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河60断块区构造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 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河6 0 断块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的撒开端。其 东部、北部紧邻河1 1 1 断块区、南部以河1 0 断层为界与河l o 断块区相邻,是一 个被北东一南西走向的河i i i 断层与河l o 断层所限的狭长状的区块。本文通过 运用油藏描述的技术与方法,综合利用组合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 动态资料等对该断块区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认识: 1 沙一段地层横向上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好:沙二段砂体横向变化大。 2 区内三级断裂是区块的主控断裂,四级断裂控制油水分布,五级断裂使油 水关系复杂化,高点多,其成因有以下几类:( 1 ) 断层交叉遮挡:( 2 ) 断层和岩 性共同遮挡:( 3 ) 岩性遮挡:( 4 ) 断层遮挡的小鼻状构造:( 5 ) 弧形断层遮挡: 其中( 2 ) 是主要类型。 3 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发育湖泊( e s 。) 沉积相、沙二上段主要发育三角洲、 平原亚相( e s , - e s ) 、沙二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 ( e s 2 一e s :”) :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的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道 间沉积等沉积微相,其中分支河道以北西一南东方向展布为主。 4 本区油气主要富集于沙一段的s ,和s 。5 砂层组,沙二段的s z l 、s 2 2 及s 2 3 砂 层组,油藏以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圈闭类型为主 5 总储量为1 3 5 2 8 1 0 4 t ,其中1 3 个主力小层合计储量为1 0 2 3 8 1 0 t , 占总储量的7 6 。 关键词东营凹陷,构造特征,沉积微相,油气富集规律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c o u l e eo fp e t r o l e u m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r u l eo f t h eo i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t t r a c t ss o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h a ti th a s b e c o m eo n eo ft h em o s tc o n c e r n i n gh i g h l i g h t s i nt h i sp a p e r , i th a sb e e n s t u d i e di n o u i s u b j e c t - t h e h e - 6 0 b l o c k s , b e l o n g t o d o n g y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 j i y a n gs a gi nt h ee a s t e r nc h i n a , w h o s eb l o c ks t r u c t u r e sh a v e b e e nt a k e ni n t oa c c o u n ta sw e l la sw h o s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r u l e s ;a n dt h e f o l l o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s u c ha st h eo i l d e s c r i p t i o nm e t h o d s , t h e d a t a - c o m b i n a t i o nl l s eo ft h ec o m p o s i n gl o g ,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s e i s m , t h e d r i l l m gw d la n dt h ed y n a m i n co n ea r et a k e ni n0 1 1 1 s t u d yo ft h er u l eo f t h e o i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i l e s e i v o i r f i n e p a r t i t i o n c o n t r a s to fs ia n ds 2 , w eh a v eas y n t h e t i cs t u do n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h e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a n dt h ef i n ef a c i e so ft h ed e s t i n a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s i sm o r e ,w i t ht h eh e l po f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o i la n dw a t e r ,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r e s e r v e s , t h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r u l e so ft h eo i l c a nb ed i s c l o s e d k e yw o r d s :d o n g y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s t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s m i c r o - f a c i e s 1 m er u l e so f t h eo i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 3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1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油田开发后期进入高含水产量递减阶段,选择典型区块进行构造及油气富集 规律研究意义重大。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可以揭示油气分布和变化规律,明确调整 挖潜的方向,为科学预测各项开发指标和挖潜方向奠定良好基础。河6 0 断块区 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富集区之一,对其进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具有很强的代 表性。 “河6 0 断块区构造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是在对沙一、沙二段储层精细划 分对比的基础上,对目的层砂体的空间展布、( 微) 构造特征、沉积微相进行了系 统研究。然后分析区内研究层段各储层单元的油水关系和储量分布,从而有效地 服务于油田生产 1 。2 技术路线 运用油藏描述的技术与方法,综合利用组合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 资料、动态资料等开展河6 0 断块区精细地质特征的研究。 1 利用组合测井资料,进行全区目的层段储层的划分与对比,建立小层数据 库、断层数据库,并完成井斜、补心校正。 2 利用三维地震地质资料,落实区内主控断裂的延伸与组合。 3 利用动态资料,进行小层层内油水关系的分析。 4 综合利用以上获得的资料开展研究区构造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在此 基础上,再进行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最后完成储量的计算 5 根据研究结果指出研究区主力砂层组中的主力小层是今后开发的有利潜 力区。研究流程( 如图1 - 1 ) 6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罐1 - 1研究赣捏捌 1 3 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测并、地震、开发动态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圆满地完成了研究内容,解决了许多生产上出现的难题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如表卜1 所示 褒1 - 1研究内赛,工作蔑戚鬃统计囊 研究内窦 t 完成盼工作琥成果类塑敷董 设计拉镁垒医的基千翻蕊,两级 两横丰 碡条 1 镛层细分封 选取基千剖面+穷口井 剖面并目的层段平均厚度1 6 d q 咀 比研究 完成全区翠磅俸的划分赡姥,对 1 1 9 日莽 比解龠 编涮研究区小层数据表1 1 9 日并 溅并沉积鹅应特征分析秘9 日势 2 沉积檄裙研 究 绘胡砂钵蟹厚掰i l 张 沉积徽棚平面分布图i l 张 3 构造特征研 作补心、井斜等校藏1 1 5 口并 究 绘制断面豳3 张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解释南北翔地震剖蕊,落实了主 最条翻蘅 控断裂北东恕姬伸乓组含关系 绘铺暂值线距为l o r e 的砂屡组 顼霹构造图 5 张 绘镪等值线距为l o m 昀小层砂 体】鬟面微构造鞠 l2 张 绘制综食地质缓 i 张 奎浦气富集规 完蹴i - 5 0 0 0 主力层小层平面图l2 张 律研究 完成非主力层小层平面翻嚣张 用缚积法计算储蟹。镶制储量谜 , 算表 l 份 报告文字3 0 万 搔图3 4 署莨 掰强告缩写 撩袭括骥 鞋豳 5 0 t 豢 1 4 主要认识 1 沙一段地层横向上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好:沙二段砂体横向变化大。 2 区内三级断裂是区块的主控断裂,四级断裂控制油水分布,五级断裂使油 水关系复杂化,高点多,其成因有以下几类:( 1 ) 断层交叉遮挡:( 2 ) 断层和岩 性共同遮挡:( 3 ) 岩性遮挡;( 4 ) 断层遮挡的小鼻状构造:( 5 ) 弧形断层遮挡: 其中( 2 ) 是主要类型。 3 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发育湖泊( e s 。) 沉积相、沙二上段主要发育三角洲、 平原皿相( e s z l 一e s 0 、沙二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 ( e s 卜e s 。l o ) :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的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道 间沉积等沉积微相,其中分支河道以北西一南东方向展布为主。 4 本区油气主要富集于沙一段的s 。和s 。5 砂层组,沙二段的s :1 、蹬及贸砂 层组,油藏以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圈闭类型为主。 5 总储量为1 3 5 2 8 1 0 t ,其中1 3 个主力小层合计储量为1 0 2 3 8 x1 0 t , 占总储量的7 6 。 8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2 1 区域地层概况 河6 0 断块区,是典型的断块油气藏富集区之一。区域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 中央隆起带西端的撒开端。其东部、北部紧邻河1 1 1 断块区、南部以河l o 断层 为界与河1 0 断块区相邻,是一个被北东一南西走向的河1 1 1 断层与河1 0 断层所 限的狭长状的区块。区块内主要发育三条近于平行的断裂:河l o 断层、河6 0 断 层及河1 1 0 断层,由南向北这三条断层的断距由大变小,剖面上呈断阶状( 图 2 - 1 ) 。 东营凹陷发育了巨厚的新生界河湖相沉积地层。根据钻井资料,东营凹陷第 三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发育有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 陶组及明化镇组,地层特征见表2 - 1 m 。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与沙二上部分地层。表2 - 1 基木反映 了其岩性特征。 2 2 储层细分对比方法与标志 2 2 1 河流相地层对比基本方法 区内沙一段地层属稳定的湖泊相沉积,横向上分布稳定,特征明显,对比工 作比较简单。沙二段属于三角洲相沉积,沙二段上部的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相 地层,砂体发育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河流相储 层对比,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旋回厚度对比法 ( 1 ) 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通过地层剖面的分析,在掌握油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旋回性及反映在电测曲 线上的组合特征的基础上,了解油层组厚度变化规律,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的层 位界线。 ( 2 )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 在油层组内根据岩性组合规律进一步划分若干三级旋回,分析各三级旋回性 质、岩石组合类型、演变规律、旋回厚度变化及测井响应的组合特征,用标准层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或辅助标准层控制旋回界线。 ( 3 )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砂层 在局部范围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单砂层其岩性和厚度是相似的。因此,在每 个三级旋回内,应进一步分析其岩性组合规律,细分若干四级旋回,并分析其具 有的特点:砂体发育程度,泥岩稳定程度,各四级旋回的厚度比例等。按岩性相 似及厚度比例关系,用稳定的泥岩确定各单层在横向上的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 层对比。有时在四级旋回内各单层数量不尽相等,单层厚度可能相差悬殊,在连 线对比时,应视具体情况予以合并或作尖灭处理 2 切片对比法 个别标准层的确立仍只能控制大层段的对比( 一般常有上百米的井段) ,要实 现小层的对比,还必须有次一级的“砂组”的对比和控制。由于河流沉积中两大 基本组成部分河道砂体和泛溢沉积的相变具有相当大的随机性( 反映古河道摆 动的随机性) ,大套连续的河流沉积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据河道砂体与泛溢沉 积的组合,每口井可以很合理地逐级划分旋回,但邻井对比时,很短的距离内, 就会发现各自的旋回界线很少能有一致的。因此,常用的以岩石组合划分旋回进 行砂层组对比的方法失效。此时,“切片”( s l i c e ) 对比法却是相对合理而有效的 方法。 地藩层膨 系斑 段l e 段 糟佼静。镊 髓化锾 上 瀣 l 蘩黄巷,稼效恕掘畿褒拨瓤骛积 移鬻 第紫缭恕。灰绿笆阮嚣,骖质混岩姆携砂岩 盘: 馏 上, 一 隗 置蘑爽耱细秽舞 裘 灰色蓐屡块梭砾卷,召磙砂岩巍一紫筑色, 魅常7 渤髓g 秀j 孽、雹斌g 畦i 警 , ,x - 鬣篆酸谗? 猫鳓蹋遂赫戮颡鬻 下 彖 茵 台繇秒岩,砾狄砂岩不暂搿置翟或建薄瑶 薷 组 璇馥盐岩 。渗上 灰色灰缭色键糟爽钙质砂糟,纲粉移髫 _ 蔓 髓 街 灰色、深灰色扼舞夹生物袈髫,颤敞灰考, 中 篆 缆 及锋魏糗溅自嚣者及冉云岩等 l o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获惩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爽移质 - f 灰糟,臼髫崧,簪;_ i 霆砂癌_ 灰缫色,紫红色混岩点曩获色砂辫置屡爽钙 上 质砂岩、台砾秽岩 节 藏绿色色混矬与移嚣、禽锯穆黪苴滋嶷凝 屣滗a 肇 秒 q 1 ,v 、,、,v 1 ,、v q n 口、删、n v 、,v 咖 上 袤色,潍凝煎掘糟与粉移岩置璐兜钙质砂 - f河 拳、岔砾砂糟、瓣磺卷及薄联凝藏缀砻 中 凝色一撵获毪巨弹漉岩为生蛾蹙多组蚀欷 蘩搬 糟或簿层碳酸熊糟 蔗 掳l 灰色溅格岛藏褐色漉髓糟誉镶簿甄罄 互雏爽少最灰鹊灰糟,自云糟 - i = 灰色,撵灰色、麓褊笆掘岩为宝受碳酸盐 蒹糟;黼及油礁辫。 兰灰色混岩,获觑散益卷褥膏璎爽探灰色 豳 巾 泥矮自舞糟键辔 , - f 紫氯色、灰绿色拢岩为主褒砂辫,糟砂辫, ¥ 禽砾秽喾及簿_ 爨碳黢盐辫 托 棕红色移豢与鬻红色强辫不辫厚麓_ i 罄 詹一 获色、深凝色滋黉夹砂糟、赣援糟 ”_ 一 魏 红也簿爨移漉藉z 所谓切片对比法就是指把两个标准层问控制的大套河流相地层,带有一定任 意性地等分或不等分地按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片( 即小层段砂层组) ,切线界 线就是对比的等时界线。 切片对比法,实质上是以简单化的办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好像在油藏数值 模拟中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一样,当油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储层性质在很小范围 内就频繁剧烈变化时,反而可以用一个均质模型来处理它。由于河道频繁地摆动 改道,河道砂体在泛溢沉积中随机出现,任何一个等时单元在侧向上总是出现河 道砂体与泛溢沉积的交互相变。这样就使我们不必拘泥于寻求一定的旋回界线, 而用简单的沉积补偿原理,以任何一个基本平行标准层而遵循区域厚度变化趋势 的层段切片,取其界面作为等时线控制对比。 3 “等高程”对比法 古河道从其冲裂形成、活动到再次改道废弃,所沉积河道砂体,就是油田开 发地质工作中需要对比圈定的最小河道砂体单元。河道内的全层序列沉积,其厚 度大体反映古河道满岸深度,其顶界反映满岸泛溢时的泛溢面。同一河流内河道 沉积的顶界面应具有基本相等的“高程”。反之,不同时期沉积的河道砂体,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项界面“高程”应不相同。这就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以标准层控制、“等高程” 对比同期河道沉积物顶界面的依据之所在。河道砂体是河道沉积物的主体部分, “等高程”对比实际上就解决了河道砂体的对比问题。 2 2 2 主要对比标志 本次小层对比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组合测井图上的岩性、电性曲线的组合特 征。对比标志的选取对小层对比的准确性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确定了4 个全区性的对比标志。 ( 1 ) “m ”形电阻尖( 图2 2 ) ,4 米梯度电阻曲线呈m 形,它是沙一段和沙二 段的分界标志,该分界标志的底部即为沙一段的底界。 ( 2 ) 含高灰质砂层( 图2 - 3 ) ,砂层的微电极曲线具有大套的高幅灰质尖,是区 别其上、下地层电性特征的显著标志,以此划分出砂二段第1 砂层组。 ( 3 ) 高阻双尖( 图2 4 ) ,4 米梯度电阻曲线表现为高阻双尖,它是沙二段第5 砂层组的项部标志,以此确定出第4 砂层组的底界。 ( 4 ) 大块砂,自然电位曲线上显示高幅巨厚的高渗透层的出现,曲线顶部突变 底部渐变呈现典型的漏斗形,是三角洲河口坝典型的电性特征,曲线的顶界即为 沙二段第5 和第6 砂层组的分界。 另外,沙二段第3 砂层组底部的高感泥岩尖( 图2 - 5 ) 也是比较好的对比划分 标志。 1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飘1 0 - - a l t q i _ 1 1 1 , - 2 1瓤i l l n t | 1 嵋 芝 f s 、 到主亨仁 龄2 - 2 一l 矿静电阻袅, 囊l i ! e - # 舞n i m t h - = t m 姗 冬 j 霉 蔷辨 蔫曾f 。弋籼 飘姆备菇薇璇砂魅 瓣l 嗽i 嫩担 糯 汨黪 熏 一 r了慨 歹毫1手 p _ + 、 _ 臻 蠢豳趣麓”i 罐 图弘、裔鳅 n i o - h 靠f l 蝴 、 。 7 搠、 1 1 。 h 叠 f 凿2 5 藉蹴辫奂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2 3 骨干剖面的建立与储层细分对比 骨干剖面是全区统一进行小层划分对比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综合考虑本区地 层发育和断裂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测井资料,选择了四条骨干剖面控制全 区( 两横两纵) ( 图2 - 6 ) ,两条横剖面分别横向贯穿河6 0 与河1 1 0 断块,两条纵 剖面纵向穿过河1 0 、河6 0 与河1 1 0 断块,涉及剖面井共3 8 口( 由于特殊原因, 河1 1 0 - 2 ,河6 0 ,河1 1 1 - 1 2 未使用) 基干剖面的储层细分对比结果如下: 沙一段发育较好的井有河1 4 - 7 ,河1 4 - 1 5 等,区内沙一段总体变化不大, 特征明显,可比性较好。 s 。曩可分为六个小层,l 小层表现为厚砂,厚度约4 0 米,又可细分为三个砂 体( 1 、1 2 、l ,其中1 2 较厚,约2 0 米左右,2 小层一般表现为双峰,3 小层紧 接2 小层,为一独立砂体,其下发育一段泥岩,在泥岩的中间发育4 小层,部分 井4 小层可能不发育,5 小层的特征比较明显,它位于泥岩段的末尾,自然电位 幅度较大,6 小层紧挨5 小层之下发育。 s 。1 分三个小层比较合适,l 小层砂体在河1 4 - 7 井和河1 1 旷7 井中自然电位 与感应比较明显,2 小层砂体不发育,自然电位幅度差很小,3 小层砂体较厚, 一般呈双峰特征。 豳2 - 6 莉断块嚣费;架翻蔼图绌;翻内均为。河栉字蟹并, 1 4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s 。2 中三个小层发育于该砂层组上部,在其下为厚泥岩,i 小层和2 小层砂体 大部分井中能分开,少部分并叠加在一起,3 小层较厚,也较为独立。 s 。3 是该区中特征较为明显发育较稳定的一个砂层组,一般发育5 + 1 个砂体 ( 河1 4 7 井非常典型) 。按照以前的划分,1 + 2 小层砂体在大部分井中只有一个 砂体,部分井能看出叠加的痕迹,6 小层为两个砂体,大部分井仅有上部砂体发 育,其余小层皆为单砂体。前人对该砂层组划分意见不统一,分为三个层、五个 小层或六个小层,建议划分为六个小层( 表2 - 2 ) 。 s i 为一套泥岩夹一组砂体,大部分井s 。4 与s 。的分界为顶的一高阻底感的灰 质砂岩层,大部分并s 。4 按厚度与s 。5 分界,s ? 与s 。5 大部分为泥岩接触。可分为 三个小层,其中2 小层又可细分为2 1 和2 2 两个砂体,1 、3 两小层电位幅度值低, 部分井不发育。 袭垡峻塞r 小屡代寝黝鼢照麓 蠹寨瘵翅努方案7 蓬淡寿鬈 j 垂挖是圪 3 湃l 蝴 龟影 s曼 : , 矗舻毫舻 l豺蕊 瓶1 1 0 - 7 2氧毒 一3 , 熬畎梦 , s 。5 与下伏层( s 。1 ) 为m 形电阻标志接触,河ii1 - 1 6 井比较典型,按原先的划 分方案,般分为三个小层,每个小层发育几个砂体,1 小层发育3 个砂体,分 别为1 1 ,1 2 ,1 3 ,1 l 号砂体为一富含灰质的薄砂层,它是s 。与s ,5 的分界,虽 薄但稳定,区内大部分井都发育该号砂体,1 2 ,1 3 相隔较近,2 小层分为2 1 、2 2 两个砂体,3 小层位于m 型电阻处,可分为3 1 和3 2 两个砂体。 沙二段为河道砂体,可比性较沙一段差。经过反复对比、推敲,对该段也取 得了统一的认识。首先将特征明显的标志定准,确定沙层组的分界,例如s 。1 底 堕查堂堡主堂垡堡奎兰三皇匡望些星塑翌兰堕星塑坌型堕 的大套灰质尖和电位低幅可确定s ? 与s ? 的分界;s 与s ,以及s ? 与s ,的分界大 体以厚度定出,另外,s :3 的底可卡在s 2 | 顶部的泥岩段或砂岩段的顶部:筇底界 距s ,顶部一高阻双尖约1 5 米左右,s 2 5 以下的砂层组分界特征就比较明显。下面 分述。 钌在1 1 0 - 4 井中砂体发育较好,下部1 0 小层处灰质含量较高,反映到电性 上有:( 1 ) 微电极反映的灰质尖较多:( 2 ) 反浃在自然电位上的幅度小。1 0 小 层之下野上部一般为泥岩。该砂层组厚度一般1 0 0 米左右,分为1 0 个小层,1 小层可细分为4 个砂体,2 小层、l o 小层与6 小层分别发育两个砂体,3 ,4 ,5 , 7 均为单砂体,9 小层也为单砂体,部分具有双蜂特征,值得注意的是,8 小层 在区内所有井中均未发育,遵照前人的划分方法,我们并未将7 小层之后的9 小 层改为8 小层。 s 2 :厚度约6 0 米,与s 2 3 的分界按厚度定出,其底部的4 、5 小层较发育,上 部多为泥岩段,建议分为5 个小层。 s 2 3 厚约7 0 米,上部砂体发育,下部砂体不发育,底界以s ,上部的一套泥岩 为界( 部分并的泥岩段也可含砂体) ,s 的底大体高感泥岩尖并结合厚度定出,该 层在1 1 1 - 1 0 井中较典型。 。 s 2 4 的砂体在1 0 - 3 1 井中比较典型,该层厚约4 0 米,底界距s 2 5 顶部一高阻双 尖约1 5 米左右。s ,一般发育5 个小层,其中3 和5 小层各包含两个砂体,其余 小层均为单砂体。 s 2 5 厚约7 0 米,其底界为s ,顶部大套砂体之上。该砂层组分为三组砂体( 小 层) ,每组砂体发育3 - 4 个峰,l 小层可分为4 个砂体,其中1 2 位于高阻双峰之 间,2 小层有两个砂体,3 小层划分较细,注意部分并存在分、合层现象,即3 “、 3 2 、护在部分井中只表现为一个砂体。 影以大套砂体作为其顶界,块砂底部小砂体为底界,该砂层组中的块砂特征 明显,可作为对比标志。比较典型的井有河1 1 1 - - 9 ,河1 1 1 - i 0 ,建议将该砂层组 分为5 个砂体,前人对该层的划分方法是:前三个砂体为1 小层,大块砂为2 小 层,下部一个为3 小层。 s 2 t 以稍厚的泥岩为顶,底界以s 2 8 顶部块砂的顶为底界,里面有多个厚砂体, 厚约7 5 米,该砂层组大致分为三个砂层,每个砂层各分为两个砂体。 s ,顶部为一高阻的灰质尖( 特征为高阻低感) ,大部分井上部是块状砂,块砂, 1 6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总体上呈一个大漏斗形,明显具有反韵律特征。可分为三个砂体;下部为泥岩, 夹一套砂层( 大部分井不发育,比较典型的井有河1 1 1 2 2 、河1 1 1 - 3 3 、河1 4 - 1 8 ) , 底界是以泥岩中的灰质尖与s ? 分界,厚约1 2 0 米。 s ,总体为一个泥岩段,极少量的井中发育薄砂体,该层厚约3 5 米,以s 。” 顶部块状砂顶为底界。 s 。”上部为块状砂,下部为泥岩,部分井中泥岩层中含有薄砂体( 例如河1 4 - 1 5 井底部发育一套薄砂体) 厚约1 2 0 米。 具体划分结果见表2 3 。 褒嘈树驰氍缝暖奎嚣对嵫方囊 覆 移层组甜忱标教移捧垮 譬l “锈瘸霄蓐屋泥老,疆遣薄 翰冀筱宽的簸篷,对照该满襄履 矿矿铲5 鐾j 。,4 , 9 发耪箨怒目 蓐 掰: 饿睡纛静一藏臻浞老,蜂值被 蔫 赃窿厦骅争征, 1 茗;鑫 渗篙,鳆藏悬辞该郁筑 - 蓼日暖 站。衾,辩蠹身的下部兔整饔褥 萱2 3 - _ 豢。芷缒隧特镊名 酚 s l 钓密一缎以第6 小层砂髂翰 1 幢暑毋5 萨萨 段 瘫为莠 爱鹚镎旋固。 锄嘲巍一蠹犀魏琵辔。中爽 蚊翅移律,它姆s ,势舞洚一1 害譬摹, 瑗鄢混畿书秘分号砂体。 g p 每下爨s 2 愧m 壁奄鞋椽畚矿寥尹 霸 ,爱援麓,5 梦护 繁都l o 小崖勉秽豢荻葳禽叠鹱 高i 疑睫秘墩链上赫徽礁摄 铲俨铲7 谚z 掌 涉 霹,_ 受应的黧蕊尖较拳 ,蠹熬电位各j 妒疹浮9 糨臻嘲小一蓐寝缎御米意 谢舻 一 右 一 疆并鸯耐鬻l 口,水屡鲍瘫 箕 赢郫鳃4 、,7 小层较麓育,上_ 都 段 妒,l 墓耋4 妒矿 多蠹漉襄彀,局郝也发育薅夸 鬻滞,蓐囊酶鳓米 1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 8 羹袭釜多t 廉赛戳s 上部瓣套漉辫 鼍l 譬护妒磐 髓废为舞,下部移俸季浚脊,魔 擎:璧譬哿、 舞素体壤群度卡出,蓐约拳。 ,醋 其成界距容产孛硕繇一蠢阻链1 气孽登j 毒j 蚤 港乡篷魏1 5 簿家毅莠嗡锄鬈 铲 掰 ,麋舞势太蠢移体麴礞盏_ l 知摩 l 。r rl 2 l 汰缈翘拳畿右。 客3 峰,扛护墨起 严, 秘 其瑗舞太甏谚傣;糗移底都凑 pp 轳,耋3 移傣魏癃舞。 髓 隧夺表套砂鹩瑗为底爨墼疆1 1 囊2 算擎爹 , 。耆彰争殍秒俸;霹约满“米; 妻 瑗部麴一商阻震藏褰。太鼯劳7 ,井土部罴块蔽穆,。坎砂蘑一擎 魇耨襻i 薏镶土曼令髑斗 ,护l 蓼、寥塑4 擎 j 蟛黪f 下部为掘辫;夹制蘑 窖噔譬氧 q 粉舞誉震 r 靡殍邈l ;l ;_ 糖秽 巾的灰蕊灸舄零垆努喜盼蓐约 渤繁 ? 藩体上舞一夺混辫靥b 爽存簿 鲒7 麓鲥豢 戡酽1 孛顼部j 瞻狡骖穗 耋壁5 轰鼬蘸约箝豢。 妙 上部舞凌黎餮如下舔淹泥器” , 岸约l 笳策e 遣霉 2 4 全区小层对比结果 在剖面闭合的条件下,依据基于剖面的砂层组及砂体的划分标准,对全区内 非剖面井进行了单砂体的划分对比工作,并重新校对落实了各井的断层数据。河 6 0 断块区研究中所涉及的井如表2 - 4 所示。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袭2 - 4 河6 0 灏块区小罂j 时i 卷非蟹统;l 嚷, 嚣弩甜黼辨l 铡灏井小计合计 6 0 - 2 , 6 0 - 3 , 6 0 - 5 , 6 0 - 6 0 - 1 6 ,6 0 - 1 2 , 6 0 - 1 1 ,罐 瓣1 3 算良1 5 舞q _ l睨5 。一l m 嚏6 。e 0 - 簿 9 3 0 , 6 g - x 3 1 , 6 0 - x 3 3 ; 嚣 7 6 0 - 1 8 , 6 0 - 1 9 6 0 - 2 2 5 0 - y 2 8 # 9 - x 2 9 6 0 - x 2 6 5 0 - x 2 7 ,础x 2 4 , 6 0 - x 3 4 1 1 0 - 4 , 1 1 0 :1 0 ,1 1 0 - 2 1 1 0 - i 。1 1 0 - 3 , 1 1 0 - 8 , 1 1 0 - 5 i 秘 鞫f4 x h ;t t 0 一x i ? , 1 1 0 - x 1 6 , t 1 0 - x 镪 1 0 1 1 0 - 7 1 h o l 垂 l l l 3 , 1i l 2 0 ,n l - 5 。h l 2 :2 ;1 1 1 戢n l 1 1 1 * 2 17 :l l b 荔1 ,n l 盘。 嗲n i- 努,m 4 0 , 1 t l 潮i l p 7 - 篱1 1 t - 1 8 , 1 1 1 - 圾i 1 1 1 - 4 3 l h a 2 j1 1 1 4 1 1 - 2 5 1 1 1 - 8 1 0 - 5 3 ,l 0 0 7 二1 0 - 5 s ,1 0 - 1 9 , l 撙 1 02 1 ,1 0 - 4 3 0 l e - 4 0 。1 0 - 3 1 。 1 0 二r 1 :1 鞠o kj 昏i 墨i o - 7 1 舡筏f l o 蕊l 掣娩黻篱 寥 糍l o1 0 - 3 4 ¥1 0 - i l 辩l :醐n 渤l 鑫_ 幅 1 0 - 1 0 ;1 0 - t 4 , 1 0 - 1 7 , 1 0 溉1 f 4 l 。l 岱电l 憾l 毋彀互慨l 礁 毪1 0 t 3 5 , t 0 - 3 9 , 1 0 4 5 , l o - x 6 1 弼礴 彭蛾l 辱禹,知1 9 , l 鸺a 矧8 1 和l 瓯1 秘缝t 蝴, l 耷置骆磅i l 缸耋蔫魏捧聪夸 耋,7 l 蔫坯一 射“,l 霉3 糍1 6,1 6 2 , 蟛薹 箕宅h 1 0 2 魏l 驽翮 妻 通过以上的工作,实现了全区的储层细分对比,主要成果如下: 1 实现了全区小层划分对比( 对比到时间单元) 的统一。典型井的小层划分对 比结果见附图。 2 建立研究区的小层数据库( 沙一段和沙二段) : 3 建立研究区的断点数据库: 4 建立研究区的斜并小层数据库。 2 5 储层细分对比的几点认识 1 选择好稳定的测井组合响应特征标志,是做好对比工作的基础: 2 本区沙一段地层横向上分布稳定、特征明显,可对比性好:沙二段,砂体横 1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区域地层概况与储层细分对比 方法: 3 对比过程中,要考虑构造( 断层) 因素。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众多的资料表明,不同沉积成因的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开发特点,且不同 的砂体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油气运动规律及开发效果。因此,对油层 进行细分沉积相研究,为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掌握油水运动规律、预测砂体的 分布特征及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发区沉积相研究与勘探区 沉积相研究的区别主要是“细”,细的含义包括垂向上研究的层段要细分到单层, 平面上沉积环境要细分到微相,并要确定每口井、每个油层所处的相带位置,进 一步划分砂体的沉积类型。 本次沉积微相研究工作是以现代沉积学和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区域岩 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依据前人对测井相标志的研究成果,建立一维、 二维乃至三维立体相模式而顺次开展的。 3 1 区域沉积概况 根据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沙三段上部沙二段下部沉积时期,胜利油区 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永安镇、坨庄、王家岗、以及惠民凹陷的宿安、 临邑、唐庄等地。这个时期盆地周围山地上升,湖泊收缩,湖水变浅。由于气候 湿润,雨量充足,河流横溢。隆起区物源充足,河流携带大量碎屑入湖形成三角 洲沉积相。随着三角洲的推进和扩大,水系彼此汇合,三角洲连片,逐渐形成多 物源多水系复合三角洲。由图3 - i 可知。河6 0 断块区位于东营凹陷中牛庄洼陷 的北坡,沙二段下部应属于前三角洲相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背景 5 7 沙二段上部沉积时期济阳运动已经停止,由于气候干旱,湖盆强烈收缩。东营凹 陷湖水退居于利津洼陷,油区大部分地域露出水面。河6 0 断块区沉积相由三角 洲前缘相逐渐变为三角洲平原相,其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 互层。 由区域沉积相研究可知,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为浅湖相沉积,全区发育稳定 的厚层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 图3 - 2 ) 2 1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缀雾l 脚辆琏涉三墩上磁:蹴皋黼辫q 隧羹寨海锋,。l 擘9 臼 i i i 2 胜秘液医秽h 段毂讳 攘嘲往秉海等一l 黪1 j i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3 2 沉积相类型及测井相标志 本次研究工作中,主要采用了测井相标志对各沉积相、亚相以及微相加以识 别。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单井砂体发育特征与纵向韵律组合,前人 已经对典型地区不同沉积相( 亚相及微相) 所对应的自然电位响应特征、组合特征 作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与分类。将这些成果与本区进行对比分析,可大致确定区内 各层段的沉积亚相类型。 3 2 1 沙二段下部三角洲相类型及测井相标志 1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河道沉积为主,多呈正旋回,其相应的曲线为 中幅度、厚度不大的箱形或钟形组合,上部细齿增多,底部突变或渐变接触,特 征如图3 - 3 所示。 黧孓箩羞嚣溯铲藏努漉瓣道鬣碜甥辣辫遴充填嫩摆魄缝特援 2 河口坝,分流河道入湖卸载沉积,从下向上砂层厚度加大、粒级变粗、其 曲线为中高幅漏斗形、箱形,下部曲线齿化,齿中线呈前积式组合,上部为加积 式组合、微齿。特征曲线如图3 - 4 所示。 蹈3 肆兰角洲蘼缘拇n 埂沉积徽糨呶健镑诬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3 远沙坝,与河口坝相比,其砂层厚度变小,粒度变细,但仍是明显的反韵 律,自然电位曲线为低到中幅的漏斗形,呈前积式组合 4 前三角洲泥质沉积,自然电位曲线呈平直基线,微齿偶有浊积砂沉积。 3 2 2 沙二段上部三角洲平原相类型及测井相标志 沙二段的三角洲、平原相以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支河道为主。剖面上呈明显 的二元结构,大部分井发育完整的垂向沉积序列一般由三到四个亚相组成,各亚 相又可分为次一级微相( 表3 - 1 ) ,下部为堆积在冲刷面上的河道亚相砂质沉积物, 中部是河道边缘亚相的粉细砂岩,上部为发育良好的泛滥平原亚相泥质沉积物, 典型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河邋冤壤徽稳( a l 努宠溺滋整耱i 蠼 耀道滞警移蝴使萄 溅然堤徽摆国n 褥撵边缭驻l 鼹鳓 决鼠鬻徽相圆笱 道褥滩撼徽楣( c 磅 遨藏藤根磷 邋间攘镪徽相犯蛰 废嘉溺邀髓楣瞄 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形象地反映区内河流相沉积单元的旋回特征,但因沉积微 相类型的不同,河道的多次叠加,以及水流强度的复杂变化,自然电位曲线的响 应特征也可相应作不同的组合类型划分。经区内详细归纳,单体形态常见响应为: 箱形、齿化箱形:钟形、齿化钟形:漏斗形:低幅指形。多期砂体叠加常见 响应特征是:箱形叠加:钟形箱形叠加:钟形叠加;箱形漏斗形叠加。 1 在河道充填相带,常常呈现微电极微电位分开,且自然电位呈现一定程度 上的箱形或箱形一钟形组合,反映点砂坝沉积和河道砂体叠置的特点( 图3 5 、 3 6 ) 。 2 河道边缘沉积自然电位曲线多为低幅齿形,微电极和微电位分开幅度很 小,其中天然堤在电测曲线一般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呈中一低幅指形,决口扇( 图 3 - 7 ) 3 泛滥平原沉积。自然电位曲线多为平直状或微弱齿状,微电极微电位基本 重叠( 图3 - 8 )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4 废弃河道亚相,自然电位曲线上呈锯齿状钟形特征,幅度较小。 5 沙一段湖泊相类型及测井相标志 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主要表现为浅湖相薄层砂与泥互层沉积的特点,且全区 发育稳定,电性特征为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大段平直基线中夹有薄层中一组( 套) 低幅尖。 翻3 誊褪邀充磺微搠彀蛙符套玉 阔解晨然堙徽褶摩经特征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臻墨焉辩浸驻糨嗽建特缀 3 3 垂向相序特征 通过单井相分析研究,综合比较区内各井的测井曲线特征,河6 0 断块区内 沙一、沙二段地层垂向上沉积剖面具有以下特征: 1 s 2 7 以下表现为三角洲前缘的远砂坝微相或前三角渊亚相泥质沉积:s 2 4 _ s 2 7 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其中河口坝的特征较为明显:s 。1 - s z a 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 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沙一段整体表现为浅湖相的厚层泥与薄 砂层互层的沉积特征。 2 在三角洲相和河流相中发育了多期旋回。特别是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 道亚相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诸亚相中,各微相叠覆出现,反映了沉积旋回的多 期性,主要的垂向沉积序列有以下类型: 从a b 型:是由河道充填砂叠置而成,叠置砂底部为明显的底冲刷构造,从剖 面对比图上也明显看出上部砂体下切下部砂体,单井电测曲线上可见复合的钟形 特征,它反映河流沉积的迁移多阶性的特点 a b a b 型:由多套租碎屑质河道沉积形成,反映水流能量后期减弱。 a j 3 c 型:剖面上具有完整的二元结构,下部粗碎屑质为河道沉积,它是河道 砂体侧向加积而成,包括河道充填亚相和河道边缘亚相,上部细碎屑物质为泛滥 平原沉积,以泥质为主,局部见薄的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主要是洪水期洪 水溢出河岸,当水流汇集于洪泛平原后,以垂向加积沉积下来。 a 1 3 c 1 3 c 型:下部粗碎屑质沉积,而上部具有细粉砂岩、粉砂岩。指示有一次( 或 多次) 事件性沉积,即决口扇沉积 d c 型:此类二元结构下部废弃河道亚相较薄,其上部泛滥平原亚相的厚度一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般较大。 b c 型:下部为决口扇粗碎屑物质反韵律沉积,上部为泛滥平原亚相沉积,河 道边缘亚相相对厚度较小。 3 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通过单井测井相分析,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内s 2 l 簖中 共计1 1 个主力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i e s 2 。1 1 区内发育三条河道表现特征如下:均呈北西走向展布,各河道分带十分明显。 在1 1 1 1 0 井附近发育一决口扇,在h i i i - i o 井附近发育一废弃河道; 2 e s 2 11 n 河道较发育,展布面积较大,且呈现出多分支性,河流主流线大致为北西向, 决口扇有两个,位于区内中部偏西。 3 e 11 2 为多分支的河道,河流从东南流入,以四条支流从西北流出,区内有三个决 口扇。 4 e s 2 l1 3 河道弯曲度较大,主流线仍为南东一北西向,西部河道变宽。区内北部1 1 0 - 2 1 井附近发育一较大决口扇,东部则有一较小决口扇( 图3 - 9 ) 5 e s z l3 有两条河流通过区内,且近南北向分布,河道面积变小,河漫亚相范围变大 6 e s 2 11 0 2 有一条主河道由南东向汇入区内,在中部分为三支,其中两 支由北西向流出,另一支向正西向流出,该河道沉积砂体较厚,且河道较宽,由 于井资料有限,故只能推测在区内西部还有一主河道流入。此外在东北部发育有 两个决口扇。河道总体面积较大。 7 e 彩i 区内发育两条独立的河道,各沉积微相分带明显。西部河道的弯度较大,中 部河道弯度小,其流向都为北西向,在h 1 4 1 6 井附近发育一决口扇,另外,在 1 1 1 1 - 1 1 井附近还有一废弃河道( 图3 1 0 )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沉积微相研究 8 e s 2 25 1 明显地表现为复杂的多分支河道体系,河道面积较大,主流线仍为北西向。 9 e s ? 1 3 发育三条独立河道,由北东向南西顺次排列,流向均为北西。其中东北部河 道较宽,河道内广泛发育点砂坝,具有分支河道的特点。中部和西部的河道具有 典型曲流河的特点,主河道单一,所不同的是,中部河道弯度大,西部河道弯度 小。在h 6 0 - 1 1 井附近发育一决口扇。 1 0 e s ? 2 1 典型的三角溯平原分支河道沉积特点,分支河、点砂坝发育,河道在区内占较大 面积。 1 1 e s z s2 2 表现为分支河道的特点,河道与道间潍地交替发育,分带明显。在h 1 4 - 1 7 井附近发育一废弃河道。 根据胜利油区的区域沉积特点( 图3 - i ) ,在沙二上沉积期,东营凹陷东部为 三角洲相,西部为湖相,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从东向西由三角洲汇入湖泊, 而河6 0 断块区位于东营凹陷东部牛庄洼陷的北坡,处于三角洲沉积环境,其上 的分支河道主流向为北西向,与区域沉积相特征一致。 3 5 沉积微相研究的几点认识 1 河6 0 断块区沙一段( e s 。) 主要发育湖泊相沉积、沙二上段( e 1 一e s 0 发 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沙二下段( e s ,及以下) 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 洲亚相。 2 沙二段上部各时期的沉积微相研究发现,e s :1 至e s 2 3 沉积期的水流方向整 体表现为近北西向,这与区域沉积相特征相符。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构造特征研究 第四章构造特征研究 4 1 区域构造概况 研究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总体呈东 西走向,以地堑式背斜为剖面主要构造形式。在其西端则转化为南西走向, 剖面构造形式表现为断阶带。该构造带北以河4 大断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 委托介绍信格式,委托介绍信格式范文
- (2025年标准)股权个税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份暂停投资协议书
- 健身中心销售计划书范文
- 净化工程调试全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及处理措施
- 2025年电信运营商招聘笔试模拟题集与答案公布
- 物流配送方案重点难点及措施
- 2025年市场营销人员招聘面试宝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标对照教学计划
- 小学1530安全教育
- 给排水外网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汽车用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
- T-SZEIA 001-2024 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变电站电气设备
- 全脑课程理论知识
- 餐饮公司应聘简历
- 牢记教师初心不忘育人使命作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课件
- 一科一品一特色护理妇产科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 2024-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冶金渣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