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七 京体 育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 业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并致谢。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 担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曲 立 日期:2006 年 /口月 /之日 d七 京体 育大 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 了解学校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 学校对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 我 国部分体育 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 美操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保 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 , 允许在校 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 门公 布论文并被查阅和借 阅 。 本 人授权 北京体 育 大学可 以将 本学位论 文 的全部或部分 内 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 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 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叮乙 (请在 以上方框 内打 “j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曲 直 日期:2006 年/。月 , 乙 日 论 文 摘 要 摘要 : 健美操专项课程 已在体育院校 中广泛 开展 ,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趋势, 体育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 的现状如何? 存在哪些主要 问题 ,如何改进和培养高素质 的体育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 ,已成为专项教学改革 的重点, 因此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 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科学地分析和研究 了 我 国 1 0所有代表性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 对 6 2名老师和 520 名学生 的 问卷调查分析 ,研究结论如下 : (1 )从课程 目标看,我 国体育院校健美操课程 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但 忽视个体 的体育态度 、心理及 审美情感的培养 。 (2 ) 从课程 内容看 ,强调教学 能力 、训练能力 ,但缺 乏让 学生亲 自探索健 美操 运 动 与人体健康知识的综 合与应用 ,学科 间的融合与贯通 不够 。从实践 内容看 , 以 大众锻炼标准和 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典型 内容为主体 ,但社会时尚 内容 (街舞 、瑜伽 、拉丁健美操等 ) 比例偏低 。 (3 ) 目前 ,各校健美操教学主要是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为主 ,即教师系统 讲授 、示范 、学生练习为主,教学偏重灌输 ,而启发式 、探究式等生动活泼 的教 学 方法研 究和运用 不足 。 (4 )从学 生考核体系看 ,以理论成 绩 、技 术成绩 、能力成 绩 、平 时成绩构成学 生评价 体 系 , 但 缺 少对态 度 、 心 理及 社会适 应 等方面 的评 价 。 从学 生考核 方式看 , 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缺少学生 自评 、互评等评价方式 。 (5 ) 从师 资结构看 ,师 资队伍 年龄结构较好 ,创新 能力较 强 ,但 高职称 、高学 历教师相对偏 少。 最后本文 以现代教育理论 ,并结合 当今体育课程 改革发展趋势 ,审视 了体育 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教学现状 ,并在教学理念 、教学 目标 、教学 内 容 、教 学方法 、教师队伍 等方面提 出具 体建议及对策 。 关键词 : 体育教育专业; 健美操 ; 教学; 中国 之 悦udy o ns衅 eial c urr i eu lum o f a e功i ,i c s h e j d b y玲 yslc a l e d uc a tio n p r of e ssio n a ls in s o m e c h in ese p h y siea l e d u ca tio n c o lleg e a n d u n iv er s ities q u z h i a bstraet: s p ec ial c ur r icu lu m o f aero b ie s ha s b een h eld w ild ly in p h ysical ed u ea t io n eo lleg e an d u n iv er s ities,f a ein g th e ref o r matio n an d d ev el0 p m en t tr e n d o f p h ysieal ed ueatio n in o u r c ou n try 5 c olleg es an d u n iv er s ities,h o w ab o u t th e stat u s q u o o f sp eeial eu r r ic ulu m o f aer o b ie s in p h ysieal ed uc a tio n c olleg e an d u n iv ersities? wh at pr o bl em s existed? h ow t o i m pr o ve and br i ng up gym nasti c staf f w i th hi g h quali ty a n d im p r o v e tea c h in g q u ality ? a ll o f a bo v e m ak es u p th e em p h a s es o f sp e eial eu 币 c ulu m ref o r matio n . 5 0 ,it 15 sig nif i can t to stu d y the p rob lem an d strateg y f o r sp ecial eu 币 c ulu m o f aerob ic s h eld b y p h ysieal ed u catio n p r o f e ssio n als in p h y sieal ed u catio n c olleg e an d u n iv er s ities. a cco rd in g to in vestig atin g literatu res, q u estio n n air e s an d m ath em atieal statisties,th is p a per an alyzed a nd stu d ied sy s tem atic a lly an d scien tif i eally o n t h e tea c h in g sta t u s q uo o f sp ecial cu t r ie u lu m o f aer o b ic s h eld b y p h ysic a l ed u c atio n p r o f e ssio nals in 10 r e p resen tativ e c h in ese p h ysic a l ed ue atio n c olleg e a nd u n iv er s ities. b 昭cd o n th e r e su lts o f in v estig atio n a mo n g 6 0 teac her s and 5 0 0 stu d en ts, th e co n c lu sio n s 、 ver e : (l) a ccor d i ng t o cu币eulum g o al, i n our c o untry 5 eol leges and uni ver s i ties, i t paid m o r e a t ten tio n to cu ltiv ate sp ecialty灿 o w led g e a ndab ility b u t ig no r e d t h e eu ltiv a t in g o f in d iv id u al 5 g y m n astie attitu d e, m en tality an d esth e tic sen tim en t. (2) 八ccordi ng to c u r r i cul um content,it em pha s i z ed teaehi ng abili ty and tr a i ning a bility , b u t ig no r e d lead in g stu d en ts to in teg r ate h u m a n 5 health k n ow led g e w ith aer o bics,it w asn t enoug h to band vari ous know ledge together .a ccor d ing to p ra ctic e c on ten t,th e ty p ieal c on ten t o f ex er e isin g e riterio n f o r p u b liean d p lay an im p or t an t r o le,b u t p op u lar co n ten t su eh as h ip 一 h o p , y o g a an d utin aer o b ics h ad m u e h lo w p r o p o r t io n . (3) a t presen仁traditi onal tea c hing m etho d s pl ayed a pri m ary r o le i n every physical ed u eatio n in stitu te, th at 15, teaeh er tau g h t a nd g a ve d em o n stratio n , stu d en ts p ractice, teac hin g la y p ar t ieu lar stress o n in d o ct r in iz atio n , b u t h eu r i stie an d ex p lo rin g m eth o d s o f teae h in g w ere in ad eq u ate . 丫 (4) a c c ording t o student 5 exam i ne system , theory grade,techni que grade,ability 邵 ad e an d ord in ary g r ad e b u ilt up th e m ain p art o f stud en t 5 ex am in e sy s tem , b u t it w as lack o f ev alu atio n f o r attitu d e , p sycho lo g y an d ad a ptio n o f so ciety . a c c or d in g to stu d en t 5 ex am in e m eth o d ,th ere w as o n ly teacher 5 ev alu atio n f o r student s , but nothing f o r studeng t 5 self - eva l ua t ion and eva l uation f o r ea c h ot h el (5) a ccor d ing to tea c hers struetur e , the ag e str u cture w as appr o priat e, th e innovati ve a b ility w as qui te go o d, but the teacher s w h o p o ssessed hig h rank and hi g h deg r ee w er e n o t v ery c om m o n i n eo n clu sio n , eo mb in ed m o d em teaeh in g th eo ry w ith th e dev elo p in g an d r e f o r min g t r en d o f n o w d ay s p h ysic a l edu c atio n eu币 cu lu m ,b a s ed o n su r v e yin g t h e statu s q u o a nd in v estig atin g resu lts o f sp ecial c u币 eu lu m o f aer o b ie s h eld b y p h y sic al educati on prof e ssional s,this pa p er gave advi ees and strateg i es on teaehing i dea, teach in g g oal, teaeh in g c on ten t, t e a ch in g m etho d an d teach ers str u c t u re. 众 y w o川s:p h ysi c aleduc a tion teaehi ng pr o f e ssi onal;aer o bi c s ;teaching: c 场n a 论文摘要 1 前言. , . 1 1.1 选题依据 . . l 1.2 研究综述 . . ., . . , 3 1.2.1 国外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 3 1.2.2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 4 1 .2.3 健美操教学研究现状 . . 5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 7 2.1 研究对象 . , .4. . 7 2.2 研究方法 . . . 7 2.2.1 文献资料法 . 7 2.2.2 专家访谈法 . 7 2.2.3 问卷调查法 . . . 8 2.2.4 数理统计法 . 9 2.2.5 比较分析法 . . 9 3 结果与分析 .-. . . 9 3.1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目标 、任务的分析 . 9 3.1.1 2004 年教育部颁布 体育课程方案培养 目标、规格地解读与探析9 3.1.2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特点及时代背景分析 . 1 0 3.1.3 各校健美操专项课程 目标 、任务的调查分析 . n 3.1.4 需要关注的几个 问题 . 1 4 3.2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 ) 理论教学 内容分析 . . 1 6 3.么l 各校健美操 (专项 )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统计 . 1 6 3.2 . 2 各校健美操(专选 ) 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特点分析 ., . 1 7 3.2 - 3 值得注意的几个 问题 . , . 1 8 3.3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 ) 技术教学 内容分析 . 1 9 3.3.1 各校健美操 (专项 ) 技术教学内容统计分析. , . 1 9 3.3.2 值得注意的几个 问题 . 2 0 3.4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方法与手段 的调查分析 . . 2 1 3.4.1 各校健美操专项教学方法 与手段的调查分析 . . . 2 1 3.4.2 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 , . 2 2 3.5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 ) 课程成绩考核的调查分析 . , . 2 4 3.5.1 各校健美操 (专项 ) 课程成绩考核的调查分析 . 2 4 3.5.2 值得注意的几个 问题 . . . 2 4 3.6健美操专项课程师资队伍 的调查分析 . 2 6 3.7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 ) 课程 改革 的对策 . . 2 7 3.7.1 健美操专项教学 目标 的定位 . 2 7 3.7.2 更新健美操 (专项 ) 教学 内容 . . 2 9 3.7.3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 : . . 3 0 3.7.4 改革考核 内容及方式 ,强调多元综合评价. 3 0 4 结论与建议 . , . 3 3 4.1 结论 . ., . 3 3 4.2 建议 . 、 . 3 4 5 致谢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35 么 6 主要参考 文献 . .3 6 7 附件. 3 8 ) 我 国部分体育 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 1世纪 是知识经济 的时代 ,教育 已成 为培养人才 ,改造 社会 的强大动 力 ,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学习型社会 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在深化改 革的大潮下 ,我国高等体育改革必须要面 向世界、面 向未来 、面向 2 1世纪 ,培 养适合 时代发展 的复合型人才 。 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是 目前我 国教育改革 的基本方 针,如何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及综合素 质 的提高,是摆在体育院系各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等体育教 育正在 由职业化体育 向通才体育转型 。 ” 一方面 ,各种 新 的体育思想 与传统体育 思想互相碰撞 ,另一方面 ,这些矛盾 的暴露和激化为高等体育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提供 了巨大 的发展机遇 ,2 1世纪体育教育人刁 培养应 主要体现 以下特 征 : (1) 整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 征 。实施素质 教育 ,不仅要实现 体育 与德 、 智 、美 、劳的全面和谐发展 ,还要开发人 的潜 能,塑造人 的个性 ,实现人 的价值 , 它 以人 为中心 ,以培养是整体 的人为 目的与终生体育 、快 乐体育 、成功体育等思 想价值 目标相融合 。 (2 ) 整合性 是素质 教 育 的重要特 征 。“ 整合研 究 ”在 西 方 学木 界通 常 也称跨 学 科研究 ,从性质上看 ,跨 学科研 究是 一种新 的研 究模式 ,它是社会科 学领域 发生 的一种 转 型 ,跨 学科研 究在 实施 中 ,必须将 参 与 的各个 学科 的学理融 合成 一套新 的原理 、 原则。 它 固然需要 多学科 的参 与; 但 不只是强调对 同一教育现象或 问题 , 从不 同的学科视野或侧 面介入 , 各个参 与学科的贡献在 于根据 自己的概念 、 构架 、 研 究方法提 出对 问题 的特 定看法 ,最后 结 果 是综 合这 些观 点 ,构成 一个 多维视 野 的集合 体 ,从而使研 究摆脱单一视野 的 限制 。这就构成 了科学整合 的基础 ,这 主 要通过人类的脑力资源 一一思考进行 ,因此体育教育应与运动生理学 、运动心理 学 、教育学及社会方面等领域 的研究加强合作 、综合研究,以促进体育教育功效 的不断 发展 。 (3 )适应性是素质教育的又一特征: 素质教育培养 的人才 不仅要精通专业知 识 ,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有塑造理想情操 、养成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 法纪观念和具有 良好的交流能力等。它改变 了重智育、轻德育 ; 重知识灌输 、轻 能力培养; 重竞技技术、轻科学理论等传统体育教育的弊端 ,素质教育适应 了社 会 对人 才培养 发展的需要 。 (4 )发展性 是素质教育的立足 点 ,对 素质教育 的认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 素质教育 目标 的实现也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 其实质是能够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学 习中得 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 ,这种立足现实 ,面 向未来,重视预测研 究 和培养 未来人才的素质结构理念,正是应试教育所不可 比拟的。素质教育能够 以 动态发展的趋势保持与社会动态发展的必然联系和动态平衡 。 (5 ) 差异性是素质教育不可缺 少 的特 征 。素质教育坚持面 向全体学生 、全面 发展 , 但这种全面不能理解 为均匀发展和划 一发展 , 它是每个学生根据 自身特 点 , 找到发展突破 口或 “ 生长点 ” ,这种 发展 的差异性是素质教育个性最优化 的体现 。 健美操是一项年轻的运动项 目, 2, 自 80 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展 ,它 以欢快 的节奏 和鲜 明的特 点很快赢 得 了人们 的喜 爱 。 体育教育专业 是高校体育 专业 中最 早设立 的专业 ,也是 比较 稳定的专业 , 肩 负着培养体育师 资和辐射社会 的各种体育人才和 重任 , 其教学质 量的高低直接 关系到未来体育师资的素质 。因此 也是高校 体育 改革 的重点 ,进入 2 1世纪 ,高 等 教育 改革将 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 战 。 从上述 2 1世纪体育教育人刁 培养应 体现 的特征这 一视角来 审视我 国体 育 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 , 使我们 能清晰看 到 目前仍有许 多 问题需要我 们进行探讨与研 究 ,所 以,本文试 图 以我 国教 育体育改革的法规 、现代教育思想 和教学 改革方 向为指导 , 以我 国体育 院校 体育 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 教学中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为切 入 点 ,寻求有 效 的措 施 与对 策 ,为构 建 与 改造 健 美操 课 程 : 促 进 我 国体育 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健 美操 专修课程 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 论参考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对 国外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如下 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建华在 当 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 国的启示一文 中写道 : 自 2 0世纪 80 年代开始 ,伴 随着 “ 体育教育 ” 的改革 , 美国学校体育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 全国体育标准 (199 5 年 ) 的 目标 及 内容如下 : (l )展示在各种运动上的能力,熟练掌握几项运动 。 (2 )运用运 动概 念和 原理于运动技 能的学 习和 发展 。 (3 )展示积 极 的体育生活方式 。 (4 )获得和维持提 高体适 能水平的健康 。 (5 )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展示具有责任感的个人和社会行 为。 (6 )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展示对人的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 (7 )了解体育活动为愉快 、挑战、 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提供机会 。 3 1 叼 樊临虎在 体育教学论一书中对 日本教学 目标 做 了如下论述 : (1 )注重体育娱乐价值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 ,培养对运动的兴趣 ,重 视运 动 能力 和 活动 能力 的培养 对运 动 技 术 的掌握 很 少提 高 。 (2 )重视保 健 内容 ,培养对健康和体力 的理解和 自我管理 能力 , 以适应现代社 会对 人健康 生活 的需要 。 (3 ) 使学 生养成 自我锻炼 的习惯 ,培养 自我学 习的积极性和 自我教育 能力 ,终 身体育打好 基础 。 (4 ) 在思想教育方面 , 目标较 为具体 ,与体育 的 内容和 实践联 系较 为紧密 ,比 较重视个 人在集 体中的主动性及责任 。 (5 )日本 的 “ 快 乐 体 育 ”让 学 生体验运 动 的乐趣 ,从而激 发学 生参 加运 动 的 自 觉 、积极性 ,并把他作为终 生追 求的 目标 。 习6 华 中科技大学陈宁教授在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 改革 的原因及特征 一文 中写道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许多在 体育领域有所研究 的大 学教师认为 “ 体育”(ph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n 妒 这个名称是一个过了时的术语。 , l因为 人类运动科学涵盖的内容太广 了, 已不能充分地描述正在实施的学科 问题和研究 的范围,为了更精确的表达这一专业领域 ,反映现代课程的特点、提高声誉和提 升学术形象 ,美国的许多体育院系用 k i n e s i o l og y或者运动科学的引 申来作为各 大学体育系和学位专用词,在改变名称的院 (系 ) 中其名称往往与健康 、余暇研 究 (lei sur e studi e s ) 和运动研究 ( s即r t studi es)、人类行为等词相连 。如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把健康与体育学院命名为健康 、体育与娱乐学院。佛罗里达大学将 其体育 、健康与娱乐学院改称为健康与人类行为学院,这一改革举措在事实上反 映 了社会变革对体育 院校在教学 、科研 方面 的新要求 ,其 改革之举顺应 了体育事 业发展规律 。 武汉体育学院刘淦清教授在 我 国普通 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一文 中写 到 ,当今 国外普通 高等体育教育 的发展趋势 : (1) 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如英国伯 明翰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其设置的 5 个专业都是交叉学科专业,分别为运动和运动科学,运动与娱乐研究、数学与 运动科学 、心理学与运动科学 、运动科学与材料学。阳 , (2 )注重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 ,如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其师范专业为学生在校 学习期间除学习体育专业课程外 , 还必须同时在其他大学选学另一专业 (如地理 、 英语 、拉 丁语 、 学 分 ,专业课 为 数学、宗教等 ); 其体育科学专业的学生 ,前两年的基础课 为 8 2 62 学分 。选 修 课 为 1 6 (3 ) 注 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的培养 。 学 分 。 俄 罗斯 体 育大学 十分注 重对 学 生科 学 精 神的培养 ,其对 师资的要求很 高,据 199 8年 的统计资料 ,在全校 42 6名教职 员 中,每 5 名教师 中就有一名博士或教授 (包括 术科教师 ) 并有 2 名俄 罗斯联邦科 学 院 院士和 3 名俄 罗斯联邦科 学 院通 讯 院士 。 (4 ) 注 重思想 品德 的塑造 ; 如 日本大 阪体育大学确 定的培养 目标是 “ 培养 出有 高度教养和丰富学识 的体育专 门人才一 ” ,其校训是 “ 为人类 的和平和幸福学 习修 身 ,为开发人 的智慧和体育努力奋斗 ” 1. 2. 2 我 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研 究现状 体育是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需要 改革 ,体育也同样需要改革 ,由于教 育的 “ 应试化答使得体育成为了教育的 “ 重灾区”加之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 容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育部提 出,在 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 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 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举足轻重 ,而且任重道远 ,19 9 9 年 6 月第三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 以及颁布 的中共 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指 出,要 以素质教育为主体 ,在认识和决策等方面有 了重大创新 ,其 中 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的实施 “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 9 , 通过对 9 0年代 以来 ,我 国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表明,研究的方 向主要 围绕 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和 发展纲要 、 全 民健 身计划纲要 以及 “ 素质教育 ”“ 体 育与健康教育 ”“ 快乐体育 ”“ 健康第一 ”和 “ 终身体育 ”等 问题 。 华南师范大学陈琦教授在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 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 展一文提 出: 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对改革现行 的学校体育制度 、内容 和方法产生深远 的影响 , 而且对充实人生和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起着重大 的推动作 用 ,“ 川 因而,终身体育思想的提 出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 用 。 北京体育大学 国内高级访 问学者 ,龚德贵教授在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体育改革研 究一文中指 出: 高等教育改革 ,以教学改革为其核心 ,以教育思 想和教育观念 的转变为先导 , 以研究并建立适应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的各具特 色 的体育专 门人才培养模式 为中心 ; , 并据此 开展 与之相适应 的和 专业课程 体系 与教学 内容及教学方法 的改革 ,是世纪之 交我 国体 育 院校 (系 ) 课程 体系 改革 的 重要 内容 。 20 0 3 年 全 国普通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 方案 的实施 ,为 我 国 高等 学校 体育教 育 专业人才培养 并提 出 了新 的更 高的要求 , 它将 当代 教育 科学和体育科学 中涌现 的新知识 ,新理论 、新课程纳入到体育专业 的课程 体系 中 去 ,发展学 生 的思维 组织 、领导和解 决问题 的 能力 ,培养 “ 全面 发展 ,一专 多能 ” 的复合 型人 才 ,以适 应 我 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 建设 的需要 。 1. 23 健美操教学研 究现状 8 0年代初 ,健美操运动在我 国兴起 ,1 9 8 4年原北京 体育学院成立 了健美操 研 究室 , 率先开设 了健美操课程 , : 幻 一些大 中专 院校 也随后开设 了健 美操 必修课 , 选修课或专修课 ,目前 ,健美操 己成为我 国体育学院校 (系) 课程体系中一项深 受师生欢迎的运动项 目,健美操 已成 为全 民健身和终身体育 的重要运 动 ,199 2 年中国健美操协会成立,每年一次的健美操锦标赛,也极大的促进 了健美操课程 的发展 。 , , 高等 院校 是人才培养 的基地 ,为了适应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需 要 ,高校教师及体育同仁在健美操理论方面研究的内容很多。涉及健美操教学体 系 、健 美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健美操对形态机 能影响的研究 、健美操对心理 素质影响的研究及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等 , 目前国内这几个方面有代表性 的研 究成果 l )王立 红等在 健美操专项课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指 出, 自 新中国成立 以来 ,前苏联的教育观念一直影响 了我 国学校体育几十年 。 司 学校体 育基本上 以竞技运动为核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运动技术的掌 握和运动成绩的提 高, 学生注重 的是考分 , 它忽视和否认 了学生在选择 学 习内容 、 学 习方法 、学 习进度 、学 习环境等方面的主动地位 ,忽视 了学生 的兴趣 、积极性 、 主动性的培养 , 尤其是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 这种模式下培养 出来的学生 , 一旦 离开 了学校 、离开 了老师 ,就等于离开 了体育锻炼 。 2 )陈忠 英在 健 美操“ 实践教学模 式” 培养 学生创造 能力 的实验研 究 一 文 中 ,研 究 了健美操专项课培养学生创造 能力的“ 实践教学模式” 。 , 6 1使学生在两年 的健美操专项课 学 习中,具备 了健美操 指 导员的基 本素质 ,能够成 为企业 、事业 单位健 身活动 的骨干 ,甚至把健 美操运动作为谋 生的一种手段 。 3 )扬斌 在 健 美操教学 中学生主体性发展 的策略探讨 一文 中指 出 ,健 美 操 教学 的 目标 、内容要 能充分体现 学 生独 立 人格和 个性 发展 的要求 ,从学 生 的发 展需要 出发 ,去考虑设计和把握课 的 内容 , , 7 课 的内容要切合 时代 的需要 ,富有 趣味性 ,切忌规 定的动作和组合过 多,使学生死记硬练 ,没有交流 、思考 、创新 的时间 ,教师在教授健美操知识 时要注 重关注学生 ,而不是关注知识 ,要使课 堂 设计 由“ 传授 知 识” 逐渐 过度 到“ 引起 活 动” ,只有 这样才能 有利 于学 生 主动探 索 、 自主学 习、合 作交流 、挖掘学 生 的潜 能 。 4 )段健 芝在 体育 与健康课程健 美操教学体 系 的研究 一文指 出 ,应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 导思想 ,提 高学 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运动 能力与终 生体育意识 ,选 择具体教学 内容 ,并 以此 设计教学模式 。 l s 1 综 上所述 , 目前对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教学 方面的研 究文章虽然不少 , 但对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从理论 的高度进行梳理 的文章还不 多见 ,此外 ,在学科的特点、目标能力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还缺乏完 整研究 , 因此本课题 以我 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为切入点,寻求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对提高健美操专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将 具有 一 定的现 实意义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原直属 国家体委 的六所体育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 院、成都 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 院、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 及 四所省属体育院 校 (广州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专 业健 美操专项教学 为本课题 的研究对象 。 2. 2 研 究方法 2. 2.1 文献 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 检索 了从 19 9 5 年 以来 国 内外有 关健美操运 动 的文献 资料 ,并查 阅 了 1996一 20 0 5 年 全 国体 育期刊有关健美操教学及教学 改革方 面的文章 ; 在本 论文 的研究过程 中,查阅 了有关教育心理学 、课程理论 、学校体育改革 与发展 、 体育教学等方面 的书籍 ; 为本论文研 究提供 理论支撑 。 2: 2 2 专家访谈法 通 过 座 谈 、访 问、 网络 咨询 等 方 式 与 资深 的专家 、教授 以及 健 美操 一线 教 师进行 了与研究相关 内容 的探讨 与交流 。了解素质教育背景下 ,体育 院校健美操 专项教学 的现状 ,存在的不足及教学 改革与对策 。 2. 2 3 问卷调查法 2 . 2 . 3.1. 设计 并发放有关体育专业健美操 专项教学情况 的调查 问卷 , 了解健 美操 教 学指 导思想 、理论与技术教学情况 ,探讨健 美操专项教学中现存 的问题 ,以把 握 教学改革 的趋势 。 教师发放与回收情况: 向上海体育学院等十所院校发放 6 2份 ,请担任健美 操课程的教师填写问卷 ,回收 6 0份 ,有效率 96 . 7% 。 学生 问卷 发放 的回收情况 : 向上述十所 院校健 美操 专项课 的学生 发放 问卷 520 份 ,回收 问卷 50 1份 ,有效率 % .1% 。 2 . 2 . 3 . 2.为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分别对 问卷 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1 )问卷 的信度 ,运用重测方法进行信度检验 ,即采取 “ 测量一再测量 ”的方 法 ,在调 查样本 范围内分两 次让 同一个 体在 不 同时间填写相 同问卷 ,根据 “以第 一次测量结果为准 ; 第二次测量用 以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关关系。 ”结果信度相关 系数 r=0. 92 ,证 明检验 结果达到统计检验标准 。 (2 ) 问卷 的效度 : 在经过客观检验和主观 评价多次修 改后 ,聘请各位体育教育 专家及 6 位健美操专家 (见表 1 )对 问卷所设问题进行 了可行性分析论证 (见表 2 ),结 果证 明本 问卷 具有可行性 和 有 效性 并满足 研 究 需要 。 表 1专家构成情况 专家构成体育教学专家健 美操专家 教授副教授教授副教授 表 2专 家对问卷 内容的效度 检验结果 2 , ,l , . 且 0 0o 0教师 问卷 学 生 问卷 28 17 结果表 明: 经过 1 2名专家对 问卷评定调查可 以看 出,两种 问卷有较 高的效 度 ,问卷效度检验 中没有较低和低的例数,可以认为该问卷 的内容效度达到 了问 卷 设计 的要 求 。 2 . 2 . 4 数理统计法 用数学方法统 计处理收集 的数据 。 2: 2 5 比较分析法 采用对 比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 了定性分析和评价 , 为体育教育专业健美 操专项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 出政策和建议 。 3、结果与分析 3 . 1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目标、任务 的分析 3 . 1. 1 2004 年教育部颁布 体育课程方案 培养 目标 、规格 的解 读 与探析 社 会 的 发展和 科技 的进 步对 人 的素质 、能 力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这 必然会 反映到 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的培养 目标上 , 体育教 育专业 的培养 目标必须参照体 育 学科 的发展 水平和社会对专业 人刁 的需求 , 这就决定 了培养 目标 具有阶段性和 时 代性 的特性 : 20 0 4 年颁布 的 体育课程方案 是一个面 向世 界 ,面 向未来 ,面 向现 代 化 的 、动态 的 、开放 的培养 方案 ,是培 养 专业 基础 宽厚 ; 具有现 代 教 育观 念和 良好 的科学素养 ,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 能从事学校 体育 与健康 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 、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 工作 等 多 能一专 的复合型人才 ; 培养规格 明确指 出,培养具有健康 体魄 ,良好 的 卫生习惯 以及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 ,有 良好 的思想品德 、健全 的人格和较好 的心 理 素质 ,具有 感 受 美 、鉴赏 美 、表现 美和 创造 美 的情 感 与能 力 的体 育人 才 ; t 刘 这与 以往 1 9 8 0 、198 6年 、199 1年 1 9 97 年 (课程方案 ) 提 出的培养 目标有 了很 大的变化 ,它不仅仅是注重体育 知识 与技 能的传播和培养 ,强调学科本位 ,而是 站在培 养人 的社会活动 的高度 ,将整 体 的人作 为体育教 育的 出发点及最 终 归宿 , 它 改变 了过去长 期形成的社会工具价值培养取 向的单一思想 , 将人文思想融入培 养 目标 规格 中,是一个 多层 次 、多样化 的培养体系 ,是 以提 高人 的素质 ,实现 人 本身的价值 ,塑造和谐人格 ,实现 完满生活的理想课程方案 。 3.1. 2 体育 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特 点及 时代背景分 析 3 . 1. 2 . 1 健美操专项课程面临的时代背景 目前 ,我 国学校体育 的教育 目标 、课程体 系、课程 实施 、课程 评价等方面 正在进行一 次全方位的变革 , 2 0 中小学 体育健康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