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16 分类号 b712.59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探析 学科专业名称 外国哲学 申 请 人 姓 名 刘 磊 导 师 姓 名 肖德武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9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磊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磊 导师签字:肖德武 签字日期: 2011 年 6 月 9 日 签字日期: 2011 年 6 月 9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导 言 . 1 一、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思想渊源与背景 . 3 (一)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思想渊源 . 3 1.柏拉图“理念世界”的自在自为性 . 3 2.黑格尔的“客观精神世界”自我认识、自我完成 . 5 (二)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提出的背景 . 8 1.哲学背景 . 8 2.科学背景 . 9 二、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提出与特征 . 11 (一)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提出 . 11 1.客观知识的内涵 . 11 2.客观知识的特征 . 12 (二)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论证 . 15 1.自主性 . 15 2、客观知识自主性的表现 . 19 三、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影响与评价 . 26 (一)对波普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 27 (二)对后世哲学家拉卡托斯的影响 . 28 (三)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 30 (四)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评价 . 32 结束语 . 34 注释 . 35 参考文献 . 40 致 谢 . 4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是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是科学哲学批判理 性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现代科学哲学界一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科学哲学是 19 世纪中 叶兴起的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独树一帜,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早年研究的重点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后来转向本体论其标志是客观知识个 进化论的研究一书的发表。 波普尔的哲学开始于认识论问题,即探讨知识的增长问题。他一反传统哲学观点认为 知识的增长在于不断的归纳和证实,提出了极赋创新性的否证论思想。科学知识的增长是 一幅猜测和反驳交替进行的动态图景。随着对此问题的研究深入,他把研究的视域转向了 知识本体论上,并由此把世界多元化。他认为存在三个世界, “世界 1”是物理客体和物理 状态的世界, “世界 2”是精神的、心理的、主观经验的世界,此外还存在世界 3,它是思 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波普尔认为“世界 3”具有客观性、实在性、自主性。其中,自主 性是指“世界 3”客体的独立存在和进化,体现在客观知识的自主增长上,它是“世界 3” 思想的核心。 理论界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并不充分,没有真正将其放到 一个突出位置上论述。在科学知识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可以用波普尔的客观知 识自主性理论加以解释,这一理论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因此,研究“世界 3”的自主性问 题无疑会为研究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提供一种全新视角。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系统论述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柏拉图的理 念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波普尔认为柏拉图是发现第三世界的第一人。其后的黑 格尔集西方哲学思想之大成,建立了著名的精神哲学。波普尔认为黑格尔的“客观精神” 与其“世界 3”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1920 世纪科学发展背景、哲学背景。 通过研究两大背景来揭示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为后面的论 述打下理论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第二部分, 详细剖析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内涵。 此部分由三大部分组成关于 “世 界 3”的含义及特征;客观知识自主性的含义;客观知识自主性的表现。其中“世界 3” 的含义及特征这一部分的论述为下文做理论铺垫,让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3” ,从而更 好的理解客观知识自主性。本部分重点论述自主性、客观知识自主性的含义、客观知识自 主性的表现。其中关于自主性是从传统意义进行解读,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三 人对自主性的理解。而客观知识自主性的表现这两部分则是从波普尔的角度进行解读。 第三部分,通过对该理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其危害的分析从而使得波普尔客观知识 自主性理论被世人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和利用:首先着重阐述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对 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次阐述该理论对同时代的哲学家的影响;再次论述客观自主性理论 对文化研究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学术界关于的该理论的评价与作者观点。 关键词: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客观知识自主性; 分类号:b712.5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autonomy of poppers objective knowledge abstract karl popper (1902-1994) is an austrian philosopher born in british, who is the founder of critical rationalism in modern scientific philosophy and also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hilosopher in this field. the scientific philosophy is the branch of western philosophy which made science as its subject, and rose in the mid-19th century. karl popper developed an unique scientific philosophy and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world. in his early years, he focused on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and then turned to ontology, which marked by the book objective knowledge a research about evolution. poppers philosophy starts with epistemology that discusses its growth of knowledge, he reversed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deas that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is continually generalized and confirmed,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falsification which is very innovative. he thought that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a picture of alternating speculation and retort. with the research on this question, he turned his horizon to the ont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us diversificated the word. he thought there were three worlds, the world one was physical object and condition of the world, the world 2 was spiritual ,psychological, and subjective world, the world 3, it was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world. popper thought the world 3 had objectivity, reality and autonomy. among them, the autonomy existed and evolved in the world 3 independently, which responses to the independent growth of objective knowledge, and it is the core of the three world. theoretical circles has not a clear idea on the autonomy of objective knowledge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understanding, they didnt put it in a significant position to discuss. in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growing process, many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with poppers objective knowledge. as far as this theory was concerned by people, researching on autonomy of world 3 will undoubtedly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ing rul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part one, the author will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popper think plato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found the third world because platos idea had enormou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popper thought hegels objective spirit and world 3 not only has similarities but differences for hegel set a large part of western philosophy thought, who found spiritual philosophy . world three was also the product of philosophical era. part two, the author analyze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in detail, which consists of 3 parts -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3, the meaning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the performance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among them, the first point of world 3 pave the way to our text which made people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orld 3and the autonomy of objective knowledge. this part will mainly discuss the autonomy, the mean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objective knowledge. the autonomy will be discussed its traditional significance,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aristotle, kant, and marx, while the meaning and performance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will be from the angle of karl popper. part three, people will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poppers autonomy of objective knowledge by my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autonomous knowledge in epistemology influence; secondly, it elaborates the theory to 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influence; thirdly,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n culture studie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this theory and the authors opinion. keywords: popper; objective knowledge; autonomy; the autonomy of objective knowledge category number: b712.5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是科 学哲学中批判理性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波普尔哲学探索的后期,其主要兴趣转为对知识本 体论地位的思考,因而转向对实在世界的性质、结构的思考以及对整个宇宙进化理论的阐 释,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突现进化论和三个世界的理论。其成果主要体现在 1972 年出版的 客观知识一书中。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论述的重点在于“世界 3”即客观知识世界的理论。客观知 识世界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实在性、自主性。波普尔认为自主性是“世界 3”的核心。 本文将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该理论触及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 律,研究该课题有助于使该理论的功效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通 过重点揭示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合理性及其功效来凸显其理论意义,进而彰显波 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在整个西方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 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波普尔第三世界的著作,大多数是侧重于对客观知识理论概括性 的论述,如三个世界的划分、客观知识理论的特征、客观知识理论提出的意义等,而对波 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专门研究不多,没有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展现出来。如赵敦华在 赵敦华讲波普尔一书的第四讲中涉及到了客观知识,但也仅限于对客观知识理论的讲 述,并没有对它的自主性这一特征进行着重论述。陈其荣的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蒋劲松、刘兵的科学哲学读本以及李创同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流变历史上的科学 哲学思想家等著作也与之类似。 与该课题相关的期刊文章的数量也不多。王贵友与管锦绣在波普尔的批判原则与自 主性原则一文中通过对波普尔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来体现自主性原则的逻辑,对波普尔客 观知识自主性理论进行了论述。任鹰的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与黄顺基等同志商榷以及再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与杜汝楫 等同志商榷 ,通过分析黄顺基与杜汝楫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误解,从而揭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该理论的正确性。对于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文章有雷彦沛的 波普尔“世界 3”之微见 ,文章通过分析“ 世界 3理论的提出” 、 “关于世界 3 的特 征” 而提出自己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看法, 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是不成立的。 黄焕金的批判波普尔“世界 3”自主性理论分析了何为客观知识自主性进而指出了客 观知识自主性的危害,认为该理论具有危害性。 在国外,由于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一书属于其晚期著作,国外学界对其哲学研究的 深度与广度并未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显而易见,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专著与论文 更是比较少。s哈文在不能否认主体的认识论一文中指出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 论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他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持批判态度。 然而,在科学知识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可以用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自主性理 论加以解释,同时由于客观知识自主性引导着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活动,从而丰富了人 类的科学知识世界。在科学知识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把握其发展规律无疑有助于促使科 学知识规律的发展,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究科学知识发展规律 的全新途径。这正是以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为研究对象的价值体现。 总之,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关于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相关材料并不 多,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一定性的重视,对“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将会有更多、更深 入的研究是大势所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思想渊源与背景 每个理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正是由于前人或同时代的同行或异 域的思想,以及科技的发展、知识增长的时代背影促使了某一理论的产生,波普尔客观知 识自主性理论也不例外。 (一)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思想渊源 虽然波普尔在其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对柏拉图与黑格尔的理论观点 持反对态度,并做了一定的批判,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认为这是波普尔对二者的理论的彻 底的反对,从而忽视而它们对波普尔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他本人在其著作客观知识 个进化论的研究一书中,波普尔也认为自己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二者相关理论启发 的结果。正如他所说“三个世界”的划分深受柏拉图、黑格尔、波尔察诺等人的影响, “我 讲的第三世界与柏拉图的形式论即理念论有很多共同之处,因而也与黑格尔的客观精 神有很多共同之处” 1,但波普尔并非亦步亦趋地沿袭他们的理论,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 础上,以新的视野阐释了客观知识世界理论。 1.柏拉图“理念世界”的自在自为性 西方哲学诞生之始,人们除了惊叹和敬畏自然的伟大之外,也开始通过其思辨的理性 智慧寻求这些变动不居的自然现象背后所存在的恒定不变的东西。人们对此问题的持续追 问由此被深化为西方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 在探讨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人类世界二重化,世界据此被 划分为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感的事物世界。柏拉图认为,可感的事物世界是虚幻的,只有 理念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通过对知识论的探讨而确立的。那么,何谓 知识呢?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的, 不容置疑的, 也即不掺杂任何矛盾和错误, 是恒定不变的。在柏拉图看来,人们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可知世界”并不完全真实,因为 处在生灭变化之中的感觉事物只能产生个人、偶然、相对的意见,因此,它不是我们知识 的对象。惟有超越于感觉事物之上的真实的存在才是普遍、必然和绝对的知识的对象,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此,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是知识存在的真正寓所,因为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 真实存在的。所以,人们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理念,才能说获得了真正的知识。柏拉图认为 如果一个人只是认识到美的东西而没有认识美本身,那么就不能说他具有美的知识,只能 说他具有关于美的“意见” ;只有这个人认识到永恒不变的美本身,才能具有关于美的“知 识” 。可见,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就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共相、模型,是一类个别事物的共 通性, “当我们给许多个别的事物加上同一的名称,我们就假定有一个理念存在。 2”例如, 木匠制造的桌子,画家画上的桌子,这些具体的桌子等等不一而足,在柏拉图看来,都有 “桌子”的共性,在它们背后存在一个“桌子”的理念。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世界外 还有一个理念世界客观存在着,它独立于人心,自在恒定的存在着,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因为永恒的真理在人类存在以前就必须是真的。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而处于实在和非 实在之间的可感事物则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由此可知,柏拉图 所谓的理念世界是一个绝对永恒的自在自为的世界,超越了时空,又不随着时空的变化而 变化。同时理念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理念与理念之间相互独立自存,如“高”的理念 仅是“高” ,它与“矮”的理念之间根本就不会发生联系。毫无疑问,由各种各样的自在 自为的理念组成的理念世界是一个静止的永恒自在世界。 “柏拉图的形式或理念世界,在 许多方面是一个宗教世界、一个更实在的世界。然而它既非人格神的世界,又非意识的世 界,也不包括某种意识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客观的、自主的、存在于物理世界和精神世 界以外的第三世界。 ” 3 所以说,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自在自为的理念构成的,同时它又不同 于柏拉图所谓现实世界那样是一个不真实的,流变的,现象的,而是一个真实的,是本质 的静止的永恒世界,所以也具有自在性。波普尔的“第三世界”也正是如此。 “它是可能 的思想客体的世界:自在的理论及其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自在的问题境况等的世界。 ” 4 “这些问题显然是自主的。它们决不是由我们制造的,宁可说它们是我们发现的;而且 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被发现以前就未被发现地存在着。 ” 5波普尔的论述表明, “第三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界”里面的理论、论据、问题以及问题的境况是都具有自在性。我们所说的这种自在性绝 不是波普尔本人所谓的“客观性” ,而是一种理论形成以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波普尔所 谓“第三世界” ,也就是在他的科学哲学领域内提出的“第三世界”理论即客观知识理论 是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继承和发展, “无可否认,我讲的第三世界与柏拉图的形式论 即理念论有很多共同之处” 。 6 由上述可知,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波普尔“第三世界”理论的思想渊源,同时也可 以认为理念世界的自在自为性既是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思想渊源。 2.黑格尔的“客观精神世界”自我认识、自我完成 黑格尔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思想巨擘,其哲学思想几乎涵盖了整个西方哲学不可回避 的问题。哲学上的诸多问题在此会合交融,乃至影响了后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科学哲 学的发展。 黑格尔哲学形成于近代理性衰落,非理性主义严重挑战着其地位的时代。他的目的是 重新确立理性的权威,他从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中寻找到了灵感,为理性的新出路打开了 一扇窗。众所周知,康德因为不能认识物自体本身而最终退回到了主观性立场,黑格尔却 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他看来,由于认识中存在着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当 我们发现知识与对象不相符合时,就必须改变知识以符合对象,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但原 来的知识毕竟是根据相应的对象形成的。现在知识发现了变化,那么相应的对象也发生了 变化。由此,黑格尔认为,事实上认识活动自身是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发展过 程。我们并不是站在理性之外去进行批判,而是理性本身进行的自我批判。需要注意的是, 在黑格尔哲学的框架里,他使用精神而非理性来表达人的本性。 “精神不同于理性或意识, 不是单纯的认识能力,也不只是自我意识或个体主体,而是能够包容一切的具有实体性、 历史性、社会性的能动性主体。 ” 7他通过对精神的探究在哲学上开始了一种新的探险。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探讨了哲学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实体即主体。在他 看来,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解和表述为主体。 ” 8也即实体自身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能动性的内在动力,唯有此实体才 可能展开自身而成为现实。但实体展开自身而外化为世界时,并不就是真正的现实,唯其 通过人类精神经过艰苦漫长的辩证运动才能最终达致对实体同一性的认识。质言之,绝对 通过人类精神而认识了自己,最终成为“绝对精神” 。这个过程是绝对自我认识、自我完 成的过程。黑格尔认为, “这种理念或理性 ,是真实,是永恒,是绝对有力的存在” , “它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 是宇宙的实体。 ” 9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经历了从逻辑到自然再回到精神的过程。在他 看来,整个宇宙是“绝对精神”按照逻辑规则演化的结果。 “绝对精神”是一种高度抽象、 纯粹思辨的概念体系。它是独立于思想个体而客观存在的。它按照特定的规则运动演变导 出宇宙大全。 黑格尔哲学由“逻辑学”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其中,逻辑学阶段是 “绝对精神” 自我发展的过程, 表现为它的各个环节即范畴的推演, 自然哲学则描述了 “绝 对精神”外化为自然后在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全书体系中的 最高阶段,它所讨论的精神的发展过程既是人类精神认识绝对的过程,也是绝对成为绝对 精神的过程,这两者是同一回事。据此,绝对达到了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了真正的现实。 “精 神是在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自然界的目标就是自己毁灭自己,并打破自己的直接的东西 与感性的东西的外壳,像芬尼克斯那样毁灭自己,以便作为精神从这种得到更新的外在性 中涌现出来。 ” 10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和自然是一致的。自然是精神的表现或者异化。因 此,从时间上讲,自然是在精神之前的,因为精神是从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但从逻辑上 来说,精神又是在自然之先的。自然仅是精神的外在表现,精神才是其最终目的。 “自然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自身万成之物,可以离开精神而独立存在,反之,惟有在精神里自然才 达到它的目的和真理。同样,精神一方面也并非仅是一超出自然的抽象之物,反之,精神 惟有扬弃并包括自然于其内,方可成为真正的精神,方可证实其为精神。 ” 11 精神哲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当精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还只是处在它的尚未开展的概念中,还没有使它的概念成为有客观性的东西的时候,此时 的精神就是主观精神,也即个人的精神,如张三的精神,李四的精神,它是在“自身关系 形式下的精神,即内在的、未与自身以外的他物发生关系的精神。 ” 12客观精神则是个人 主观精神的外部表现,也就是现实的人类精神所创造的社会、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风俗 习惯和伦理道德等等的世界。 “客观精神是现实性形式下的精神,即实现于由精神所创造 和将由精神所创造的世界之中的精神。 ” 13精神哲学的第三部分即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 主客的统一,既是唯一的、普遍的实体,也是自我认识的精神。黑格尔相信通过人的理性 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他看来,绝对才是真正的存在,但绝对并非独立于人和自 然界,而是在对自然的揭示和人类心灵的认识机制中得以开显的。思想本身把绝对、自然 和人类意识联系了起来。绝对通过外化为自然世界而彰显自身,绝对就是精神。据此,黑 格尔认为,绝对不是实体,而是主体。同时,黑格尔认为,理念在实际上只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进而绝对从潜在发展为绝对精神的过程。 “理念本质上是一个过程。 因为只有就理念的同一性是概念的绝对的和自由的同一性来说,因此也只有就理念是辨证 的来说, (它才是一个过程) 。理念的运动过程是这样的:即概念作为普遍性,而这普遍性 也是个体性特殊化其自己为客观性,并和普遍性相对立,而这种以概念为实体的外在性通 过自身内的辨证法返回到主观性” 。 14据此,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是自我发展,是一个辨 证逻辑的发展过程,是以概念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前进。可见,黑格尔的理 念世界是一个变化着的世界,是绝对否定自身辩证发展的过程。 波普尔认为,其对“世界 3”的阐明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存在共 同之处, “我讲的第三世界与柏拉图的形式论即理念论有很多共同之处,因而也与黑格尔 的客观精神有很多共同之处。 ” 15在他看来,黑格尔是一位柏拉图主义者,他们都承认客 观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世界万物由此而生,认识了理念世界即认识了宇宙大全。二者所 不同之处在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犹如太阳光照的世界,是神圣纯洁的,无任何变化的。 万物皆为理念的摹本,且理念世界与主观精神中的意识观念没有丝毫的联系;而黑格尔却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认为,理念与主观精神中的意识观念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它仅是一种意识现象,它反思着 自身,是寓居在某种精神之中的思想,而且发生着变化。 “柏拉图的形式或理念是客观的, 并且与主观精神中的意识观念毫无关系;它们居住在一个神圣的、无变化的天国中。与此 相反,黑格尔的观念象普罗提诺的观念一样,是意识现象,即反思自身并居住在某种意识、 某种精神中的思想;而且它们随同这种精神一起变化和发展着。 ” 16 综上所述,黑格尔从“实体即主体”这一哲学原则出发,通过绝对的自我实现而达致 绝对精神,乃至穷尽了宇宙所有的真理。然而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的增长是通过问题为媒介 自我增长的过程。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自主的成分。 (二)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提出的背景 虽然通过追溯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的理论渊,使我们对该理论有了深刻认识,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理论所产生的哲学背景与时代背景。 1.哲学背景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近现代社会的建 构过程中更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思维方式、理论模型、先进 设备,同时这些又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人们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丰 硕果实的同时也意识到,在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家园却屡遭受破坏。 在我们看来技术是人类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但它为什么又难以被人们所控制?甚至 有哲学家认为人们被哲学技术所控制。 海德格尔正是从上述问题,开始他的技术之思。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在本质上并不 是形形色色的技术因素,比方说,轴承、连杆、起重机等等,而是座架(ge-stell) 。根 据海德格尔,座架是一种有着强大自我维持功能的神秘系统。座架聚集起各种各样的技术 因素,它要求人按照技术的方式来对待万事万物,并且逼迫人尽可能多地从自然中攫取能 源。 “座架就是这样一种限定的集合,这种限定限定人,亦即挑战人,使他以命令的形式 将自然展现成持存物。座架就是这样一种展现方式,它支配着现代技术的本质,但他本身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却不是技术的东西。 ” 17 在座架之中的人和物已经失去了其独立性,而沦为持存之物。在 海德格尔看来“集置乃是那种摆置的聚集,这种摆置摆弄人,使人以订造方式把现实事物 作为持存物而解蔽出来。作为如此这般受促逼的东西,人处于集置的本质领域之中。” 17 虽然从表面看起来,人在使用和控制技术,而实际上是技术在控制人和奴役人。也就是说, 技术完全束缚着人以及人的视野。技术不再是像原来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去蔽方式, 而成为遮蔽的主要表现,反过来制约人和束缚人。实际上,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被认为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无容置疑的东西,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医治百病的救世良药。现代 技术不仅束缚了人,而且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比方说全球气 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等。由此可见,现代技术诱发了诸多的生存危机。然而, 这一切都是由于技术本质座架造成的。 因为座架是海德格尔技术的本质,同时座架控制着人们,使得人们无法控制技术,只 能受技术的支配。所以我认为海德格尔所谓的座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虽然海德格尔所谓 的技术观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仍为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自主性理论提出提供了一定 的哲学背影。 2.科学背景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序言里,波普明确地指出,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是科学知识如 何增长的问题, “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过去是,并且现在仍然是知识的增长问题,而对科学 知识的增长的研究是研究知识增长的最好方式。 ” 19因为在他看来,科学知识的进步是人 类知识增长的最明显的例证。归纳主义者认为科学始于观察,人们通过对众多经验事实的 归纳, 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进而通过精确的理论概括为繁杂的自然现象作出解释和说明, 使某种现象的产生能归于之于某种科学理论。观察提供科学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 础,科学知识是用归纳法从观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形成科学基础的观察陈述是可靠的、 确定无疑的,因为它们的真实性能够被直接运用感官确定;此外,观察陈述的可靠性还能 传递到从它们推之而出的定律和理论上。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科学史上曾出现过一案例“同时发现” 。 “同时发现”指的是同一研究成果由两个 人或更多的人在完全不了解彼此工作的情况下、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发表出来。这一案例 是否可以说明某一成果已到了不得不被发现的时刻了呢?去追究到底由谁来得出这一发 现便显得毫无意义。我们可以以“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这一著名案例来简单的说明。正 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在 18301850 年期间,欧洲有 12 位彼此相隔很远的科学家先后公 开发表了关于能量守恒的假说。让人们惊讶的是,每个发表者都是在对他人的研究几乎没 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的,彼此之间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结论的表达方式都是惊 人的相同。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库恩的解释是这样的,正是由于那段时间里, “欧 洲科学思想的气氛中蕴含着一些因素,能引导敏感的科学家以一种重要的新观点去观 察自然。 ” 20这种“气氛”是由众多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所谓 “能量转换过程的可得性” 。 21伴随着实验条件的日渐成熟和实验技巧的不断改进,一系 列的新发现展现在人们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如光、电、热、分子运动等等原来只能分别研 究且只是孤立的知识的现象,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过程纷纷被发现,同时得到一定程度 上的重视,与此相关知识日益丰富,关于能量的问题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刻。 然而,知识的这种呼之欲出的时刻终究是什么在起作用?只要由人们研究就会出现? 为什么某一知识的出现不是在此时而不是在彼时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同时发 现”?这让人们陷入深思。波普尔认为客观知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存在,它产生 属于自己的问题,特别是与其发展的方法相联系的问题,同时这种自主性对于我们的影响 大大的超出了我们自己对于客观知识的影响。与此同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属于客观知 识世界,所以说某一成果最终被发现取决于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