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国作家张爱玲和法国作家杜拉斯的生活处在同一个时代,她们都是优秀的 在当时极具个性的女作家,而且她们的作品呈现出相似的主体意蕴。本文从两个 方面来探讨她们作品主题的相似性,其一是她们都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解构,刻 画了一系列疯狂偏执、自私变态的“恶母”形象;其二是她们笔下的爱情总是与 绝望的基调联系在一起,或者是抽象的情欲冲散爱情,或者是现实的物欲扼杀爱 情,总之,寻找爱情是绝望的。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以作品分别对母亲形象和绝望 的爱情主题分析之后,在论文的第三章,从作家创作论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她们 会表现出这两个相似的主题,以童庆炳的“缺失性经验”、西苏的女性写作源头 论以及弗洛姆“爱的艺术”共同来看张爱玲和杜拉斯的创伤性的童年经验特别是 母爱的缺失让她们成为作家并对她们的性格和作品色彩造成的影响。张爱玲和杜 拉斯同时也都是时代感极强的作家,她们的作品表现了现代人冷漠绝望的生存状 态,从而使她们的作品具有世界文学主题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杜拉斯张爱玲缺失性经验 母爱女性创作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w r i t e rz h a n ga i l i n ga n df r e n c hw r i t e rd u r a s 1 i f eo c c u p i e s t h ei d e n t i c a lt i m ea n dt h e ya l1w e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i ne x t r e m e l yh a v e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f e m a l ew r i t e ra tt h a tt i m e m o r e o v e rt h e i rw o r kp r e s e n t s t h es i m i l a rm a i ni d e a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t h e i rw o r k ss i m i l a r i t yf r o m t w oa s p e c t s f i r s t ,t h e ya l ln o tc a r r i e so n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t h e ri m a g e , p o r t r a y e das e r i e so fc r a z y ,s e lf i s hm o t h e ri m a g e ”t h ew i c k e dm o t h e r 4 s e c o n d t h e i rw r i t i n gl o v ea l w a y sw i t ht h em a i nk e yw h i c hd e s p a i r sr e l a t e s i nt o g e t h e r ,o ri st h ea b s t r a c tp a s s i o nw a s h e so u tt h el o v e ,o ri s r e a l i s t i cs t r a n g l e st h el o v e i nb r i e f 。s e e k st h el o v ei sd e s p a i r s i n 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d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b yt h ew o r ks e p a r a t e l yt h el o v e s u b j e c ta n a l y s i sw h i c ha n dd e s p a i r sa f t e rt h em o t h e ri m a g e ,a n di nt h e t h i r dc h a p t e r c r e a t e st h ev i e w p o i n tf r o mt h ew r i t e rw h i c hd i s c u s s e st o e x p l a i nw h yt h e yc a nd i s p l a yt h e s et w os i m i l a rs u b j e c t s b yt o n go i n g b i n g s f l a we x p e r i e n c e c i o u s s ”t h es o u r c eo ff e m a l ew r i t e r s ”a n d f r o r m s ”t h ea r t so fl o v e ”t od i s c u s sa r t i s t i cw h i c hz h a n ga i l i n ga n dt h e d u r a s sw o u n d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e s p e c i a l l yt h em a t e r n a ll o v ef l a w e n a b l e st h e mt ob e c o m et h ew r i t e r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w h i c hc r e a t e st ot h e i r d i s p o s i t i o na n dt h ew o r kc o l o r z h a n ga i l i n ga n do u r a sa l s oa l li st h e t i m ef e e l i n gg r e a t l ys t r e n g t h e n e dw r i t e r ,t h e i rw o r kh a sd i s p l a y e dt h e s u r v i v a lc o n d i t i o nw h i c ht h em o d e r np e o p l ei nd i f f e r e n t l yd e s p a i r s ,t h u s e n a b l et h e i rw o r kt oh a v et h ew o r l d1it e r a t u r es u b j e c tr e s e a r c h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 z h a n ga i l i n g m a r g u e r i t ed u r a s f l a we x p e r i e n c e m a t e r n a ll o v e f e m i n i n ec t e a t i o n 引言 法国作家杜拉斯( 1 9 1 4 - 1 9 6 6 ) 与中国作家张爱玲( 1 9 2 0 - 1 9 5 5 ) ,生活于同 一个时期,都经历了二十世纪动荡不安的年代,都在亚洲度过了不幸的童年,而 后在欧溯大陆或茫茫大洋的另一端流浪漂泊、居无定所。同时,作为著名的女性 作家,杜拉斯和张爱玲都是从其孤独寂寞的童年经验开始文字生涯的,她们小时 候所承受的家庭生活都是不完整的,母爱都是残缺的,这些缺失性的经验都给她 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地反映在她们的创作中。 所谓缺失性经验,即童年生活很不幸,或是物质匮乏,或是精神遭受摧残、 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童年的痛苦体验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 它造就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艺术家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这个结构的 过滤和折光,因此即使不是直接表现,也常常会作为一种基调渗透在作品中。由 于童年时爱的缺失,特别是母爱的缺失使杜拉斯和张爱玲的作品中呈现出许多相 似之处,其中本论文要说的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她们都对传统的母亲形象进行 了颠覆,刻画了一系列的“恶母”形象;她们笔下的爱情大都是以“苍凉”和“绝 望”为基调的,为我们讲述了爱情的不可能性。 女性写作的源头是前俄狄浦斯阶段的母子合一的原始混沌状态,因此可以说 母亲是女性写作的源泉。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说:“一个遥远的女人的声 音向我飘来,那是来自出生地的声音,我曾经是那样地熟悉。西苏认为,女性 作者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不仅是她个人的声音,而且还是她“早年听到的一曲 歌谣的回想,是幼儿听到的母亲之声”,也就是既,女性写作中回荡着“母亲的 乳汁和童年的歌谣”。2 童年时对爱特别是对母爱的渴望而不可得在杜拉斯和张爱 玲的心里形成了一种创伤性的心理定势,给她们的心理造成某种空缺,导致了渴 求补偿的创作动机,她们最终都以写作来填补这种缺失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满 足,并都成为著名的作家。 , 在杜拉斯和张爱玲的研究方面,对她们单个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于这两个 作家的共同性的比较研究,目前只有齐红伟于2 0 0 0 年2 月在南京大学学报上的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5 月,第1 3 8 页。 2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5 月,第1 3 6 页。 一篇论文一对素未谋面的文坛“姐妹”阐释和对话中的玛杜拉与张爱玲。 本论文就来尝试来研究一下她们创作的共性中的一部分以及形成这种共性的原 因。 第一章另一种母亲形象 “母亲”一词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自远古起人类的心灵中就具有一种对母 亲的特殊依恋,这种特殊依恋成为人类的种种记忆投射在人类文化的天幕上。母 亲,自古以来就背负着神圣、伟大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源远流长 的文化中都有关于母亲的神话。在基督教文化中,怀抱婴儿示众的圣母玛利亚是 一个完全圣洁的母亲形象,在圣经中,她以处女之身神奇而又神圣地孕育了 上帝之子,虽然她的出场在厚厚的圣经中只有短短的几行,但是她的伟大己 经融进了整个基督精神:她温柔、慈爱、圣洁的形象背后,是充满神性的基督精 神和基督人格;她遭受放逐之后忍辱负重,行善积德,也正体现了基督圣徒的形 象。在中国文化中,女娲形象象征着中国的柔韧包容的母性精神传统,作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母亲,她在人类面临天崩地裂的巨大自然灾难面前,不畏牺牲、挺身而 出,“炼石补天”,不仅表现出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勇敢、无畏精神,而且表现 出常入无比的聪明和智慧品德;她面临地球崩溃、人类灭绝的险恶环境,不畏辛 劳,“抟土造人”,表现出热爱人类的博大人道情怀;她面l 临“黑龙”肆虐、洪水 泛滥的巨大灾害,毅然挺身而出,“斩黑龙以济冀州”,显示出痛恨残害人类的邪 恶势力、坚决维护社会正义的崇高品德;她在人类遭受灾难、无处栖身时,调动 自己的创造精神,首创“断鳌立极”的原始建筑方法,展示出征服自然的崇高智慧; 她为了繁衍人类,造福人类,首创“婚姻”制度,为人类缔造了一个和平、幸福、 安宁的新世界。圣母玛丽亚和女娲作为中西方母亲神圣的源流被众人热情赞颂, 同时母亲作为“一个在女性所有角色中最具有社会兼容功能的亲缘符号”在文 学作品和民间演义系统中,不断的被诉说,被塑造。母亲,她代表人类最彻底、 最无私的博大之爱,意味着伟大的母亲形象,也意味着最融洽的亲子关系,古今 中外的文学作品对母亲的描写几乎都是赞扬与歌颂的。但是,杜拉斯和张爱玲以 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6 月,第1 1 5 页。 2 她们对生活的客观认识和体验,在作品中对传统的母亲形象予以颠覆,在她们的 笔下,“母亲崇高”和“母性神圣”被解构了:母亲不再是慈样、宽容、无私的形 象,而是丑陋、变态、扭曲的形象;母女之间不再具有融洽的亲子关系,取而代 之的是冷漠与仇恨的感情。她们消解了母亲创造生命的伟大性,并对母亲作为儿 女的精神家园的期待给予无情摧毁,母亲神圣、纯洁的象征意义也被彻底解构。 一、偏执贪财的母亲 “干吗要介绍作家昵? 他们的书就已足够。正如杜拉斯自己所说,她大多 以个人的真实生活作为其创作的素材,从第一部小说厚颜无耻的人到最后一 部小说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她反复开掘、探索着自己的生活,犹如面对镜 子审视着自己。其中,在杜拉斯的写实性作品里,我们看到,母亲作为一个非常 重要的人物贯穿这些作品的始终,比如厚颜无耻的人、平静的生活、抵 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以及后来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杜拉斯将自己 的作品建立在一个贫穷,孤独,守寡的母亲和她的家庭传说上,塑造了一个偏执 疯狂的母亲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杜拉斯的早期作品中,家庭是这样的一种状况:缺席的父亲,偏爱儿子的 母亲,蛮横的兄长,即所谓的“白人流氓家庭”。厚颜无耻的人是杜拉斯的 第一部作品,小说中出场的母亲为她以后的作品平静的生活、抵挡太平洋 的堤坝、情人中的母亲打下了浓重的底色,留下了基本的形象。 厚颜无耻的人中的女主人公莫德是个寂寞孤独的女孩子,有着不幸的家 庭。莫德的哥哥雅克是个生活放荡,好逸恶劳的男人,妻子的钱财被他挥霍殆尽, 母亲的积蓄也被他榨光,他只知道赌和偷,而且永远在背叛身边的每一个人。在 她们一家去乌德朗镇期间,因为可以得到一笔钱财,雅克竭尽心智地让妹妹嫁给 当地农民佩克雷斯夫人的儿子让。为了如愿,雅克不但不管妹妹的幸福,甚至使 用卑鄙的手段把让的情妇逼上了绝路。而莫德却爱上了一个绅士般的农场主,乔 治杜里厄,她偷偷地等候着他的到来,这是她的哥哥绝对不允许的。 塔纳朗夫人是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的母亲,但是她特别的爱她的长子:“一 克里斯蒂安娜布洛一拉巴雷尔,牡拉斯传题辞,徐和谨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 3 旦她完成了对其子女的责任,她就继续不知不觉地让大家离开她的长子,直到只 剩下他一个孩子,她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她娇惯她的这个儿子, 纵容他不断的向她要钱,雅克一天天把她搞的一无所有,而他的儿子,“这个四 十岁的哥哥,比她年长二十岁,呜呜咽咽,像个孩子。”2 母亲毫不质疑地听她 大儿子的话,纵容儿子在女儿身上打的丑恶的算盘,莫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他 们卖给了邻家农妇的儿子,莫德的婚姻也成为家庭以及大哥和母亲的钱柜。这对 恶毒母子的肮脏交易后来又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再次得到描写,而且更加 可耻。在这本小说里终生萦绕着杜拉斯的人物关系形成了:女儿、儿子和母亲, 儿子和母亲超越了善与恶的关系结成联盟,而女儿永远被驱逐在外,得不到母亲 的爱。钟情于邪恶长予的母亲,破坏了一切的金钱,成为大哥牺牲品的小哥哥, 母亲也懒得去管,任由大哥的那些歪门邪道成为家庭的唯一准则,还有小姑娘战 战兢兢的恐惧,这个家庭就是杜拉斯作品里家庭的雏形和摹本。“在那里的人, 他们也不幸福,他们没有一个人在家里是幸福的。他们的情绪给最平常的事情蒙 上一层特别的悲惨色彩,使你总是失去有朝一日拥有幸福的希望。”3 这是杜拉 斯作品中家庭的基本色彩,在她第一本小说里已经初见雏形。 紧接着,作为作品主要形象、中心形象的母亲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上得 到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作为杜拉斯第一阶段的代表作,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完 全是一部写实性的作品,它以二十世纪早期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为背景,描写了 移居到殖民地来的一个法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其中心人物是这个家庭的母亲,她 的经历、她的形象。这个出身贫穷农家的品学兼优的少女,大学毕业后在本国农 村教了两年书,深受法国官方“到殖民地去发财”的宣传的影响,移居印度支那 殖民地。丈夫去世后,孩子还年幼,母亲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为了生 计,她靠长期教法文、教钢琴、甚至到娱乐场所当钢琴师来维持生计,含辛茹苦, 勤劳节俭,熬了很多年。最后用多年的积蓄向殖民当局买了一块土地耕种,但是, 她十年的血汗换来的,是一块年年都被海潮淹没的盐碱地。她又重新奋斗,苦心 修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但是命运又一次次地给她打击,潮汐一夜之间就毁了她 所有的努力。但她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白的流走,依旧要和不公的社会和残酷的 1 杜拉斯;平静的生活,俞佳乐译,沈阳;春风文艺i f 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1 7 8 页。 2 杜拉斯:平静的生活 ,俞佳乐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5 页。 3 杜拉斯:平静的生活,俞佳乐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1 4 3 页 4 自然做斗争。然而最终希望注定变成绝望,衰老疲弱的母亲,身心交瘁,经济破 产,终于被自己的挣扎折磨郁郁至死。 在这本小说里有三个主要事件:修筑堤坝、女儿的爱情、卖戒指,每件事情 都在不停地为我们展示这个不爱女几爱儿子、偏执疯狂、贪恋财富的母亲形象。 在两年的庄稼都被太平洋的潮水冲走后,母亲明白了她的租借地无法耕作。 当母亲知道上了殖民当局的当后,她就不停地去找土地管理员,去投诉,母亲一 直到死都在控诉康镇的土地管理员。母亲贷款在平原上建了吊脚楼安定下来,她 开始修建堤坝,以做着丰收的梦。母亲领着上百农民修好了堤坝,但是一次又一 次,太平洋一夜之间就毁了它,但是偏执的母亲幻想着平原上能长出丰收的庄稼, 她一直不放弃,以至于在女儿结识了诺先生后,她是那么渴望女j l f i e 赶快结婚, 以便她能得到一笔钱,用上更好的材料,去再次修建堤坝。还有,在堤坝被冲毁 后,母亲总是不停地在种植东西,她种红美人蕉,干旱总是会使美人蕉不断地枯 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争的事实,但母亲坚持不懈地种种绝望的偏执。 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北方种植园主的儿子,他 身穿柞丝绸西服,同样质地的毡帽,手指上戴着一只漂亮的钻戒,面貌不英俊, 窄肩,短臂,个头在中等以下,总之,是一个有钱但丑陋的男人。诺喜欢上了美 丽的苏珊。第一次见面时,母亲就惊讶于诺的富有,口瞪目呆地盯着诺的钻戒, 并要求苏珊对诺表现的可爱些:“你为什么死人般哭丧着脸? 你不能装得可爱 些? ”于是,苏珊对诺笑了笑,定下合约的笑。母亲认为只有富裕才能给人带来 幸福,她千方百计地要去接近金钱。从第一次见面以后,为了一些亵渎的想法, 诺不断地送给苏珊一些礼物,母亲则急不可耐地告诉诺她在等着他向苏珊求婚。 母亲每天都让苏珊和诺谈结婚的问题,母亲很着急,因为苏珊嫁给诺后,诺就会 给她修堤坝的钱,还有修吊脚楼,换房顶、买新车,给约瑟夫整牙的钱。母亲认 为她的计划在拖延是苏珊的责任:“这婚事非成不可! ”母亲说。母亲对苏珊没 有爱,有的是需要,她拿女儿去换取她想要的钱。但是苏珊喜欢的是像约瑟夫那 样的男人,她想找的丈夫是个猎人。当诺送给苏珊一枚价格不菲的钻石戒指,苏 珊拿回家给母亲时,母亲一方面感到兴奋,一方面却又感到羞耻种复杂的 心理状态。然后她开始打苏珊,持续几个小时,问自己也没有目的的问题,问苏 珊是不是因为戒指把自己卖了。但是,矛盾痛苦的母亲是如此地爱这枚戒指,她 把它挂在胸前,视为宝贝。苏珊不在乎戒指,也不爱诺,苏珊要好的哥哥约瑟夫 也极为厌恶诺。当约瑟夫让苏珊去告诉诺,以后不和他来往了时,“母亲还希望 事情会好转,希望诺在他们的威胁下还会再来,而且来时口袋里放满钻戒”1 。 这里的母亲是一个爱钱财胜过爱自己孩子的不可理喻的母亲。 母亲得到戒指后就疯狂地去卖戒指,她想得到钱,她跑遍了镇上的所有珠宝 店,想卖一个好价钱,但戒指上有一个“蛤蟆斑”,商人不给她她想要的价钱, 母亲跑在绝望里。后来儿子的情人,一个有钱的金发女郎买了戒指,母亲拿到钱 后就追不及待地去还了银行的欠款,以求能获得信用,贷更多的钱去修建堤坝, 修吊脚楼。但是现实给予母亲的还是失望,银行不愿意再贷款给她。“她一切的 失败都连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互相交织,触动一个便会带动其它,都会更使 她绝望。”2 母亲终于绝望生病不起。“生活是可怕的,母亲同生活一样可怕。 她曾狂热地爱着生活,使她那不知疲倦的,不可救药的希望使她变成了一个希望 的绝望者。这希望使她耗尽精力,把她毁了。” 这个一直在渴望从头再来的母亲,爱财如命的母亲,离不开这块租借地的母 亲在一次心脏病发作时死了:“她的面孔变得越来越奇形怪状,仿佛被劈成两半, 一半的表情异常的、非人的厌倦,另一半则是异常的、非人的快乐。在断气时, 这厌倦和快乐交织的表情都消失了,她的脸不再映出她的孤寂,而是面向世界, 透出一丝嘲讽。仿佛她在说,我把他们都抓住了,从康镇的土地管理员到身边看 着她的女儿。也许正是这样。也许是嘲笑她一起相信的一切,嘲笑她曾那么严肃 地去做的那些疯狂的举动。”。4 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对抵挡太平洋的堤坝里的母亲形 象的重复性描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偏执贪财的不幸母亲的形象,正像杜拉斯 在情人里所描述的:“我的梦充满着我母亲的不幸。我说,我只梦见我的母 亲,从来梦不到圣诞树,永远只有梦到她,我说,她是让贫穷给活剥了的母亲, 或者她是这样一个女人,在一生各个时期,永远对着沙漠,对着沙漠说话,对着 沙漠倾诉,她永远都在辛辛苦苦寻食糊口,为了活命,她就是那个不停地讲述自 己遭遇的玛丽勒格朗德鲁拜,不停地诉说着她的无辜,她的节俭,她的希 1 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张容译 2 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张容谭, 3 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张容译, 4 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张容译, 沈阳:春风文艺f 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1 0 8 页。 沈阳:春风文艺i i i 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2 5 9 页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1 0 0 页。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2 5 6 页。 6 望。” 二、刻毒自私的母亲 张爱玲在散文烬余录里曾针对母亲形象的神圣化这一文化现象说:“母 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的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普通一般提倡母 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做母亲的男人,而女人,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那是她自己 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所以不得不加以夸张,浑身是母 亲了。”2 张爱玲文集( 安徽文艺出版1 9 9 2 年版) 共收入张爱玲小说2 8 篇,除 了牛、霸王别姬、色戒外,篇篇都有母亲形象,但除了十八春 中叔惠之母有着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的美德外,其她的母亲形象都给人悲凉感, 张爱玲以其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的观察,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扭曲变态的母亲 形象。张爱玲小说里的母亲形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淡漠自私的母亲,如倾城 之恋里的白老太太、十八春里曼桢的母亲和世均的母亲、创世纪里滢珠 的母亲、花凋里的郑夫人等,她们虽然不乏对女儿的爱,但这种关爱却并非 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而是夹杂有很多自私的考虑;另一种则是金锁记中 的曹七巧,她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占有欲,甚至会毫无怜悯地对子女施以精神的 虐杀,使他们沦为自己霉暗生活的殉葬品,是一种刻毒疯狂的母亲。 张爱玲从不幻想母爱的力量,她自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也受牵于自己的处 境,也要首先保存自己,对儿女的爱多少是有自私的,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的: “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生这两个字眼均不适用于人类。 母亲对小孩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母亲的处境及对此处境的反应。”3 花凋的母 亲则是自私的母亲的典型代表。 “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 岁死于肺病。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 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 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1 杜拉斯:情人,王道乾译,上海:上海译文i 5 版社,2 0 0 5 年7 月,第5 6 页。 2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 - - ) ,安徽:安徽文芝出版社,1 9 9 2 年4 月,第1 4 5 页 3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长沙:湖南文艺;l j 版社,1 9 8 6 年7 月,第9 5 页。 4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7 2 页。 7 川嫦的碑阴上是这样写的,但是,张爱玲紧接着又来了一句:“全然不是这 回事。”川嫦生前不但没有得到他们的爱,反而因爱的困乏早早悲惨地死去。 川嫦的母亲郑夫人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她是一位遗少的太太,初 嫁郑先生时,家里还比较富裕,但是,郑先生不负责任,家里孩子多,渐渐没有 了钱,她自己费尽心思地攒了一点私房钱,又尘怕郑先生把它哄走。川嫦是个老 实的孩子,没有姐姐们泼辣,也鲜得父母的疼爱。为门弟所限,郑家的女儿们不 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而川嫦却非常地想 去上大学,这对于吝啬的郑夫妇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只能是川嫦一相情愿的 梦而已。郑夫人爱好给女儿我女婿,轮到女) t , j l l 嫦了,找来了医生章云蕃。郑夫 人对他说她如何为了儿女牺牲了一生,如何因为“情感太重”不能丢下家庭:“我 就坏在感情丰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孩予们给他爹作贱死了。我想着,等两年, 等孩子们大些了,我再走,谁知道他们大了,底下又有小的了。可怜做母亲的一 辈子就这样牺牲掉了! ”然而当女儿川嫦真的得了肺病,卧床不起,章先生开了 药单要买药的时候,她人性中的自私就暴露无遗。当郑先生叫苦不迭“现在西药 是什么价钱,明几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 你有钱你给她买去。”的时候, “郑夫人忖度着,若是自己拿钱给她买,那是证明了自己有私房钱存着。”与这 一顾虑相比,女儿那垂死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她告诉女儿那药单只是 章先生的无谓的敷衍,真的是让川嫦万箭钻心。家庭无爱,世界无爱,川嫦觉得: “总之,她是个拖累。对于整个世界,她是个拖累。”在这样的家庭中,生了病 的川嫦哪儿有活下去的希望呢? 等待她的只有死亡。毋庸质疑,作为母亲,郑夫 人是从心底里爱着自己的儿女的,但是她的母爱带着灰扑扑的婚姻的底色,婚姻 里的计较、怨恨、自怜和不如意像空气似地弥漫在她和自己的孩子之问,在川娥 最需要无私的、倾力的关爱时,母亲却退缩了。在不要紧的时候,她也不乏母亲 的温情,即使对川娥这样病久不愈的女儿,她也不是绝决地嫌弃,而是尽可能地 给予照顾,记着帮川娥硒枕衣,买新绣花鞋、皮鞋等等,但是在要紧关头,她会 首先维护自己,在利益的权衡中,郑夫人选择了自身的安逸,背离了母爱的忘我 和崇高,就这样由于自己的私心,眼看着年纪轻轻的女儿走向坟墓。在十里洋场 的上海,做了四十年清朝遗少太太的郑夫人,骨子里早已浸润了势利、虚伪和自 怜式的自私,这样的母亲是不可能为了一个孩子而彻底地牺牲自己的。 8 同样,在十八春中,受祯的母亲由于糊涂和卑琐,竟默许禽兽一般的蔓 璐夫妇蹂躏、幽闭孝顺又上进的女儿受祯,还在她的男友寻找她时隐瞒实情,做 了帮凶;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蜜秋儿太太因为自己是个寡妇,便从小就 对女儿们实行禁欲主义教育,扭曲了她们对正常情欲的认识,把她们制造成了新 寡妇;倾城之恋中,离了婚寄居娘家的白流苏受到哥嫂欺压时,母亲不仅姑 息迁就不讲理的儿子、媳妇,而且在流苏向她寻求支持时,让流苏回家,去过继 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这些自私的母亲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俯拾即 是,一个个不同于传统母亲形象的另一种母亲形象纷纷展现在我们面前。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极为恶毒变态的母亲形象。曹七 巧是个开麻油店的女儿,嫁给了姜家二少爷,一个患骨痨病的男人。曹七巧是个 悲怅的角色,她的一生无爱,守了几年垂死的丈夫,一辈子做了金钱和情欲的奴 隶,但是,更可恨的是“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 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的儿子女儿恨毒了她”。 曹七巧,本来是一个健康、有着鲜活生命的年轻女子,但是她毅然决然地走进 了姜家这座没有光的深宅大院,做起了黄金梦。在姜家,曹七巧这个二奶奶有名 而无实,上至姜老太太,下至佣人丫鬟,谁都看不起她,原因不仅是她出身的低 贱,更有那残疾丈夫的无用与无能。然而,尽管婚姻选择了金钱,七巧对爱情多少 还是有着憧憬与渴求的,于是处于情感极度压抑下的七巧把爱的希望全盘倾注在 季泽这个“生得天圆地方”的男人身上,主动向他示爱。“当初她为什么要嫁到 姜家来? 为了钱吗? 不是的,只是为了遇见季泽为了生命中注定要和季泽相 爱。”2 她爱小叔子季泽,但十年了,叔嫂之防让她近不得身,为了按捺住她自己, 她拼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儿都酸楚了。但是到头来,季泽还是藉爱之口,为钱而 来。七巧向往的爱情破灭了,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她都 是一个被动者,没有选择的权利。于是她只好再次把“情欲”的替代品黄 金作为生存的惟一选择和追求。凭藉丈夫死后分得的大量遗产,她成了真正的一 家之主,成为儿女命运的主宰者。爱情的破灭使原本就倾斜的心理更加失衡以致 变态,痛苦孤独的曹七巧担心长大成人的儿女的离去,更恐儿女的婚姻会将她的 财产分割,于是她以变态的手段控制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幸福,守护钱财的同时, 1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7 2 页 2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铂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5 1 页 9 满足着她扭曲变态的情欲。 自从看穿了季泽的伎俩后,七巧是再也不相信男人,也不奢望爱情了:“天 下的男人都是一样的混帐。男人碰都碰不得! 谁不想你的钱? ”1 七巧是变 态而刻毒的,她因为自己的不幸在心里落下了根,和现实失去接触后,黄金和情 欲的枷锁就套牢了她,在与女儿的关系上,因为她自己的怨恨的缘故,她把女儿 的命运完全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她变态的怨恨来掌控女儿的命运。于是, 七巧开始让女儿提防着不要上了男人的当,在十二岁的女儿长安身上开始种下了 刻毒的种子。 最初是从身体上控制,为了怕长安乱跑,她给长安裹了脚,疼得长安鬼哭狼 嚎的。后来为了争面子,七巧送长安上了女中,但是为了丢床单的小事要去学校 找校长说话,严重地破坏了女儿的自尊心,“长安不敢做声,却哭了一个晚上。 她不能在她的同学跟前丢这个脸。对于十四岁的人,那似乎有天大的重要。她母 亲去闹一场,她以后那什么脸去见人? 她宁死也不到学校里去了她觉得她这牺 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于是,长安不去上学了。七巧尤其看不得女儿 有获得爱情和美好婚姻的可能,女儿二十四岁那年得了痢疾,她不替她延医服药, 却劝她抽鸦片,病愈后她就上瘾了。长安近三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在堂 妹的帮助下,认识了从德国留学回来的童世舫,互相较为中意,举行了订婚仪式。 从这之后,长安像变了个人似的,时时微笑着,被母亲骂了也不回嘴,并自顾自 努力去戒烟,七巧见了,不由得有气,后来得知章世舫有过女朋友,她就开始恶 语女儿:“姑娘急着要嫁,叫我也没法子。腥的臭的往家里拉。”“不害臊! 你是 肚子里有了隔不住的东西是怎么着? 火烧眉毛,等不及的要过门! 嫁妆也不要了 你情愿,人家倒许不情愿呢? 你就拿准了他是图你的人? 趁早别自骗自了l 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弟! ”这些恶毒的话语嚷的一条街都能听见,并在 亲戚中沸沸扬扬的传开,长安渐渐地受不住了:“被戒烟期间身体上的痛苦与这 种种刺激夹击着长安早就有点受不了她知道她母亲会放出什么手段来? 迟 早要出乱子,迟早要绝裂。这是她的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给她加上 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4 最 王光东:伯¥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5 5 页。 2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5 6 页。 3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6 6 页。 4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6 9 页。 l o 后,七巧还使了手段,把童世舫约到家里来吃饭,并向他强调长安是一直抽鸦片 的,用她那疯子的审慎,断了童世舫的心,活活拆散了这对有情人,而长安只能 一级一级地,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作为现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专著,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中说: 在张爱玲的叙境中母亲亦没有将自a 的欲望置于女,l 的要求与健康2 中。,母亲s 女l 的关系永远是女人s 女人的关系。但这两个女入亦不是在弗 洛依德的意义上争夺着一个凳人的爱因为她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男人h 那r 是死亡国受中的一个死囚s 一个霹能遇救钓囚徒2 闽的嫉妒与仇恨;那只是 逃遁的否决s 述遁钧司能z 目的挣扎s 角斗,在张爱玲的国度翼女儿所在 的世界不仅是无父的世界也是无母的世界,那鼍r 有死t 的绝对权威,l 对于曹七巧这个刻毒变态的母亲形象,金锁记中有着深刻到位的描述: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 件青灰团龙宫织锻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 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 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一一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谏然。”2 第二章绝望的爱情 文学是人学,人又是情感的动物,而女人对情感的看重更甚于男人。正如拜 伦所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根源于两性 深处的差别使爱情自然而然地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写人的情感 尤其是爱情就成了女性文学创作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和传统爱情的甜蜜、美好 不同,杜拉斯和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和婚姻大都是不可能的爱,绝望的爱和不幸的 婚姻。 一、在无尽的欲望中绝望 1 盂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第2 4 3 页。 2 王光东:解读张爱玲经典。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7 0 页。 杜拉斯是个渴望完美爱情的女人,但是她的作品内容总是围绕着爱情的不可 能性来说的,终其原因在于杜拉斯是个悲观主义者,这表现在她对爱情的孤独绝 望的氛围的刻意追求和营造上,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杜拉斯的文本是以碎片和断裂 为特征的开放的文本,她书中的人物之间仿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则个个是孤 独的游魂,他们往往在滚滚红尘中偶遇,宿命般地彼此吸引,又宿命般地厌倦、 失望、分离,个体之间无法交流对生命的感受,男女之间欲望的不和谐造成理想 爱情的难以实现。杜拉斯宣扬了爱的不可营造性和偶发性,她强调了个体的遇见 却无法融合,理解和渗透。而且,在杜拉斯的爱情故事中两性之问的孤独和隔离 是绝对的,命定的,是任何桥梁也弥合不了的差异,纵使性的交流也消解不了个 体的绝望之感,甚至只能让人更加绝望。 在杜拉斯的作品里,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一种绝望的张力,始终紧紧地绷 在那里,给人以无法松懈的阴郁与悲哀之感。在读她的作品过程中,时时笼罩着 一种绝望的氛围,作品中的人物都陷入了一种虚无、绝望的境地。在杜拉斯的笔 下,绝望永远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人在绝望中存在。在杜拉斯看来,爱情正是 她的人物的生存目的,一切都服从于感情,一种绝对的、无以承载的感情。一对 对陌生的男女在不确定的地方,不确定的时间的突然相遇,他们卷入到或清晰或 暧味的情感漩涡中去,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主人公,他们无论怎样相遇、相爱, 都无法超越爱情走到一起,留下的只是痛苦和绝望。“每次我有欲望,我就有爱 情。”i ,但是,欲望的爱情总是不能被实体化为生活的真实状态,所以爱情只能 在不断的欲望之中走向绝望。 杜拉斯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处在一种绝望的等待中,在她的作品里,处 在等待这种绝望的生存状态中的主人公,首先就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苏 珊和约瑟夫。杜拉斯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极为到位地描写了这一对兄妹的 希望以及他们无尽的等待。在故事刚开始,他们似乎都落入了无尽的等待之中, 因为生活的乏味困苦和对未来的幻想渴望,约瑟夫等待有一天有一辆车停在吊脚 楼前,一位浓妆艳抹抽着5 5 5 牌香烟的淡金黄色头发的女郎从车上下来;而苏珊 也在等,等有一位男人停下来,喜欢上她,带她进城。他们都在等待一个喜爱的 人的到来,等待爱情,等待爱情之于他们的拯救。但是没有一个富裕的种植园主 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 ,袁筱一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7 2 页 1 2 和一个有钱美丽的金发女郎在他们的吊脚楼前停下来,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 痛苦着,绝望着,存在着,消磨着生命和对生活的渴望。 在直布罗陀水手中,绝望的爱情贯穿始终。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是个 神秘、美丽、孤独女人,安娜的全部生活就是寻找她记忆中那充满传奇和暴力色 彩的杀人犯情人直布罗陀水手。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于直布罗陀水手的消 息,一次次向他可能出现的地方赶去,但是一次次又都跌进失望之中去。她沉缅 并痴迷于一次次的绝望、痛苦和遥遥无期的等待,在寻找和等待的过程中执着于 自己那绝望的爱情。她说:“即便在我忘了他的时候,我也没忘了寻找他。”1 这 里,“直布罗陀水手”不过是她欲望的某一个客体,“寻找”才是她欲望的真正内 容。小说也曾提到他们曾在一起的日子,但不过才持续了五个星期,厌倦便不可 抗拒地来临了,于是他们只有分开,然后,欲望重新出现,生活又重新开始。 这些人物都陷入在一种等待之中,他们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等 待着来自外部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不知道会等来什么,但是除了等 待,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只能陷入这样一种绝望中。 在琴声如诉中,安娜寻找爱情,渴望爱情能给她的生活带来改变,但是 爱情带来的却是更深的绝望。安娜是一位经理夫人,生活表面上看是很幸福的, 但是她的内心却十分地寂寞,每周陪儿子去上一次钢琴课,是她百无聊赖的生活 里的调味剂。忽然有一天在上钢琴课的时候,楼下发生了一件凶杀案;一个男人 应自己情人的要求枪杀了她。安娜到出事的咖啡馆看看,在这里碰到男主人公肖 万,之后他们总是能在咖啡馆里碰到,他们一直在谈论那桩凶杀案,但是一种隐 秘的、疯狂的激情在他们微妙的交谈中慢慢滋生,在对凶杀案的男女主角的爱情 的猜想中,他们也经历着自身欲望的冒险,他们不断地要求对方说下去,渐渐对 话替换了现实,当虚构和现实融合的一刹那,他们在语言制造的现实中达到了爱 的高潮,他们与命案的男女主角重合了,然而到小说的最后,两人在冰冷颤抖的 一吻后,分手了。 我真希望您死,。肖乃说, “完7 。”安娜说, 。 安娜把椅子转7 一个隽,这样就不司能再坐西去7 。然后,她往后退7 一步。x 转过身 来。鹊万举手在空中挥7 一下手就垂落在案上,鲍也不番他,扶健坐的那个毽力走开7 。 杜拉斯:直布罗陀水手 ,边片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7 9 页 1 3 她转过身来霸着落e 的郡个方自穿过站在柜台蔚的一群人来翻一片红光2 下,这 红光标志着这一天的终点。 她走出n 去以后老板娘拥大7 收音枧的音量,鸯凡个a 在艳怨,匏1 不喜欢音鬣太大, 一个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结尾,没有任何的悲剧色彩,但是却给人一种深深 的绝望。在小说中,男女主公内心的爱情的欲望虽然被凶杀案的事件惊醒了,但 是,想象中的爱情能满足欲望的无休止的需要,而一旦融入现实中,就只剩下绝 望的终结。 杜拉斯的小说中总是有一个“他”和一个“她”,他们并不是某个男人或者 女人,他们代表的是整个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的爱是炽热的真正的爱情,但是欲 望的爱情结果总是徒劳的,所以绝望是它的基调,这就是杜拉斯意义上的爱情。 克尔凯郭尔说,死对人来说并非生命的最后之事,绝望才是人的致死之病。所以, 绝望是比死亡更深的一种生存状态。杜拉斯说:“绝望先于存在而存在。因为绝 望才存在,才感知存在。一切才能够绝望开始。”绝望在杜拉斯的作品中是一种 感知存在的方式,入在一种无望的状态中消磨着生命,一种被抛在世界上的荒诞 感追随着他们,没有出路,人被抛入相对性的、局限性的生活中,欲哭无泪,欲 喊无声,是一种深深的绝望的状态。 在黑夜号轮船中他和她无意中通过电话相识,两颗孤独而敏感的心无法 抗拒的靠近了,他们在黑夜里没完没了地通话,但是他们从未谋面,甚至也不知 道对方的名字,但是他们似乎乐于如此,乐于分享电话中释放出来的激情。那热 烈的思慕、不安的期盼和痛苦难捺的爱情令他们疯狂,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 爱情却总是有限的,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着,绝望着,存在着,消磨着 生命和对生活的渴望。 “她只能生活在那里,她靠那个地方生活,她靠印度、加尔各达每天分泌出 来的绝望生活,同样,她也因此而死,她死就像被印度毒死。”2 印度之歌里 的这句话是对杜拉斯作品中的人物的绝望状态的总的描述。 在杜拉斯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拼命去获得爱情,但是却无法把握爱情,激 情带来的是绝望、疯狂和毁灭,新的冒险带来的也不过是新的绝望。对弥漫于作 1 杜拉斯:琴声如诉 ,王道乾译,上海:上海译文h i 版杜,2 0 0 5 年7 月,第7 7 页。 2 杜拉斯:副领事) ,宋学智王殿忠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7 9 页。 1 4 品中的绝望意识,杜拉斯写道:“问题并不涉及什么痛苦,而是确认自始既有、 几乎童年时就出现的那种失望,可以说,确实,就像八岁时就有的自认无能为力 的那种认识又突然复现在眼前,面对种种事务、人,面对大海,面对生命,面对 自身肉体的局限性,面对森林,不冒被杀死的危险就不能接近森林,面对定期邮 船离去的永诀,面对哭父亲死去的母亲,那种伤痕明白幼稚但他毕竟是从我们这 里被夺走了,就是面对这一切所产生的自知无能为力的那种认识。” “每个机体都是孤独的,它必须回到自身的孤独状态中爱是意志的战 争要了解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等于从他( 她) 那儿吸吮生命所有的有 机生命都有一个主要规律,那就是每个有机体都是内在孤独的,其孤独一旦 被破坏,混淆和混乱一旦产生,死亡即开始。”2 这可能就是杜拉斯作品中挥之不 去的痛苦的渊蔽所在。在现实中,爱情一旦产生,痛苦就接踵而来。杜拉斯的女 人们渴望爱情又拒绝爱情,绝望和爱情共生。 二、在寻求安稳中绝望 张爱玲的人物则不同于杜拉斯,在张爱玲笔下充满着追求安稳的女人,她们 不以希图缥缈的欲望为生活目标,而是去追求现实的婚恋给予她们生活的安稳。 张爱玲说:“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 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3 张爱玲笔下活跃的就是这么一群原始、兽性的 女子,尽管生活于乱世中,她们却并未被“高度的文明,高度的训练与压抑”而 “斫伤元气”,她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人生安稳的一面就是其最切 实的人生追求,她们既追求“活泼的、着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