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doc_第1页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doc_第2页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doc_第3页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doc_第4页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 感觉的发展1. 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2. 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2) 知觉的发展2、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 无注意力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2)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3、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 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2) 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 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6、 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1) 认知发展的机制1. 图式2. 同化和顺应3. 平衡(2) 影响个体认识发展的因素 1. 成熟2. 练习和经验3. 社会性检验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来源过程(3) 认知发展的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2. 前运算阶段(2-7岁)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 认识命题之间关系(2)进行假设-演泽推理(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7、 维果斯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 心理发展(3) 内化学说(4) 教育与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1、 情绪概述(1) 情绪的概述(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对的反应)(2) 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怖、悲哀)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2、 情绪理论(主要试图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1) 詹姆士-兰格理论(2) 坎农-巴德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和肌肉紧张等。(3)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4)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如:心率加快,手心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5) 拉扎勒斯的认识-评价理论(6)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3、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1) 忧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钝和反应迟钝等(2) 恐惧(3) 孤独(4) 愤怒 4、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 爆发性和冲动性2. 不稳定和两极性3. 外露性和内隐性4. 心境化和持久性5、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1)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1. 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 情绪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 敏锐觉察情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 正确调整情绪状态(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4. 有效表达情绪(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5.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3) 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 人格(1) 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当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由人在其遗传、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2) 人格的特征1. 独特性2. 稳定性3. 整体性4. 功能性5. 社会性(3) 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1. 气质与性格(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胆汁质 强、不平衡 不可遏制性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黏液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抑郁质 弱 弱型(2)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包括:态度、意志、情绪、理智)2. 认知风格是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1) 场独立性(高)-场依存性(低) 内在标准 - 外在标准少能体察入微- 考虑对方感受(2) 冲动型-沉思性(反应快不够准确)-(反应慢,却很仔细准确)(3) 同时性-继时性3. 自我调控系统(三个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4)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 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 家庭因素(权威性,放纵性,民主型等教养方式)4. 学校教育因素5. 个人主观因素(5)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朔造1. 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3.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5.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6.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7. 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发与约束机制2、 人格发展理论(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 口腔期;12-18左右2. 肛门期;18-3岁左右3. 性器期;3岁到5岁4. 潜伏期;5岁到12岁5. 生殖期;大约12岁成年(2)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1. 婴儿期;0到1.岁;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 儿童早期;1.5岁到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 学前期;3到6、7岁;主动感与内疚感4. 学龄期;6.7到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 青年期;12到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 成年早期;18到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 成年中期;25到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 成年晚期;50到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1、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 过渡性2. 闭锁性3. 社会性4. 动荡性2、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1) 性意识的出现1. 渴望了解性知识2. 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3. 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4. 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 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