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动宾式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法结构体,它们既具有一般动词的基本特点,又可以像动宾短语一样进行扩展。无论是在汉语语法本体研究领域,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计算机语言的运用中,动宾式离合词都越来越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语法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应用语言学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运用“三维语法”( 即三个平面) 理论,运用静态和动态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结合人类认知特点加以解释。在回顾、总结并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动宾式离合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合时为词,离时为短语”的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而我们则认为“离时为短语”的说法有些不妥,认为“合时为词,离时为临时短语”更为恰当,且在动宾式离合词内部存在连续统状态,即语言中存在些介乎短语和动宾式离合词之间、动宾式离合词和词之间的中间状态。本文在动宾式离合词的成因及句法特点等方面更为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前人忽略的某些问题上,如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之一前后语素倒置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作为对前人研究的一个补充。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尤其是配价问题分别从动宾式离合词“合”与“离”的角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另外,动宾式离合词合时大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统计数字说明,在实际运用中,一少部分动宾式离合词却可以带宾语,且这些动宾式离合词带上宾语后结构上都不能再扩展,而它们能够带宾语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最后,根据实例考察,动宾式离合词并非全部可以进入某种旬式( 指“得”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自由运用,而是必须符合特定的要求。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性质成因句法语义宾语句式语用功能分类号:h 1 4 6t h ev e r b -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i st h ep a r t i c u l a rg r a m m a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i th a s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g e n e r a lv e r b ,a n dc a l lb ee x p a n d e dl i k eav e r b o b j e c tp h r a s e w h e t h e ri n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g r a m m a ri d e n t i t yr e s e a r c ha r e a s ,o ri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a n dc o m p u t e ru s e ,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b e c o m i n gak e ya n dd i f f i c u l t y , a n dt h e r e f o r et h i si s s u en o to n l yi n v o l v e st h es t u d yo fg r a m m a rt h e o r ya s p e c t s ,b u ta l s oi n v o l v e st h ei s s u eo f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w i t h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v a l u e t h es t u d yi sd e v e l o p e dm a i n l yb a s e do n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g r a m m a r ”t h e o r y ,c o m b i n i n gt h es t a t i ca n dd y n a m i cm e t h o d so fa n a l y s i sa n dp r o b l e m s o l v i n gr e s e a r c h ,a n di n t e g r a t i n gh u m a nc o g n i t i v ef e a t u r e st oe x p l a i nt h ep r o b l e m s i nr e c a l l i n ga n ds u m m i n gu pt h er e s u l t s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w es t u d y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m o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f r o m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a n dp r a g m a t i c s t h e r eh a v e b e e n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a b o u tt h en a t u r eo f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 ,b u tm o s tp e o p l eb e l i e v ei ti si n t e r m e d i a t es t a t eb e t w e e nw o r d sa n dp h r a s e s w et h i n kt h a tt h ev i e wo fb e i n gp h r a s ew h e ni ti se x p a n d e di sn o tp r o p e r ,i ti sm o r ea p p r o p r i a t et os a yt h a ti ti sw o r dw h e ni t st w op a r t ss t a n dt o g e t h e r , a n dp h r a s et i m e l yw h e ni ti se x p a n d e d w es u m m e du pt h er e s u l t so f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t h ec a u s e sa n ds y n t a xf e a t u r e so f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m o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a n ds t u d i e dt h ef e a t u r e sw h e ni t st w op a r t si su s e dr e v e r s e l yw h i c hi sn e g l e c t e db e f o r e i na d d i t i o n ,w es t u d i e dt h es e m a n t i ca n dp r a g m a t i cf e a t u r e so f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e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s i t u a t i o nw h e n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h a sa no b j e c t t h es t a t i s t i c ss h o wt h a tj u s tas m a l ln u m b e ro ft h e mc a nh a v et h e i ro b j e c t si np r a c t i c a ll a n g u a g e ,a n dt h e nt h es t r u c t u r ec a nn ol o n g e re x p a n d f i n a l l y , w ef i n dt h a tn o ta l lt h e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 sc a nb ef r e e l yu s e di nac e r t a i ns e n t e n c e ( h e r er e f e r r i n gt o ”d e ”s e n t e n c e ”b a ”s e n t e n c ea n d ”b e ”s e n t e n c e ) ,b u tm u s tm e e ts p e c i f i cc o n d i t i o n sb e f o r et h e yc a n k e y w o r d s :v e r b o b j e c t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w o r d ,n a t u r e ,c a u s e s ,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o b j e c t ,p r a g m a t i c s引言i 、本文研究对象说明本文所研究的动宾式离合词是指两个语素之间具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可以扩展的双音节复合谓词。如:“革命”、“帮忙”、“伤心”、“丢人”、“贷款”、“回信”。这类词的前一语素一般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语素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用符号记做v o 。v 称为动语素,绝大多数是动词性的,一部分是形容词性的;0 称为宾语素,绝大多数是名词性的,少部分是形容词性的或动词性的。这类词可以扩展,是指两个语素之问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如:打仗打了一仗,甚至可以前后语素倒置,如:操心心都快操碎了。另外,“鞠躬”、“睡觉”、“游泳”、“洗澡”、“跳舞”等词虽然古代汉语中属于联合结构,但现代汉语中已经把它们看作动宾式,所以,也在本文研究之列。不可扩展的双音节动宾式复合词,如“动员”、“得罪”、“洗尘”等,以及两个以上音节可以扩展的动宾式复合词,如:“开玩笑”、“磨洋工”、“出洋相”等,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2 、研究意义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言结构体,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许多特点,而动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中最具代表性、数量最多的一类,上世纪4 0 、5 0 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注意并对之进行讨论和分析,8 0 年代人们对动宾式离合词开始进行专题研究,并大都集中在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分类、句法特点等方面,研究内容零碎,不成系统,且有些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未达成共识。所以,对动宾式离合词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规律,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的本体研究。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语法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对内、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机器对自然语言的处理等应用语言学。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动宾式离合词既可以像一般动词那样使用,又可以像动宾短语一样进行扩展,且扩展形式复杂多样,几乎无规律可循,所以,始终是学与教的一个难点。留学生说话、造句或者写作时总会出现如下错误的句子:( 1 ) 明天我要见面同学。( 2 ) 他们聊天了很久。( 3 ) 我昨天睡觉不着。而机器对自然语言处理时,尤其是进行翻译时,汉语中的离合词总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因为,离合词在分开使用时不能按照一般动词那样进行翻译,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方可。因此,对最具代表性、数量最多的动宾式离合词进行详细而深入的研究,掌握其使用规律,可以澄清许多问题,有利于现代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而且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机器翻译。总之,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价值。3 、语料来源本文除了大量引用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 杨庆蕙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 和以往有关离合词研究的文章( 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中的例子外,摘用了文艺作品和人民日报( 1 9 9 5 1 9 9 6 ) 的例子,文艺作品有:老舍短篇小说集、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王朔渴望、痴人、空中小姐,苏童三盏灯、玉米爆炸记、灼热的天空、新天仙配,钱钟书围城,池莉来来往往,柳青创业史,丁隆炎冬夜。另外还有一些作者加工自造的句子。2第一章动宾式离合词研究综述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词,前后语素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前一语素一般表示动作,后一语素一般为动作支配对象,两个语素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进行扩展,有时甚至前后语素可以颠倒,如“吃亏”、“打仗”,我们称这类词为动宾式离合词。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1 9 4 0 年,陈望道注意到“上当、捣乱、生气、随便”等词的“对象辞”总是“插在成语中间”。1 9 5 7 年,张寿康在略论汉语构词法中提出了“离合动词”概念。由于汉语中的离合词绝大多数是动宾结构的,2 0 世纪8 0 年代人们逐渐注重对动宾式离合词进行专题研究,像对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范围、成因以及语法特点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描写得更为细致。但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内容大都比较零散。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频繁交往,以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动宾式离合词研究逐渐成为汉语教学和机器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动宾式离合词作更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我们首先对以往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作一个总结和评述。1 1 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和范围动宾式离合词既可合又可离,合时它与一般动词的特点基本相同,如可充当谓语,后可加助动词“了”,可接受副词的修饰,可以肯定否定形式相叠等。离时它与动宾短语的特点相同,如内部结构关系都是支配被支配关系,且两个直接成分之问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即可以扩展。虽然人们都认为这种语法结构体“合时是词”,并以“离合词”的概念来表述它,但是对于其性质和范围的确定分歧很大。总的来说,关于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人们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看法:1 i 1 “词”说持“词”说观点的人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不管是合还是离都是“词”。像钟本康( 1 9 5 5 ) 根据动宾式离合词其中一个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认为动宾式离合词是词,而不是短语,如“打仗”中只有“打”可以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仗”则不能,所以,“打仗”不管分、合都是词。李清华( 1 9 8 3 ) 也把动宾式离合词称为特殊的词。赵金铭( 1 9 8 4 ) 根据动宾式结构体的内部结构关系并结合外部语法功能的区分方法,进一步论证了动宾式离合词是词,而不是短语,并进一步界定了动宾式离合词的范围。他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注明的可以扩展的动词性动名组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归入词。而认为一小部分由自由语素组合的可以扩展的动名组合如“爱国、办事、吃饭”等,“归入短语类更合适”。陈光磊( 1 9 9 4 ) 也根据“宾不离动,动不离宾”,“组合相当固定”,却又可以有限扩展的特点,将动宾式离合词称作“离析性词”或“离合词”。赵淑华、张宝林( 1 9 9 6 ) 也认为动宾式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但不同于一般的词,而是比较特殊的词,并将合的形式称为“原式”,将离的形式称为“变式”。他们为鉴定动宾式离合词确立了四个标准:组合成分中含有黏着语素的、搭配严格受限的、非动宾而用如动宾式的、可以扩展又兼属名词或形容词的,只要符合其中一条的可离可合的动名组合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实质上这同赵金铭的鉴定方法如出辙。这种方法较为科学、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没有将意义、语感等因素考虑在内。刘顺( 1 9 9 9 ) 、吴道勤、李忠初( 2 0 0 1 ) 根据动宾式离合词意义的凝固性和扩展的有限性认为它属于词的范畴。吴道勤、李忠初还根据音节、意义、功能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动宾式离合词的界定大致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动名组合只能是双音节的,具有无法分割的专门词义,而且必须能够按照动宾短语的方式进行扩展、位移或重叠,一般不能再带宾语等。这是语言学界大多数人所采用的划分词和短语的方法。但是“不能再带宾语”说法模糊,未明确是分离使用时不能再带还是合时不能再带宾语。1 1 2 “短语”说持“短语”说观点的人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不是词,而是短语。像王力( 1 9 5 3 )根据词的内部一般不能扩展这一语法特征指出:“说话”和“走路”在汉语里应该是仂语( 即短语) ,因为同时有“说大话”,“说错了话”、“走大路”、“走小路”等等形式,动词和宾语是分开了的,即可以扩展。钟锓( 1 9 5 4 ) 说:“打仗、打架等,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吃饭、打人相近,而和动员等词相反。可见这些词组还没有变成词。只是它们不但常用在一起,而且拆了独用,那个宾语就换了意思。可是因为在用这些词组造句的时候,语法上的特点与吃饭等词组是相同的,所以我认为可以把它t l n t t 做两个词,只要说明它们常常结合用在一起的这一特点就行了。”吕叔湘( 1 9 7 9 ) 认为:从词汇的角度看,“睡觉、打仗”等等都可以算作一个词,因为这些组合只有单一的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可是从语法的角度看,不得不认为这些组合是短语,因为这种组合的语法特点跟一般的动名组合没有什么两样,它们的成分可以拆开,甚至可以变换位置,如:“睡午觉”、“觉睡够了”,“打胜仗”、“仗打赢了”。所以,“这种例子最好归入短语”。1 1 3 “中间状态”说持“中间状态”说的人认为动宾式离合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即所有的离合词都是合时为词,离时为短语。像王松茂( 1 9 5 6 ) 就曾提出“破裂词”概念,指的就是“动宾法”构成的双音词,如“理发”,他认为这些词破裂之后,能成为两个词,而且在语法上能成为两个成分。陆志韦( 1 9 5 7 )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合起来是一个词:在同形式的结构里,两段分开了,就是两个词”。4也就是说动宾式离合词“合时是词,离时是短语”。张寿康( 1 9 5 7 ) 还认为这类词“可以命名为离合动词,”。赵元任( 1 9 7 9 ) 则将这类词扩展时称为“离子化”。史有为( 1 9 8 3 ) 说:“洗澡之类的语素组合大都可作有限的扩展,即大都具有可分离性,应当仍为短语。只是这样的短语又与一般的短语有些不同,因此,可以叫做粘连短语”。他又说:“它们是接近词的一种短语。是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成分”。朱德熙( 1 9 8 2 ) 、胡裕树( 1 9 8 1 ) 、卢福波( 1 9 9 2 ) 、刘叔新( 1 9 9 5 ) 也都采取这一观点。卢福波( 1 9 9 2 ) 根据动宾式结构体的语法功能对动宾式离合词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他采用扩展法、换位法、提问法、造句法等检验手段进行鉴定分析,认为:出差、结婚、作文等一类动宾式结构单位介于词和短语之间,属于“准离合词”;脱节、鞠躬、插手等大多是由单用语素和非单用语素构成的,分离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典型的离合词。范晓( 1 9 9 6 ) 认为:“有些组合明显是词,有些组合明显是短语,还有一些组合是词还是短语不是很明显:它们又像词,又像短语,处于中间状态,例如打仗、洗澡之类的组合,便属于这种情形:这种中问状态的组合是一种特殊的词,不妨称之为类短语词,可简称为短语词一。上述三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动宾式离合词这一语言现象的。“词”说主要从静态角度着眼,把动宾式离合词看作静态的语言备用单位,所以更多看到这类语法结构体所具有的词的特点。“短语”说主要从动态角度着眼,把动宾式离合词进入句子时可以扩展的动态特点当作这类语法结构体的主要语法特点。“中间状态”说从语法结构体中结构成分的分析这个角度着眼,认为这类语法结构体合时是词,离时是短语。8 0 年代以后,大多数人都认同了最后这一观点。然而我们认为动宾式离合词“离时是短语”是有问题的,理由有二:第一,动宾式离合词“离”的形态只存在于动态交际场合,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短语并不相同。正如刘顺( 1 9 9 9 ) 指出:“离的场合只能发生在交际过程中,这时的离合词带上插入成分就成了使用单位、动态单位,不能认为是分离的词”。这也就是说,动宾式离合词“离”时构成的“短语”与平时人们所说的短语并非完全一码事。第二,许多动宾式离合词中含有的非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若离时是短语,分离后这些非自由语素如何能成为独立的词呢?从以上分歧,可以看出,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和范围长期以来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它们到底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还是动宾式短语,则更是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怎样看待动宾式离合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深入的分析。1 2 动宾式离合词的句法特点上文提到人们大都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合时为词”,并认为合时的动宾式离合词基本等同于动作性动词,具有一般动作性动词的基本特点,但它又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也是许多文章在研究中所提到的,例如:( 1 ) 大多数都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极少数虽可以带宾语,但带上宾语后结构上一般不能再扩展。( 一些动宾式离合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或者后面带副词性补语,当带时量补语和程度补语时,要重复前一个语素。( 3 ) 可以直接修饰限制名词或动词,不需要加结构助词“的”或“地”。( 4 ) 在一定的语境中,动宾式离合词的动语素可以作为词来单独回答问题。( 5 ) 重叠方式是动语素部分重叠,常为a a b 式,还可以“a a b 式”、“a不( 没) a b 式”重叠。如要强调动作完成要加助词“了”时,要加在重复的动词性语素中间。) 可以删除?动宾式离合词分离时的扩展形式是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热点,概括起来,人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 可插入“了”、“着”、“过”、“的”等助词赵元任先生( 1 9 7 9 ) 、黄小萍( 1 9 8 2 ) 、李清华( 1 9 8 3 ) 等都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两个语素中间插入“着”、“了”、“过”是其扩展的基本格式之一。李清华还进一步讨论了插入不同的时态助词的表达作用:如果强调动作已经完成,用“了”扩展。这种情形,一般有句尾“了”,或者后边还有其它动作紧接着发生;如果强调的是动作的持续,用“着”扩展;如果强调的是过去的经历,用“过”扩展。这三种情形都是“当强调离合词的构词成分动词性语素所代表的动作时”所作的扩展。他还指出:能用“着”扩展的离合词,比用“了”和“过”扩展的数量少。卢福波( 1 9 9 2 ) 则进一步对比了“了”插入两个语素中间和用于词后时表义上的细微差异:“了”居于两个语素之间,强调的是行为的完成;居于词后时,表述的是事件的完成。他还指出,“着”和“过”如果用于两个语素中间,动宾式离合词则不能再带宾语。饶勤( 1 9 9 7 ) 则对插入“着”时的情况做了补充。他认为,插入“着”除了可以表示动作正在持续或进行以外,也可表示动作完成后的一段持续状态。插入“着”后变得不自由,要想自足,须进入“正呢”格式或作联动谓语的第一动,且插入“着”后不能再同时插入补语,但有部分离合词能同时插入定语。韩明( 2 0 0 3 ) 认为能插入“着”的离合词一般是可持续性词语。另外,史锡尧( 1 9 9 1 ) 认为“毕业”、“结婚”等动宾式离合词,在前面有一些词语的情况下,中间可以插入结构助词“的”。这里助词“的”表示时态。( 2 ) 可插入补语很多人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的补语成分往往是表时量的数量词语、趋向动词等。赵元任( 1 9 7 9 ) 把表时量的数量词语却归为“宾语的修饰语”,如:“得戴三年的孝”,他把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正反问的形式等也看作是插入“补语”的形式。李清华( 1 9 8 3 ) 、喻芳葵( 1 9 8 9 ) 等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词语作前面的动词性语素的补语时,起补充说明作用。卢福波( 1 9 9 2 )讨论了动宾式离合动词与趋向动词“起来”结合时的位置特点,认为只能将“起来”分开来,置于名词性语素前后。饶勤( 1 9 9 7 ) 详细讨论了动宾式离合词在插入“了过”后再插入补语的情况,认为直接插入个补语,趋向补语上的能力最强。当插入的补语是单音节词时,常常是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且要紧跟在v 后,放在“了”前,形成“v + c + 了+ 0 ”的格式。另外,王素梅( 1 9 9 9 )对插入补语情况作了补充:认为单音节动词中的“完”和形容词中的“好”插入v o 中作结果补语的能力最强;在v o 中插入“得”或“不”并同时插入结果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3 ) 可插入定语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的定语成分常常是代词。赵元任( 1 9 7 9 ) 认为插入“你的”、“我的”、“他的”等代词时,“你、我、他”是动宾复合词的领格宾语,是动作的对象。赵金铭( 1 9 8 4 ) 、赵淑华、张宝林( 1 9 9 6 ) 也基本持同样意见。饶勤( 1 9 9 7 ) 则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人称代词“你的”、“我的”、“他的”时分两种情况,代词为实指时,是指动作涉及到的人,这时口语中常常省略“的”。而插入的代词和它所修饰限制的宾语的关系,有的是领属关系,如“伤了他的心”中“他的心”;有的只是在形式上构成了一种修饰、限制关系,代词后边的宾语只是个领格宾语,如“帮他的忙”中“他的忙”。代词虚指时,整个格式表示使别人做某事,或者是用一种不太客气的语气要求别人做自己的事,不要关心其它事。这时,格式中的“的”不能省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代词只能用“你”或“他”,如“睡你的觉吧”。段业辉( 1 9 9 4 ) 则提出异议,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疑问代词“谁”一般都是实有所指,后面经常带“的”:而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疑问代词“什么”经常用于虚指,多表示语气,后面却不能带“的”。饶勤( 1 9 9 7 ) 则进一步细致讨论了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代词“什么”时的情况。他认为当动宾式离合词的宾语素“0 ”是名词性时,整个格式有歧义,既能表示疑问,又能表示不满意或不屑的语气,但重音不同,例如“上什么课? ”,表示疑问时,重音在“什么”上,而表示不满意或不屑的语气时重音在动宾式离合词的动语素“上”上。而当动宾式离合词的宾语素“o ”是形容词性或动词性时,这种格式只表示不满、不屑和否定的意思,没有歧义。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的定语成分也可是数量词语。李清华( 1 9 8 3 )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的数量词语对后面的宾语有修饰限制作用,位置不能随意挪动。饶勤( 1 9 9 7 )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词语作定语只可能有一个位7置,即紧挨着宾语。如果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词语后形成“v + 数+ 量+ o ”格式,那么数量是实指的,整个格式所表示的意义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动宾式离合词中间只插入一个“个”,形成“v + 个+ o ”格式,整个格式表量含义很弱,这里的“个”只是个衬字,更多地表现出随便、短暂、轻松的语气。王素梅( 1 9 9 9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短语表示宾语的数量时,如果v 后已经带了“了”、“着”、“过”,那么,数量短语要放在动态助词之后,数词是“一”的时候,可省略。付士勇( 2 0 0 1 ) 认为,插入量词“个”或“点几”的,表示数量少。插入“点儿”的离合词,还可以表示“劝告、责备或提醒”的意思。另外,王素梅( 1 9 9 9 ) 讨论了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形容词作定语的情形,认为插入的定语是对宾语素的性质、状态进行描写。插入的形容词,多是单音节的,“大”的能力最强。f 4 ) 可插入混合成分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成分时,并非只能插入某种单一成分,而是同时可以插入多种成分,表现出很大的复杂性。李清华( 1 9 8 3 ) 就注意到很多动宾结构的离合词两个语素中间,在加了“了”或“过”的同时,还能同时加数量词语。许多研究者还列举出了一些复杂的扩展格式,如黄小萍( 1 9 8 2 ) 、饶勤( 1 9 9 7 ) 等。( 5 ) 前后语素倒置许多人注意到前后语素倒置也是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之一,但对此形式特征并未进行详细分析。赵元任( 1 9 7 9 ) 只提出动宾式离合词前后语素有的可以倒置,有的不能。黄小萍( 1 9 8 2 )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前后语素倒置是一种变形扩展,在插入成分后,改变了原有的动宾关系,且在不同程度上使语言加强了某种语气,增添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赵金铭( 1 9 8 4 ) 则指出了前后语素倒置的条件,即有一小部分动宾式离合词,在名词性语素前加上修饰语之后,可以倒过来。饶勤( 1 9 9 7 ) 认为前后语素倒置是动宾式离合词的一种高级扩展形式。理由是它必须经过一次扩展后才能实现。这种扩展形式只有在上下文问答句中才能单说,大多数情况下,加上后续句才能自足。1 3 动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点及成因1 3 1 动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点由于对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并且人们几乎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动宾式离合词的句法特点的描写方面,在动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点方面,除了配价问题外,几乎没有人进行研究。袁毓林( 1 9 9 8 ) 在讨论准- - 5 动词的配价情况时涉及到诸如“结婚、吵架、说情、道歉”等动宾式离合词的配价问题,他根据动词配价属于句法平面的原则,认为这些词是“准二价”的。因为这些词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共现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即动词无法直接支配另一名词性成分,因而只能看作动词的一个准价。陈昌来( 1 9 9 9 ) 也曾涉及到动宾式离合词的配价问题。他根据配价属于语义平面的原则,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应是二价动词,因为动宾式离合词自身能分离出宾语来,即在动词中间插入一定成分扩展为动宾短语,如:说谎:说过谎、说了一次谎。他认为,从扩展式看,分离出来的宾语明显是原来动词动语素的支配成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移到动语素之前,可见,两者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句法上都有支配的关系,因而,分离出来的宾语是动词的一个价语,“说谎”类的动宾式离合词就应是二价动词,而互向动宾式离合词如“结婚、谈话、见面、吵嘴、通信”等价类可处理为三价的。但他又说,由于这类词“本身是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物,因而它们的配价能力也是模糊的。不过着眼于语义角度,我们倾向于称它们是二价动词”,也可认为“扩展时是二价,不扩展时一价”。以上这些关于动宾式离合词的配价问题的讨论,只是偶尔涉及,零散而不成系统。而对动宾式离合词配价问题的专门研究,除了饶勤( 2 0 0 1 ) 外,也几乎没有人涉及。他依照“句法一语义”的动词配价原则,认为就现代汉语不带宾语的离合词整体来看,应该是一价动词。因为动词直接支配的名词性成分,必须在句子中占据主语、宾语的位置,同时必须同动词有显性语义关联。而语义特征为+协同性1 和【+ 指向性】的两类动宾式离合词虽然一般有两个格:施事格和与事格,但只有施事格处于主语位置,是动词的必有成分,与事格由介词引出,不占据主宾语位置,所以只能是可有成分,不是动宾式离合词的一个价。虽然有时+ 协同性1 动宾式离合词语义上所联系的两个名词性成分能够同时出现在句首,不用介词引出,但这时位于后面的一个名词性成分成为主 旧1 。 旧l t l 语中的一个成分,句子也不再是简单句,不能成为配价分析的依据,如“二班我们拔过河了”,“拔河”仍是一价的,因为与事“我们”是主谓谓语中的主语,“二班”成为句子的大主题,与谓语中的动词“拔河”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它的一个价语。而其它的动宾式离合词除了一少部分可以带宾语是二价动词外,在句法和语义上一般只联系一个名词性成分,都是一价的。因此,动宾式离合词总体上看是一价动词。以上对动宾式离合词的配价分析,是以不同的配价理论为根据的,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们认为,动词的配价属于语义平面。但由于动宾式离合词的可合可离的特殊性,其配价需要进一步具体而系统的分析。1 _ 3 2 动宾式离合词的成因为什么会出现离合词这样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结构体呢?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张理明( 1 9 8 2 ) 受丁声树( 1 9 6 1 ) 的启发,考察了动宾结构离析的内部原因,认为“因为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本身已有一个直接宾语,而有时所表示的动作又往往影响到人,为了把受影响的人设法表现出来,所以就常常需要拆开使用,中间插入必要的成分”。1 黄小萍( 1 9 8 2 ) 认为有两个原因使得动宾式离合词在以词的完整性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拆开使用。第一,动宾式离合动词构词成分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它们能够像单音节动词、名词一样,具有跟宾语、带补语、有定语的能力,由词扩展为词组。第二,表意和修辞等表达的需要促进了词的离合。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利用语法结构的特点、词本身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在某些场合动宾式离合词中间插入一些不合逻辑的成分,使表意更为缜密、明确。喻芳葵( 1 9 8 9 )则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可以扩展是因为汉语中表示基本动作行为的单音节动词更多,这就便于将动宾式复合动词中动词性语素分离成动词,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成动宾短语,这样也符合汉民族使用动词的习惯,并且认为这是汉语口语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并非是出于修辞目的的临时变通用法。而动宾式离合词只能作有限扩展是为了保持词义的单一性。吴登堂( 1 9 9 6 ) 认为动宾式离合词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受古代汉语影响,现代汉语中,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当人们不得不对双语素合成词中的一个语素进行补充说明或修饰限制时,就会把那些曾经是成词语素的不成词语素临时当作词来用,且补充说明或修饰限制的词语正好需要加在两语素之间,这样就产生了动宾式离合词。另外,由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当需要将其关涉对象说出时只好将其放在动词的两个语素中问,这也是动宾式离合词产生的原因之一。刘顺( 1 9 9 9 ) 则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离合词是由短语向词的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中间状态。他说,在汉语词汇双音化后,还保留了许多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同时还可以成为双音节合成词的构词语素,所以,这些单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组合后构成的语言片断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词,在由短语转化为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类既像词又像短语的中间状态离合词。再者,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词和短语界限不分明,为结合不够紧密的词分离创造了条件。梁驰华( 2 0 0 0 ) 也基本同意这一观点。王海峰( 2 0 0 2 ) 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动宾式离合词离析的动因。他认为,汉语中词与短语结构方式的共通性是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而动宾结构的功能特点是内在因素。他说,汉语中词和短语的构造方式基本一致,说明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一致性,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合词的形成就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单音节词按句法规律词汇化的结果。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使得某些复合词在合适的条件下产生了离析的可能性。他又说:在言谈交际中,动宾复合词所包括的动、名两个语素,在空间和时间量上都是零赋值,信息度极低,不能表达一个事件。因此,动宾复合词如果要表达事件,必须离散化、个体化,并承载足够的信息,上升到句法平面,即言谈交际功能的需要促进了动宾式1 0离合词的离析。以上分析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全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虽然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历史不长,但取得了许多成绩,主要有:( 1 ) 对其性质和范围的确定,虽仍未达成共识,但经过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有了基本明确的认识。( 2 ) 对其句法特点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对于动宾式离合词中间的插入成分进行了越来越详尽的描写。( 3 ) 对于其成因的探讨有了很大的进展和深入。但是,对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 1 ) 以往的研究内容零散而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 2 )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性质和句法特点等方面的探讨,语义方面的研究欠缺,语用方面的研究则特别薄弱。( 3 ) 以往的研究大多着眼于静态的描写和分析,甚至将动态和静态研究混杂在一起,缺乏动静结合的研究。所以,本文拟在以前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三维语法( 三个平面) 理论,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三个层面,并运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对动宾式离合词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地探索和分析。第二章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及成因2 1 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本文认为它们是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结构体,合时是“词”,分开时不妨看作“临时短语”。2 1 1 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短语的区分动宾式离合词经常是以合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合的形式既可在静态条件下存在,又可在动态条件下存在,即动宾式离合词既可以是静态的、备用的语言结构体,又可以是进入动态交际的具体句子中的句法成分,而离的形式只存在于动态交际场合。因此,我们首先注意到动宾式离合词合时的形式与动宾短语的区分。因为动宾式离合词合时为词,因此,合时的形式首先必须是动宾式复合词。现代汉语中一般都从语音、意义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定义“词”。但有的人认为词的界定应首先着重于词汇( 即意义) 层面,如:刘叔新( 1 9 9 0 ) 认为“词首先是词汇单位。它是以词汇单位的资格互相发生意义的组合而才成为语法所支配和概括的单位。因此词的词汇性比之于词的语法性,不能不占优势。作为词汇单位才是词最根本的性质所在。”2 有的人则认为词的界定应首先着重于语法层面,如吕叔湘在谈到“离合词”时,虽然认为遇到了语法和词汇的矛盾,但最终还是得出“这种例子最好还是归入短语”的结论。3 可见他是着重于从语法层面来界定词的。我们基本同意吕叔湘的意见。因此,对于动宾式离合词与动宾短语的区分也应着重从语法功能出发,采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来考察。1 、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短语语法功能的区分。一般所说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是指其独立运用的能力。通常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因而,在运用中,词具有复呈性的特点,即曹伯韩( 1 9 5 4 ) 所说的“经常独立运用”,两个成分“经常结合在一起”的特点。首先,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区别出如“睡觉”、“走路”、“鞠躬”等动宾式离合词合用时为词,因为它们之中都含有不成词语素,这些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之中,而总是和另外一个语素同时出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句子中自由运用,即“宾不离动”,或“动不离宾”。这些词最经常的用法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在句子中做谓语。在分析句法成分时,是将其看作一个语法单位来看待的,并非分析成动词和宾语两个部分,如“我睡觉了”中的“睡觉”。而动宾短语在运用中不具有复呈性的特点,在句法分析中也经常看作是两个句法成分,如“他吃鸡了”中的“吃鸡”,虽然是两个音节,但它们并非经常连用在一起,句法上它们是两个语法成分动词和宾语。其次,动宾短语功能上总是动词性的,而一部分动宾式离合词合时还具有形容词或名词性,如“伤心”、“害怕”,“将军”、“回信”等。( “伤心”、“害怕”都可以用程度副词“很”修饰,“将军”、“回信”做名词时都可以用数量词组修饰) 。另外,动宾式离合词中甚至有的词两个语素在句法关系上本身不是动宾关系,而当作动宾关系看待,如:“睡觉”、“洗澡”等词,这是动宾短语中所没有的现象。但是对于有争议的“吃饭”、“看戏”、“读书”等动宾式结构体用这些方法区分则只能归于短语类,因为“吃”和“饭”都是成词语素,都能够单独出现在句子中,丽不需要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句子成分。然而有些动宾式结构体由成词语素构成,意义上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它们合时在运用中也经常作为一个句法成分出现,大多被认为是词,如“丢脸”、“吹牛”等,另外,它们在句子中可以有限扩展,所以属于动宾式离合词。2 、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短语语音结构上的差别。语音方面既要考虑音节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音节的数量问题。在音节之间的关系方面,语音上有连续性是汉语词的基本语音特征,因而,音节中间没有停顿,含有轻音语素的动宾式结构体如可以扩展则是动宾式离合词,如“撑腰”、“得手”等。在音节的数量方面,现代汉语里词的音节结构以双音节为主要节奏,因而根据人们的语感,通常将具有整体意义的两个音节的语言单位当作一个词。动宾式离合词语音上虽然不像一般的词那样具有稳定的连续性,但绝大多数是双音节结构。而动宾式短语的音节构成至少在两个音节以上( 包含两个音节) 。然而汉语并没有严格的语音规则来划分语素、词和短语,因此,语音结构上的差别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素。3 、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短语意义方面的差异。意义方面既要考虑语言结构体意义与各自构成成分意义的关系,还要考虑语言结构体的意义是否具有单一性。动宾式离合词的意义一般是由语素意义综合而成,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且除了单义词以外可以具有多个义项。而动宾短语的意义一般是由其构成成分意义组合而成,整体性不强,甚至可以分开解释,而且除了惯用短语和固定短语以及有歧义的短语外,一般情况下意义是单一的。例如,典型的离合词“吃亏”的一般意义是“受损失”,另外还有“在某方面条件不利”的意思。但是,典型的动宾短语“吃梨”却不同,其意义就是由动作“吃”和对象“梨”组合而成,另外再没有别的意义,不管是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都是如此。然而,有些动宾式结构体则出现了例外,即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意义特征。例如当“吃饭”的意义是“用餐”时,是由“吃”和“饭”的语素义综合而成,并非突出“吃”的动作义和“饭”的对象义,此处“饭”的意义也并非单指具体的“米饭”,另外,由此意义还衍生出“泛指生活和生存”的意义。可见,从意义出发,我们这时应该把“吃饭”归为词,而非短语。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吃饭”的意义有时是由动作“吃”和动作对象“饭”构成,没有其它意义。例如:“你吃面还是吃饭? ”一“吃饭。”此处的“饭”就是指具体的对象“米饭”。另外,人们的认知特点对语言中词和短语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影响。语言作为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载体,其编码形式也必然反映人们的认知方式。词代表人们对某类事物或现象的概念化,词与词的组合方式则反映了人们对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关系的联结方式的认识。如果说动词代表动作或行为的概念,动宾短语就是人们对动作或行为与其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事物或现象反复多次,人们的脑子里便会产生一个认识过程的重新综合、抽象与突变,从而产生了新的概念。这种新的概念可以是在旧的概念基础上形成,如词义的喻化,也可以是在旧的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上形成,如由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构成的复合词的形成。因此,一个语言结构体是词还是短语有时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