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肉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文从本体论的主体间性高度深入剖析了梅洛一庞蒂从早期到晚期的哲学 历程,并试图在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闻性哲学转变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其独特的身 体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梅洛一庞蒂的哲学在现象学方法的指导之下,始终以身体 为突破口,以身心交融为基本模式,试图最终建构一种身体主体间性的本体论。 这一思路打破了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为后笛卡尔主义时代的哲学发展指明了 方囱,在鹾方哲学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梅洛一庞蒂在这一本体论的建构过 程中却始终困惑于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之间的矛盾,他一方面看到主体性破坏了 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另一方面也意识到恢复人与自然之闻的融合关系不 能以牺牲主体性为代价。 前期,梅洛一庞蒂从意识与自然的中闻项身心交融的身体出发重建 传统的认识论,这样既在身体层面保留了主体性的成就,又从身体中看到了意 识与自然的黏附关系。但他逐渐意识到这一策略同样也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漳之 中,而且把主体退化为身体又使其哲学蒙上了还原论的色彩。中期,他以索绪 尔的符号理论为参照,试图克服翦期的还原论色彩,把文化世界从身体中解放 了出来,并以隐喻身体的概念表明其不同于身体所处的知觉世界运作的独特逻 辑,但这样一来,身体与隐喻身体之间的关系又成了其不得不解决的关键闻题。 后期他试图直接从意识与自然的可逆和交织出发,把身心关系的模式扩大到主 客关系中去,但他翁期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却限制了他这一思考的深度。总的来 讲,梅洛一庞蒂是想在身心、主客之间进行调和,一方面贬低主体,使主体下降 为凌身纯的主体,另一方面捻高自然,使自然成为灵性纯的自然,最终使主体 与自然同位,以达到其主体间性本体论的目标。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 它是以主体彝自然的退让为前提的。丽导致德走向自然主义的撮本原嚣裁在于 他对主体间性的误解。 主体闻性的本质并不在予人与自然的融合,两是在予入的自由的充分实现, 正是对自e l j 的追求才使人类从蒙昧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征服自然的力量,同 样,也正是这种对蠢由的追求使人类感到在征服鲁然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自然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的反抗,从而要求超越这一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状态,重新达到与自然的融合。 这种主体间性不可能在现实领域实现,而只能在超越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实现。 梅洛一庞蒂试图以现实领域知觉层面的身心交融为主体间性的基本模式,只能是 一种浪漫主义式的空中楼阁,而只有把审美层面的身心关系作为主体间性的基 本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主体间性的本体论。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必然要走向审美 主义的主体间性。 关键词:梅洛一庞蒂身体主体间性肉身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 a b s t r a c t 1 1 1 ea n i d ep r e s 咄ap f o c e s so f m 甜e 釉- p o 啊s 蛳1 0 s 叩h y 舶m i i l t a r s l j b j e c t i v i t yo fo n t o l o g y w 卸临t 0p m b i sp a r t i c u l 盯血c 0 巧o nb o d yi n 也e1 1 i s t o d r o fl 沁mp l l i l o s o p h yo fs u b j e c t i 啦t 0 蛳l o s o p h yo fi n t 蹦州e c t i 讥以a n dp o i l l t so u ti t s s e i l s e a n gs h o n c 咖i n g m e r l 朗m p o n 毋sp 1 1 i l o s o p h yf o l l o w st i 圮m e t l l o d eo f p k 殪1 0 m e n 0 1 0 9 弘s t a r t s 丘o mo n e so w nb o d y 1 0 0 l 【s l eu i l i 够o fb o d y 趾l dm i j l d 勰a b 础cm o d e l ,仃y st 0c 0 n s 仃u c ta o n t o l o 斟d b o u ti n t e r s u b j 硎访哆o fb o d y 1 1 1 i st l l o u g h t b r 缸l ( ss u b j e 蛐j e c ts p l i ti n 舰d i t i o n a lp m l o s o p h xp o i l l t so u taw a yf o rn i e p h i l o s o p h yo fp o s t - c 粕i a i l i s m ,h 勰ai m p c i n 孤ts e i 坞ei nn l eh i s t o 巧o fw 懿t p o s o p l l y u 晌m m a t e l mm 甜e 叭- p o n 锣i sa l w a y sp u z z l c db yt h ec o n f l i c tb e 咐嘲 州e c t i v i 哆a i l di i l t e r s u b j e c t i v i t yi n n l i sc o n s t m c t i n 辱h e 吐l i n k s l a ts u b j e c t i v i t ) r b r e a k st l l eu n i t ) ro f h 啪锄趾dn a t u r e ,a ts 锄et i l i l eh ea l m i l l l 蹈t l l a t 、) i r ec 锄o t 百v e u p 州e c t i v i t ) r f o rs 州n g t h j su i l i 够 i i ll l i s e 砌ys t a g e ,m 矾e 锄- p o n t ) ,s t a l t s 丘o mam i d d l et 锄b e 帆咖 c o i l s c i o u s n 龉s 锄dn 曲j 1 1 e ,n 锄e l ym eb o d y 勰t h eu 1 1 j t yo fs o u l 锄db o d y ,w a n t st 0 r e c o n s t f l l c t 仃锄d i t i o n a l 印i s t e i n o l o g 弘i i ld o n g i n g ,h er e t a i l l ss u b j e c t i v i t yo nt 1 1 e l c 、,e lo fm eb o d y a tt 1 1 es 锄et i m eh ea l s 0s e 懿廿1 eu i l i t ) ro fm ec o i l s c i o u s n e s sa i l d n a t u r ei 1 1t l l eb o d y b u th ei si n c r e 弱i n 酉yc o n s c i o u so f 伽st a c t i ca l s 0b e i i l gi nt l l e 仃a p o ft l l e g u _ b j e c t - 0 b j e c ts p l i t ,a t 廿l es 锄et i i l l e i l i sn l e 0 巧a l s 0h 雒at d 锄c yo f r e d u c t i o n i s m ,f o rs u b j e c t i 访t yb e i n gr e d u c e dt ob o d y i nl l i s1 1 1 i d d l es t a g e ,h er e f e 侣t o s a 吣跚r e s 廿1 e o r yo ns i 印s ,缸弘t 0c 0 仃e :c t l l i se 砌ym e o r y s 础u 鲥o i l i s m ,h e s 印a r a t e sm ec i l l t u r a lw o r l d 缸眦l eb o d y ,觚d 百v 嚣i taq l l 弱i - b o d yw l l i c hi n d i c a t 鼯 i t sd i f j f e r i 饥tn m n m gl o 百c 五o mm e p e r c e i v c dw o r l dw h i c hb o d yl i v 鼯b u t ,觚s w 嘶n g m eq u e s t i o nt l l a th o wd o e s 廿l eb o d y 缸锄s f o 咖i i l t ot i 屺q 岫s i b o d yb e c o m 鹤 m 甜e a u p o 啊s 丘r s tt a s k i i l1 1 i sl a t e rs t a g e ,h es t a n sd i r 硎y 舶mm er c v e r s i b i l i t y 锄d 出a s mb e m e 铋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锄dn a m r e ,缸y st 0e x t e n d 1 er e l a t i o nb e t 、) i r e 铋 s o u l 肌db o d yt 0t l l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l l _ b j e c t 锄do b j e c t b u tk se a 订yo p 访i o no f r c l a t i o nb e t 、) l ,e 饥s o u l锄d b o d y l i m i t sl i se x t e i l s i o n s p e a :i 【i n gg e i l e r a l l y m 甜e a u p o n t ) ri so n am i d d l ew a yb e 铆e 明s o u l 锄db o d y s u b j e c ta n d0 b j e c t 0 n l e o n eh 锄d ,h ed 印r e c i a t e ss u b j e c t ,m a k 够i ti n t o 如i 1 1 c 枷删s u b j e c t ,o nt l l eo t l l 盯 i h 锄d ,h ea p p r e c i a t e sn 帆m a k e s i ti 1 1 t 0 缸a i l i m 砷e d 删眦,a n d 缸a l l ye q u a l s l 伽 i i nd o i n gs 0 ,h ec o l l s 仃u c t sh i si i l t e r s u b j e c t i v i t yo fo n t o l o 醪b u tt h i sn e r s u b j e c t i v i t yi s t h ei n t e r g u _ b j e c t i v i 哆o fn 砷删i s m ,i tp r e s u p p o s e sg u b j e c t sc o n c e s s i o nt 0l l 乏曲r e w 1 1 a t l e a d s1 1 i _ mt on a t u r “s mi s 砸m a r i l yk sl i l i s u i l d e r s t 锄d i n go fi i l t e r 喇e c 脚 1 1 1 ee s s 锄c eo f 证c e i ? s u b j e c t i v i t ) ri sn o tt h eu n i t yo fl m m 姐锄dn a t u r e ,b u t h u m 趾s 自e e d o m ni s 自d o mt l l a tm a l ( 销h u m 锄w a l ( i n gu p 舶mp 咖o r d i a ls t a _ 峨 b e c o m e sas 仃饥g t ho fc o n q u 耐n gn a n 鹏s i m i l a r l y i ti s 舶e d o mt l l a tm a k eh u m 锄 俄l i n gn 舭sr e s i s ti nt 1 1 i sc o n q u e 血l 吕a n dm a l ( eh u m 趾t r a n s c e l l d i n gt h eo p p o s i i l g w i mn a t u r e ,r 删n gt h eu m t y 晰t l l 舳t 哪s 缸盯州硎们t ) ,i s1 1 0 tr e a l i z a b l ei n t l l er e a lw o r l d b u ti i ln l e 舱s t h e t i cw o r l dw k c h 咖璐c e r 】l d sm er e a l w o 订d m e f l e a _ u p o n 锣臼0 ,st 0ma :k e 硼时o fs o u la n db o d yo nt l l e l e v e lp e r c 印t i o ni i lr e a l w o d d 嬲m o d e lo fi n t e r s u b j e c t i 讥垓m i sm o u 曲ti so l l l yad a y d r e 锄嬲ar o m 锄t i c i s t d o 髂i ti sr e a l i z a b l e0 1 1 l yb ym a :i 【i n gm eu i l i t yo fs o u la 1 1 db o d yi i lt l l ea e s 廿l e t i cw o d d 勰m em o d e lo fi n t e r su _ b j e c t i v i 哆i n t e r s u b j e c t i v i t ) ro fn 绷棚i s mm 似b e i i l t e r s u b j e c t i 、,i t ) ro f a c s t l l 舐c i s m k e yw o r d s : m e r l e a u - p o n t yh l t e r s u b j e c t i v i t yo f b o d y f l e s h h l t e r s u b j c c d v i t ) ro fn a t l 删i s m i v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扣j 豆蕉、 c p 力子年y 月踯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 l 建蕉、 日期:棚缉歹月叫日 导师签名日期:抑暂年r 月w 日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一、本体论主体间性问题的呈现 自从胡塞尔在2 0 世纪初提出“主体间性( i l l t 删b j e c t i 锣) 概念以来,“人 们仿佛相互约定好似的,突然在一夜之间抛弃了曾经长时期使用的主体性概 念,开始义无反顾地接受并使用主体间性的概念。一 其中批判者有之,褒扬 者有之。稍晚一些,这一概念在中国也成了哲学界的一个公共词汇,有人甚至提 出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为此2 0 0 2 年4 月在上海还专门举行了“西 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的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主体间性 一词 的译法和含义展开了热烈讨论。细细数来,对“主体间性 的观点无外乎三点, 一是认为“主体间性一只是。一个是似而非的概念 ,哲学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发 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应该用奥卡姆剃刀清除这个概念 。第二 种观点认为“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 的重要补充,如倪梁康就说:“所谓交 互主体性的问题,笼统地说,就是本己自我在构造出事物和由这些事物所组成 的自然视域之后,如何再通过立义构造出他人以及由他人所组成的社会视域的问 题。它是意向性分析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运用。一 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主体间性 从根本上打破了主体性哲学的传统格局,“哲学的焦点问题从主体性转移到主体 间性,体现了哲学从近代( m o d e m i t y ) 的主体中心的一元理性到当代的交往对话 的多元理性的过渡,体现了哲学从纯粹我思到生活世界、从终极理性到境遇 合理性、从先验自我到世俗自我、从反躬沉思到交往对话、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向。一 由于各人对主体间性的看法截然不同,所以他们对这一概念溯源时上溯到的时 间也不相同,有人论述黑格尔的主体间性思想,有人论述费希特的主体间性思想, 甚至还有人论述柏拉图的主体间性思想。他们大多把“主体间性 理解为“主体 i n t e 体u b j o c t i “t y 又可译为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主观际性、共主体性等。 俞吾金“主体间性”是一个是似而非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4 期。 如张再林发表在人文杂志2 0 0 0 年第4 期上的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问性转向 一文 俞吾金“主体问性”是一个是似而非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4 期。 倪梁康现象学的意向分析与主体自识、互识和共识之可能) , ,伽达默尔集,严平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5 8 页。 4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身可以被看作是它的本己性的综合统一体。这样一种本己性领域构造出来之 后,再通过“共现 ( a p p 眦s e n t a t i o n ) 、“结对 ( p a a n m g ) 和“同感”( e i n f u h l u n g ) 而构造出另一个先验自我。虽然胡塞尔一再澄清先验解释与心理学解释之间的区 别,但这一分析的心理主义色彩还是非常浓厚的,仅以“共现而论,在对客体 的构造中,共现表示和直接呈现一道间接呈现的东西,如和物体正面一道呈现的 物体背面,但是这一间接呈现总是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成为直接呈现,比如我们绕 到物体的后面,而在对他人的构造中,共现表示和他的躯体一道呈现的心灵,这 一心灵永远不能直接对我呈现,因而其联想成分是很重的。这样,胡塞尔的先验 主体间性理论并没有获得彻底的成功,而这一失败又使得整个先验现象学处在了 危机之中,因为主体间性“对于胡塞尔来说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因为只有回答 了这个问题才能阻止现象学的失败 。 然而,奇怪的是这一失败了的主体间性在 其之后的哲学中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它的使用并没有局限在先验的层 面,而是和胡塞尔有待还原的“生活世界概念一道成了哲学的主题,比较典型 的如哈贝马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问题和交互主体性问题在哈贝马斯 这里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交互主体的生活世界和生 活世界的交互主体。” 但是,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并不具有平行 的地位,“生活世界对于先验现象学来说是一个( 先验哲学) 学科之外的问题, 而先验交互主体性则是一个( 先验哲学) 学科之内的问题。一“生活世界 问题的提出原初只是一个副产品,只具有教育方法,即引导读者进入先验领 域的意义。 因为胡塞尔“对他早期所开辟的几条通向先验现象学的道路不甚满 意,认为它们对于非哲学的读者来说过于深奥和困难,因而试图用与人的自然本 性较为切近的生活世界来构造一条新的通道一 。不过,胡塞尔的主体间性 也并非和“生活世界 无关,其主体间性具有两层含义,即“纯粹心灵的主体 间性 和“先验的主体间性 ,而“纯粹心灵的主体间性一和“生活世界 概念 就是一对平行的概念,只是胡塞尔的最终兴趣并不在此,而是要进一步对纯粹 心灵的主体间性进行先验的悬搁进而达到先验的主体白j 性,后人只是从中间截取 胡皋尔笛卡儿式的沉思,张廷国译,中国城市 h 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2 7 页。 胡寒尔著,黑尔德编生活世界现象学,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6 页 倪粱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3 5 l 页。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1 2 6 页。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1 2 7 页。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1 2 5 页 s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了这一概念。那么,纯粹心灵的主体间性与生活世界到底具有何种关系呢? 或 者说,“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一究竟具有何种意义昵?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 “生活世界 的含义。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 又被称之为“周围世界 ( u m w e l t ) 和“生活周围世界( l e b e n s w e l t ) ,它们的基本含义是“我们各人 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它是我们在一切科学态 度和哲学态度之前所预先体验到的东西,是“原则上可直观东西之全域 ,因 此,它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一个奠基性的世界,。生活世界总是预先给定 的世界,它总是有效,并且预先就作为存在着的东西而有效,但并不是由于某种 意图,题材范围,或按照某种普遍的目的而有效。每一种目的都是以它为前提, 并且已经是以它为前提;并且在科学工作的进展当中,总是重新以它为前提,作 为一个按其自己的方式存在着的,而且是刚好存在着的世界。 可见,生活世界 是我们生存于世的原初境遇,而“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性一就是“生活世界 中人与人之间理解、互通和交往的前提,它表示人们在“生活世界 中的共存和 原初联系。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纯粹一心灵的交互主体性”能够解决主体性的唯 我论困境,然而,胡塞尔却认为这只是自然态度意义上的交互主体性,从中只能 得出主观相对的真理。因此,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和“纯粹一心灵的交互主 体性只是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其“先验哲学”的研究对象。“先 验哲学所要获得的是普遍必然的真理,这就需要对“生活世界 和“纯粹一心 灵的交互主体性进行先验还原,而对“纯粹一心灵的交互主体性 进行先验还 原的结果便是“先验的交互主体性。至此,我们发现,“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 性 只是胡塞尔通往“先验交互主体性”的一条道路,而且并非唯一的道路,胡 塞尔同样也试图从先验主体性直接演绎出其先验的主体间性以便解决其唯我论 的困境,可见,在胡塞尔那里,先验主体间性只是对先验主体性的补充,而且与 先验自我的第一哲学相比,它也只能算作是第二哲学。因此,我们可以说,胡塞 尔的现象学仍然是一种主体性的哲学,他的主体问性问题仍然局限于主体之间互 识和共识的层面上,我们将这种主体间性称之为认识论的主体间性。 如果仅在胡塞尔的意义上来理解主体问性,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过于夸大主体 倪粱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1 3 l 页。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版,第1 5 4 页。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乇炳义译,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版,第5 5 8 页。 关于“认识论的主体问性”概念以及下文将提到的“生存论的主体间性”概念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一 概念还可参见杨春时的论文本体论的主体问性与美学建构,厦门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2 期。 6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间性在西方哲学中的意义,因为他在本质上仍然是主体性哲学的一部分。但胡塞 尔主体间性理论的意义绝不仅于此,主体间性理论本身还说明胡塞尔已经在“生 活世界 的层面上领会到了仅在传统主客二元的框架内并不能解决认识何以可能 的问题,认识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要依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而主体间 性理论正是要为这种交往对话提供哲学的依据。虽然胡塞尔在先验意识层面对主 体间性的论证并不成功,但他在论证过程中对身体的引入已经说明主体间性必须 要在世界之中才能得到说明,即先验主体必须首先要在世界之中占有一个位置, 这本身就预示了世界不能仅是先验主体的客体,而应是主体的具体表征。这样, 主体间性不能仅局限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还必须要重新厘定主体与世界 的关系,而这就需要新的本体论的出台,我们把这一新的本体论也称之为主体间 性,这样,主体间性就从认识论层面上升到了本体论的层面。然而,为什么要选 择主体间性作为这一新本体论的名称呢?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胡塞尔主体间性 理论本身已经以缺席的方式预示了这一新本体论的必要,认识论主体间性正是本 体论主体间性在认识论层面上的反映;另一方面,主体间性概念能轻而易举地打 破主客间性,在字面上就能与传统本体论区分开来;再者,主体间性概念清楚的 表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从原始思维中产生出来之后是如何可能认识世界的,它既 保留了人类主体性的进化成果,同时又试图与世界保持一种融合关系。很多学者 局限于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概念,认为主体间性一旦成为本体论以表示人与世界之 间的根本关系,那么世界就势必要像人一样成为主体,但没有思维能力的世界如 何能够成为主体呢?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主体间性并非表示主体与主体之间事 后的认识或生存关系问题,而是要在本体论上说明主体的可能性,因而主体间性 要比主体性更为原初。在人与世界的原初关系方面,主体间性也并非是说世界能 够像人一样成为有思维能力的主体,而是表示世界在人面前的非客体状态,对于 这种非客体状态,没有比主体或者说准主体更合适的称谓了。 胡塞尔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接触到了本体论的主体间性问题,然而他却试图 用原有认识论的资源来说明它,结果只能是失败的,只能在其先验哲学与心理主 义之间徘徊。但他在“生活世界层面对主体间性的领会却为后世所接受,这也 是胡塞尔之后的哲学家如此重视其“生活世界 理论的原因。从此,主体间性便 在生存论和伦理学层面被广泛使用,“交互主体性这个术语在今天的西方哲学中 7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首先意味着一个社会哲学的概念。 人们试图直接从“生活世界 层面来描述人 类主体间性的生存状态,哈贝马斯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 对举就是一个典型。但仅仅停留在交往对话的实践领域对主体间性的论述是远远 不够的,哲学还必须要为这种实践提供本体论的保证,这使得人们对主体间性概 念寄予了厚望,也是主体间性概念在哲学界风靡一时的根本原因。从这一角度来 说,当代哲学担负着重大使命。 海德格尔是继胡塞尔之后试图从新的角度对主体间性进行本体论论证的第 一人,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抛弃了胡塞尔先验主体性哲学的框架,用了一个 新的概念即“此在来代替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概念,以强调主体在世界之中的“设 身处地性 ,为了表示此在与世界的这种新型关系,他把此在的生存论结构描述 为“在世界之中存在 。这里的“在世界之中一并不表示:“现成的东西在空间上 一个在一个之中 ,就像椅子在教室之中,教室在学校之中,学校在城市之 中,城市在宇宙之中一样,丽是表示“依寓世界而存在,这其中可更切近一层解 释出的意义是:融身在世界之中” 。这种此在与世界的关系已不能用主客关系 来囊括了,它已经具有了本体论主体间性的端倪。然而,遗憾的是,海德格尔虽 然在具体观点上强调此在的“在世,而他本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的态度却并非 是“在世 的,他预先区分了存在论层次与存在者层次,从此在来讲即本真的生 存状态与非本真的生存状态,这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的此在所不能截然区分开 的,能够做出这一区分的只能是超越于世界之外的先验主体。因而,海德格尔的 哲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主体性的。这一矛盾同样也影响了他此在“在世”结构的存 在论地位,一方面他认为此在的“在世”就是和世间存在者打交道和共他人存在, 然而他又认为此在在与世间存在者打交道和与他人共在时迷失了自己而陷入了 非本真的生存,如果此在要想扭转这一非本真的生存状态就必须从与世间存在者 的打交道中以及与他人的共在中脱身出来,而能使此在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向死 存在 ,他说:“死亡并不是无差别地属于本己的此在就完了,死亡是把此在 作为个别的东西来要求此在。在先行中所领会到的死亡的无所关联状态把此在个 别化到它本身上来。这种个别化是为生存开展出此的一种方式。这种个别化 表明了,事涉最本己的能在之时,一切寓于所烦忙的东西的存在与每一共他人同 倪粱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1 3 9 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戍、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6 7 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问 ,陈嘉应、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阴页。 8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在都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当此在是由他自己来使他自身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此在 才能够本真地作为它自己而存在。加这就表明与世间存在者打交道以及与他人共 在只是生存论层面上的事情,而在存在论上却并无地位。但如果不是从存在者的 层面进入存在论的层面,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 的此在又如何能够直接进入存 在论的层面呢? 换句话说,即使是在本真生存的层次上,此在也应该与世间存在 者和他人有一种新的关系,而这就应该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关系。正是因为海德 格尔没有认识到这一本体论的主体问性,他的“共在 理论才与胡塞尔一样陷入 了困境:他虽然意识到了其他此在的存在,但却无法把它纳入到此在的“在世 结构中,而这同时又使他的“在世一理论不够彻底。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不同于 世间其它的存在者,因为此在是唯一能够领会存在意义的存在者,因而尽管此在 与世间存在者的关系已经不是一种主客关系,但这种关系仍然不能说明此在与其 他此在之间的关系,这样,“若要成就一免于陷落的共在,就要使之脱离此在的 世界结构:这样的此在,还是世界中的存在吗? 这一要求岂不令存在与时间 中存活论分析的成果全盘作废? 一 也就是说,要么此在只能像对待世间存在者 那样对待其他此在,这样就不存在“共在问题,要么就应该有一种不同于此在 与世间存在者之间关系的新型关系来说明“共在 ,而这就要求为这一新型关系 在世间谋得一个位置,这势必会影响此在。在世”的整体结构,自然也包括此在 与世间存在者的关系。简单地说,如果此在与其他此在在世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关 系,那么在此在与其他此在之间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空间类型,而在这一新的空 间中出现的世间存在者也必将获得新的规定性,这其实就进入到本体论主体间性 的领域了。 如果说胡塞尔是在无心之中踩在了本体论主体间性的边缘,海德格尔是“口 是心非 地撞入了本体论主体间性的疆土,那么,梅洛庞蒂则是真正地深入到 了本体论主体间性的腹地。梅洛庞蒂接受了胡塞尔晚期的先验现象学方法,但 在最终结论上却偏离了胡塞尔而走向了海德格尔,即他试图用胡塞尔先验现象学 的方法为海德格尔“在世界中存在”提供本体论的证明。他接过格式塔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认为“在世界中存在已为心理学所充分证明,但这种在自然态度中 得出的结论尚不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因此,他说:“既然现象场已经被充分地界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应、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3 1 5 页。 刘国英肉身、空间性与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中肉身主体的地位问题及其引起的困难,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p q 辑,第6 8 页 9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问性美学思想研究 定了,那么就让我们进入这个含混的领域,让我们和心理学家一起向这个领域跨 出第一步,并期待心理学家的自我审查能通过第二级反省把我们引向现象的现 象,坚决地把现象场转变成先验场。 “先验场 的概念表明先验主体也是“在 世界之中存在的,这样,不仅胡塞尔自我封闭的先验主体不复存在,就是存 在与时间中能够进行存在论区分的主体也将不复存在。这表明,世界并非只是 在认识论或生存论层面与主体处于一种外在关系中,世界本身就是主体的一个维 度,是主体的“肉身化 ,这使得梅洛庞蒂最终走向了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即“肉 身 哲学。 二、主体间性的身体之维 主体性哲学属于意识哲学,强调心灵的主体地位,而把身体纳入到客体的范 畴,这样,身体成了心灵的对象,心灵可以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现代哲学之父笛 卡尔就曾说:“我确实有把握断言我的本质就在于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或者 就在于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就是思维。而且,虽然也许 ( 或者不如说的确,像我将要说的那样) 我有一个身体,我和它非常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不过,因为一方面我对我自己有一个清楚、分明的观念,即我只是 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而没有广延,而另一方面,我对于身体有一个分明的观念, 即它只是一个有广延的东西而不能思维,所以肯定的是:这个我,也就是说我 的心灵,也就是说我之所以为我的那个东西,是完全、真正跟我的身体有分别 的,心灵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 从此,心灵不再与“心 有关,而是成了纯 粹的灵魂,身体也不再与“身 有关,而是成了纯粹的物体或躯体,活的身体 在哲学中不再有自己的位置,它被遗忘了。与此相反,主体问性哲学打破了主 客对立的二元格局,发现了一个身心一体、物我交融的第三维度,从而为活的 身体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塞尔作为主体间性概念的缔造者已经与身体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的哲 学仍然是一种极端的主体性哲学。其实胡塞尔的先验主体并不具有身体,但为了 解决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认识问题,胡塞尔不得不承认身心一体的身体 m e r l e a u p o n t y 朋删d 研朗d ,峭pd 厂凡旧f f d 刀【m 】t n m s c o l i ns m 油,r o m l 。d g e 柚dk e g 鲫p 叫l ,1 9 6 2 ,p 9 5 本文所引英文版的译文对国内现有中文版奉多有参照,不一一注明。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第8 2 页。 l o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的存在并把它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中介。首先,胡塞尔像传统认识论一样回到本 己领域即先验主体,但他发现这一先验主体只能认识客体,他人在先验主体那里 只是一具躯体而不具有主体的特征,为了认识他人的主体特征,胡塞尔不得不求 助于先验主体自己的躯体,这一先验主体发现,自己的躯体并不完全像物体一样 是一异己之物,因为它同时也是我精神的器官,因此我的躯体首先被激活成了身 体,这样我的身体就成了我在世界中的表征,如果我的躯体能够成为身体的话, 那么通过结对,他人的躯体也能成为身体,也能成为另一个先验主体所激活的身 体,这样,先验主体就构造出了另一个先验主体。我们暂且不说胡塞尔对“先验 的交互主体性的论证是否成功,仅就其论证本身而言,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即使是认识论的主体间性也必须要通过身体才能得到证明。可惜的是,由于 胡塞尔毕竟强调先验自我作为第一哲学的地位,因而身体问题最终没有获得足够 的重视。 如果说,胡塞尔因为强调先验自我而与身体失之交臂,那么海德格尔作为胡 塞尔先验自我理论的抨击者又是如何对待身体问题的昵? 在存在与时间中, 海德格尔否定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主客关系,而是试图通过生存活动来描述世间存 在者对此在的照面方式。他认为,此在与世间存在者的关系并非静态的认识关系, 而是在与世间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生存关系,这实际上已经具有 了本体论主体间性的端倪。这些都说明海德格尔必然要面对身体问题,事实也确 实如此,为了说明世间存在者的呈现方式,海德格尔使用了“上手之物( d a s z u h a i l d e n e ) 刀和“在手之物( d 嬲v o r h 锄d e ) 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在生存活 动中发挥作用的存在者,后者则是指生存活动中断时上手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 态。因此,“手中介了世间里的存在者与此在之间的存在论关系 ,而这“岂 不已设定了此在是有手的,因而此在也有一肉身,亦即此在是一肉身存在? 遗 憾的是,海德格尔哲学在本质上的主体性特征使他并没有正面处理身体问题,“在 存在与时间中我们找不出十行探讨身体问题的文字 ,“那些最坚决地把 生存与在世同等看待的作者,最经常地忽视了或者回避了向我们描述人的意识所 是的这一混合物一 。然而,不管身体在海德格尔的理论结构处于何种地位,他 最终都无法避免此在与身体的关系问题。为了解决这问题,海德格尔后来在 刘国英肉身、窄问性与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中肉身主体的地位问题及其引起的困难,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p q 辑,第5 5 页。 梅洛一庞蒂行为的结构,杨人春、张尧均译,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第卜2 页 1 1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1 9 2 8 年的马堡讲座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版,第1 0 8 页。 1 2 第一章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及其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理论及其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梅洛一庞蒂其人及其研究状况 梅洛庞蒂( 1 9 0 8 1 9 6 1 ) 是“法国最伟大的现象学家一( 保尔利科语) ,出 生于法国西南部的罗舍福尔省,三岁丧父,但他并未因此遭遇不幸,而是和母亲、 哥哥、妹妹生活在一个无与伦比的亲密氛围之中,这使得他的一生甚至其理论都 充满了对这一美好童年的回忆。梅洛一庞蒂在谈到艺术家与其生活的关系时指出, 画家之所以能够成为画家、雕塑家之所以能够成为雕塑家,并不是如弗洛伊德所 说的那样因为他是“肛门性格的人 ,“而是因为他能把体验到的一切成功地转化 为解释世界的方式一。实际上,这句话同样也适合于他自己,童年的体验使他 无法忘怀,但对童年的迷恋并没有使他成为精神不健全的k i d u l t s ( 孩子般的成 人) ,童年并没有中断他的成长,相反,童年融入到了他的成长之中,他总是能 够“童真地”解释我们与世界、他人的关系。梅洛一庞蒂关注着他的成长,他向 往他的童年,可是他却一天天地远离了他的童年,他总是试图用童年来解释他的 成长,用童年的知觉来解释成年的意识。在其最初两部著作行为的结构 和知觉现象学中,梅洛一庞蒂已经点明其整个哲学的目标就在于理解意 识与它由之发源的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他还多次引用塞尚的话说:“我试着要 向你们表达的这个东西更为神秘,它与存在之本盘根交错,与感觉不可辨析的源 头水乳交融” ,这种神秘的东西实际上就源于他对童年印象的模糊回忆。“人们 认为,在他的幼年时代已经深深的扎下了与自然界、或者与他人之间封闭的融合 为一的印象之根,扎下了密切交往的印象之根。正是这“融合为一的印象之根 塑造了他“模糊嗳昧的哲学风格,在他那里,既没有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的 敌视,也没有萨特抉择的痛苦,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这也使得梅洛一庞蒂 的哲学中没有二元论的撕裂,有的只是主体间性的“融合为一一。 q 啦、e 氆竹帆q i n d i r e c tl a n g u a g e8 n dt h ev o i c eo fs il e n c e h m 袖em e r l 朗u p o n t ya e s t h e t i c s 1 阳衍 c e d :g a l e nat o h n s o n ,n o r t h - e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3 ,p 1 0 1 m e r l e a u p 0 n t y 点弦口材胁df r 硼7 配砌m 4 钞矿凡嘶一【c 】缸t r 锄s :j 衄e sm e d i e , n o r t h _ e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6 4 ,p 1 5 9 鹫h | 清一梅洛庞蒂:可逆性) ,刘绩生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2 页。 1 3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模糊暧昧的风格既成就了他哲学的特色,同时又掩盖了他理论的锋芒。 著名现象学史家赫伯特施皮格伯格曾说:“在他那里很少有早期现象学家们或 者萨特的那种开创精神,他们宁愿探讨新领域而不愿在已划定的范围内耕耘。他 的著作也不具有萨特那种更容易引起争论的解释所具有的挑衅性和冲击力。一这 使得他在我国的哲学界、美学界被长久地忽视了 。在存在主义研究热潮中,萨 特可谓独领风骚,而梅洛一庞蒂却鲜为人知;在稍晚的现象学研究热潮中,胡塞 尔、海德格尔等德国哲学家可谓尽显风流,而法国的梅洛一庞蒂却更是难觅其名; 在更晚的后现代研究热潮中,法国哲学可谓异军突起,然而却已是结构主义、解 构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了,可惜梅洛一庞蒂含苞带蕾却已成明日黄花;更为遗憾 的是,直到2 0 0 0 年,梅洛一庞蒂之名才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梅洛一庞蒂不重要:首先,梅洛一庞蒂在法国现象学运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可以 说是法国成就最高的现象学家,赫伯特施皮格伯格这样评价他的现象学成就: 搿莫里斯梅洛一庞蒂是法国第一部在其主标题中有现象学一词的系统研究 著作知觉现象学的著者。这个事实本身就确立了他在现象学运动编年史 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即使抛开这一点不说,在把现象学看作就是哲学本身这一点 上,他比大多数其他法国哲学家,包括萨特在内,都要走得更远。一 也就是说, 在现象学领域,梅洛一庞蒂的地位要明显高于萨特,这已是国外研究者的共识。 其次,从整个现象学运动来看,梅洛一庞蒂也处于一个关键的地位,他拓展了现 象学的研究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控护士竞聘课件
- 谓语非谓语课件
- 2025版材料智能家居产品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5产品集成与定制化技术服务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度河道疏浚工程土石方清运劳务分包合同
- 2025版建筑结构设计咨询及优化服务合同
- 2025年教育贷款担保合同范本大全
- 2025草坪种植工程与配套灌溉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摊位入驻服务合同
- 2025典当行股权收购与品牌建设一体化合同
- 司法鉴定异议书的格式与范本
- 学校食堂服务承诺书
- 《浅析人工智能的伦理关切与治理研究》3100字(论文)
- 海洋平台设备防腐施工方案
- 创新产品设计方法论
- 2024年巴西白糖进口贸易合同模板一
-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跨学科教育方案
- 肠梗阻业务学习
-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调查表
- 江西天宇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离子膜氯碱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