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j i l 大学硕+ 学位论文 文心雕龙撷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研究生:贺阳指导教师:冯j l 佛说这是一个被见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命浊所污染的五浊世间。 自从感觉到生活中有种难以调和的刚戾气息之后,我开始清醒地踏入了这个五 浊世间。中学时,开始探索他的根源。虽然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导,但发现他 们虽然各自言之凿凿,可具体实践以后,总让人感到是在盲人摸象。所有的失 败,最后将我引向古圣人的教化,在点滴的吮吸之间,我获得了新生。 唯识宗讲,我们的心不只是那个肉团,也不只是那个可以探究,推理的意 识。我们的心有一种象“潜意识”所希望表达的,对生活超越性的把握。她需 要一种信仰,指引我们耕耘。孔子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正是引领人 们接受这种信仰的钥匙。这样的自我规划一放弃意识分辨的纠缠,放弃对自 我中心的执着;让一颗心坦然去面对生活的时候,并不会失去自我,意识也不 会停止作用。但他止住了争、贪,则必然产生如老子所说的生活轨迹:“治人事 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 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 视之道。”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开始对文心雕龙和古圣之学进行相互阐发。 但学养浅陋,又时局势拘,难免心力不逮,只能是投石问路,以待后效。 关键词:道儒佛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w a y t ou n d e r s t a n d w e n x i n d i a o l o n g m a j o ri n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e n t :h ey a n g t u i t o r :f e n gc h u a n b u d d h as a y st h a tw el i v ei naw o r l df i l l e dw i t hp o l l u t i o no f o p i n i o n s ,a n x i e t i e s , c a l a m i t i e s ,d i f f e r e n ti n d i v i d u a l sa n ds h o r ts p a no fl i f e f r o mt h ef e e l i n go fs t u r b o n a n du n k i n da r o u s i n gf r o ms u r r o u n d i n g s ,if a l li n t ot h i sw o r l dc o n s c i o u s l y t h e n ,t r y t od e v e l o pi t sr o o ta sam i d d l e - 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a l t h o u g ha t t e m p t i n gv a r i e t yo f g u a i d a n c e ,t h eo n l yt h i n gl e f t i sy o ua r es t i l lb l i n dd e s p i t eo ft h e i rg r a n d i n d o c t r i n a t i o n f a i l u r eb yf a i l u r e i 锄b r o u g h tu pi n t ot h eo c e a no fs c r i p t u r e sa n d r e b o r nf r o mt h en u t r i t i o u sm i l k b u d d h as a y so u rh e a r ti sn o to n l yt h eb e a t i n gm u s c l eo rt h er e a s o n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b u ta l s ot h es u p e r i o r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v e ro u rl i f ea st h ec o n c e p to f “s u b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r y i n gt oe x p r e s s t h e r e f o r e ,s h en e e dab e l i e fi nc u l t i v a t i n g “a v o i d i n ge g o t i s m ”,s a i db yc o n f u s i n s ,i st r u l yt h ek e yt ot h i sb e l i e f w h e nw ef a c e t h el i f eo p e n l y , s e l f h o o da n dr e a s o n i n gw i l ls t i l lb ei nt h e i rp e r f e c ts t a g e n eo n l y d i f f e r e n c ei st h ew a yc e a s e sg r e e d ,t h u sl e a d sal i f ee m e r g i n gi nt h ew a ya sl a oz i s a i l a u n c h i n go nf r o ms u c h 纳i n s i g h t t h i sp a p e rm u t u a l l yi n t e r p r e t sb e t w e e n a n ds c r i p t u r e s k e yh b r d s :t h ew a y c o n f u s i o nb u d d h i s m 2 i n t 川大学硕 学位论文 引文 既然刘勰是佛门弟子,又为尊孔而作文心雕龙,并在文心雕龙,诸 予篇中承认“李实孔师”,即老子是孑l 子的老师。那我们还是从儒,佛,道说 起这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理论巨著。 孑l 子生于两千多年前,他为周易作了十翼。在乾坤文言里,孔子说 “神无方,易无体”;然“神而明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这就说 明象易这样的道理是没有实体,但可以体会感受的,因易书明易理,由易理达 易相,非得默识笃行不可。其最高境界,当是道存于德,德合于道的。无独有 偶,佛在金刚般若般罗蜜经里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 电,应作如是观”;又说“于法不说断灭相”;“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意为证取佛性) ”。 这就是说一切相不可执为实有,但又承认一切相的存在与变迁,契入佛性的境 界就在于能同时认可空,有,而不系缚于两边。至于,“修一切善法”则为佛门 所谓至善无善,赖其不着两端,绝诸对待,离过绝非;在道德经里,“视之 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一”,“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谓道纪”。什么东西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还听不到,看不到,触不到,不可以真说出来,那不就是没有 实体,但又可以感受的道理吗? 而且,还能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 芸芸,各复归其根”,就是承认一切现象都是生,住,异,灭的,既存在,但又 往复变化,当体皆空。有道之人只在于认可,承认(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9 9 0 ) , 保任( “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 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这一点。佛,道之说与“道存于德,德合于 道”的境界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由于文心雕龙多以儒家思想进行自我表述, 所以在正文中主要以儒家的思想与这部文学理论著作进行相互阐发。 笔者认为,正是基于古圣之学在根本上相同的这样一个基础,刘勰才以佛 门弟子的身份写出尊孑l 的文心雕龙,盖以借术崇道故。这与佛门所谓佛法不 离世法,世法无非佛法相契;也合于孑l l l 下用必上达,君子不器之旨。当然, 旧川i 太学硕上学位葩丈 这也就回答了“刘勰推崇儒家,是否是反离佛门? ”的问题,答案是:“否”。 这一点可以在( ( 文心雕龙) ) 中找到线索,大略苦之,则反映在他即盛赞“自 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又推崇“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并总括 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可见其内心,对于在历史中形成的,不同 流派的古圣之学,实无芥蒂。另外,据( ( 梁书刘勰传) ) :“勰早孤,笃志好学。 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 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 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 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这样一个人,若说他真正反离了佛教,恐难 以令人置信。 2 叫川大学硕i 一学位论史 一、文之枢纽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章原道。“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 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瓶仪即生 矣。”这显然和易经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变化现矣”同出一辙。其中道生两仪之蜕,可见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易从何而生昵? 孔子只说“神无方,易无体”, “默而成之”,“存乎德行”这就直接指出了,实不必讨论易为何物,易书只为 阐明易理,立名“易”只为言说之便。下文中“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 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实在 和佛教“因心成相,心由相生”的理论异曲同工。他们并不纠缠谁是第一的问 题,就象佛在箭喻经中拒绝回答“命即身,命异身( 物质和精神的同异性) ” 等十四无记的问题一样。这样就把我们从对于无限的执着中解脱出来,直接关 注人的本心,这心与物象交感,无所不现,无所不明( 如镜照物) 。体认,实践 这点,道自然就在体道的圣人笔下得宣,圣人自然以木铎之才而传四方。由 此看来,刘勰所说的道确实就是这种千圣共具,儒佛不二的真实体验。 至若“旁及万品,动植皆文: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 待锦匠之奇。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璜。夫以无识之物, 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岂无文欤? ”更表达了作者置身事外,俨然“行到水穷 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胸怀;具此胸怀,方可搦笔和墨,尊圣而追文。而作 为后学,注意到古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往往不断抒发胸襟的特点,才更能够体会 到古学养人,养气的特点。这在神思到养气章中将进一步讨论。 其下所言,实在是用心良苦,称得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文之源, 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此一句,前一半可明作者参易而作文心雕 龙的根本( 文是用( ( 易) ) 的数来组织全篇的,全篇共五十章,除一章为 ( ( 序志) ) 外,其余四十九章是先天八卦除本数五外的四十九可用数,而( ( 序 志) ) 一章暗合存一之数,所谓太极是也。) 。后一半,指出“易象惟先”,已含 将圣人心法合盘托出之势。盖“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四川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八卦”,顺看则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万物之相各矣;而予日“易,逆数 者”,正点明“睢先”之意,倘人从八卦往回逆推,则由列两二而一,到最后毕 竟无物,于是乎孔予“天地无占”之句不免响彻九空,与佛陀“无况而浇”之 旨暗然相合,有此基础,再由刘公随己意,悯众生而演绎“文”法,自然能“寻 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迄于庖牺画始,仲尼翼终,鸟迹炎嗥,唐虞夏后, 文王公旦,则逾发精彩倍出,明明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圣人,圣迹,在刘 勰眼里却似乎毫无分别,实揽众圣于一炉,归群言于一家,评谓“莫不原道心 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全文最后结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自 然引向征圣章。 有学者质疑原道,征圣,宗经实可写为一章,何须蔓延而至三品。 原道之意已解如前,无须赘述。对后二品质疑最多。愚意以为,此处( 一) 正显古人婆心之处。纵揽儒经,佛典,道藏,古德往往反复讴颂正道之体用。 如( ( 中庸)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其 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 也”。“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 仪三千”。叉如(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 分 说则可谓色,声,香,味,触,法) 。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须 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如( ( 老子)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昔之得一者,天得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 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如此可见,分列二 章实不足怪。古时文化产品不丰富,你能坐下来读书求教,亦算其志可嘉,深 入三昧以前,反复意识到道的重要性,是意义深远的。一则明理,- - n 劝诱, 又兼激励。刘勰将征圣,宗经分说,实特要明作文虽从经而肇源,亦切切要明 学圣明道之本。所谓“励德树声,莫不师圣;建言修辞,鲜克宗经”。看似拙朴, 删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心也令人泪下。斯可谓庄子所说“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愧乎 忘其言也,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其( 二) 如此排列,有刘公编 排文序的整体计划在里面。前面说过,文心雕龙是用( ( 易) ) 数来组织全篇 的。全文以( ( 序志) ) 作为篇末压轴。那么,具体作来,是符合“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天血,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 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 化而行鬼神也。”( 自然之数1 ,2 ,3 ,4 ,5 ,6 ,7 ,8 ,9 ,1 0 。其中奇数为天 数,偶数为地数,天数1 + 3 + 5 + 7 + 9 = 2 5 ,地数2 + 4 + 6 + 8 + 1 0 = 3 0 。占蓍取数的时 候,先取天数一,次取地数二,顺次完成对天地化育的模拟) ,由于天乾地坤, 而“乾以易知,坤以简从”,以( ( 原道) ) 作天一,正是易知的典范,赖其离物 绝象,而又遍入十方,直示即为心念的生灭,所以易知;以( ( 征圣) ) 作地二, 恰是简从的典范,因其体仁义,行道德,正是坤柔阴顺,阴中行阳的表率,所 以简从;以( ( 宗经) ) 作第三章,盖为天乾地坤之后,万物肇造,必得有以养 蒙,而养蒙之义,首在教育,教育之具,除经其谁,所以宗经正是天经地义了。 承上所言,乾坤肇造,万物得蒙之后,物无永贞,有治必有乱,所谓阴不 离阳。阳不离阴。易学之道,正是要在不完善的人间,探索体天道而行的奥秘, 所以继而授之以正纬和辨骚,都有改偏纠正的作用。纬书是相对于 经书而言的。它根据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学理对儒家经典进行演绎,丰 富的资料。例如易纬有乾凿度,稽览图,书纬有考灵耀,刑 德放。纬书流行于两汉时期,中间有不少深符经义,并发挥周易象数学,天文, 地理的有益描写。但也穿插不少随意付会,无中生有的谬论,影响了人们对经 义,人世的把握。后来在汉章帝刘弹主持下,于白虎观修订,确认,系统化为 自虎通义一书。刘勰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深化对于伪纬书的批判,以俾后世 学人由兹入学,不至求升反堕。所谓“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 真,未许煨燔。前代配经,故详论焉。”至于离骚则是继诗经之后对中 土文学影响至广的书,所谓“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故其叙情怨,则街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 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事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 非一代也。”所以要想贯彻宗经的原则,不可能绕过它。对于辨骚中的 四j 1 1 大学坝上学位论文 一些问题,后文将作具体讨论。 前言征圣,宗经两章内容,文多回互。这里就不妨直从宗经采 撷英华。刘公明苦:“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 1 j 情深而不诡,- - n 风清而不杂, 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深, 清,信,南,约,丽六处,已经点明作者揽文之所贵,其后各章所评,皆未出 此局。然于其意实宜深明之,否则纵屡解文心,办只各人之文心,实非勰公 之文心;有若戏子唱戏,台上喜怒哀乐宛然,而实不关己之痛瘁。惟其情深, 故比于孝子之事亲,虽冬温夏清,昏定晨省,而出于至心,无丝毫牵强;当其 义直而情深,则自可光耀明胜千日,而触体清凉。惟其风清,故比于摩尼珠, 圆明清净,不过分寸,而时黄则黄,时大则大,随类而见;辅之以体约,则不 难微妙精巧,而体物至深。惟其事信,则能日有增长,而不如沟浍,可立待其 涸;当其文丽而事信,方收尊德崇学,而非痴顽之功。其后所言“楚艳汉侈”, 已是文眼,总评两朝之文。可是“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一个“微”字,是 讲“道”虽有如前所述的简易性,然在具体生活的应用中却“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第二个“危”字是讲人心变幻莫测,难以一律范围。正是因为二者的微 妙,以“宗经”为己任的刘勰在后文中总示的“楚艳汉侈”才每每引起人们的 不同测度。正所谓“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后朝有君或论“楚未 必艳,汉未必侈”,此关“艳侈”之定位,而源自文心:盖人心之修养,各有所 宗。笔者将不揣浅陋,于后面各章中尝试展现出楚何以艳,汉何以侈,并借机 进一步由文心体会圣意。 辨骚一篇写入“文之枢纽”曾引起学界的关注。或有持刘勰师高度, 充分肯定离骚之意。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楚艳汉侈”已是白纸黑字, 辨骚中更是条陈分明,当再无疑义。且看“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 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 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观 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这是在征言以明骚中可圈点处。至于“托云龙, 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绒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必曰,木夫 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缅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 , o i l 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则明明已经历数了骚的种种背谬。所以文 中称“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足见刘公对离骚褒贬入分,审 评恰论。当然还有人要说辨骚中赞叹骚:“气往轹占,辞来切今,惊采 艳艳,难与并能”当显刘师窃以骚为崇。余以为,此实误解。盖征圣 篇谈到“辞尚体要,弗为好异”。此是千圣文髓。观夫孔子“巧言乱德”,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佛陀“真语,实语,如语,不班语,不异语”者当信 此意。且看中庸有言:“诗日:衣锦尚蠡同。恶其文之著也”。君子之行, 穿锦缎尚且要加披拙朴的衣服在外面,以避免过分招扬。评论离骚“轹”, “惊”,“艳”,已表明屈公恣意任情,违反君子守拙之道。“情动而言形,理发 而文现”,刘勰即然站在学道者的立场,必如是心,如是文,岂能反古之道,体 人之污。至于夸奖它“难与并能”,言其实有此才,哪里是极力推崇之辞? 盖古 人不欲掩人之善,圣人之徒,纤善尚录,而况确有可取处? 此评从上下文断之, 其意易明。所以,章末以“凭轼倚雅颂,悬辔驭楚篇”总示读者,在在提醒读 者断断要以诗经正轨以驾驭离骚的文采,即坚持了原则,又不否定骚 的文学才华,并自然地落笔于宗经之旨。 叫川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二、文体论撷微 明诗写逆诗为志,为持;总之在于人之情性所发。篇中历叙各代诗作, 烛微显幽,如玉珠满盘,琳i 良满目。恰有“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 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此句正点出宗经命脉。予夏句出自论语:“予夏问 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口:绘事后素( 先有 底子,再加绘画) 。日:礼后乎( 先有本质,后有礼,谓礼当发自内心) 子 曰:。起予者商也( 商呀,你说出了我要说的话啊) ,始可与言诗也。”子贡句 亦出自论语:“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日:可也。未 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欤? 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里有两个要点, “培养本性”和“精益求精”。培养本性当然得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目的在培养 本性:悟此而可与言诗者,实可见诗无非足以文载道;深悟此者,当明圣贤下 用必上达,君子不器之学问坦途,于文心雕龙之文心自然一览无余,毫无 疑惑。后面讲到的“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聘节,王徐应 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 使才”。所谓“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倒是正与论语中“损 者三乐,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相应。诗作为持人性情之具,反做 起了戕伤性灵之事,汉之流侈,可见一斑。本性之气,原是孟子所提的“浩然 之气”,他“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 不慊于心,则馁矣”,如果恣意妄为,虽然可于强盛时“慷慨任气”,然而“心 使气日强”,“物壮则老”,“不道早已”,必然招致祸害;圣贤之道本应“以贱为 本”,“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 不离辎蘑。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倘若“磊落使才”,则速朽之道,不足取也。 到了乐府这一章,刘勰旨在因以识礼。中庸里说过“知远之近,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而孟子里也提到“诚辞之其所蔽,淫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这在“师旷觇风 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中得到精妙的体现。师旷据左传记载“晋人闻 四j ij 人学婀士学位 仑文 有楚师。师旷日: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 功”。同样出自左传,季札出使鲁国,听到郑乐时说:“其细己甚,民弗堪 也,是其先亡乎? ”又昕到齐乐时 兑:“泱泱乎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太公乎! 国未可量也! ”本文拟拈刘公的两评以为酬酢。刘勰对于桂花,赤雁的评 述为“丽而不经”,“靡而非典”。桂花写道:“冯冯翼翼,承天之则。吾易久 远,烛明四极。慈惠所爱,美若休德。杳杳冥冥,克绰永福”。这是写统治者拓 展疆界后,自己对自己领土,仁德,福乐的赞叹。赤雁为:“太始三年,行 幸东海,获赤雁作。象载瑜,白集西。食h + 露,饮荣泉。赤雁集,六纷员。殊 翁杂,五采文。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这是对其饮食行止殊胜的 描写,以及引羽毛文采特异的赤雁来表明神赐兮福。诗经中正好有:“迨天 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墉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这是周公所作。表 明了领袖人物为民顾虑之细微,对事理必然的通达。以此来对比那个歌颂自己, 揣而锐之的皇帝,要下“丽而不经”的评语是很正常的。要知道“尧舜其尤病 诸”,正表明一位领袖应时时居安思危,谦卑自牧,否则自以为小过无咎且为之, 甚或谓之个性昂扬,殊不知自开骄淫之窗,犯满盈之戒,此正是明理人时时自 警处,岂可宣扬? ( 诗经) ) 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 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磨鹿攸伏。扈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 灵沼,于轫鱼跃”。讲君王如父慈蔼,百姓如子殷殷;进一步描写牝鹿,白鸟, 灵鱼三种生灵安详,自然的生活。言辞之间,其乐融融。对比赤雁中的独 乐乐,以及将赤雁降化邀宠于天,实在是天渊之别。评其“靡而非典”,正是正 本清源,勿使后世自耽溺志。敬事爱物方足福至荣养之道,不可不严以制身丽 反谄媚于天。 至于诠赋中所言“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 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 也”。对“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的注意,不免使人联想到论语里“子日: 小子! 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易传中有“作结绳 而为网罟,斫木为耜,糅木为末,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从而“以细 以鱼”,“以教天下”,“以济不通”。这些都是古儒事实上对于自然事物,日用百 度的重视。在诠赋里,刘勰把“因变取会”,“象其物宜”的认识和表现方 叫川1 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法明确地点了出来。正合于易传所谓:“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圣人有以 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在这罩,珍重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 跃然纸上。另有“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是明确提出要正确地看待事物的多样性与差别性,再参照“君子不器”“下用必 上达”之训,所以必须严格地防止“攻乎异端”,就是诠赋中警戒的“逐末 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 莫益劝戒”。这样看来,刘勰对于赋的透析与规戒,实在是以圣门思想如模铸器 一般调制玩味的。 颂赞有言,“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容告神明”。有人以诗经, 周颂,小毖& 鲁颂,嗣为例,指出以“美盛德,告神明”为标准,那么类似 这两篇的好作品就会被埋没掉。让我们来看看小毖和骊到底写了什么。 先读( ( 小毖) )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蜂,自求辛( 不要招蜂来刺) 。肇允 彼桃虫,飞维鸟( 只识它是小鸟,不知会成为翻飞的大鸟,桃虫指小鸟) 。未 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指处于辛苦的处境,雾,味道辛苦) ”。这是典型的自 警自励,防微杜渐之意。而( ( 厢) ) 叙述了“思无疆,思马斯臧,思无期, 思马斯才思无厌,思马斯作思无邪,思马斯徂”。把马的优秀,成才,振奋, 奔行归于养马者用心的宽广,深远,有恒与无邪。大学里有:“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嗣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有斐君子,终不 可喧兮者,道其盛德至善,民不可忘也( 表其精细修身明德,战兢自持,严防 过失,象这样的君子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中庸讲:“知远之近,知风之 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可见砥砺用心,知因明果之类,无异当是有关德 行的了。那是不是“美”盛德,“告神明”呢? 论语里有一则是这样的:“蘧 伯玉使人于7 l 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日:夫子何为? 对日:夫子欲寡其 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日:使乎! 使乎! ”盖夫子问使人其主之行状,使 答“寡其过而未能”,既是深明君子之心,以其行自美其德,所以孔子重美使者 之语,日:“使乎! 使乎! ”由此可见古来君子所谓之“美”,有极质朴平自的, 即以其行显其德,正合孔子所谓:“言行,君子之枢机君予之所以动天地也”。 也深符“绘事后素”,“吾从先进”之深心。所以以骊和小毖为“美” p uj i | 大学付! 士学位论文 盛德正是题内之意。至于“告神明”,则有中庸,论语章句可为指月之指。 中庸:“予日: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诗日:神之格思,不可度 思,矧司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至诚如神。”论语:“子病, 子路请祷。子日:有诸? 予路对日:有之。诔日:祷尔于上下神祉。 子日:丘之祷久矣”。前一段表明,孔儒之神,实是由人之至诚,产生的天人 合一境界。后一段由予路请祷,到孑l 子告诉他,由于子平素悔过迁善,实则已 是常祷于神祉。这正说明了,所尊奉的“告神明”,恰是人自警自励,恪行操守 的真实功夫,那么理解酮与小毖为“告神明”之意就不难了。而这也 正是古圣学问真精神的一种反映。 祝盟这一章,刘勰锁定了这种形式的内容。在所有四十九篇中专讲内 容的这还是独一家。看祝盟中所写“本于明德,祝史陈信”,当知“祝”的 核心在发于明德的信。什么是“德”? “德”从“得”,谓行道有得于心,行道 有得于身。这个“道”前面已经说过了。行这样的道当然是朴实的忠心。所以 以“忠信”作“祝”这种文体内容的品质特点,当不为过。至于是否都符合 这一特点,读来却令人寒心。“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无作,草木归其泽。舜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 四海俱有”。看来古皇祝辞,都还是“寅虔于神祉,严恭于宗庙”,符合“忠”, “信”的特点。到了“祝官有秘祝,既有灾祥,辄祝词移过于下”,“倔子驱疫, 同乎越巫之祝”,则显然“异于成汤之心”,成了“琐屑小人”之行。至于“盟”, 也经过了“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的相互信任,重然诺 的阶段,到“周衰屡盟,以及要契,始之以曹沫,终之以毛遂”的以武力相要, 然毕竟遵守,以及“臧洪歃誓,气截云霓;刘琨铁誓,精贯霏霜;而无补于晋 汉,反为仇雠”的阳奉阴违,背信弃义的所谓盟约。所以刘公疾呼:“忠信可矣, 无恃神焉! ”可见,“盟”的特点还是定为“忠”,“信”的。这里面有儒家思想 的根源。论语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自己也以“主忠 信”作为君子立身处世的一大原则。他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鞔( 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 ,小车无瓤( 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 ,其何以行 之哉? ”而另一方面“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 敬,虽州里行乎哉? ”如此来了解祝盟一章的思想背景应该是恰当的。 四j i i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祝盟是规范人与天,人与人的关系。铭箴是规范人自身行为的。 循着刘勰的文笔,我们发现铭箴在历史中同样经过了不堪回首的沦落阶段。 从“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大禹勒笋簇而招谏;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 户席,题必戒之训;周公慎言于金人,仲尼革容于欹器”,古风粹然,扑面而来, 古圣所为,使人深深相信,人,是可以自警自戒,不断超越自我,优化人格的。 到“赵武灵王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 山名) ,刻人足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 勒之日:主父常游于此。”及“秦昭王令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 赌 具) ,箭长八尺( 投壶用的箭) ,棋长八寸,而勒之日:昭王常与天神博于此。” 不免使人慨叹,时极数迁,人心不古,玩物夸诞,竞至于斯。然“狂( 好高务 远之虚志) 而肆( 不拘小节) ,愚而直( 坦率) ”坦坦然古民之疾,倒也使人婉 尔。到了“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亦有疏通之美”,实在应了孔子所评:“今 之民,狂也荡( 超越大的范围,所谓伤天害理) ,矜也忿戾,愚也诈”。( ( 易传) ) 所谓“君子以遏恶扬善”的“铭”,却在强力交逼下,变成了粉饰太平,藏污纳 垢之具。( 箴) ) 这种文体,“所以攻疾防忠,喻针石也”。她“盛于三代,夏商 二箴,余句颇存,迄于春秋,微而未绝”。战代时,“弃德务功”,就“箴文委绝” 了。即使后有效法,也多成了“凡斯继作,鲜有克衷;繁辞不己,志有偏也”。 总之一句话“矢言( ( ( 书,盘庚) ) :“出矢言”,指正直的言论。) 之道盖阙,庸 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寡用,罕施后代”。 面对“祝盟”和“铭箴”的沦丧,身为南北朝人的刘勰,反而专门列出( ( 祝 盟) ) ,( ( 铭箴) ) 两篇。不禁使人想起( ( 论语) 中的一段故事。“子击磬于卫,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 击磬乎。既而日:鄙哉! 径磋乎。莫 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日:果哉! 末之难也。”这是一 段记述孔子苦心制教,知其不可而为,虽被时贤讥讽,而仍矢志不渝的故事。 反映了一代圣人深查时弊,预见未来,提前为子孙转载圣学,以使后世百代可 师的精神。刘勰写祝盟和铭箴的精神实在与此同源,也该是其“敷赞 圣旨”之深心的体现吧! 诔碑和哀吊都是对于已故之人的文体。刘勰指出碑和诔要“观风 似面( 读碑诔,使人如面见其人) ,听辞如泣”。而哀这类文章要“情往会悲, 文来引泣”。吊也需以“神至”方为可贵。总之以至情深诚,真实动人为尚。这 四j i i l 人学顺士学位论文 是有深刻思想背景的。( ( 礼记,祭义) ) 曰:“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 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r ,乃见其所为斋者。便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 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色不忘 乎目,声不绝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恕则著。”( 思念亲人的 生活,思念亲人的笑语,思念亲人的思想,思念亲人的喜乐,思念亲人的嗜好, 这样斋三天,就能看见所为斋的亲人。仿佛看到亲人在神位上,在庙内周旋 或出庙,肃然敬惕,就仿佛听到亲人谈笑举止的声音。出门谛听,仿佛听到亲 人叹息的声音。眼睛不忘亲人的容颜,耳朵不忘亲人的声音,心不忘亲人的 思想嗜欲,极度的爱使得亲人在他们心中永存,极度的诚意使得亲人永远生活 在他们眼前。) 为什么对于已故的人要有这样的态度呢? 孔子龅:“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这同样是在为陶铸人们的性情啊! 今天,基督教已经在学习中国这 种“慎终追远”的作法,而在儒教诞生的中国,这样的精神却鲜被人真正重视; 所以,刘勰虽然没有见证诔,碑,哀,吊四种文体的衰落,但我们同样能有一 种读祝盟,铭箴时的哀伤。 杂文这里,刘勰以枚乘的七发为首,批评一种“始之以淫侈,终 之以居正”的文章。认为此类著作“讽一劝百,势不自反”。那么枚乘的七发 到底是怎样的呢? 他违背了怎样的义理呢? 七发是楚国的太子生病,吴人 用七种方法来启发他,以助其康复。吴人先以耳听音乐,口鼻享受美味,骋目 田猎等来六种方法来诱导,最后以讲要言妙道方使楚国太子霍然病已。令人啼 笑皆非的是, - i s 发用了几乎全篇穷力渲染前面的声色享受,只在结尾寥寥数 笔对要言妙道几乎是一带而过。略举一段以见一斑:“列座纵酒,荡乐娱心,景 春佐酒,杜连理音。滋味杂陈,肴糅错该。练色娱目,流声悦耳。于是乃发激 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使西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闯如,傅予之徒,杂 裾垂臂,目窈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燕服而御。”实在称得 上是妙笔生花。而所谓要言妙理者只有:“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 周魏牟,杨朱墨翟,便娟詹何之论。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 揽观,孟子筹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记得 论语里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 四川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当年郑玄在厕所里帽子没戴好,都成了自己行 为之非,而况纵情声色? 易传罩记载:“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 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苦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a 行,君子之枢机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孟子在尽心章中 说到与七发相同的讽劝,只用了:“堂高数仞,食前方丈,侍妾数百,般乐 饮酒,驱骋田猎,皆我所不为也。”来表达。如此对比,所谓“势不a 反”的 “劝百”就很明显了。 是否圣人的学问就铁板一块,不可理一分殊呢? 如果允许下里巴人的存 在,那么又怎么定名分呢? 恰恰,在谐隐里就涉及了这个问题。谐,是一 种随俗浅要的言辞,用于取笑的。隐,是一种以迥转的方式隐藏意思,或以狡 谲的手法暗指某事。虽然二者都出于权狡,发于机变,但是可以用来辅正的。 所以,“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 弃菅蒯。会义适时,颇益讽诫”。但是,毕竟“本体不雅,其流易弊”,所以倘 若“空戏滑稽”,则“德音大坏”。这样对待文本的态度,实际上是儒释道三家, 甚乃至于一切正教的根本的应世方法。以儒家为例:孔子虽然一肩担道义,上 应古圣,下化万世,然而,他对于接引学人,广开法门,却大有机权。例如, 论语记载:“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礼乐者,所以陶冶人心,使之 趋仁也;先进于礼乐,指人一心向仁,而于礼乐不谙,故做事不合度,譬之如 野人)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明白礼乐之形式,模拟行之,此君子非彼君子也) 。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野人之行,纵乐善好仁,然不谙世事,恐难“极高明 而道中庸”,而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指畏惧)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急切) ”之弊。然而“刚,毅,木,讷近乎仁”:正所谓大学 所谓:“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 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定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 ,对人如此,对文自然类之,谐隐之篇的根本态度,还是出自孑l 门心法。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谐隐为何能列为文心雕龙中专门的一 章? 学人体圣贤之道,本是应以端庄贤淑为根本,个人行为上出现不和之音, 应该怎么对待。其实,刘勰自己把谐膀作为篇,已暗示了圣门的基本态 度,允许渐次升进。当然,这是灵性之属的常情,即中庸所谓有“利而行 4 四j i i 夫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者,困而行之者”,“及其至之者一也”。孔门弟子虽然“柴也愚( 智慧不足) , 参也鲁( 少于灵秀) ,师也辟( 便辟) ,由也i 疹( 粗俗) ”,但仍不失为“七十二 士”。孑l 子自己也不免使用类似手段,如论语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日: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 耳。”由此可见个人言行的精纯度,是水平问题,水平是不可以勉强而至的,但 为不为仁确是态度问题,所谓“仁远忽哉? 不远也。吾为仁,斯仁至矣”,当下 一念心性凡圣共具,关注当下乃人人举手之劳,难在念念回光反照。那么文有 瑕疵,行有不足,就是应该坦然面对的现实。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一个求取上 进的年轻人来说,就不会犯“比而不周”的错误了。这对于勇于进取,但过刚 猛的学人是很好的对治之药。以免犯类似于“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则“唯 恐有闻”的错误。其实,这在佛教的次第中也可得到验证。玄奘大师的( ( 八 识规矩颂) ) 里就指出,即便七地菩萨,也只在远行地( 即远离贪,嗔,痴,慢 的烦恼) ,尚有随眠的烦恼困扰( 即在意识流里很微细,除以甚深禅定,否则难 以意识到的,但还存在着的烦恼念头) 。当今之世,强调推崇个人,其流弊在于, 人人自视很高,于是乎甚难调伏,勇于精迸的人能对照这个道理调整自己的行 为,则可利于减弱我慢幢高到来的修学弊病。 史传这一篇讲到:“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 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 丘明同时,实得微占,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咀授 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有学者指出刘勰对左传在历史散文 的成就上超过春秋这一点估价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笔 者感兴趣的问题。在这里试作探讨。孔子之所以修春秋,是因为“平王微弱, 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敦。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 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这里包含两个“述”的 缘起:l 、政治的衰落和道德的沦丧;2 、夫子对此深感忧虑。这能够浇明孔圣人, 非是有何创作的欲望,而是时促势逼,不得己而为之。其采取的弥补方式是: “就太师”,“因鲁史”而为尚书,春秋。遍观夫子所留文字,所谓尚书, 春秋,诗经,礼记,周易。可以说全是因古制策,重在整理古籍,自 四川1 人学颂士学位论文 己笔迹皆简素;称得上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老予所 作道德经也是在逼不得已的隋况f ,用简古的文字完成。至少,从这些迹 象表明,追圣为文的刘勰,当然应该是崇尚简古,其没有允分注意到左传 在散文l 的成就就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追圣为文的左丘明和刘勰,文章 写得一个比一个繁琐呢? 这,在下一章诸子里就得到了答案。 诸子有一段话读来令人感触颇深:“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 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两汉以后,体势浸弱,虽明乎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 近之渐变也。嗟夫! 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 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就好象左丘明和刘勰一样,虽然一个“实得微言”, 一个知“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 却都不得不因为同时之人“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而被迫“原始要终”,“依采 为文”,看来这样“远近之渐变”,不能不是有志者可悲叹处啊! 然而,时极数 迁,安时处顺,也是本分之事:所谓“身与时舛,志共道申”。 至于“君子处世,疾名德之不章”一句中所提彰显名德,似乎有争名逐利 之嫌。所谓君子,为什么还“疾名德之不章”呢? 这里,有什么必然的道理以 规范君子的行为?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可 见,君子必道仁取义而后致名;这就排除了越俎代庖的非分行径。然而,还不 能说明这个“疾”字。论语里有“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即君 子不以人不明白自己为苦患,而以不能使人明白自己的行持为苦。这里包含了 君予自处和处世之道。于己,当然是“穷则独善其身”,行仁道义,自配天爵天 禄,何劳于外弛求,内外双失。于人,则必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当在“亲”字上下功夫。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普。”君子所“疾”的不是自己被埋没。而是不能与民同“止于至善”,完成兼 济天下的道义。 值得重视的是,刘勰在这里把诸子之作,都看作是“入道见志之书”。诸 如“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予。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 述道以翱翔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被目为“入道”之书,当属 6 四川1 人学砸1 j 学位论文 份类;而“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 策勋”,乃至“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都列入“道”,可见古儒, 古佛实在是并不以狭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考试题含答案集
- 2025年安全员C证复审核心题库题
- 2025年会计类司法鉴定人助理笔试模拟题库
- 2025年安全管理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能力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商品经营管理师资格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业生态修复技术项目规划技术员招聘面试题与答案
- 2025年宠物行业初级管理面试题
- 2025年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设备使用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医院药品采购与质量控制规范
- 支部纪检委员课件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抛光浆料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隔爆水棚替换自动隔爆装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