莱先生诗集等,而:太平御览更是以宋蜀刻本、建宁本和根据影 宋本而来的日本古活字本拼凑起来的百衲本,用最好、最早的版本配成了完璧。 宋元善本受青睐,莫不缘于其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文物价值是指其时代久 远,存者稀少,而价同拱璧,此乃藏书家所共同看重之方面。所谓学术价值是指 宋刻本犹如唐临晋帖,去古未远,比较接近古书的本来面貌,后来的刻本也多是 根据它们覆刻,所以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这种校勘价值,只有学养深厚者方能 言之,何义门、黄丕烈、缪荃孙和傅增湘等参稽考证以订时本之脱漏纰谬,都是 对宋元善本校勘价值的很好利用。张元济同样勤于且长于校勘古书,能深谙宋元 善本的校勘价值。在以残宋建本校明嘉靖本元氏长庆集时发现“明刻卷十第 五、六叶,各本皆阙,宋本独存”后,感慨“此古书之所以可贵也”。他在搜罗 善本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就坚持书贵i e l u 的原则,广罗众本,拔取殊尤 一史而同备数刻,必录其古者 ,回尽可能选取去古未远的宋元本作底本,也是考 虑到它们错讹少的校勘价值。这是张氏重视宋元本最为关键所在。 2 、影印 衲史中的改字问题 然而,宋刻未必皆是,时本未必尽非,这是学者们在校勘古籍中早已得出的 结论。宋刻本中校勘比较认真的当推浙本,因为浙本中绝大多数都是官刻,不以 营利为目的,又多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大夫经办,校刊较精。而建本多出于坊刻, 以营利为目的,多由文化水平较低的书商经办,校勘草率。比如黄善夫本史记, 虽然第一次把三家注合刻为一书,但正义实际上经过删节。张元济通校全史, 当然对此深知,如衲史晋书跋云:“先是江南第一图书馆有宋f j 4 , 字本。已 遣工就照矣。校阅至列传某卷,乃多所脱漏,思觅更胜者以为之代。 在校 史随笔中他也曾指出宋元本讹谬之处,如三国志有“殿本考证讹字可信 阴部从刊初编明嘉靖本元氏长庆集校文,汇编第8 6 4 页。 傅增湘校史随笔序,汇编第2 5 页。 百衲本- 十四史晋二传跋,汇编第9 9 8 9 9 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条,梁书有“宋本阙文条,辽史有“辽史元刻多讹字 条。但是,他对 宋本的信赖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境地,在校史随笔中更多的是对监本、汲古 阁本和殿本等后世刻本的批评。史记在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史记集解 索引正义合刻本,这个本子经张文虎根据钱泰吉的校本和他自己见到过的各种 旧刻古本( 其中包括四个宋本) 、时本( 包括明清以来刻本十余种) 加以考订,择 善而从,并且撰写了校刊史记集解索引正义札记,可以说是校勘精审的善本, 中华书局本正是用这个本子作为底本点校的,而张氏在主持辑印百衲本二十四 史( 以下简称衲史) 时弃而不用,而是用了错讹较多的黄善夫本。下面是衲 史与中华点校本底本之比较: 衲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 - - 十四史 底本一览表 书名衲史 中华书局本 史记 宋庆元黄善夫刻本清同治金陵书局刻本 汉书 宋景祜刻本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本( 不收补注) 后汉书宋绍兴刻本原缺i 卷以元覆宋本配补衲史本 三国志 宋绍熙刻本原缺魏志三卷以宋绍兴刻本清梁帝钜三国志旁证、卢弼三 晋 书宋刻本原缺载记三十卷以他宋本配补清同治金陵书局本 宋书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南齐书宋蜀人字本衲史本 梁书宋蜀人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西i ! 补 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陈书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衲史本 魏书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北齐书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周书 宋蜀人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隋书元大德刻本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南史元大德刻本衲史本 北史元人德刻本衲史本 旧唐书宋绍兴刻本缺卷以明闻人诠覆宋本配补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新唐书 宋嘉祜刻木缺卷以他宋木配补衲史本 旧k 代史刘承t 刻原辑永乐人典自- 注本影印四库全书本 。f i 代史记宋庆元刻本衲史本 宋史元至正刻本缺卷以明成化初刻本配补衲史本 辽史元全正刻本 衲史本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 史元至正刻本缺卷以覆元本配补衲史本 元 史明洪武刻本衲史本 明史 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附王颂蔚编集考 殿本 可见,衲史的选本原则就愈古愈善,对宋元本的信赖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这 种理想化以及其产生的不容宋本丝毫瑕疵的思想,与宋本有讹误甚至某些地方不 如监本、汲古阁本和殿本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张元济在影印衲史 中的改字问题。我们看下表: 衲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改字情况摘录表。 宋本殿本影印衲史处理情况 河比江南 北修 百百工致功 不重百字删 江水经云 注 修 秦灭有齐字补 自然懦弱败坏之礼也 有成字,体补成字,修体字 老人星在狐南 弧修 在蒲汾阴县有州字补 以与我长子有韩韩与三字补三字 十年攻攻卫取甄 不叠攻字删去一攻字 史记校勘记一共出校接近五千条,而批“修 、“补 、“删”字者有一千 八百余条。杜泽逊师根据日本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辑录的史记校勘 记补遗,影印本已经修订而未出校者尚有二百二十六条,所以衲史中的史 记对宋黄善夫本的校改共有两千余条之多。诚然,这些校改并不是肆意篡改, 而是本着很负责的精神,经过认真比较考证后做出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正确的。 但是张元济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做过如此多的校改,此后的几十年间人们都把衲 史视为宋元版,中华书局校点二十四史,如隋书、旧唐书等就是将其 当作宋元原本来使用的。圆张舜徽先生在八十年代初撰写的中国文献学中也如 此认为。如此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凡字下加点者为该字殿本和衲史本不同,凡字后加点者为加点处殿本有字而衲史本无。 - 十四史隋书、( 1 f l 唐书出版说明,1 9 8 2 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黄丕烈曾言“凡旧板模糊处最忌以新板填补,阮元亦云“刻书者最患以臆 见改古书 ,圆张元济也曾言:“传刻古书,虽疑文异字,贵能遵守。为其能正今本 讹失,沟通大义也。 影印古书特别是以抢救为目的的影印更是最忌改字,人所 共识。如果改字就失去了原本的本来面目,而变成了另一个版本,混淆了板本系 统,也失去了抢救的意义。对于学术性特别是以确立最佳读本为目的的整理出版 古籍,可以于宋元旧本明显之误、脱、衍、倒而有版本依据者,斟酌校改,以达 到错讹最少最适合阅读的目的。但一定要让读者知道在何处做了怎样的改动( 一 般是采取附上校勘记的方式) ,以免误导读者。今天我们校点古籍,多是采取这种 方式。另一种方式就是像嘉庆年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那样“凡有明知宋板之 误字,亦不使轻改,但加圈于误字之旁,而别据校勘记择其说附载于每卷之末 。 张元济在校史随笔序中说:“曩余读王光禄十七史商榷,钱宫詹廿 二史考异,颇疑正史之不可信。会禁网既弛,异书时出,因发重校正史之愿。 所以,张氏主持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立标准的本子,还 正史以本来面目。他自民国十四年校勘梁书起,汇集众本,历经十余载卒底 于成,使衲史成为迄中华书局点校本以前最标准的正史本子,并且为五六十 年代的校点二十四史创造了条件,中华本以衲史为底本者有后汉书 等十一种,作为校本者有汉书等十种,且吸取了张氏的大量校勘成果。衲史 这种成果的取得应该和张氏校改宋元本讹误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张氏并未对此向 读者和学术界言明,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人们对衲史的误解。在校勘衲史 竣工之前,胡适就曾多次劝张元济把校勘记及时出版,张氏以“文字繁冗” 为由,并未整理梓行,仅摘录若干条以校史随笔出版。在校史随笔中亦 没有予以交待改字之事。窃以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学者的张氏对宋版书的理想 化,不能容忍宋元旧本的讹谬,为保宋本之声誉而改字。正如张氏在给傅增湘的 信中说宋本“凡为诸本所不误而此本独误者,拟将其字改正,脱字亦不加( 曦按: 疑衍不字) ,此为保宋本之声誉,免外人之指摘起见”。 另一方面作为商务印 黄瓜烈荛圃藏一i s 题识,2 0 0 6 年中华| | 5 局影印宋元明清书日题跋- 丛刊本。 阮元币刻宋板 i - 琉总i = t 录,十三经注疏,1 9 9 7 年i 二海占籍j 版社据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刻本影印本。 p u 部丛刊续编影宋钞本群经卉辨跋, 汇编第8 8 9 贞。 阮元承刻宋板沣疏总t = 1 录,十三经注疏,1 9 9 7 年上海古籍 j 版社据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刻本影印本。 校史随笔序,汇编第2 8 贞。 张元济书札民国十九年九月五日致傅增湘札。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馆的一员,不得不考虑书的销售问题。我们在评价衲史时首先当然要肯定 它的贡献,但同时也一定要对其改字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 用它。 3 、重视宋本的艺术价值 天水旧椠,除了文物价值和校勘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雕版印刷 古籍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像版画那样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更没有像郑振铎等学 者研究版画那样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是在一些著作中( 如孙从忝藏书纪要、 项元汴蕉窗九录等) 偶有所及。张元济“尤嗜宋刻”,除了其“去古未远”, 错讹较少,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外,对其艺术价值也十分看重,“其制作之精善, 每一展玩,心旷神怡。他在题跋中一再为宋版书的精美而赞叹,如称赞宋刻本 陆士龙文集“纸质薄细,墨光黝润,镌工亦极古茂,可为宋刻上乘 ,夸叹宋 刻本五朝名臣言行录“全部书法多宗平原、率更,神采焕发。镌印至此,可称 能手,真宋椠本中之上驷也”。 他总结宋本书有四善: 一日写本镌工之美恶,视乎书法之优劣宋本可贵,以其多出能书者 之手凡此皆有姓名可稽者,其他即不出于专家,不成于一手,亦多下笔 不苟,体格谨严,虞、褚、欧、颜,各擅其胜,直可与碑版齐观。今有所谓 宋体者,世每以为胚胎宋刻,实则起于有明正、嘉之际,刻画无盐,毫无生 意;乃匠役之所为,而宋刻远不尔尔也。二日开版督责既严,工技自进。 下逮临安陈氏,建安余氏,鬻书营利,亦靡不各炫己长,别开风气鸿编钜 帙,雕镂精严其最可取法者,举每叶大小之字数,列本版起讫之岁时,而 镌工姓名,一一标载。此可见责任之攸归,自不肯苟焉从事。三日印刷 项元汴( 蕉窗九录:“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 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即余所见建i 日- n 本六臣注文选, 墨光灿烂,扪之隆起,纸亦莹洁无瑕,殆足与赵承旨本媲美。四日装潢 孙从忝尝言见宋刻本,衬书纸。古人有用澄心堂纸,书面用宋笺者,亦有用 墨笺洒金书面者,书签用宋笺藏经纸、古色纸为上。此即指线装书言。而宋 宝礼常宋本二 录序,汇编第1 6 7 页。 宝礼落宋本书录“陆十龙文集”条,汇编第2 8 5 页。 宝礼堂宋本书录“五朝名臣苦行录”条,汇编第2 2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之珍贵,更可见一斑矣。 他从写本、开版、印刷和装潢四个方面说明了宋本书的艺术价值。这些评价是很 公允准确的,就写本一端而言,宋本大多字体精美,如宋廖荣中世彩堂所刻之韩 柳集,“字均端楷,纯摹率更体”, 精妙绝伦,完全可与碑刻齐观,具有书法艺 术的特征。对宋本书的艺术特征进行如此系统,如此精辟的总结,应该说张氏乃 第一人。一谈到宋版书,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文物价值和校勘价值,张氏的 总结对我们以另一种眼光,即从艺术角度来欣赏它们,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二) 版本鉴定 1 、鉴定版本的方法 版本鉴定是版本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为涵芬楼收购古籍善本的实践以及和缪 荃孙、傅增湘等版本学家的交流,张元济深谙此道。他善于利用避讳字、刻工、 字体、序跋、牌记等各种方式来鉴定版本,并纠正了前人不少鉴定之误,其精彩 之处比比皆是。下面举例说明其具体鉴定方法: ( 1 ) 查避讳字 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陈垣史讳举例序云:“民国以前, 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其 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这种避讳同时存在于雕版印刷中,宋代刻书中的避讳之 风尤重,元代及明嘉靖以前基本不避讳,嘉靖后以至清代结束此风复起。因为一 代有一代之避讳,正如陈氏所言“反而利用之,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 古文书之真伪及时代,识者便焉”。所以,利用避讳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古籍的 出版时代,陈书卷七“避讳学之利用”中就有“因避讳断定时代例”和“因讳否 不画一知书有补版例”。早在南宋的晁公武就已经利用避讳字断代了,郡斋读书 志石经尚书条云:“经文有祥字皆阙其画,而亦阙民字之类,盖孟氏 宝礼迸宋小一f 5 录序,汇编第1 6 3 1 6 8 贞。 宝礼常宋本二侈录“河东先生集”条,汇编第2 9 4 页。 陈垣史讳举例序,1 9 9 7 年一j :海书店出版社排印本,第1 页。 同上。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未叛唐时所刊刻也。”“经文不阙唐讳及国朝讳,而阙祥字,当是孟知祥僭位 后刊石也。”虽然针对的不是雕版印刷的书籍,但其思路是相通的。到清代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