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_第1页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_第2页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_第3页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_第4页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i i , 冷 f n a 坷岫gu n i v c 硌毋o f a 鲫d 彻:面c s a n da 舳艇砸c s t h eg 瑚d u a t es c h ) 0 l c o l l e g eo f a e r o s p a c ee n g i n e e r i i 培 r 电s e a r c ha n d d e s i g n o fe l e c t r o n i cs p e c l d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s y s t e m b a s e do n d s p at h e s i si i l m e a s u r e m e n ta 1 1 dt e s t i l l gt e c l l l l o l o g ) r & i n s 讯l m e n t s b y y 抽x i n j i u a d v i s e d b y p r o f e s s o rw h gk a i m s u b m i 讹di i lp 撕i a lf u l 伽m e n t o f 舭r e q u i r e m e 幽 f o rt 1 1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o fe n g i i l e e 血g d e c e m b e r 2 0 0 9 气 一 蠢 承诺书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三趾 日 期:迦 埠主訇猢 l - 。一 0 | 一 j 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光测技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 高灵敏度和实时快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动态及静态测量中,如测量物体的粗糙度、 位移、变形及无损检测等,是当今国际上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视频处理技术和d s p 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d s p 的视频处理系统在日常生活、视频 监控、视频会议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时采集三维电子散斑图像,采朋多媒体 处理芯片t m s 3 2 0 d m “2 设计了一个三维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将d s p 技术应用到了现代光 测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散斑的形成原理、得到散斑条纹图的方法和三维电子散斑测量系统,研究了 数字散斑的相位技术,比较了空域和频域的多种散斑图像滤波方法,得到了散斑噪声的最佳滤 波方法。其次,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分模块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视频解码模块, 视频编码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存储器接口模块以及电源和时钟模块。再次,介绍了系统的软 件开发环境( c c s ) 及实时操作系统d s p b l o s ,给出了软件流程。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设 计方案,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调试步骤和实验结果。 本文设计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已经完成调试,初步的软件设计也已完成,均取得了令 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d s p ,电子散斑,图像处理,相位测量,d s p b i o s 基于d s p 的散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a b s t r a c t e l e c n 0 n i cs p e c k l ep a n e mi n t e r f e r o m e t 叮i sak i n do fm o d e mo p t i c a lm e 觞u r e m e n tt e c h n i q u e w h i c hw 笛d e v e l o p e di n 船c e n ty e a 稻i th 笛m em e r i to ff u l l - f i e l d ,n o n - c o n t a 鸭h i g hp r e c i s i o n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坝他a 】t i m e 雒d ,w 1 1 i c hh 雒b e 锄w i d e l ya p p l i e dt 0d ”锄i c 锄ds 诅t i cm e 嬲u r e m 印t s u 湘a sm e 笛u r i n gr o u g h n e 豁,d i s p l e m e n t d e f 0 兀i l a t i o n 锄dn o n d e s t n j c t i v et c s t ( n d t ) e l e c 仃o n i c s p e c k l ep 龇e mi n t e i f e r o m e 仃yh 雒9 0 0 da p p l i c a t f o r e g r 0 明d0 nm e a 刚陀m e n t 绷di s eo fc u r r e n t i n t e m 硝o n a lp 叩u l a rr e s c a r c _ hs u b j e c t s w i t ht 1 1 eh i 曲s p e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v i d e 0p 眦e s s i n gt e c h n o i o 科锄dd s pt e c t l n o l o 阱v i d e o p r o c e s s i n gs y 咖mb 觞e do nd s ph 丛b e 州d e l yu s e di no u rd a i l yl i f e ,v j d e 0m o n i t o r i n g ,v i d e o c o n f e r e n c i n g 柚do 廿1 e r 卸e 嬲i no r d e rt oa c q u 3 de s p ii m a g e 他a it i m e ,w ed e s i 即绷e l e c 仃0 n i c s p e d d ea c q u i s i t i 锄d 眦e s s i n gs y s t e mb 觞e d t m s 3 2 0 d m 6 4 2w h i c hi sam u l t i m e d i a p r o c e s s i n gc h i p ,绷di n 仃0 d u d s pt e c h n o l o g yi n t ot 1 1 ef i e l do fm o d e mo p t i c a lm e 笛u 他m e n t f i r s t l y 伽i sp 印盯i n 臼硼u c e st h ef 0 咖i n g 州n c i p l eo fs p e c k l e ,m e t h o d so fo b t a j n i n gs p e c l d e 衔n g ep a t t e m 锄d3 de s p ls y s t i e m w b 他s e a r c ht h ep h a m e 舔u 他m e n to fd s p l 锄do b t a i n 小eb e s t f i l t 酣n gm 劬o da 角盱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 矗l t e r i n gt e c t m i q u e si ns p a t i a l 锄df e q u e n c yd o m a i n s s 朋o n d l y 加i n 蜘o d u c i n gt 量l em a j nc o n s i s 悔o fn l es y s t e m ,w ed e s c r i b et t l eh a r d w a r ep a r ti nm o d u l e sw h i c h i n c l u d i n g 、,i d d 0 d 盯m o d u l e ,、,i d 册c o d e rm o d u l e ,c p l dm o d u l e ,m e m o 巧i n t e 舭em o d u l e , p o w e rs u p p l y 锄dc 1 0 c km o d u l c n i r d l y w ei n 仃0 d u c et h e 脚a 他d c v e l o p m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 c c s ) o f 伽es y s 钯m 锄dr e a lt i m eo p e r 吐i n gs y 啦md s p b l o s ,绷dd e r i b e 山es 0 n m 鹏p r o c e s s 协t l y , w ed e s c r i b et 量l ed e b u 鹳i n g 咖p s 觚d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 w 色h a v ec o m p l 删t h ed e 乩i g 咖go f e l e c _ t r o n i cs p e c k l ea c q u i s j t i 锄dp r o c e s s i n gs y s t e mw h i c h i sd e s i g n e di nt h i sp a p e r 锄dn l ee l e m e n t a 巧s o 胁a 他d e s i g nh 弱a l b 啪c o m p l e t e d b o t t l0 ft h e m h a v e q u i r e da s 鲥s 亿厕陀s u l t k e y w o r d s :d s 只e l e c 臼0 n i cs p e c k l e ,i m a g ep 雠e s s i n g p h 鹬em e 踟p 啪e 她d s p b l o s 爿 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l 1 1 散斑测量技术1 1 2 图像处理系统发展概述l 1 3 本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提出:3 1 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4 第二章散斑测量技术5 2 1 散斑的形成5 2 2 散斑条纹的形成5 2 2 1 双曝光法。5 2 2 2 数字散斑相减法叩7 2 3 相位测量技术7 2 3 1 相位测量原理8 2 3 2 相移装置叩8 2 3 - 3 相移方法8 2 3 3 1 三步相移法8 2 3 3 2 四步相移法9 2 3 3 3c a r r 6 算法9 2 3 4 相位解包裹1 0 2 3 5 位移计算10 2 4 散斑图像处理技术10 2 4 1 空域滤波1 1 2 4 2 频域滤波l3 2 5 三维电子散斑测量i 16 2 6 本章小结。l8 第三章系统总体架构及硬件设计。1 9 3 1 系统总体设计。1 9 3 21 m s 3 2 0 d m 6 4 2 的硬件资源2 0 3 2 1d m 6 4 2 处理器内核及片上资源。2 0 3 2 2d m 6 4 2 存储空间分配2 2 i h 基于d s p 的散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 2 3 电路设计中的d m 6 4 2 配置2 2 3 2 3 1 复位时的配置2 3 3 2 3 2 复位后的配置2 4 3 3 硬件系统各个模块电路的设计2 6 3 3 1 系统电源设计2 6 3 3 1 1 电源需求分析2 6 3 3 1 2 系统功耗估计2 6 3 3 1 3d s p 供电的去耦2 6 3 3 1 4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2 7 3 3 2 存储器扩展电路2 8 3 3 2 1d l 6 4 2 的e m i f a 接口简介2 8 3 3 2 2s d r a m 存储器扩展。2 9 3 3 2 3d m “2 引导模式。3 0 3 3 2 4f l ,a s h 存储器扩展3l 3 3 3 系统视频模块设计_ 3 3 3 3 3 1d m 6 4 2 的视频端口配置3 3 3 3 3 2b t 6 5 6 视频数据格式。3 4 3 3 3 3 视频输入设计3 4 3 3 3 4 视频输出设计3 5 3 3 41 2 c 总线接口电路3 6 3 3 5 串口扩展电路。3 7 3 3 6 逻辑控制模块设计3 8 3 3 7 系统时钟信号产生电路4 0 3 3 8j t a g 接口和复位电路4 2 3 3 8 1j 1 a g 接口4 2 3 3 8 2 复位电路4 2 3 4 本章小结4 3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4 4 4 1d m 6 4 2 的软件开发环境4 4 4 1 1 集成开发工具c c s 4 4 4 1 2 实时操作系统d s p b i o s 4 4 4 2 基于d s p b l o s 的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4 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1 基于d s p b i o s 的程序开发流程4 7 4 2 2 系统的启动和初始化4 8 4 2 2 1 系统程序的加载和启动4 8 4 2 2 2d m 6 4 2 及外设的初始化。5 1 4 2 3 视频端口驱动程序设计5 3 4 2 4 基于d s p b l o s 的多任务实现5 7 4 2 5 图像滤波算法的编程实现5 8 4 3 本章小结6 1 第五章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6 2 5 1 调试环境和调试步骤6 2 5 2 散斑图像采集处理结果“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 7 6 1 总结6 7 6 2 展望。6 7 参考文献6 8 附录a 系统实物图7 1 附录b 印刷电路板图7 2 j 变谢7 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 4 v 基于d s p 的散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图清单 图2 1 典型的散斑图。5 图2 2 双光束散斑干涉技术测量原理图6 图2 3 相减方法得到的散斑条纹图7 图2 4 均值滤波条纹图( 2 5 2 5 ) 。1 2 图2 5 均值滤波相位分布图( 2 5 x 2 5 ) 1 2 图2 6 中值滤波条纹图( 3 5 3 5 ) 1 2 图2 7 中值滤波相位分布图( 3 5 3 5 ) l3 图2 8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图。1 4 图2 9 傅立叶变换频域低通滤波条纹图( 胆3 ,c 伊1 0 ) 。1 4 图2 1 0 傅立叶变换频域低通滤波相位图( 胪3 ,舻l o ) 1 5 图2 1 l 余弦变换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散斑条纹图( = 3 ,风= 1 8 ) 1 5 图2 1 2 余弦变换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散斑相位图( = 3 ,d d = 1 8 ) 1 6 图2 133 de s s p i 测囊系统光路。17 图2 1 4 测量w 场的电子散斑干涉光路1 7 图2 1 5 “、v 场电子散斑干涉光路1 7 图2 1 6 实时三维电子散斑测量系统1 8 图3 1 系统总体框图1 9 图3 2d m 6 4 2 内核和片上资源2 l 图3 3d m “2 二级缓存及其存储空间配置2 2 图3 4 外设配置寄存器( p e r c f g ) 2 5 图3 5 外设使能禁用流程图2 5 图3 6 寄存器p c f g l o c k 2 5 图3 7t p s 5 4 3 l o 典型电路图2 8 图3 8 + 3 3 v ( 模拟) 和+ 1 8 v 电源电路图2 8 图3 9d m 6 4 2 与s d r a m 的连接电路图3 0 图3 10f l a s h 存储器扩展电路3 2 图3 1 1d m “2 与t 、伊5 1 5 0 连接原理图3 5 图3 1 2 d m “2 与s a a 7 1 2 l h 接口电路3 6 图3 1 31 2 c 总线切换电路。3 6 v i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1 4 串口扩展电路3 7 图3 1 5c p l d 扩展键盘3 8 图3 1 6 c p l d 扩展键盘内部逻辑电路。3 9 图3 17 外部中断组合逻辑。3 9 图3 18p :a 1 9 p a 2 l 在c p l d 内部的扩展4 0 图3 19 串口扩展控制逻辑4 0 图3 2 0 系统时钟产生电路4 l 图3 - 2 l ,t a g 接口电路4 2 图3 2 2d m “2 复位电路4 2 图4 1c 6 0 0 0 软件开发流程图4 5 图4 2d s p b i o s 配置工具界面。4 6 图4 3 系统程序流程4 9 图4 4 类微型驱动模型的结构5 4 图4 5f v i d 类驱动封装与g i o 的关系5 4 图4 6 图像处理任务中的程序流程5 8 图5 1 打开工程文件6 2 图5 2 载入g e l 文件6 2 图5 3 载入可执行文件。6 3 图5 4 执行程序到m i n o 6 3 图5 5 设置观察窗和断点6 3 图5 6 保存调试环境“ 图5 7c c d l 采集的w 场散斑条纹图6 5 图5 8c c d 2 采集的“场散斑条纹图6 5 图5 9c c d 3 采集的 ,场条纹图6 5 图5 1 0 滤波后的w 场散斑条纹图6 6 图5 1 1 滤波后的“场散斑条纹图6 6 图5 1 2 滤波后的v 场散斑条纹图6 6 v i l 表清单 表3 1 关于p c i 、g p 0 、e m a c 和m d i o 的外设选择2 3 表3 2d m 6 4 2 器件配置2 4 表3 3 系统功耗统计2 7 表3 4e m i f a 接口寄存器2 9 表3 5 a m 2 9 l v 0 3 3 c 芯片的总线操作3 2 v i , 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j ,一 ( x ,y ) w ( 聊,拧) 、玑 厂( f ,j ) 、( x ,y ) ,( ”,) : 取 注释表 物光的强度 随机散斑相位 变形前物面上任意一点 物体离面位移 含噪图像 变换后的频域图像 滤波器截上卜频率 l8 9 厶( x ,y ) 国( 肌,以) 、玑 g ( m ,1 ) 片( 材,v ) d ( “,) 参考光的强度 相位改变量 变形后物面上任意一点 物体面内位移 空域滤波后图像 滤波器传递函数 从频率域的原点到点 ( ”,v ) 的距离 l 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散斑测量技术 散斑测量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光测力学新方法。它除了具有全息干涉 法的非接触式、直观、能给出全场情况等一系列优点以外,还具有光路简单、试件不要求光滑、 也不一定透明,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低,计算方便、精度可靠、灵敏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选择等 特点1 1 j o 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的粗糙表面上时,在表面前方的空间将布满明暗相间的亮斑和暗斑; 若再置一个纸屏予粗糙表面前方,会更明显地看到这一现象;这些亮斑与暗斑的分布是随机的, 故称散斑( s p e c k i e ) 【2 】虽然散斑的火小和位置分布是随机的,但所有散斑的综合是符合统计 规律的。在同样的照射和记录条件下,一个漫反射面对应一个确定的散斑场,也就是说散斑场 与形成此散斑场的面是自相关的。另外,散斑存在于试件表面前“非定域”的空间中。在各个 位置都能记录散斑图。基于散斑的这些特点,可以知道散斑是粗糙表面的某些信息的携带者并 且散斑图像容易得到。这样,借助于散斑不仅可以研究粗糙表面本身,而且还可以研究它的形 状与位置的变化。把获取这些信息的各种试验技术统称为散斑干涉技术,散斑干涉技术具有许 多独特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 1 ) 散斑测量技术是非接触全场测量,对被测物体没有附加质量的影响; ( 2 ) 散斑测量系统光路简单,一般不需要隔振台,对光源功率要求也不高; ( 3 ) 散斑测量对试件材料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模型化,可对实物进行测量; ( 4 ) 散斑测量范围较大,测量精度高。 散斑测量技术用途很广,可用在检测各种工程机械及设备的变形,振动,冲击,粗糙度, 刚度和强度等,还可用于十木结构、水利设施的变形测量。它不但可以作为模型设计、分析、 样机实验的先进工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产品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一种有利:1 j 具,该技术也可 以用来检测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压力容器和焊接物体表面或内部缺陷,成为x 射线、红外和 超声等传统无损检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因此,该技术在机械、土木、水利、电器、航 空航天、兵器t 业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检测中具有非常重要得地位”。 1 2 图像处理系统发展概述 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 十分迅速,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从1 9 8 1 年的第一台美国l b m 公司的p c 微机发展到现在的多核微机,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极大的推动了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另一个 l 基于d s p 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方面,半导体器件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的提高和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增大,而二者恰恰是图像处理系统的关键所在。 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在时间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哺1 : ( 1 ) 第一阶段的时间大体上是2 0 世纪6 0 年代到8 0 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图像处理系统采用 机箱式结构,主流计算机采用小型机,并采用双屏操作方式,所以系统的体积比较人。功能也 比较强,当然价格也比较贵。当时的代表作是美国1 2 s 公司推出的m o d e l 7 0 ,m o d e l - 5 0 图 像计算机,英国j o y c el o b e l 公司推出的m a g i s c a n 图像分析系统以及美国v i c o m 系统 公司推出的v i c o m v e m 图像处理工作站。 ( 2 ) 第二二阶段的时间大体上是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到9 0 年代初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小 型化,外形不再是机箱式而是插卡式,绝大部分都采用p c 系列微机构成图像处理系统,计算 机总线采用i s a ( i n d u s t r i a ls t 锄d a r da r c b i t e c t u r e ) 总线。图像卡的体积较小,一般图像卡都是采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是制作专用集成电路,从而使价格降低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美国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公司推出的p c v i s l o n 图像卡、p c v l s i o np l u s 图像卡,美国d t 公司推出 的d t 2 8 5 l 图像卡,加拿大m a t i 的x 公司的一系列图像卡。 ( 3 ) 第三阶段的时间大体上是从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到本世纪初期,这一阶段图像处理系统 突出特点是单屏方式,以微机p c i 总线( p e r i p h e m lc o m p o n e n ti n t e 啪n n e c tb u s ) 为支持的单屏方 式和以图像压缩传输为特点的图像通信方式成为主流方式,但仍然主要依靠微机来进行图像处 理,在w i n d o w s 平台上编制图像处理软件包,这个时期的代表有美国i n t e l 公司推出的m m x ( 多 媒体指令系统) 等。 ( 4 ) 第四阶段的时间大体上是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现代的图像处 理方式越来越向高速、小型、简洁的方向发展,图像处理逐渐由专用、笨重的图像处理机过渡 到通用、小型的微型机方式,但是由于图像的数据量很大,算法复杂程度高,人们经常使用软 件来处理,软件往往局限于计算机的配置,使得图像处理速度比较慢、实时性差、价格高,不 适宜在小规模、小环境内使用。与此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各种算法日趋完善,特别是运算能力的 很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 s p ) 的问世,使现代图像处理系统进入了和计算机紧密结合的全数字体 制的阶段。以d s p 为核心的硬件系统同样可以用来进行图像处理,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 的途径。 d s p 的运算速度和运算精度不断地提高,片内的存储容量不断地加人,系统功能、数据处 理能力以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功能不断地增强,完全可以脱离p c 机开发出基于d s p 的图像系 统。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设计简单、灵活,成本比较低,便于实际中使用。 2 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本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提出 1 9 6 6 年,b 1 1 j c h 和e n n o s 在实验中发现散斑具有可测的强度和确定的相位,开始了人们对 散斑的研究。1 9 7 1 年b u t t e r s 和l e e n d e n z 首先应用光电子器件( 摄相机) 代替了全息干板记录 散斑场的光强信息,并存储在磁带上,由电视摄相机输入的物体变形后的散斑图通过电子处理 的方法不断与磁带中的变形前散斑图进行比较处理,从而在监视器上能观察到散斑干涉条纹, 这种方法就称为电子散斑干涉法( e l e c 仃0 n i cs p e c k l ep a n e mi n t e 疵r o m e t l y 简写为e s p i ) 。八十年 代以后,随着电子存储技术与电视技术的发展,散斑图可以以点阵的形式量化为数字量存储, 并可以读出和写入,这就是数字散斑干涉技术( d i g i 伽s p e c k l ep a n e mi n t e m r o m e 臼y 简写为 d s p i ) 。数字散斑干涉减小了电子散斑的噪声,大大提高了干涉条纹的清晰度。目前,该技术逐 步代替了以往的用电子处理方法的电子散斑干涉法,但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电子处理方法实 现的电子散斑干涉法( e s p i ) 和用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数字散斑干涉法( d s p i ) 统称为电子散斑干 涉法( e s p l ) 【6 1 【7 1 。 由于适应各种不同:r 程测量的需要,一些仪器化、商品化的电子散斑干涉仪也相继问世, 1 9 8 0 年英国的v i m e n 公司首次推出一种电子散斑干涉仪。1 9 8 8 年美国激光技术公司首次推出 电子散斑剪切干涉仪e s 9 l o o ,1 9 9 0 年美国的n e w p o n 公司推出h c - 4 0 0 0 型的e s p i 干涉仪。 1 9 9 2 年瑞士的v i b r m m e t e r 公司也推出了l 迮t r a l 0 0 型电子散斑干涉仪。1 9 9 2 年美国激光技术 公司又推出了新型的电子散斑剪切干涉系统e s 9 2 0 0 ,e s 9 4 0 0 ,e s 9 1 2 0 ,e s 9 6 0 0 及s c - 4 0 0 0 便携式电子散斑剪切干涉仪。国内1 9 8 9 年天津火学首次研制成功了电子散斑剪切干涉系统( e s s ) 随后又开发了d s s p i 系统。1 9 9 2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半导体激光器成功地应用于电子散斑 干涉中,并由可切换的双频光栅实现了剪切,1 9 9 3 年西安交通大学也研制了光纤电子散斑干涉 系统8 。 在e s p i 方面,2 de s p l 仪器开发和应用较多,3 de s p l 仪器的开发以德国d a n t e c e t t e m e y e r 公司为代表,已经研制出多种e s p l ( 2 d 或3 d ) ,可以进行物体的三维变形、位移、 应力,应变无损检测等,显示了此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由于此类产品化仪器不多,价格非常昂 贵,在实际生产中还未得到充分应用,便携式的3 de s p i 仍是需要重点开发的测量仪器o 。随 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通用d s p 芯片开始应用于视频图像的处理二r : 作中,借助高速的视频解码芯片,使得基于通用d s p 芯片的视频图像的采集、处理成为可能。 本系统是结合d s p 技术和散斑测量技术,实现一个基于定点d s p 芯片t m s 3 2 0 d m 6 4 2 ( 简 称d m 6 4 2 ) 的三维电子散斑采集和处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从3 个c c d 摄像头输出的p a l 模 拟视频信号中提取静态散斑图像,经视频解码芯片数字化后送入处理器作后继图像处理和分析, 将采集处理结果通过串口上传给上位机p c ,同时在p a l 制式l c d 显示器中可有选择的实时观 3 基于d s p 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察某一路散斑图像或散步条纹图。系统利用d m 6 4 2 的2 个可配置视频接口,同时采集3 路散 斑图像,实现三维电子散斑测量。 1 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本文针对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把d s p 技术引入现代光测领域,开发了一个基于t l 公司 t m s 3 2 0 d m 6 4 2 的三维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本系统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全息、云纹的测量中。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1 ) 对相位测量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相移技术和相位解包裹处理,得到散斑的实际相位分布图, 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变形信息;研究比较了空域和频域的多种滤波方法,选择一种滤波效果好的 滤波方法用于本文研究和设计的系统中:研究了三维电子散斑测量的光路系统和实现方式。 ( 2 ) 以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散斑测量的原理与基于d s p 的嵌入式系统 的特点,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针对d m 6 4 2 芯片和系统的要求设计并实现电子散斑采集处理 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d s p 核心系统、电源模块、视频模块、存储器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和时 钟模块等的设计。 ( 3 )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涉及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环境c c s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d s p b i o s , i o m 驱动开发等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基于d s p b i o s 的系统软件开发流程,各个模块的设计 以及视频驱动的开发。 4 _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散斑测量技术 散斑最初是作为全息测量中的噪声而被认识的,被人们认为是无用信息,但是后来在实验 中发现其具有可测的强度和确定的相位,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进一步的研究,研究 表明散斑技术是一种非常灵敏的位移测量技术,在应变的测量中也应用广泛。 2 1 散斑的形成 当用相干性很好的光源( 如激光光源) 照射漫反射物体的表面时,可以看到物体表面是由 许多亮点和暗点交织组成,这些在物体表面前方空间形成的随机分布的明暗点,就是所谓的散 斑。要产生散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 1 】: ( 1 ) 必须有能发生散射光的粗糙表面。为了使散射光较均匀,则粗糙表面深度必须大于激光波 长; ( 2 ) 入射光线的相干度要足够高,所以常选择激光作为光源。 典型的散斑图如图2 1 所示。 2 2 散斑条纹的形成 一 图2 1 典型的散斑图 物体发生变形,散斑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们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把物体表面变形前 后所形成的两个散斑图分别拍摄成像,图像上的每个小区域和物体表面的小区域一对应,当 此区域足够小时,图像上对应的小区域内的两个散斑图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错动了一个与物体 表面位移有关的小的距离,这时各个斑点都成对出现。其错动的距离和方位,代表所对虑的物 体表面小区域的移动。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按照一定原则对物体变形前后的两幅散斑图进 行处理,得到散斑条纹图。下面通过离面位移的测量原理,介绍两种获得散斑条纹的方法。 2 2 1 双曝光法 图2 2 是采用双光束散斑干涉技术测量离面位移的示意图,图中物光,。和参考光,疗是由同 5 基于d s p 的电子散斑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一光源发出的两束相干光,l 照明被测物体表面,被测物体由成像透镜成像,经分光棱镜到像 平面;厶由分光棱镜反射到像平面,在像平面物光散斑场与光滑参考光干涉形成干涉散斑场1 2 1 。 物光l 书互 一曰 被钡物体成像透镜参考光i b像平面 图2 2 双光束散斑干涉技术测量原理图 物体变形前像平面上任意一点( 毛y ) 的光强可表示为: ( x ,y ) = l + 厶+ 2 l 厶c o s ( 2 1 ) 式( 2 1 ) 中,l 和厶分别为物光和参考光强度,是一个随机散斑相位。 当物体某点( x ,y ) 沿观测方向( 与像平面垂直) 发生吃的离面变形后,将引起妒的相位改 变,这时候像面上点( x ,y ) 的光强可以表示为: 厶( 五少) = l + 厶+ 2 l 厶c o s ( + 力 ( 2 2 ) 双曝光法的基本原理是物体变形前后的散斑场,在同一底片上,各曝光一次,形成散斑条 纹。这相当于将变形前后的两个散斑场的光强相加得到新的散斑场,这个新的散斑场在最火的 相关区具有最大的散斑对比,相关减弱时,对比将降低。当两个散斑图不相关时,将获得非零 的极小值。相加的输出可以用下式表示: m 叫啦+ 4 瓜c o s ( + 等) c o s ( 等) 眩3 , 当两个散斑图的和直接在监视器上显示时,应注意其平均强度是一个常数,相关的变化是 由散斑图对比的变化反映出来的,而不是反应在强度的变化上,所以通过滤波把直流分量滤掉 后,就只剩下交流分量: m 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