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 专业: 硕士生: 指导教师: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美术学 嫠宝宝 扬鱼 中文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从中国传统版画入手,讲述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概念,对中国传统版画 的产生和历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脉络梳理,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版画内容、形式、 特征加以分析。第二部分把明代西厢记木刻版画的发展,分为明万历之前和万历至 明末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对明万历至明末的建安派、金陵派、新安派的不同 版本的西厢记木刻版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第三部分论述了从西厢记木刻版 画看传统版画的创造性和民族性并结合中国现代版画的现状谈传承与借鉴,主张现代版 画应该从中国的传统版画艺术中深入开掘我们的民族艺术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对中国传 统版画艺术的创造性、民族性加以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版画传统版画 西厢记传承与借鉴创造性民族性 s u b j e c t :t oi n h e r i t ,d e v e l o pa n d u s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f o rr e f e r e n c e - - 1 e a r nf o r mw o o d c u tt h er o m a n c eo fw e s tc h a m b e r s p e c a l t y :o i lp a i n t i n g n a m e :( s i g n a t u r e ) 兰塾垒q j l i ! 翊i 望g i n s t r u c t o r :( s i g n a t u r e ) j 匦鳖壁篮 a b s t r a c t : s e c t i o no n es t a r t sw i t h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 ,i nw h i c h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i sm a i n l yt a l k e da b o u t t o g e t h e rw i t hc o n t e n t ,f o r ma n d f e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i n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s ,t h ef o r m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a r e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e d i ns e c t i o nt w o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o o d c u tt h er o m a n c eo fw e s tc h a m b e ro fm i n gd y n a s t yi s d i v i d e di n t os t a g eo fp r e w a n l ip e r i o da n ds t a g eo fp o s t - w a n l ip e r i o dt i nt h e e n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 ,w h i c he m p h a s i z e so n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d i f f e r e n t e d i t i o n so ft h er o m a n c eo fw e s tc h a m b e ra m o n gj i a n a 1 1g r o u p ,j i n l i n gg r o u p a n dx i n a l lg r o u pi nt h el a t es t a g e s e c t i o nt h r e en a r r a t e st h ec r e a t i v i t ya n d n a t i o n a l i t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b ys t u d y i n gw o o d c u tt h er o m a n c eo fw e s t c h a m b e r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a c t u a l i t y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p r i n t ,i tt a l k sa b o u th o w t oi n h e r i t ,d e v e l o pa n du s ef o rr e f e r e n c e b e s i d e s ,m o d e mp r i n ti ss u g g e s t e d d i g g i n go u tt h eu n i q u es p i r i t 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o u rn a t i o n a la r tf r o mt h e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 ,t oi n h e r i ta n dd e v e l o pt h ec r e a t i v i t ya n dn a t i o n a l i t y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a r t k e yw o r d :p r i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i n tt h er o m a n c eo fw e s tc h a m b e r i n h e r i t ,d e v e l o pa n du s ef o rr e f e r e n c ec r e a t i v i t yn a t i o n a l i t y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引吾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美术史,有着七千年的历程。 翻览世界的文化史,中国是世界版画的发源地。鲁迅先生在 木刻纪程小引中说“中 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 。而这里所谓的“体面 指的就是清 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版画。 1 中国传统版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来源,版画也不例外。 1 1 版画概念 版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刻在“版刀上而创作出来的画。“版一既是木片,以此 类推,则石片、骨片、玉片、竹片性质皆类似,作如似思考则木版之外还有石版、玉版、 泥版等等。由舒新成主编,1 9 3 6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版画 释文是:“将绘画 复制于木、竹、等版上,或由木刻板拓制之画,皆称版画。一说明只要是在“版 上拓 出来的画,即可称为“版画 。所以古时所称的拓碑,也有称“版拓一的。按这个定义 来说,凡用刀或其他坚硬之器在版面上镌刻出图形者,都属于版画之类。 1 2 版画的产生、发展 1 2 1 版画的产生 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岩画,我们的祖先用坚硬的锐器,在石版的平面上刻凿或打击。 从版画的传统来考察的话,我们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的文字创造和最古远的第一部“雕 版书 的产生。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自己的语言与思想,创造了我国所特有的文字,现 在能看到的就是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至于这些文字最早的纪录,现在最早的就 是在安阳等地发现的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篡二篡麓冀瑟嵩譬,炱事嵩影 如其中的鱼、虎、鹿、马等字的字形,如图l ,基f 广1 u 移 是一种简单的图案纹样,是对事物形的追求, 簸 也具有美术的特征,而这些甲骨文可以说是我 国最早的“雕版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 瑰 纛 强 图l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面的传承与借鉴 发现就是这第一部“雕版书”,在历史上对版画的产生、兴起,起到了“经验积累”的 作用,而且“书”中那质朴、原始、的雕刻形象。给我们现在的许多版画家在创作上匕上 灵感的生发。 i22 版画的发展 中国传统版画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有 若不同的形式、内容和特征。 ( i ) 秦汉、魏晋、南北朝版画的雏形时期 在这一时期版画的主要表现有:“大型版画”画像石画象砖;“小型版画”肖形印: 木刻印符。秦汉时期画像石画象砖它们本来是用作对建筑物的一种装饰。我们从其用 刀或凿等工具,在版面上镂刻出画面这一特点来说,这实属于版画性质的制作,更不用 说从后人拓印了的效果来看。画像石刻与画像砖刻的题材都是围绕当时人们的生括取材 的。既有反应贵族生活的宴享、田猎、巡游、娱乐等,也有反映劳动人民的农耕、纺织、 斗兽、驾车、乘船、捕鱼、乐舞、百戏等方面活动的,还有历史故事等。这也反映了人 们对自然力的丰富想象。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镌刻方法对我国版画有着一定的借鉴作 用,其方法有阳刻、阴刻、阴阳并举、浮雕镌刻等。使得汉刻风格简洁厚朴,浑厚而 又雄健,简单而不琐碎。在战国、秦、汉有一种肖形印( 图象印) 其本身是印,但又是 一种富有浓厚装饰风味的刻画。肖形印固然有其独立性,但从其镂刻到抑直( 印于平面) 这一性质来说,何尝不可以称之为一种“微缩”版画。 ( 2 ) 隋、唐、五代版画的成长时期 据版画流传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佛教经卷中 用它作为扉画是较早的,有的还作为独立悬挂的 宣传品。隋、唐、五代时期,我国佛教兴盛用 雕版印刷术来印制的经卷和佛像非常盛行。其中 以1 9 0 0 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唐代晚期的金刚般 若波罗蜜经卷首图( 如图2 ) 这些版画线条道劲 有力,刀法纯熟,画面构图完美,从线刻中还可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以看出毛笔的运甩,肥瘦适中,浑厚流利。这一时期的版画主要以佛经和雕版佛画传播, 从其图示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经卷扉画:即是在经卷之首页,刻印一副有关 佛经的绘画。二是经典插图:一般描绘的都是佛经中的重要场面,以图形加以更加形象 的说明。三是独副刻画:宗教徒用以宣传、张贴之用的,也有作为随身所带的咒符性质 的图像。木刻印刷的方法最早是刷印,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有的“千佛图 却是捺印。 捺印其实就是一种重复印刷,比如要印制“千佛图 要刻绘一千尊佛像,费时费力,古 人就刻绘一个或一组佛像,然后把这一个或一组佛像按照一定的规律来重复印制,使得 画面气势壮观,庄严神圣。此外,还有加图彩色的比朱墨印制更为丰富。 ( 3 ) 宋、元版画兴盛时期- 宋、元四百年来,雕版印刷的发展蓬蓬勃勃,当时中央以至地方,官坊以至私家, 雕版印刷工作盛况空前。特别是活版印刷术的出现,是雕版印刷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一 时期版画如绘画一样,开始摆脱宗教的羁绊,不少宗教艺术出现世俗化,开始与平民的 思想感情及其生活发生了关系。版画主要以这样几种形式出现:一、书籍插画。在宋以 前书籍中就有插图,晋陶潜诗云:“留观山海图,是古书无不绘图。 但在这之前雕版 印刷还未发达,插图主要是以手绘或者辗转临摹而来的,到了唐、宋、元时代才以木刻 作为大规模的雕印插图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两宋毛诗、周礼、论 语、l :道德经、烈女传等。元孝经直解、事林广记、 饮膳正要等。 二、开画谱先河:这里所指画谱是梅花喜神谱、竹谱三、宋代民间日用版 画:历书,交子,铜版刻绘的会子( 楮币)、广告。四、宋元的佛教和道释版画。 ( 4 ) 明代版画鼎盛时期 明代版画出现了辉煌的成就与进展,远远超过宋、元。这与明代工商业繁荣,生产 力的提高,雕版手工业的兴盛有直接的关系;书商是是整个商业中比较活跃的;还在于 社会上对于各种书籍需要量的扩大和同行业的竞争;大画家出来为雕版作画对于版画的 发展与提高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在版画的制作技术方面明代成就也非常显著,一般 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都比宋、元的刻本有了很大的进步。此外在刻印方面,著名的十 竹斋水印木刻显示出我国版画的新水品,其短套色的方法对雕版印刷无疑是提高到前所 3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未有的水平。文学作品的繁荣,特别是市民文学如传奇戏曲的发达,需要扩展版刻插图 的园地,而刻版插图园地的扩展,又促使各地书商刻书的发达,刻书一发达,各地刻工 便应用而生,并产生各地区的版刻流派,建安、金陵、新安、武林诸派刻工竞相辉映, 盛极一时。明代版画兴盛,戏曲版画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明代戏曲小说的插图印行数 量多,销路也特别大。有名的戏曲小说如西厢记、水浒传、金瓶梅、琵 琶记、牡丹亭等等,无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就西厢记一书来说,就有弘治 刊本,万里起风馆刊本,李卓吾平本、毛西河论定本、闵振声本、闵刻凌初本、徐天池 评本、崇祯汇锦刻本及汤玉茗平朱墨本等,竟达十余种之多。各地各流派在艺术上也具 有了自己的风貌。 明代版画的特点:一、明代版画在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方面,不但丰富,而且生动。 不少作品歌颂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和勤劳人民,也揭露并谴责了一批奸臣暴吏,以至泼 妇淫夫;写出了青年男女因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与迫害造成了终生悲苦与怨恨;但也 写出了许多青年男女因为敢于起来反抗或经过多少折磨而得到婚姻的圆满,西厢记 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民间市井都深受喜欢。在许多作品中充分流露 出民间朴素的理想和希望,形象地表达了对旧礼教勇敢的反抗和嘲讽,至于人物的刻画, 在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具体生动的写实手法。二、中国版画与中国画构图处理中的“经 营位置刀表现有共同的特点。( 一) ,即在于画面不受任何视点所束缚,也不受时间的 限制。如在好几种版本的西厢记插图中的“遇艳 都是将普救寺的全景,寺里寺外、 寺中佛殿僧房,以致两相小院,尽收一图中。( 二) ,对于画面上的组织,如对待舞 台场面那样的处理。三、图版形式更加多样,有上图下文、一面图一面文、一折画一二 图、长卷式、自由体、图形多样化、有提款的,也有不提款的。四、镂刻方法。明代镂 刻方法有两种倾向,一种大刀阔斧,线条奔放,不免草率粗糙,但有木趣刀味;另一种 工整细巧,显得很精致。 明代佛道版画,继承宋、元传统,内容不变,在刻制形式等方面,民间坊刻本稍有 发展。画谱之作,在明代如雨后春笋,内容更丰富,不断出版,蔚为大观。 ( 5 ) 清代版画继盛时期 4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清代版画,是明代版画鼎盛之后的的一种续盛状态。虽不及其辉煌,但在宫廷、 民间都获得普遍发展,个别版刻超过前代。铜版画、石版画的出现,至少给清代版画增 添了一点新的色彩。清代版画继承明代遗风,在画家与雕刻工的分工合作下产生了不少 佳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明代相比都有所发展。除了官方兴盛一时的“殿版刀( 清初的 宫廷木刻画) 外,还有相当繁荣的民间私人书坊刻制的书籍插图,画谱,同时木版年画开 始兴起,形成杨柳青、杨家埠和桃花坞三大民间木版年画制作中心。 清初的“殿版一制作虽受官府限制,在艺术上没有什么个性,但画面非常写实,山川 河流、市镇庙宇历历可数,对于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价值;民间坊 刻书籍插图种类丰富:有戏曲小说插图、类书丛辑的插图、医药星卜类书籍插图、方志 磊插图、名家诗文集插图、日用书的插图等,其无论是在绘画的艺术性还是在雕刻技术 上都远远高出“殿版刀刻本;我国版画史上继明代l :十竹斋书画谱之后的又一部广大 群众所喜爱的套色水印画谱一芥子园画谱,其在我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的盛行很有意义,他给版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它深入到农村、 城镇的每个角落,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它的选题,大多与广大群众的思想、生活相联 系,它丰富的内容,朴素得形式,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使版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普及。木版年画所表现出的各色各样的丰富多变的形式,足以显示出在清代版画中最富 有地方风味的一种艺术品,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国是版画的新兴时期,在这一时期是由中国传统版画过渡到新兴版画时期。 经过对中国传统版画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和对不同朝代的版画的不同形式、内容、 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版画主要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的,其发展的最鼎盛 时期是在明代,而这一时期版本最多,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西厢记。 2 明代西厢记木刻版画刊本的历史发展统理 西厢记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被不断地改编,呈现于舞台、银幕, 而且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甚至在国外广为流传,这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是罕见的。 2 1 西厢记故事产生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所作。原名 5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会真记,写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 十一折。故事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地点在河中府( 山西永济) 的普救寺里。前朝崔相 国去世后,其夫人崔氏携女儿莺莺扶丈夫灵柩回原籍安葬,因路途不畅,暂时将灵柩寄 放在普救寺,母女及丫环红娘等住在了寺院的西厢房里。青年书生张君瑞( 张生) 父母双 亡,四处飘游,路过普救寺,恰遇莺莺由红娘陪伴在佛殿游玩,张生惊异于莺莺的貌美, 遂借口读书向寺主租得僧房半间住下。张生与莺莺隔墙吟诗,互相爱慕,却无法接近。 武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带领五千人马来抢夺,全寺惊恐万分。崔夫人无奈,传令如 有能退围寺兵马者,不论何人,把莺莺许配于他。张生写信给故交白马将军杜确,解了 普救寺之围。不料,崔夫人变了卦,以莺莺已经许配内侄郑恒为由悔婚,并设宴让莺莺 向张生敬酒,以兄妹相称。莺莺不从命,掷杯以示反抗;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 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 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 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入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结了百年之 好。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只好应允他们成为夫妻,但提出张生必须 考中状元的条件,否则还是不行。张生因此被迫上京应试,莺莺送于十里长亭。张生一 举中了状元,并被朝廷授予河南府尹官职。此时,崔夫人的内侄郑恒却要破坏二人的婚 事,造谣说张生已被卫尚书召为女婿。幸亏张生及时赶到,在杜确将军的帮助下,澄清 了事实,郑恒羞惭触树而死,张生终于同莺莺结为美满夫妻:我认为这与它的主题有很 大关系。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对真挚的爱情的拥有,是所有人的向往。 西厢记故事作为中国古代爱情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民族性格的模塑、民族 心理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同样中国古版画艺苑中, 西厢记木刻版画也是最为引入注目的一株奇葩。西厢记木刻版画随着这个爱情 故事的刊刻而广泛的流传,也成为中国传统版画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无论其遗存数量 之多,镌刻之精,拟或艺术价值之高,皆胜其它题材版画一筹。 2 2 西厢记木刻插图版画的历史发展 木刻插图版画,是指将画稿反向雕镌在木板上,通过刷墨覆纸取得的复制品。中国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古代的印本书,绝大多数是通过木板雕印的方式制作的,所以书中的插图都是版画,也 称之插图,构成了中国传统版画遗存中的最大部分。它是通过咀刀镂版取得绘画作品复 本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它的艺术成就看,又是可以离书而存在的,具有其自身审美价 值的真正艺术品。 在中国版传统版画发展的历史中西厢记木刻是以爱情故事、人物、环境为表现 题材的古代戏曲版画,它不断地的被拿出柬反复刊刻,现存的西厢记版画插图就有 40 多种,数量之多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质量之精、风格之多没有谁可与之相比。它 不仅是中国古代戏曲版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而且还因为有些出之于唐寅、仇英、陈洪 绶等大画家的手笔,而精品众多。 西厢记木刻插图版画在中国传统版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古代戏曲版画 发展历史的浓缩和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而广泛的。下面将西 厢记木刻插图版画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来着重分析一下:西厢记木刻 版画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在于它的每本版画都吸引了著名画家和名工巨匠的参 与,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创作与制作水平 最具有代表性的木刻版画作品。 22 1 明万历之前 反映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观念,使其成为 这一时期的木刻版画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 ( 1 ) 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戏曲版画是元末明初 刊刻的新编校正西厢记残页中的插画虽然只 有一幅半( 这一幅半是一幅完整的“孙飞虎升帐” 的版画( 图3 ) ,人物线描和衣饰的处理还算细致, 但人物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等略 显粗糙。另半幅标目无存,画面中部横一带矮墙 崔莺莺漫步墙外似为“月f 听琴”一出的插图。 这个本子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元刊戏曲版画的空 白,为今人探讨吉戏曲版画的源头,提供了新的史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证,而且为令人研究早期戏曲版画的版式版型、艺术风格、刀刻技法等各方面的问题, 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同时,它也为西厢记插圉版画史写出了精彩的第一章,为后 来的版画发展开辟了道路。 ( 2 ) 今天所能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版画是明弘治十一年( 1 4 9 8 年) 北京金 台岳家刻本西厢记。它是明代西厢记刊本中插图最多的一本共有图1 5 0 幅。 此书以上图下文为主,这是元末明初以来建安版画的代表性的版式特征。这些说明在当 时交通情况并不便利的条件下,福建、北京在戏曲版画艺术上是相互影响,有所交流, 互为借鉴的。正文五卷,每卷前有单面整版插图一幅。这说明明中期的版画家,已在探 索画面形式的多样化。正文插图。以情节内容为单元进行每一个单元或二三图或五六图 不等依需要来划分,图与图之间在画面上前后相连,配合剧情发展。其构图多采用单 元连环的形式,这也是建安常用的手法。是以三幅连接,上图下文,中间以横线分隔。 三幅图相连表现白马杜确帐下的战阵场面,图中绘刻皆古拙粗陋,人物突出,背景少加 修饰,线条苍劲有力,有着北方版画风貌。从图中具较强真实感的随风摆动的军旗看出, 此时的木刻已经颇具表现力。再看( 图4 ) 依然上围下文图版绘刻粗中有细刀法灵 熙 潺辫赳嫠i 鹚篷兰疑! _ ;i 活,构图饱满,环境塑造真实,对空间近、中、远景的透视表现力较强,人物动态造型 表现的比较生动,但在人物面部形象刻画上比较呆板,此时的西厢记木刻插图虽比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较稚拙,但与此时期的其它版画插图相比,已属精品。 ( 3 ) 万历之前,现存西厢记版画还有隆庆元年( 1 5 6 7 年) 苏州众芳书斋刊刻的增 编会真记( 又称西厢记杂录,顾玄纬辑,何钤刊) 。是最早留下刻工姓名的西厢 记版画。此本木刻插图无论人物、环境还是构图都带有“古拙异常,粗豪生辣 的特 点。此刊本在卷首有一幅题“口崔莺莺真 ( 疑有脱字) ,署“宋画院待诏陈居中一的 莺莺单幅画像。这里陈居中,南宋画家,宁宗嘉泰年间任画院待诏,专工人物、番马, 描画物态准确自然,形神兼得。但此图中线条僵硬,人物表情呆板,较之陈居中其它传 世作品来看,怀疑不是出自他手。书中另一幅署名唐寅所绘的崔莺莺写真。也怀疑并非 唐寅所作,因为此本所绘莺莺双手支颐,体态肥胖臃肿,这与唐寅多数创作的仕女画“弱 不禁风中透风韵一的风格不符,但此图在:西厢记版画中影响极大,后世刻本多有取 其冠于卷首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假冒的提名昵,因为西厢记因贴近百姓,流传 广泛,书商看到这里面的利润,假造名家画名,抬高价钱以谋得利。 除上述这三种西厢记刊刻本外,仍有个别本子可见,但就其重要性而言,远较 上述为逊,故不再多言。 2 2 2 万历至明末 这是古代戏曲版画的黄金时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流派纷呈,形成了建安、金陵、 新安等不同的艺术流派。表现在西厢记刊本中,可说是无书无图,无图不精。名画家 与名刻手的联袂,作品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 1 ) 建安派 建安派版画的风格,以古朴稚拙而闻名,人物造型简略,多采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 的手法,线条粗犷而有力度,层次简明清楚但在存世的建安戏曲版画中,除刘龙田刊重 刻元本题评西厢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上述特色外,其它刊本绘刻则显得细致得多。这 一方面标志着建安派戏曲版画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徽派崛起之后,其繁褥 细密作风对建安派版画的浸润和影响。建安派戏曲版画最重要的作品,首推乔山堂刘龙 田所刊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书两卷,插单面方式图二十幅,双面连式图二幅。 此本插图以人物为主、环境为辅,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在人物头冠、衣襟、家具和背 9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景等韶分穿插阴刻黑自对比醒目,层次分明突出了人物形象,使画面富有韵律和节 奏感。如泥金捷报( 图5 ) 一幅中,红娘高卷翠帘,思念张生的莺莺在楼窗口怔怔出 圈5 有力的特点,在画面人物动态和形神刻画 上颇费心思如( 圈6 ) 佛殷奇逢中,四 个人物占了画面主要部位,描绘了张生举 扇回头顾盼,莺莺以袖掩脸娇羞的神态 红娘一手执纨扇遮挡莺莺,一手拂袖的动 作既表现了保护4 、姐又体现了对张生的不 满,小和尚法聪则好奇的看着众人。画家 神。而送信的书童奔走于途中的情节也同时 在图下端出现这些表演性的动作和打破时 间空间的场面处理都明显地带有舞台痕迹, 图两侧的联语简要的标明图的情节内容,收 到使人通俗易懂的效果。表现在造型方圆结 台、剐柔相济,画风简朴豪放,富有很强的 戏剧性和装饰性。此本保留了建安版画粗犷 图6 巧妙地运用了戏剧性的处理手法,来展现不同人物在同一瞬间里对同一件事件的不同反 应。版画十分成功的通过群像的组合,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神态细节的精心设计与刻画 儿西厢记木i 0 版面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增强了插图的观赏性。建阳书坊熊龙峰忠正堂 刻印的重锲出像音释西厢记评林大全,封 面题有“锲天妃、娘蚂传”其版画插图与刘龙 田刊本完全一样,采用的是同一刻板印制而 成。其中衣锦还乡( 如图7 ) ,图中8 个人物 还有一匹白马,构图饱满略显局促,烘托出了 热烈的气氛 随着从小图到大图的转变,版画创作也从 传统小图对画面大结构概略性的把握发展到 对人物表情神态更深入地刻画,从粗犷古拙向 逐步精细化转化。西厢记木刻版画在中国 传统版画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阳萧腾鸿的师俭堂出的鼎镌陈眉公先 生批评西厢记刻本合页连式熊莲泉绘画, 目7 刘次泉镌刻,这两人园长年流寓 武林、苏州等地与熊龙峰的衣 锦还乡相比,再版画的风格上已 经有很大的区别了。( 如图8 ) 的 衣锦还乡圈。此本大量采用中远 景的构图,几乎就是一幅山水图 景,远处还乡的一行人马点缀于 山水之间,这是江南版画典型的 样式。 万历前期的作品,较之前一 阶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 从 西厢记术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的来说,还是未臻完美,人物造型能力明显薄弱人物面部略带有表情。刻绘画面不仅 显得局促,层次感也不强。 ( 2 ) 金陵派 金陵即南京自古为江南重镇,三国时的吴:南北朝时的东晋、宋、齐、梁、陈;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洪武、建文及永乐前期,皆建都于此,使之成为人文菩萃,经济 繁荣的太都市,明万历时,金陵书业达于极盛,著名的有富春堂、世德堂、继志斋等a 金陵派西厢记版画插图我想以富春堂、环翠堂为例对金陵派艺术特征加以分析。富 春堂主人名唐富春,字对溪, 富眷堂所刻的戏曲版画很明显地接受了建安派的影响, 并有所创新。如其代表作南调珏厢记、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不仅艺术风 格与刘龙田重刻元本题评西厢记多有雷同之处即使刀刻运用,也有似曾相识的感 觉。但在版式上与刘氏相比,则去掉了左右所嵌联语,使画面有所扩展。( 如图9 、1 0 ) 凄煲i 司墙耠弱l j 笠张 图9 从西厢记木刻版面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在艺术风格 上,富春堂版 画多以大型人 物为主,一般 来说,人高超 过画面三分之 = 还多。人物 动作有强烈的 舞台演出意 味。用笔粗壮 刀刻放纵,喜 用黑底阴刻来 描绘冠帽、山 图1 0 石、发髻、衣缘等背景和装饰,黑白分明,情趣浑厚,作风韫矿、直率。 明月历间金陵戏曲版画绘镌最为精美,成就最高的,当推汪廷讷环翠堂所刊西厢 记。书中插图多粟双面连式,著名画家汪耕,钱贡为之绘稿,徽版名手操刀,画面富 丽堂皇。纤细入微,图版空白处,或以细密的图案花纹相补充,成为环翠堂版画的一大 特色,刀刻綮简适宜,纤不伤雅更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更重要的是,汪氏所刊对徽派 风格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金陵派版画加快了由租豪至精丽的转变。 由以上所述可以得出建安西厢记版画形式尚比较单一,表现手法也少变化, 金陵西厢记版画则呈现取备派长处为己用,融会贯通,又保持自身的特色。金陵西 厢记版画的成就,远非建安所能比。 ( 3 ) 新安派 新安派,指的是徽派。玩虎轩刻本西厢记艺术特点是第一,装饰意味浓,无论 门窗、枕席、屏风还是木石、花草、廊阶都经过细心的雕琢,呈现出明显的图案化倾 向。第二,人物造型尤其是女性形象,显得一律很欣长,尤为的亭亭玉立;此时对面部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表情的刻画似乎有了一定的规范。第三,细腻的画风取代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粗犷风格, 从此左右版画创作十余年,其影响延续了更长的时间。从粗糙古拙向精细华丽的变化, 是版画史上的重大进步,使符合艺术发展自身规律的。正因为如此,徽派风格得以迅速 的扩展到全国各地,在金陵就出现了继志斋刻本 西厢记,这本几乎是“全盘徽化了 的作品。此本比玩虎轩刻本晚出一年,但已明显受到徽派的影响。首先构图上全学玩虎 轩,不再像富春堂版画那样紧凑而局促了,可以更多的把笔触伸向对树木、山石、庭院 等环境的描绘。如捷报一出的插图,不仅描绘的假山、栏杆等景物,还匠心独具的 用两只喜鹊还点明主题。其次人物造型也明显受到徽派影响。红娘从面貌、发式、衣着 与玩虎轩的刻本简直难分彼此。人物的面部突出的表现出徽派版画那种固定格式,即便 是砍杀贼兵的军官,也带有不变的“神秘微笑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此套插图很有 可能是继志斋主人请了徽派画师和刻工来完成的。起风馆刻本的插图一玩虎轩刻本为蓝 本,但在人物造型的细致程度上和图案装饰的繁复程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后者。从闹 斋可以异常明显地看出,绘者的意图是要用稠密的图案将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全部填满, 从而造成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对环境的描绘也是如此,树木、芭蕉、山石, 都细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绘图者用心之深可想而知。卷首那幅莺莺像在其服饰上也 不遗余力地加进了复杂的纹饰。这一切都体现出徽派版画美学思想已经走向极端。然而, 尽管徽派版画具有许多优势,却也明显带有严重的缺陷:一、过分追求图案化的装饰效 果,匠气十足。二、造型公式化倾向严重,不能准确的反映人物的性格与情感。这两点 最终成为徽派版画的致命伤,导致其盛极而衰。环翠堂刻本西厢记插图版画仍是典 型的徽派风格,虽还是精巧的路数,却已不再刻意追求精巧的装饰意味,而是把更多的 精力放到对人物和环境的刻画上来。人物的表情神态,不再是那样毫无生气的一成不变, 构图上的发展也是明显的,由以往只重人物,不重环境的近景式构图,变成较多的刻画 房舍、庭院的中景式构图,而人物已经缩小到画面一侧。环翠堂刻本西厢记插图版 画,可视作明末版画,有徽派风格占主导向武林、吴兴等风格占主导过渡时期的一个实 例。果然不久以后,即使是徽州出身的刻工,也都开始探索新的版画风格了。 明万历后西厢记版画插图比万历前期、中期有了_ 个大的飞跃,而这种高速发 14 从 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展一直持续到天唐、崇祯年间。版画插图史上最重大的成就,几乎都是在万历四十年前 后到明朝灭亡这3 0 余年时间里取得的。从作品风格看,这一阶段也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 同的面貌。徽派刻工大量外迁,定居于武林、吴兴等地逐渐与当地画风融合,形成了新 的版画流派,或可称作“苏浙风格一。“苏浙风格 的最大特征,就是善于向文人绘画 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构图多采用远景式,更多的用大环境来烘托剧情。有些图甚至 根本没有人物出现,只以景物来传递曲中之意。二、人物的刻画,比较注意对人物心理 活动的描绘,逐步摆脱了公式化的造型模式。笔法上也多神来之笔,比较洒脱自由,单 纯追求图案效果的匠气大大减弱了。三、画上的款书,多使用剧中曲辞以不同书体题写, 既点出画面主旨有增添诗情。这些特点在万历三十八年的容与堂刻本西厢记版画插 图中大量的出现,几乎完全取代了玩虎轩、起风馆式样的作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万历后期的徐文长评本 西厢记版画插图、香雪居刻本西厢记版画插图、西 厢记考版画插图等虽各有特色,但都可纳入“苏浙风格 的范畴。我在这里反复强调 “苏浙风格 ,并不意味着“徽派风格一在这一阶段已经销声匿迹了。事实上,一方面 许多“徽派风格作风已经融入在“苏浙风格一之中,另一方面仍间或有一些徽派原味 插图作品出现。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一本值得特别关注的西厢记版画插图。张深之正本:西厢 记插图出自著名画家陈洪绶之手。 陈洪绶( 1 5 9 9 年一1 6 5 2 年) ,字章候,幼名莲子,号老莲、悔迟,悔僧等,生于明 末浙江诸暨县枫桥。擅画人物、仕女。所作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除了画史方 面晚年作有其卓越成就外,突出的表现还在于他对传统版画艺术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陈洪绶一生版画创作极为丰富,流传到现在的西厢记( 如图1 1 ) 、 :水浒叶子刻 本还不只一种。他与徽州版刻黄氏名手合作的版画,成就异常突出,形制、插图或叶子, 内容寄托了关心国事民生的情感,歌颂了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水浒英雄和西厢人物,在美 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声誉。陈洪绶画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版画构图精妙,别出 心裁,独具特色。全书收莺莺像以及“目成、“解围”、“窥简 、“惊梦”和“报 捷 六幅版画。其中窥简一图,紧扣剧中情节,十分传神,可称古代优秀的版画之 15 从f 西厢记术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作。“窥简”反映的是红娘传书的内容。画面突出一个“窥”字。画面上莺莺偷读,红 娘偷看。对故事环境陈洪绶只描绘了闺房中的一张屏风,使画面上保留了大量的空白空 间。仅有的一张屏风却反衬出窥柬这个主题中莺莺的“紧张”与“矫羞”,也表现 西厢记 明代薄泱绶作 目i 1 了红娘的“贴心”与“调皮”,不 得不让人赞叹画家对艺术语言的 提炼。屏风上则是表现夏、冬、春、 秋不同季节的四幅花乌画。画上花 卉、树木、昆虫、飞禽栩栩如生, 笔法和构图都十分成熟,显示了 陈洪缦高超的画技。堪称西厢记 木刻版画中的典范之作。 清代的西蒲记木刻突然的 走向衰落。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 方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受到冲击,每况愈下,西厢记木刻随着雕板印 刷的衰落而走向消亡。总体而言,西厢记木刻版画的发展历史与古代版画的兴衰基 本是同步的,它是中国传统版画史的一面镜子。 3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看传统版画的创造性和民族t | 生并对并结 合中国现代版画的现状谈传承与借鉴 31 西厢记木刻版画的创造性 在近现代的中国版画学术界,有一种认为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版画,其中包 括中国古版画、明清木版画以及近代的一些新的石版年画等等都是复制版画的结论,这 意味着对中国传统版画创作性和艺术价值的贬抑。 不可否认,版画在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传播的需要不可避免地采取了重 复印制的手段,它的复制性也就必然会存在于各种版画作品之中。当我们返回头来看我 们现在的版画创作时,我们同样会发现,复制性不也正是现代版画的一太基本特征吗? 当我们对西厢记木刻的艺术特色进行重点的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若简单地以“创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作和“复制 这两个词来区分中国现代版画和古代版画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简单化 的而且是非常表面化的一种认识。 其实,中国的传统版画也存在着丰厚的艺术水准非常高的创作性因素,它和现代中 国版画间还存在着很深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版画的民族特性。这种民族性我依然想 通过对西厢记木刻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借鉴上来分析。无论是从题材内容、形象造 型、构图布局,还是从施彩、描绘等表现技巧上看各个时期西厢记木刻都既因袭传 统又富于创造性。例如从形式上看,西厢记木刻大都追求构图饱满完整,画面丰富 匀称,这种形式与中国传统宇宙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关系。崇尚圆满、完美是中国古代 传统审美的心理定向。这种完满构图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达到了一 种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这种求整、求全、求美的观念也同时体现于西厢记木刻 的形象造型中。人物造型一般要求整,更避讳残缺的形象,画人的面部时要么为正面像, 要么为“三分脸 ,切忌半个脸儿,否则被认为不周全。西厢记木刻在追求人物形 象完美的同时而又不仅仅拘泥于一般的生活表面现象,打破常规,有时合情而不合理, 富于浪没、想象和夸张,追求观念中的真实。 3 2 西厢记木刻版画的民族性 我们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版画中呈现出的许多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 远古时期的自然祟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 化为对人格话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也就是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崇拜转化为对相应神灵的 崇拜,而这些与人们衣食住行和实际功利密切相关的人格化的神灵,正是民众依据民间 传说、宗教故事以及古文献历史资料,逐渐演化创造出来的。因此,中国木版画从它产 生之初,就渗透着很强的中国民族精神和极其朴素的民众情感与审美心理。而这种民族 精神、情感与审美心理正是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基本的创作本源与动因。中国传统木版画 无论哪一种艺术特征的形成,都离不开广大民间艺匠的大量创造性的劳作与探索,也正 是这种劳作与探素使中国传统木版画具有了很强的创造性艺术水准。 在对中国的传统版画和近现代版画纷繁复杂的状况了解之后,我们我们所探讨的问 题还包含着另外的、更为深层的,也许是要远离版画本身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继续分 17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析,从较深层的社会及自然因素中寻找,会发现某些对中国版画乃至中国美术事业有所 脾益的东西,来滋补和营养我们的现代艺术。 首先从古代中国的的社会状况入手。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 达两千多年。自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社会形成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杜会 经济的主导地位。农民们的生活长期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基础之上, 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农民们希望添人进口,不断壮大家族规模。于是在这种生产力水 平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以血亲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敬祖重亲的人伦观念,因崇尚土地 而产生的农事民俗和信仰、宗教意识、重人际信鬼神的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文化心理、审 美观念逐步形成了,并在长年累月的积淀中得到了强化,以致达到极限,从而促成了中 国农业文化的日趋精致、完整。这种农业文化的愈完善,它那巨大的文化积淀对社会的 凝聚力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中国式审美观和文化趣味便愈加深深地影响着作为意识形态 的文化艺术。 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经济模式和思维取向中稳定地沿袭下 来的。我们从西厢记版画不同时期的刊本中能够体会到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长期 稳定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虽偶有战乱,但广大民众依然乐观开朗,质朴单纯的民风习 俗,和巨大的民族文化积淀和传统的中国式的审美观。 其次从古代中国南北地区自然要素来看。英国艺术史家赫伯特里德曾在论述艺术 与社会的关系时说:“除了艺术和宗教之外,还有更稳固、更基本的自然要素决定着宗 教和艺术形式- 在任何时期,气候都决定着自然环境、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决定着 人们的气质或灵魂。一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优越的地理、气候如何为几个世界著名的文 明发祥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不谈由于几次大的气候变化,使人类的生活如 何从狩猎转向采集,进而转向农业的,而只就中国传统版画在色彩鲜艳明快的总体特征 下,所形成的各地版画既相关联又面貌迥异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北方地区木版画,由于气候干湿的适度,以及地理地形的平缓,而形成了版 画制作的精细、平和,画面质朴大方,无大的冲突等特色,色彩上以鲜艳的黄、绿、红 构成基调。中国南方苏杭等地区,由于地处南国水乡,而形成了温润典雅,细腻繁复等 从西厢记木刻版画重提中国传统版画的传承与借鉴 特色,色彩上以粉红、桃红、粉绿、灰色等为主调的风格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是通过 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的艺术活动,使自然与艺术发生了联系,从而给予了我们以 考证的契机。 最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传统文学中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古代的诗、词、 歌、赋及小说、戏文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字文化的核心。正是这种文化核心的存在使 得中国传统版画中普遍运用了象征寓意和题写诗歌文辞及附加标题等艺术手段,从而极 大丰富了版画的语言及表现力。 3 3 当代中国版画艺术的现状 当前的中国版画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 版画艺术的创作,已经不再是木刻的一统天下。石版、铜版、丝网版、及其它纸版、胶 版、塑料版、石膏版、泥版、综合版等为辅的当代中国版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版种的 丰富程度。版画品种的增多,题材范围的扩大,形式手法的多样,个性表现的加强,产 生许多出色的版画家,这些是当前中国版画界的一个基本面貌。 当我们面对中国版画界的这种繁荣景象,激动和兴奋之余,也应认识到实际上目前 的版画艺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版画艺术的发展,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 于和西方艺术作品一起涌人中国大地的西方现代精神产品,我们的艺术家们,在没有一 个经过较长时间的分解吸收、消化、转化的时间过程:而将这些属于意识形态的精神“设 备 ,照原样搬入主观脑际和思维意识中,期望着中国版画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恕 不知精神引进和使用和物质的是不一样的。虽然中国当代版画的表现技巧、形式、造型 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展览会上不少作品也显露 了新的审美意识和新的观念。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形成类似明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