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论文)山西社稷神崇拜的庙宇建筑文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题名 导师 姓名 学校 山西社稷神崇拜的庙宇建筑文化 周小棣副教授 于娜 东南人学 论文摘要 社稷神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对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神到人格神再到国家 保护神的发展阶段,最终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国家统治者历来重视社稷的祭祀,从都城到各地 方州县,官方一直建置社稷坛对其进行祭祀活动。 民间对于社稷神的崇拜更多停留在人格神阶段,逐渐演变为对于后土、后稷的人格神崇拜。山 西南部地区地理、历史条件优越,农业文化比较发达,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心,为后土、后 稷崇拜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后土庙、后稷庙的本庙文化即产生于山西南部地区,且现 今于山西地区仍有大量此类庙宇的遗存。 庙宇不仅是祭祀神灵的场所,还是地方文化生活的活动中心,且在地方聚落形态中,居于非常 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山西社稷神崇拜庙宇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史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实地调研等手段进行研究。祭祀神灵的活动是庙宇建筑的主要使用目 的,也对庙宇的建置提出一定的空间需求,因此,本文首先从庙宇祭祀神祗、祭祀活动以及建置和 管理问题出发,进行整理和探讨,进一步对庙宇建筑的选址、布局、空间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 与祭祀活动的关系及自身形成的特点,并且从装饰题材、表现形式、象征意义几个方面对庙宇的建 筑装饰艺术进行探讨。希望以此做为研究民间信仰建筑的一种探索,为民间信仰建筑的研究提供参 照体系。 正文共计字数7 8 ,6 0 0 余字,图片及图表9 l 幅。 关键词:山西社稷后土庙稷王庙祭祀 摘要 a b s t r a c t t i t l e :r e s e a r c ho nt h et e m p l e si ns h a n x i ,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w o r s h i po ft h eg o l do ft h el a n da n dt h eg r a i n t u t o r :p r o f z h o ux i a o d i n a m e :y u n a s c h o o l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w o r s h i po f “s h e j i ”i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r i m e v a ln a t u r ew o r s h i po ft h el a n da n dt h eg r a i n , w h i c hg ot h r o u g ht h ep h a s e so fn a t u r ew o r s h i p ,a n t h r o p o m o r p h i z ew o r s h i p ,a n dt h en a t i o n a lp r o t e c t i v eg o d , f i n a l l y i tb e c a m et h ef u n g i b l ea p p e l l a t i o no fc o u n t r y t h ee m p e r o ra l w a y s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t oo f f e r s a c r i f i c et ot h eg o d so ft h el a n da n dt h eg r a i n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w o u l db u i l dt h es h e j ia l t e rt oh o l dc e r e m o n y t oo f f e rs a c r i f i c et ot h eg o d so ft h el a n da n dt h eg r a i n t h ec i v i l i a nw o r s h i po fs h e j ia n t h r o p o m o r p h i z et oh o u t ua n dh o u j ib e l i e fg r a d u a l l y t h es o u t ho f s h a n x ig i v eb i r t hag o o dg e o g r a p h ya n dh i s t o r yf o u n d a t i o nt oh o u t ua n dh o u j ib e l i e f ,w h i c hh a sb e e nt h e c e n t e ro ft h ec h i n a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h eh o u t ut e m p l ea n dh o u j it e m p l eg ow i t hh o u t ua n dh o u j ib e l i e f , t h e a n t e t y p eo f t h e s et e m p l e sw a sl o c a t e di ns h a n x i ,a n dt h e r ea r es t i l lm a n yt e m p l e se x i s t e di nt h i sa r e a t h e s es c a t t e r e dt e m p l e sa r o u n dv i l l a g ea r en o to n l yt h ep l a c ei ns a c r i f i c eb u ta l s ot h ec e n t e ro fl o c a l c u l t u r a ll i f ea n dt h u sf o r mas i g n i f i c i e n t p o s i t i o n i na g r e s t i cs e t t l e m e n t t h e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n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t e m p l e sr e l a t e dw i t hs h e j ib e l i e fi ns h a n x id i s t r i c t ,a n dt h e 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w h i c hw e r em a d ei n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ss u c ha sh i s t o r i c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m e a n sl i k es t a t i s t i ca n ds p o ts u r v e ya r ea d o p t e d f i r s t ,t h et h e s i s d i s c u s st h eg o d 、c e r e m o n i a l 、a n dt h eo p e r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o ft h et e m p l e s ,t os a t i s f yt h es a c r i f i c er i t u a lt h e t e m p l eg i v eb i r t ht oac e r t a i ns p a c en e e d ,w h i c hb r i n g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t e m p l e sp r e s e n c e t h e nt h et h e s i s 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i t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a s p e c to ft h es e l e c t i n gs i t e 、p l a n f u c t i o n 、s p a c ef o r ma n di t s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s t h u so f f e rr e f e r e n c ef o rf u t u r er e s e a r c hi n t ot h i sa r e a t h ep a p e rc o n t a i n s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7 8 ,6 0 0w o r d sw i t h91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s h a n x is h e j ih o u t ut e m p l ej i w a n gt e m p l es a c r i f i c e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童竺壁:日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塑导师签名: 引言 绪论 “宗教信仰建筑是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民间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我们所关注的民间宗教往 往无教义、无严格的规制,民间的崇拜不固定,无系统,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征,甚至没 有固定的崇拜者,所以从庙宇去发现这种信仰或崇拜的分布、沿革,从庙宇中的神祗去发现有关该 神的一切故事,从建筑格局上去感受民间的、或民族的、或地方的文化意义,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办 法。”川 本文即试图从社稷神崇拜这一国家至民间广泛重视的信仰为出发点,将实体建筑与信仰文化结 合,通过对民间庙宇的调查研究对民间信仰进行更好的理解,综合实例调研与文献资料的考证,探 索民间信仰建筑自身的独特性,提出民间信仰建筑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希望对民间信仰建筑的研究 有所借鉴意义。 1 、选题背景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神崇拜活动非常强烈的国家,在古代农业社会,农神崇拜是国家及民间重要 的祭祀活动,土地和谷物作为农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相应祭祀土地的“社神”与祭祀谷物的“稷 神”就成为祭祀的主体,社稷也成为上古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称。社稷神的祭祀是我国自古以来就 非常重视的一种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相 应的演变,社稷祭祀从开始的自然神崇拜逐渐演变为封建国家的保护神,社稷祭祀成为国家祭祀的 重要内容。国家建立社稷坛祭祀社稷,后土、后稷成为社稷坛祭祀的配享神,社稷坛似乎与后来产 生的方丘坛、地坛、先农坛等属于同一范畴的祭祀建筑,但其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却更为丰富与深 刻。 民间的社稷神崇拜在历史发展中则呈现另外一种状态,作为农业文明的衍生物,社稷神崇拜与 传统村落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为了加强祭祀,对社稷神崇拜从对土地、谷物的自然崇 拜转化为人格神的崇拜,把开创农业先河的祖先奉为崇拜对象,共工氏之子后土“句龙”与周人的 始祖“后稷”成为了人们祭祀的对象,后土庙、稷_ 千庙作为祭祀后土、后稷的庙宇,也有着悠久的 历史。山西作为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与后土、后稷等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社稷文化的主要 发祥地之一,后土庙、稷王庙的遗存也多集中在山西地区,他1 因此本文选择山西地区的社稷神崇拜 建筑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现存与社稷神崇拜相关庙宇建筑的考 察和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研究,了解民间社稷神崇拜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对主要的后土庙、 稷王庙的建筑选址、群体布局、建筑文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建筑的物质形态做出一定的探讨,以 此研究民间社稷神崇拜建筑形态的发展。 2 、对象界定 论文以“山西社稷神崇拜的庙宇建筑”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对象的界定有两个基本范畴: ( 1 ) 、研究对象的选择 “1 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1 0 8 幢1 除山西省,华北的河北、山东,陕西等地,民间办有后土、后稷的祭祀活动。 l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社稷神崇拜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从自然神崇拜转向人格神崇拜,最终成为国家的保护神, 其祭祀的主要形式是官方设立的社稷坛,历史上所建立的社稷坛多已不存,且本文主要是研究社稷 祭祀的民间信仰建筑类型,故对社稷坛并不做过多的探讨。山西民间与社稷祭祀有关的建筑主要有: 社稷坛、后土庙、稷王庙【2 1 、社稷庙等。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山西省遗存较多且最具代表性的 民间祭祀社稷的庙宇:后土庙与稷王庙。 ( 2 ) 、地域范围的选择 本文以山西省为界定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方面是理论的需求,山西地区历史文 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晋南更是华夏民族先祖开创和发展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心, 自古就是农业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社稷崇拜即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对于土地与谷物的崇尚, 汉武帝于汾阴雕上( 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一带) 祭祀后土,并建立祭祀后土之本庙后土 祠,稷山县的稷王山是传说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可以说社稷崇拜与山西地区有着密切的渊 源;另一方面是实物的需求,山西地区古代曾经建有大量的各类建筑,而且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保 存得最多和较为完整的地区,山西地区有大量的与社稷祭祀相关的建筑遗存,这就为研究的进行提 供了一定的实物基础,由于篇幅及时间所限,无法针对更广泛的地域范围进行调查研究,故选取山 西地区做为研究的主要范围。 3 、前人研究成果 ( 1 ) 、古代文献中关于社稷、后土、后稷的相关记载 史记、尚书尧典、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诗经生民五帝本纪、国语、 帝系、世本、左传、国语、封禅书、礼记、淮南子、楚辞、古今图书集成、文 献通考、汉书山海经等众多古籍中都有关于后土、后稷的记载。 ( 2 ) 、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周初生民之神话解释、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丁山中国 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古代神话与民族,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詹鄞鑫神灵与祭祀,王晖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齐思和中国史探研,陈绍棣中国风俗通史两周卷,傅亚庶中国上 古祭祀文化,尹盛平周原文化与两周文明,何光岳后稷发展农业及先周族的起源,郭守信周 代祭祀初论,赵毅土地神崇拜与道教建筑的形成,陈镇民后土文化谈论,隋伯藻“后土” 到底是谁,杨洪杰后土文化与中华文明史,余和详略论中国的社稷祭祀礼仪,曹书杰后 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等,前人对社稷、后土、后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3 ) 、高校论文研究 1 )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社稷坛建筑研究,作者亚白杨,王其亨教授指导,对中国古 人祭祀社稷的观念及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从社稷坛的建置沿革,规划方法、外部空间设计意向、祭 祀礼仪等方面,对北京社稷坛进行较系统的综合研究。 2 )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宋东京祭坛建筑研究,吴书雷著,文中对北宋的礼制建筑进行 了概述,并对祭坛建筑进行了考证,从规划布局、单体形制、建筑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圜丘坛、方丘 坛、社稷坛等。 “1 后土庙也有圣母庙、后土圣母庙等说法,本文中统一称其为后土庙 n 稷上,小也有称为后稷庙,本文中统一称其为稷王庙 2 绪论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先秦社祀研究,魏建震著,论文选定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社祀作为研究对象,对先秦社祀研究的历史、社祀起源、先秦时期 社祀形态、社祀在祭祀谱系中的位置、社祀制度与社祀仪式、社祀之社会功能等六个问题进行了探 讨。 4 )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周、春秋时期的农神研究,史志龙著,文章对农业的发展、农 神崇拜的缘起、农神的祭祀、及农神崇拜的社会学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5 )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神灵与仪式山西汾阳圣母庙圣母殿肇画研究,廖奇琦著, 文章通过对山西汾阳圣母庙圣母殿壁画的研究,探讨了其中所反映的民间后土信仰文化。 6 ) 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晋南万荣县后土祠俗民后土信仰调查研究,加俊著,文章对 俗民后土信仰及后土信仰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万荣县后土祠的庙会活动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4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 ) 研究意义 1 ) 、对建筑史学的研究具有一定补充作用,具有一定建筑史研究意义。 目前建筑史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型寺庙建筑的研究,对民间信仰建筑的关注较少,而民间信仰 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更加能反应人们的生活形态。本文选取山西与社稷神崇拜相关的后土庙、 稷王庙为切入点,从庙宇分布、祭祀、运作、选址、建筑空间、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后 土庙、稷王庙的建筑文化内涵,对民间信仰建筑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2 ) 、具有社会文化学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地方传统村落的民间信仰与人们的生活。 民间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的精神依托,通过对国家社稷祭祀与民间后土、后稷崇拜的形态及演 变进行的相关考证,可知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之间是一个不断互动的进程,后土庙、稷王庙作为一 种民间传统信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传统村落中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对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通过对后士庙、稷王庙的研究,可以对村落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因此,本研究亦具有社会文化学意义。 ( 2 ) 研究方法 为配合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性质,同时考虑剑客观条件对研究方法选择的限制,本研究主要 采用以下两种基本研究方法: 1 ) 、文献查阅法: 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考证三个阶段,通过收集地方志、县志、相关历史文献、地方文史 资料、历史照片图纸、旅游书籍、报刊杂志等,获得对过去和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认识。 2 ) 、案例调查法: 包括实地测绘、照片拍摄、人物访谈、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且能补充文献资料与图 纸的不足与错误,有助于对资料的掌握和理解。 笔者实地调研了太原、阳曲、榆次、离石、石楼、吉县、河津、稷山、万荣、芮城、闻喜、新 绛、翼城、襄汾、灵石、介休、汾阳等多个地区,从2 0 0 8 年7 月1 日至2 0 0 8 年8 月1 日共计外业 3 0 天,调研对象为后土庙、圣母庙、稷王庙、社稷庙。主要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 实地测绘:对现存几处厉土庙、稷王庙建筑群及其内部有价值的建筑进行实地测绘,利于今后 分析比较。 照片拍摄: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居住环境、生活现状、人文特色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调查,从而直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地发现后土庙、稷王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物访谈:对村落中的居民进行访谈,对后土庙、稷王庙的现状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解。 5 、论文写作框架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是在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西民间的后士庙、稷王庙的 发展历史、建筑空间等不同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章主要是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对国家与民间社稷崇拜的内容及相关祭祀建筑的发展、祭 祀活动进行一定的整理,主要是针对国家及各级地方设置的社稷坛这一建筑类型,并指出国家与民 间社稷祭祀形态的异同。 第二章主要分析山西地区形成社稷神崇拜的地理、历史条件,并对相关祭祀建筑类型进行了分 类叙述,主要分为社稷坛、后土庙、稷王庙、社稷庙几类,其中后土庙、稷王庙是本文所研究的主 要对象,对祭祀后土、后稷的祖庙万荣县后土祠和稷山县城稷千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实 地调研和资料的查阅,对后土庙、稷王庙的分布、建置状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其分布的特点及原 因。 第三章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及实地的民间走访,对民间后土、后稷信仰做一定的调查, 考察依附于后土庙、稷王庙所进行的迎神赛社祭祀活动,并通过大量碑刻及文献资料的记载对庙宇 的修建、维持等情况进行考证。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山西后土庙、稷王庙的选址、布局及空间构成,分析庙宇建筑空间与祭祀神 灵需求间的关系。 第五章主要从装饰题材、表现形式、象征意义几个方面对山西民间后土庙、稷王庙的装饰艺术 进行整理。 最后为结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历程、研究成果,并对民间信仰庙宇的研究提出反思与探讨。 论文写作框架如下图: 4 第一章社稷神崇拜的发展演变概述 1 1 社稷神崇拜发展的主要阶段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是土神,说文解字曰:“社,地主也,从示土。川1 1 礼记郊 特牲日:“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 教民美报焉。冢主中雷而国主社,示本也。”呤3 对于社的崇拜来自于它化育万物,也就是认为十地上 的诸现象均是由土地所化育而来的,是称赞土地承载万物的美德。“中国之神,莫贵于社”,1 社神 在人们的信仰中有着祟高地位,同时社文化在古代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中有着重要影响。 稷是谷神,稷原是指某种谷物,h 1 后来成为五谷的总称,进一步成为谷神的名称,或视为农业种植 神,与“社”并视为封建国家的保护神。 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对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认为大地生长草木万物,养育 了人类,因而,社稷神被视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灵。先秦时期,社稷的地位很高,建国以宗庙社 稷为先,“社稷”一词也成为国家的代称,象征国土和政权。对社稷神的尊崇和祭祀,表现了人类对 土地和百谷的报答之情,体现出古代靠天吃饭的时代祭祀活动中务实的内容。 1 1 1 自然神崇拜阶段 社神与稷神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之初,人们将现实中的物质形象赋予它们。在进入文明社会后, 祖先神已经是人格化的形象,但社神与稷神在商周时代始终没有出现人格神的形象,作为国家所祭 祀的对象,社神与稷神是依附于具体的自然物而出现的。哺1 神主是该神的标示物,社稷之神主是社稷构成的重要部分,它也是在封土为社的过程中,逐渐 出现的。人们在祭祀原始十地神时,直接向土地祈祷献祭,后来,在祭祀时筑一土堆作为礼拜对象, 或规定某地为礼拜场所,该土堆及礼拜场所日久便成为土地神存在的象征或神体。以土为社者,则 社主乃筑土坛为之,但由于用土坛作为社坛难以见社神之功效,义易遭雨水冲刷破坏,人们便开始 以石为社主,或者依树立坛或在坛上植树,这样,社树义逐渐被神化为土地神,成为新的社主。埔1 淮南子齐俗日:“有虞氏之礼,其社用土夏后氏之礼,其社用松,殷人之礼,其社用 石,周人之礼,其社用栗。”川稷主则以稷为之,但由于谷物不能长时间保存,故并无遗迹可考。 作为社主、稷主的土、石、树、稷等都是自然之物,显示出当时自然神崇拜的特征。 西周初期社稷神归属于地祗门,周人将社稷合祀,并将社稷作为祭地大典的陪祭神之一,在地 祗类众祭祀对象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白虎通对社稷神的职能做了很明确的解释,其日:“社, 土地之主;稷,五谷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五谷众多,不 可遍祭,稷乃原隰之中能长五谷之祗,故立稷而祭之。”旧1 可见社稷之神最初就只是指土地、谷物的 神灵,社稷之神只是地祗神门下分管耕地和五谷的小神而已。 ( 汉) 许慎,说文解字 1 2 0 0 “1 孔丘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8 7 协1 王爱清1 9 8 0 年以来国内先秦、秦汉“社”问题研究综述 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 0 0 4 ( 1 1 ) :1 9 7 “关于稷是何种谷物,说法不一,主要有栗谷子、黍糜子、秫高梁、稷稷子等,现代研究普遍认 为稷就是栗 吲傅皿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 1 1 0 h 1 池小燕北京地坛与社稷坛祭祀对象之辨一略述地祗神与社稷神各历史时期发展演变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 0 0 4 ( 1 0 ) :3 0 9 3 1 l ”1 ( 汉) 刘安淮南子卷十一2 8 9 博1 ( 汉) 班同白虎通卷二2 0 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i 2 人格神崇拜阶段 西周中期,社稷神从地祗门分离,进入人格神崇拜阶段,在从自然神崇拜进入到人格神崇拜的 阶段,首先是将一些开创农业先河、功高万古的有德之人奉为神,加以崇拜。礼记祭法日:“历 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n 1 共工氏之子句龙称后土,被奉为社神,社神亦有了“后土” 这一固定的称谓,周人的始祖弃,称为后稷,被奉为稷神。 此时祭祀社稷神的原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土地养育万物的崇拜,而是建立在礼记祭法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 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埋1 的基础上,是冈为有功于国家,有益于人民则加以祭祀,这与原始的 自然神崇拜开始有所差异,人格神崇拜开始初露矛头。 1 1 3 国家保护神阶段 到了春秋时代,社稷神一方面仍然具有掌管土地、农业事务的土地神的职责,但另一方面,与 土地生产无关的各种社会属性也附加进来,并且这种属性日益见长,从而社稷神变成了国、州、郡、 县、乡、里等各级组织的社会保护神。社稷祭祀开始有等级的划分,礼记祭法日:“王为群姓 立社,日大社。王自立为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为社,日侯社。大夫以 下成群立社,日置社。”h 1 秦汉时期,出现了指令性的官督民办之社,由于国家政权的产生和专制皇 权的确立,也就是社会两元分化,土地神的设立也就相应分化为两大系统。一种是上述的官社,也 就是法定意义上的最高土地神和大社、侯社、置社;一种是民间信仰的民社。土地崇拜发展到了这 一阶段,自然崇拜的性质已逐渐消失,而转化为具备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崇拜。 社稷文化内涵丰富,对于社稷神崇拜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的论述,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的观点,此 非本文探讨的主旨。通过以上阐述,明晰了社稷神崇拜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民间社稷神崇拜的发 展也必然融合于整个社稷神崇拜发展的背景之中。 1 2 官方社稷神崇拜 1 2 1 国家社稷坛的建置 社稷祭祀礼是我国古代“五礼”之一“吉礼”的一项重要礼仪制度,国家祭祀社稷从周代就已 开始,历经千百年沧桑变故,几经变化,明集礼卷八综述了社稷坛的建置依据及建置概况: “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社稷之祀,坛而小屋,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凡起 大事动大众必先告于社,而后i j 其礼,可谓重矣。盖古者天予社以祭五土之祗,稷以祭五谷之神,其制在乎中 门之外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以其同功均利以养人,故祭社必及稷,所以 为天下求福报功之道也。然天予有三社,为群姓而立者日太社;其自为立者日王社;又有所谓胜国之社,屋之 不受天阳。国虽亡而存之,以重神也。后世天子之礼惟立太社太稷以祀之。社皆配以句龙,稷皆配以周弃。汉 高祖除亡秦社稷,立官太社太稷一岁各再柯。光武帝立太社稷于洛m 。在宗庙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腊一岁三祠。 唐因隋制并建太社稷于含光门之右,仲春、仲秋二时戊曰祭之。玄宗升社稷为人祀,仍以四时致祭。宋制每岁 春秋二仲月及腊口祭之。元世祖营社稷于和义门内,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国朝建坛于富城之右,春用二月 上戊u ,秋用八月上戊l j 致祭。” 1 1 孔丘礼记祭法第一二十三1 5 6 2 1 同上 3 问i : 转引臼:皿白杨北京社稷坛建筑研究 d : 硕 学位论文 天津:天津大学,2 0 0 5 3 1 6 苎二兰塾堡翌墨壁塑茎垦堡至坚苎 社稷坛的选址 社稷坛的选址主要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五行”的原始涵义指“金木水火土”,( 图 卜i ) 乃世界构成和生话所需的五种母基本生活要素,五行所表征方位的东西南北中、色彩之青白赤 玄黄,运用到社稷坛中附会形成五色土。八卦配属关系中,西南方的坤卦代表五行中的“土”,坤属 母,为阴,故此,社稷坛带有阴性,按照“左阳右阴”的观念形成了“左宗庙右社稷”的都城布局 模式。 二、社稷坛的布局 早期社稷坛布局较为简单后汉 书墚祀下载:“光武帝建武二年( 2 6 ) , 立太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方坛, 无屋,有墙门而已。”柬元以后社稷 坛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规制,规模扩大, 史料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1 、北米: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萁祀。 岁咀稃社一仲月厦腊日祭太社、太 授。太社坛广五丈,高五尺,五色 蓼 栏:l 声 l l :静 圈l _ 1 五行生克方位厦八卦圈 土为之稷坛在n ,如其制。社h 为主彤如钟,蚝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四面宫垣饰以方色, 面各,屋,三门,锥门二十四裁刚隅连饰浮思,如庙之制,中植咀槐。其坛三分言之一,在南,无屋。( 1 束 史札五,卷一百= 志第五l - 五2 4 8 32 4 8 4 ) ( 国1 _ 2 ) 2 、元: 至元七年( 1 2 7 0 ) 十二月,有诏岁祀太礼太攫。三十年( 1 2 9 3 ) 月始用御史中孟崔或言,于和望 内 少南樽地四十亩,为麓垣近南为二坛坛高五丈,方广如之。礼东授日,柑去约五士。牡坛月青赤自黑 四色依方位筑之中问实咀常土,上h 黄士疆之。筑必坚实,依方面u 五色泥饰之。叫面当中,各设一陛遒。 其广一丈亦备依方也稷坛一如社坛之制惟土不用五色,其上周纯用一色蓝。坛皆北向,口北墉十牡 坛之北咀砖为之。饰咀黄泥;捶坎二于稷坛之北,少西。渫足容物。 = 坛周围塘垣,以砖为之,高五丈,广三十丈四嘏连饰。内埔垣棂星门口所外垣槿里门= 所r 每所门 二“戟= f 有四。外墙内北垣下屋七问,南望二坛,以备风雨目颦祀堂。堂东目i 月,连厦三问,日齐班 厅。厅之南,西向屋八闷,口献官幕。又南,西向屋三问,日院官斋所。又其南,屋十间自北而南日祠祭 局n 倥弯库,日浩物库日都盟库日雅乐库。又其南一北向崖三间日百官厨。井垣南门目糖垣西南,北 向犀三问,h 人球署。其西,东向屋三问,口乐i 房。叉其北北向屋一问口馔幕殿。又北,南向屋三问 口馔摧。z 北梢东,南向门一问,院内南,南向屋三同,目神厨。东向屋三问,日酒库。近北少却,东向崖= m ,目牺# 房。井有亭。堑把堂后自目m 东,南向屋九问,d 执事斋郎房。自北折而南,西向屋九目,日啦祭 执事虏。此坛墟次台之所也。 杜主用白石,长i 尺r = r ,剡其上如钟于社坛近南北向,瘿其半十土中。程小用主。自十r 配社 后程氏配稷。冲位= ,用巢素质黑书。社树以橙于牡程= 坛之南各一株。此作主树木之法也( 元史祭 祀j 卷七十 志第= 十七1 8 9 0 ) 3 、明: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及十国府州县皆柯之。其坛在言城目南者,日太社稷。明韧建太社往东,太穰在西 坛皆北向坛高五月,阔五土四f i l 陛五级,= 坛同一艟。洪武三年( 1 3 7 0 ) 于坛北建祭殷五目,z 北建拜段 “( 晋) 马彪后汉书志第九祭祀f3 2 0 0 东南太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问,h * 风雨。( 明史札三卷日1 九忐第二十五1 2 6 6 ) ( 凹l3 ) 明墩武十年( 1 3 7 7 ) 改牡攫坛于午门之有太社稷坛目坛目墙,坛= 层,上层方五丈次层方i 丈= 尺, 高五尺,四出。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埔垣,四面开根星1 垣之色亦再如其方墟。( 明史礼三卷四 九志 第= 十五1 2 6 7 ) ( 图l _ 4 ) 4 、清: 牡稷坛在棚右,北向。坛制方二层,高四尺。上层方士, 二层方五丈一尺,四山陛。皆白石各四级。上层筑五色,中黄, 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内城日面各一门,楔皆制蚍i 朱扉, 有棂。门外各石柱二,琏色亦并如其方墟。北 内西# 瘫坎二, 北为拜殿又北为戟门并五问,茕门内列戟七十有= 均覆黄琉 璃。祟基三出陛,墟外日南神库j 问,冲厨五间,井一t 均表向。 坛垣月五十三丈口尺内外丹覆黄琉璃。北门三间,末两南门 荐一目桶垣东北隅东向门一,左右门各一。相对阚右门为乘 舆躬祭j b 八之门。妊两门外宰牲亭三何,东向井一- 垣一,重 门一,北向。西南奉丰巳署采西各三间,坦一,重门一,东向。遣 目房一问,南向。东南为社程街门五问东北为社程左门三阃, 均东向。( 铣定日下目闻考卷十“国朝富室i1 3 6 ) ( 圄1 r 5 ) 纵上所述,国家各朝代所立杜攫坛从异坛同髓发展为同 坛台祭,井且为了祭祀活动的进行,逐渐的增建屋宇。其建 筑形制则基本相同,主体部分为方坛,四面设台阶。 三、杜稷坛的荣祀仪式 仪式。可以被界定为象征性、表演性的、由具体的知识 体系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方式。就建筑史而言,礼仪仅式与神 庙建筑空间的关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资料记载簧u 皇帝 及群臣按照仪式规定的行为方式来祭祀神灵,这一行为方式 是神圣的、充满象征意咔的。现以明清时期社稷坛的祭祀仪 式为例,分析祭祀仪式中的相关问题。 1 、祭祀路线 明清祭祀社稷坛分皇帝亲诣行礼和遣官行礼两种。皇帝 是出午门从社左门( 阙右门) 至坛北】,南折进坛,至戟门 前的砖坦路,系旧时皇帝祭坛时所经之路,称为御路;遣官 祭祀是进社稷坛街门北拐,两转沿南坛墙至坛南门的一条 士路,为遣官祭坛时,被遣祭f 口官员行走之蹄。皇帝祭祀社 稷坛从北面进入,南面f 面祭,比较太庙和丰t 稷坛祭祀路线, 可知太庙的祭祀是同天坛等坛庙的祭祀一样由南而北,面此 而祭,弓礼稷坛祭祀路线相反。( 固卜6 ) 关于“南向立”的t d 载见礼记郊特牲:“社祭十而 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r ,菩阴之义也。3 北墉在礼栏 坛2 北,以砖为之,广无定制,以黄色q d 饰之,据束史 记载,北采社稷虹j l u i 设“北墉”,皂帝祭祀时于“北墉” 下行南向“咎阴”礼, “1 扎丘礼记郝特牲赫f 一8 7 目1 - 2 北束社程坛想荤复原圈 图13 明初社程坛囤 圉卜4 目洪武1 埠( 1 3 7 7 ) & 制杜稷坛图 图l 一5 清代社程h 目 第一章社馥神亲拜的发展演变概建 在祭祀社翟的仪式中,值得注意的是皇帝与神祗之间的方位关系。其他种庙中,皇帝祭祀神灵 是面北而祭二者体现的是一种南一北方位的关系,表明了皇帝和神灵之问、世俗政治统治和超自 然岽拜之间的关系。皇帝是 世间的统治者,在世俗杜会中他面南背北接受臣民的朝拜。但是 皇帝又被认为是奉天承运,是得刘了上天的符命其权力从理论上说是由神灵赐予的。因此在祭 祀仪式中,皇帝成为参拜者,他面北参拜祈求神是的保佑就二者的地位而言,崇事的神祗是此 空间与仪式中的主角而祭祀社程坛时皇帝是南面而祭,这主要是由社稷坛特殊的性质所决定。 2 、行礼位扶 春、秋致祭皇上及官员行礼位次: 皇上拜位在北棂星门外e 中,南向。 各王公拜位在拜最之前的荫道& # ,左曼居末右妥在西。 十公位的东,i 制为百官拜位。东西各五班,均重行异等,末 位西为t ,西位东为上 亲l r 行礼执事 员位次:北撮】井謇位司拜褥官一员, 口f 皇上拜位之右面末。太常寺司祝敝灯盲一员、读祝吉一 员,立于祝案之西面东司香官二璺日 市官一员、司爵 官二* 、光碌寺睾福胙堂官= 员太常寺赞福昨官一员、蜜倪 卫一d 香褥官一员序立于西案之西,面束训香育一:员、司玉 帛官一员、目帛官一员、司爵官二员、盎仪u 月香褥官一员, 序立于东案之东,面目侍仪札部堂官一员、乐部冉乐官一员, 于两边之商卣东。q 目乐官一员,立于西悬之前由末= 举麾、对麾;舞生、乐工序立f 末舀乐息之扶。戢i 立f 乐工2 扶。乐舞生空、武八佾分行序立西边的在歌i 之左, 末边的舟歌t 之右,均为两月东i ,东州目r 。典杖官一奂在 珏i 之北,西位东面。接锅胙侍m = 员立于北掇星门外之末 t - 一i 。:o 。t 图1 6 明清国家牡稷坛祭祀路线图 记往宫员f 侍1 1 之敬均目向n l 仪柙史 妯礼稚目官六员,分z 十酐把i * 、 官砰位前,东、西向。 鸿胪寺官一员,分i 于御史、礼部q 宫之次,东、西向掌疰官半建人立于毪池西北隅 3 、象祀仪式 春、秋致祭社稷坛礼:”1 祀u ,太常寺卿及钦无监候时官赴千精r j 予日出前日刺奏时请驾l 自祭。争帝都祭瞅,乘套荤,陈泣驾 由博侍卫内 臣前引后扈挝炉、执灯官左列行1 。门呜钟,导迎乐陈晰小忭,不培祀2 i o 厦空武备官 于午f 跪送圣驾。 金挚出午门,阙右1 进扯程坛r 丁! 北坛门井降擎。乘礼轿入东门循栽取末行,虿更表性次等候。持卓 安神位毕,太常寺 毒请行礼赞q i 、对引官恭导皇帝i 洗* 洗手、洗脸后就拜位前,南向立鸺p 寺 官引陪祀之2 百官,各就拜位序上乐舞生就位执事备官各日其事,武功掉执于、蝮进。赞引官奏靛位, 壮导皇t 升拜揖i :。 由典仪官唱祀,首先瘴毛i n l t 迎神礼乐聋9 3 p 之章 。对引官特目帛上升坛诣太社位前,先举烛香安 0 :香靠自,次= 瓣香,毕;珥诣太授位l 香仪同太杜位:再诣后 溅氏、后程氏位i :香。赞引官奏跪拜, 杼跪几拜扎,公百官均行礼乐止。 w 典m 帛行初献礼,球赛茂平之幸 舞十戚之舞,q 玉帛奉 帛,司帛堆黼,司爵奉爵,坛就位荐 跪献于寮行三叩礼读祝官就祝寨时一跪三叩后奉祝版至阶左柏两跪皇j :跪,读祝官读祝,毕举祝j 扳 楚 朴位前,琏安f 魑内,叩埘盥i :牢群i i 行j 拜札,乐j 上。 勰:i :i ;i i :;:i 慧麟5 - 6 6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功舞退,文德舞执羽禽进。行亚献礼,乐奏育平之章,舞羽禽之舞。司爵官执爵诣各神位前,跪献于 爵垫左,退。其余仪如初献。 行终献礼,乐奏敦平之章,舞同亚献。执爵官诣各神位前,跪献于爵垫右,余如亚献,毕,文德舞退 行赐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昨升北阶,至神位前拱举后,退降于北阶左,立于皇上拜位之右,另侍卫= 人立于左。皇上跪,左右官亦跪,皇上先后接右官福酒、福昨,拱举后依次授与左官,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 行撤馔,乐奏博平之章,司玉帛官诣太社、太稷位前一跪- - , p 后,各奉方圭退。 行送神,乐奏乐平之章,皇上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毕。奉祝帛、馔官至神位前,行三叩礼,司香官跪 奉香,司爵官跪奉爵,各依次恭送瘗位。 皇上转立东旁望瘗,乐奏征平之章。赞引官奏礼成,恭导皇上至坛北门升礼舆。导迎乐奏佑平之章, 午门呜钟,不陪祀王公百官于午1 3 ) h 跪迎圣驾,王公随驾入午门至金水桥,恭候皇上还宫,各退。 1 2 2 地方社稷坛的建置 史料中亦有关于地方郡县建置社稷坛的记载,后汉书祭祀下载:“郡县置社稷,太守、令、 长侍祠,牲用羊豕。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 五祀之祭,有司掌之,其礼简于社稷云。n3 当时郡县设置的社稷坛重社而轻稷。明代“洪武元年( 1 3 6 8 ) 颁坛( 社稷坛) 制于天下郡邑,俱设于本城_ 两北,右社左稷。十一年( 1 3 7 8 ) ,定同坛合祭如京师。 献官以守御武臣为初献,文官为亚献、终献”。乜 一、社稷坛的选址与布局 地方建置的社稷坛一般位于西北郊,对此明史中有确切的记载,关于地方社稷坛的规模, 大唐开元礼记载诸州县建置社稷坛的规模“埴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三等”,社坛、稷 肇童州宦, 亚献、终献位 赞喁者位 州官位衷面府它位 簟摹者位,衣向囊上啊史谊( 南冉) f _ 一一盼i l 一整瘴健奢向东上 府宫,t 行北蕾 一一刺史活动路线: 1 参军摹引入自西n2 赣位南向3 升社坛羹币荣赶神座,南向姥4 丹疆坛。冀币於臻神座,南向跪5 复位6 诣量洗 7 升桂坛诣牡神鹰翦南向缱b 诣后| e 神座前西向跪9 诣授神盔书南向囊f o 诣后援氏神童前西氟瞻”精望盛位囊向立 图卜7 诸州祭祀社稷官员位次及刺史祭祀路线图 1 1 ( 晋) i 司马彪后汉书志第九3 2 0 0 叼( 清) 张延玉明史卷u u - f 一几,志第二十五礼三1 2 6 8 ”人唐开元礼卷七十一古礼诸县祭社稷3 6 1 3 6 5 1 0 ,ii。l1 第一章社稷神崇拜的发展演变概述 坛分置,据记载明代“府、州、县社稷坛,“杀( 太社稷坛) 十之五,高杀( 太社稷坛) 十之四, 陛三级”,“1 即州县社稷坛广两丈五尺,高两尺,至明洪武- t - - - 年( 1 3 7 8 ) ,地方社稷坛同坛合祭, 清“及省社稷坛高两尺一寸,方广两丈五尺,制杀京师( 社稷坛) 十之五云”。瞳1 二、社稷坛的祭祀仪式 大唐开元礼详细记载了诸州、县、里祭祀社稷的程序,在此以诸州祭祀社稷为例,主要内 容如下( 图1 - 7 ) :啼 l 、准备工作: 前三日,刺史散斋於别寝二日,致斋於厅事一日。亚献以下应祭之官,散斋二日各於正寝,致斋一日皆於 坛所。诸从祭之官,各清斋於公馆一日。 前二日,本司先修除坛之内外,为瘗焰二於坛西门之外道北,南向。设刺史次於社坛西门之外道北,南向。 诸祭官以下次於刺史次两北,俱南向,以东为上。 前一目晡后,本司帅其属守社稷坛四门,去墟九十步禁止行人。本司设刺史位於北门之内道西,南向。设 亚献、终献位於社稷坛西北。设掌事者位於西门之内道北,俱每等异位,东向南上。设赞唱者位於终献东北, 东面南上。设州官位於祭官掌事者之北,东面。府官位於东方,当州官,谣面,俱重行南上。设望瘗位於焰北, 南向东上。设f - j # f 位:祭官以下於西门之外道南,州官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面,以东为上。府官於东门之外 道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掌事者以樽坫升自西阶,各设於坛上西北隅,配座之樽在西,俱南向东上,皆加 勺幂。社稷皆爵一,配座皆爵四,各置於坫。设洗於社坛北陛之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内容营销自动化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畜产品天然成分提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产地直销网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师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体系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NFV虚拟化在5G网络中的应用场景报告
- 2025年工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申请项目申报条件与评估报告
- 2025年教育行业人才流失现状与吸引力建设策略报告
- 2025年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与直播平台国际化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题(含答案)
- 营养师考试2025年备考实操技能与营养调查模拟试卷
- 2025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2025年机械设计与制造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数据风控与信用评估体系
- 新媒体运营学习心得体会
- DB32T 5124.2-2025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成人危重症患者无创腹内压监测
-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星环科技
- Part3-4 Unit1 Travel 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2023修订版)
-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管理论述题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路径
- 公司政治监督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