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3页
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4页
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春九年级调研考试质量分析长阳研训中心 刘开双四月中旬的调研考试:对前段时间的复习进行诊断;为后段复习提供依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为中考试题的命制起到“前置预试”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适应中考。对这次调研考试,长阳高度重视,4月19日教育局组织召开考务会,整个考试的组织,如座位排列、学生座次、监考要求、阅卷方式都与中考一样,考试结束后,全县于4月24、25日集中进行了网上阅卷。一、考试结果基本数据1、各等级人数比例参考人数D100-95分E94-90分F89-80分G79-70分H69-60分I59分以下4135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671.62014.971717.373117.771517.3170441.2等级人数分布图分析:合格率要提升。分数的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是理想状态,试题应以客观、全面反映教学内容为准,不必过分去追求分数的正态分布。2、全卷的难度、区分度参考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值区分度信度413523.858.89963.218.90.630.430.9平均分中,选择题均分29分,主观题均分34.2分。整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信度高。信度即测验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最理想的情况是1。但这是不可能的,0.9说明是很可靠的测验。选择题的增加方便了阅卷,便于控制难度,但它对难度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全卷难度决定于命题人手中的笔。3、每小题的难度值小题号分值平均分难度值区分度标准差选121.760.880.320.65221.40.70.560.92321.570.790.410.82421.310.660.40.95521.360.680.440.93621.640.820.380.77721.880.940.190.48821.920.960.110.38921.860.930.220.511021.840.920.220.551120.660.330.230.941221.220.610.520.981321.550.780.490.831421.680.840.470.731521.110.560.690.991621.460.730.50.891721.440.720.440.91821.320.660.680.951921.160.580.740.992020.850.430.340.99填2121.40.70.480.732221.820.910.220.492321.380.690.470.662421.50.750.310.662521.540.770.390.82621.380.690.580.72721.570.790.470.612821.60.80.430.642921.20.60.240.793021.630.820.390.66实31(1)21.50.750.430.6531(2)20.940.470.490.9832(1)21.610.810.410.6232(2)31.570.520.50.9433(1)20.50.250.440.833(2)31.350.450.320.9434(1)31.480.490.621.1234(2)30.380.130.350.93应35(1)21.110.550.590.8635(2)21.20.60.520.7935(3)21.190.60.390.6936(1)30.950.320.751.3536(2)20.990.50.860.9636(3)21.490.740.590.7937(1)41.750.440.811.6637(2)31.190.40.721.24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如试题、教师、学生、学习阶段等,不是绝对的。容易题P难度值0.7以上(蓝色)、中等题难度值0.30.7之间(黄色),较难题难度值0.3以下(红色),就长阳考生的情况看,三类题的比例为44:51:5。区分度越低,说明优生和差生的得分情况越接近。二、试题特点和典型试题分析试题立足学业水平“调研”,坚持以“稳定”为主,注意课改“导向”,突出了“基础”和“能力”两个主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突出“基础”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初中物理教学和评价的核心地位。为此,课标提出的首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纵观调研试题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尽力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再现和记忆。【试题再现】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0的物体没有内能【评析】从考查知识的角度和老师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道好题,一个选择题里考了这么多的概念。但这是难度最小的选择题,区分度也最小,难度0.96,区分度0.11。此题正确选项突出,干扰选项没有似真性,起不到干扰作用,是效度较低的试题。【试题再现】11.自行车上有很多简单机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前闸是一个省距离的杠杆 B.脚踏板是一个省力机械C.车把是一个省力杠杆 D.后闸是一个省力杠杆【评析】这是难度最大的选择题,难度0.33,区分度0.23。这可能是老师没想到的,也是命题人没想到的。题干列出一种交通工具,选项是其某一部件杠杠特点,应选选项隐蔽性强,选项B、C、D都对应选选项造成了很强的干扰。再说,自行车虽然常见,教材中有要求,但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真正了解它。尽管如此,我们觉得这还是比较基础的试题。【试题再现】18. 如图1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B. 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 导体甲的电阻值为5D.在导体乙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评析】难度0.66,区分度0.68。利用坐标图像来反映物理量,揭示物理规律,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干扰项设置比较合理,是效度较高的试题。【再评析】选择题均分29,难度0.73;填空题均分15.6,难度0.78。2、突出“生活”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考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这一理念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注意从生产生活和社会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平时的教学要多联系生活和社会,多关注科技前沿,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多开发校本化作业。【试题再现】30.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水等物质加热,例如_;一种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例如_。【评析】难度0.82;区分度0.39。太阳能热水器走进千家万户。【试题再现】36.某同学家的豆浆机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额定电压220V 电机功率180W额定频率50Hz加热功率800W干豆质量70g加水量1000mL某同学在家制作豆浆的程序大致如下:(水温为25)工作程序加热打浆煮浆防溢延煮工作时间与状态电热器加热8min,水温达到一定温度电机带动刀片高速打浆,共1min电热器加热到沸腾,共2min使豆浆反复煮沸,充分煮熟,共5min解答下列问题:子题难度区分(1)0.320.75(2)0.50.86(3)0.740.59(1)豆浆机在正常工作时煮好一锅豆浆需要消耗多少电能? (2)求出该豆浆机加热时发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3)豆浆机在一次制浆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能量转化?【评析】以豆浆机为素材编制试题,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主要考查:识读铭牌;电能基本公式的计算;电功率、欧姆定律综合运用计算;常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考查范围大,重视应用能力。【试题再现】37.某学校的同学们为灾区捐赠课外书籍,分别捆成二十包,每包书籍质量为30kg。现需要把这些书从一楼搬到二楼办公室存放。(1)若某位老师的质量为70kg,每层楼高为3m,这位老师提着一包书从一楼到二楼,用时15s,求这位老师做功的功率和机械效率。(2)如果这位老师一次提两包书从一楼到二楼,机械效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请说明理由。子题难度区分(1)0.440.81(2)0.40.72【评析】试题情景是生活中常见的,是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过程,以搬东西上楼这一简单的生活活动为背景来考查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使“效率” (机械效率、热机效率、热效率、能量转化效率等)这一课改以来物理考试的新宠,更关注学生的体验,与生活经验联系更紧密。对有用功和额外功概念的理解问题。3、突出“探究”重视“科学探究”考查,突出创新性。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就是说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宜昌市历年的中考尤其重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有的探究试题从生产生活中取材,有的从教材中的实验取材,有的从“知识与技能”领域里某些知识点取材,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考查,突出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探究能力,促进教学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试题再现】3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将实物连接成如图6所示的电路。(1)请你指出图中连接的两处错误_;_。子题难度区分(1)0.810.41(2)0.520.5(2)实验过程中要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应该怎样做,说出你的办法:_。【评析】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这是一道基础实验题,考查了电路连接、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再现】33.近几年,宜昌市的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走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试验次数试验车型车速(km/h)普通沥青路面噪声多孔沥青路面噪声1桑塔纳轿车8085.478.52桑塔纳轿车10092.680.6(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_;_。(2)请你猜想汽车行驶在普通沥青路面与多孔沥青路面上噪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子题难度区分度(1)0.250.44(2)0.450.32【评析】对科学探究的考查从实际问题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噪声这一知识为载体,考查了科学探究要素中的分析和论证、猜想与假设,重点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能力。还考查读图表的能力。【试题再现】34.如图7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某同学选取了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1)此实验需要控制哪个因素不变?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这个因素的?(2)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动能的表达式为,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证明为什么这样做能控制这个因素不变。(小球在斜面上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子题难度区分(1)0.490.62(2)0.130.35【评析】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对“控制速度一定时,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命题人是认真研究了教材中的实验的,转换和挖掘巧妙。以前类似的题目,对于为什么质量相同的两个球从同一高度下滚就能使它们撞击木块的速度相等,或者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下滚,到坡底的速度就不相同呢?多数是含糊其辞,甚至回避。该题有三大亮点:考查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初高中衔接研究。【思考】对于一个试题是否超标,有时很难严格划分,主要看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有人说标准上没写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程标准不是工程标准或药品标准,它规定了主要知识点的要求,但它不能覆盖所有情景下的问题。关键是它所需要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是否超出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再评析】试题除了考查以往考的比较多的实验探究以外,试卷还考查了文献探究(33小题)和推理探究(34小题),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是调研试题最出彩和创新性最强的地方。4、突出“应用能力”除了重点考查了科学探究能力,试题还着重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加大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 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方法。以知识点为载体对能力进行考察,特别注重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24题、35、36、37题都是如此。【试题再现】24.如图3当用力吹纸片的下面时,发现纸片会趴下去。这是因为吹气时,纸片下方的空气流速_,空气的压强_。【评析】难度0.75,区分度0.31。我开始拿到试卷的第一眼,看到这个图,我寻思做错的一定特别多,事实并非如此。说明学生分析能力较强。5、紧扣课标、教材及考试说明。【试题再现】29.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接头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发热,这是因为连接处的电阻_,在_相等时,其发热功率大。【评析】难度0.6,区分度0.24。素材是课标中的举例,教材习题中也有。【试题再现】35.如图8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迅速汽化,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管道内液化。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1)冰箱冷冻室内经常有霜,这是为什么?(2)冰箱工作时,背后冷凝器的温度比房间的温度高还是低?说明理由。子题难度区分度(1)0.550.59(2)0.60.52(3)0.60.39(3)某同学打开冰箱门,想利用冰箱降低房间温度。冰箱工作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是否会降低?请说明理由。【评析】取材于教材中的STS栏目。6、试卷结构与去年中考相比“变中求稳”。变的是:题型结构和分数结构略有变化。填空和应用实践结构没变,选择增加了5小题,实验探究减少了两小题,有利于网上阅卷和难度控制。稳的是:命题风格、内容分布等。注意了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考查的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八年级和九年级所学内容基本均等,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物质约占14%,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3%,能量约占43%,与考试说明中指定的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高度吻合。几点建议:1、选择题、填空题难度稍微降低,促使合格率有所上升。2、继续重视物理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简单综合考查。3、选材更兼顾城乡差异。4、答案设置需更有利于网上阅卷。如33(2)可能是噪声传到小孔里,经过反射被吸收,所以孔越多噪声越小。(3分)评分说明:只要学生答出声波进入小孔后在孔内反射,不能向外传播也可给分。可将3分具体到各个要点。5、“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力的作用”是正确的吗?三、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以下方面:1、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概念、规律模糊;运用基本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差;易受相关知识的干扰;不能将知识正确迁移。如:23小题已知质量、密度求体积,26小题算浮力和体积,27小题算压强,很多学生暴露出计算能力差的弱点。29小题(难度0.6,区分度0.24)第二空错的多,学生对发热功率与电阻和电流的关系非常陌生。31小题(1)磁感线方向发生“碰车”;根据磁感线方向或者磁极间相互作用,标小磁针方向也会出错! (2)很多学生画图虚实不分平时训练不严,作图习惯不好。(画虚线时,中间的间隔大些)33小题第二问答成答不到关键点上,声波的反射与吸收回答含糊,有的猜的是接触面积对噪声的影响,主要原因不在于此。迁移能力不强:影院的燕子泥、下雪后万籁俱寂。2、实验探究目的不明、过程不清,变量控制意识不强。32(2)得分率很低。把换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的目的说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平时忽视了对实验过程真正理解,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理解既要弄清“怎么做”,更要弄清“为什么这样做”。33(1)绝大多数把分析得出结论与猜想与假设混为一谈,缺少变量控制,忽略了“同一辆车车速一定”和“同一辆车相同路面”。3、读题审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36小题学生不能从铭牌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乱套数字,豆浆机工作的四个程序中对应的功率不清楚。豆浆机在正常工作时煮好一锅豆浆的时间弄不准。37小题(2)说理由变成了计算,很多是通过计算来解答,物理思想体现不充分。但是,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如34(2)又不用,无法分析到“小球自由滚下的速度只与高度有关”。4、用物理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强化不够。32小题(1)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不能说成电池的正负极应对调。电压表测量的是总电压不能简单说成电压表连错。如果改成把错的连线画叉,画线改正,正确率会大幅上升,学生心明口不明,用物理语言表述不清。35小题很多学生弄不清楚物态变化中的物质对象,把制冷剂、水蒸气、空气混在一起,是谁凝华、液化、蒸发,是谁吸热、放热,弄的是一塌糊涂。(2)(3)问的前一问得分好,但在回答各自的理由时,找不着“北”了,说了一大通废话,不能找到有效的知识点和物理语言,多数就是把题干中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的重复,没有把“搬”的过程说清楚,更是没有学生从能量方面考虑温度不降的原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说理训练,简要、清楚,不在于答的多。30小题错别字:太阳能热水“汽”(气、机),太阳能电“磁”板,凝“化”等。四、后段时间复习的几点建议中考复习经历了: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打基础,主要是抓标务本,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第二阶段:重点复习上台阶,主要是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归纳迁移,发展能力。第三阶段:综合训练补漏洞,主要是纵横联系,综合补漏;专题训练,全面提高。第四阶段:考前调整稳心态,主要是自学为主,个辅为辅;适度训练,轻装上阵。如何以这次调研考试为契机,抓好后阶段的复习?总的来说是三句话:明确方向抓基础,突出重点抓关键,巧设习题抓训练。1、课堂高效是提高复习备考质量的有力保证。面对学生复习的高原期,老师们千万不能急躁,还是要继续提高复习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珍惜时间、紧张有序,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当堂消化、效果优良”的课堂。【案例】要提高试题讲评效益:一节试卷讲评课的程序试卷讲评之前:老师对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统计,统计错误的人数、姓名,是怎样错的,以及一题多解的答案和思路创新等,增强了评析的针对性。试卷讲评程序:学生拿出试卷,用8分钟看自己做错的试题(不讨论,自主学习,试着用红笔更正)再给5分钟相互讨论一下,进一步解除疑惑(合作学习,兵教兵)师了解还有疑问的学生提问出错误的学生讲解学生还存在的疑问,并变式训练,举一反三。(老师在分析某题之后,“刨根问底”,问错了的学生当时是怎么想的)2、吃透教材,夯实基础。不要把“抓基础”当着口号喊,通过“导学案”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基础进行梳理、构建网络,通过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基础的需求,既要回归教材,又必须通过精当训练加强基础的应用。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要弄清“为什么学习它们”、“怎样研究它们”、“如何运用它们”,真正的把握住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测量?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多问几个“如何”?该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确定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如何进行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的表示?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注意点:再结合实验加深对规律的再认识、再理解。3、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