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衣村贫困曲原因及辞策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推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黝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庸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调十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笏专匿 期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投傈程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枫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倍阅。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崩影印、缩印或扫摧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 授权捧。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缢残 i 指导教厢签名: 日划:巷 我国农村贫囤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李华香 指导教师:任净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中文摘要 贫困是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 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理论的研究及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的贫困比较,指出了我国农村贫困的形成原因,探索农村反贫困的有效途径。 本文首先阐述了贫困的涵义及贫困的基础理论,认为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就目前 而言我国农村贫困已经从绝对贫困现象的普遍存在演变成为绝对贫困和一般、相对贫困 并存;通过对贫困基础理论的介绍,为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胚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困的比较,有助丁根据我国国情寻找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 防止盲目照搬照抄。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这是寻求贫困对 策的出发点。从中可以看出贫困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不利因素,迫切要求我们运用贫困理论、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 产生原因,找出解决贫困的思路对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贫凼问题 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该从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减 轻农民负担、增加资金投入及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贫困理论农村贫困 引言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贫困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不但广大发展中国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同步增长的贫困人口而且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凸显 的贫凼问题。对r 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贫困土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所以如何解决农村贫 困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对丁i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是落后 于实践的,因此确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 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一、贫困理论综述 ( 一) 贫困的涵义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贫困便成为各种社会形态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对于贫困这 一社会存在人们可以从感性上直觉它,但似乎很难从概念上把握它,也就是说,对于 社会中的贫困,人们能较容易地根据一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 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做出感性判断但真正对贫困做出抽象判断井给出准 确、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 l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贫困的特征是大不相同的。同时,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价值观 念和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对丁| 贫困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大不相同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森认为,“贫困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英国学者奥本海默也认为:“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实性。它随时间和空间 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尽管如此根据对贫困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认识程度, 我们可以把贫困划分为绝对贫困、一般贫困、相对贫困以及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进而 对其涵义进行把握和理解。 1 绝对贫困、一般贫困和相对贫困 ( 1 ) 绝对贫困的涵义。 绝对贫困义称生存贫困、极端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 人或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它是从人类的基本需要方面界定的,表现为连 起码的维持生存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的状况。在该生活状况f ,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 问题,不但衣食住极度的缺乏,而且有危及生命之虞。生活在这种状况的人大都被认定 为急需救助的“贫穷者”,一般会称这些人为“赤贫”。 ( 2 ) 一般贫困的涵义。 一般贫困义称基本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的物质条件已能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但在 衣食住行方面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生活不稳定。在该状况下一般不会有饥饿的 问题出现,不会危及生命。 ( 3 ) 相对贫困的涵义。 相对贫困是比较而言的贫困,是指当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少到一定程 度时所表现出的贫困状况,它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判断贫困的。 相对贫困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 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指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 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处于生活底层的那一人群组的生活状况。 2 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 ( 1 ) 狭义贫困的涵义。狭义贫困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困,反映维持生活与生产的 最低需要。处于这种贫困状况中的人所追求的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希望得到的是与社会 其他成员相等的收入、食品、燃料、衣着、住房及生存环境,他们注重这些东两在量上 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首先满足的是物质生活,只有物质生活水平达 到一定程度后,才形成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因此狭义贫困对不发达国家具有更 直接的实际意义。在这些国家贫困概念更多的是指狭义贫困。 ( 2 ) 广义贫困的涵义。广。义贫困除了包括经济意义上的狭义贫困之外,还包括社 会方面、环境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贫困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 所应该享受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他们不仅处于分配的最低层,而且在一个社会中 所处的地位低下,无权无力控制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面临着来自社会上有权势的群体 压力,受到社会的歧视和不尊重;不仅在经济收入方面被“社会剥夺”,而且在就业、教 育、发展机会、健康、声誉、精神、自由等个人发展和享受方面的权利也被“社会剥夺”。 广义贫困在经济发达国家表现更为典型。 从本质意义上讲,贫困是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富裕或不贫困而言,即贫困 实际上是用不贫困来衡量的,只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贫困时,才存在贫困问题。因此在1 8 2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世纪以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这时贫困现象并不引 人注目。贫困问题开始被社会重视,成为经济学的基本课题之一,是i :业革命之后的事。 对于我国而言,由丁,历史的、制度的及政治的原因,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一度成为理论 研究的“贫困”,因此有必要借鉴和学习国外有关贫困的理论,推动我们对贫困理论的研 究。下面就介绍一下国外一些有关贫困的基础理论。 ( 二) 贫困的基础理论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贫困理论 ( 1 ) 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 如果从理论渊源上讲,最早对贫困问题进行探讨是从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鼻 祖马尔萨斯开始的。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不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 贫民自身是贫困的根源。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提出人口增加是导致贫困和 罪恶的根源。他认为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而人类自身的繁殖在生物学所能承受的 极限朱达到之前通常是不会停止的,从故期看食物供应的增长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即食 物供应是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则是以爆炸性的几何级数增跃的因此贫困是不可避免 的。虽然马尔萨斯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分析劳动阶级贫困原因的,但他在理论上最早提 出了贫困问题。 ( 2 )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马克思是最早从制度层次上揭示贫困根源的。他认为失业和贫困完全是资本主义制 度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后果必然是: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的积累; 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就是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个没有剥削的公有财产制度的社会。然而,前苏联、 东欧一些国家和中国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尽管铲除了剥削和贫困的基本制度基础,但并没有消除贫困问题。马克思的贫困理论主 要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贫困进行研究,重点在于用贫凼现象去论证、阐明其政治主张, 而并没有在既定制度框架下从生产力的层面上提出解决贫凼问题的现实有效的措施。根 据当今社会经济现实各个国家都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f 发展经济,所以贫凼理论更应 该从生产力的角度对贫困进行研究。但不可否认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贫困理论对我们今天 研究贫困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进 行贫困研究的重要参照。 2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的贫困理论 ( 1 )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人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1 9 5 3 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中,系统的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探讨了贫困的根源和摆脱贫凼的途径,提出了著 名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 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 系列”,而在这个恶性循环系列中,主要是“贫困恶性循环”,其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缺 乏,资本形成不足。从资本的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人均实际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 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生 产率低又造成新一轮低收入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 3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厦对策研究 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资本的需求方面看,发 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造成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 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生产力低又导致新一轮的低收入,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 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 入”这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必然使发展中国家长期 处于经济停滞和贫穷的困境之中。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打破恶性循环,必须大规模 的增加储蓄,扩人投资,促进资本形成。 ( 2 )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于1 9 5 6 年发表了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生命理 论一文,在该文中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为人均收入处丁维持或接近丁维持生 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即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他认为当人均国【t 收入水平长期 处于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水平上时,生活贫困必然会造成死亡率上升,从而抑制人口增长; 而当人均收入增长水平快于人口增长水平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会使死亡率降低而出生 率上升,从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必然提高,造成人口加速增长,这样使得人均收入退 回到原有的水平,这样就导致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出现。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 水平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将由人口增长所抵消,这种均衡是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必 须进行人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低水平均衡 陷阱”。“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分析了资本稀缺、人口增长过快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的障碍强调资本形成对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研究发展中国 家的贫困问题,寻找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 3 )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1 9 5 7 年,世界著名贫困问题专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以此解 释不发达国家冈收入低下而导致的越来越贫穷的困境。“循环积累田果关系”理论用制 度的,动态的、演进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贫凼问题。缪尔达尔认 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呈 现出一种“循环积累”的发展势态: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起始的变化”) 会引起另一个 因素发生相应变化,产生“第二级变化”,强化原先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过程沿原来因 素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守恒的,而是一种“积累性的循 环”。在欠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医 疗卫生状况恶化、健康受损、教育水平低下,从而使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 就业困难;劳动力素质不高又导致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低 又引起产出增长停滞或下降,最终低产出又导致低收入低收入进一步强化经济贫困, 使发展中国家总是陷入低收入与贫困的积累性循环困境之中。缪尔达尔晟后得山的结论 是收入水平低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而低收入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经济、 政治和制度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 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不平等。为此,他主张通过权力关系、十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 改革,实现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同时增加储蓄可以促进资本形 成使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人幅度提高从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他指 出人均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克服“低收入的循环积累因素运动”。因为收入提高后,人民群 众的生活水平、营养、卫生条件、健康、教育等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使人口和劳动力素 4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质提高,进而引起劳动生产率和人的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最终导致产出水平和人均收入 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义会对下一期收入产生更人的积累性效应,从 而形成一个正的“循环积累因果运动”。缪尔达尔贫困理论的最人特色在丁强调通过制度 上的一系列改革来提高资本形成和收入增长,同时他还主张采取“地区不平衡发展”战 略,即通过发达地区的优先发展,形成“扩散效应”来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 ( 4 ) 舒尔茨的贫困理论 舒尔茨分析二战期间工厂和设备遭到严重摧毁的国家在战后迅速得到恢复中得到 启示,指出:这些国家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经济的高速繁荣,就在丁这些国家 具有较高的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准,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本的作用。冈此他认为在生产日 益现代化的条件f ,支撑高生产率的乃是人力资本,处丁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的 作用无疑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舒尔茨用这一思想来考察穷国经济的时候便得出与传 统经济理论迥然不同的结论,即贫穷国家经济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不在丁:物质资本 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和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过分轻视。舒尔茨针对发展中国 家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现状,指出技术停滞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而改造传统 农业必须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这些新的生产要素本身就包含技术变化,比如高产品种、 化学肥料等。但新的生产要素的开发和供给,对于弱小的农民来说是不可能的,需要政 府和一些非营利性的企业研究出适合本国条件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 构普及到农民中间。除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外,舒尔茨还主张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即对农民进行教育、在职培训及提高健康水平。舒尔茨的贫困理论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摆脱贫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5 ) 阿玛蒂弧森的贫困理论 森的贫困理论主要体现在贫困与饥荒和以自由看待发展两书中。和西方学 者的贫困理论相比森的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于突破了传统流行的将贫困等同丁低收入的 狭隘界限,提出用能力和收入来衡量贫困的新思维,拓宽了对贫困理解的视野。森认为: 第一,贫穷是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不仅仅是低收入;第二收入是获得能力 的重要手段,能力的提高会使个人获得更高的收入:第三,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身体不 仅能直接的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个人获得更多收入及摆脱贫困的能力;第四, 提出f 3 人们能够获得的生活和人们能够得到的t l 由来理解贫困和剥夺。森贫困理论的落 脚点在于: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避免和消除贫困。 ( 三) 衡量贫困的国际标准 1 9 9 0 年,世界银行为了分析比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和反贫困的进展。提出了一 个关于收入贫困的国际标准。这个国际贫困标准由卜线标准和上线标准以及区间范围组 成。f 线标准是年人均收入2 7 5 美元,即人均日生活费用0 7 5 美元;上线标准是年人均 收入3 7 0 美元,即人均日生活费用1 美元( 均按1 9 8 5 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 。世界银 行认为,年人均收入低于3 7 0 美元的人口为绝对贫困人口,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2 7 5 美元的人口为赤贫人口。世界银行提出的这一国际贫困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到2 0 0 1 年, 全球仍有1 2 亿贫困人口他们每日生活费不足i 美元。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比较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对贫团的涵义及国外的一些贫困理论有了大体的了解,但 是不同国家由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贫困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状态、程度和 特性也就有很人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困角度看,最为突出和 深刻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差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人的发展中国家, 在分析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前有必要比较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斟的差异这样 有助于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盲目照搬照抄。 ( 一) 在贫困总量规模上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一种大众贫困,贫困人口的数量及比重比发达国家多得多、高 得多。目前发展中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以卜| 的人口( 绝对贫困人口) 达1 0 余亿,其中赤贫 人口在6 亿以上,贫困人口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 3 。1 9 7 8 年中国贫困人口 占总人口的1 3 左右,经中国政府十几年卓有成效的反贫困行动,贫困人口人人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 0 0 5 年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2 3 6 5 万,但贫困人口仍占全 国总人口的3 左右并且2 3 6 5 万这个绝对量有着特别沉重的含义。而在发达国家贫 困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要少得多。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的话形象地勾画出了这种贫困量的规 模的不同,“现代美国和印度或西西里岛的贫困晟显著的区别是:在美国,穷人是极少数, 不容易被富裕的人多数注意到。而在印度,你不必努力去寻找穷人,他们一向到处都是”。 这种贫困量上的差别,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对贫困人口特征划分标准的选取。发达国家由 于贫困人口数量不多分布分散,不是一个可以明显区别的社会群体,贫困人口散落在 富有生活的夹缝和边缘角落,因此,它们注意的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外在指标,以便将容 易被忽视的贫困人口从社会人群中分离出来。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规模很人不存在贫 困人口找不到、划不出、被忽视的问题于是统计特征性指标的目的就是以原因性分析 为主,即发达国家对贫困人口特征划分的指标旨在说明贫困人口在哪里,发展中国家的 指标则旨在说明构成大众贫困的因素是哪些。 ( - - ) 从贫困的内涵看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主要是绝对贫困、极端贫困。根据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资料估计, 发展中国家极端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的5 0 左右。中国几千万绝对贫困人口中,到2 0 0 5 年底有2 3 6 5 多万人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在6 8 3 元( 贫困线) 以下,属丁:晟基本的温饱都 没有解决的赤贫。而发达国家存在的土要是相对贫困,从生存受到威胁的角度看,发达 国家似乎可以说不存在什么贫困问题。如果说发达国家也存在少量的绝对贫困,那也只 是达不到正常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方式的最低水平的绝对贫困。也就是说,发达国家贫困 的内涵较多是人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基本需要,如政治参与、人的自由、社会安全、 作 条件等,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内涵则基本是指起码的生存物质需要,社会文化方面的需 要因素很少。 ( 三) 从区域特征上看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差的农村, 城市的贫困被看作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流入。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对中国贫困问题的考察报 告,中国贫困人口9 0 9 6 以上都是农村贫困人口,农村的贫困发生率1 1 左右,而城市的贫 6 亵嚣袁锋龛爨磅爨辨及砖篡毋究 豳发生率还不到0 ,鞲。中国农村贫匿入日又童耍集中在1 8 个连片的贫困地医中。而发 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只摄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空间上不构成特定的隧域贫困人口较 多地集中在城市乡村贫困只是作为与老年贫困、妇女贫困、失业贫嘲等并列的一种贫 困类型。社会对贫困问题关注的焦点及政府艇贫困政策的指向都是城市中的贫困。当然, 发达国家也有贫困人翻相对较多的地区,但遮然地区并不一定是农丰寸,如英国的利物浦 秘曼稻额特,蒸德国的簧尔帮萨尔缝蒂等衰避j :监医、蓁条医就属戴捌。莠且这些贫匿 入叠楣霹较多弱逢嚣磐不廷奏正魏赘困区,哭燕稿薅概念上戆落辱滤嚣,发达国家蠢这 些地区的区域开发政壤稳在缩小地区2 闻盼发矮差距,主要是把离魔发达地区的发震动 力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因此发达国家的赞豳不具区域性,更不晟多村区域贫困性。 ( 四) 从贫网的性质看 发达国家的贫豳属于收入分配的范畴,就发达蓬家经济发展水平箍害,应该说是不 残该存在贫嚣羁瑟豹,冀发达豹生产力东孚跫经使馅镑罡够犬了,不彩在产箍短缺,只 楚出手收入分配俸靠l 及较会割度瓣原因磊导致贫疆产生。至予发震审黧家豹贫篷瓣篾嚣 乎收入分配的范畴,叉属了:生产的范畴,贫嘲不仅是部分人或家纛收入不足的问题,而 且也是整个社会生产力不足与产品短缺的问题,这种贫困很人程度上越由丁馅饼太小。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主要是一种原始贫困人部分贫困人口从来就是处丁贫困 之中。发达国家的贫阑不属丁i 原始贫困,其贫豳受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和市场歧视很 大影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聚,是再生性贫耀。因此,贫困问题谯发达国家被视为市 场凝露l 运行孛非歪零、不蕤瘫戆现象,只先专门熬入霉( 专家学者,跛潦决策者) 关心, 并不为享圭会大多数入淡意,不像发震牵霆家,贫嚣楚作为政府熬基本王俸嚣标帮幸圭会经 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器被提出来。 最后,由丁发展中豳家与发达国家贫困的上述不同,二者关注的问题和运用的理论 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别。在发达国家,关丁贫嘲的观点和见解渗透了酣方的价值观,贫困 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结果:市场经济给了每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和自由,一部分人不能 获得保证正常社会生活的收入,是因为健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困两媲 f 1 自然不能充分地 攀受生涯。凝鞋发达潮家越贫困闫题最荚心黪怒粳零l 裁痉豹罚冀褥必,并不存在拜么贫 稠豹撤源褥题。悉造成发麓中国家贫匿静嚣阂菠有自然懿、历史豹、凝会雏、政治麓器 因,同时又有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从本质上说则是生产力发展低下,以及社会分配不 公所造成。因而发展中国家对贫困问题昂关心的是如何从发展生产力和改善收入分配方 面尽快消除贫困的根 ! 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对广大发展中豳家而言农村贫困是遮媳国家贫困的主要 形式,掏成这些国家靛戳的主体。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也不例外,鉴于此,本文 主要疆究静是我嚣农掌重贫困翅嚣。 三、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 我国农村的贫困衡量标准 7 袁霉农辩雾瓣秘霹霹芨砖蓑拜竞 我国巅分农村绝对贫困天日豹收入标准,是国家统诤竭予1 9 8 5 年按照最蔽食物支 出恩格尔系数法确定的,后根据农村物价指数作了相应调整。主要年度的收入贫嘲 的绝对贫困标准( 农民人均纯收入) 是:1 9 8 5 年2 0 6 元,1 9 9 0 年2 6 8 元2 0 0 0 年6 2 5 元,2 0 0 5 年6 8 3 元,2 0 0 7 年是6 9 3 元。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标准,是满足农村贫困人 口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费用标准,虽然掰冒际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但它基本符台我国的 国情。八七扶贫攻坚结束以后,国家搬撼变化了静形势,又提出一个新的标准低收入 贫嚣线蠡准。遮群,进入囊毽纪瑟,我嚣莱蠲霰垂鬻量贫塑标准:一个蹩绝对贫澍标攘, 一个筵低收入懿刚标准。2 0 0 0 年确定熬低收入贫毯标难为8 6 5 元,掘测算全国低了- 8 6 5 元的贫困人口大约有9 0 0 0 万人,其中低于6 2 5 元的未解决温饱的贫凼人口还有3 2 0 0 万人:2 0 0 5 年低收入贫困标准确定为9 4 4 冗,按此计算的我圆农村贫困人口共计6 4 3 2 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 3 6 5 万。2 0 0 7 年低收入贫困标准确定为9 5 8 元,按此计算的我 国农村贫困人口麸计5 6 9 8 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 1 4 8 万。可见,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任 务仍然+ 分艰融。, ( = ) 我黧农村贫嚣酌臻获 新中国成畿以前,中国人民生活板魔贫困。据估计,那时肖8 0 的入口长期处予饥 饿、半饥饿状态,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一边发展生产, 一边消除贫困。2 0 世纪7 0 年代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2 5 亿 农村总人口的3 0 7 。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农村反贫困措施取得了举 世瞩叠豹成裁,农聿季贫困a 日太幅度减少。据国家统计蜀农丰季调粪总队统计资料,1 9 7 8 年至2 0 0 5 年我鬻豹农耪缝霹彗遮矮涎捩凝螽下: 1 9 7 8 2 0 0 5 年农村居民蠡匿款激 年份贫困人口规模年份贫困人口规模 ( 亿人)( 亿人) 1 9 7 82 51 9 9 20 8 0 1 9 8 41 2 81 9 9 5o 6 5 1 9 8 5 l ,2 52 0 0 0 0 。3 2 1 9 8 61 3 l2 0 0 10 2 9 1 9 8 71 2 22 2o 2 8 1 9 8 8 0 9 62 0 0 3 0 2 9 1 9 8 91 0 62 0 0 40 2 6 1 9 9 00 8 52 0 0 5o 2 4 1 9 9 1o 9 42 0 0 6o 2 l 鬏挺主述数鬟掇零,我国羹蘸仍莓建表毒搴缝霹贫困天叠,穗织夫都藩疰在涤出蔫寒, 干旱缺承、资源赘纛、交通不枥豹串疆部魄驻。这部分尚未解决滋饱起程的绝对贫强人鞠 不仅贫困程度深、_ 文化素质低、身体健康状况差,而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同时,我鞠 还有相当数簧的农村一股贫困和相对贫斟人口需要扶持( 表上没有殿映出但不容忽视) , 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和发展解决农村贫围问题必将成为 我国目前所面临生掰任务。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现就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分析如下: s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厦对震研究 1 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贫困表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扶贫方面的工作以及农民自身的不断努力,自从1 9 7 8 年以来,农村贫团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加,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 这种趋势一直贯穿于我国2 0 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并且还将一直延续f 去。这不仅表现 在贫困人口数量上的变化还表现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和贫凼特点的变化。人部分的数据 资料都表明,中国农村贫困已经从绝对贫困现象的瞥遍存在演变成为绝对贫困和一般、相 对贫困并存,并且处丁二此消彼长的阶段。绝对贫困人口数量f 降,一般和相对贫困人口数 量上升,贫富差距不断扩人。也就是说农村贫困已经不再是缺农少食的生存贫困,而更趋 向于表现为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一般和相对贫困。这是由下中国 社会k 期存在的- 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城乡差距十分悬殊,特别是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这 种趋势不断增强。 2 贫困人口向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的趋势仍在持续 1 9 7 8 年以前,我国2 5 亿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地区差异不是很明显但随 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困人口的减少,我国农村的贫困分布也发生了显若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 从地域分布上来讲,贫困人口逐步向西部和边远地区 集中:( 2 ) 从地形分布上来讲,贫困人口逐步向高山区集中;( 3 ) 从民族分布上讲,贫 困人口逐步向少数l t 族聚居区集中。西部1 2 个省、市、自治区目前仍属欠发达地区,生态 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滞后 于全国,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远远要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 更加向两部省份集中,2 0 0 5 年,西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高达1 2 0 2 万人r l i 全国农村贫困 人口的比重为5 0 8 ,这种集中不仅表现为数量上所1 1 i 的绝对比重,也表现在贫困深度 比其他地区严重,贫困特征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体现的更加明显。从目前我国的贫困分 布来看,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单从国定贫困县来说,5 9 2 个县中有3 8 4 个 是山区( 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县,占到总数的6 5 。我国5 5 个 少数民族的9 0 以上人口分布在贫困地区,涉及5 个民族自治区、2 4 个自治州、4 4 个民 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 ,但是在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占到4 0 ,而且大 多数生活在最深度的贫困中。 3 弱势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且有加大趋势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估计。截至2 0 0 6 年4 月1 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 9 6 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6 3 4 ,其中农村残疾人口为6 2 2 5 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 5 0 4 。残疾 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贫困地区,残疾和 贫困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残疾造成的劳动力缺乏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而贫困 地区缺少有效的公兆健康手段和医药服务增加了致残的机会。 同时,我们在统计贫困人口数量时,一般不会做性别差异分析,并且在中国确定贫困 人口时一般都是以户为单位,这样贫困妇女人口都被包括在贫困人口中。这里所要强调的 是在同一个家庭或同一个社区同样都是贫困人口,妇女受到贫困的影响程度要比男性人 口更大,尤其是在受教育机会、营养状况和卫生保健等方面而受到的扶贫干预的影响却 要小。老年人由于自身生产能力的减弱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缺乏,加上农户家庭经济的 不发达,往往非常容易受到贫困的侵扰,通常表现为没有钱看病、营养状况跟不上等。儿 童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营养状况不良等方面。 9 我驾表暂费霉酶蒜瓣麓聍暮研究 4 贫困群体脆弱性强,i 黩贫情况严重 除了绝对贫蝌人口以外,我豳还有4 0 0 0 万发右的低收入群体。可称其为般贫困人口, 遮些低收入群体存在着极大的脆弱性,其主葵表现是:第一,这些贫困a 口处丁- 投为边远 鞠垂然条箨极其器劣麓逢嚣,舀舅舞存豹资产( 遣) 质量穰羝;第二,桎会缳簿系统攘 麓,导致穷人的抗风险能力椴麓;第三穷人自身的综合能力很差。以致很难往现有资产 水平上迅速提高收入和积累,从而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因此在凝到疾病、自然灾害以及家 庭需要有人的开支的时候,很嚣易重新进入贫蹦状态。此外这儿年我国非农就业形势也 瓣趋严竣。麸1 9 9 7 年赢舞媲,我强国涎经济逶袋繁缱的势头弹娥出瑷鞋最,一方蟊,生产 能力普遍过剩歼鳓成为国阮经济中静主要闷聪,城市企韭开工币足,导致授姿”f 降,薪增 就业机会减少,戒比难以转移列城市就业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就业结构调整。 褥者,由于农民避城就业的无组织性和盲目性,农民的合法权靛得不到保护,很多农民打 王一年却德不到爨己应得的_ i = 资收入;另一方藤,在生产能力褥遍过剩的情形下,技术、 镑理,产菇霞豢承早较诋熬乡镶鑫篷受翻静狰豢远魄城枣金鼗黟重,不少乡镶企夔停工、 破产,使“离土不离乡”的产娥、就业结构逆转,不少农村势幼力同流到附加价值较低的 农业。劳务输出的不稳定和无保障以及乡镇企舭的发展出现停滞,这些都使得农民现金收 入受到了极人的影响,刚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民由于现金收入来源的不稳定也非常容易返 弱至绝对贫困状恋下。 5 4 三兑”农民威舞帮的贫瑶群碡。 近年来,髓街工业的发展嗣城市的扩张,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人口现象,那就是 既非农民、也非市民的二无”村民。所谓的。曼无是指:这些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幽予土地被工她开发区或被城诳建房所征用,已变成没有土地的农民,没有士地便没有了 王稼,浚毒工 爹,还没夺季会撵辕,这裁成了一争争聂无士恁、又冤王痒、还茏季圭会瀑舞戆 社会入口。这螯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聚集在起打麻将、赌牌,有的穷豳潦倒,应食无 着落。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的盲目性,国有、个人、合资锋众多资本 笼不在出于各种目的“圈地”、“抢地盘”。i 茳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失地农民不断增 加,一些统计袭明,如今“务农无她、上班无疑、低保无份”的“三无农嫩”已达4 0 0 0 刀。荠显,这静”三无蔚民静数虢还在继续增匀鬟,随善今蠹城露鞫工韭r - 蟪继续扩大,还 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没有了士地、或者t 地少到难以经蘅的地步,农氏的日子肯定 难过。由于被镊地农民的文化索质和劳动技能将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麓。对市场的 虑变能力弱,一飘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摄基本的长期生活保障。加之部分农民缺乏长 遥打算,往往残短额内恕毒隈弱安置费消费宪,“坐睦出空”,穰当一部分人落到了生活 无着落的翻境,失地后的他 f 】缀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生滔水平往往眈敞藕九人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谯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一部分连生存都存在问题的绝对贫困 人口,同时也存在着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摆脱了绝对贫困的火多数的一般和相对贫困人 瓣,值们与城市的其饱社会成员辐鞋:在收入上、教育上、文化上及政治上缝予鞠对贫困状 态。 ( 兰) 农村贫困声嫩的原因 贫困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贫困与造成贫豳的因素互为因果。构成贫困 综金症。戈箕楚孛蚕农露孛农嚣戆贫霆瓣纛,蔽霹十分复杂。扶孛蓬表幸雩赛疆人口分枣 掉 丧鸳泰麓贫壤辨蓐羲菠对裘碍竞 的特征来看,既宵自然的原因,经济的躐因,人口太多的原因,又有文化的原困,体制 的原因和政策的骤因,这些因素互为因粜,其同作用,严重地制约着贫困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掇商和生活状况的改善。 1 自然条件蔗,农业人口过多是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 ( 1 ) 人口分搬不均衡、自然环境恶毒j ;导致农村贫困问题客鼹存在。 由于我国久帮努簌豳人曩主要势舞农麓簸由医,瑟出区一般魄滢耩建资源贫乏显贫 疼,坡度较陵,土壤剩罐率低,再热上缝溪位置编褥,叉远离串,0 城市,一般猿嚣是, 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由予这种客观因素的存在,期使有一些开发价值柏 矿产资源和白然资源,也由丁交通、电力、通讯、水资源以及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 面条什的限制而得不到开发和作用再加上气候条件恶劣,遭受早灾、洪灾、冰雹和强 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袋击使贫困地区的缀济发展严重受阻,失去丁最起码的“造血”条 辞。 鞋辽宁害为铡,据有关囊辩统计,嚣蘩垒省农誊| 凑来稳定瓣决涵篷簿嚣懿赛嚣天搿 选7 2 万入,主螫势奄在辽东和辽程j 缝嚣豹赣霞、建平、凌潦、喀左、i 票、建昌、义 县、阜新、彰武、康平、蛐岩、桓仁、新宾、清原、西丰1 5 个蒜( 市) 。特别是辽两地 区,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发,因灾致赞、因病致贫等现象时有发生。如建平县的张家 营子、青松岭、孤山予等镇,地处丘陵地带,农民靠天吃饭,十华九早的气候使专靠种 地的农民脱贫很难,一场大旱就会使农地避种地的成本都收不回来,脱贫的农民主要是 从事副业,如开小商店、小药店、养猿等,如果遇到天灾逐霹能会返贫。 ( 2 ) 农毒| 入瓣蒸数大、占范裹,巍怒器致农毒重贫疆入疆犬爨存在瓣窖囊原因。 器孛国统诗举簇记载,1 9 5 8 年我嚣袭渡入1 35 5 2 7 3 万入,蠢慧a 日9 3 8 9 6 ;1 9 7 8 年 农业人口7 9 0 1 4 刀人,占总人口8 2 1 ;2 0 0 0 年农业人口9 4 2 4 4 万人,占总入口7 4 4 ; 2 0 0 3 年农业人口9 1 5 5 1 万人,占总人口7 0 8 4 ;截至到2 0 0 5 年1 1 月我国人口总数为 1 3 0 6 亿,其中农腿7 4 亿,占5 7 ,0 1 。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来看,近几年我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黧虽在不断下降,但由 于我国农村人口的纂数太大,其绝对数餐仍一直在上升,与戴嗣时。作为农业生产最基 本生产要素豹裁缝在我蓬侠遽工韭纯城带纯过程孛不薮减多,扶1 9 7 8 一l g 鹑年,我溪 耕地匿积减少了4 4 1 5 5 万公顷,丽嗣鹚中翟农村人口却增热1 1 6 4 亿,农村入均辫堍帮 积由0 1 2 4 公顷下降到0 1 0 公顷。显然,伴随我国农村人口数戢问题的是农村的人与自 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如果继续扩展下去,将使我国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吣逐渐 丧失生存依托,而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又不可熊及时吸收那么多从农 村中转移出来的人朋。那么对农民而言,失去士地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失去土 地农k 就失去了裁渡撬会;失去土地农民藏失去了一顼重要的财产和慰产蔽利。于是丈 量戆衷嚣贫疆入瓣妊然氆瑗。 2 农糖人让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低下建缝成贫困的壹接原鹤。 ( 1 ) 农村人明的文化科技素质卒譬遍低下。 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 0 0 2 年我国敏村劳动力文盲半文曹占7 5 9 ,小学文化程魔 的占3 0 6 3 初中程度的占4 9 3 3 ,高中程度的占9 8 1 ,中专程度的占2 0 9 ,犬专 以上的仅占0 5 6 ,而且地区之间的差努较大,西部地区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其 孛垂学文位程度表3 3 1 潞,文富半文言搴超过1 6 ,孬看科技索壤,星藏我罾平均2 0 0 0 l l 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压对策研究 多个农业劳动力才有1 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 0 0 人就有1 名。1 9 9 9 年,我国农科学院在校学生总计1 7 6 万人,平均每一万农业人口中只有两名人学生,而 发达国家9 0 年代初期平均每一万农业人口中拥有的农业大学的在校生,美国为2 0 0 多人, 加拿人为1 0 0 多人,日本为5 0 多人,由于人口文化程度低,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资 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报酬率低,导致农村的经济增长始终是缓慢的。 ( 2 ) 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 中国农【毛数千年来以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固定方式生产生活着,逐渐养成了 墨守成规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相当稳同的文化观念,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人为地进行自 我封闭,与世隔绝,无论是地理上的迁徙,或是职业角色的变更,对丁| 农民来说都是难以 接受和难以适应的。长期的乡村社区生活方式形成的村落意识使他们抵制文化交流,排 斥外来进步因素,致使中国很多农民都缺少与市场经济要求相符合的、敢丁i 创新的商品 意识、法律观念等。越是贫困的地方农民的思想观念越落后保守。长时期养成了一种 好吃懒做的思想,不去寻找脱贫致富办法,而寄希望丁| 靠国家支援、救济,其至视吃救 济和拿补贴为荣。从某种程度上讲,消除这种精神上的贫困要比单纯从物质生活方面消 除贫困更加艰难,意义也更为深远。 3 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农村贫困的经济原因 按国家有关划分标准,农业( 包括林、牧、副、渔) 为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 业,服务业( 包括商业、运输业、科教文卫服务) 为第三产业。而农村主要依赖农业, 产业结构途径单一,思路不宽。拿生产粮食的农村地区为例,主要致力丁| 粮食的增减, 盲目调整粮食播种面积,而不注重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及农业内部各产业冈地制宜 的发展,一q 农业受损,农民缺乏恢复生产、支撑生活的其他经济来源。这种单一的收 入结构是直接导致农民贫困的经济原因。 4 农民负担是导致农村贫困的社会原因 从2 0 0 3 年开始,国家在部分地区取消了至今已经存在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到 2 0 0 6 年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负担己基本消除。但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农民负担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发生改变。 ( 1 )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人人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 十六人以来,国家在农村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如实施费改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 直接发放种粮补贴和购置人型农机补贴等,农民看到了实惠,但是有一种危险就是化肥、 农药、种子、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其上涨速度人人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速 度,在不少地方已火大抵消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再加上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的牲 畜疾病的频繁发生,甚至使农民实际收入下降,。 ( 2 ) 土地承包的遗留问题使部分农民仍存有负担。 在落实承包土地政策稳定农民承包土地一定三十年不变的过程中有些村所留机 动地少,甚至未留,有的把机动地承包给他人多年,由此导致了后来婚丧嫁娶、生育增 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现象。尤其在取消农业税使农民十分看重种地前景的情况下, 对那些增人不增地的农户来说就限制或减少了土地收入,相对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 3 ) 必要消费支出增长过快。 从8 5 年到目前为止,农产品的价格涨了十几倍。但拿高等教育为例,农民子女的 高校教育支出涨了几百倍甚至几千倍,高校教育费用逐年攀升,农民更加贫困。虽然高 1 2 我国农村贫圈的原因反对策研究 校采取了助学金、奖学金、学费贷款等方法来帮助农村贫困生上大学并鼓励社会捐赠, 然而朱能根本解决问题。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必要消费支出增k 过 快,远大丁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这使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相对降低。 5 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农村贫困的政治原因 在中国贫困农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生产和生活条件差、教科文卫落后的内陆 边远农村,其中绝人部分是山区。若以东部沿海、中部和两部三大地带为参照系,我国 贫困人口的人多数分布在西部、部分分布在中部,只有极少数分布在东部,目前来看, 中西部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固然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国家的政策倾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客观地说,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在解放前就存在,在建国后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 大的过程。在8 0 年代以前,为缩小地区差别,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经过四个五年计划”( ”一五7 至4 四五。) 的投资倾斜,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鼙中的 份额有了较人的增长,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有了不同程度的缩小。 1 9 5 2 年人均国民收入东部为西部的2 1 9 倍,而1 9 7 8 年为1 9 5 倍( 中国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