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跏彖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 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龇昏 e l 期:趁2 1 :篁:曲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指导教师签名:趣 e l , 期:之丝:受:塞 电话: 邮编: 0 4 5 6 6 8 4 2 0 7 4 , 丁 卷 t - l 摘要 今天,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尽 管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信息类相关课程,但大都停留在依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零星的 几场讲座上。尽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 用,但是由于其课程自身所限,重技术、轻应用,要想短时间、大面积改善大学生信息 素养低水平现状是很难的。因此,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一 部分责任,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尽一份力量。 本研究力图通过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这个契机,探索出一种可行的大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新策略。不求能做到全面、快速的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 水平,只要能弥补一些高校现有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的不足,本项研究就是有价值 的。 信息素养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利用信息素养帮助大 学生更好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提高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又 可以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学好信息查询、信息加工、使用等技能,这是一项“双赢”的活 动,做到“双赢 也是本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 信息素养标准既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信息素养教学评价提 供了框架,由于信息素养标准中的指标比较宽泛,多数是描述性的,不宜于直接操作研 究。笔者从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中挑选了八项重点指标作为研究点,制定了相应的研究目 标,再根据研究目标设计了对应的八个教学模块及其教学策略。在现代教育技术公 共课两届学生中进行了实验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所设 计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块及教学策略是有效、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信息素 养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信息素养;课程改革 a b s t r a c t i ti so n eo f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b j e c t i v e st oc u l t i v a t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f o r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i nc h i n a , a l t h o u g hm a n yc o l l e g e s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a v eo f f e r e ds o m ei n f o r m a t i o n - r e l a t e dc o u r s e s ,m o s tc o u r s e ss t i l lf o c u so n k n o w l e d g eo nt h eb a s i c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o m p u t e r so rd e p e n do ns e v e r a lt h e o r e t i cl e c t u r e s c e r t a i n l y , c o u r s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b a s i c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o m p u t e r sa r ep r o m i s i n gt op r o m o t e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 h o w e v e r , i ti sd i f f i c u l tf o rs u c hc o u r s e st o r a d i c a l l yc h a n g ec u r r e n tl o w l e v e ls t a t e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b e c a u s eo f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c o u r s e st h e m s e l v e si nd e p e n d i n gm o r e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r a t h e rt h a no n a c t u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l l i ss t u d yp r o p o s e st h es t r e n g t h e na n di n n o v a t i o ni nt h ep u b l i cc o u r s e , m o d e m 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t oe x p l o r es o m en o v e la n dp r a c t i c a l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t h o d sf o r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i m p r o v e m e n t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t h i ss t u d yd o e sn o tp o i n ta tg e ta l lo v e r a l li n n o v a t i o n ,b u ti n t e n d st or e c o g n i z es o m e 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i nt h et r a i n i n gp r o c e s s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t h ee f f e c t i v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a n dt h et e a c h i n go f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n o to n l yh e l p s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t om a s t e rk n o w l e d g eo n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 t oi m p r o v et h e c o m p e t e n c yi n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s e l f - r e g u l a t e dl e a r n i n g ,b u ta l s o c o n t r i b u t e st o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s k i l l si n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t r i e v a l ,p r o c e s s ,u t i l i z a t i o n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u c ha p r a c t i c ei sa t e s tf o r w i i l - w i n 1 1 1 es t a n d a r d so f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c a l l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g u i d et ob u ta l s oa l l e v a l u a t i o nf r a m e w o r kf o rt h et e a c h i n go n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h o w e v e r , m o s ti n d i c a t i o n s i n v o l v e di nc u r r e n ts t a n d a r d sa r et o ob r o a da n dd e s c r i p t i v e ,a n dl a c ko fo p e r a b i l i t y t h i ss t u d y c a r e f u l l yc h o o s e s8k e yi n d i c a t i o n st oi d e n t i f yt h er e s e a r c hg o a l s ,a n da c c o r d i n g l yd e s i g n8 t e a c h i n gm o d u l e sa n ds t r a t e g i e sf o rt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s 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su s e df o r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o p e r a b i l i t ya n de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t e a c h i n gm o d u l e sa n ds t r a t e g i e s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h a v ep r o v e dt h a tt h es u g g e s t e ds t r a t e g i e sa r eh e l p f u lf o r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k e yw o r d s :t h ep u b l i cc o u r s eo f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 c u r r i c u l t l mi n n o v a t i o n i i i 一 一1 l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录”“i l l 弓i言1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l ( 二) 研究内容3 ( - - ) 研究方法o oo ooo iou 3 一、信息素养概述4 ( 一) 信息素养概念的形成与发展4 ( 二) 信息素养的内涵5 ( 三) 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7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1 3 ( 一)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1 3 ( 二)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1 3 三、基于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设计与实施1 8 (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信息素养的内容模块整合设计1 8 ( 二) 大学生信息素养内容模块设计及培养策略设计2 0 ( - - )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2 4 四、实验效果分析2 6 ( 一) 信息意识培养策略效果分析2 6 ( 二) 信息知识培养策略效果分析2 7 ( - - ) 信息能力培养策略效果分析2 9 ( 四) 信息道德培养策略效果分析3 l ( 五) 质性评价效果分析实验教师及学生的自我报告3 2 五、结论及后续研究3 5 ( 一) 研究结论3 5 ( 二) 研究的不足3 5 ( - - ) 下一步研究方向及后续问题的展望3 5 参考文献3 7 附录3 9 后记4 3 一l兽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丁i 口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类高校的重视,培养大学 生信息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在大学生自身信 息素养发展的历程中,来自家庭环境的帮助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成员的信息素养平 均水平较低和家庭硬件条件的有限造成的。同时,入学前大学生通过自学获取信息素养 知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中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导向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素养培养效果也很低。所以,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中,“大学阶段的教育 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现在,尽管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信息素养相关课程,但大都停留在依赖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和零星的几场讲座上。尽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起到了 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课程自身所限,必然重技术、轻应用,要想短时间、大面积 改善大学生信息素养低水平现状是很难的。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的相互合作,统筹管理。 因此,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一部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责任。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这个契机,来探索出一 套适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不求短期内做到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全 面提高,只要能弥补高校现有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的一些不足,找出一套实用的大学生信 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已足矣。由于我国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更具有 代表性及普遍性,所以本研究环境选择在普通高师院校黑河学院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 从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现状的角度来看,我国从1 9 7 8 年开始首先 在师范院校重新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电化教育公共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 共课的前身。现在,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部规定的- - h 公共必修课程。多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普及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方面, 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高校也开设了这门公共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 是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及社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现 代教育技术课程却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依旧固守着自身的传统模式,致使现代 教育技术课程发展相对滞后,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理论偏多,实践偏少,重点不突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几年,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多是从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内 拼成的。内容面面俱到,教学重点不突出,理论、方法、技术和管理应有尽有,不符合 一线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应用的上。 2 学习者动手能力较差,教学难度较大 一 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一代,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传统教学造成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适应新时代学习的需要, 增加了教学难度。 3 课程教学硬件条件有限,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实践性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教学内容中实验教学部分占有较大 比例。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而能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配套不 同步,课程教学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改善缓慢,很多实验课程开出率很低,教学基本是 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教学效果自然很难提高。 4 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专业缺乏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多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内容中缩减而来,任课教师熟知 教育技术知识,但缺少其他学科专业背景,所以造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学生所学专 业教学实践脱节,不能满足各专业学生的特色需求。 5 教学方法缺乏时代特色 由于任课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已经形成惯性,再加上现有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多数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已经很不适应 新时代学习方式的需求,这也与课程本身的特点不符。课程在发展和需求之间,急需找 到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之路。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笔者力争通过本研究找到一条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与大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整合的新途径, 2 理论意义 此项研究成果不求能做到快速、大面积的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只要能弥补现 有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的一些不足,找到一种新型的、实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新策略和新途径,这样本项研究就是有意义的。 3 实践意义 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使用研究设计的信息素养教 学模块及对应的教学策略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弥补高校现有信息素养课程效果 偏低的不足,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尽一份力。特别是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而言, 毕业后他们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工作中自然会把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和知识应用在中 小学教学设计和教育实践中,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和推广作用。 2 一 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现状及问题研究 涵及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研究 学模块和教学策略设计研究 ( 四) 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教学效果评价和实验分析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 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现状及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研究,找寻一 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素养科学整合、“双赢的教学培养思路。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 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制定适合本研究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然后设计出大学生信 息素养的调查表、教学模块及培养策略,力争使本实验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 二) 问卷调查研究 选择黑河学院2 0 0 6 级和2 0 0 7 级两届在校本科生进行具体实验,学生分成试验班 级和对比班级来进行。对比班级保持原有的教学策略,试验班级使用新的培养策略进 行教学。 ( 三) 实验研究 对试验班级的大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使用含有信息素养内容 的教学模块和教学策略,教学结束之后,对比和分析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 教学前后的自身变化差异,来验证本研究所设计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 四) 行动研究 以整体研究为指导思想,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实施信息素 养培养新模块和新策略,对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整体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还对个别学 生进行个体跟踪研究;通过学生的自我体会和教师的教学心得形式来辅助评析研究成 效。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信息素养概述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素养起源于l i b r a r y l i t e r a c y 一词,即“图书馆素养 ,直到“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出现后才被直译成“信息素养 一词的。信息素养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 席p a u lz u r k o w s k i 在1 9 7 4 年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保 罗泽考斯基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我国信息 素养有时也被称为“信息素质,但实际上二者讨论的问题本质是一致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少数国家开始研究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教育在美国和西方国家 的普及,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探讨信息素养,在教育学、商业等 领域信息素养已成为热点问题;美国于1 9 9 0 年成立了由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 家广泛加盟的信息素养国家论坛;1 9 9 2 年信息素养一词正式被e r i c 数据库纳入检索词 典,这标志着信息素养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各类信息素养研究所、专门刊物、专业 协会和组织迅速发展,信息素养理论、标准及活动已经进入制度化阶段。 ( 一) 国外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 早在1 9 7 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就对信息素养给出了初步解 释,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技能。”( p a u l z u r k o w s k i ,1 9 7 4 ) 。不难看出这个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之后,国外一些 学者也相继给出了自己的信息素养定义: 1 9 8 9 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含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 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的信息。 进入9 0 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概念又有 了一些新的定义。其中j e r e m y j s h a p i r o 、s h e l l e yk h u g h e s 在1 9 9 6 年认为“信息素 养是一门新兴的人文科学,它涉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查询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还需要综 合考虑信息自身的性质和信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2 0 0 3 年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会议发表了“布 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 。宣言认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会 议指出,信息素养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是一项促进人类发展的全球性政策。 信息素养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圆 a l l 雕2 r i c a nl i b r a 巧a s s o c i a t i o n ;p r e s i d e n t i a l c o n u n i u e eo i l h u p :w w w a l 乱o r a c r l i n f o l i t h t m l 盘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i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7 9 4 n : 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国内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 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较晚,信息素养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由国外引入,有关信息 素养的首次学术会议是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 0 0 2 ) ,之后信息 素养领域的研究文献急剧增长,国内典型的概念有: 马海群早在1 9 9 7 年就把信息素养概括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 信息品质,包括信息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 息潜能、信息心理等等。 。 著名的王吉庆教授在1 9 9 9 年出版的信息素养论一书中阐述到:“信息素养是人 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各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2 0 0 0 年谢立虹在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一文中写到:“信息素养是指复杂 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应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查询、 分析、评价、技术的应用能力及需要遵守的信息心理和道德规范。 2 0 0 3 年皮介郑在论文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里阐述:“信息素养是人们在 信息活动中建立信息诉求,使用有效的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在 这个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必须遵守的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合成的一种长 效的素养。 固 总体来看,因为各个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迥然不同,对信息素养的阐述必然有所区 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国外相比,国内信息素养概念更为抽象和概括,但缺乏 可操作性。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 一) 国外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 对于信息素养的内涵,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先提出了它包括文 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美国信息素养总委员会在1 9 8 9 年的报告中阐述道:“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 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d o y l e 在1 9 9 2 年的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阐述到“拥有信息素养的个 体一定对自己需要的信息有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诉求,在明确信息源特点 之后,制定出成功的检索计划和方法。信息检索成功后能将新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 系中来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 】中国图书馆学报,1 9 9 7 ( 2 ) :8 4 8 7 o 于吉庆信息索养论【m 】一1 - 海:j :海教育 l j 版札,1 9 9 9 曲谢讧虹信息索质教育j 文献榆索课【j 】商校图书馆丁作,2 0 0 0 ( 2 ) :7 8 8 0 。 函皮介郑信息索质理论j 教育研究f d 】中困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十学位论文,2 0 0 3 ”a m e r i c a n l i b r a r ya s s o c i a t i o n ;p r e s i d e n t i a lc o m m i t t e e 0 1 1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 19 8 9 ) , h n p :w w w a l a o r g a c r l i n f o l i t h t m l 杜玉霞荚固信息素养教育o j 研究的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5 。( 1 0 ) 。4 2 5 n 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9 7 年,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理事会界定,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能清楚地意 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 力。 ( 二) 国内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 我国关于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有很多种,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论述: 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阐述到:“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 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 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各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 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信息系统硬件、信息系统软件、信息系统中协调等。 2 信息知识方面的内容。如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历史、信息系统工作原理、信息 系统的结构与各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 3 信息能力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的获取、理解、处理、表达能力。 而张义兵、李芝则从四个角度上进行了阐述:站在技术学角度上他把信息素养定义 成信息加工能力,站在心理学角度上他将信息素养定义成解决信息难题的能力,站在社 会学角度上他将信息素养定义成信息沟通能力,站在文化学角度上他将信息素养定义成 多层次的信息文化体系。圆 桑新民教授把信息素养总结为五个能力和一个改善: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提取能 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使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改善和提高公民的信息道德和法律 意识。 ( 三) 本文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 , 综合以上诸多研究,笔者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 信息意识。它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认识形态,是人们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的意 识:是对信息和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敏锐感知力、感悟力和亲和力;是对现代技术快速的 认知力。即信息意识是人们从事其它信息活动的精神驱动力,是人们从信息角度出发, 对自然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知或评价。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构成中起着先导 的作用。 2 信息知识。它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总和。通常包括传统的文化 知识、英语知识、信息理论知识等。重点指大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 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信息知识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基础。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9 每张义兵,李芝信息素养新界说【j 】教育研究,2 0 0 0 ( 3 ) 酉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 】。2 0 0 0 ( 1 1 ) 6 ? 9 - )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它是人们信息检索、信息编辑、信息评价、信息传递和信息创新的能 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观察能力,语 等间接能力。学习过程实际就是信息的获取、处理及使用的过程。信 素养的核心。 4 信息道德。它是指在信息环境中所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信 息获取、加工和传播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任何人在信息活动过程中都不得危害 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没有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就无法健康的发展。 三、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 所谓评价标准其实就是评价的指标和依据,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也就是信息素养评价 的基本指标和评价依据。 ( 一) 国外信息素养标准 目前,国外己经制定的信息素养标准数量很多。下面介绍三个典型的信息素养评 价标准。 1 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的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 1 9 9 8 年a m e r i c a nl i b r a r ya s s o c i a t i o n 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提出了这 一标准,它基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 1 ) 信息技能( 加工处理) 方面 标准一:能高效和快捷地获取与存储信息 标准二:能谨慎、恰当的做好信息分析 标准三:能正确和创新地利用好信息 ( 2 ) 个体学习方面 标准四:对有价值的信息能做到坚持查询,追问到底 标准五:对信息文化及其表现形式给予重视和支持 标准六:在信息获取和信息创造中追求最优化 ( 3 ) 公民责任方面 标准七:了解信息在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并为之积极努力 标准八:遵守信息领域的道德及规范 标准九: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有效的检索信息、创新信息 2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 c r l )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o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e yc o m p e t e n c ys t a n d a r d s f o r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是在2 0 0 0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冬季会议上提出的。它包含5 项标 准和2 2 项具体的评价指标,五项标准包括: 。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索养【m 】南京:东南大学j j 版杜2 0 0 7 1 1 1 3 。a l 叫荚圆人学j 研究型i ! i i 书馆协会) 商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美圈图书馆协会冬季会议( 德克萨斯州圣安东 尼奥市2 0 0 0 - 0 1 1 8 )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标准一: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本质和范畴。 标准二: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有能力高效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标准三: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评价信息和来源,并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标准四:信息素养要求学生个人或是协同团队其他人都能利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标准五: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掌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合法地检索、n t 和利用信息。 今天,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使用。 3 澳大利亚图书馆员协会( c a u l ) 信息素养标准 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在2 0 0 0 年通过了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主 要参照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它包括七条,比a c r l 标准多出来的2 条 是: ( 1 ) 信息素养要求学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创造的信息具有区分、保存和使用的能 力。 ( 2 ) 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认同终身学习理论,在信息需求中能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 ( 二) 我国信息素养的标准 我国研究者参考了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后,根据中国特点总结出了不同的适合我 国国情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在此重点介绍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圆。 我国第一个权威性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 它的一级指标有七项、二级指标十九项,一级指标如下: 1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养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 与力量。 2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3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4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且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 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5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6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个人或群体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具 体的任务。 7 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 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 三)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 综合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 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1 - 1 3 g 张静波等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 】j 匕京:科学j l j 版社,2 0 0 7 3 5 3 6 8 ,卜 , 【 一 。p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如下: i 认识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了解信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没 有信息就没有了判断的根据。 i i 拥有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透过生活现象发现信息的本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具体问题。 i i i 具有探索信息的积极性 在有信息渴望时能够主动探求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 ( 2 ) 信息知识 i 文化基础知识 i i 信息基础知识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的特点及运动规律;认识各类信息源。 i i i 信息软件知识 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和检索软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 3 ) 信息能力 i 信息需求表达能力 i i 信息源辨别能力 i i i 信息获取能力 i v 信息评价能力 v 信息处理能力 v i 信息利用能力 ( 4 ) 信息道德 i 保障信息安全 了解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存在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信息知识产权问题和网络言论等问 题,运用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 i i 遵守信息道德 不发表违法言论,遵守信息道德。遵守信息交流礼节,制止违反信息法律法规和道 德规范的行为。 2 本研究侧重的八个核心评价指标 由于信息素养标准中的指标比较宽泛,多数是描述性的,不宜于直接操作研究。为 了便于研究和控制,笔者从以上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中挑选t a 个核心指标作为研究点, 后续的调查研究都是围绕这“八个 核心指标展开的。具体如下: ( 1 ) 信息意识 土馨网络环境下火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d 】| 司济大学硕t 论文,2 0 0 7 ( 3 ) 1 6 1 9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标一:对信息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指标二: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 2 ) 信息知识 指标三:信息理论知识 指标四:信息技术知识 ( 3 ) 信息能力 指标五:能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 指标六:能够有效使用信息 ( 4 ) 信息道德 指标七:保障信息安全 指标八:遵守信息道德 。 八个核心指标关系如下图所示【见图1 】 图1 八个核心指标关系 l o 。r l ,1 p 矗 t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一、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 ( 一)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 提升,但是“信息技术教育 和“信息素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替代。 也就是说,在我国高校中真正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一切只是刚刚 题上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问题还没有达到普遍重视的程度。 尽管我国多数高校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信息社会和基础教育对信息素养需求的压力, 但真正能做到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本学校总体教学体系中的高校并不多,信息素养培 养依旧停留在开设文献检索课,计算机技术课程等形式上。换言之,信息素养教育被简 单化了,从总体来说,我国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意识依旧很淡薄,现状不容乐观。 ( 二)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在我国高校的普遍使用,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距离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熟练的信息能力、 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很远,即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处于较 低水平,表现如下: 1 信息意识淡薄。当今我国高校中,多数学生意识中还没有信息素养的概念,他 们仍然习惯于从课堂上获得简单化的知识信息。因此,大学生很少去主动查询自身专业 相关的知识源,他们只有在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会被动的去寻找自己的需要 的信息,存在明显的信息应急心理和功利心理。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不强。 2 信息获取能力和评价能力不高。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 能力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甚至还不了解检索的相关知识,也不会使用信息工具来检索 信息。所以当他们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3 信息道德水准偏低。大学生在从事具体的信息活动时,应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 道德和准则来约束自己的信息行为,但我国大学生普遍欠缺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信息传 播的伦理道德意识,信息免疫能力较差,对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是故意的破坏消息视而 不见,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盗窃他人的信息资料和个人隐私等犯罪事件发生。因 此,我国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现状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随着国内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的文章与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俱增,由于学校类型及调查方式的不同每篇文章都可能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站在新建 普通本科院校的角度,笔者根据前面挑选的八个信息素养标准核心指标设计了大学生信 息素养调查问卷,并对黑河学院2 0 0 6 级和2 0 0 7 级两届在校本科生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 况进行了调查。 ( 一)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调查黑河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实状态,为本研究提供前测数据。 2 调查对象 本研究设计中需要使用两届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分别为黑河学院2 0 0 6 级 和2 0 0 7 级两届部分在校本科大学生。 3 调查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得到确切的结果,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两种方法。 ( - - ) 调查问卷设计 信息素养标准既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了评价的 框架,笔者依据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中的“八个 重点研究点设计了大学生信息 素养调查问卷。本研究借鉴了蒙纳什大学图书馆2 0 0 5 年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和同济大学 王馨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围绕本研究的“八个 核心指标 设计出调查问卷的样稿,之后听取了专业内不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部分大学生 对访谈意见,对调查问卷有关项目进行完善和定稿,之后,开始依据研究方案发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2 0 题( 见附录a ) ,具体题目如下: 第一部分:信息意识( 共5 题) 1 您对网络上的新闻报道等信息的态度通常是 2 出现信息需求的时候,您一般会怎样做 3 “信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 这个观点您同意吗 4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 5 在网络上,您是否被无关信影响从而发生迷航 第二部分:信息知识( 共4 题) 6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您掌握多少 7 您对w o r d 软件的了解程度 8 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等相关知识您知道多少 9 您对常见的信息源( 如互联网、电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