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内部人控制及投资基金功效研究.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内部人控制及投资基金功效研究.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内部人控制及投资基金功效研究.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内部人控制及投资基金功效研究.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内部人控制及投资基金功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9 9 4 年8 月,国家经贸委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课题组共同在 北京举办了一次“中国经济体制的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美国斯 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此后,对内部人 控制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起了很大 的注意。笔者认为,如何对内部人控制加以控制是保护国有资产,实现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目的的重大现实问题。而目前有关控制内部人控 制的文章多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因而得出的结论大多有失偏颇。,1 j ,一一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企业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结合产权理论的发 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作 一些比较分析。文章还拟就塑童基全在完善企些渔堡结捡的功能问题作 些探讨。 ( 在论文的第一章中,笔者认为,从企业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来看,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现代股份制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两权”分离有着密切 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形成了事实上的控制权,形 成了内部人控制。而“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们缔结的长期合同中存在的 交易成本使得两权分离、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缔约各方的目标不会自 动统一,并且信息的不对称和合同的不完全使二者的目标无法进行低成 本的协调,因此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论文的第二章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一章中,笔 者首先定义了“公司治理结构( 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e ) ”,概 括性地提出了一个有效率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必须考虑的条件: 1 然后简单地分析和介绍了日本和韩国、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各自的特 点。本章的最后是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的反思。 第二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之上,内容的扩充和细化。 承接第一章和第二章,论文的第三章将着重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 人控制问题。本章一开始就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分析逻辑进 行了假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必须在“股权” 的极度分散和“股权”的极度集中之间寻找第三种状态,而投资基金的 设立将有助于第三种状态的实现。第三章的后半部分论述了我国国有企 业内部人控制的产生和特点,并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所产生 的影响,为论文的第四章进行了理论上的准备和铺垫。 论文的第四章是本文结论性的一章,是前三章论述的继续和必然要 求。本章首先对分析的主题进行了界定由于股份化是我国国有企业 改革的方向,因此本章将主要论述投资基金在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功效 问题。在其后的各小节中,相关的内容依次是:我国的股份公司治理机 制的运行现状、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局限性、我国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 改革方向、发展投资基金改革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分析、基金管理公司 进入公司治理机制的分析波兰模式的分析和借鉴、我国投资基金参 与公司治理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投资基金的发展对策和法律监管。 论文的最后是参考文献和结束语。卜。一 a b s t r a c t s t a t e o w n e de n t e r p r i s er e f o r m ,i no n ef o r m o ra n o t h e r ,i sar a p i d l y g r o w l n gp h e n o m e n o n a st r a d ea n d i n v e s t m e n tf l o w sc o n t i n u et oe x p e n da n dt o c o n t r i b u t et oa no p e n ,g l o b a le c o n o m y ,t h e r eh a sb e e na tt h es a m eam a r k e d s h if t a w a y f r o mt h er e l a t i v e l yc l o s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o fc e n t r a l p l a n n i n g a n d s e l f s u f f i c i e n c y 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er e f o r m p l a y s a n e x t r e m e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p r o m o t i n gt h i ss h i f ta n d h a sb e c o m ea nk e ye l e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 l i b e r a t i o na n d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t r i e st ou s et h et e l e v a n tt h e o r i e s ,s u c ha si n f o r m a t i o n e c o n o m i c sa n dp r o p e r t ye c o n o m i c s ,t oe x p l a i na n ds o l v et h ep r o p l e mo fi n s i d e r s c o n t r 0 1 d u r i n g t h e a r g u m e n t ,i m a k ef u l lu s eo fs y s t e m i ca p p r o a c ha n d h i s t o r i c o la p p r o a c ht oa n a l y z et h ei s s u e a na n s w e rt os o l v i n gt h ei s s u ei s a l s op r o v i d e di n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s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f o c u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fe n t e r p r i s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f r o mw h i c hm a n yi n t e r e s t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d r a w n o n eo f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i st h a tt h ei n s i d e r s c o n t r o li s s u ei sc o m i n gu pw i t ht h ed i f f e r e n t g o a l sb e t w e e nt h ea g e n t s a n dt h ep r i n c i p a l s t h ei s s u eb e c o m e s w o r s eb e c a u s e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a s y 唧e t r ya n di n c o m p l e t ec o n t r a c t t h ef o l l o w e dc h a p t e rw i l ld i s c u s st h em o d e r n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a lt h e o r y a n dp r a c t i c e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ei sf i r s t l yp r o v i d e d a n dt h e na u t h o rm a k e so u tt h en e c e s s i t i e so fa ne f f i c i e n ta n ds c i e n t i f i c 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s h o u l dh a v e t h en e x ts e c t i o no ft h i sc h a p t e rc o m p a r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 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 s t r u c t u r e sa n d r e c o n s i d e r st h ef r a m eo ft h eg o v e r n a n c er e f o r m ,f a c e du pw i t ht h ef i n a n c i a l c r is e so f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n 复口人学坝i 论艾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t h ei s s u eo no u rc o u n t r ya n dt r i e st og e tt h e p r a c t i c a ls 0 1 u t i o n s a na n a l y z i n gs t a r t p o i n ti sa s s u m e di nt h ef i s ts e c t i o n ( ) ft his c h a p t e r t h e n t h ea u t h o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g o a l o fo u r s t a t e o w n e d e n t e r p r i s er e f o r m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i n v e s t m e n tf u n dc a np l a yak e ya n d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d u r i n g t h er e f o r m f r o mt h ew h o l e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c o n n e c t st h ef i r s tt w oc h a p t e r sa n d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i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z i n g t h ef o u g hc h a p t e r ,n a m e l y ,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d r a w sa b l u e p r i n to fh o w t os e tu pt h e i n v e s t m e n tf u n di n d u s t r yi no u rc o u n t r y m a n y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t h ei n v e s t m e n tf u n d & r e d i s c u s s e di nt h i s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h o p e st h a tt h ed i s c u s sc a n g i v et h ep o l i c y - m a k e r sa c l e a r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f r a m e w o r kd u r i n gt h es t a t e o 、:l m e de n t e r p r i s er e f o r m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w i l lb ee n d e d b y t h er e f e r e n c ea n dt h e t a g 2 序言 对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这一 问题对于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极为关键,也是稳定社 会秩序,培育企业家层的关键所在。 作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许多曾经名赫一时的“企业 家”,在走向人生的辉煌时,也因为各种“经济问题”而成为阶下囚。 作者在叹息的同时,也在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作者带 着这一问题,同导师尹伯成教授进行了交流。在尹老师的指导点下, 作者在工作和学习的同时,搜集了与这一问题有关的一些材料,特 别考察了其他转轨国家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作法。 经过两年左右的思考,作者认识到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一个普遍 的“顽症”,各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手法各异,效果也不尽相同。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企业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结合产权理论 的发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的改革作一些比较分析。文章还拟就投资基金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的功能问题作些探讨。结合中国的国情,笔者尝试着开出一味治理 内部人控制的“药方”鼓励和发展投资基金。值得一提的是, 运用投资基金来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也仅仅是一种理论假设,这 种假设尚需得到实践的检验。但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是一篇硕士论 文所必需的,依笔者有限之力,虽不能将该问题诠解殆尽,也可将 问题提出,以求教各位老师及同仁。 复口人学坝卜沦义 导师的指导、学友的鼓励以及探知的热情,促使我对内部人控 制不断研究和探索,直至本文的诞生。本文一则可以作为我两年学 习和思考的总结,另则可以作为一份答卷呈现给曾经关心和帮助过 我的老师、同学和我的家人。我相信,他们对本文的评判,将有助 论文的修改,也有助于我研究的深入。 愿本文能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是为序。 作者 2 0 0 0 年2 月于北京 复人学坝1 沦文 第一章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原因及理论考察 证如亚当斯密指出的:“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有 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粹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对钱财用途, 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 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疑窦。” 一、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形式的历史考察 ( 一) 历史的起点:资本主义个人业主制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物质载体与结合体, 具有个人业主制、合伙制与股份制三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从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 过程来看,在这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形式中,资本主义个人业主制是最早出现,因 而,它构成历史分析的起点。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个人出资兴办的企业,通常由业主自己经营,也可以雇佣 或委托他人经营。在这种企业中,直接使用资源的产权主体是自然人,自然人的财 产与企业的财产是合一的,自然人既是所有者主体,也是经营管理者主体,而且, 在早期业主还是劳动主体。 钱德勒把业主制企业称为“单一单位的企业”。这是因为这种个人投资,个人 经营的企业规模一般都很小,只具有一种经济职能,经营单一的产品系列,在其发 展初期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以小工场、小作坊、小商品形式进行。由于企业的所有 者同时是生产经营和管理者,因此在这种企业中,企业权威与所有者身份合一,企 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简单,相当于现代大企业科层组织结构中的最下层,也就是 说,由企业主亲自指挥生产、组织营销,并直接对其他工人和其他雇员实行监督, 如分派工作、指导生产,确定报酬和解雇人员。由于在这种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 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有者的利益直接来自企业的经营绩效,所以企业主有充 o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j 9 8 7 年中译奉第2 页 i 复口人学f ! i j 论史 分的激励去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业主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单一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业主拥有全部的产权, 包括剩余索取权、经营决策权、监督管理权,以及资产的处置权。在这样的企业制 度安排下,解决企业作为团队生产所内在存在的偷懒、“搭便车”等一类的“道德风 险”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来自市场竞争,二是来自业主同时作为监督者由于 监督而提高企业效率的全部的收益。这种企业制度对雇员的约束也是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与其产出绩效相关的报酬,二是被解雇的威胁,即劳动要素市场潜在提供者的 约束,因此这种企业制度对雇员也具有十分有效的激励约束。在此种意义上说, 业主制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另外,很显然的是,在业主制企业中,企业主对企 业的经营负有无限的责任,即业主以其个人的财产对企业的营运和产生的债务负有完 全的责任,在其经营失败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业主必须用他的全部财产来承担债 务的清偿责任。因此,经营责任的无限性和自然人本位限定了企业的存在与发展。 ( 二) 企业制度创新的第一次飞跃:合伙制企业的出现 由自然人企业到法人企业的发展是一重要的企业制度创新,但在资本主义工商 企业走向其现代形式,即现代股份公司之前,合伙制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制度的创 新朝前迈进了一大步。合伙制的特征就是多个自然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和管理企 业、共同分享利润与风险。合伙制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 得经营管理和劳动成为专门性的分工;个体自然人所有的资本量已不足以支配整个 生产过程和承担经营风险,需要自然人投资者之间进行资本联合,因此,企业的投 资主体开始多元化,个体自然人以合伙的方式组建生产单位,采取合伙制企业形式。 合伙制的优点是:( a ) 由于可以由众多的合伙入共同筹资,因而资本规模较业主 制大,也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降低了向其贷款者的风险,它的筹资能力较单 个业主制企业大大提高;( b ) 合伙人共同对企业的盈亏负有完全的责任,因而有助于 增强经营者的责任心。合伙制也有其缺陷:( a ) 合伙制企业是依据合伙人之间的协议 建立的,其合伙的产权是不可转让的,每当一位原有的合伙人退出或死亡,一位新 的合伙人被接纳,都必须重新谈判建立一个全新的合伙关系。这样,建立合伙制企 业和接纳新的合伙者的谈判程序和法律程序都很复杂。同时,由于所有的合伙人都 2 艇e 1 人学坝l 。沦义 有权代表企业从事经济活动,重大决策都需得到所有合伙人的同意,因而很容易造 成决策上的延误和差错。在规模太大的时候,由于很难监督其他合伙人的行为,就 会使机会主义行为易于发生,“在小集团中存在着只能低于最优水平的集体物品 的倾向。,所以集团中个体数量越大,离最优水平就越远。”“伙伴数量少时, 合伙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形式,而当伙伴数量很大时却往往不能成功” ( b ) 所有 合伙人对于合伙制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的责任,而不以他投入的那部分资本为限。 而且,当企业经营失败,其他合伙人无力赔偿他们应当承担的那一部分亏损时,合 伙人还负有连带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财产予以补足,直到清偿全部债务为止。这 使得那些并不能对企业单独行使完全的控制权的合伙人面临相当大的风险。 ( 三) 企业制度创新的第二次飞跃股份公司制的产生 、止主制和合伙制都没能解决所有者( 投资者) 承担一旦经营失败必须负无限责 任的问题,这勿容置疑地影响着投资者们的风险偏好,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新 的业务的丌拓。而股份公司制的产生,则使企业成为独立于其组成人员( 自然人作 为投资者) 的法律存在,即独立的法人企业。所谓法人,就是依法成立拥有独立财 产,按一定规章制度建立和从事活动,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 会团体。法人企业就是由法律赋予其拥有与自然人基本相同的民事主体地位的企业 而独立于自然人。不论这些法人企业的出资者,即自然人如何交换、转让股份、或 发生出资人死亡,出资人数的缩减,都不会对作为独立法人的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 公司可以永续存在。股份公司有以下特点:( a ) 出资者的有限责任。在股份公司中, 所有的出资人都只以自己的出资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有限的清偿责任。( b ) 公司股 份的自由转让。股份的可转让性使企业的管理者受到来自股票市场的监督和评价, 成为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机制。( c ) 企业有单一的合同代理人,即法人代表,由他代 表法人企业与第三者签约,这就大大的简化了与第三方的合同关系,有助于合同纠 纷的解决。 ( 四) 现代企业组织的成熟:现代大型股份公司的产生 ( o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o i 可h 第6 5 负。 上海三联书店员9 9 5 年中译本,第2 5 页 3 复口人学坝i j 论史 钱德勒对企业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的规模扩张 取决于技术和市场两个因素,他指出:“现代工商企业首先是在这样的一些部门和工 业中出现、成长并持续繁荣的,这些部门和工业具有新的先进技术,而且具有不断 扩大的市场。反之,在那些技术并不造成产出急剧增加小而专的部门和工业中, 现代工商企业的出现就比较晚,而且发展缓慢”( 3 ) 。钱德勒的结论无疑是很正确的, 但他有一个前提:企业的规模扩张总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离开了这一前提, 即便某一部门或工业有再大的市场或再新的技术,也只能放弃利用先进技术所带来 的利益而由众多的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来瓜分不断扩大的市场。股份公司制则为现 代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制度依托。所以,1 9 世纪中叶以后,股份公司迅速发展,成为 现代企业的一般形式,企业的规模更是远远地超出了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所能达到 的边界。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源探究 ( 一) “两权分离”与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 当英国于1 8 5 6 年颁布“联合股份公司法案”( j o i n ts t o c kc o m p a n i e sa c t ) 的 时候,没有人会料到这种公司会在将来成为主导产业和商业生活的制度,相反,许 多学者都认为,以高度分散的股权为特征的联合股份公司从产权的观点来看有一个 致命的缺陷,这就是过度分散的剩余索取权会为经理们的偷懒或追逐个人目标大丌 方便之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亚当斯密对这种企业管理上的“疏忽和挥霍” 的担心。然而,现代股份公司自兴起之后,便很快地占据了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位 置。随着其规模的扩张,现代股份公司除了表现出剩余索取权的过度分散之外,还 表现出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与其所有者相分离、即控制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特征。 这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大股东的经营能力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经营能力越 来越不足。经营者经常陷于日常经营的琐碎事务不能自拔,缺乏维持公司持续发展 的长期计划和制度。结果公司的协调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比较差,对长期性的供给、 小监尔弗雷德饯德勒: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 9 8 7 年中译本。第8 页 “当然,历史i : i j 现过一些巨大的台伙制企业,本世纪8 0 年代,一些巨型的合伙制企业接连破产,而另外一砦 卜人的合伙制企业如摩根银行( j e m o r g a n ) 、美林证券行( m e r r i l ll y n c h ) 则改组为公司 4 复e 1 人学坝i j 论义 需求和创新的机会不太好把握。结果,股东们只能雇佣专职的经理人员经营企业。 一些有能力的大股东可能仍在亲自管理,但己不能象以前那样单独地控制公司了 而是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一分子并往往是少数,那些少有股份甚至没有股份的人加 入到高级管理的行列。 实际上,早在1 9 2 3 年,凡勃伦( t v e b l e n ) 就发现了股份公司的前途和所有权 与控制权分离的趋势,并在无主的所有制( a b s e n t e eo w n e r s h i p ,1 9 2 3 ) 中评论 了这种趋势和特点。伯勒和米斯( a b e r l ea n dm e a n s ) 在3 0 年代对美国经济的统 计资料的研究也显示出了联合股份公司股份分散化和明显的“所有权”与“控制权” 的分离。他们称此为美国企业的一场“经理革命”( m a n g e r i a lr e v o l u t i o l l ) 。这场 革命造就了种“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经济权势”,“那些提供资财的人被赋予所有 者的地位,从而使新王子们能够行使他们的权势”。他俩的这一观察和学说被起了 个名字叫“伯勒一米斯假说”( b e r l r m e a n sh y p o t h e s e s ) 。6 0 年代后“伯勒一米斯 假说”大行其道,许多人把股权分散的大公司看成“所有权淡化”的经济组织。加 尔布雷斯( g a l b r a i t h ) 也看到了现代大公司的经济权利日益掌握在这些职业经营者 和技术专家手中的趋势,他把这些大公司的经理精英们称为统治产业的“技术结构” ( t e c h n o s t r u c t u r e ) 。他认为,可以说现在的公司的技术结构取代了古老的贵族和 近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本家,成了真正的统治阶层。 这种“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公司的“所有者们”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这就在两者之间产生了委托代理的关系。委托 代理的关系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是指委托人( p r i n c i p a l ) 和代理 人( a g e n t ) 所面临的风险共享、收益与动力机制之问的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的 一般理论,社会经济活动之所以采取委托一代理方式,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取 得“分工效果”和“规模经济”公司的“所有者”将公司的法人财产委托给具有专 门知识和管理才能的经营者,他所获得的资产收益可能比自己经营管理更高,而专 业经营者受多个资产所有者的委托,一方面可以扩大资产集中经营的规模而取得规 斯蒂格勒和弗世德曼认为股份公司并不是什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财务资本与经理知识能力资 奉这阿种资本及j 所有权之间的复杂台约( s t i g l ea n df r i d m a n 1 9 8 3 ) 。 5 模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才能取得较高的收入。但是,委托 一代理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是以代理人忠实的服务于委托人为前提的,这个前提本身 足一个无外部效应、无个人利益冲突、无信息不对称、无交易成本的“条件束”。 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个前提很难满足,即存在着委托一托理人之间的目标函 数不一致、存在着“逆向选择”( “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缔约前的信息问题) 和“道 德j x l 险”( “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缔约后的信息问题) 。 ( 二) 股份公司的代理成本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组织实质上是协作群生产(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 9 7 2 ) , 充当着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 n e x u s ) ( 詹森和麦克林,1 9 7 6 ) ,通过契约关系实现 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而在任何一个协作群中,只要有不同的权利 主体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利益冲突。股份公司中股东与经营者也存在利益冲突。这 种利益冲突首先表现在二者的企业经营目标上。经营者特别是职业经营者的目标并 不是所有者所要求的利润最大化从而是投资回报( 股息) 最大化。钱德勒分析美国 现代工商企业的特征时指出:“在作出管理决策时,职业经理人员宁愿选择促使公司 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利润。”经理主义的厂商理论也提出了各 种不同的经理目标:如销售收入最大化( 鲍摩尔,1 9 9 5 ) 、增长最大化( 马里斯,1 9 6 4 ) , 而威廉森( 1 9 6 4 ) 则进一步把经理目标扩大到包括“全体职员和津贴”在内。2 0 世 纪7 0 年代,尼斯坎南( n i s k a n e n ) 构造了一个经理主义的行政机构模型。它假定官 僚们的目标包括权势、地位和名声,而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与企业的预算正相关。因 此,他们力求在公众对他们提供服务需求的约束下将这些目标变量最大化,也就是 不断地扩大预算,膨胀行政机构。米格和贝兰吉( m i g u ea n db e l a n g e r ) 修正了尼 斯坎南的经理模型,给出了一个更为一般的经理的自由处置权的模型。在此模型中, 经理的行为特征( 自由处置权的运用) 是在产出的约束下使预算最大化,使他们的 最早解决两权分离的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之上的所谓的管家理论他把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描 述成无私的信任交换真诚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唯一所有者的风险投资人将企业的资产委托给他们信得过又 具有经营能力的代理人管理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完全承担授权不当的全部损失和授权得当的全部收益: 男一方面,经营者顺从、忠诚地履行他们的信托责任,按照使企业利润或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以此为所有者谋利,使他们的个人财富最大化如果他们做得不好,那么他们就会被解除信托责任,甚至被 迫究法律责任。 ”小业尔弗雷德饯德勒: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 9 8 7 年中译本,第l o 页。 6 复口人学埘11 :论文 权势、地位和津贴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经营者利益之所以会与所有者利益发生偏离, 这是因为:( a ) 经理的身份不是所有者,其收入主要来自合约中约定的薪金;( b ) 职 业经理所拥有的是知识产权,其价值只有通过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才能实现:而 这一职位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稳定是紧密相连的;( c ) 职业经理既然对企业的管理 和支配当作他们的职业,他们必然要追求在职业中体现他们自身价值的权势、地位、 名声和在职消费。因此,职业经理们不论是通过较高的薪金收入要求,还是在较低 的股利分配政策下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还是为满足自身价值的“在职消费”,在公 司利润一定的情况下,都会挤占或冲减一部分股东的利益。 因此,委托人( “所有者”) 与代理人( 职业经理) 之间将尽可能的缔结一个完全的 契约,在这个契约中,规定了经营者在所有经营情况下的义务。但是缔约过程中存 在着三种不可忽视的交易成本,即( 1 ) 在一个复杂的不可完全预测的世界中,人们 很难想的太远并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也很难对它们做出应对计划:( 2 ) 即使做到( 1 ) ,缔约各方也仍然很难就这些计划达成协议,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种 共同的语言+ 来描述各种情况和行为,过去的经验也帮不了什么忙:( 3 ) 即使( 1 ) 和 ( 2 ) 都做到,他们也很难在出现纠纷的时候,能够使外部权威( 比如法院) 明确并 强制执行合同( 哈特,1 9 9 5 ) 。所以人们缔结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委托人的监督( 激 励、监督代理人,使其为委托人利益尽力) 、代理人的担保( 即代理人向委托人保证 不采取损害委托人的行为) 则成为不完全契约自然的补充。 三、本章小结 从企业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看,内部人控制问题与现代股份制公司发展过程中 的“两权”分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形成了事实上的 控制权,形成了内部人控制。而“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们缔结的长期合同中存在的 交易成本使得两权分离、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缔约各方的目标不会自动统一,并 且信息的不对称和合同的不完全使二者的目标无法进行低成本的协调,因此而产生 国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 9 9 4 年出版,第1 7 8 1 9 8 页 。内部人控制有两种界定标准:其一、企业经理和( 或) 工人这样的内部人掌握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剩余控制权, 即法律和台同来作规定的企业资产使用权( 格罗斯曼和哈特,1 9 8 6 ,1 9 9 0 :哈特1 9 9 5 ) ;其二、内部人不仅 掌抛r 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而且掌握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剩余索取权( m i l g r o ma n dr o b e r t ) 7 复h 人学坝i 。论文 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代理成本是内部人控制问题的集中反映和结果。这种代理成本 山三部分组成:( a ) 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b ) 代理人的担保成本( c ) 剩余损失,它 是委托人因代理人行为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等于代理人决策和委托人在假 定具有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情况下自身效用最大化决策之间的差异( 詹森和麦克 林,1 9 7 5 ) 。 内部人控制问题实质是公司的治理结构的问题,所以本论文的第二章将就现代 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实践作进一步探讨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第二章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 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e ) 是指联结并规范所有 肯、经营者、使用者相互之间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进而解决公司内部不同 权利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简而言之,是指所有权者对一个企 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按照米勒的定义,公司的 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如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如何确知企业经理人员只取得 为适当的、赢利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而不是比实际所需的多? 在经营管理中,经理 人员应该遵循什么标准或准则? 谁将裁决经理人员是否真正有效地使用公司的资 源? 如果证明不是如此,谁负责以更好的经理人员替换他们? ”( m i l l e t ,1 9 9 5 ) 。 一般来讲,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具体内容包括:( 1 )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2 ) 如 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 3 ) 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从现代公 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来看,一个有效率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考虑以下条件: 1 、产权( 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 ) 明晰。自从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 ( r o n a l d c o a s e ) 把产权和交易费用引入西方经济学,从而创立了产权经济学和全 新的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产权经济学认为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可以 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运行的效率,改善资源的配置,加快技 术进步,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而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在市场上发生的每一 笔交易都必然包含一定程度的交易费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的存在可以节约部分市 场费用。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下,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也就是说,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谓产权明晰,实际上是 指企业的产权归属和产权主体权利的行为边界要规定明确。有效率的、科学的公司 治理结构需要有十分精巧的、内在权利制衡的机制,而且这种机制需要用法律的形 式明确加以规定下来,形成对所有市场交易主体,如政府、企业和个人等都产生平 等的约束力的游戏规则。 q 复1 3 人学坝l j 论义 2 、信息。公司治理结构中,信息条件是不可忽视的。没有通达及对称的信息条 件,有效的监督和激励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现代企业在产权界定以后有效地实 现了企业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自j 存在着委托一代理 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没有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充分信 息,经营者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益。无论这种委托一代理的层次多寡,代理人 都有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或者以各种手段为自己谋求私 利,或为自己享乐增添不必要的奢华的办公设备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应具备的信 息条件应考虑到信息来源和反馈的经济性、可靠性、多样性及完全性,从而减少各 权利主体之问( 如股东与经营者之问)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经济磨擦。 3 、监督和约束。企业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以后,各权利主体在各自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然而,所有者也因此失去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 控制权,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就成为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现代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安排,也必须引入监督和约束机制。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也不可能使该制度安排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另一方面,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方式要尽可能的简便易行,也就是说监督的成本要低于企业 可能会受到的损失,否则,这项监督的职责就失去了它经济学上的含义。 4 、评价和激励。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利安排要有效率,就必然要能激励和调动各 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并对它们的经营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且现代公司治理 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会因为评价和激励的客体的多样性也会有多样性,同时还应该保 证激励作用的均衡。公司治理结构的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公 司的治理结构中产权、信息、监督和激励这四个方面在一起发挥出相互制衡、相互 促进的关系,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功能 二、日本和韩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同本和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法人持股。对于日本的上市的股份公 司而言,个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仅占2 2 6 ,法人股东持股比例则高达7 2 ( 1 9 8 9 年) 。 r 本公司中的法人持股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金融机构法人,包括银行、保险 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所谓企业法人。在同本, 1 0 法人持股的最大特点就是相互持股,这种相互持股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为了形成 一种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本公司中这种稳定的法人持股占主导的股权结构,对 同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其运作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地既,日本公司的治 理结构有如下特点: 1 、董事会成员来自于企业集团内部,使公司的高层领导机构既是经营决策机构, 又是最高业务执行机构,形成了决策和执行一体化,避免了“传递成本”。 2 、在同本的公司中,股东大会只是一种形式,董事虽由股东大会选出,但是是 d j 经理提名董事候选人,这无异于经理自己选自己。公司的经营者具有超越股东大 会的权力。 3 、企业的法人代表可能不止一个,他们各自分工负责,不必征询本企业股东的 意见。 4 、在法人股东中,银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基本上由它们来行使对企业的 监督作用。 5 、在企业内部,是通过大家所默认的某种企业精神来增强其凝聚力,克服偷懒 动机,起着激励机制的作用。 同本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内部人控制”。由于权利过分集中, 经营者可以凌驾于所有者之上,这样不仅可能产生公司内部的派别斗争,导致决策 混乱,而且破坏了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高层决策人员可以滥用职权,危害所有者 和公众利益。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大量的日本企业破产就很能说明问题。 三、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股权上看是高度分散的个人产权。这种广泛而且又十 分分散的以个人财产关系为基础的股权结构,使得美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能 够实现较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美国也有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 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代替个人投资,它们与分散的个人投资者一样,对经营者的直 接监督约束的动机不强而主要是运用间接约束方式买卖股票,使得公司的接管 与兼并事件频频发生。仅1 9 8 5 年到1 9 9 0 年,通过恶意接管易主的公司股票市值高 达1 4 0 0 亿美元。这样一来,公司的所有者比较不稳定。然而美国的这种公司股权 结构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恰恰相反,美国公司在历年的全球公司赢利 能力排行榜中都占据着很多位置,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各种 要素市场比较齐全,法律制度十分健全;另一方面公司能够设计出目前为止比较恰 当的激励制度。为了不使经营者的行为与企业的利益发生较大的背离,而所有者又 不能直接加以控制,最佳的办法就是把经理人员的利益尽可能地与股东的利益结合 起来。例如,在经理人员的报酬结构中,加入股票,特别是股票期权就能够明显刺 激经理人员为自己谋求最大收益的同时也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但是,这种公 司治理结构也不是万能的,因为美国的股票市场投机气氛十分浓厚,股价的波动很 人,而且经理人员所得到的股票期权并没有投资成本,所以他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 内部信息,灵活使用期权,赚取利润。而且,如前所述,经理人员的最终追求的目 标不仅仅是货币的,诸如豪华的办公设备、交际、旅游等这些“在职消费”和“隐 性收入”都是所有者难以加以限制的。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的反思 这次发生在东南亚、韩国及日本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经济理论界对东 南亚及东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以东亚模式为例,( 1 ) 政府主导 型的重新认识。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 段,运用政府的力量进行资源配置,由政府部门向企业提供信息从而完成信息的沟 通和协调,政府着力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凭借对政府和银行的高度依赖进 行扩张,不计成本、不计利润、不怕亏损。这种政府保护下的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使 企业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会产生许多扭曲,并使经济增长缺乏效率。因为钱来得比 较容易,企业就很少注重自身的治理结构,导致企业内部运作效率较低,资源配置 较差,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所以很容易导致经理人员的盲目扩张,而且政 府也认为企业越大越好,一旦出现问题政府出于种种考虑难以让其破产而只有去解 救它,这样一来就把政府也拉入了企业的“圈套”中去。( 2 ) 主办银行制度的重新 ”见刘灿现代公一j 制的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研究,1 9 9 6 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p 】8 6 】8 7 1 2 复l 1 人学坝i j 论义 思考。闩本和韩国这些年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制度就是“主办银行制”。 这种制度的优点就是使得企业和银行有较为稳定的信用关系,便于企业融资和银行 刘企业的监督。但另一方面,这种将“企业绑在银行上”的做法( 这种做法至今还 足得到国内不少地方和学者的推崇) 却削弱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制衡,软化了 企业的预算约束。这样一来企业就不会关心成本和利润,公司内部根本淡不上什么 治理结构最终不仅使得企业的效率低下,银行也被不良债权拖垮。 从这次东南亚和东亚的金融危机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全球 化发展的今天,经济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效率的竞争,是各经济主体 之问效率的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它运作的效率高低往往能够 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率。而企业的运作效率又往往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要使公 司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更大的责任感,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以保证所有者和政府 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通过加强监督、审计、约束、评 价和激励,更好地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责任界限划分不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