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与风险探析_硕士论文.doc_第1页
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与风险探析_硕士论文.doc_第2页
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与风险探析_硕士论文.doc_第3页
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与风险探析_硕士论文.doc_第4页
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与风险探析_硕士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多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不同行业监管及经营,这是现行的监督体制,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其产品很少创新,且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类型少。不少银行都是严重依靠过去最为传统的存贷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依靠利息业务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这与我国过去十几年一直实施粗放型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势必主要为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开发顼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这类贷款资金具有金额大、周期长、风险低、现金流稳定的特点,因此特别受到商业银行的亲睐。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探索现代化经营也比较晚,总体经营水平、机构运转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和服务创新都有所欠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自然而然的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更熟悉、操作流程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信贷业务上。因此导致了银行营业收入的不合理,即利差收入占主导的格局,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基本无法与之相比。近些年在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非利息业务越来越受到国内银行的重视,相应发展也开始提速,传统业务的规模得到大幅度的带动,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加快开展收入多元化业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金融脱媒。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革新,规范金融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不少投资行为开始直接面对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他们已经跨过了商业银行这一步骤,作为中介的商业银行,过去作为中介地位的商业银行所起到的作用逐渐被替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金融市场发行权益型或债券型票据筹集资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小。2、利率市场化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关于净利息的收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利息收入会随着银行利差收入的减少而日益下滑。长期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多样化水平依旧较低,如果商业银行依旧靠原来的净利息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话,那么银行业绩将遭到重创。 3、为了能够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同行业的竞争,立足国内走向全球也将是未来商业银行的一个大趋势,因此我们看到要想让商业银行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不断拓宽其业务量,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拓新的业务领域。4、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居民和企业对银行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融服务,而是如何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实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要想让商业银行得到发展,势必要结合多元化战略,大力创新非利息业务,力求通过新的业务模式增长来弥补原有业务的衰退发现新的盈利渠道,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分不同行业监管及经营限制银行发展综合业务。这在法律上限制了商业银行涉足资本市场,信托业务,保险市场,基金业务等。 2、中间业务收费无序。中间业务的战略性非常重要,这是国内银行往往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很多银行都将这一个业务看作是附属业务,免费办理这样的附属业务现象屡见不鲜。3、中间业务结构较单一。由于基础薄弱,现代化经营起步晚,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仅收入总量小,而且以业务类型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低费用的服务为主。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这种不足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经营理念、员工素质、管理者水平、硬件设施等,总体来说在非利息业务上的差距最为明显。不少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其利润并不是依靠利息收入,很多情况下非利息收入反而多于利息收入,这与他们盈利渠道丰富有直接关系。在实证部分中,本文利用2004-2014年4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的年度财务数据主要研究了收入多元化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1、银行可以通过收入多元化提高业绩水平,但在股份制银行样本中表现不显著。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范围上,国有经济发展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布设、员工数量、客户总量、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等硬件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能够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实施多元化经营,这个过程对固定成本的增加很有限,反而能够有效地分摊成本,提升资源的边际效益。同样,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一般都是高密度的集中在一部分地区,大量网点分布在银行总部所在城市,在很多业务上和领域上都具有非常优越的经营条件,有时甚至超过国有四大银行,因此在实现收入多元化的过程中节约成本的效果就不如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那么明显。 2、要想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仅靠多元化战略还不足以抵御将面临的风险。本文将对收入的多元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一战略对银行的风险影响。研究显示,在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时候多元化经营起到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很小,虽然营业收入总体波动性有所下降,但主要是在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性下才有所下降的,而非利息收入在四大商业银行多样化过程中分散风险的作用要好于股份制银行,对降低风险有一定积极的作用。最后,本人还将结合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建议包括:1、不断优化银行所收取费用的结构。现阶段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很多是依靠手续费来完成,这部分收入相对稳定,所涉及银行的成本较低,同时风险也较低。除此以外,还有银行卡的相关费用收入、支付结算的收入以及理财顾问方面的收入。银行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竞的基础上加快其他业务的发展速度,如比较有潜力资产管理、风险可控的担保及承诺、稳定收益的代理、电子银行等业务。2、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离不开金融创新,具体来说,金融创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开展新兴金融业务有助于银行夺取进入市场的先机,提高盈利水平,但另一方面由于对新业务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制度上的保证会导致风险控制力不足,甚至会使银行也面临破产的风险。3、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行强化。在分业监管体制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亲自涉足一些非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但可以通过加强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合作,弥补这一空白,合理规避监管。4、通过综合经营建立金融控股集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长期受到分业监管的约束,导致了银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了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建立覆盖全球的金融控股集团。我国商业银行尝试通过其子公司开展诸如投资银行、信托、保险、金融租赁等业务,合法地规避了监管,变相实现多元化战略,增大了经营范围。 5、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互联网技术在快速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也要求商业银行逐渐提高自身服务效率和质量。其中衡量银行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业务流程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也是客户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有无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电子银行的相关服务主要是通过网络、手机、电话等形式实现。6、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加强和提升银行的电子化业务水平,不断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注重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商业银行自主研发产品的技术深度和产品的附加值水平,把过去只能定性分析的内容数据化,实现量化管理;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在宏观上有效地推动收入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找出收入多元化水平与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关系,明确多样化经营是否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好处,这是银行实现多元化的依据和参考。关键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目 录一、导论.41.1 选题背景.41.2 选题意义.5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6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方法.7 1.4文章结构.8 1.4.1文章结构.9 1.4.2创新与不足.10二、文献综述.102.1.1国外研究现状.102.1.2国内研究现状.11三、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现状.123.1.1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历程.133.1.2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现状.143.1.3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存在的问题.193.2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存在的动因.22四、本文理论依据.244.1.1 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理论.254.1.2 理论依据 资产组合理论.264.1.3 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理论.274.1.4理论依据 规模效应理论.28五、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305.1模型的建立.345.2 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分析.385.3 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分析.43六、本文结论.486.1 结论,启示与政策建议.506.2 政策建议.516.3 本文启示.531.导论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国际化竞争的不断加剧,期间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多元化经营最具有代表性。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非利息收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是由于周边的市场环境需求,和竞争环境所决定的形势。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增加,加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出现,我国传统银行业务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要想提升生存空间,追求长期发展,增加金融产品势在必行。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加,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关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监管,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银行像过去一样紧紧依靠存款与贷款的利息差作为固定收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国家不得不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应新形势,例如,提高准备金率或加息等政策的实行,便是适应新形势下的举措。在新的大背景下,努力改善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加快转型银行的资产结构,可以现都要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帮助银行完善收益结构,逐步向世界水平发展银行业务。换言之,过去的银行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今后应当以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主导,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满足不同客户的业务需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从非利息业务所占比例来看,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业务占银行总业务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仅不足五分之一。虽然我们国家银行的多元化程度发展还有许多不足,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多元化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多元化经营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广的盈利渠道和更多的利润空间,但是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一方面,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风险,只是由资产组合理论的结论;另一方面,丰富的多元化经营方式可以为银行赶来众多新业务,这对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会银行带来一些风险,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客户关系上都会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关系,这样的关系又会引起不可避免的风险。为此,对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新银行管理风险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银行这个特殊金融机构历来对风险监控尤为重视。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看到系统性的风险经过多元化经营后被大量释放,这种风险的累积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专家将目光放在对银行风险的预警上,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才是保证银行稳健发展的有力措施。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围绕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措施到底能否降低风险来展开。1.2选题意义国外很多商业银行都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从他们的成熟经验来看这项措施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所带来的风险不得不其广泛的关注。因此探索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就是说,多样化的经营方式有利也有弊。其中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商业银行在我国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因此对风险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信用风险,是当交易对象不能按时履行合约时会对银行造成不必要损失,比如办理信用卡业务的人故意透支后无法偿还所透支的金额,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便是信用风险。所谓市场风险,是当产品的价值或价格发生变化时,给银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如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等的变化,再加之杠杆的作用造成收益和风险几何级的扩大,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必要的巨大损失。所谓操作风险,一般是由于银行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而导致,这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例如曾经的光大事件便是由于内部系统发生故障,很多订单被分为两部分,订单的生成和执行相互独立。在核查中,由于生成和执行两项相互独立,校验过程中很难发现其中的缺陷,因此所用的资金额度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生成预期外的订单也就在所难免。法律风险为相关法律的缺失,不足而造成交易中对权限和责任的界定不明晰,交易合同模糊不清。在实际交易中,双方或其中一方投机行为导致银行造成损失。所谓流动性风险,是不稳定性的风险,在资产激增后急需资金时或当市场中找寻不到商品平仓机会时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在实际交易中,银行无法取得资金持有者的联系方式,所贷款项无法偿还时,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从理论方面上看,国内的对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多表现为绩效和风险关系的探讨,在对风险的监控和管理方面的论述不足,特别是实证方面的研究。本文注重从实证的角度来展现风险监控的必要性和风险管理的依据,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撑。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根据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引入到银行的经营模式多元化。最初的概念由Rumelt(1974)提出:企业进入全新的行业后所从事的众多市场活动,实际是一种动态的扩张行为 闰彦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0):29-38.。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商业银行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而采取的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行为,便是多元化经营的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开拓新的业务或进入新的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长,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所研究的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指国内上市的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他们在维持传统的业务模式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中间业务以及混业经营。综上所述,为了达到市场的需求,也为了增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的新业务。三种方式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经营上的多元化,其一,创新内部金融产品与服务;其二:兼并收购,这是一种高效的、高风险的、主要的多元化经营路径;其三:不同企业间开展合作,也可以通过开展混合业务,将商业银行与涉足不同领域的企业相互合作。简单来说,之所以有这三种方式是因各国历史、文化、法律不同而不同。以大陆法系为代表的德国主要是不分专业机构的全能银行,以英美法系为代表的美国主要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参股到不同的企业中去,通过欧洲和日本等金融行业发达的国家开展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业务往来。这么看来,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途径之一,混合经营的方式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曾经在2005年便对中间业务进行了法规层面的定义,中间业务不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它可以最大限度丰富银行的业务覆盖面,将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渐扩大化。例如,与金融相关的衍生业务、保险销售的代理业务、证券交易相关的业务、理财顾问咨询等业务。1.3.2研究方法本文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理论方面主要介绍,协同效应,规模经济,资产组合理论等,同时介绍国内外已有和现有的商业银行多元化理论。我们搜集了4家国有银行的相关数据样本,以及12家股份制银行的数据样本,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模型实证分析,以此来分析采取经营方式多元化到底与银行的风险间存在何种关系。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得出合理科学的结论,为银行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1.4文章结构 本文将通过面板数据的理论建立模型,对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银行方向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论证,并按照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拓宽创新收入渠道,针对新形势下的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力求从实证的角度探索两者间存在的微妙关系。1.4.1文章结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该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内容,表明在银行业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显然,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是必然的选择,所以研究其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第二章: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文献中对经营模式多元化的记载寻找理论突破点,将近几年关于经营方式多元化的银行绩效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它与银行风险间是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就此环节进行探索,并寻找现阶段业界研究中的空白点。第三章: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的发展历程上阐述,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当时的政策法规下的发展特点。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将这些内容作为下文分析中的背景材料。第4章 :在前文阐述的基础上建模,并结合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章:结合计量分析的方法,从专业的角度围绕资产结合理论,采取分解模型的方法,开展风险与经营方式多元化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而阐述绩效与经营方式间的关系。 第六章:结合前文阐述的理论得出下文的结论并对我国银行领域未来发展之路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1.4.2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本文的创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纵观众多文献的理论研究,大多数专家学者围绕的是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银行绩效间的关系,本文抛开这些理论,站在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二,过往的专家学者是通过对银行扩张规模对自身营销的角度横向分析和探讨经营方式多元化所带来的风险不同之处。本文将通过对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的角度分析多元化经营风险。第三,通过四种理论结合资产组合理论研究经营方式多元化,为研究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范围提供理论依据。第四,打破原来传统的理论,给经营方式多元化以全新的更加准确的定义,既能节约银行的成本,由能从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2)本文的不足文章研究中也存在疏漏之处:第一,数据方面。首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公开的数据还不是很全面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到2010年才有完整财务报表,银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有限,再加上业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理论文献很少,因此,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其次,目前我国现有的数据库中,对非利息收入方面的内容只涉及五大类财务报表,而没有可以具体到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涉的及到的业务名称、该专业领域业务的经营数据和其他中间业务的详细数据,因此,本文是通过对非利息收入的总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而不能像国外得出的结论那样通过建模进行计算。第二,理论方面。从定性的角度针对银行经营的多元化进行具体分析,通常是结合了协同效应以及异化风险的理论两个方面,但是对风险产生的具体效应没有响应的理论支持模型得出结论。第三,测量银行经营的风险水平。目前业界有关测量经营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先决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方法,关于具体选择何种方法最恰当,仍然是各位专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将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可行性的方法和风险指2.1文献综述现如今,银行的经营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速,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商业银行多元化的动因是什么?经营多元化对银行绩效有何种影响?对风险监管又有何种影响?本章将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合性的阐述。2.1.1国外研究现状银行的经营多元化可以推动资产的高效利用,主要是依靠两种方式获得,即规模、范围两种经济形势。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动因方向研究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不断革新经营方式,拓宽多元化渠道,其目的便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凯伦曾经在2002年便提出这样的理论,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多的内部资金,需要通过拓宽经营渠道来实现这样的目标,银行可以在内部设置多个分支,一旦出现融资受到阻碍的时候,内部资金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实现地域上的多元化来增强银行的业务空间范围,这样也可以帮助银行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度,银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通过并购或广设分支机构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场和开展新的业务,从而实现更多的收益(Allen,2000)。其二:对绩效层面的影响博斯特早在1965年便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之后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规模经济产生的效应进行解读,他们认为银行的规模经济与银行大小无关,何种银行都会对规模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到1982年波穆勒提出了最新的理论,他认为成本的增减直接收产出的规模制约和影响,卡克等人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实证方法,证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多元化会对范围经济产生影响,在各业务之间产生联动的反应。有美国的学者经过对美国的部分公司采取样本抽样研究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多元化对绩效是具有两面性的影响,其中负面的影响会逐步抵消正面。但是同样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有人对欧洲的部分银行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些银行通过经营多元化的发展,银行逐渐增强了自身掌控市场的能力,但是这种非利息收入却没有带动银行的绩效随之增长,反而下降。由此可见,在国外的理论界还没有针对多元化的经营方式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其三:对风险层面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关于风险方面的文献很少,而针对经营多元化对风险的影响类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柔丝曾经在1989年通过对长达十年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他重点观察的是商业银行 中的资金流入状况及现金流入状况,经过十年的研究发现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可以看出,银行实行非利息业务后可以逐渐分散风险,但是效果不明显。艾伦则通过一个假设的方式设置了一个全能型银行,这一银行可以拓展多种业务。经过这样的假设发现,当银行针对证券及保险业务拓宽渠道后,整个银行的风险系数便降低了。还有专家试图提高银行的手续费,这样的举动可以增加银行的真实收入,但是却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到2010年,国外有专家针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间的风险进行研究,经过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经营方式会增加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澳洲,经过一系列论证后得出结论,虽然经营方式多元化会增加风险,但是同时也会分散风险的效应,系统性风险会伴随着多元化的事实而降低。综上所述,不是所有商业银行都能够通过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变得更具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是需要考虑不同业务领域的,与风险越相关的业务,其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所获取的效果也就越好。2.1.2国内研究现状纵观我国的国内研究文献记载,关于银行经营多元化与银行绩效间关系的文章很多,但是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的文献却不多见。2000年,我国的行业专家赵依婷对目前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现在的业务面较窄,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发展的速度底下。以后也有不少专家针对经营现状进行过深入剖析,他们发展只有不断拓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内容,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与此同时,银行所得到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丰厚。到2005年针对经营模式多元化又有了新的研究内容,经分析表明,这些研究发现国有银行多元化的程度与利润间是成反比例的关系,但是多元化指数却与利润呈正比例关系。由此还产生了相应的理论,那就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面对风险时要谨慎操作,避免以为资源的过度分散而影响主要经营业务的发展。2005年,闰严明通过搜集十年来我国银行业中的业务绩效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经营多元化的具体指数和利润率等指标,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优势没有国有银行明显,因此国有银行有更多的理由将经营多元化实行起来,这样可以有效抵御风险的发生。之后的专家还针对经营多元化建立相应的风险模型,对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刘建利也在2007年提出过类似的理论,他引入的是全新的指标论证法,通过面板的数据分析银行的绩效,最终的出来经营多元化与绩效间相互促进的结论,其两者间存在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促进银行产生绩效的因素除了经营商的多元化外,还与银行开展的业务水平及银行的具体规模有关;作为经营模式多元化的举措在分散风险方面却效果较差,这其中股份制的银行分散风险效果更差。我国曾有专家寻找到21世纪初美国的部分银行约8年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核算,他们发现,不断拓展银行的渠道可以为银行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经营风险,风险与所在银行的资产规模成正比例。近几年,不少专家学者将目光停留在对银行规模及风险领域的研究上,针对全国15家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银行规模与风险间并无直接影响,但是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在进行规模扩展时依然要做好监管工作,否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系统性风险。3.1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的现状研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形成了商业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外资银行。从整个经济环境看,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呈现的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拓展业务领域,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体制,按客户性质和需求设置业务部门,同时在制度上重视激励机制 加强银行与其他业务领域的合作,例如保险、证券、基金等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3.1.1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又开始的蓬勃发展鼓励创新,到之后的全面禁止,再到逐步放宽,整个过程形成的是一条曲折向前的发展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业化分工,1984年工、农、中、建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同时各自承担了一部分政策性的贷款。到了19世纪80年代,国家又将股份制银行组件成交通、华夏等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这其中,不受业务分工限制的银行是交通银行,由于交通银行的发展速度迅猛,国家开始按照它的发展模式推向其他银行。1993年,我国正式出台了关于解决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也是正式开始规范金融市场的标志,自此银行业和证券业开始分行业管理。之后,国家又接连出台了关于金融体系改革的相关决定,分行业经营的理念被正式提出,银行业施行了分行业经营,保险、证券、信托等都作为独立的行业被正式划分。两年后,国家开始规范和禁止银行出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出台了银行法,运用法律的武器管理银行的混业经营现在。那一时期,国家曾经放开政策性贷款而造成了很多不良资产现状,为此出台相应的政策银行,成立了开发银行在内的三家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关于国家性质的政策性信贷业务是这三大银行的主要业务。不久之后我国的经济市场又迎来了金融危机,证监会应运而生,银行的混业经营现状被保监会全面禁止。但是,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在香港或者海外成立金融机构避开大陆的法律监管,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多元化经营当中去,纷纷成立保险,信托,基金等公司。随后不久,金融业的发展开始与国际市场看齐,逐渐壮大起来的金融业使得混业监管得到放松,1999年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同意包括基金、证券在内的行业进入银行中,这一行为表明我国开始允许混业经营模式的存在,并且有了相关的法律依据。之后,还颁布了关于股票、抵押贷款、中间业务、证券投放基金试点等多方面的规定,这些不同的领域逐渐进入银行,基金,证券等行业开放了渠道。到99年底,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式建立,整个体系仍然以中央银行作为领导,其中包括专业银行、全国银行、区域银行在内的共计13家银行,还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证券、财务、金融租赁等公司在内的公司,还有农村信用社及城市信用社,整个金融体系呈现的是相互分工,互相合作的格局。3.1.2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现状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以利息收入为主,其特点是收入稳定,政策依赖性强,运营模式粗放。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起步较晚,综合经营水平、运转效率及产品和服务创新都有所欠缺,使得银行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更熟悉、操作更简单、技术含量更低的传统信贷业务上。造成了银行出现畸形结构,重点是关于银行营业方面的。为了更好的更高效的使用好资金并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将积极开展了各类业务(见表1)。工商银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对交通工具或大型机械设备等方面开展租赁活动,也对开展一定的新兴金融服务,例如,它可以租赁独资的子公司,并且可以将这部分租赁通过证券的形式造成相应的产业投资管理等服务。另外工行还拥有自己的控股子公司,重点开展多渠道金融业务,例如可以从事基金业务,或对资产进行管理等,也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设立基金等。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伴随着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形势,开始不断探索更多的领域,其业务拓展也飞速进展,现阶段的发展势头积极向上,所涉及的品种和门类在不断增加,银行的功能和服务也在根据形式的变化不断创新,整个发展局面呈现良好态势,但是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商业银行本身起步晚,发展过程曲折,自身的特色不够突出,很多银行都出现同质化现在,并且相应的监管体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表1:银行业务拓展方式银行名称业务类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证券业务西敏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交通国际证券交通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昆士兰聊保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基金业务工银瑞信中银基金建信基金交银施罗德信托业务中银国际英国保诚信托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租赁工银租赁中银航空租赁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资料来源:年报以网站信息整理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收入领域,是银行发展的有效手段,这其中尤其是以非利息收入作为重点方式,用以丰富银行发展的多种手段。从表1呈现的形式分析,不同的银行间都有自己的新业务开拓,也都不同形式的收购其他类型的金融类公司,例如基金、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公司,但是商业银行不同,其涉及的差异较大,涉及种类分门别类,只有极个别银行能够涉及全部种类。中国银行不断创新业务种类,开始推出本外币的理财项目,还利用全球服务网络的便捷条件,打造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中银与携程,国航,安利等合作退出了不同的信用卡,涵盖了公务支出,旅游商务和航空出行等。交通银行拓展的业务给自身的收入带来更多的利润,它开拓了包括信托、代销在内的众多业务领域,不仅可以给证券承销,还能够对财富进行管理,收入明显可见一斑。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与西方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系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德国银行体系涉及包括保险、基金、投资银行、信托、承销在内的几乎全部业务。但是,传统存贷业务还仅涉及商业银行。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仍然是在政策保护下生存,而且多元化经营起步较晚。图1: 自2007年以来7年间的各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图1为我们展示了各大商业银行关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自从上市以来,各项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较于2007年,其增长率提高了四成之多。大型国有银行基数比较大都在百亿以上经过7年的增长都超过千亿,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的收入绝对值要小得多,但是增长都在十倍以上,这得益于较为灵活的体制机制。另外这也与我国2007年的股市上涨有关。民生银行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2倍,现在已拥有330.26亿元。2013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达到885.8亿元、1345.5亿元、1074.3亿元。倍受百姓关注的理财产品也给银行带来很多收益。在下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息和非利息。所谓净利息收入就是银行单纯依靠存款取款业务和信贷业务获取的利息之差,这是银行较为稳定的收入。银行的利息业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除了客户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外,还包括债券、发行、拆借等。而非利息收入则是商业银行在利息收入之外的额外利润,主要包括手续费或佣金的收入等。这里以10家上市银行数据为依据(数据以国泰安和winds为来源)。表2:商行非利息收入部分所占比重(单位:亿元)营业总收入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20078827.117514121312.9914.87%200810565.108875.091690.0116.00%200910555.008540.962014.0419.08%201016575.6013416.603159.0019.10%201120991.0016679.004312.0020.54%201224151.5019230.204921.3020.37%201327118.5021065.906052.6022.3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非利息的收入的绝对值都在不断增加,相对的占比也在以平均每年2%的比例在增加。截止到2013年,已经增至6052.6亿元,增幅较2007年增长了近6倍。如此快速的增长可以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拓宽收入的渠道,一方面是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另外也是内部改革驱使。从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来分析,当银行的营业总收入不断增加时,非利息收入部分也在持续增长,其中占营业总收入所占比重的持续增长率上升至22.31%,涨幅达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的生息业务的收入和非传统的业务收入比较,两者是同步递增的。现阶段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规模当然不靠非利息业务收入,因此该项业务收入依旧不是占主导地位的收入,它仅起到银行持续扩张中的一个附带效应。但是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中,营业总收入一半以上都是依靠非利息收入完成的,显然我国与国外商银行的形式很大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总收入,仍然是依靠传统生息业务,因此对商业银行总体收入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生息业务,非利息收入部分仍旧是从属地位,这样看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程度仍然不够成熟,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无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商业银行很多业务都是在银监会的经营范围限制下开展的,银行的相关业务也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展的业务没有国外商银行广泛,监管部门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诸多交易进行限制,比如咨询业务或是投行业务等。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对于开展其他业务并没有很大的动力,这也是影响其拓宽业务领域的原因之一。表3: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占收入占比从表3的分析数据来看,在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中非利息收入部分占比重高的仍然是国有的四大银行,平均值在24%,另外7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其非利息收入占总体比重在14%;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比国有四大银行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银行长期经营传统存贷业务,在较长时间占据了市场优势,拥有较多客户资源,客户渠道,技术优势和品牌知名度。这些资源很好的为国有银行赢得了更多的客户,特别是传统存款业务的客户。国有的四大银行其非传统的业务或其他领域的业务都可以依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多元化业务的发展也可以为传统业务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国有四大银行拥有得天独厚的体制内资源,是因为他们最早是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比如中国银行最大的非利息收入来自其外汇占款业务,而这项业务也是中国银行外汇经营的专有业务,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就带有的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做营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民生、招商和交通。这些股份制银行对经营模式的多样化非常重视,尽管现阶段他们比国有银行所占比重低,但是未来在抢占市场中,经营模式多元化将会是他们的重要手段,国有银行也应当因此产生危机感。但是目前,从经营的具体规模和客户数量来看,国有银行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股份制银行的地位相对较弱,因此他们的非利息业务收入表现还不是特别突出。3.1.3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要想要长足发展因为要不断丰富开展的业务种类,尤其是中间业务,不断提高非利息收入那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减少对传统生息业务的依赖以适应将要到来的利率市场化的考验。 第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前期在混业经营的时候持续混乱,在1993年监管部门的干预下进行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变革,法律限制了银行经营的多元化实施情况。在之后的5年间分别出台了若干法律条例。例如:颁布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相关决定,决定一经提出,标志着证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银行业中被分离出去。银行业中证券业被分离出去,另外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决定一经提出,使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开始采取分行业监管的模式。虽然在1998年后对银行业的监管有所放松,允许对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拆借业务,但总体还是严格监控。从其他国家的银行业来看混业经营的要比分业经营的在业务多元化上要高出许多,同时非利息收入也要高出一些。表4:2014年各国非利息占比和经营监管模式对比各国前十家银行非利息收入比例经营模式监管模式美国40%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德国45%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日本50%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中国香港49%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中国大陆24%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韩国29%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从表中来看我国的占比水平较低,即便是与经营和监管模式相似的韩国来比也比较低。我国的香港地区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均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非利息收入,刚开展的业务都较为广泛。从经营模式上来看,美国和德国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两者的非利息收入差距很小,那两者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发展程度相近。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态度不够积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不强烈。银行之间没有形成各自特色的业务类型,大多是通过见手续费或者促销来吸引客户。在自主开发的金融产品中没有产权保护意识,一旦受到市场的认可,其他同业者就争相模仿。根据2013年银监会的调查在已经申请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大多是外观设计的保护,有技术含量的很少。3.2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的动因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外资银行不断进驻中国市场,他们也将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最新形势带入中国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助推器。除此之外,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随着国际市场的形势不加快发展步伐农型银行的优势地位日益凸显,政策性利息对商业银行的保护逐渐淡化,从前商业银行在整个市场份额中的优势地位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逐步退化,整个利率市场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再加上大量的外资银行入驻国内市场,这些外资银行大多服务较为完善,银行领域的竞争压力呈直线上升趋势,原来依靠追求利润得到长远发展得商业银行也不得不开始拓宽盈利渠道。之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导致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收益退减,这也迫使银行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监管层在对银行管理吃紧的同时,开始放松对其他行业经营的监管,在混业经营中发挥内部优势的商业银行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要想让商业银行得到长足发展,势必要不断拓宽非传统业务领域,今后银行的收入应当大幅度提升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3.2.1 金融脱媒我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投资方和融资方越来越倾向于跳过银行,在市场中直接触,当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攀升时,融资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本来作为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其作用得到削弱。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发行权益型或债券型票据筹集资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小。未来,市场中的投资方和需求方将更多地把商业银行当作资金结算结构而非直接融资机构。当流动性风险在银行领域大幅度增加时,收入相对稳定且风险低的业务而在银行领域广受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便针对这一现象出台了相应的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要限制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利率这里偏低的情况下银行,吸引存款的能力大大降低,银行的流动资金也得到幅度下降,企业想从银行获取向的贷款,其资金存储备量下降,这就直接导致了依靠信贷利润的银行收入快速下滑,甚至出现破产的危机。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所走过的金融道路,正是我国商银行正在经历的道路。最显著的变化在于2006年4月居民存款首次出现增长速度下滑;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开始更多地依赖自有资金和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资金依赖性正在下降。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居安思危,积极应对这次变革带来的各种影响,及时调整策略,实现收入多元化经营战略,要想在金融市场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得到长足发展,大量拓宽非利息业务势在必行。3.2.2 互联网金融21世纪的金融市场不断与互联网市场相融合的新型金融市场,他与原来的金融市场相比广泛利用互联网深发展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商业银行可以广泛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开展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的便捷式服务,让商业银行的客户通过互联网便可以足不出户享受银行的信贷业务,客户不再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仅仅依靠网络便可以实现,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提升了上银行的业务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在银行进行金融交易时,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推广中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但是这需要较高素质的员工和服务进行配合,才能实现互联网技术的高效运作,银行的管理层应当被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能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丰富的银行产品和业务范围,良好的服务态度,都是银行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从互联网技术和服务上不断根据新形势革新外,适度放松对银行众多业务的束缚,也从不同侧面推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