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_第1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_第2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_第3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_第4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 吴金龙(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指导老师:孙建孟( 教授) 摘要 低电阻率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相对于邻近水层而言,电阻率 值偏低并引起油水层解释困难的一类油气层。目前我国大部份探区已 经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低阻油气层作为一种隐蔽油气层也越来越受 到关注。济阳坳陷在许多油田都发现了低阻油气层,具有巨大的勘探 潜力,但是由于对低电阻油气层形成的地质规律缺乏认识,缺乏一套 针对济阳坳陷低电阻油气层的系统性综合评价技术,造成了目前低电 阻油气层勘探与评价的被动性。 本论文通过综合地质、测井、实验分析等资料,分析了各类低阻 油气层的微观机理并初步研究了各种微观机理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 研究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气层的多种新方法及低阻评 价流程;探讨了小波多尺度能谱分析在低阻油气层评价中的作用。具 体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研究成果: 1 ) 分析研究了各种微观机理成因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为具有针 对性的低阻油气层勘探提供了指导。2 ) 在低阻油气层定性识别方面, 首次提出了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形态特征对应分析法、电阻率沉积 韵律校正法、曲线饱满系数与椭圆度法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3 ) 对“月牙形”低阻油气层采用小波多尺度能谱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 在多个油阳的应用效果显著。4 ) 形成了低阻油气层判别流程与评价体 系。针对不同的低阻油气层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价。 关键词:低阻油气层,成因,识别技术,小波多尺度能谱 r e s e a r c ho nl o g g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o f l o w - r e s i s t i v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i nj i y a n gd e p r e s s i o n w u j i n l o n g ( g e o p r o s p e c t i n g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e s s o rs u nj i a n m e n g a b s t r a c t l o w r e s i s t i v i t yr e s e r v o i r sa r er e s e r v o i r sw h o s er e s i s t i v i t yi ss i m i l a rt o w a t e rp a y s ,w h i c hb r i n g sg r e a tt r o u b l et of l u i d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l t h o u g hm o r e a n dm o r el o w - r e s i s t i v i t yr e s e r v o i r sh a v eb e e nd i s c o v e r e di n j i y a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l a c ko fg e o l o g i cl a w sa n dc o l l i g a t e de v a l u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o f t o w r e s i s t i v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l e a d st ot h e p a s s i v e n e s s o f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s os t u d y i n gt h eg e o l o g i cg e n e s i s ,m i c r o c h e m i c a lc a u s e s ,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i sn e c e s s a r y w i t ht h ed i f f e r e n tk i n d so fd a t a sf r o m j i y a n gd e p r e s s i o n ,s e v e r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h a v eb e e nm a d e : 1 )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g e o l o g i cg e n e s i s a n d m i c r o c h e m i c a lc a u s e s ;2 ) p u tf o r w a r dt h ed e wm e t h o do f u s i n gc u r v es h a p e t oi d e n t i f yp r o d u c t i o np a y s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a n dq u a l i t i v e l y ;3 ) s u c c e e d e di n i d e n t i l y i n gt h em o o n - l i k el o w - r e s i s t i v i t yp a y su s i n gs c a l e - w a v e l e te n e r g y s p e c t r u mm e t h o d ;4 ) c o m eu pw i t h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s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s t u d yt h ed i f f b r e n tm o d e l so fe v a l u a t i n gs a t u r a t i o n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p r o c e s s k e yw o r d s :l o w r e s i s t i v i t yr e s e r v o i r s ,g e n e s i s ,r e c o g n i t i o nm e t h o d s , s c a l e - w a v e l e te n e r g ys p e c t r u m i l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石油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了谢意。 签名:兰金互柙6 年4 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石油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墨金五2 ,仍g 年年月,夕日 导师签名:即年弘月,酽同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第1 章前言 低阻油气层( 低电阻率油气层) 是一个相对术语,国外将其定义为: 在相同储层系统内和含水层之间测出的电阻率没有正差的生产商业性 油气的地层。孙建孟( 1 9 9 6 ,1 9 9 8 ) ,通过与渤海油田协作,在地球 物理资料综合应用、石油学报等文献中给出了低阻油气层的定义; 油气层电阻率相对于邻近水层而言,电阻率值偏低并引起油水层解释 困难的一类油气层1 1 “。欧阳健( 1 9 9 4 ,2 0 0 0 ) 也在其两部著作中给出 了相似的定义。国外p a u lw o r t h i n g t o n ( 1 9 9 7 ) 在论文中这样定义低 阻油气层:l a c ko fp o s i r i v e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o i la n dw a t e rl e g i nm e a s u r e dr e s i s t i v i t y j 。可见国内外研究者对低电阻率油层的界 定是基本一致的,均未根据绝对电阻率进行定义,而是普遍以油水层 电阻率的反差作为定义的依据。 目前我国大部份探区已经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勘探对象陆续由 构造油藏转向岩性与地层等隐蔽油藏。低阻油气层作为一种隐蔽油气 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济阳坳陷发现的低阻油气层纵向上主要集 中于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平面上主要集中于东营凹陷和惠民凹 陷,它们有着优越的成藏条件,蕴含着巨大地质储量。但由于对低电 阻油气层形成的地质规律缺乏认识,缺乏一套针对济阳坳陷低电阻油 气层的系统性综合评价技术,造成了目前低阻油气层勘探与评价的被 动性。 从国内外文献研究看,已有大量文献论述低阻油气层的评价问题, 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外p a u lw o r t h i n g t o n ( 1 9 9 7 ) 将低 阻油气层的微观机理归为六大类p l ,国内的曾文冲、孙建孟等从内外因 的角度将低阻油气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分类【1 4 l ,认识上基本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l 章前言 达成共识,结合特定类型的低电阻率油层从泥质附加导电、微孔隙结 构、地层水矿化度、盐水泥浆侵入或导电矿物等方面进行剖析,并结 合室内岩石物理实验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各种地 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在相应区块对比解释,取得了一些效果, 可以说对于形成低电阻油层的微观机理,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日臻完善、 成果丰硕,随着核磁共振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但目前国内外低电阻油层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层内微观导电机理 方面,对于低阻油气层的宏观地质成因缺乏研究,将宏观与微观结合 进行研究更是一个空白。 国外在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和新技术应用上领先于国内。针对低 阻储层的特殊性,国内外研究者对其成因与特点等进行了长期研究,提 出了多种导电模型来进行评价。c r a n e 等( 1 9 9 0 ) 提出扩展阿尔奇公式 ( e a e ) ,他认为,通常的导电成分有宏观孑l 隙、粗糙孔隙表面、岩石骨架 中的微孔隙及骨架导电矿物等。o l i v a r 等( 1 9 9 1 ) 提出泥质砂岩的颗粒 电导率法,颗粒电导率法将颗粒表面粘土( 泥质) 的电导率处理成电学 上等效的等效体积电导率,推导出类似于标准w - s 模型方程的泥质砂岩 表达式。c h a r l e s ( 1 9 9 5 ,1 9 9 6 ) 提出有效介质模型( e 姗) ,该模型不仅提 出自己计算含水饱和度关系式,而且给出了更具体的计算粘土颗粒电 阻率公式和计算粘土颗粒与石英颗粒混合骨架的电阻率公式。 6 i v e n s ( 1 9 8 7 。1 9 8 9 ) 提出岩石骨架导电模型( c r m m ) 。国内普遍应用于低 电阻油层解释评价的w - s 、s - b 、d - w 及泥质骨架导电模型等模型均是 援引国外研究成果,这些模型都是国外根据其特定地质特征、储层类 型提出的,有特殊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在国内因取资料数量、岩 石物理试验条件等的限制,各种模型的应用均不很成熟,其适用性、 合理性和应用效果均有待研究论证。 2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储层流体识别的通常的方法是根据电阻率测井曲线应用阿尔奇公 式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及含油气饱和度,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判定地 层含流体情况。谭廷栋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孔隙度重叠的方法来解 释含气地层峥l ,丁娱娇等利用介电常数结合声波测井来识别地层流体嗍。 根据核磁共振测井资料t 2 差谱法同样可以得出地层流体性质资料 7 1 。 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灵敏区在冲洗带或侵入带,往往给不出确切 的流体性质信息,对于常规资料解释流体性质受孔洞、裂缝和泥质等影 响,解释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 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征,国内外众多学 者把小波变换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像分形、医学成象与诊断、机械 振动与噪声、行波信号分析、谐波检测等,并取得了大批成果。国外 j m o r e l e t 与c r o s s m a n l 9 8 1 年并首先将该理论应用到石油勘探地震波 及其数据压缩方面。国内徐学明最先对小波的地学应用作了展望,侯 遵泽和杨文最先采用两维快速小波变换进行重力反演问题的研究,中 科院测地所等取得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i s , g l ,包括重力潮汐预处理及 其调和分析、海平面变化分析、航空重力测量数据降噪处理、地震面 波频散曲线的确定与地震数据压缩等。焦翠华,李洪奇等( 1 9 9 9 ) 首先 将小波分析引入测井,并利用小波分析来提高声波等测井曲线纵向分 辨率,划分地层界面0 l 。焦翠华,李冰( 1 9 9 9 ) 利用零通小波进行测井 曲线多尺度划分地层多级旋回,并实现了自动分层l 。钩永锋、年静波 1 9 9 6 年利用小波分析提取了三种小波参数作为地震特征参数。进行油 气检测。2 0 0 3 年岳文正、陶果通过对已知储层进行小波能谱分析,提 出了利用能量主峰特征来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1 2 1 。总之,利用小波 变换提取测井特征参数来进行储层流体性质识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上看,目前对低阻油气层的就还没有形成一套以岩石物理研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究为纽带,从地质成因到微观机理到测井评价这样的多学科综合性的 低电阻油气层评价技术。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 研究低阻油气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因素和微观机理之问的匹 配关系。 2 )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低阻油气定性识别方法研究。 3 )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油气识别研究。首先建立能量谱特征识别 库,然后对信号计算小波能量谱,得到待识别体的能量谱分布特征,通过 与能量谱特征识别库中的能量谱傲对比分析,对待识别体进行类型划 分。 4 ) 低电阻率油气层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本论文拟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对低阻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从收集各种数据及分析化验资料入手,分析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对 低阻油气层的控制作用,总结归纳低阻油气层微观与宏观之日j 的匹配 关系。然后研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流体识别的新方法,特别 是小波能谱分析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并完善饱和度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多种饱和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形成一套低阻油气层解释方法和软件技术,并对实际井资料进行处理 分析,研究应用效果。最后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低阻油气层评价技术。 油气层的成因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低阻油气层测 井评价方法。 4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2 1 低阻油气层的分类 低阻油气层按成因机理分类,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口4 1 ,内因 是指油气层本身岩性、物性变化,如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泥质 含量高、微孔隙发育、骨架导电、岩石强亲水、含灰质胶结等。外因 是指作用在油气层的外在因素变化,如油气层和水层地层水矿化度不 一样,而且差异很大:又如盐水泥浆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限,薄 互层与测井纵向分层能力有限等测井仪器因素造成的低阻。 本文从测井特征的角度将各类低阻油气层按照电阻率与自然电位 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典型的三大类:1 ) 为s p - - r t 逆对,且电阻率高于 围岩,构成“椭圆形”,代表性区块曲堤、史南;2 ) 第二类为s p r t 微逆对或平台对,且电阻率接近围岩,构成“半椭圆形”;3 ) 第三类 为s p - - r t 顺对,且电阻率低于围岩,构成“月牙形”,该类低阻油气 层,与水层电阻率反差小,且低于围岩电阻率,测井特征与水层相似, 典型区块营1 1 、滨6 6 0 、单更4 5 等。 2 。2 泥质对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分析 当储层中含有泥质时,电阻率的导电特性变的异常复杂。在很多 情况下特是构造低阻油气层的重要因素,有时可能成为主要的因素。 这一共识源于泥质的附加导电性。 1 9 5 6 年h i l l 等人大量的实验发现泥质砂岩电导率比按其地层水矿 化度换算出的电导率要高,这归结于泥质中粘土矿物具有阳离子交换 特性。基于泥质附加导电性人们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并联导电模型来表 征泥质对电阻率的贡献。泥质中粘土导电的复杂性是由其特殊的晶体 结构所决定的,随着对低阻油气层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导电的复杂 5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冈素研究 性认识越来越清楚。 一般来说,砂岩孔隙中的分散粘土是在沉积岩的沉积作用以后, 由于孔隙流体中粘土晶体的沉淀作用形成的,故它们是岩石孔隙的充 填成分,并具有各种不同的晶体尺寸和形态,因而分散粘土对孔隙流 体的流动性和饱和度均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据j = w n e a s h a m 研究,砂 岩孔隙中的分散粘土主要有三种分布:离散式;孔隙内衬粘土,;孔隙 搭桥粘土。砂岩孔隙中三种类型的分散粘土,均对砂岩的物性产生明 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含离散颗粒粘土的砂岩具有较低的粘土含量( 约 5 ) 和阳离子交换容量9 ( 约o 0 3 m m o l c m s ) ,故可近似认为是纯砂岩; 含孔隙内衬和孔隙搭桥类粘土的砂岩,具有高的粘土含量( 7 2 0 1 和9 ( o 1 1 o 6 9 r e t o o l c m 3 ) ,故对砂岩性质有重要影响1 1 3 6 1 。 一方面上述三种分散粘土改造砂岩的粒问孔隙,使孔隙直径普遍 变小和微孔隙十分发育。另一方面同沉积和沉积后生粘土矿物在地下 遇水发生以下三种现象:晶格破键作用;晶格内的置换作用:外露氢 氧基中的氢被阳离子置换。上述三种现象造成粘土颗粒表面均带负电 荷,它必然要从附近的水溶液中吸附阳离子而达到电平衡,而这些被 吸附的阳离子又处于可交换状态,即可与其它被吸附的阳离子或水溶 液中的其它阳离子交换位置。同时粘土表面的负电荷,又具有排斥水 溶液中的以作用。岩石中的水分子是一种电荷不完全平衡的极性分子, 对外可显正、负两个极性。因此,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表面可直接吸 附极性水分子。这些被吸附的极性水分子叫吸附水;被粘士表面负电 荷吸引的阳离子( 如肠) ,又可与极性水分子结合而成水合离子。生成 水合离子的作用称为离子水化,与阳离子结合的极性水分子又叫结合 水。这样,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荷既可直接吸附极性水分子,又可通 过它吸附的水合离子而间接吸引极性水分子,从而在粘土表面形成一 6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层薄水膜。粘土颗粒表面直接和间接吸引极性水分子而形成水膜的作 用,称为粘土水化作用或水化膨胀作用。 曾文冲指出,不应过分夸大泥质附加导电性的影响,泥质中粘土 矿物充填与富集造成微孔隙发育,是形成低阻的重要因素,泥质附加 导电性在高化度条件下其影响可能甚小州。 总之,关于泥质对储层岩石电性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倾 向于用附加导电性来解释。实际上泥质对储层电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粘土阳离子交换所产生的附加导电性,另外,由于泥质含量 的增加,地层孔隙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使得储层的孔隙直径变 小、电流的迂曲度增大。因此,泥质的附加导电性和由于孔隙结构的 变化所引起的电阻率的增加同时存在。不同的条件下,泥质对电性的 总体影响可能是减阻的也可能是增阻的。 在低矿化度下,泥质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在低含水饱 和度时其影响均大于l 欧姆。在中等矿化度下,泥质含量对电阻率的 影响变得比较微弱,在低含水饱和度时其影响不大于l 欧姆。这表明 在中低矿化度下泥质对电性的影响以阳离子附加导电为主,随着矿化 度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在高矿化度下,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储层岩石的电阻率呈现增 大的趋势。这是由于在高矿化度下,泥质对孔隙结构的改造作用大于 其阳离子附加导电作用,从而表现出增阻作用,使得储层电阻率随着 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2 3 骨架导电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岩石骨架中的含有不同比例的重矿物,其中部分为导电的金属矿 物,如黄铁矿、菱铁矿、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等。欧阳健( 1 9 9 3 ) 曾 对塔里木侏罗纪富含含黄铁矿低阻油气层做过实验分析,他认为团块 7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 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冈素研究 状的黄铁矿形成局部涡流可影响感应测井电阻率,青海油田富含黄铁 矿的低阻油气层电阻率测量出现了回零现象。 为了验证骨架导电与否,采用p a u l w o r t h i n g t o n 1 7 1 提出的实验方法, 对岩石样品测量干岩样。如果干岩样电阻率非常高,则说明骨架不导 电,反之,则说明骨架导电。针对所研究的油田取心情况和重矿物分 析资料。选取了营1 1 - - 4 8 、史1 0 2 、滨6 6 5 、滨4 2 3 、商2 5 - - 1 0 9 、王 6 3 1 井,共计2 5 块样品进行了干岩样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骨架电 阻率非常高,说明骨架不导电,这是国内首次进行系统的干岩样电阻 率测量,具体结果见表2 - l 。 表2 1 研究区内测量低阻井段干岩样电阻率统计表 样号长度 直径干样电阻干样电阻率 井号 c mc mc m| q q m l l 2 4 6 32 5 2 05 0 8 6 0 0 01 0 2 9 3 9 6 营l l 4 8 1 22 5 7 12 5 2 47 8 7 6 0 0 01 5 3 1 9 7 6 1 3 2 5 7 5 2 5 2 32 3 7 7 0 0 0 4 6 1 2 7 1 1 42 5 7 82 5 2 52 0 2 0 0 0 03 9 2 1 5 7 8 史1 0 2 1 52 5 7 62 5 2 16 0 3 5 0 0 01 1 6 8 8 1 8 1 62 5 7 32 5 3 01 3 6 4 0 0 02 6 6 3 7 l2 7 0 72 5 2 24 2 4 3 0 0 07 8 2 6 0 8 6 滨6 6 5 22 5 7 52 5 1 65 8 0 6 0 0 01 1 2 0 4 4 5 2 l2 5 6 9 2 5 1 83 8 8 6 0 0 0 7 5 2 8 6 9 7 滨4 2 3 2 22 5 7 12 5 2 24 6 9 5 0 0 09 11 7 8 6 9 3 2 5 7 92 5 1 4 测不到 王6 3 l 42 5 7 12 5 1 4 测不到 商2 5 1 0 9 1 7 2 5 6 5 2 5 1 6 测不到 8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2 4 实验资料分析 根据曲堤、商河、金家、史南、平方王、滨南、牛庄、东辛等油田 的岩心实验资料,总结归纳了各低阻区块的岩心分析数据特征,如表 2 2 ,从表中可以看出济阳坳陷低阻油气层具有以下特征:1 ) 大部分低 阻储层粒度中值在o 1 2 9 m 左右,岩性较细,为细砂岩或粉细砂岩:2 ) x 一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大部分岩心具有较高的伊蒙混层和高岭 石含量,片状伊蒙混层,蠕虫状或片状高岭石充填在粒间孔隙中,导 致微孔隙特别发育。因此,岩性细,微孔隙发育是形成低阻油气层的 非常重要的因素;3 ) 不同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相差比较大,可见形 成低阻与孔渗变化范围无关;4 ) 低阻储层都具有较高的粘土含量,其 第衍射粘土含量在6 0 o - 1 0 之间,但是金家油田屉衍射粘土矿物分析 表明,其1 0 的泥质中全部为伊蒙混层,阳离子交换容量达到 1 9 r e t o o l 1 0 0 9 ,比其它低阻油田高出许多,从而表明金家油田属于泥质 附加导电引起的低阻类型。其他油田粘土附加导电性不显著,其作用 主要表现在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和导电网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9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微观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冈素研究 潜 童号;。 。 一 o 蓁 霾 寒 期 蕤 茹叁 塞 扣 羹l j 船 j 幻 器 慨 静 盏 舞蜡 霹霖翼 夔蓍 盈 眷 蔓 驾 量 荨 萼 口口 诂 口。 髦述 高 晶 镯 叶 碍 葛 甚矗 奇3 箜2 一一 襄 粪 篷 导禽 号 葛 茎 垂 轴龠吊目帮 辈饕 瓮 等品 爿 垂甘 g 止 士h 髫 壬h 馨骘越 疆 裂l蜓酿 皿 裁! 四= 镁 球琳 谥 蹼佬 蕤 船 蘸 露椒 凿 鬈俺 餐娶蘸 磐 袄 悼懈 饕箍 篓 殛篓遂基葵+ 阮z p ,判断为油层; 2 ) 当d r t p w l i p 、d r s w _ w l i s 时,判断为水层; 3 ) 当w l i p d r t p o l i p 或w l i s d r s w o l i s 时,判断为油水 同层。 应用实例 微分法突出了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对各种 成因类型的低阻油气层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图3 - 4 c l 井测井曲线图 图3 4 是滨6 6 0 块的解释成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油层电 阻率比围岩低的情况下,通过地层水电阻率的合理选值可以比较好地 将油水区分开来。在没有水分析资料的情况下,可参考利用s p 曲线计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3 章低阻油气层定性识别方法研究 算的地层水电阻率。 3 1 4 相对渗透率方法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服从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地 层产液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油或水在孔隙中的流动能力。而且渗透率随 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束缚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既包 含了孔隙度的资料又包含了饱和度( 电阻率) 的资料,因此用相渗透 率可以较好地描述储集层的产液特性 2 2 - 2 ”。 方法原理 实验及渗流理论告诉我们,岩石中有可动水但不一定产水,地层是否 产水与可动水的相对含量、岩石润湿性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可动水判 别油水层也不易确定统一标准。储层中的油与水一般同时存在,但哪种 流体优先产出,与它们的相对渗透率有关。若油相对渗透率大于水相对 渗透率较多,则储层只产油,不产水;若水相对渗透率大于油相对渗透率 较多,则储层只产水不产油;若两者接近,则油水同出。 应用实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利用相对渗透率确定产液性质比单纯依靠含 油饱和度的大小来划分油水层更加合理,所以对各种低阻油气层都有 一定的识别效果。 图3 5 是曲堤油田六块岩心的相渗透率实验结果,对该结果进行多 项式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 论文第3 章低阻油气层定性识别方法研究 图3 - 5曲堤油田穴块岩心的相渗透率实验结果 工= ( 瓯一s 。) ( 1 一s 。) ( 3 8 ) k 。= - 2 8 2 1 x 4 + 7 3 8 9 8 x 3 7 0 5 0 8 x 2 + 2 8 6 7 7 x 一4 0 9 5 5 ( 3 9 ) r 2 = 0 9 5 9 8 k ,= 1 0 7 2 9 x 3 1 8 3 9 4 x 2 + 1 0 9 1 6 x 一2 1 9 5 3 ( 3 1 2 ) 9 2 = 0 8 8 7 1 s 。,s 。测并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