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试论季奥诺及其潘神三部曲.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试论季奥诺及其潘神三部曲.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试论季奥诺及其潘神三部曲.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试论季奥诺及其潘神三部曲.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试论季奥诺及其潘神三部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让季奥诺(jean giono,1895-1970)是 20 世纪以乡土作家的身份享誉法国文坛 的著名小说家。他作品丰富,涉及诗歌、散文、戏剧、电影剧本和小说等各个领域。从 20 年代至 60 年代,季奥诺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创作在继承了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 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受到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和司汤达再现历史事件的手法的影 响,因而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其中他的成名作是三部曲山冈 、 一个鲍米 涅人 、 再生草 ,被统称为潘神三部曲。潘神是希腊神话中土地和森林之神,是猎手、 牧者、捕鱼者的保护神。作家在三部小说中以全新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描写,歌颂潘神 精神,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风俗画卷。 国内学者对季奥诺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译介, 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由于起步较晚, 国内读者对于季奥诺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因此对季奥诺的研 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尤其需要深入探讨潘神三部曲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 政治环境、文学环境、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并培养了季奥诺的创作思想,也使他形 成了亲近自然的性格气质。 因此他的潘神三部曲融合了多个创作视角去深入观照故乡普 罗旺斯的乡村生活, 思考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步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家在小说中搭建起自己独特的神话世界,使古老的意象、主题和人 物原型焕发出新的活力。虽然他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还带有自然主义的痕迹,但他在 艺术上的一些独到之处和思想中的超前意识,无疑有我们值得研究和可资借鉴的地方。 从创作视角、神话原型角度对季奥诺潘神三部曲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 关键词:季奥诺;潘神三部曲;创作视角;神话原型 ii abstract in the 20th century, jean giono(1895-1970)is a renowned novelist who enjoy a good reputation in the french literature by the local writers status. his work is rich, involves the poetry, the prose, the play, the screenplay and the novel and so on. from the 20s to the 60s, jean giono has created the massive novels. his creation in inherited in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tradition foundation to have the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pecially receives influence comes from thought of the return nature of jean-jacques rousseau and stendhals the technique of reappears the historical event. thus his novels have attracted massive readers by the unique charm. among of all novels,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are the colline, the un de baumugnes, the regain, it is called as the pans trilogy. in the greek mytholog, pan is a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forest, and protection god of the hunter, the herd, the catching fish. in three novels, writer by the brand-new description of vision, the sense of hearing and the sense of touch, eulogize the pan god spirit, outlines many custom picture scrolls that have the rich breath of life and the features of region. at the beginning of 1980s, the domestic scholars begain to studies, translates and introducts jean giono and his works. because starts lately, the understanding for jean giono, the domestic reader mainly comes from to reorganization movies of according to his novel. therefore it also needs developly research further to jean giono, especially must thoroughly to discuss the enrich connotation and the artistic feature which in the pan trilogy contains. political context, literature environment, home environment, not only affected and raised jean giono creative idea, also caused him to form disposition that has been intimate with the nature. therefore his the pans trilogy fused many creative angles of view to go deep into contemplating the village life of his hometown provence, ponder and explore lif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express progressive thought which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in together harmoniously.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writer builds own unique myth world in the novel, causes which the ancient image, the subject and the characterprototype glows new vigor. although he also has the trace of naturalism in the natural scenerydescription, but in artistic he has some originalities and advance consciousness in thought, without doubt for us it is worth studying and may profit from it. in domestic,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to jean gionos the pans trilogy from creative angle of view, and the myth prototype. key words: jean giono; the pans trilogy; creative angle of view; myth prototype 1 导 论 导 论 在法国现代小说史上,季奥诺的名字也许不及罗曼罗兰(1866-1944)、普鲁 斯特(1871-1922)、纪德(1869-1951)那样响亮,影响不及他们那样深广,但他的 文学作品却同样感人、深具风韵。如果把前三者看成是文学之林里的三棵松柏的 话,那么季奥诺则是一株美丽的白杨,这样形容他不是无根据的偏爱,而是我在 读了他的小说之后,从那种新异、绮丽、细腻的艺术手法中得出来的感受。 对于季奥诺的创作,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大师和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 季奥诺的成名作山冈(1929 年)一发表,声誉卓著的纪德就撰文称赞: “刚刚诞 生了一位写散文诗的维吉尔。 ”1该小说同年获得布朗塔诺奖;法国评论家加埃 唐皮孔对季奥诺的乡土小说有很精辟的概括: “为了显出季奥诺的重要,必须从 一个鲍米涅人论述到让我的欢乐长存 ,从普罗旺斯的地区色彩论述到宇宙 性的含义,从轶闻论述到创造,从蕴含心理的故事论述到神话。因为季奥诺不是 一个小说家,而是一个神话创造者。他的人物是传说的人物,没有个人的面孔, 而我们只能看到他们超人的身材。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季奥诺在声誉受到 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正确对待挫折,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克罗迪纳绍内兹 称赞说: “如此迅速地上升到第一流作家的行列, 这也许是绝无仅有的。 ” ; 1953 年, 季奥诺获得摩纳哥的雷尼埃亲王大奖,1954 年,他成为龚古尔评奖委员会成员; 在季奥诺逝世十周年之际,巴黎文学报发表纪念专辑,在刊头语里称他是“当 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3。由此可见,季奥诺是一位有着很高的艺术才华与艺术 成就的作家。 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60 年代,季奥诺发表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创作继承了古 典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受到自卢梭以来的回归自然的思想和司汤达式的再现历史 事件的描绘手法的影响,同时又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其小说艺术以独特的魅力 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法国的一些学者都很关注季奥诺的创作, 对他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了系统、 深入、 细致的研究,从他的思想经历到作品内涵等方面都做了透彻的分析。1929 年,格 拉塞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山冈 ,该小说荣获布朗塔诺奖,同年八月,纪德主持的 新法兰西评论发表了他的一个鲍米涅人 ;1977 年,索耶出版社出版了克罗 迪纳绍内兹的专著齐奥诺 ,还有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齐奥诺小说全集 。 此外,一些法国学者在专著中也对季奥诺予以很高的评价,如居斯塔夫朗松的 法国文学史 ,加埃唐皮孔的法国新文学概论等。 其他国家对季奥诺的作品也很关注。2003 年, hutchinson 先生百科全书中 有关于季奥诺的详细资料,2005 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 书的第六版中介绍了季奥诺的生平和著作,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种树的 2 男人等均被译成英文和意大利文等外国文字。 我国学者对季奥诺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译介,主要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罗国 林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季奥诺的学者,他译介的作品主要有: 再生草 (外国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年版) 、 人世之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年版) 、 一个鲍米涅人 ( 译林 ,1983 年第 4 期) 、 让季奥诺散文三篇 ( 当代外国 文学 ,1984 年第 1 期) 、 庞神三部曲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 、 世态炎 凉和莫桑村的若弗洛瓦 ( 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 ,柳鸣九主编,海峡文艺 出版社,1996 年版) ;研究的论文主要有: 让齐奥诺的创作道路 ( 当代外国 文学 ,1984 年第 1 期)等。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国内其他学者也陆续译介季奥诺的作品, 主要有:山 冈 (方德义等译, 外国文艺 ,1983 年第 5 期) ; 逃亡者 (郭太初译, 当代外 国文学 , 1995 年第 3 期) ;费勒蒙(余中先译,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法 国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版) ; 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杨剑译,译林出 版社,1995 年版/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版) ,在译本的序言中, 杨剑还以让季奥诺:一位别具异彩的小说家为题,大致对季奥诺的生平和 创作进行了总结,并概括了作家小说作品的若干特点; 屋顶上的轻骑兵 (潘丽 珍译,译林出版社,1998 年版) ,潘丽珍在译后记中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 色,概括地介绍了作家创作的基本情况; 爱在天地苍茫时 (又名屋顶上的轻 骑兵 ,林志芸译,香港皇冠出版社,1996 年版) ; 种树的男人 (金恒镳译,时 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版,李毓昭译,台湾晨星出版社,2005 年 版)等。 在研究方面,相关的论文主要有:姜依群的让齐奥诺生平及其创作思想 ( 外国文学报道 ,1982 年第 2 期) ,作者从宏观上概述了季奥诺的基本情况,总 结了季奥诺的创作思想;柳鸣九的吉奥诺代表作二题 ( 外国文学研究 ,2000 年第 3 期) ,主要对季奥诺的山冈 、 屋顶上的轻骑兵两部小说进行了阐述, 这两篇文章于 2005 年被收录到柳鸣九先生的著作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 史观 (文汇出版社,2005 年版)中;此外,还有一些对季奥诺的单部作品进行论 述的赏析式论文,如大地 生命 神话的艺术主题 (方锡 江,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 年第 4 期) 、 比喻的非凡魅力季奥诺 在中朴实无华的比喻手法 (方仁杰、张捷频, 法语学习 ,2001 年第 5 期)等。 我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 、 现代法国小说史 、 法国小说论 、 法国小 说发展史 、 20 世纪法国文学史 、 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等专著 和教材,均将季奥诺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加以论述,但迄今为止尚无将季奥 诺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所以总的来说,国内对季奥诺的创作思想、成长历程和 3 单部作品的研究虽然较多,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但是由于起步较晚, 国内读者对于季奥诺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由此 可见研究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地拓展,尤其是对于潘神三部曲即山冈 、 一个 鲍米涅人 、 再生草 (1930 年)的创作视角、艺术特色的整体研究还不够深入。 以普罗旺斯为背景而创作的潘神三部曲, 蕴藏着季奥诺对自然的深层情感以及 卓绝的艺术才华,包含了他对于人生与世界的哲理感受,例如必须与自然和谐相 处等法则,都是作家思考和表现的重要内容,其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在科技飞速 发展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 究比较全面,但是国内只有少数几篇论文涉及到这一内容,有的也只是对个别小说进行 赏析式的分析,没有从整体上来关照这一重要的部分。正因为如此,笔者在前人零散 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时代背景,对季奥诺的创作进行整体把握,探讨潘神三 部曲的创作视角和艺术特色,并与相关类似的作家进行纵向、横向以及跨地域式的比 较研究,以期能深化对季奥诺小说内涵和意义的理解,让读者对季奥诺以及他的小 说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深入地了解。 4 第一章 季奥诺的生平及其创作第一章 季奥诺的生平及其创作 每个作家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时代、经济条件、政治环境、 文学环境、家庭环境,决定着作家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种种生活背景对于作家 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 见解。因而,通过考察作家的生平及其创作道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认识季奥诺 小说的价值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1 家庭环境与性格气质 1.1 家庭环境与性格气质 1895 年 3 月 30 日, 季奥诺诞生在法国阿尔卑斯省普罗旺斯中央的马诺斯克镇。 在他之前,这个地区曾经出过左拉(1840-1902) 、都德(1840-1897)等一些驰名 世界的大作家。当时的马诺斯克相当于一个小村庄,因而季奥诺的生活与乡村、 农民就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家童年的经历对创作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 “童年经验作为先在意向结构 对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般地说,作家面对生活时的感知方式、情感态度、 想象能力、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他的先在意向结构。 对作家而言,所谓先在意向结构,就是他创作前的意向性准备,也可理解为他写 作的心理定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先在意向结构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建立。 整个童年的经验是其先在意向结构的奠基物。就作家而言,他的童年的种种遭遇, 他自己无法选择的出生环境,包括他自己的家庭,他的父母,以及其后他的必然 和偶然的不幸、痛苦、幸福、欢乐,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 然的条件对他的幼小生命的折射,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灵里形成了 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结构的核心。 ”4 对此,荣格曾指出,家庭对儿童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儿童意 识的成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季奥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意大利人, 是个很有人情味的鞋匠,母亲是普罗旺斯人,是一名普通的洗衣工。他的父亲虽 说是一名修鞋匠,但却是一位极富生活情趣、善于说故事的人,他在季奥诺的成 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季奥诺的童年,父亲常常在小铺子里或者卧于山丘、 芳草丛中,给他讲述普罗旺斯美丽的民间传说,使小季奥诺受到了民间文学的熏 陶。季奥诺六岁入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便经常给他诵读圣经里的篇章。 当然,父亲并不是将圣经作为宗教经典来读,因为他既不是基督徒,也不是 天主教徒,他总是将圣经作为文学作品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少年的季奥诺听 得忘乎所以。父亲甚至还给他朗读过法国诗人拉马丁(1790-1869)的长诗约瑟 兰和马莱伯(1555-1628)的诗集,这些进一步培养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正如艾略特所说: “文化传播的基本渠道是家庭,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完全逃出其从 5 儿时环境中获得的那种文化,或完全超越这一文化层次。 ”5 1902 年,季奥诺进入马诺斯克中学就读,在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季 奥诺在图书馆里开始真正接触到荷马(生卒年月不可考)和维吉尔(公元前 70- 公元前 19) 等古典文学大师的作品, 进一步加强了他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1911 年,因父亲患病和家庭贫困,16 岁的季奥诺不得不辍学谋生,当过银行职员。但 家境的困窘和经济上的拮据并没有减弱他对文学的爱好,反而更激发了他在文学 的世界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在失学后的十多年间,他像左拉、都德年轻的时候一 样,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一直坚持自学,用微薄的收入购买旧书摊上的古典文 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开始写寓言、诗歌、小说等,与此同时他系统 地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 、法国的司汤达 (1783-1842) 、 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 美国的梅尔维尔 (1819-1891) 和惠特曼(1819-1892)等都是他最喜爱和崇拜的作家。这些作家对季奥诺日后走 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以及风格的形成均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如上所述,童年是生命的初始阶段,是全部人性展开的起点,童年经验可以对 人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完全社会化了的成年人相比,儿童尚未被污浊的世 俗所浸染,他们的天性中更多一些明朗质朴,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真。 儿童直觉思维的单纯性、原始性、灵异性的特点与原始人类的思维有着惊人的相 似之处,具有接近自然人的主体特征,象征着人类生存的本初状态,是人类生活 诗的渊源。 正因为如此,童年的季奥诺,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留在他记忆深处的童年故 乡岁月是温馨而美好的,故乡美丽的自然风景、山水草木和故乡盛大节日等淳朴 豪放的民俗风情都强烈地吸引着他,它们奠定了作家对故土执着、深沉的爱的基 础。这种经过历史文化积淀而凝结成的人类集体意识,使他对故土始终满怀着浓 烈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且持续终生。所以,浓厚的童年情结使得季奥诺的许多 作品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从童年记忆出发,以童心去捕捉灵感、观照世界、表现自 我,打通人与自然间的界限,使自然的一切,不但充满了灵动飞扬的生命活力和 绚烂美妙的幻想色彩,而且体现着儿童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赋予了作品一种盎 然的诗意境界。此外,少年时代家庭的变故,使季奥诺遭受辍学的困境,成年后 战争的洗礼,使他经历了坎坷多艰的人生之途。这期间,季奥诺真正体会到了生 活的艰辛与苦难,也更加使他怀念故乡那祥和、宁静的生活环境。总之,正是这 一切促使他形成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情感丰富、执着坚毅的性格,构成了 其作品中的性格基调。 1.2 创作历程与社会环境 1.2 创作历程与社会环境 现实的乡村生活体验,加上对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季奥诺逐步形成 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不仅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也使他成为 6 法国现当代文坛上为数很少的几位自学成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 季奥诺是一位风格多样和多产的作家,发表了许多诗歌、戏剧、散文、电影 剧本,但使后人记住他名字的还是小说。从 1921 年起,他为马赛的杂志写稿,发 表诗歌、散文,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 作品主要是乡土小说,代表作是潘神三部曲,即山冈 、 一个鲍米涅人 、 再 生草 。1929 年出版的山冈是歌颂潘神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叙述了一个破 落的小村子鹿儿山白庄,村里只有四座房子,生活着 13 个人,整个村庄被一种不 安、神秘和恐惧的气氛笼罩着,接二连三出现的疾病、断水、大火等灾祸考验着 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同年 8 月, 新法兰西评论发表了潘神三部曲的第二部一 个鲍米涅人 。小说以阿尔卑斯山上的鲍米涅村为背景,叙述一个星期天的晚上, 鲍米涅村的小伙子阿尔班在咖啡店里,向老流浪汉阿梅德倾诉失去爱人的苦恼, 阿梅德被善良真诚的阿尔班打动,最后帮助小伙子救出了心爱的姑娘。1930 年, 潘神三部曲的第三部再生草问世,获得诺特克利夫奖。小说描写了衰落的村 庄奥比涅纳的复兴过程。在这个村子里,只剩下三个居民:猎人庞图尔、造犁匠 戈贝尔、农妇玛迈什,整个村庄死气沉沉,在戈贝尔离去的刺激下,玛迈什决意 外出为庞图尔寻找一个女人,使整个村子能得以存在下去。年轻女子阿苏尔的到 来改变了庞图尔,他们一起努力改变了昔日破败的村庄,他们的成功吸引了新居 民的到来。 季奥诺在 1929 年底辞去在银行的职务,在纪德等人的支持下成为专业作家。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还发表了大畜群 (1931 年) 、 人世之歌 (1934 年) 、 让我的欢乐长存 (1935 年)和大山中的战斗 (1937 年)等乡土小说。 季奥诺之所以如此迷恋乡土生活,矢志于乡土小说的创作,除了家庭影响之 外, 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 大战爆发后他于 1915 年应征入伍, 直至战争结束后的 1919 年才退伍。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亲身体验了战争的血 腥与恐怖,目睹炮火摧毁了许多村镇和村庄,杀戮了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他作 为二等兵,既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也饱尝了困守战壕的苦闷与艰辛。因此, 他的故乡马诺斯克那种和平、宁静的生活,在他眼里就更显得异常珍贵,他时时 渴望“躲避那恐怖的景象,回到他亲爱的马诺斯克,专心从事他父亲从事过的修 鞋手艺,品尝他母亲的烫衣女工的生活。 ”6这样,季奥诺一旦解甲归田之后,就 百倍珍惜这乡土生活,他的作品充满了宁静、美好、祥和的乡村风光也就不足为 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季奥 诺希望用和平的手段来反对法西斯,断言和平是制止战争的唯一手段,但战争还 是爆发了,这彻底粉碎了他的幻想。法国沦陷,季奥诺于 1939 年和 1944 年两次 被捕入狱,被捕的原因,第一次说是由于他与共产党人有瓜葛,又一说是因为他 7 曾撕毁过总动员的标语;第二次则是被指控煽动投敌,但两次均因法庭不予起诉 而获释。这一系列事件使季奥诺痛苦地感到:他一心追求的理想境界破灭了,这 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而且是全人类的失败。但作家正视挫折,以对事业不屈不 挠的精神获得了许多法国人的崇敬。二战后,法国作家队伍里思想状态一度混乱, 有人甚至辍笔改行,然而季奥诺却没有放弃,在第二次出狱后不久,他就宣称要 写出不同于先前的作品。 从二战爆发直至逝世,是季奥诺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他主要 创作了一系列的历史小说。代表作有: 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1947 年) , 挪亚 (1948 年) , 一个人之死 (1949 年) , 坚强的灵魂 (1950 年) , 大路 (1951 年) ,尤其是屋顶上的轻骑兵 (1951 年)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他于 1953 年获 摩纳哥文学大奖,同年当选龚古尔学院院士的重要原因。1995 年该小说被法国著 名导演让-保尔拉佩诺改编成同名电影,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 国家上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他小说还有波兰磨坊 (1952 年) , 安琪洛 (1958 年)等。 作家在这些作品里不再直接描写乡村生活,而是以对历史题材的描写,抨击 现实社会,创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尽管如此,他的身心始终眷恋着故乡, 直至 1970 年 10 月 8 日去世为止,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度过的。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描写这个地区,即使后期的历史小说也大多以此为背景。 除了政治环境,20 世纪的文学环境和哲学思潮也对季奥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文学继续朝着对立的两极方向演革,主要表现为现实主 义与现代主义两大潮流共存,并以现代主义作为主潮,开放体系与多元化格局是 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总的来说,在 20 世纪的法国,以现实主义为主 体、不断吸收新观念、新技巧的传统派文学,也就是创造的现实主义文学,一直 是文学的主流。就小说而言,20 世纪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但又深深地 根于传统之中,代表有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他们的小说从关注客观现实转向 追求主观现实,由此带来了技巧上的革新,从而使小说具备了创造的现实主义的 特点。于是小说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活跃的一种文体,传统与创新的相互 促进,呈现出一种多变中有统一、纷乱中有齐整的壮丽景观。这一时期,老一代 作家如纪德、罗曼罗兰等精力尤盛,中年作家如杜伽尔、杜亚美等日臻成熟, 年轻作家如季奥诺、马尔罗等开始崭露头角。 一战后,对法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反理性唯心主义思潮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形成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影 响逐步扩大,不久便出现了所谓的“柏格森热” 。他的理论在本体论上与德国狄尔 泰、齐尔美等人的理论基本相同,都肯定生命是最根本、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 8 事物和生物的本质属性。他提出了生命冲动的概念,认为生命冲动是万物的本源, 赋予了生命冲动以超验的神秘本质。他的心理时间说是指:与客观时间毫不相干 的延续,它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与生命的绵延相重合,人的意识活动便是按照 心理时间的规律进行的。柏格森的理论表面上似乎突破了哲学上唯心和唯物的对 立,一时间颇具吸引力,他的著作又常常论及文艺问题,因而对当时的文艺创作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后,他的思想借助理性危机和价值观危机所提供的适宜气 候,更广泛地渗透进文学艺术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创立不久就传入法国,尤其是他的潜意识说,很快就为一 批文艺家所接受。精神分析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与柏格森的哲学观相呼应,二者共 同指引文艺家向着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世界寻求未知和真实。 综上所述,季奥诺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早期创作的大量作 品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二战期间两次被捕,使他的名誉受损,其作品也一度 被禁止发表,从而导致他一度被人们所淡忘;战后,作家勇敢积极地面对挫折, 勤奋耕耘,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季奥诺二战前创作的一系列乡土小说, 尤其是代表作潘神三部曲,以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征服了广大读者,本文接下来将 围绕潘神三部曲,从创作视角、神话原型、语言风格这三个方面去分析作品中所 包含的深层意蕴。 9 第二章 潘神三部曲的创作视角 第二章 潘神三部曲的创作视角 视角,作为一个叙述学的概念,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待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托多罗夫指出: “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 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处观察点出现在我们面前。视点问题 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所要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 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 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 ”7 对于小说创作而言,作家的创作视角是他所选取的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 看法的突破口,是观察作品中的人、事、物、景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 家本人的思想高度和思想倾向性,并影响着读者对其作品的欣赏。选择恰当的视 角,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对事件、人物、叙述内容的艺术 把握。因此,小说中创作视角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文本的审美效果。 在具体的创作中,作家切入人生的视角绝不是单独的、唯一的,而是伴随着 多种视角的交织和融汇。作家的笔下有形形色色的人生,每一种人生都或鲜明或 隐晦地表达着作家的价值取向。创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站在什么样的 立场上来看待人生,所选取的视角能否突出地显露其文化观念、价值立场和审美 选择,如何确立其观察社会现实的基本出发点和评价原则,这些不仅会制约作家 构建艺术世界的价值倾向,而且还会规定作家所构建的艺术世界的美学特征,从 而使文学的形式也因而产生了决定内容的重要意义。 正因为如此,季奥诺在潘神三部曲的创作中,交融了普罗旺斯背景、乡土生 活与现代文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视角,构建出了一个 如神话般的文学王国,来传达自己对于人生的价值取向与终极关怀。本章将分别 对这四个创作视角进行具体分析和价值探讨。 2.1 普罗旺斯背景 2.1 普罗旺斯背景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乡土作家,他们是亨利普拉 (1887-1960) 、阿尔封斯德夏多布里昂(1877-1951) 、莫里斯热纳伏瓦 (1890-1980)等,他们都是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但取得的成就不大。季奥诺与 一般的乡土作家不同,他是一位终身执着于故乡的作家,醉心并居住在法国当年 最偏僻的普罗旺斯高原的马诺斯克,他一生只去过巴黎几次,成为龚古尔文学院 院士后亦是如此。季奥诺在普罗旺斯发现了光、色彩和热量的魅力,因而他的创 作灵感和精神养分很大一部分源于对普罗旺斯地区风土民俗的记忆。 正如莫泊桑(1850-1893)在法国文学中以描写诺曼底景物著称一样,季奥诺 的潘神三部曲均以普罗旺斯为背景,并以对南方风情出色的描写而闻名。他描绘 10 了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土地、森林、河流和大山,作品诗意洋溢,充满了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他 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被称为乡土小说家。 季奥诺笔下的普罗旺斯与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的普罗旺斯有着本质的不同。他 小说中的普罗旺斯既是一个贫穷的山区,又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它是文学 的创造,是小说中一个虚构的王国,一个心灵的王国,当然,地理意义上的普罗 旺斯又是这一心灵王国得以建立的必不可少的出发点。二者在创作风格和手法上 的相似处主要表现在:描写都带有出生地普罗旺斯的地区特色,都抒发了对故乡 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文笔简洁生动,在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上, 有时都表现出求繁求琐的倾向,这无疑带有自然主义的印记,但他们的描写决不 经常是繁琐的,也有精炼地勾勒,艺术手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是他们与左拉有 所不同的写实特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都德主要致力于对普罗旺斯性格的发掘 和刻画,即重感情而不重功利的性格,描绘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与 人性美,而季奥诺不仅注重挖掘家乡的人物性格,而且注重从多个创作视角来展 现乡土风貌,反映现实中的乡土生活,风格更加质朴天然。 从山冈开始,潘神三部曲始终蛰伏着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像是冥冥之中 的神灵,决定着主人公们的命运,决定着作品的主题、题材、形式与成败,主宰 着整个普罗旺斯王国。它就是一种对故土的深沉的执着的依恋,一种乡土精神。 在潘神三部曲中,当我们把普罗旺斯看成是一个物质的客观的存在物时,它是作 品的背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把它看成一个精神上的客体,而普罗旺斯正是乡土精神的产 物。正是这种精神支配着创作时的季奥诺,使他注重把自己的故乡普罗旺斯作为 小说的主要生活背景,描写当地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 显然,谈到普罗旺斯背景,就不能忽略乡土精神在其中的重要影响,而环境 在作家乡土精神的形成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环境既指季奥诺生活创作期 间的整个法国社会,也指他个人的特殊背景。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种精神的 主体人,也就是说,它是特定的个人对特定的环境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季 奥诺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普罗旺斯是法国最偏僻、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也是古朴的 风俗民情和文化传统保持得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而乡土小说从其起源上看,是向 过去的、童年的生活招魂的产物。创作心理学也向我们揭示,诗心和童心之间有 着对应关系,当作家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他便开始怀念起故乡的一切,回忆 起童年时代故乡种种美好的事物。诚如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所言: “我 们是一个动荡、疯狂时代的产儿。在这绝望和沮丧的致命时刻,叫我们往哪里逃, 往哪里躲?只能到安全的美的洞穴里去,那里随时可以获得许多欢乐和少许陶 醉。 ”8因而作家历经生活的种种之后,通过对童年记忆和故乡环境的深刻反思, 11 便形成了这种浓得解不开的乡土精神。 美国著名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曾说,有些作家“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独 自编造幻觉,鼓励自己的癖好,最终宁愿耽于自己最荒诞的幻想,也不愿面对最 令人震惊的现实,最终用自己的幻想来代替当前的现实。 ”9季奥诺虽然创造了自 己的普罗旺斯王国,也曾任其思想浪游其间,但可喜的一点,也是他取得巨大成 功的奥秘之一,就是他没有沉浸在精神的幻想世界之中,也没有像 19 世纪以来许 多作家那样把文学同现实生活割裂开来。相反,季奥诺的作品始终突出乡土人情 的主题,始终关注的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不是逃进故乡中,而是在故乡的背景 里摸索、思考、前行。 山冈中描绘的鹿儿山白庄的自然环境虽然比较优美,但 疾病、断水、火灾等不幸纷纷降临,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命运。在 这部小说中,人们还未能拥有战胜自然的力量,只是靠运气生存;在一个鲍米 涅人中,主人公阿尔班的身上凝聚着他的家乡古朴的鲍米涅村赋予他的美 好品质,他的家乡始终贯穿于整个事件当中; 再生草中的奥比涅纳村位于高原 的边缘,人迹罕至、衰败破落,但通过人们的努力最终使土地再生。 美国评论家曾将普罗旺斯背景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式背景相提并 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可见,二者在这一点上有着相似之处,通过阅读分析他 们的作品,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品始终突出乡土人情的主题。 两位作家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乡,作品具有明显的地方感、 历史感和乡土感;第二,容格认为,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神话意识,都具 有超人的想象力和利用原始的意象来表达其经验和感受的能力。因此,他们都利 用这个时代最缺乏的神话形式,用神话诠释传统,审视现实,唤起人们无意识深 处的原始意象,使之与我们意识中的种种价值发生关系,并对之进行改造,直到 被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但他们同一般作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对神话进行参 照、运用、吸纳和改造的同时,也营造出了自己的现代神话世界;第三,他们构 建神话王国的题材都源自作家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第四,他们都完成了那个时 代还没有别的例子的劳动,一方面创建了各自的小说背景,它们像神话中的王国, 然而包括所有细节在内都是样样齐全,栩栩如生,另一方面,他们的背景成为法 国和美国最边远的南方的寓言和传奇,活在人们心中。 所以,潘神三部曲是作家乡土之恋的艺术化外现物,是作家心中最浪漫、最 温暖、最安宁、最有人道情怀的“神曲” ,贯穿小说的潘神精神正是作家乡土精神 的集中体现。三部曲都以普罗旺斯高原上的村庄为背景,都以描绘人与土地的关 系为题材,作家怀着亲切眷恋的柔情,用简约的笔触与清丽的色调描绘了一幅幅 优美动人的普罗旺斯画面:南方烈日下幽静的山林、铺满了葡萄与橄榄的原野、 迷人的星空、遍布山冈的青草、路上清脆的骡铃声、路边色彩斑斓的山花等等, 它们将读者置入了一种浓重的乡土氛围之中。所有这些极富南方色彩的、表现了 12 法兰西农人和乡土精神的画面,不仅赋予了他的故乡普罗旺斯一种远远超出了其 自身范围的特质和空间,而且在法国文学的地方风光画廊里,更以其独特的风格 与深长的韵味而永具艺术生命力。季奥诺对普罗旺斯的出色描绘,使他成为 20 世 纪法国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 2.2 乡土生活与现代文明 2.2 乡土生活与现代文明 强调乡土精神在作家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季奥诺是一个狭隘的地方主 义者,他不单单是为了歌颂大自然,才描绘普罗旺斯这块土地的。与所有成功的 带有乡土气息的作品一样,季奥诺的潘神三部曲是言近而旨远的,他的用意之一 还在于否定现代文明。这一视角深受卢梭的影响,卢梭著作中的自然概念不是指 自然界,而是指一种与文明对立的状态,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是卢梭的基本思想。 在他的思想中,自然代表质朴、诚实、自由、友爱,而文明的含义则正相反,代 表奢华、虚伪、堕落和不平等。卢梭考察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原始人是自由 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这是自 然的,并不是人为的不平等,因而不具有道德意义,同时他认为私有制的产生造 就了社会的发展,也造就了穷人和富人以及社会的不平等,科学和艺术的进步窒 息了人类自然的天性,使人养成虚荣、骄傲、残忍和贪婪的习惯。 据此反观季奥诺的创作,故乡秀丽的风景、纯朴的民风,为他的作品提供了 天然的理想模型,而季奥诺本人又生就了恬淡、亲近自然的气质,对家乡的乡土 特色向来具有一种独特的鉴赏能力,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经济支撑下的宗法制 乡村社会充满了深情厚爱。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宣告了法国人所称的“美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人们对工业大城市产生了厌倦情绪,对机械化生产使人变为机器奴隶也产生反感, 落后的乡村生活与城市文明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季奥诺看来,现代文明和工业的 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工业的发达摧毁了大地也摧毁了生 命,城市是罪恶的渊源。他曾这样揭示出巴黎的本来面目: “在人世间奇伟的居民 中,巴黎一如其他大城市,只不过是一个漂亮、有教养、健壮、迷人而又腐朽的 无赖。 ”10所以幸福的生活只有到大自然中去寻觅。 在潘神三部曲中,作家在描绘普罗旺斯的大自然的变化时,总是不忘把纯朴 的乡村生活与荒谬、变质的现代城市生活加以对照,充分表露出对乡村生活和现 代文明的爱憎分明的感情。例如山冈中, “一边是蒸汽收割机喧嚣不息的轰鸣, 一边是薰衣草地的荒凉” , “没有什么好事情会从城里来,来的不是带来雨水的南 风,就是催帐的邮递员” ,白庄的人们还是喜欢“从鹿儿山荒野刮来的风,它刮起 来像刀片似地飕飕刺骨,惊走喜鹊,告诉行家老手哪儿有野兔的巢穴。 ” 11;在一 个鲍米涅人中,当城里的小姐太太在音乐会上对单弦管赞不绝口时,老流浪汉 13 阿梅德却放弃了花三十枚苏买来的音乐会座位和咖啡,而去用心倾听一片枯树叶 在风中摇曳带来的悦耳声响; 再生草里的造犁师戈贝尔离开昔日的村庄到城里 与儿子一起生活,因失去精神支柱而孤独地死去,这支柱正是源自于对古老土地 的眷恋之情,而猎人庞图尔坚守在土地上,最终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看到,当作家将目光汇聚到乡野之美的时候,他正视了自然环境与人的 文明程度之间的关系,即人类生存严酷的依赖性,以及在此环境中人有限的文明 程度。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季奥诺没有回避这一切。此外,他在极力体现 人向自然的靠近、融合的同时,也并未抹杀农村社会愚昧冥顽的现实。 如果说,浪漫主义先驱雨果(1802-1885)是从天上俯视人间,批判现实主义 大师巴尔扎克(1799-1850)是从深处剖析社会,那么,季奥诺在潘神三部曲中, 对两种文明的生活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则是站在远处观赏人情世态,用旁观者的 冷静态度抒写着带有浪漫主义色泽的悲喜剧。 作家无意鸟瞰和表现国家或社会的普遍状态,没有在作品中广泛触动丑恶的 资本主义制度,他对现实的批判是比较温和的,远没有前面两位巨人的激情和锐 气。但是季奥诺找到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视角。他描绘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偏 远的山村,一个远离虚伪文明、带有原始气息的远方社会,通过描写那里的乡土 生活,赞美那些古老、原始而淳朴的民风和粗犷、野蛮而豪迈的个性,来批判资 本主义文明对乡土生活的侵袭。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两种文明、两种文化撞击过程 中普通人的命运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理想追求的信念。从这里既可以看到普 罗旺斯过去的人情习俗,人与人关系中的淳朴与和谐,也可以看到社会转型时期 普罗旺斯性格的反映。作家以缅怀的、哀而不伤的笔调赋予它某种诗意,把它与 巴黎文明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感人的真实、坚韧的生命意识和强烈的生存呼唤, 也正是他悲凉而不失昂扬的精神支柱。 2.3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3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0 世纪以来,法国小说家从不同的角度思索和解释人的问题人的生存条 件、人的价值、人的生死等等,并在他们的作品中形象地加以反映。正因为如此, 他们的大部分小说并不以离奇的情节引人入胜,却以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富有 强烈的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对于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