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溯式时阆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 专照:基磁心瑷学 导师;黉希庭教拨 摘要 磷究方向:认知过程 磺究生:邓麟( 9 9 0 7 5 ) 滔溯式辩蠲记忆怒措被试在经历事件时不知邋之后螫进行与该事件毗间裔关的任务 债况下的时闯记忆。研究阐溯式时间记| 五有麓菔簧的馀馒。实际生遗中人们经历的多是强 溯式的孵阗记忆,这靴时嘲记忆对人们的嚣必秘社会交技麓簧霪犬熬影螭。实验雀2 个 月的孵翔笾基内撵索了圄溅式辩阕记忆黪蔓要特点及其麴王蜒粼。实骏播簸1 5 个影观片 段绘羧试溪看,势选取78 令鼙零每援放期跫辩鹣赫矮事梅,在褥宠影援片段后4 天,簧 求被试辩影援鸶段耱豪建搴终戆辩窿、孵鼷_ 褰l 瓣熹进稃露酝。f 实虢结论如下: 隧溯嚣季滓记忆熬壤确率裔于箍辊猜溅水平,影视片段酣序的同溯阐忆准确性高于 戆闲事 孛;7 分镣和1 5 分锋时距瀚西溯酹忆准确毪高于3 0 分钟时距的准确性,7 分钟辩 g 莲籁窝子嵩倍,3 0 分钟时磁倾向予低估;影视片段时点的阐溯回忆准确性随予新嘲事件。 2 对痔和对点的阐溯嘲忆受被试的自我卷入程度的影嚷。自我卷入凝嶷离的事传时 序判断的准确攀较趱,恧自我卷入程度低的事俅时婷判凝熟壤确攀低。鑫我卷入凄赢匏攀 馋嬲对点回忆误差小予盎我卷入度低斡事搏。 3 ,匿溅黠距髅诗受囊安蜀距长短窝延逛砖惩长短懿交聂影璃。 4 ,露溺懿点诞孛乙受该搴俘鹣本矮属瞧是否包括它懿发生对阉酌影响。 5 事耱彦戮关系般僚离予其有蔗次溺络的特征,搿在元充足的思考时间条件下, 顿囊予襄有线形模型静特短。 8 零实验采璃黻籍回答时间的方法来考察时间记卡五的点觉加工具肖一定的合理性。、 关犍词:跨闻记忆露溯式醣序时躐对煮 一 ” 一一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e m p o r a lm e m o r y m a j o r :b a s i cp s y c h o l o g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h u a n gx i t i n g a b s t r a c t s p e c i a l t y :c o g n i t i o np r o c e s s a u t h o r :d e n gl i n ( 9 9 0 7 5 ) i nt h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p a r a d i g m ,p a r t i c i p a n t sd o n tk n o wi na d v a n c e t h a tt h e yw i l ll a t e r b ea s k e dt oc a r p o u tt a s k sa b o u tt i m e s t u d y i n gt h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e m p o r a lm e m o r y h a s p r a c t i c a li m p o r t a n c e ;b e c a u s ep e o p l e o f t e n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e m p o r a l m e m o r y ,a n d t h i sk i n do fm e m o r y g r e a t l ya f f e c tp e o p l e sb e h a v i o r a n ds o c i a li n t e r c o u r s e , t h i s p a p e r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t e m p o r a lm e m o r y i n2m o n t h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p l a y e d15v i d e os e c t i o n sf o rs u b j e c t s ,a n d s e l e c t e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8n e w se v e n t s s u b j e c t sw a sa s k e dt or e c a l lt h ep r e s e n t i n go r h a p p e n i n gt i m eo ft h e s ev i d e os e c t i o n sa n dn e w se v e n t si n 4d a y sa f t e rt h es e r i e so f v i d e os e c t i o n sh a dc o m p l e t e d ,i n c l u d i n gt e m p o r a lo r d e r , t e m p o r a ld u r a t i o na n dt e m p o r a l | o c u st h er e s u l t sw e r ea sf o i l o w s : 1 t h er e c a l l i n ga c c u r a c yo ft h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e m p o r a lo r d e ri sa b o v ec h a n c el e v e l t e m p o r a lo r d e rm e m o r yo fv i d e os e c t i o n so b t a i n sh i g h e ra c c u r a c yt h a nn e w s e v e n t s t e m p o r a ld u r a t i o nm e m o r y o f7 m i na n d1 5 m no b t a i n sh i g h e ra c c u r a c yt h a n3 0 m i n 7 m j n d u r a t i o nt e n d st oo v e r e s t i m a t e a n d3 0 m i nd u r a t i o nt e n d st ou n d e r e s t i m a t e t e m p o r a l l o c u sm e m o r yo fv i d e os e c t i o n so b t a i n sh i g h e ra c c u r a c yt h a nn e w se v e n t s 2t h es e l f - i n v o l v e m e n t so fs u b j e c t si n f l u e n c et h ea c c u r a c yo ft e m p o r a lo r d e ra n d t e m p o r a l l o c u s m e m o r y h i g h e r s e l f - i n v o l v e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 o b t a i nm o r ea c c u r a t e t e m p o r a lo r d e ra n dt e m p o r a ll o c u sm e m o w ;l o w e rs e l f - i n v o l v e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o b t a i n o p p o s i t er e s u l t s 3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t e m p o r a ld u r a t i o nm e m o r yi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i n t e r a c t i o n so ft r u e d u r a t i o nl e n g t ha n d d e l a yd a y s i 4 t e m p o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i si n h e r e n ti ns o m ee v e n t s ,a n dt e m p o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h e r e n c eo rn o tc a ni n f l u e n c et e m p o r a | i o c u sm e m o r y 5 t e m p o r a lo r d e r st e n dt ob er e p r e s e n t e db yh i e r a m h i c a ln e t w o r km o d e l ,b u ti n l i m i t e dt h i n k i n gt i m e i tt e n d st ob er e p r e s e n t e db yl i n e a d t ym o d e l 6 t h i sr e s e a r c hr e s t r i c t st h ea n s w e rt i m et oc h e c ki n t u i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o ft e m p o r a l m e m o r y i ts u g g e s t e db e i n gr e a s o n a b l e k e yw o r d s :t e m p o r a lm e m o r y t e m p o r a l d u r a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p a r a d i g m t e m p o r a l o r d e r t e m p o r a ll o c u s 旦塑苎堕堡望堡壁生墨墨塑型堕堡塑一 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 1 前言 j a m e s ( 1 8 9 0 )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作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回溯的时间感 和预期的时间感”(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dp r o s p e c t i v es e n s eo f t i m e ) ,指出一段时间在体验上和回 忆上的差异,“充满各种有趣经验的一段时间觉得过得很快,而当我们回忆时又觉得很长。 另一方面,没有什么经验的一段时间觉得过得很慢,而回忆时却觉得很短”( p 6 2 4 ) 。而在 各种时间认知的实验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被试预先知道任务是对时间的判断和被试预 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的结果是不同的。于是研究者们继承j a m e s 的传统,在时间认知的实验研 究中把这两种情况划分为回溯范式和预期范式。预期范式是指,在呈现刺激时,被试知道之 后他们会进行关于该刺激的时间的作业:而回溯范式是指,被试预先不知道之后的任务是关 于时间的操作。 f r i e d m a n ( 1 9 9 3 ) 认为距离、位置和相对发生时间是过去时间的基本信息,他用考古学 家确定文物的时间来类比这三种时间信息。第一,是关于文物年龄的信息,即它出现到现在 历经的时间。例如测量文物中放射性碳的衰变情况可确定该文物有3 0 0 0 年的历史还是3 0 0 年的历史。第二,文物在时间上的位置。例如该文物的制作技术是某已知时期特有的,所以 该文物应该属于这个时期。第三,文物的内在线索让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产生在另一文物之前 或之后。例如,某一文物比另一文物表现出更原始或更发达的技术形式。f r i e d m a n 的比喻虽 然精彩,但无法概括所有的过去时间的基本信息他忽略了起始点和终结点都在过去的时段 信息,这种信息表明事件的持续性质,因而也应该是基本信息之一。而f r i e d m a n 所说的距 离信息和位置信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实质上都是说事件状态的瞬时性质,只是具有不同的 表征方式。在本文中我们用时序( t e m p o r a lo r d e r ) 、时距( t e m p o r a ld u r a t i o n ) 和时点( t e m p o r a l l o c u s ) 三个术语来描述过去时间。时点是指事件状态的瞬时性质,在生活中通常用历法表示, 如某年某月某日,在实验室中还通过系列位置来表示,如第1 个,第3 个等:时距是指事件 状态的持续性质,一般是界于两个相继事件之问的间隔时间,如开始和结束之间;时序是指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知觉为不同的,并能按顺序将其组织起来。 旦塑塞堕塑里坚壁塞墨茎垫型塑堡塑一 1 1 回溯式时间记忆研究 时序记忆研究中的回溯范式和预期范式主要是探索时序是否自动编码的问题。有这样一 个假设,如果在回溯范式下时序判断的准确性与预期范式下的没有显著差异,那么说明时序 信息是自动加工的,反之则是控制加工。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实验结果支持自动加工 ( h a s h e ra n dz a e k s 1 9 7 9 ) ,有的实验结果支持控制加工( j a c k s o n , 1 9 9 0 ) 。李国军( 1 9 9 4 ) 用汉语双字词作材料,使用顺序判断范式考察视觉通道时序记忆的研究表明,回溯式时序记 忆的顺序判断正确率并未超过随机猜测水平,而预期式时序记忆的顺序判断正确率较随机水 平好且差异显著。王振勇和黄希庭( 1 9 9 6 ) 用不同长度的线条和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常用 汉字作材料,考察视觉和听觉通道的位置判断,结果表明预期范式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回溯范 式,而且预期范式和回溯范式的结果与通道有关,在回溯式时序记忆的位置判断中,听觉通 道的正确率为3 0 与猜测概率差异不显著,而视觉通道的正确率超过了猜测概率。王振勇和 黄希庭( 1 9 9 7 ) 用接近生活的故事作材料,并在刺激呈现1 0 分钟后回忆,对时序记忆的三 个属性( 顺序、间隔和位置) 都进行了考察,在回溯范式中,被试对于时序信息的顺序属性 和位置属性判断正确率基本上都超过了随机水平,且差异显著,而对时间间隔属性的判断都 未超过随机水平。也许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来自于不同的实验材料,越接近生活越有意义的 材料就越容易在回溯时序判断中更准确,就如王振勇和黄希庭( 1 9 9 7 ) 的研究比李国军( 1 9 9 4 ) 的研究中回溯时序记忆的准确率高:而对无意义材料来说,材料越简单时序判断的准确性更 高,就如王振勇和黄希庭( 1 9 9 6 ) 的研究比李国军( 1 9 9 4 ) 的研究中回溯时序的准确率高。 时距记忆的回溯范式和预期范式研究的焦点是它们基于不同的加工方式。在预期范式 里,人们会有意地( 努力地) 编码时间信息。b l o c k 等人( 1 9 9 0 ) 使用“经验的时距”( e x p e r i e n c e d d u r a t i o n ) 术语来指预期范式的时距加工。在回溯范式里,人们会自动地和偶然地编码环境 信息,后来需要时努力从记忆中提取这些相关信息。而回溯范式的时距加工的术语为“回忆 的时距”( r e m e m b e r e dd u r a t i o n ) 。研究表明预期时距回忆符合注意资源模型,回溯时距回忆 符合背景改变模型。b l o c k 和r e e d ( 1 9 7 8 ) 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时段中,一些词需要结 构加工,另一些词需要语义加工,它就比仅包含结构加工或仅包含语义加工的同样长的时段 的记忆时距更长。而在只有语义加工的情况下,个别词的记忆是最准确的,在混合加工情况 下中等,在只有结构加工情况下最差。b l o c k ( 1 9 8 2 ) 考察了环境背景变化对记忆时距的影 响,一个人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以前的经验缩短了后来发生在其中的时段的记忆时距。另一些 研究者( p o y n t e r ,1 9 8 9 ;z a y k a ye ta 1 ,1 9 9 4 ) 发现记忆时距在被目标时段中吸引注意优先 旦塑苎堕旦望竖塑塞墨茎垫型塑堡塑一 级高的事件分割的情况下更长( 如实验用词表中政治家的名字插入家具名词中) 。这些实验 结果都支持背景改变模型。 在回溯式时距研究中,经常出现正向时序效应( p o s i t i v e t i m e - o r d e re f f e c t ) ,尤其是在相 对长的时段和相对时距判断情况下,这也是背景改变模型的证据之一。正向时序效应是人们 通常把两段相等时间中的第一段记忆得比第二段长( b l o c k ,1 9 8 2 ,1 9 8 5 ) 。更广泛一点来讲, 正向时序效应是人们对一系列时距中呈现得早的一个作出更长的判断( b r o w na n ds t u b b s , 1 9 8 8 ) 。根据背景变化模型,人们在新颖的经验中编码更多的背景元素改变,如在几个时距 中第一个包含更多的背景改变信息。两个另外的发现支持这一解释。如果两个时距中第二个 的占优势的环境背景不同于第一个,这个效应就消失( b l o c k ,1 9 8 2 ) 。如果通常发生在第一 段时距的情绪背景改变发生在第二段,这个效应也消失( b l o c k , 1 9 8 6 ) 。当两个时段之间的间 隔增加,人们就会对发生在第一时段的背景改变的回忆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正向时 序效应就会反转,变成反向时序效应。w e a r d e n 和f e r r a r a ( 1 9 9 3 ) 使用两个简短的刺激,要 求被试判断这两个的相对时距,得到了这样的证据。 一般时点记忆的研究都采用回溯范式,特别是在对生活中的现实事件考察中。h i n t z m a n 和b l o c k ( 1 9 7 1 ) 的一个实验中,告知被试注意一系列的词语,后面有关于它们的记忆测验。 但里现完词语后,却出人意料地要求被试判断每个词在系列中的位置( 即时点信息) ,而被 试都获得了相当高的准确率。h i n t m a n ,b l o c k 和s u m m e r s ( 1 9 7 3 ) 的另一个实验也是使用回 溯范式,给被试呈现两个系列的词表,然后也是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要求被试判断每 个词是属于第一个词表,还是第二个词表,然后判断这个词在词表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部 分。结果仍然是被试有相当高的准确率。但词表判断错误的被试在判断该词属于哪个部分时 却是正确的。这表明回溯时点记忆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 而时点回忆的偏差模式分析可以揭示时点表征的机制。研究者们假设了时点表征的两种 方式,一是历法表征( c a l e n d a r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一是事件序列表征( e v e n ts e q u e n c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 h u t t e n l o e h e r , h e d g e s & b r a d b u m , 1 9 9 0 ) 。两种表征方式都使用惯用的时间单 位,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历法表征是指用独立于事件的历法纪元来标记事件的发生 时间,事件发生时间以日期形式在记忆中储存。事件序列表征是指以一定间隔分离的事件有 序的排列,时间信息来自于事件的持续、间隔和相继关系,把这些关系用一定的纪元单位( 如 年、月、日) 来表示。时点研究的另一主题是线性表征和非线性表征它从另一维度来描述 人类的时点表征。在历法表征中,如果是线性表征的,那么只要能准确地回忆某时间单位( 如 日) ,就一定能准确地回忆比其更粗略的单位( 如月和年) 。实验证明历法表征是非线性的, 旦塑茎堕堕望圣丝塑墨基垫型塑堡塑 因为被试能准确地回忆小时和月单位,但在年和日单位上误差相当大( f r i e d m a n a n d w i l k i n s , 1 9 8 5 ) 。在事件序列表征中,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事件被遗忘了,这个遗忘会引起保留下来 的事件的前置( h u t t e n l o c h e r , h e d g e s ,& p r o h a s k a , 1 9 8 8 ;l o f l u s & m a r b u r g e r , 1 9 8 3 ) ,但这个现 象是线性和非线性表征都可能出现的。时点的加工方式与问题类型有关。使用不同的问题类 型也可探测时点的表征机制。有两种类型的问题,报告事件的日期和报告事件在多久以前发 生。对报告事件日期来说,如果是历法表征的话,只是在记忆中寻找这个日期,非常容易: 如果是事件序列表征,就要把事件本身包含的时间信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计算出来,并换算 成它的发生日期,非常困难。对报告事件在多久以前发生来说,如果是历法表征,要在记忆 中找出这个日期,并换算成多久以前;如果是事件序列表征,就把事件本身包含的时间信息 用一定的时间单位计算出来,对这两种表征来说难度都是居中的。 1 2 时间记忆的直觉信息 关于时间记忆的加工机制有诸多理论,蹦e d m 孤( 1 9 9 3 ) 在他的总结性评论中提及了8 种。同样,f r i e d m a n 遗漏了起始点和终结点都在过去的时距记忆,黄希庭( 1 9 9 3 ) 总结了时 距记忆的3 种模型。关于这1 1 种时间记忆的理论,心理学家们作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它们。 有的理论预测得到了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持;有的理论预测可以得到实验的验证,但其实验结 果却还能由其他理论来解释;而有的理论预测直接遭到了实验结果的驳斥。 重构理论(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 o r y ) 得到了最多的支持。在实验室条件下,它通常被称为 背景联系理论,指被试储存了关于环境的信息( 例如某个词在词表的开头和结尾的位置) 和 与特殊条件相伴的机体内部状态( 例如感到新鲜或感到厌烦) ( a n d e r s o n & b o w e r , 1 9 7 2 ; g u e n t h e r & l i n t o n ,1 9 7 5 ;h i n t 丑n a n ,b l o c k , s u m m e r s ,1 9 7 3 ) 。当要求他们回忆某一项目的呈 现时间时,他们就提取这些背景信息,并在时间模式知识的导引下来解释这些背景信息,例 如一个小实验通常应该是多长时间,或者随着实验的进行变得越来越厌烦。当我们回忆个人 事件或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时,重构过程利用丰富的社会、自然和个人的时间模式( 例如我 读大学的那几年) 和少量时间被明确记住的显著事件的信息( b r o w nc ta 1 ,1 9 8 5 ;b r o w n , s h e v e l l ,& r i p s ,1 9 8 6 ;f r i e d m a n & w i l k i n s ,1 9 8 5 ;l i t o n , 1 9 7 5 ;u n d e r w o o d ,1 9 7 7 ) 。很明显,对 过去时间的重构属于知识、逻辑参与的高级加工,他们大量利用推理信息。 其他诸如强度理论、背景重叠理论、顺序码理论等的实验只得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果。 这些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大脑在处理时间信息时不是用固有的逻辑和已有的知识推理事 件应该发生的时间或事件之间的发生顺序,而是靠大脑中留下的一些感性信息,如记忆清晰 t 旦塑茎堕塑望坚壁盛墨茎! ! 型塑塑盟 一 度,记忆比较模糊就发生得较早,记忆比较清晰就发生得较晚。这些预测有时得到实验结果 的支持,有时遭到实验结果的否定。但就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说,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 些人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用已知线索去推理事件的发生时间,或者 没有线索或线索不足,他们“凭感觉”作出时间判断,他们的判断结果有时令人惊奇地准确。 他们利用的是直觉信息。 以往的研究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并不是否定直觉信息的作用,而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一 样,有时直觉信息的效果能够检测出来,有时却完全被推理信息掩盖。f r i e d m a n ( 1 9 9 3 ) 假设 了一个时间记忆的多种加工过程整合方式,如图1 。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到作出时间判断至少 受到了3 个因素的影响:( 1 ) 事件本身可供推理的线索:( 2 ) 对自己判断的信心水平:( 3 ) 对自己努力的满意水平。人们在回忆时间时,对直觉信息有自动的加工,如果信心水平和努 力努力水平都满意,就作出判断;因为直觉信息太粗略所以不太信任它,就转而寻找线索进 行推理加工,直到信心水平和努力水平都满意,作出判断:有时根本没有相关线索进行推理, 纵然信心水平达不到也只有根据直觉信息作出判断。 在实验情景下,人们都倾向于作出准确反应,所以作直觉信息的的研究是困难的,但研 究者还是努力找出了一些利用直觉信息的实验证据。 f e t t e r m a n ( 1 9 9 5 ) 的研究显示动物能学会对2 秒的闪光作出一个反应,对1 0 秒的闪光 作出另一个反应。c l a y t o n 和d i c k i n s o n ( 1 9 9 8 ,1 9 9 9 ) 的研究显示灌丛鸦( s c r u bj a y ) 能够 记住它们贮藏食物的时间。灌丛鸦贮藏了两种食物:一种飞蛾( w a x m o t h s ) 幼虫和花生。 当灌丛鸦在一个很短的延迟后被允许去找食物时,它们选择飞蛾幼虫( 它们喜爱的食物) 而 不是花生。而当它们在足以等到幼虫死去的延迟后才被允许去找食物,它们则选择不会死的 花生。动物应该不会具有人的一些高级的加工过程,它们对时间的准确把握,应该是进行了 类似于人类利用直觉信息的过程。 f r i e d m a n ( 1 9 9 1 ) 考察了4 ,6 ,8 岁儿童判断时间的能力。在他们上学期间呈现两个刺 激事件,一个在测试日的7 个星期前发生,一个在测试日的1 个星期前发生。这些事件都选 择那些不寻常的和难忘的,例如课间休息时在班上摄像然后放映这段录象。在测试日,给这 些儿童展示代表这两个事件的图片,要求他们说明哪个发生在很久以前,哪个是才发生的。 这两个事件完全无关,也没有一个与学校里的特殊事件有关系。结果表明所有的年龄组对哪 个事件更早发生有明晰的觉知。实验考察的6 6 个4 岁儿童中5 2 个是正确的,这个比例经二 项分布检验是非常显著的。为了排除这组儿童通过重构时间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实验者还要 求这些儿童判断七星期前事件的时点:该事件是一天中什么时候,几月份,什么季节发生的。 s 旦塑苎堕囹望坚鲎盛墨墨垫型竺篓盟一 4 岁组在判断月份和季节上处于猜测水平。他们能准确判断的时间尺度只有一天中的什么时 候。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比时刻更长的时间尺度才会促进推理信息的利用,所以这些儿童应该 只能依靠事件留下的直觉印象来判断。 图1f r i e d m a n 的时间记忆多种加工方式的整合( 来自f r i e d m a n ,1 9 9 3 ) f r i e d m a n 和h u n e n l o c h e r ( 1 9 9 7 ) 用电视节日( “6 0 分钟”) 和新闻事件作材料考察了成 人的时间记忆。“6 0 分钟”是在每个周日晚同一时间播出的长为1 小时的纪实类节目,包含 6 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 3 个故事,涉及各种主题如犯罪、公众人物等。f r i e d m a n 的假设是“6 0 分钟”的观众大多处 在相对一致的背景下,在同样的房间、和同样的入在一起,以及同样作为周日常规的一部分; 而新闻事件则有丰富的背景联系。研究结果显示,在被测试的9 个月中新闻事件时间判断有 相当大的准确性,只有一个与相关事件混淆的新闻事件除外。“6 0 分钟”故事的时间估计在 3 0 天到6 0 天内有一定准确性,以粗略的线形模式随真实距离而增加;在3 到5 月的范围内 事件时间确定非常不准确,这个主观距离接近一个渐近线。 k e m p 和b u r t ( 1 9 9 8 ) 通过要求成人根据一组新闻事件的新近性按比例来捏一只握表( 面p m e t e r ) 测量了成人对新近性的印象。k e m p 和b u t t 还要求这些被试以传统的方法确定日期 和评价他们记得的第一次听到该事件时的鲜明性。实验结果表明鲜明性评价与握表读数有商 相关,而与日期估计则无,证明新近性的直觉信息确实的存在的。 3 本研究的构想及其意义 大多数时间记忆的心理学研究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使用简单的时间量表,单一的实 验室任务,一般少于一个小时。呈现给被试一系列的事件,通常是一个词表,然后要求他们 判断某特殊事件发生的时间。实验室研究让主试能够控制被试的计时和最大程度降低回忆策 略的影响,比如看表的行为等等。但这些试验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在更长的时间范围上我们怎 样记忆时问,也不能告诉我们怎样记忆有意义事件的时间。 从研究范式上来说,回溯范式比预期范式显得更自然一些,在实验室外的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所以研究回溯式的时间记忆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比如在医生了解个体健康情况时, 在法庭听取证人证词时,以及在日常生活的社会调查中,被调查者遭遇的都是回溯式的时间 记忆,他们的时间记忆的准确性或规律对调查者的决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时点、时序和时距是同一时问不可分割的三个属性,是人类时间记忆不可分割的三个方 面,如果割裂起来研究必然会忽略时间经历过程的完整性,全面地考察它们才能完整地描述 过去的时间。 基于上述三点,本研究试图对2 个月跨度上回溯时间记忆的时点、时序和时距进行全面 的考察。 以前研究主要使用的材料有词表、新闻事件和个人事件,研究者们注意到了这些材料可 供推理的线索丰富性是不同的,但忽略了这些材料的另个性质,即这些材料对被试来说自 我卷入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新闻事件的自我卷入程度低,个人事件的自我卷入程度 高。本实验选取两种具有不同自我卷入度的材料:影视片段的播放时间和新闻时间的发生时 , 旦塑塞堕塑里竖壁盛墨基! 堕塑堡堕 间。影视片段是被试亲身经历的,成为这段时间生活的一部分,而新闻事件是国际国内大事, 被试虽然知道,甚至可能还非常熟知,但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本研 究假设不同的自我卷入程度会影响时间记忆,用不同自我卷入度的材料来考察时间记忆的特 点。 在时间记忆基于推理信息得到大多数实验证明的情况下,部分心理学家证明直觉信息的 存在,以及直觉信息一定的准确性。时间的直觉信息应该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在很短的时间 内就可完成;而时间的推理信息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定要比利用直觉信息要花费更多 的时间。在以往的所有研究中,通常都给予了被试足够的时间。所以结果大多是被试倾向于 利用推理信息记忆时间。本研究准备采用限制被试的回答时间的方法,迫使被试在很短时间 内作出回答,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利用直觉信息。通过比较限制时问和不限制时间条件下得到 的结果,来考察直觉信息的效应。 王振勇、李宏翰和黄希庭( 1 9 9 9 ) 通过双字词的时序判断的研究表明时间信息记忆既存 在层次网络的特征,又存在线性结构的特征。本实验也试图把材料安排得能让被试形成较清 晰群集,从而考察相对自然的材料在较长时间延迟后是否存在层次网络的特征。 2 方法 2 1 材料和仪器 1 5 段影视材料和8 个新闻事件。这1 5 段影视材料和8 个新闻事件都可用一个短语或一 句话来描述。1 5 段影视材料的长度分别是5 段7 分钟,5 段1 5 分钟,5 段3 0 分钟。这1 5 段影视材料内容均与被试的生活事件及当时的新闻事件无关,具体内容见附录1 。考虑到新 闻事件的显著性,新闻事件的时间范围大于影视材料的播放周期,涵盖播放影视材料的1 个 月,具体内容见附录2 。 p c 机和多媒体投影仪。 2 2 被试 大学数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3 0 名,其中男生2 3 名,女生7 名。 8 2 3 程序 按附录l 的时间表播放影视片段,每次播放在同一房间进行,在实验期间不提到任何时 间任务,在每段影片播放之前主试讲解该段影片的主要内容,使被试注意影片的内容。在每 次播放后,对该次所看的内容用“l 一非常讨厌2 一有点讨厌3 一不确定4 一有点喜欢 5 一非常喜欢”5 点量表的形式进行好恶度的评分,以及用“1 一非常陌生2 有点陌生3 不确定4 一有点熟悉5 一非常熟悉”5 点量表的形式进行熟悉度的评分。在最后一次 影视片段播放后4 天,进行回忆任务,这天距第一次片段播放2 5 天。同时回忆新闻事件, 距最近的新闻事件2 2 天,距最早的新闻事件6 7 天。时间记忆任务完成后,用“1 一完全不 记得2 一好象记得3 一记得一点4 一记得比较清晰5 一记得非常清晰”对所有的影 视片段和新闻事件是记忆清晰度进行评分。 被试回答的问卷分为2 份,两份问卷的结构一样,但具体的题目不同。一份问卷以印好 的书面问卷呈现,另一份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书面问卷的指导语指出完成本问卷没有时间限 制,并强调答案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以期提高被试的努力水平。电脑上呈现问卷的指导 语指出本问卷有时间限制,问题逐个出现,必须按直觉尽快作答,不然题目就会跳过,并安 排2 道练习题让被试熟悉该规则。所有的被试先经过限制时间条件处理,再接受不限制时间 条件处理。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时序回忆,使用顺序判断作业,包括1 3 个顺序判断题目,其中1 1 个 来自影视片段,2 个来自新闻事件。第二部分是时距回忆,使用言语报告绝对时距作业,包 括6 个影视片段的时距估计。第三部分是时点回忆,使用确定日期作业,包括8 个时点回忆 项目,分别回忆月日,其中4 个来自影视片段,4 个来自新闻事件。 书面问卷与电脑问卷的题目结构一样,但回答方式不同,书面问卷采用自由回答方式( 对 序判断为二择一选择题) ,电脑问卷全为选择题。在电脑问卷中,时序判断为二选一,限制 时间为5 秒:时距判断为六选一,限制时间为4 秒;时点判断也为六选一,限制时间为7 秒。 时序回忆设置了4 个自变量:( 1 ) 回答条件( 不限时和限时) ;( 2 ) 材料性质( 影视片 段和新闻事件) ;( 3 ) 系列位置( 同次播放,相邻播放和相隔2 次播放) ,( 4 ) 包含首尾项目 和不包含首尾项目。后两个变量只对影视片段而言。配对项目描述有两种方式,如“特种 部队在猫和老鼠之后播放”和“西南师大篮球联赛开始在今年狮子座流星雨的 高峰日之前播放”,为避免被试的反应偏向,“之前”和“之后”这两种描述以“a b a b a b ” 方式呈现。时距回忆设置了两个自变量t ( 1 ) 回答条件( 不限时和限时) ;( 2 ) 不同长度的 9 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及其机制的探讨 真实时距( 7 分钟,1 5 分钟和3 0 分钟) 。选取的目标时距随机排列。时点回忆设置了两个自 变量:( 1 ) 回答条件( 不限时和限时) ;( 2 ) 材料性质( 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 。选取的目标 时点随机排列。 3 结果与分析 从参与实验的人中,选取看这1 5 段影视片段至少l o 段以上者共3 0 人参加时间回忆任 务,其中如果涉及他们没有看过的片段的问题,他们又作出了回答,则删去该答案。结果如 。下。 3 1 好恶度、熟悉度和清晰度 对所有被试自评影视片段的好恶度、熟悉度和记忆清晰度,以及新闻事件的记忆清晰度 的5 点量表评分的平均值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 表1 好恶度、熟悉度和清晰度一览表 总的说来,被试对实验中使用的影视片段是比较喜欢的,对影视片段的熟悉程度处于“不 确定”和“有点熟悉”之间。对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的记忆清晰度作t 检验,结果显示它们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户1 1 9 3 5 ,p o 0 0 1 ) ,影视片段的记忆清晰度显著高于新闻事件的记忆清 晰度。 把被试自评的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的记忆清晰度分别与相应的时序回忆正确率、时距和 时点回忆误差,以及被试自评的影视片段的好恶度、熟悉度与相应的时距和时点回忆误差作 相关运算i 见衰2 ,结果所有的相关系数极低,且都不显著 表2 清晰度、熟悉度和好恶度与时序回忆正确率、时距和时点回忆误差的相关 3 2 不限时条件下回溯式时间回忆的特点 3 2 1 回溯式时序回忆 在时序回忆的三个自变量( 不同材料、不同位嚣和是否包含首尾项目) 的各水平之间分 别作x2 检验,考察各水平上顺序判断准确率的差异显著性,并对各准确率作二项分布检验, 考察其是否高于5 0 的随机猜测水平,见表3 。其中不同系列位置和是否包含首尾项目这两 个自变量只是对实验播放的影视片段而言。 表3 时序回忆准确率的二项分布检验和x2 检验 在0 0 5 水平上显著“在0 0 1 水平上显著。“在0 0 0 1 水平上显著 对各时序回忆准确率的二项分布检验显示,除了对新闻事件的顺序判断和同次播放的影 视片段的顺序判断的正确率不能高于猜测水平外,其他都显著高于5 0 的随机猜测水平。对 各水平上的顺序判断准确率的c h i 方检验表明,影视片段顺序判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新闻事 件时序回忆的准确率;包含首尾项目的时序回忆准确率显著高于不包含首尾项目的准确率, 片段的不同系列位置关系之间的顺序判断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位置变量有“同次”、“相邻” 和“相隔2 次”三个水平,对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为“相隔2 次”的顺序判断准确率显著 高于“同次”和“相邻”关系的判断准确率,“同次”和“相邻”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3 2 2 回溯式时距回忆 计算被试回忆各片段时距的平均值、标准差、准确估计次数、高估次数、低估次数以及 回忆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j 估计值一真实值i ) ,见表4 。 墅塑苎堕鲤塑堡鲎盛墨苎垫型塑塑一 轰4时距回忆的各统计量 超视觉世界 1 52 8 1 3 9 2 8 661 2 0 3 396 4 4 4 41 6 5 55 2 1 4 3 特种部队 3 02 81 2 7 3 2 16 5 1 8 5 10o2 7 1 7 9 0 7 41 7 2 6 7 9 大白鳖 72 89 2 6 7 9 39 9 1 85 4 6 7 6 5 62 6 6 6 73 4 1 0 7 维苏戚火山 72 11 11 9 0 5 5 4 1 8 731 65 7 5 224 5 7 1 4 雨林1 5 2 21 3 3 1 8 26 3 2 7 5 566 3 3 3 3 1 16 8 1 8 25 1 3 6 4 堕查塞苎! !丝! ! ! :二兰竺i ! ! !翌:! ! ! ! ! :! ! ! ! 对各片段的误差绝对值作方差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如下表。 表5时距回忆误差绝对值的方差分析 在0 0 0 1 水平上显著 这些片段的时距回忆误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多重比较显示,“特种部队”的误差绝 对值显著大于其他任何一段影片的误差绝对值,“熊之家族”的误差绝对值显著大于除“特 种部队”以外的任何一段影片的误差绝对值,其他影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分别把7 分钟,1 5 分钟和3 0 分钟片段的准确估计次数、高估次数和低估次数统计如下。 表6 时距回忆的误差次数表 对该列联表的次数作c h i 方检验,x2 = 6 3 7 0 7 ,p o 0 0 1 ,这些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显示,7 分钟的高估次数显著大于1 5 分钟和3 0 分钟,1 5 分钟的高估次数显著大 于3 0 分钟,7 分钟的低估次数显著小于1 5 分钟和3 0 分钟,1 5 分钟的低估次数显著小于 3 0 分钟。 以片段的真实长度作自变量,检验7 分钟,1 5 分钟和3 0 分钟片段的回忆误差之间是否 有显著差异,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如下。 表7 不同长度片段的时距回忆误差的方差分析表 在0 0 0 1 水平上显著 1 2 旦塑壅堕旦望堡量生墨墨垫型竺塑塑一 经检验3 种不同长度的时距的回忆误差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显示,3 0 分钟片段的 回忆误差显著高于7 分钟片段和1 5 分钟片段,7 分钟片段和1 5 分钟片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个差异直观显示如图2 所示。 7 分钟片段1 5 分钟片段3 0 分钟片段 图2 不同长度片段的时距回忆误差 3 2 3 回溯式时点回忆 时点回忆中,被试在“月”这个尺度上的报告次数为1 5 9 次,“日”为1 2 4 次,报告率 分别为6 6 2 5 和5 1 6 7 。 分别计算各时点回忆的准确估计次数、估计提前次数和估计推后次数,以及估计误差绝 对值平均数,结果如下表。 表8 时点回忆的备统计量 把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的时点回忆的误差用图表示如下。 6 4 2 o 8 6 4 2 0 _【搴求_)趔靛瓣删嗤曩 旦塑塞堕鲤望坚丝盛墨基垫型塑堡塑 1 8 1 6 1 4 ,、1 2 h 1 0 。 制8 嗤6 4 2 0 6 7 天前5 4 天前2 4 天前2 2 天前 回忆的延迟天数 件 删 嗤 2 1 天前1 6 天前1 0 天前4 天前 回忆延迟天数 图3 新闻事件的时点回忆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