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基础知识学习,肿瘤三科,1,中医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2,中药上天,3,正确认识中医药,4,神农尝百草,5,总论,中药学就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6,中药的概念,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7,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词典中华本草,8,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2世纪,总结了公元2世纪以前的药学知识,为现存最早药学专著,奠定了中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载药365种,上中下三品分类。,9,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梁陶宏景。在本经基础上,总结了魏晋以来的药学知识,载药730种,新增药物36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方法。,10,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图文并茂,方药兼收,内容丰富,分类先进。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知识,以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不仅是本草巨著,也是为世人公认的科学巨著。,1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成书于公元1765年,10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总结了清代的药学知识,它与本草纲目反映了古代药学知识的概貌。,1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大词典江苏新医学院主编,成书于1977年,载药5767种,内容丰富,古今研究资料齐全,文献价值高,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全面的巨型工具书之一。,13,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涵盖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药学成就,资料宏丰、分类先进、项目齐全,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14,中药的基础知识,中药的炮制减毒增效改性纯净便用中药的性能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毒性古代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中药的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煎服方法,15,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产地中药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产量宏丰、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16,采集,中药采集的时机和方法是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适时采收、方法适当(茵陈),桔梗不同生长期根部及总甙动态时期年、月份根平均鲜重(g)总皂甙含量(%)近青初期84年4.28.5810.17营养初期5.37.286.83营养盛期6.1019.138.21营养末期7.227.898.53蕾花果期8.336.127.03果熟期9.841.315.72枯萎期10.1533.214.19休眠期12.2428.244.93,17,中药的配伍,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18,中药的配伍.配伍的目的:1.适合病情的需要,照顾疾病的全面;2.充分发挥药效(增强疗效);3.保证用药安全。减毒增效,19,.配伍的形式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七情,合和当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20,相须,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清热泻火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兼滋阴(滋阴有助于清热泻火)石膏有解热作用,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知母解热滋阴持久。家兔退热实验,知母退热0.7,石膏0.3,而石膏、知母合用则退热1.2。,21,2.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功效相近黄芪(主)补气利水黄芪补气利水茯苓(辅)利水健脾,22,功效不同石膏(主)-清胃降火石膏清胃泻火止痛牛膝(辅)-引火下行,23,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半夏毒性半夏畏生姜生姜,24,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半夏半夏毒性生姜杀半夏毒生姜,25,5.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人参补气作用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26,6.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甘遂甘遂毒性甘遂反甘草甘草,27,总之,药物的配伍相须、相使应充分利用;相畏相杀,用有毒药物考虑选用;相反、相恶,应避免配伍使用。李时珍:“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相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28,增效:相须、相使减毒:相畏、相杀禁忌:相恶、相反,29,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30,配伍禁忌,十八反: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31,十九畏: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即: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2,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三煎药方法,(一)煎药用具:化学性质稳定。,(二)煎药用水:洁净。,(三)煎药用火:文火、武火。,(四)煎药次数:一般23次。(五)煎药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如解表、泻下、清热时间短,补益时间长等。,33,(六)特殊需要药物的煎法和服法1先煎贝壳、甲壳、金石某些根类(磁石乌头)2后下芳香易挥发及不宜同煎的药物(薄荷)3另煎某些贵重药物4包煎粉末、细小种子、黏性较大或有细毛药物5烊化胶类药物(阿胶、鹿胶)6冲服液体及不宜入煎的药物(麝香、三七),34,四服药方法清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1服法:汤剂温服。反佐服药法:真热假寒,寒药热服;真寒假热,热药冷服。通常是1日1剂,将头煎、二煎兑合,分2次或3次温服。但特殊情况下,亦可1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散剂和丸剂是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次或3次。散剂中有些可直接用水送服,如七厘散等;有些粗末散剂,可加水煮沸取汁,如香苏散等;还有些散剂是用于外敷或掺洒疮面,如生肌散等;亦有作为点眼或吹喉用的,如八宝眼药、冰硼散等。各种丸剂都可以直接用水送服2服药次数:一般一日两次,但应根据需要。,35,3.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宜在饭前1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但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宜饭后服用,以防产生副作用;滋补方药,宜空腹服用;治疟方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方药,宜在睡前服用;急证重病可不拘时间服用;慢性病应定时服用,使之能持续发挥药效。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可一天数服,有的可煎泡代茶时时饮用。个别方剂,古人对服药时间有特殊要求,如鸡鸣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效果较好。,36,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气虚感冒人参败毒胶囊/玉屏风颗粒;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抗感冒中成药,37,常用中成药,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止咳中成药,38,常用中成药,肝郁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安神补心胶囊;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安神中成药,39,常用中成药,月经过少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