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 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 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磊 指导教师蓝露怡副教授 中文摘要 在整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两次较为突出的群体性女性创作景观:一是 明清时期江南闺秀创作,一是当代网络女性创作。这两次创作景观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 集聚了相当数量的女性从事文学创作并相互交流,进而形成一种专属于女性的创作氛围。然 而,由于学界对整个古代闺阁文学创作的评价不高,加之明清江南闺秀创作在作品题材、风 格上与李清照、朱淑真等名家之作并没有质的改变,而水准上又大多有所不及,因此往往被 简单归为闺阁文学而未引起评论者的过多关注。至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由于网络文学本身 的新兴性与争议性,因此大部分学者也都倾向于从宏观角度为网络文学正名而鲜少从性别 角度来审视借由网络从事创作的大批女性作者及其作品。 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尽管从时间上看相距数百年,从文化背景上看 经历了五四启蒙和“现代化”的洗涤,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异质因子 但是二者在多个方面仍然表现出了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女性群体相互交流共同从事文学创 作;文学创作作为娱乐和消遣而存在:创作主体多为非职业作者,在创作与发表作品时以 特有的名号与现实世界的身份相区别;作品大多具有情感性和唯美性特质,作品所体现出的 思想内核相类似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给予这两次群体性女 性创作景观以“女性写作狂欢”的命名。 两次女性写作狂欢的出现与存在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从创作主体角度看,明清江南闺 秀创作的主体一一江南闺秀,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的主体一一当代都市知识女性都是各自时 期社会制度的相对受益者。她们都生活在一个都市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占据相对有利的社会 地位;她们大多具备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闲暇的时间去从事文学创 作;她们经历了媒介的蓬勃发展这激发着她们创作的欲望:她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包容 的思想氛围,这使她们受到较少限制拥有较多思与说的空间。简而言之,她们所生活的社 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都为她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这种有利条件并不能抵销男性为主 导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对她们的限制,因此写作成为她们在既定的生活空间 内最大程度地获得快乐与自由,以及超越现实世界束缚的策略性选择。此外。如果说明清闺 秀因囿于闺阁而不得以地抒写个体生活与情感的话。当代都市女性则是在获得了人格的独立 和思想的自由后仍然选择了书写情与美。与女性主义文学尤其是激进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颠 覆男性中心文化不同,当代网络女性创作更多是在肯定女性长久以来被形成自我的基础上展 现着更为普遍的女性的情感与追求,是站在肯定的立场去看待女性所被形成的那些也许不是 本质性的但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女性气质。 从创作的角度看,两次女性写作狂欢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日常生活叙事的回归,对物质 合法性的承认,对个体情感真实表达的肯定以及对传统文学表现手法的继承等,对于当代主 流文化、精英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而当代网络女性创作体现出的既传统又现代的思想 意识,对男性形象温和的平视等,又有助于避免陷入激进女性主义文学二元对立的窠臼。因 此,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在整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 意义。 关键词: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当代网络女性创作 t h ef e m a l e w r i t i n gc a r n i v a l _ a n a b ,s j sa b o u tc r e a t i o no f w o m e ni ni n n e rc h m n b e r sf r o mj i a n n a no f m i n g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c r e a t i o n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w o m e ni ni n t e r n e t m a j o r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sa n dw o r l dl i t e r a t u r e s s p e c i a l t y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s s u p e r v i s o r :v i c e - p r o f e s s o rl a nl u y i a u t h o r :z h o ul e i ( 2 0 0 3 3 7 9 1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t h eh i s t o r yo f f e m a l el i t e r a t u r e si nc h i n a , t h e r ea r et w og r o u p so fw o m e n w h oa r ee n g a g e di nw r i t i n g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ew i t l le a c ho t h e r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o n e i sw o m e no ft h ei n n e rc h a m b e r s ( w h i c hi sa l w a y sc a l l e da sg u i x o u ) i nt h ea r e ao f a n n a ni nm i n ga n dq r n gd y n a s t y ;a n o t h e ri sw o m e n w i r i n ga n dr e l e a s i n gt h e i r w o r k st h r o u g hi n t e r n e tn o w a d a y s i ne a c hg r o u p ,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o m e ng a t h e r t o g e t h e ri nas p e c i f i cs p a c ea n dt i m et op u r s u et h e i ri n t e r e s t si nw r i t i n g ,a n df o r ma i ( i n do fc o m p l e t e l yf e m a l ec r e a t i o na t m o s p h e r e h o w e v e r , t h ec r e a t i o no fw o m e ni n m i n ga n dq i n od y n a s t yf a i l st oa t t r a c tm o s ta t t e n t i o ni na c a d e m i cf i e l ds i n c et h e i r c r e a t i o nh a v en o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si ns t y l ea n dc o n t e n tc o m p a r e d 、v i t ht h ec r e a t i o n o fs o m ef a m o u sa n c i e n tw o m e ns u c ha sl iq i n g z h a oa n dz h us h u z h e n g , a sar e s u l t t h e i rc r e a t i o na r ca l w a y sc a t e g o r i z e di ni n n e rc h a m b e rl i t e r a t u r e a st ot h ef e m a l e c r e a t i o nf r o mi n t e m e t ,m o s ts c h o l a r si n c l i n et og i v et h e i rd e f m i t i o nt oi n t e r a c t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f e wo f 也e mm a k er e s e a r c hi n t o 也el a r g en u m b e ro ff e m a l ew r i t e r sa n d t h e i rc r e a t i o nf r o m p r o s p e c to fg e n d e r 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h u n d r e d sy e a r s g a pb e t w e e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g u i x o ui n m i n ga n dq i n od y n a s t ya n dt h ec r e a t i o no fm e t r o p o l i t a nw o m e ni ni n t e r a c t ,a n d b o t hs h a r e d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b e c a u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u l t u r eh a s u n d e r g o n er a d i c a lc h a n g e s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c h i n aa f t e r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 “5 4c u l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 ”a n d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h o w e v c bt h e s et w of e m a l ec r e a t i o n ss t i l l s h o wm a n ys i m i l a ra n de v e nt h es a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i n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w o m e ni n g r o u p sc o m m u n i c a t e 、析t he a c ho t h e rt ob ee n g a g e di nw r i t i n g ;l i t e r a t t t r ea n dc r e a t i o n a c ta sk i n do f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a n di n t e r e s tt ot h e s ef e m a l ew r i t e r s ;m o s to ft h e ma r e u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w r i t e r s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 c r e a f i o na n dp u b l i c a t i o n , t h e ya l w a y su s e n i c k n a m e st o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t h ej d e n f i t yi n r e a lw o r d :也e i rw o r k ss h o wt 1 1 es a m e t e n d e n c yo fe m o t i o na n db e a u t y -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s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 t l l i s a r t i c l em a k e sl i n eo ft h ec a r n i v a lt h e o r ya d d r e s s e db yb a k h t i nt og i v et h e s et w o f e m a l em a s sc r e a t i o n sad e f i n i t i o na s f e m a l ew r i t i n gc a r n i v a l ”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a n de x i s t e n c eo f t h e s et w of e m a l em a s sc r e a t i o n sa r en a t u r a la n d r a t i o n a l f r o mt h ep r o s p e c to fw r i t e r s ,e a c hs u b j e c to ft h e s et w oc r e a t i o n sa l ew o m e n i ni n n e rc h a m b e r si nt h ea r e ao fj i a n g n a no ft h em i n ga n dq n q gd y n a s t y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i n t e l l i g e n tw o m e n i nm e t r o p o l i s t h e s et w og r o u p so f w o m e na l ll i v ei n 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n dc o m m e r c i a ls o c i e t i e s ,a n dh o l d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h i g hs o c i a ls t a t u e s ; t h e ye n j o yi nr i c hm a t e r i a ll i v e s a n dr e c e i v eg o o de d u c a t i o n , 嬲ar e s u l t , t h e yh a v e s p a r et i m ei nw r i t i n g ;t h e yw i t n e s st h eg r e a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 d i aw h i c hs t i m u l a t e s t h e i rm o t i v e so fc r e a t i o n ;t h e yf a c eam u l t i - d i m e n s i o n a la n da n i m a t i n gt h i n k i n g a t m o s p h e r ew h i c hg i v et h e mf e wl i m i t sa n dt h e yh a v em o r es p a c eo fs p e a k i n ga n d t h i n k i n g i naw o r d , t h e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b a c k g r o u n dp r o v i d et h e mw i t ha b e n e f i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t oe n g a g ei nw r i t i n g b u tt h e s eb e n e f i t sa r cu n a b l et oc o u n t e r a c t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t o w a r d sw o m e ni nr e a ll i r e w h i c ho r i e n tf r o mt h em a i ns o c i a lr u l e s a n dc u l t u r a lv i e w s ,a n dt h e s er u l e sa r em a d ea l m o s tf o rt h ea d v a n t a g eo f m a l e u n d e r s u c hc i r c u m s t a n c e ,w r i t i n gb e c o m eq u i t eaw i s ec h o i c ef o rt h e mt og e tt h ef r e e d o m a n dh a p p i n e s sa sg r e a ta sp o s s i b l e ,a n dt ob r e a kt h el i m i t so ft h er e a lw o r l d w h a t m o r e ,w o m e ni ni n n e rc h a m b e r sh a v et od e s c r i b et h e i ro w nl i v e sa n de m o t i o n s b e c a u s et h e ya r en e g a t i v e l yc l o s e di nap r i v a t es p a c e ,w h i l em o d e mw o m e ns t i l l p r e f e rt os h o we m o t i o na n db e a u t ya f t e rg e t t i n g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 c o m p a r e d 、i t h f e m i n i s ml i t e r a t u r e s w h i c ha r ef o c u so nd e s t r o y i n gm a l e o r i e n t e dc u l t u r ea n d d e n y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f e m i n i n i t i e 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f e m a l ei n t e r a c tc r e a t i o nm o s t l ys h o w s t h ee m o t i o n sa n dp u r s u i t so fo r d i n a r yw o m e n ,a n dt h ew r i t e r sh o l dap o s i t i v es t a n do f f e m i n i n i t i e sw h i c ha r cf o r m e dt h r o u g hg e n e r a t i o n s f r o mt h ep r o s p e c to fc r e a t i o ni t s e l f , t h e s et w of e m a l ew r i t i n gc a r n i v a l ss h o wt h e f o l l o w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r e v i v a l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n a r r a t i o nw h i c hp u t a ne m p h a s i so n d a i l yl i f e ,t h ed i s p l a yo f m a t e r i a ll i f e ,t h er e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e m o t i o n , a n d 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w r i t i n gs k i l l s f r o mt h i sa t t i t u d e ,t h ef e m a l ew r i t i n g c a r n i v a l sh a v es o m e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s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m a i n s t r e a m l i t e m t u r e s m o r e o v e r , t h ec o e x i s t e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m o d e mt h i n k i n ge x p r e s s e di n f e m a l ei n t e r a c t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t h em i l d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m a r lb o t ha r eh e l p f u lt oa v o i d 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e x t r e m ef e m i n i s m i ng e n e r m ,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 s et w of e m a l e w r i t i n gc a r n i v a l si so fc e r t a i nv a l u e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w h o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f e m a l e 】i t e r a t u r e k e yw o r d s :c a r n i v a l c r e a t i o no fw o m e ni ni n n e rc h a m b e r sf r o mj i a n n a n o f m i n oa n dq n od y n a s t yc r e a d o n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o m e ni ni n t e r a c t 独创性声明 y90 2 0 72 学位论文题目:塞性登佳盟星丝堑丛 一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 用磊 签字日期:伽6 年4 - 月莎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硒磊 签字日期:阳o 年妒月厂日 导师签名:垫馋1 k 签字日期:聊z 年中月一7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重盘丛垒童堕一 通讯地址:j 选地墨! ! 丝垒! 二墨二 电话: 邮编: ( 口坶) 白l 剜 协卯住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总有一些揩焙生辉的名字为人们所记取并长久地 津津乐道。她们以不让须眉的才华实践并证明着自身乃至女性的价值。当我们将 目光聚焦于这一批佼佼者时,也不应忽略长久以来为她们的夺目光芒所遮蔽或相 形失色的一群写作着的女性。她们的创作或许因缺乏对社会人生的广泛观照而与 文以载道的主流评价标准格格不入;她们的才华或许难以与李清照、朱淑真、张 爱玲、丁玲、王安忆等女性大家分庭抗礼。但正是有了这一大批写作着的女性, 才使女性文学所发出的女性的声音更为完善、丰富和有力。而从古到今,在由写 作着的女性所构成的文学史中,除了那些才华特别出众被纳入文学正典而得以广 泛流传的极少数之外,也存在着相当数目的女性从事写作并相互交流而形成群体 效应,进而以整体的方式在文学史上留名。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才女们便是这样的一群。尽管女性创作自古有之,但直 到明清时,才有女作家大量出现的记录。在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中,明清以 前所列举的女性作者的总量尚不及明清这两个朝代多。尽管无法清楚计算出明清 时期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的确切数字,但根据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的 估算,仅清代女作家人数就达到3 1 8 1 名。其中,7 0 9 分布在长江下游,也即习 惯意义上所说的江南地区。那么这一大批女性在相对短暂的时期和相对集中的地 区从事写作的现象,本文借用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将其定义为女性写作 的狂欢。 “狂欢”一词来源于西方传统的狂欢节。巴赫金在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以“狂欢化”来描述拉伯雷小说的特征。此后, “狂欢化”成为民间文化乃至当代大众文化的阐释理论。“狂欢化”理论核心有 三:其一是全民性:其二是两个世界,即人们能暂时脱离正统的、官方的、国家 的,宗教的世界而在狂欢节所构筑的特定的时空中释放自我,尽情追求与享受平 等、自由与快乐;其三是狂欢节精神集中体现为人们以反讽、诙谐的方式取得对 现实世界的超越。 本文将明清江南地区女性创作( 主要指闺秀创作) 命名为女性写作的狂欢, 是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一种化用。其一,从全民性到群体性。全民性强调 的是民众共同参予到狂欢节气氛的营造中,在互动中获得狂欢的快感。尽管明清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女性创作主要是受教育的中上阶层的女性,但相当数量的女性作者的出现及她们 问密切地酬唱应和,形成了某种专属于女性的类似狂欢节的群体氛围。其二,同 样存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即前面所述的正统的、官方的世界,并且对于明清闺 秀而言,这个世界还是个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而另一个世界则由狂欢节的世 界转为了文学世界,明清闺秀在文学所构造的时空中取得了另一种方式的狂欢。 写作本身成为狂欢的手段,让她们能突破公私领域的鸿沟,摆脱现实世界道德伦 理的束缚,以笔畅游天下,吐露衷情,从而获得自由、快乐与心灵的抚慰。其三, 诙谐性到唯美性与情感性。诙谐与唯美、情感虽然是截然不同的审美范畴,但都 显示出对主流价值观的某种解构与悖离。在狂欢节中,人们用反讽诙谐达到了对 权威施加于人的种种教条的颠覆,而明清闺秀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感性,唯美性特 征按照传统文学观念,是一种阴性特质,明显迥异于男性长期支配的以理性为核 心、以现实为结构、以思想为宗旨、以严肃为审美主流的美学路线,从而客观上 也对男性为权威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了间接地颠覆。此外,反讽、诙谐文化中所体 现出的自由精神重在肯定本然生活,自然生命原欲及张扬一种快乐哲学。而唯美 性与情感性同样还原了个体对美好事物的天然渴望和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反映了 人性本真的物质与情感欲望,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重精神抑物质、中庸、 节制、个人感情让位于以帝王为代表的国家等主导观点显然是有所柢牾的。 基于上述三点,笔者认为明清江南闺秀创作可以称得上女性写作的狂欢。明 清之前的女性写作大多呈现为女性个体才华的彰显于世,而鲜见群体性女性创作 景观。明清之后,从近代到当代,尽管涌现了众多女性作家,但其创作不再具有 “狂欢”特征。其一,她们大多以职业作家的身份以个体的方式著书立说;其二, 职业作家的身份决定了其绝大部分的创作表现为放弃对一已情感与生活的表达 而更重视对社会的反映与影响,对人们观念形态的更新,甚至对男性占主导的主 流话语的直接颠覆。文学创作对于她们更多体现为干预现实的手段而非自我的渲 泄与满足。 尽管如此,明清江南闺秀创作并非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唯一一次女性写作的狂 欢。时隔数百年之后,这一游走于正统和主流话语边缘的文学现象似乎被奇异地 复制了,而其重生的契机乃是网络。可以说,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形成了女性写作 的又一次狂欢。 事实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也被大量地运用于对当代网络文学及文化 现象的分析中。网络文学及文化的全民性、民间性、平等性、自由性乃至创作中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常表现出的反讽性都是“狂欢化”理论的最直接的体现。而本文将当代网络女性 创作提取出来视作一种女性写作的狂欢,基于以下几点:其一,除了在网络文学 天地,还从来没有其它文学历史空间有如此众多的女性作者参与文学创作,并且 在网络文学世界中取得了完全能与男性分庭抗礼的成绩。其二,存在于主流文学 创作中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身份同样存在于网络文学中。这一方面表现为男性与女 性作者在体裁与风格上的各有侧重。网络文学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戏仿型、 情感型、写实型与幻想型。尽管男性与女性网络作者在这四种类型上均有涉及, 但却明显各有专长。男性更偏好戏仿、写实与幻想,尤其是武侠类、玄幻类作品; 风格上多诙谐幽默式的搞笑与反讽、猛烈尖锐的抨击与颠覆及对欲望的不加修饰 的展露。而女性则更擅长于情感类的作品,并且即使是在运用其他三类体裁时也 多围绕情感而展开。其风格上多细腻唯美、含蓄典雅与温和隽永。另一方面,则 体现为作品反映出的男女视角、意识的不同。比如,男性与女性作者笔下的人物 大多分别从男性和女性各自的角度出发,他们和她们所呈现出的对于爱情、生活 的看法有着鲜明的差异。其三,这点也是对上述两点的一种引申,在网络文学世 界中,女性比男性更有意识地去构筑专属于女性的写作交流空间。这最直接的体 现为,女性原创文学网在数量上远远多于男性原创文学网。以下是通过不同的搜 索引擎获得的女性与男性原刨文学网的数量。在g o o g l e 中,与女性原创文学网 相关的网站及网页有2 5 1 0 ,0 0 0 个,男性只有1 4 0 0 ,0 0 0 个:在新浪的搜索中, 女性的有5 4 ,4 0 0 个,男性的只有8 9 9 个。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当代网络女性创作也具有群体性、情感性、唯美 性的特征。此外,加上,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天然形成了与现实世界有所区别甚至 隔绝的另一个赛伯世界,这也就切合了本文对于女性写作狂欢“两个世界”的定 义。由此,当代网络女性文学的繁荣显然可以视为女性写作的又一次狂欢。那么 相距数百年的两次女性写作的狂欢之间有哪些共同或相似的特征,形成这些特征 的具体原因,以及形成女性写作狂欢在不同历史空间里出现的原因何在,女性写 作狂欢尤其是当代女性写作狂欢的出现对于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何种意义与启 示,这些均是本文将要关注并力图给予答案的问题。 在进一步展开本文的论述前,有必要对明清江南闺秀创作的时间性加以确 定。明清主要指的是明末到盛清。具体而言,明末自嘉靖年间,即民间社会开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拥有较大空间始,而盛清的下延则放在1 9 世纪3 0 年代末。另外,网络女性文 学创作因涉及的网站、作者及作品数目众多,故以下论述中所涉及的作者和作品 主要来自具有鲜明女性特色的晋江原创文学网,以及部分选自极具影响力的椿树 下原创文学网中的女性创作。 本文在对两次群体性女性创作景观进行分析时,主要运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 论( 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 、社会性别理论、德里达“解构”的观点,文 学生态学,以及历史( 包括思想史) 和社会学方面的一些内容与观点。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 作在存在形态、创作态度、作品特质上具有的奇特的相似性进行描述与分析。第 二部分乃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即从明清江南闺秀与当代都市女性外在处境与内 在选择两方面剖析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 的合理性,以及二者问存在着奇特相似性的原因。第三部分则是从创作的角度去 论述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在整个女性文学史中的定位与价值, 以期为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乃至整个主流文学的发展提出不同的思路和可能性。 1 尽管有些学者认为盛清阶段结束于乾隆驾崩的1 7 9 6 年前后,但笔者选择了以曼素恩为代 表的另一批学者的观点,将盛清的结束向后移到1 9 世纪3 0 年代末。因为这是西方军事势力 在中国旧势力范围内兴起和一个时代真正终结标志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 美 曼素恩缀 珍录一一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版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两次女性写作狂欢奇特的相似性 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两次最 具有群体效应的女性创作现象,在相互交流的存在形式上,在创作主体的非职业 性特征及借由创作实现女性作者身份转换上,乃至在各自作品所显示出的情感 性、唯美性特征及作品反映出的思想内核上都存在着奇妙的相似性甚至是相同的 特征。 一、存在样态:结社,女性原创文学网 正如绪论所言,女性写作的狂欢的第一个特征是群体性,即存在相当数量的 女性从事写作并相互交流。群体性除了体现在数量上外,也体现为相互交流的存 在状态。这在明清时期表现为结社,而在当代则是女性原创文学网这一虚拟平台。 诗社与原创文学网构筑了或实或虚的特定时空,让爱好文学,从事写作的女性能 有机会相互切磋,酬唱应和,最终以群体的优势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凡读过红楼梦者,皆不会陌生于此种场景。大观园内,亭台楼榭间,就 着螃蟹,品着佳酿,合着一个“菊”字,众金钗或忆、或访、或问、或供、或咏、 或簪,或寻着“菊影”,或做着“菊梦”。“孤际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把个菊花问得无言可对”,而“空篱旧园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则“把个 忆字烘托出来了”2 。百余回的红楼一梦,结诗社、写诗、评诗俨然成为水做的 女子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寄托。无论是元春省亲时的应匾和诗,抑或是海棠社 里,芦雪庵中的才情挥洒,众才女们皆在诗词的世界中尽情展现着各自的才华、 抱负乃至性格与情感。同时,她们的心血之作也借由宝玉传向家外世界,为贾府 的众女子们赢得美名。 红楼梦里所描绘的图景恰是明清江南闺秀结社生活的真实写照。明清时 期,女性结社主要存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家居式”诗社,类似于红楼梦 中的结社,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女性社团。这类诗社主要由大家族内部或有亲戚关 系及结盟的几个家庭间的女性组成。她们在家内空间组织聚会,出游和交换诗作。 例如,明末清初时,在吴江地区,沈叶两大世家便借由联姻形成了一个以才女沈 2 曹学芹、高鹗红楼梦湖南岳麓书社1 9 8 7 年第l 版第2 8 7 - - 2 8 8 页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修及其三个女儿为核心的家居型诗社,其成员包括宜修的姐妹、兄嫂弟媳、堂 姐妹、侄女、姑母,甚至贴身婢女。她们以结社为名,常聚在一起饮酒、调笑、 游戏、奏乐、赏花、赋诗和评诗。这种家居式诗社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女性团 体。以沈宣修为例,由于女儿的早逝,她有意识地整理和收集女儿的手稿,并分 发给自己所钦佩的江南女诗人。借由鱼雁传书,她扩大了家居式诗社的女性交际 网,同其他才女们建立起了某种基于文学和同为女性的认同感与友情。另一位才 女黄嫒介尽管从未与宜修谋面,但为小鸾( 宜修早逝之女) 的才情与身世所感, 写下了一首应和之作:“夜色青青变柳条,芳魂绝女不能招。当年若见黄皆令, 深怨深愁应自消”3 。 第二种是交际式与公众式诗杜。尽管大部分闺秀及她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 被局限在家内领域,但明清时期也不乏能公开地邀游于社交和公众名利场的良家 妇女。她们因此有机会结成持久的为公领域所认同的女性社团,即“交际式”或 “公众式”诗社。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属以本乡为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杭州 蕉园诗社。在杭州这样一个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圣地,蕉园诗社作为女性社团, 其声望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甚至带着“一种公众制度的能见性而得到了自己的 正式名称蕉园七子4 。她们游弋于景色优美的西湖并在游船上进行诗会:她 们视女性写作为一件极自然和值得骄傲的事业,纷纷出版选集,凭一已之才学在 家外世界博取声名。应当说,明清女性的结社( 无论是公众的还是家居式的) , 将写作着的女性团结起来,使她们更容易树立起自己的才女形象,同时也利于吸 引更多的女性投入到写作中来,构建起以文学为基础的女性文化。 从明清到当代,舞台的布景换了一茬又一茬,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有的 东西却以另一种形式被继承下来或者说是获得重生。当下各类女性原创文学网的 存在就是在虚拟空间内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结社。以下将以晋江文学原创网为例来 分析当代女性尤其是都市女性是如何实现数字空间内的结社的5 。在这个由女性 组建,女性所参予的虚拟文学社团里,散居于各地包括海外的女性聚集在一起, 实践着网络时代的酬唱应和。 ,叶绍袁编彤奁续些载于午梦堂全集下上海贝叶山房1 9 3 5 年出版第6 页 4 美 高彦颐闺塾师一一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版 第2 3 4 页 5 网址:h t t p :w w w i j w x c c o m ( 以下不再另作说明) 选择晋江的原因首先在于她有别于辖 树下等综合性的文学原创网体现出明显的女性特征:其次在于晋江原刨文学网版块的设置, 作者的素质、作品的质量、积累的人气及其影响力较同类网站占有一定的优势。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一,如同诗社往往会确立一个主题,如红楼梦中的海棠,菊花,晋江 文学原创网也会时常举行主题征文活动。有趣的是,尽管主题常常与节日有关, 但被选为主题的往往是那些最具中国传统特点或者是具有女性特征的节日,如七 夕、中秋、母亲节。其二,如同红楼梦众女子在赋诗结束后会一一点评,分 个高低,当代的女性网络作者借助网络的互动功能,也会在阅读后的第一时间发 表对该作品的感受、意见与想法。常常一部好的作品,在连载尚未结束时,每一 章的后面就已经有数十篇甚至上百篇的即时点评。此外,网站内也专门设有书评 版块,专门列出一些见解独到、不乏专业性的评论,如后现代让我思考直面 当代都市女性孤独、渴望自由却又为世俗所拘的矛盾心态。而人的两面:能看 见的与看不见的着意于对作品人物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塑造与认识。其三, 正如古代诗社女性间会交流自身创作心得,如用了何个典故,化用了哪旬诗的诗 意,晋江文学原创网也专门设有作者访谈版块。这些作者并非文坛上的某位大家, 而全都是在原创网上因作品而为网友们所认识并为大家所称道的写手。她们常常 就某个主题在线回答文学爱好者关于创作技巧方面的问题。例如施定柔谈作品理 念与人物,青枚谈想象与小说情节,蒋猫谈历史题材小说的写作技巧。这些交流 也许并不深刻,但却是各自写作体验的真实再现;这些技巧也许并不见容于主流 文学理论,但因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而具有原发的生命力与活力。 从上述对明清诗社与当代女性文学原创网的考察与描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明清女性诗社与当代虚拟空间中的女性社团,在本质上都是为女性构建起 了一个以文学为号召,以女性为主体的相对自由的时空,实现了女性从现实世界 向文学世界的转化。在她们自己的领地中,她们以女性和作者的身份相聚,以真 正女性的而非男性的替代者身分去从事写作。 二、创作姿态:身份转换月乍职业性 在诗社及女性原创文学网这一特定区间内,女性获得了另一种身份。她们不 再是父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也不再是银行职员、杂志编辑或者 是公关小姐,而只是萌动着创作激情的诗者与作者。体现这一身分转化的关键则 是她们在诗社中特有的名号或在虚拟空间内由自己命名的i d ( i d e n t i t y 网络身 份证明) 。 红楼梦初结诗社时,起名号成为首要的仪式。它是众金钗们摆脱姐妹叔 嫂的俗名,成为“诗翁”的重要一环。于是,在诗社的时空中,她们成为“潇湘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妃子”、“秋爽居士”、“稻香老农”与“蕉下客”。与此相应,明清闺秀在赋诗作 词时也常常自封名号。如吴胎号“冰蟾子”,王筠号“绿窗女史”,顾贞立号“避 秦人”等。 网络作为一个纯粹虚拟的空间,本身就意味着与现实世界身分的某种隔裂。 但虚拟的身份并不意味着虚拟的自我。没有了现实世界道德伦理等教条的束缚,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反而更能展现出自己的真性情与赤裸裸的想法。而i d 作为 虚拟世界的身份证明不是由他人而完全是由自己来决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命名者真实的自我或是想要成为的那个自我。在晋江文学网上,作为作者而被 称呼的众多形形色色的i d ,或俏皮、或优美、或无厘头、或复古,往往与她们 作品风格及作品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性情秉赋相呼应。如同潇湘妃子之于黛玉,蕉 下客之于探春,于是有了“梦想周游世界的”盈风:“心里住着一个小巫师”的 海地;“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敬重丞相的思,怜惜太白的真,欣 赏丹枫的痛,于是将种种渴望化于笔下,凝结成文字,便是剪不断的思绪,淌不 完的大河”的青枚。 借由名号而获得的另一个身份仿佛是狂欢节上人们扮演角色时佩戴的那张 夸张的面具,使女性能够用文字倾泄所思、所感、所想、所梦。必须指出的是, 古代男性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名号,并且许多职业作家也偏好用笔名来发表作品, 但这类名号或笔名与明清女性在诗社时所使用的名号是有区别的。区别的关键在 于是否具有二重性。古代,男性的名号与名、字是可以等同与互换的,不存在身 份的变更和家内世界与家外世界之别。诗人、政治家或商人,丈夫、儿子和父亲 是可以完全统一于一位男性身上。而古代女性当她在诗社中以及出版自己的作品 集而使用名号时,则有意抛弃了或是被动地被抹杀了囿于家内世界的那个女性身 份,从而获得了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在家外世界为公众所承认的作者身 份。此外,在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世界中,男性和女性皆有自己的i d ,而i d 也 往往反映出一定的性别意识。比如女性作者的i d 大多偏阴柔优美,如婉兮清扬、 晓月听风,或者是具有明显女性意识的i d ,如蒋胜男。与此相比照,男性写手 的i d 则更为阳刚,如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尽管网络世界所具有的虚拟性 使男女这一性别身份在互联空间内可以随意更改,但在网络文学创作中,作者大 多不会有意掩盖或转换自己的性别身份。 双重身份恰好彰显出明清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的非职业性特征。尽 管明清闺秀中也有将写作视为职业需要的良家妇女,如闺垫师( 她们以写作来突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显自身才华,籍此获得成为女教师或女伴的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