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j m 库切是南非历史上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 作品反对种族隔离,反对压迫与暴力,关心弱者,同情边缘群体,表 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然而,通过细读的方法,笔者发现, 库切在小说中流露出一种双重的意识: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交织; 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相伴相生;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既被认 同又同时被否定。究其原因,双重意识的形成与库切所处的民族历史、 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本论文 中,笔者将立足于他的小说,以两部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 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后殖民相关理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 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双重意识进行解读。本文一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阐述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双重性。在库切的小说文本 中,强烈的反殖民意识与若隐若现的殖民意识纠葛在字里行间:揭露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虚伪和野蛮,抨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欧洲中心论倾向;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饱 受苦难的黑人和有色人种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贬抑的 情绪。客观而言,库切殖民意识的局限性是历史的必然。南非布尔人 复杂的历史、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流亡经历都是造成库切殖民 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根源。 第二章阐述库切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双重性。因为受到母亲以 及荷裔南非人法律、习俗等的影响,库切的女性意识颇为鲜明。他在 t 小说中塑造了不少的女性叙述者,让她们从传统的菲勒斯男性文学传 统的边缘走向中心,解构父权话语,颠覆男性中心权威。但是,库切 毕竟是男权社会中的一份子,从小受到的诸多男权意识的影响,再加 上作家本身性别的限制,他的性别视角的超越也只是相对的,和其他 现代作家一样,他仍然无法彻底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对女性地位、 女性价值的贬低都体现出他较为鲜明的男权意识。不过,在男权至上 的国家里,库切能有如此鲜明的女性意识是极为可贵的,这也充分体 现了他深切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博大胸怀。 第三章阐述库切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的双重性。双重意 识在其作品中表现颇为复杂。用建构主义的文化身份观来观照,笔者 发现库切在小说中流露出来的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不断发生 着流变:或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南非人,或又不愿承认自己是英国人、 南非人,两种身份意识不断变化,贯穿始终。当然,库切对于南非与 英国身份的肯定与认同只是占据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对于两者身 份的否定是其小说中表现最为强烈的部分。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南非身 份,却又无法确定自己的英国身份。于是,追求的破灭成为其小说的 一大主题,文化的混杂成为其双重身份意识在小说中最鲜明的投射。 当然,这种意识的形成与库切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流亡经历 密不可分。双重的身份意识引发了库切对于身份认同的焦灼感,并最 终成就了库切。 关键词:双重意识;后殖民;性别;文化身份 a b s t r a c t j m c o e t z e ei st h es e c o n dn o b e lp r i z ew i n n e ro f1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s o u t ha f r i c a b e s i d e sf i g h t i n ga g a i n s ta p a r t h e i d ,o p p r e s s i o n a n dv i o l e n c e ,h i sw o r k sc a r ef o rt h ew e a k ,s y m p a t h i z ew i t ht h e m a r g i n a l i z e dg r o u p sa n de x p r e s sh i s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r nf o rt h ef u t u r ea n d d e s t i n yo fh u m a n h o w e v e r ,t h r o u g ht e x tr e a d i n g ,t h ea u t h o ro ft h i s t h e s i sh a s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c o e t z e ei nh i sn o v e l sa l s or e v e a l sak i n do f d o u b l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 t h ec o l o n i a lm e n t a l i t yi si n t e r t w i n e dw i t ht h e a n t i c o l o n i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m a l e a n df e m a l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r e a c c o m p a n i e de a c ho t h e r ;t h ea g r e e m e n ta n dt h en e g a t i v ef o rh i ss o u t h a f r i c a ni d e n t i t ya n db r i t i s hi d e n t i t ya lec o e x i s t i n g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i s t h e s i sp r o b e si n t ot h er e a s o na n df i n d so u tt h a t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i sd u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a r ec l o s e l ya s s o c i a t e d 埘t hh i se t h n i ch i s t o r y ,t i m e s , f a m i l y ,i n d i v i d u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o t h e rb a c k g r o u n d s h e n c et h i sp a p e r w i l lb eb a s e do nh i st w o 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n o v e l st h eb o y a n dt h ey o u t h t or e a dh i s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b yu s i n gs o m ep o s tc o l o n i a la n dw e s t e r n f e m i n i s t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t h e o r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c h a p t e r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i st oi l l u s t r a t eh i sd o u b l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o f c o l o n i z a t i o na n da n t i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i nh i st e x t so fn o v e l ,t h e r ei sas t r o n g s e n s eo fa n t i c o l o n i z a t i o na n dav a g u ec o l o n i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w h i c h d i s c l o s e st h eh y p o c r i s ya n dt h e s a v a g e n e s s o ft h ec o l o n i a l i s ma n d i h i m p e r i a l i s m , c r i t i c i z e st h e i re v i l sa n dm e a n w h i l er e v e a l sh i se u r o c e n t r i c t e n d e n c i e s w h e nh ee x p r e s s e sh i ss y m p a t h yw i t ht h o s eb l a c k sa n dc o l o r s w h oh a v es u f f e r e dal o ti ns o u t ha f r i c ao fa p a r t h e i d ,h er e v e a l s s o m e t h i n go fc o n t e m p t i nf a c t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o fc o e t z e e sc o l o n i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h i s t o r y t h eb o e r sc o m p l i c a t e dh i s t o r y i ns o u t ha f r i c a ,t h es p e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i m e sa n dh i sd i a s p o r a sa r et h e r o o t sf i = o mw h i c hh i s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o fc o l o n i z a t i o na n d a n t i c o l o n i z a t i o no r i g i n a t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os e a r c hc o e t z e e sd u a l i t yo fm a s c u l i n ea n d 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 b e c a u s eh eh a sb e e na f f e c t e db yh i sm o t h e r a n dt h ed u t c hs o u t ha f r i c a n sl a w a n dc u s t o m s ,e t c ,c o e t z e e sf e m i n i n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v e r yc l e a r h eh a sp o r t r a y e dm a n yf e m a l en a r r a t o r si n h i sn o v e l sa n dl e tt h e mg oi n t ot h ec e n t e rf r o mt h ee d g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p h a l l u sl i t e r a t u r et od e s t r u c tp a t r i a r c h yd i s c o u r s ea sw e l la st os u b v e r tt h e a u t h o r i t yo fm a s c u l i n ec e n t e r h o w e v e r , c o e t z e ei s am e m b e ri nt h e s o c i e t y o fm a s c u l i n e p o w e ra n dw a s a f f e c t e d b ya l l k i n d so f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o fm a s c u l i n ep o w e rf i o mh i sc h i l d h o o da sw e l la sh ew a s l i m i t e db yh i so w ng e n d e r , t h e r e f o r e ,h i sb e y o n do v e rt h eg e n d e ri s r e l a t i v ea n dh ec a nn o tg e to u to ft h ec o n t r o lo ft r a d i t i o no fm a s c u l i n e p o w e rj u s ta st h eo t h e rm o d e m w r i t e r s h i sc o n t e m p tf o rt h ef e m a l es t a t u s a n dv a l u ea l ls h o w st h a th eh a so b v i o u s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m a s c u l i n e p o w e r b u ti ti sv e r yp r e c i o u sf o rh i mt oh a v es o m ed i s t i n c t i v ef e m a l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nt h em a l es o c i e t y , w h i c ha l s oe x p r e s s e st h a th eh a sd e e p c o n c e mf o r t h ef u t u r ea n dd e s t i n yo fh u m a nb e i n g w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t or e s e a r c hc o e t z e e s d u a l i t yo fh i ss o u t h a f r i c a n i d e n t i t y a n db r i t i s h i d e n t i t y w h i c hi s e x p r e s s e dv e r y c o m p l i c a t e d l yi nh i sn o v e l s c o e t z e e s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o fs o u t ha f r i c a n i d e n t i t ya n db r i t i s hi d e n t i t yr e v e a l e di nh i sn o v e l sa lec h a n g i n g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i t e r a r yi d e n t i t yi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o m e t i m e sh et h i n k sh ei s a ne n g l i s hm a no r as o u t ha f r i c a na n ds o m e t i m e sh ed o e sn o t a c k n o w l e d g et h e s e s ot h e s et w o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a l t e ri nc o n t r a s tw i t hi t s o p p o s i t e s i d ea n dp e n e t r a t et h r o u g h o u th i st w on o v e l s a c t u a l l yh i s a f f i r m a t i o na n da p p r o v a lf o rh i ss o u t ha f r i c a no rb r i t i s hi d e n t i t yo n l y o c c u p yam i n i m u mp a r t ,w h i l et h en e g a t i v ef o rh i sa b o v et w oi d e n t i t i e s a r et h es t r o n g e s tp a r t o no n eh a n d ,h ei sn o tw i l l i n gt oa c k n o w l e d g eh i s s o u t ha f r i c a ni d e n t i t y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c a nn o tm a k ec e r t a i nh i s b r i t i s hi d e n t i t y t h e r e f o r et h a tt h ep u r s u i n gi sd i s i l l u s i o n e db e c o m e sa t h e m eo fh i sn o v e l s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m i s c e l l a n yb e c o m e st h em o s t o b v i o u sp r o je c t i o no fh i s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o fi d e n t i t y o fc o u r s e ,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i sk i n do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l i n k e dw i t hh i sd i s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w i t hs o c i e t ya n dh i si n d i v i d u a ld i a s p o r ac l o s e l y h i s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 o fi d e n t i t ya r o u s eh i sa n x i e t yf o rh i sa g r e e m e n to fi d e n t i t ya n df i n a l l y h a v eh i sr e p u t a t i o ns e t t l e d k e yw o r d s :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s ;p o s tc o l o n i z a t i o n ;g e n d e r ; c u l t u r a li d e n t i t y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缘诱伊i ;7 年厂月仞日 q l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力) 作者签名: 绿簿日期:硼年厂月归日 导师签名: 易a 诌日期:姗0 7 年广月锄日 6 8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前言 一文献综述 南非白人作家j m 库切( j m c o e t z e e ) 于2 0 0 3 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他是南非历史上继纳丁戈迪默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 作家。除此奖外,库切还两次赢得了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三 度获得南非最重要的文学奖1 a n 奖,还曾获得法国费米娜奖、以 色列耶路撒冷奖和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等。库切因此成为当代 南非乃至世界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迄今为止,库切一共创作了1 2 部长篇小说。1 9 7 4 年他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幽暗之地( d u s k l a n d s ) 问世,随后,内陆深处( i nt h eh e a r t o f t h ec o u n t r y ,1 9 7 7 ) 、等待野蛮人) ) ( w a i t i n gf o rt h eb a r b a r i a n s ,1 9 8 0 ) 、 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 l i f e t i m e so f m i c h a e lk ,1 9 8 3 ) 、福 ( f o e ,1 9 8 6 ) 、铁器时代( a g eo f l r o n ,1 9 9 0 ) 、彼得堡的大师( t h e m a s t e ro f p e t e r s b u r g ,1 9 9 4 ) 、男孩( b o y h o o d ,1 9 9 7 ) 、耻( d i s g r a c e , 1 9 9 9 ) 、青春( y o u t h ,2 0 0 2 )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e l i z a b e t h c o s t e l l o - e i g h tl e s s o n s ,2 0 0 3 ) 、慢人( s l o wm a n ,2 0 0 5 ) 相继出版, 2 0 0 7 年9 月,库切新作凶年纪事( d i a r yo fab a dy e a r ) 在澳大利亚 发行。 在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中国国内的读者并未给予他太多 的注意,直到他2 0 0 3 年获此大奖后,国内文学界才开始对他广泛的关 注。目前研究库切及其作品的文章一般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库切 硕士学位论文 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初国内对他的出生背景、生活经历、创作情况等方 面做的一些简要的概述;第二类文章对库切其人其文进行了更为深入 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作品主题、叙事策略、创作手法等的研究上, 凸显库切在后殖民时期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思、对殖民话语的解构、 对压迫性权威的对抗以及对西方文明中理性主义的批判。其中优秀论 文不少,如:王敬慧的两种帝国理念的对照:论库切寓言体小说 ( 外国文学研究,2 0 0 6 年第6 期) 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指出了库 切心目中所坚持的理想帝国,王敬慧强调,库切通过对霸权帝国罪行 的揭露以及对这种罪行产生原因的冷静分析,颠覆了野蛮与文明的二 元对立;他在小说中的对“帝国”概念的探讨给欧美文化界带来了深 刻的影响。再如高文惠荒漠中的女性对抗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 0 0 6 年4 月第l8 卷第2 期) 运用女权主义理论,分析了库切在在 国家的中心( 即内陆深处) 中创造的一个具有多重指涉意义、与 父系社会秩序进行对抗的女性身份文本。在国内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 析库切作品的论文中,高文惠的这篇论文是非常优秀的。 相对于国内,国外对库切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了。主要研究著作有 苏珊戈拉尔( s u s n av g a l l a h e r ) 的南非的故事:语境中的库切小说 ( as t o r yo fs o u t ho f a f r i c a :j m c o e t z e e sf i c t i o ni nc o n t e x t ,1 9 9 1 ) 、 大卫阿特维尔( d a v i da t t w e l l ) 的库切南非与写作策略 ( j m c o e t z e e - s o u t h a f r i c aa n dt h ep o l i t i c s o f w r i t i n g ,1 9 9 3 ) 、苏克修 ( s u ek o s s e w ) 的库切评论集( c r i t i c a le s s a y so nj m c o e t z e e ,19 9 8 ) 以及多米尼克海德( d o m i n i ch e a d ) 的库切( j m c o e t z e e ,1 9 9 7 ) 等。 2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因限于能力,笔者的资料搜集较为欠缺。就总体而言,因为库切小说 包罗万象,批评者对库切的研究几乎涵盖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所有理论 途径。 二研究思路 库切是世界文坛项尖级的大师,他反对种族隔离,反对压迫与暴 力,关心弱者,同情边缘群体,其小说中深刻的人文关怀、强烈的历 史意识让人们深深的为之震撼。然而,在细读库切的小说并一次又一 次为其感动的同时,透过迎面而来的真诚关怀,我们总可以感受到一 些不太协调的、双重的东西,它忽而潜没无形,忽而又浮于文字表面 与读者同行。这些双重的东西不禁令笔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笔 者产生了将这种双重意识作为本论文立足点的思路。经过资料查找、 考证与深入的思索后,笔者认为,库切小说中所透露的这些双重的东 西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双重性;男权 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双重性;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的双重性。 究其原因,这些双重意识的形成与库切所处的民族历史、时代背景、 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库切的生活一直很谨慎、低调,不大喜欢抛头露面,也绝少 接受媒体的采访,因此关于他个人的信息相对较少,这给笔者的研究 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在本论文中,笔者将立足于他的小说,以其中 两部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后殖民相 关理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其他研究者 的论文,力图解析库切双重意识的具体表现以及双重意识形成的原因, 3 硕士学位论文 努力接近库切的思想深处,帮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库切的小说和思想, 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做一些铺垫。 4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第一章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 自后殖民主义理论发展以来,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就成为其研 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者们运用后殖民理论来解析殖民后殖民 时期某些作家的思想意识,如运用后殖民理论解读康拉德在黑暗之 心中表露的思想意识,指出康拉德并没能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其 作品在有力批判殖民主义的同时亦捍卫了支撑殖民主义的西方意识形 态。如果运用同样的后殖民理论来解读库切文本,我们发现,库切同 康拉德一样没能逃脱这一历史困境。毕竟,累积了数百年的种族偏见、 种族歧视无法在一时之间烟消云散。强烈的反殖民意识与若隐若现的 殖民意识纠葛在字里行间: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虚伪和野蛮, 批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抨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 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欧洲中心论倾向;在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 饱受苦难的黑人和有色人种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贬抑 的情绪。相互矛盾的两重意识交织在库切的作品中,让我们在阅读其 小说、被其人性关怀撼动的同时不免有些许唏嘘。究其根本,南非布 尔人复杂的历史、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库切个人的流亡经历是造成他 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主要原因,其殖民意识的局限性应该说是历 史的必然。 纵观库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写作时 间越早的小说,所流露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的矛盾性愈强。第一部小 硕士学位论文 说幽暗之地几乎是一部类似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思想意识复 杂的小说,反殖民意识很强,殖民意识也不弱。在以后的作品内陆 深处、等待野蛮人中,所表露的殖民意识逐渐弱化但仍然清晰可 见。而至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和慢人时,可以发现 作者正努力避开殖民与反殖民的纠葛而将视角伸展到人类的前途命运 上,从思考后殖民困局而至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当然是库切思想 境界日益高深的明证,然而,无论如何,要研究库切的思想,我们就 不能回避他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双重并存的现象。 第一节反殖民意识 库切小说的反殖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不仅揭露了帝国主义和殖 民主义的虚伪,指出所谓的“南非神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所谓的白人优越论完全是虚构,白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人,而且用大 量翔实的例证再现了血腥的殖民进程,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一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虚伪 早在殖民进程之初,西方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一套殖民主义话语, 这套殖民主义话语宣称,西方人到“蛮荒、落后”的非西方领土上开 拓殖民地是“文明人的权利和责任”,是为了推动殖民地国家“文明化、 欧洲化”的进程。然而,这些所谓的为黑暗带去光明、推进文明化的 口号实际上都是殖民者美化自己以掩盖其殖民行径的借口。在幽暗 之地之雅各库切之讲述中,白人殖民者雅各库切有这么一 6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段殖民宣言:“我是个探险者。我的本质就是去开拓那闭塞之处,给黑 暗带来光明。若说霍屯督人( 南非土著居民,笔者注) 的世界是个极 其美好的世界,那也是一个外人无法进入的世界。像我这样的人就无 法进入。我们或是绕过它,而这样有悖我们的使命,或者我们就必须 扫除障碍。 通读这部小说,读者便会发现,雅各库切所谓的“给 黑暗带来光明”其实就是带给土著一堆废品,外加赤裸裸的掠夺。出 征内陆之前,雅各库切确实带足了满满几牛车的东西,但这些东西 无非就是些烟草、铜箔、火绒盒、珠宝、刀子等,它们能令纳马夸地 区的原始居民欣喜若狂,却与文明相去甚远,所谓的“载入文明 其 实不过就是他们美化自己用以欺骗土著的幌子。另外,雅各库切所 说的为载入文明“扫除障碍 的方式其实就是屠杀,对原始居民疯狂 的大屠杀身患重病的他蒙土著相救而得活命,不思回报反而将其 部落屠杀殆尽这就是殖民者“文明”的本质。 正是这伙声称“将文明载入南非”的白人殖民者,为了证明对这 片土地占有的合法性,干脆把自己的历史与以色列人在圣经中的 神话历史相联系,编造出了一个“英雄神话 。他们将自己打造成上帝 的选民,将南非称为是上帝赐给他们的流着蜜糖的“应允之地,从而 给自己的丑恶行径披上一张神圣的外衣、为奴役所谓的“劣等民族 找到宗教上的依据。对于这种虚伪和丑恶的行为,库切颇为愤怒,他 在自传体小说青春中毫不留情地撕破了这张“神圣”外衣:“- d , 撮荷兰人竟然在伍德斯托克海滩涉水登岸,声称他们对从来没有看见 o 【南非】库切幽暗之地【m 】郑云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7 :1 4 3 7 硕士学位论文 过的海外土地拥有所有权;他们的后代现在竟然将那块土地看作是生 来就属于他们所有的。 这一切也太荒谬了。非洲是黑人的,黑人才 是非洲的主人,库切反复强调:布尔人( 南非荷兰殖民者的自称,也 称阿非利堪人) 是彻头彻尾的殖民者,而土著居民布须曼人才是 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布须曼人是天生的好牧人 ,“最适合疏林草原 , 所谓的“优等选民白人殖民者在这片土地上必定要备受苦难, 因此殖民者雅各库切的探险之旅只能以仓皇鼠窜而告终。 还历史以真实。当殖民者以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跋扈侵入原本并 不属于他们的生活,践踏其他一切生命时,j m 库切,他们的后裔子 孙却用一个个不可辩驳的历史罪证剥去他们身上神秘的外衣,消解了 曾经洋溢在他们身上的美丽神话:“文明化 进程其实就是殖民者掩盖 丑恶行径的借口;所谓西方式的“文明”社会是在征服和掠夺“野蛮 民族”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其实质是丑陋、卑鄙和罪恶的;南非布尔 人开疆扩土,建立家园的所谓英雄神话史溢满了黑人的血和泪,它其 实就是一部土著由自由人变为奴隶,从生活在乐园到失乐园的充满痛 苦回忆的沉沦历史。 二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野蛮 为了维护高高在上的地位,“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人民最典型的非 洲人( 黑人) 那里,塑造出了此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白人的世界。 在这个现实的神秘世界里,充斥着白人至上论的神话:从繁复的西方 礼节到精细的生活享受,从巨大的生产能力、武力到白色的皮肤,从 。【南非】库切青春【m 】王家湘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4 :1 3 6 8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创造的能力到生活的能力,再到想象。 与非西方人的野蛮相比,白 种人是优雅的,文明的,先进的。但是在库切小说中,白人形象远非 如此。这一“白人神话”在小说中遭到了彻底的颠覆:白人并不是高 雅、文明的,他们颓丧、灰暗、无能,他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在等待野蛮人里,对垒的阵营是帝国口中的“野蛮人”与高 高在上的帝国。库切无意对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居民做如何深入的描 述,倒是对帝国的野蛮疯狂做出了相当多的评述。当乔尔上校残暴的 用极端手法对付无辜的土著时,当帝国军人用非人道的手段惩罚一切 异己力量时,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野蛮。真正的野蛮是什么? 雅各库 切以其对历史的拷问告诉人们作者库切的野蛮观: “野蛮是一种生活方式,蔑视入的生命的价值,从别人的 痛苦中得到感官的快乐。开。 因此,纳马夸地区的土著居民并不野蛮,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 如何击溃一个人的心理防线、如何去剥夺人的尊严。而雅各库切, 这个有着磅礴的原始野力的白人殖民者,在蔑视生命的路上愈走愈远。 他从别人的痛苦中获得感官的快乐。他曾把黑色甲虫的腿一一拔掉, 还使它身首异处,察看轻微的悸动如何掠过昆虫的躯体。探险归途中, 自认为受到了屈辱的他决心要召集一支探险队回到纳马夸地区:“我一 直想象着这充斥着报复与死亡的一天,在这一天,我犹如风暴云般回 来,在世上这一小块地方密布我的正义之云。 这是他想要获得的复 。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5 :2 1 3 2 1 4 。【南非】库切幽暗之地 m 】郑云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7 :1 3 2 。【南非】库切幽暗之地【m 】郑云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7 :1 3 7 9 硕士学位论文 仇的快感。在即将回家时,他要为自己举行一个回家的仪式,那就是 “整整一天的嗜血和混乱”。他无端刺杀一头离群的牛,拔箭射中了牧 牛人的臀部,割下一些布须曼人的头颅。当他见到自家厨房那温暖灯 火的- n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杀生:“犹如上帝一阵旋风降临一般,我 扑向一只羊,割开了它的喉咙。”他要在为杀戮的杀戮中寻回他所理 解的人性的尊严。回到殖民点后半年多,雅各库切参加了霍普上尉 率领的远征队。“远征队听导听导的马蹄声敲碎了他上次造访过的纳马夸地 区的平静。清晨,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头项水罐到营地边上的小溪取水, 她突然意识到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转身就逃。一声枪响击中了 她肩胛骨之间,就像马匹猛踢,把她击倒在地。舢美丽的死亡! ”雅各痒 切由衷的赞叹。他将对“叛逆者施暴,羞辱他们,将他们处以死刑。 行刑前的场面是残忍的拖沓,而雅各库切的“心里像海上漂浮着的 瓶子那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愉悦感,他“从别人的痛苦中得到感官 的快乐”。 帝国优秀军人乔尔上校来到边陲小镇的目的是要消灭野蛮人,因 为“野蛮人据说要造反了”,他努力施展自己的抱负,首先是两个可怜 无辜的土著,被酷刑逼迫承认野蛮人即将造反的事实。作者库切在小 说中没有直接描述他是如何用刑的,但老行政长官看到的老人尸体是 这样的:“灰色的胡须上血已经干结成块,嘴被打缩了进去,嘴唇破碎, 牙齿断裂。一只眼睛凹陷,另一只眼眶空空的一个血洞”。这里的描 。【南非】库切幽暗之地【m 】郑云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7 :1 3 5 。【南非】库切幽暗之地 m 】郑云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7 :1 3 9 。【南非】库切等待野蛮人 m 】文敏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4 :9 1 0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述是如此冷静,但读者已足以想象审讯的残暴程度。在一次又一次的军 事行动之后,传说中会令小镇生灵涂炭的野蛮人到最后也没有出现( 除 了被乔尔抓回的那些野蛮人) ,但小镇被毁了“一处处房门被踢开、 一扇扇窗子被砸碎,一幢幢房屋被焚烧l 帝国的士兵将小镇洗劫 一空,小镇毁在了帝国军队的手下。场面何其讽刺! 幻想中的野蛮人 没有等到,自己的野蛮行径却最终毁了自己。 这就是野蛮,库切用他的小说告诉读者。于是,在他的笔下,远 离现代文明、无视苏珊与星期五的存在、以暴戾方式统治着孤岛的“国 王 克鲁索;身为大学教授却利用特权摧残女学生,看到娇艳的鲜花 几近凋萎、却仍旧恣意享受堕落快感的卢里都是与此一脉相承的野蛮 人。 白人真正的野蛮人。拨开层层弥漫的烟云,库切让我们看到 了历史真实的面貌。 三抨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库切深切关注殖民统治下的黑人及边缘群体,描述他们在殖民统 治下遭遇的深重灾难,并以此揭露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血腥罪恶。 同时,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对殖民主义制度瓦解后原殖民地殖民者后裔 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他指出,殖民主义离去之后殖民者后裔将 会承担祖辈们留下的罪孽,遭受时代、社会的巨大惩罚,从而将批判 的矛头直指这一困境的始作俑者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等待野蛮人是这么描述土著被俘之后的情景的:“一根环形铁 o 【南非】库切等待野蛮人【m 】文敏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4 :1 7 4 1 1 硕士学位论文 丝从各人手掌穿过,又穿透他们脸颊上打出的小孔。“跪着的四个囚 犯弯腰一字儿排开,一根沉甸甸的长长的木杠,上面吊挂的细绳穿过 这些人脸颊和手掌的环形铁丝这根细绳从头一个人嘴边的铁环穿 过,绕过杠子穿过第二人的铁环,在杠子上再绕一下,穿过第三个人 的环,再绕一圈,穿到第四个人的环上。”“一个士兵慢慢的把那根细 绳抽紧了,那些跪着的囚犯脊背压得很低,几乎要吻到那杠子上。一 个囚犯痛得扭动身子呻吟起来。其他几个一声不吭,他们的意识全部 集中在那根细绳的任何一点细微的牵动上,祈告着别让它撕碎自己的 血肉之躯。”在如此“别出心裁”的惩罚方式下,土著的悲惨结局可 想而知。再如幽暗之地中,雅各库切恩将仇报,对救过他性命 的土著居民进行了集体屠杀,残忍的行刑持续了2 天,血腥的场面和 霍屯督人的痛苦透过作者冷静的描述仍能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在小 说中,库切不惜笔力地再现了血腥的殖民历史,猛烈的抨击了帝国主 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 历史跨过那段艰难的旅程,留给后人的,将是无尽的伤痛与难以 调和的种族矛盾。长期的殖民统治和种族隔离造成的白人与黑人之间 的隔阂以及由此滋生的仇恨在后殖民时代的南非是极其的稀松平常。 耻中三个黑人对露西的暴行既非为满足生理欲望,也非出于露西 个人的原因,而仅仅因为露西是白人,因为他们要对白人殖民者实施 报复。三人当中有一个还是小孩,他自幼就在心里埋下了对白人的仇 恨种子,长大了会如何对待白人,是可想而知的。黑人向殖民者复仇, 。【南非】库切等待野蛮人【m 】文敏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4 :1 3 9 1 2 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将仇恨发泄在白人后代身上,露茜被强暴的实质也就是:她成了殖民 主义的替罪羊。如果要赎回祖辈的债务,面对现实,她就必将生活在 笼罩着困苦与耻辱的阴云之中。殖民主义的后代不得不承担祖先留下 的罪孽,这是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无言的控诉。 第二节殖民意识 尽管库切是一名反殖民主义的斗士,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殖民 意识也还是较为鲜明的,主要体现在他的欧洲中心论倾向以及种族偏 见中。 一欧洲中心论倾向 “欧洲中心论”亦作“西方中心论”,当代美国学者j m 布劳特在 界定欧洲中心论时指出:欧洲文明即“西方 具有某种独特 的历史优越性,某种种族的、文化的、环境的、心灵上的或精神上的 特质。这一特质使欧洲人群在所有历史时代直至当今时代,永远比其 他人群优越。尽管库切是一个伟大的反殖民主义斗士,但他的小说总 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一种浓烈的欧洲中心论倾向,身为白种人的自豪感 和优越感在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库切认为,白人虽然野蛮、残忍又懦弱,在某种意义上与黑人有着 同一性。但是这两个种族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白人具有绝对意义 上的优越性。 从幽暗之地中白人与黑人的先进与落后的对立、内陆深处 。【美】j m 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一一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m 】谭荣根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1 1 3 硕士学位论文 中主与仆睿智与愚笨的对比,到等待野蛮人和福中黑人的原 始蛮荒与白人是世界中心的对照,读者都能感受到文本中隐藏着的优 越与次等的二元对立观点。因此,即使在殖民主义离去之后的南非, 黑人帮工布鲁佩斯也只有依附露西盘剥露西,才能成为南非土地的新 主人。只有依靠白人,黑人才能进步;白人才是文明的拥有者,黑人 什么都不是。或许可以说,如果没有白人,黑人目前可能仍然处在黑 暗当中。标准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 其次,笔者发现,库切的小说基本上都是以白人视角为出发点的。 站在白人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必然打上白人的印记。至于黑人的观 念和感受,作者并没有予以太多的观察与思考。从他早期的小说开始, 黑人一直就处于边缘状态。他们的身份往往是土著、奴隶、仆人、帮 佣、管家、以及抢劫者、强奸犯。细数其小说中出现过的有名有姓的 黑人形象也仅有内陆深处的管家亨德里克、福中的哑仆星期五 以及耻中的黑人帮工佩特鲁斯等几人。等待野蛮人的中野蛮人 在小说中始终只是作为一个面目模糊的影子存在,无论是故事开头的 野蛮人的小男孩,还是后来的野蛮女孩,或是最后的骑马的野蛮人, 他们都沉默寡言,只有通过老行政长官的言说,他们才稍稍出现在历 史的一角。黑人仅仅是一种没有明显特征的棕色物质,仅仅是一个历 史的点缀,一个反衬白人、反衬历史的背景。 二种族偏见 1 残忍 如果将库切小说中的黑人按历史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