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诗歌形式品读诗情内蕴初中古诗教学之浅见 潘素文 古典诗歌极讲究格律。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的这种外在形式特点,使得诗歌读起来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和谐。古典诗歌的吟诵就是根据声音的节拍、平仄的变化等而有长短有高低,将感情借助旋律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因此,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反复吟诵,是通向诗歌内蕴的必由之路。但我们中学诗歌教学却往往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形式特点,偏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泛泛赏析,致使诗歌中内在的意蕴无法得到更好地表现。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学会“以声律为窍”,将诗词声律融合进诵读,让学生通过吟诵“成于外,而化乎内”。下面结合课堂实例,略谈浅见。 一、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古代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现代汉语许多方言都还保存着这四个声。但北方许多方言(包括北京话)和西南方言里,入声已经消失,因此这两地方的人讲究平仄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一些常用的入声字需要记。现在平声分为阴阳,成为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词格律中,古人又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和“仄”两类。所谓“平”就是平声,读来字调平直,不升不降;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读起来字调有升降,有升降就有不平,仄的意思就是不平。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平声声调高,仄声声调低。 吟诵时怎样处理平仄表达出的诗中蕴藏的情感呢?应该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如教钱塘湖春行时,笔者查出了入声字:北、脚、啄、欲、没、不、绿、白,指导学生划出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和诗句的节奏有密切关系。二、四、六、末一字是节奏所在,因此就成为协调平仄的关键。只要节奏点上的平仄能够相间交错,就可以形成音乐美。一、三、五字因为不是节奏点,所以对它们的平仄要求就可以放宽些。加外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孤山寺北贾亭西, 仄仄平平仄仄平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平仄仄几处早莺争暖树, 平平仄仄仄平平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平平仄乱花渐欲迷人眼, 仄仄平平仄仄平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平仄仄最爱湖东行不足, 平平仄仄仄平平绿杨阴里白沙堤。 当然“平长仄短入声急”又有具体的要求,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画有一个“”表示拉长一点儿,画两个“”表示再长一点儿,画三个“”表示最长。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在上联的出句中,第二个字“山”和第六个字“亭”是平声,是句内的小节奏点,“西”是整个出句的落脚点,所以“西”应该读得比“山”和“亭”长。在整个上联中,出句最后一个字“西”和对句最后一个字“低”都是平声字而且押韵,但二者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西”只是出句的落脚点,而“低”是整个上联的落脚点,因此“低”应该读得比“西”长一些。 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比如,读枫桥夜泊的前两句时,下面的处理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是入声字,但由于是在第一个位置,可长可短,“落”字必须很分明,读得短而清楚)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二字都是平声,但不可以都读得一样长,“江”字要短,吐音清晰后就把“枫”字吟得长长的,“渔火”的重音落在“火”字上,并收得有停顿感。“对”字不要太重,声音由“火”的重转到“对”时变柔,“愁”字尽量拉长,字音清晰而气息轻柔,跟后面的“眠”形成对比感。 从平仄指导学生吟咏诗歌,诵读时马上就有抑扬顿挫之感,有读诗的韵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的话,也就熟悉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自然易于记忆和背诵。 二、读出节奏,明了意义 声韵仅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节奏是感情的表现,是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轻松喜悦的心情,往往表现为明快的节奏;昂扬的情绪,往往表现为急促而有力的节奏;悲哀的情调,往往表现为缓慢低沉的节奏。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二一”。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节奏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二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吟诵时更能产生起伏之感、顿挫之美。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杜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但教师对诗歌的节奏知识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经常犯一些自己都不易察觉的错误。如笔者听到的行路难就是一例。 师: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极度抑郁,他有怎样的表现? 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这两句诗应该怎样去朗读?老师教你们从划分节奏上感知朗读方法。这两句诗是四三节拍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要读得慢点。 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节奏划分上是错误的,不应该是“二二三”,应该是“二二二一”,即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还有教师在节奏表意的引导上不到位,读时要强调“食”、“心”这两个畸零的单音节,因为它们是诗歌表达的中心。在读时要处理好这两个字的重音,可稍做延长停顿。这两句的节奏要读得缓慢低沉,读出悲哀的情调。 三、分析声韵,读出感觉 如何让吟诵有助于理解呢?我们吟诵时如若只看内容而不管音韵的形式,总会在理解上有所偏差。因此,介入音韵学知识,分析诗歌的声韵值得尝试。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分为洪亮、柔和、细微三个级: 洪亮级的主要元音都与口腔大开的“a”有关,寒前(an)、唐江(ang)、人勤(en)、庚东(ong或eng)、发花(a),宜于表现热烈奔放、慷慨雄壮的感情。 柔和级的主要元音为“o”、“i”、“e”,口腔是半开的,开怀(ai)、豪条(ao)、波歌(o或e)、侯求(ou),宜于表现明朗欢快、清新委婉的感情。 细微级的主要元音是“i”、“e”“u”“”,皆学(e)、飞堆(ei)、支齐(-i、er、i或u)、姑苏(u),口腔是闭的,宜于表现哀切抑郁、悲愁细腻的感情。 笔者听到过零丁洋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请看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押什么韵? 生:经、星、萍、丁、青。 师:押ing韵。古诗讲究格律,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开口音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受。ing韵主要元音是“i”、发音时口腔是闭的。你们觉得会抒发什么情感? 师生讨论 师:ing韵宜于表现哀切抑郁、悲愁细腻的感情,恰好跟诗人要传达哀伤悲痛的情感相契合。所以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怎样? 生:低沉、抑郁、悲愁的。 师:请同学们把这种感情基调读出来。 (生读,感情较到位) 指导吟诵时,教师分析了音韵,让学生了解了ing韵这一闭口音的表达效果,学生心中对诗歌的感觉就有了,课堂朗读时感情基调就基本能读出来了。 四、读好重音,表现情感 诗歌的重音是根据词句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准确辨析重音,正确地读好重音,才能给人以轻重有致、节奏和谐的美感,才能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具体到诗歌诵读处理上可以是提高音量,也可重音轻读,也可慢读(速度特意放慢,或有点拖音以示强调),也可虚声烘托(声轻气多的声音),前后停顿(在重音字前后稍做停顿)。 过零丁洋教学片断: 师:那颔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一种凄苦的情感。(师板书:感凄苦) 师:该如何处理颔联的朗读节奏、语调? 生:我觉得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语气要缓慢,还应该读出重音。 师:很好,你已经读出了节奏,还关注到重音。重音怎么处理? 生:重音要落在“破碎”飘”,“浮沉”、“打”上。(生读,全部是提高音量读) 师:你已经有意识地读出重音。但重音不一定要重读,也可重音轻读,也可慢读,也可虚声烘托、在重音字前后稍做停顿,甚至是声音的颤抖。(师示范诵读,读得很有感情) (反复引导学生读) 师:颈联与标题有什么关系?情感是如何的呢? 生:似乎更深一层,很悲痛,国恨家仇,身陷囹圄,又无回天之力。 师:(师介绍诗人身为阶下囚背景)他感到孤独无助,对自己国家行将覆灭的朝廷担忧、悲痛,但却又很无奈。(板书:诉悲恸)吟诵时应当有何表情?重音如何处理? 师:(指导读声轻气多的声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情充沛,“说惶恐”“叹零丁”甚至读出了颤音。) 师:悲恸之情真是令人潸然泪下啊!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这位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重音,还让学生了解了重音的具体读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读得有情有味。诗人孤独无助,对自己国家行将覆灭而担忧、悲痛、无奈之情也就自在学生心中了。 当然,掌握平仄、基本节奏、明确音韵、处理重音后,要根据内容不同,做到”抑扬、顿挫、断续、轻重、疾徐、反复”,同时也要注意脸色与眼神,体态与气息等。在我市xx优质课评比中使至塞上的朗读处理得较好。教师指导要朗读时注意脸色、眼神、手势、体态与气息等的配合使用,并通过加语气词的方法来强化学生体悟。 使至塞上教学片断: 师:读“单车”,心里想像在广袤的沙漠中孤独的、不多的随从的队伍,因而有了凄凉孤苦之情。 师读:单-车-(延长,无奈自嘲)。(生读一回) 师:征蓬是飘飞的,要想像眼神随着飘飞的蓬草而飞。征蓬,声音要延长,看到想到自己的无依无靠,音随蓬草不见而消。 师:归雁(抬头,想象看到雁群北归,而我却又归向何处),音随雁走而消。 师: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如果加一个叹词,你会加哪个,加哪里? 师生讨论后:征蓬出汉塞,(哀叹,唉)归雁入胡天。 师:“孤烟”让人觉得伤感寥落。要读得低沉延长。落日的“落”,速度加快(加手势),老师同样用了加语气词的方法,讨论后明确:(顿,深吸气,啊)大漠孤烟直,(再吸气)长河落日圆。教学生读“大”“直”、“长”、“落”并配以手势。 关注诗歌的形式,把晦涩无声的文字演绎成琅琅之声,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并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岑溪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綦江中考考生数学试卷
- 去年中考江西数学试卷
- 内乡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河北石家庄铁道大学选聘考试真题
- 培优100数学试卷
- 潘洛思维数学试卷
- 青羊区四年级上数学试卷
- 内江市小升初数学试卷
- 青山初中月考数学试卷
-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
- 基于Java的网上书城的设计与实现
- 酒店客房验收工程项目检查表(双床房、大床房、套房)
- 开音节闭音节中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练习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保养方案
- 融资性担保贷款保后检查表
-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 ASTM E155标准图谱(数码照片—卷Ⅰ铝合金)(课堂PPT)
- 合同转让三方协议范本
-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 变电检修管理通用细则 第6分册 电流互感器检修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