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度假开发.doc_第1页
休闲度假开发.doc_第2页
休闲度假开发.doc_第3页
休闲度假开发.doc_第4页
休闲度假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引言 休闲渔村旅游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旅游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目前休闲渔村旅游正蓬勃发展,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都把休闲渔村旅游当作重要的“发财之地”。在美国休闲渔村旅游的总产值已超过传统的捕捞渔业;在日本,休闲渔村旅游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更趋现代化;而我国的休闲渔村旅游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山东是著名的渔业大省,历史悠久,现代高科技领先全国,旅游资源丰富,且质量高.本文分析了山东休闲渔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利用沿海的渔村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开发、管理、宣传促进山东休闲渔村旅游的发展。一、休闲渔村旅游概述(一)休闲渔村旅游的含义休闲渔村旅游的另外一种叫法是“渔家乐”,“渔家乐”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旅游项目,是沿海或海岛渔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渔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渔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海边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渔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步入小康生活的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要求不断增加。休闲旅游开始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进入平常百姓家。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景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渔家乐、农家乐等日益兴旺,推动了我国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目前长山群岛、舟山群岛、大长山岛、广鹿岛等海岛渔家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越,发展较好。目前,休闲旅游在山东已渐成气候,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山东休闲渔村旅游成绩斐然,特色鲜明,发展居全国前列。(二)发展休闲渔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1.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便捷的交通是发展城郊多功能休闲渔业的首要条件,因为一般都市民众大多平时比较忙,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城郊休闲度假,大多是带老携幼举家行动,所以时间比较紧张,一般都恨不得一下子就到目的地,谁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任何乐趣的出行路上。所以便捷的交通就显得十分重要。交通方便主要是指有便捷的城郊公交车和畅通的交通道路。此外发达的通讯也很重要,以便利游客随时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2.有良好的休闲环境休闲环境主要是指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提供的服务环境。一般进行休闲渔业的养殖企业最好是坐落在风景优美、自然山水风光较好的地方,使游客一进入休闲地就立刻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再就是服务环境,如有便捷、卫生的厕所,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和随时可以休息的坐椅等。3.有具特点的地方文化一些地方可抓住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文化特点进行有效挖掘,进行整理后有效地融入到休闲项目中,以增加项目的文化内涵。4.有相当的经营规模城郊多功能休闲渔业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一般水产养殖面积应不少于100亩,且要求池塘规范,场内道路平整。有条件的堤面应铺上沙石或水泥块,道路两边应栽种些低矮的绿化植物,使人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能行走,切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5.较完备的休闲设施和服务质量既是休闲渔业,就应在突出渔业特点的基础上完善休闲设施,如吃、住、看、玩和休息等等。还应培训一批有素质、有技能的服务人员,使游客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二、山东省休闲渔村旅游发展现状休闲渔村旅游的出现,是社会需求与供给拉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都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配套产物。目前,休闲渔村旅游在山东已渐成气候,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山东休闲渔村旅游成绩斐然,特色鲜明,发展居全国前列,具有以下状况与特点:(一)休闲渔村旅游创建了一定数量的示范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利用丰富的渔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村旅游,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推力,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其休闲渔村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山东省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24个。山东乡村旅游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长岛南、北长山镇大办“渔家乐”旅游,渔民从事“渔家乐”业户434家,以“渔家乐”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县税收的60%,渔民通过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山东通过引导农民发展旅游致富奔小康,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山东旅游蓬勃发展,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起到了有利的助推作用。(二)休闲渔村旅游形成了多样化的类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乡村旅游由最初单一的“农家乐”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综合型、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类型多种多样,较为典型的有这样几种类型:1.劳动自助型 即充分利用渔户家庭的渔具、养殖区等渔家资源,增设现场钓鱼、出海撒网、拣拾贝类、任意点捕、野炊烧烤等服务项目,让游客亲自参加渔业劳动,体验渔民生活。这是这一种渔区自助模式,并往往与渔业养殖场相联系。例如山东烟台牟平的养马岛就是让游客自己参加到渔民劳动中。2.民俗民居型 这种模式以突出简单、朴素、洁净的格调为主,对渔家院落、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和包装,设置渔家桌椅、渔用器具,收集民间故事、渔民服饰,吸引都市游人和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渔家风情。这是一种纯粹的“渔家乐”形式。山东省长岛县的休闲渔村旅游主要就是这种类型。3.观光游览型 这种模式通过开发古渔村、海外小岛等或凭借靠近沿海风景区的优势,来开辟旅游线路,增设配套设施,完善吃、住、游等服务项目,让游客饱览自然奇观的华美之余,体验当地渔民的生活方式,例如蓬莱的休闲渔村旅游主要就是观光游览型。4.娱乐休闲型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传统渔村民俗文化,开发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或举办渔民风俗文化节等,坐海船、游海岛、住海边、吃海鲜、购海品、玩海面,将观光、度假、娱乐、餐饮与旅游有机结合,例如青岛的大部分休闲渔村旅游就是娱乐休闲型。(三)休闲渔村旅游得到不断拓展深化山东省明确提出休闲渔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是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积极探索发展休闲渔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努力打造旅游村镇,促进村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旅游小城镇建设和休闲渔村旅游发展中要求旅游村镇要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建筑特色,休闲渔村旅游要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和惟一性的特点,使旅游型村镇各具特色。这些政策措施,引导山东乡村旅游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山东休闲渔村旅游从表层的、单一的“渔家乐”式观光旅游不断拓展深化,拓宽了乡村旅游的范围和领域,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层次和水平。通过旅游小城镇建设,山东涌现出一批旅游强村、强镇、强县。如龙口的南山村、荣成的石岛镇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将村镇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集核心产品、交通枢纽、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旅游强村、强镇。通过渔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村镇建设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增加了休闲渔村旅游模式,扩大了休闲渔村旅游规模,提高了休闲渔村旅游层次,促进了村镇建设、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四)形成了一批休闲渔村旅游品牌和精品项目山东省旅游局明确提出要以创建国家A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引导各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规模档次和水平;并要求研究制订旅游强县、强乡(镇)、特色村的标准体系,组织贯彻和检查监督。由于政府加强对休闲渔村旅游的引导、规范、监督,使乡村旅游经营者注重质量和信誉,注重品牌建设。长岛县出台关于规范“渔家乐”定点服务业户接待服务工作的意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渔家乐”规范标准等,在全县600家“渔家乐”经营业户推行质量规范和挂牌经营,大力推进休闲渔村旅游标准化管理,全县15%以上的“渔家乐”经营户达到2A级以上标准,旅游经济效益逐年提升。日照市也出台了民俗旅游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休闲渔村旅游,通过评选“民俗旅游示范户”活动,引导“渔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日照经营“渔家乐”的7个村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省乡村旅游打造出不少有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和精品品牌,如日照和长岛的“渔家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渔村旅游也越来越红火。三、山东省发展休闲渔村旅游的优势山东不仅有丰富的陆上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上旅游资源。漫长的黄金海岸和海洋奇观,日益吸引游客的眼球,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和休闲之地,特别是休闲渔村旅游活动发展很快,并且具有发展休闲渔村旅游的以下优势:(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山东海岸带的海岸地貌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以及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尤其前两者是我国旅游开发价值最高的海岸地貌旅游景观带。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以蓬莱、长岛、芝罘、成山头、鳌山头、崂山头等处最富特色,砂质岸海则大量分布在呷湾之处。此外,山东沿海有许多优良的由柔软舒适的中细砂组成的海滩,它们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沿岸,目前部分市区沙滩建立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海滩度假区,还有很多远离城镇的海滩有待进一步开发。据统计,山东全省适于建设浴场的海海岸线长达1245km,目前建有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烟台金沙滩、威海环翠、日照山海天等十几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省近岸共有326个海岛,星罗棋布,面积约136km2,海岸线737km,其中多数为基岩岛。海岛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海产品丰富,为旅游避暑佳境,除可进行海岛观光外,还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赶海、垂钓、划船、赛艇、参观海珍品养殖场和鸟类保护区等活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观光和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岛屿有庙岛群岛、青岛灵山岛、竹岔岛、牟平养马岛、烟台控炯岛、芝罘岛。滨海地区的山岳景观资源主要分布在胶东丘陵地带。这里有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唠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昆嵌山,有“大东胜景”之称的荣成铁搓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一莱州云峰山摩崖石刻,以及对研究地质构造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即墨马山。海阳的招虎山、招远的罗山、胶南的大珠山和小珠山也各具特色,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2.人文旅游资源山东沿海历史文化悠久,近现代文明辉煌,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较商的旅游价值。沿海许多城镇独具特色,如“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首座国家卫生城”威海、“风筝之都”潍坊、“石油城”东营、“新兴港城”日照等(见表1)。此外著名的渔港石岛、三山岛以及渔乡长岛等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城市名称人文旅游资源概况青岛国际啤酒城、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琅那台、汇泉海水浴场等。烟台芝罘岛、养马岛、葡萄酒博物馆、卡斯特酒庄、蓬莱阁等。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成山头的碑刻、始皇庙和秦桥遗址、昆嵛山一圣经山道教文化、威海炮合等。日照广场绿地、教授花园、刘家清赶海沙滩、海洋馆、新石器遗址等。潍坊十游园、潍坊风筝博物馆、高密剪纸、泥塑、扑灰年画等。东营油田风光、孙武祠、古齐文化遗址、黄河水体纪念碑等。滨州孙子故国、魏氏庄园、范公祠、丁公遗址、敌泉寺、海丰塔等。表1:沿海城市人文景观概况表近年来青岛的“啤酒节”、“海洋节”,烟台的“国际葡萄酒节”、“美食节”,潍坊的“风筝节”,威海的“渔民节”、“钓鱼节”、“海鲜节”,日照的“太公文化节”等节庆旅游活动,它们给举办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贸的发展。此外,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有21项人选。其中七项来自于山东滨海旅游带内的一些城市,它们分别是:潍坊市的风筝(联合)、杨家埠木版年画,惠民县的胡集书会,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的秧歌,高密市、胶州市的茂腔,高密市的高密扑灰年画,莱州市的道悄戏。充分利用这类资源可以有力的促进山东省休闲渔村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山东滨海旅游带位居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山东省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庙岛群岛位于渤海海峡,是守卫京津的海上门门和重要的海防前沿。山东半岛居于亚太经济圈西环带的重要部位,具有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重要功能,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著名的山东沿海旅游城市是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也是拉动全省及相邻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另外,山东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发达、可进入性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山东滨海地区易于集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具有形成更广阔的坎游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川。(三)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山东滨海旅游带位于东亚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舒适宜人。尤其夏季高温日数少,具备发展夏季避暑度假旅游的优良条件,是我国著名的夏季消暑的胜地。另外,滨海环境比较优美,水质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滩面平坦沙细,绿化较好,海面风浪较小,远离城市,避开工业区、海水养殖区、城市排污口和垃圾堆场。这些环境条件都强烈吸引着厌倦了现代都市喧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四)发达的旅游经济山东滨海旅游带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7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市(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目前沿海已成为山东省经济最发达,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地区。经多年的发展,山东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多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绩。2009年山东省旅游总收人进一步增长达2038.7亿元,相当于GDP的5.62%,其中沿海地区旅游收人占全省的55.45%。2009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达1.40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人达1974.6亿元,其中沿海地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达到696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2.7亿元,分别占全省国内游客数量的49.4%,国内旅游收入的10.6%。山东滨海旅游业在全省国际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9年山东沿海地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13.83万人次,沿海地区入境人数约占全省的73.4%;旅游外汇收入为6.49亿美元,占到全省的83.2%。发达的旅游经济能够带动山东省休闲渔村旅游的发展。 四、山东省休闲渔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山东休闲渔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山东休闲渔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低、特色化和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影响了山东休闲渔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旅游布局和功能设计上缺乏整体规划山东在发展渔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政府对渔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渔村旅游理论。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没有将休闲渔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一些地方有关部门没有对旅游项目进行充分科学地论证策划,而是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地投资与开发,以致于乱开发、乱建设,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非常突出。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政府部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渔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挥。例如目前大多数现有的渔村旅游接待户多为自发产生,自我管理,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鱼塘、果园、养殖场发展旅游。(二)政策和措施不到位,监管力度弱目前山东休闲渔村旅游处于市场培育期,仍是微利经营,需要政府的扶持。渔村旅游发展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政府主导拉动,因此制定出台相关的旅游促进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关投资者利益分配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山东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常常是多个部门齐抓共管。许多旅游项目的开业、停业都较为随意,例如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部门跟踪管理也不经常,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机制,造成渔村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较低。(三)基础设施简陋,景点的可进入性差由于缺乏规划,山东各地的渔村旅游大多数仅限在家舍、海边,没有相应的景区建设和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一些渔村的道路、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垃圾处理、住宿和饮食卫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些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遇到雨雪天气就更加危险,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通讯及电视信号的传输方面有障碍,更谈不上应用电脑和网络,使得周边城市人群的休闲度假旅游者对住宿条件有诸多顾虑。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极大地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四)产品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概括为“3S”,这是一种共性大、个性小的遍在性资源、可替代性强。目前山东的休闲渔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较低。现阶段山东开展的渔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渔村观光、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雷同,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另外,现有的渔村旅游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吃、住、游等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渔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未能实现渔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五)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和管理不规范从山东旅游管理人员角度看,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结构,旅游管理部门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现有管理人员对渔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渔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亟需对旅游管理人员加强选拔和培训。例如山东渔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渔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数未受过旅游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经营者和服务人员都为当地农民或城镇下岗职工,本身素质不高,又没受过专业培训,其审美眼光、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理方法等不适应休闲渔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营管理、服务水平、服务技能、宣传促销等方面存诸多问题,经营管理水平亟需提高。五、山东省休闲渔村旅游的发展对策渔村旅游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其发展要建立在区域特色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探索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一)深度挖掘、科学规划渔村旅游,要展示文化内涵,以休闲娱乐为重点,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渔村风情和资源。首先应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开发原则和计划,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条件,选择优势项目,科学规划开发。山东省既有沿海,又有内陆,既有山区,又有平原,山海秀丽、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各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农副产品和风格迥异的建筑风貌。山东休闲渔村旅游开发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魅力,挖掘和培植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介绍节令习俗、礼仪服饰、居住地民俗、生产习俗等非物质类文化方面的内容,增加人文内涵,昭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情风俗,使旅游者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审美体验。另外地方政府要将休闲渔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休闲渔村旅游发展规划,保证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避免一拥而上、乱开发、乱建设对耕地和环境的破坏和浪费。(二)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休闲渔村旅游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1.资金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渔村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应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如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提供担保等。2.税收政策休闲渔村旅游中的渔村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相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村的发展。 3.土地管理 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渔村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相关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基础环境建设1.公共环境欧美国家大多对渔村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持续建设和完善。如德国经过多年建设,交通已形成了镇镇通国道、村村通公路、户户连大道的网络。即使是很偏远的渔村,都有平坦的柏油马路,车道画线、行车标志都与国道一样清晰整齐。另外,与旅游相配套的乡村旅馆、商店、加油站、停车场、医疗机构和教堂等服务设施,也都做得比较到位。我国政府也应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加大对渔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包括给排水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同时加快渔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休闲环境主要是指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服务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旅游最好是坐落在风景优美、自然山水风光较好的地方、周边环境协调和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标准、园内各项设备负荷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绿化覆盖率高,环境分为优良,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 地面水环境标准的规定,水质达到无公害食品、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产品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标准,使游客进一进入休闲地就立刻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再就是服务环境,如有便捷、卫生的厕所,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和随时可以休息的座椅等。(四)保持渔村特色、提升服务水平渔村环境的乡土性和低廉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渔村旅游的巨大需求,渔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渔业特点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不论是村庄环境、农家居所,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强调渔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避免渔村旅游发展中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例如在民俗讲解、服务、导游等方面需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政府要逐步健全规范渔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渔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和卫生状况等方面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提升渔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观念的形成。(五)创新特色产品、拉长产业链条针对渔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应重点创新特色产品,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渔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渔村生活特点,强化渔文化。针对目前渔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渔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例如依托渔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渔产品;提升渔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渔业旅游产品的对接等。(六)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渔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渔民,要使渔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常见的渔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渔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渔民的教育和培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农业科技、旅游等各方面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对渔村旅游经营者进行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旅游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培训,使其在创新理念、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促进渔村旅游不断向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渔村旅游的真正扩大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旅游者对渔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同时,富有个性和内涵的渔村旅游品牌,也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另外,打造渔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渔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渔村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多相对偏僻,知名度不高,旅游地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销。美国联邦政府印制了农村旅游手册,对渔村旅游进行宣传,各州旅游主管机构还经常统一组织广告活动,向外整体宣传本州的旅游项目。法国政府每年组织一次“欢迎莅临农场”博览会,为公众提供大量信息。法国APCA 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每年都编制手册,详细介绍已经加入该组织的渔村。我国也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广泛宣传介绍,吸引游客,增强客流量,充分发挥旅行社的推销外联作用,吸引外地游客。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与企业联合有计划地建立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结 论休闲渔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展现出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随着渔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渔村旅游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渔村旅游研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较国外研究,我国渔村旅游研究仍有待深入。由于我国自然景观、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极大的空间异质性,今后应加强对渔村旅游景观异质性,充分挖掘渔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并在充分分析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和客源市场、环境容量等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山东休闲渔村旅游发展较晚,缺乏历史经验,今后应加强渔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的调研,发现问题并逐渐加以解决。同时,要多借鉴国外经验,实现山东休闲渔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致 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丽萍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王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1郝影利,吴旭云.我国休闲经济产业化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增刊2赵成文,王琳.“农家乐”现象初探J,三农论坛2005.11.3伍鹏.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初探J,管理实践2005.6.4杜华明.常培育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l(l)5蔡宝山.浅谈游钓渔业的开发.科学养鱼,20096吴春霞,成秀贤.发展休闲渔业的几点思路.黑河科技.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